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常规1.评估和监测病情: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护士应当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进行监测。
此外,还应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尿量和出血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
2.给予氧气:失血性休克病人常伴有组织缺氧,因此,应给予患者吸氧治疗。
一般情况下,应提供高浓度氧气(如:5-10升/分钟)通过鼻导管或者面罩给患者吸入。
吸氧时需要观察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呼吸频率以及氧饱和度。
3.快速复苏: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措施应当针对复苏的关键点进行。
首先,需要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液体复苏。
输入的液体可以是晶体液(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或胶体液(如:白蛋白溶液)。
目标是回复患者的循环容量,提高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的灌注和供氧情况。
给予液体复苏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并及时调整液体输注速度和种类。
4.控制出血源: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首要任务是尽快找到并控制出血源。
如果出血源可见,如外伤出血,则需要及时进行止血。
如果出血源不明,如消化道出血,则需要积极进行检查和控制出血(如内镜检查、介入治疗等)。
5. 监测休克指标:针对休克指标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的进展和效果。
常见的休克指标包括乳酸、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中心静脉压(CVP)、氧饱和度(SatO2)等。
6.控制疼痛:失血性休克病人可能伴有明显的疼痛,护士需要及时评估和监测患者疼痛的程度,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咪达唑仑等。
7.预防感染:失血性休克病人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感染,包括勤洗手、消毒器械、保持患者的洁净等。
8.给予营养支持:失血性休克病人需要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以促进休克后早期的恢复。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体重。
9.心理疏导:失血性休克病人可能伴有明显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失血性休克护理措施
失血性休克护理措施引言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大量失血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的一种急性循环衰竭的状态。
在临床中,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危重病情之一,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护理措施1. 快速评估与监测在休克病情到达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评估与监测十分关键。
如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态、心率、血压、皮肤的颜色与温度等指标。
此外,需密切监测尿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指标等,以及及时评估患者的痛苦程度和焦虑情绪。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护理的首要任务。
要检查患者的口腔、喉部有无异物阻塞,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在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人工气道建立,如插管或气管切开等。
3. 保持循环稳定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循环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护理人员需要有效地保持循环的稳定。
首先,要确保患者迅速获得输血,并动态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
其次,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调整输液速度和补液方案。
此外,注意保持患者体位的适宜性,提高肢体抬高以促进返流。
4. 维持组织灌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维持组织灌注。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以及尿量等指标。
确保患者足够的氧供,是维持组织灌注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适当提高氧流量,进行氧疗。
5. 疼痛管理休克患者常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及时给予相应镇痛措施。
常见的疼痛缓解方法包括药物镇痛、冰敷、按摩、放松技巧等方法。
6. 心理支持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急病情,患者常常伴随有极度的焦虑和恐慌。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使用安抚性的语言和动作,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及时解答患者的疑虑。
7. 及时通报与记录护理工作的有效沟通和记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及时通报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此外,还需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措施、治疗效果和病情观察等内容,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
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大量出血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心脏无法正常泵血,导致组织缺氧和器官功能衰竭的严重疾病。
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度过这个危险期,恢复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术中抢救和护理配合的相关内容。
首先,在抢救和护理开始之前,需要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包括出血原因、失血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等。
通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失血程度和严重程度。
抢救的第一步是迅速停止出血,尽快建立血容量。
在手术中,外科医生需要做到尽可能迅速止血,采取合适的措施,如打结、压迫、使用止血剂等。
同时,麻醉医生和护士还需要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进行监测,及时调整药物和液体的使用。
术中护理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予输血、输液和输氧: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输血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如红细胞悬液、血浆和凝血因子等。
同时,还需要给予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来维持血容量,保证心脏能够正常泵血。
此外,氧气的供应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提供足够的氧气。
2.保持体温和水电解质平衡: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易受寒冷刺激和全身分布情况改变的影响,导致体温下降。
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热水袋、暖气灯等,保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大量失血,容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在输液的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并及时进行补充。
3.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抢救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皮肤颜色等。
一旦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等不良症状,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护士还需要记录患者的输血量、输液量、药物使用、监测结果等,为后续的诊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4.心理支持和疼痛控制: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刺激,往往伴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生命威胁,常见于大量失血或严重创伤后。
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初步评估、急救措施以及后续处理。
一、初步评估1. 确认休克症状:失血性休克常伴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快速、血压下降等症状。
首先要确认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以便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 评估失血程度:了解患者失血的程度是急救护理的关键。
可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皮肤颜色、脉搏强度等指标来初步判断失血程度。
3. 寻找出血源:在评估的过程中,要尽快寻找出血的部位。
常见的出血部位包括外伤导致的创伤性出血、胃肠道出血、妇科出血等。
确定出血部位有助于后续的急救处理。
二、急救措施1. 保持呼吸道通畅:失血性休克患者常伴有意识水平下降,呼吸道可能受阻。
急救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头后仰、托颏抬头法等。
2. 保持循环稳定:失血性休克患者循环血量减少,急需补充液体以维持循环稳定。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浆制品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条件,选择合适的液体进行输液。
3. 控制出血: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是要尽快控制出血源。
对于外伤性出血,可采取直接压迫、包扎或使用止血药物等方法。
对于胃肠道出血,可使用药物控制出血或进行内镜治疗等。
4. 维持体温:失血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体温下降,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
可使用保温毯、温热输液等方法来维持患者的体温。
5. 监测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是保证急救效果的关键。
三、后续处理1. 寻找出血原因:在急救护理完成后,要进一步寻找出血的原因。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确定出血原因有助于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2. 补充血液成分: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常需要进行血液成分的补充,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循环衰竭病症,严重破坏了机体的循环系统功能,导致器官组织不能得到足够的氧供应。
因此,对失血性休克进行及时的急救护理非常重要,可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下面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过程。
1.确认病情并保持患者安全:首先,急救人员需要迅速确认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
观察患者的镇静程度、皮肤颜色、心率和呼吸情况,如果病情危急,应立即通知医院以便准备抢救措施。
同时保持患者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2.停止出血:若患者正在持续失血,应先停止出血源,可以使用紧急止血措施,如用手或绷带直接压迫伤口,以减少失血量。
同时,迅速清除伤口周围的血块、异物等,防止感染的发生。
3.提高患者的下肢:失血时,患者会因为血液大量向下肢集聚而出现虚脱,应将患者的下肢提高至比心脏略高的位置,有助于提高血流返回心脏的效率。
4.维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是急救的首要任务,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若患者呼吸不稳或有呼吸道梗阻,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抬头位置、打嗝或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5.注射补液:给予补液是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输液来补充患者失去的血容量,增加循环血量,提高血液供应。
但是应注意补液速度,过快的输液速度有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补液速度。
6.维持血压:失血性休克时,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以维持血压。
可以通过静脉给药来增加血管张力或提高心脏收缩力,以维持血压的稳定。
7.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急救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数据对于判断治疗效果和调整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8.输血治疗:根据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需要适时进行输血治疗。
输血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提供足够的氧供应。
9.关注并处理并发症:失血性休克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脏停搏、肾功能损害、呼吸衰竭等。
急救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要点分析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要点分析【摘要】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妇产科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从早期抢救、体位调整、输液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早期抢救阶段,及时评估和快速干预是关键,包括给予氧气、复苏液和输血等。
体位调整可以促进血流回流,减轻患者症状。
输液治疗要注意液体种类和速度,避免造成水电解质紊乱。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血管活性药物。
在严重情况下,手术干预可能是必需的。
抢救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及时性和有效性,团队合作的关键性在于多学科协同,预防的重要性需要强调对高危人群的关注和干预措施的实施。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早期抢救、体位调整、输液治疗、药物治疗、手术干预、重要性、团队合作、预防。
1. 引言1.1 概述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产科手术、分娩或产后出血等原因导致身体失血过多,引起循环衰竭的临床紧急情况。
这种情况在妇产科领域中比较常见,一旦发生,需要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工作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操作难度,对护士和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早期抢救是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护理的首要任务,只有在早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才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在抢救过程中,及时的体位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供应。
输液治疗和药物治疗也是抢救的重要步骤,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在一些严重情况下,手术干预可能是唯一的救治途径。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工作需要医护团队密切合作,各职业人员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抢救效果。
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只有提前预防和干预,才能降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抢救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团队合作是抢救成功的关键,预防则是最有效的方式。
2. 正文2.1 早期抢救早期抢救是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护理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尽快止血、维持循环稳定以及恢复组织灌注。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紧急情况,它发生在人体失血过多导致血容量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组织灌注和氧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迅速而正确的急救护理至关重要,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1. 评估患者状况首先,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
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丧失、皮肤苍白、脉搏快而弱、呼吸急促等症状。
了解患者的病史、失血原因和失血量等信息也是必要的。
2. 呼叫急救在评估患者状况后,立即呼叫急救。
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状况和所在位置,并等待他们的到来。
3. 保持患者体位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保持患者平卧位,抬高患者的下肢,以提高心脏前负荷和血液回流。
4. 控制出血源如果出血源可见且可以安全止血,应立即进行止血。
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直接压迫出血部位。
如果出血部位不可见或无法止血,应尽快将患者转移到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5.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无法自主呼吸,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同时,注意保持患者的体温,避免过度冷却。
6. 给予氧气给予患者纯氧气吸入,以提高氧合和组织灌注。
可以使用面罩或呼吸囊等设备。
7. 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心脏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BLS(基本生命支持)的标准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并接管。
8. 输液补充当急救人员到达时,他们可能会建立静脉通路,并开始输液补充。
输液可以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红细胞悬液等,以恢复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9.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10. 保持患者安静在急救过程中,保持患者安静,避免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以减少血液流失和进一步的休克。
11. 定期评估患者状况急救过程中,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状况和反应。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2. 与医院保持联系在急救过程中,要与医院保持联系,及时汇报患者的状况和治疗进展。
护理业务学习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
VS
营养支持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包括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预防并发症发生和感染控制
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肾功能不全等。
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 染发生。
04
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指导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并实施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病情、年龄、性别、 职业等因素,以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计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具体 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目 标、康复方法、康复时间 等内容。
实施康复计划
按照康复计划,对患者进 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 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 训练等。
03
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心理护理
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存在恐惧、焦虑 等心理,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支持 ,增强患者信心。
沟通技巧
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患 者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方案
饮食调整
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禁食一段时间,待病 情稳定后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 。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活动
宣传康复知识
向患者宣传康复知识,提 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鼓励患者参与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 练活动,提高患者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
提供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帮 助患者克服康复过程中的 困难和挫折。
定期评估康复效果并调整方案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生命威胁,常见于外伤、手术、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准,包括识别和评估、紧急处理、复苏和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一、识别和评估1. 识别失血性休克的征象:包括皮肤苍白、冷汗、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
2. 进行初步评估:首先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情况,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等指标。
3. 评估失血量: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初步估计失血量。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测量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观察体征和症状等。
二、紧急处理1. 保护呼吸道: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头后仰、托颏抬头位等。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气道梗阻,应立即进行人工气道管理。
2. 控制出血源:根据出血的部位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出血。
常见的方法包括直接压迫、绷带包扎、止血药物等。
3. 保持体温:失血性休克患者常伴有体温下降,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患者体温,如给予保暖措施、加强环境温度等。
4. 静脉通路建立: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输液和药物的给予。
常见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三、复苏1. 输液复苏:根据患者的失血量和血流动力学状态,选择适当的液体进行复苏。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血液制品等。
2. 血液制品输注:如果患者失血过多,需要输注血液制品进行补充。
输注的血液制品可以根据患者的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选择。
3. 血压支持: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进行血压支持,以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
4. 氧气供应:失血性休克患者常伴有组织缺氧,应及时给予氧气供应,以改善组织的氧合情况。
四、监测和观察1. 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无创血压监测、心电监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等。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急性生命威胁状况,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手术并发症等情况下。
它是由于失血量过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无法维持组织器官正常功能而引起的。
在急救护理中,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稳定患者的病情,以防止进一步的休克发展和危及生命。
以下是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的标准格式的文本:一、患者评估和监测1. 迅速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呼吸、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2. 监测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记录。
3. 评估患者的皮肤颜色、湿度和温度等指标,以判断组织灌注情况。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1. 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头后仰法、清除口腔分泌物等。
2. 如有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道辅助装置,以保证氧气供应。
三、控制出血源1. 快速评估和定位出血源,如创伤部位、血管破裂等。
2. 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出血,如使用压迫止血、包扎、输血等。
3. 如有需要,进行手术止血或介入治疗。
四、补充液体和输血1.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开始输液以保持血容量。
2.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血液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液体类型和输注速度。
3. 如有需要,进行输血,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
五、药物治疗1. 给予适当的药物以增加心脏收缩力和血管收缩,以提高血压和组织灌注。
2. 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利尿剂和止血药物等。
六、保持体温稳定1. 维持患者的体温稳定,避免低体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2. 使用保温毯、加热输液等措施,防止患者体温过低。
七、监测和评估疗效1. 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八、及时转诊和沟通1. 如患者病情无法控制或需要进一步的专科治疗,应及时转诊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2. 在转诊过程中,与接诊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详细的病情资料和处理措施。
以上是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的标准格式的文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循环衰竭状态,由于大量失血导致循环血量不足,无法满足组织器官的氧供需求。
及时而有效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包括评估患者状况、稳定患者循环、控制失血源、补充液体和输血等内容。
1. 评估患者状况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常包括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湿冷、意识模糊或昏迷等。
在急救护理中,我们需要进行快速而全面的初步评估,包括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皮肤颜色和湿度等。
2. 稳定患者循环在评估患者状况后,我们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稳定患者的循环。
首先,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然后,将患者平卧,抬高下肢,以促进血液回流。
同时,给予高流量的氧气,以提高氧合水平。
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难,可以辅助通气或进行气管插管。
3. 控制失血源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失血,因此控制失血源是急救护理的关键步骤。
具体的控制方法取决于失血的部位和原因。
例如,对于外伤性失血,我们可以使用压迫止血、包扎伤口或进行手术修复。
对于内脏出血,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
4. 补充液体和输血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迅速补充液体和输血以恢复循环血量。
在补充液体方面,晶体液和胶体液都可以使用。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和林格液,可以迅速扩充血容量。
胶体液则可以提供持续的血浆蛋白,维持血液的胶体渗透压。
输血方面,根据患者的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
5. 监测和支持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
这包括持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等指标。
同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血液凝血功能和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持患者的稳定。
6. 寻找原因和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往往有其病因,例如外伤、消化道出血、妊娠并发症等。
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快找到失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症,常见于大量失血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无法满足组织和器官的氧供需求。
在急救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和紧急处理可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急救前准备在处理失血性休克之前,急救人员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这包括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确保自身安全。
同时,需要准备好急救箱和相关设备,如止血带、输液器、输液液体等。
2. 评估患者状况在护理患者之前,急救人员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
这包括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同时,还需要问询患者或者目击者有关失血情况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判断休克的原因和程度。
3. 赋予氧气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缺氧严重,因此急救人员应该首先赋予氧气。
可以使用面罩或者鼻导管等适当的氧气赋予方式,以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
4. 控制出血失血性休克的关键环节是迅速控制出血源。
急救人员应该尽快找到出血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止血。
常见的止血方法包括直接压迫出血点、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提升患肢等。
5. 保持体温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会浮现体温下降的情况,因此急救人员需要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体温。
可以使用保温毯、加热设备等方式,避免患者进一步发生低体温。
6. 赋予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迅速补充失去的血容量,以维持循环的稳定。
急救人员可以通过静脉途径赋予液体复苏,以快速补充体液。
常用的液体包括盐水、胶体溶液等。
7. 监测生命体征在护理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并记录下来。
这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效果。
8. 寻求专业医疗支持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症,急救人员在赋予初步护理后,应尽快将患者转送至医院寻求专业医疗支持。
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可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状况,并采取更具体的治疗措施。
9. 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在护理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引言失血性休克是一种紧急的情况,通常由于大出血导致血容量严重减少而引发。
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采取措施,以恢复患者的循环稳定并防止进一步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包括早期护理、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
早期护理措施早期护理措施是指在发现患者失血性休克征兆时立即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尽快恢复患者的循环稳定。
以下是早期护理措施的要点:1. 确认失血性休克的征兆•患者出现明显的休克征兆,如皮肤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紧急呼叫医疗团队并准备相应的急救设备。
2. 保护患者的气道•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需要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以保持气道通畅。
•如患者无法自主呼吸,应及时给予气道支持,如气管插管或应用喉罩等。
3. 保持患者的体温•失血性休克可能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体温,如使用保温毯等方式。
4. 保持患者平卧位•平卧位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保持血液循环稳定。
5. 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液、输血等治疗措施的进行。
药物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是失血性休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药物干预可以快速调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以下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措施:1. 补充液体•输液是失血性休克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静脉输液将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补液剂快速输送到循环系统,以增加血容量。
•输液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指标,确保补液量和速度适当。
2. 血液制品输注•对于重度失血的患者,需要进行血液制品输注,如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以增加患者的红细胞数和凝血因子含量。
3. 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可以通过收缩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等作用来提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硝普钠等。
4. 止血药物•对于出血原因未能解除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止血药物来控制出血。
常用的止血药物包括血浆凝固酶、纤维蛋白原等。
手术干预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失血过多时,手术干预是必要的选择。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标题: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循环衰竭病症,常见于外伤、手术、产科等情况下。
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失血性休克。
一、评估患者状况1.1 观察患者表情和皮肤颜色:失血性休克患者面色苍白,唇色苍白,皮肤湿冷。
1.2 测量血压和脉搏: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
1.3 询问患者病史和症状:了解患者失血量、外伤情况、既往病史等。
二、止血处理2.1 停止出血源:对于外伤性失血性休克,首先要找到出血点进行止血。
2.2 使用止血带或压迫止血:在止血带不可用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指或绷带直接压迫出血点。
2.3 尽快送往医院:即使止血成功,也要尽快送患者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3.1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无阻塞,头部稍微仰起。
3.2 给予氧气:可以给患者吸氧,帮助提高氧合血红蛋白水平。
3.3 监测呼吸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呼吸窘迫等情况。
四、补充液体和输血4.1 快速补液: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快速补充液体,以维持循环血容量。
4.2 输血治疗:根据患者失血量和情况,可以考虑输血来补充红细胞和血容量。
4.3 监测血液指标: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血压等指标,调整输液和输血速度。
五、监测患者状况5.1 定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5.2 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失血性休克患者易出现意识改变,需密切关注。
5.3 随时准备应对并发症:失血性休克患者可能出现休克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应随时准备处理。
结论: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急情况,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患者状况、止血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液体和输血、监测患者状况等措施,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方法,提升护理水平,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引言概述: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常常由于大量失血导致体内血容量不足而引起。
及时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识别症状、急救护理措施、药物治疗、补液疗法以及监护措施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一、识别症状1.1 血压下降:失血性休克患者常伴有血压下降,可通过测量血压来识别病情。
1.2 心率增快:由于血容量不足,患者的心率会显著增加,这是失血性休克的常见症状之一。
1.3 皮肤苍白:由于失血导致的血液循环不足,患者的皮肤常呈苍白色,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识别症状。
二、急救护理措施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失血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头后仰、侧卧等。
2.2 给予氧气: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缺氧,应及时给予氧气,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2.3 做好休克体位:将患者的下肢抬高,以提高心脏前负荷,促进血液回流,有助于改善休克状态。
三、药物治疗3.1 补充血容量:失血性休克患者需要迅速补充血容量,可通过输液、输血等方式给予患者足够的血液。
3.2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可用于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输出量,提高组织灌注。
3.3 给予止血药物:对于失血性休克的原因是出血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止血药物,以止血控制出血源。
四、补液疗法4.1 使用晶体液:晶体液可以迅速扩充血容量,常用的有生理盐水、林格液等。
4.2 使用胶体液:胶体液具有较长的滞留时间,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血容量,如血浆、白蛋白等。
4.3 注意补液速度:补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过快或过慢的补液速度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五、监护措施5.1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尿量的观察等。
5.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可能会迅速恶化,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3 定期复查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定期复查,以指导治疗和判断病情。
2024版《失血性休克及抢救》PPT课件
03
失血性休克并发症防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低氧血症等。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 断。
防治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控制 感染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 2
临床表现 多个器官功能同时或序贯发生障碍。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 断。
定期组织多学科病例讨论和经验分享, 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 保患者得到全面、及时、有效的治疗。
探索新型治疗方法和手段
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开展失血性休克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 手段。
关注国际前沿技术动态,及时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
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失血性休克诊疗水平的提高。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外伤、手术、产后出血、 消化道溃疡、肝脾破裂等。
病理生理机制
01
02
03
失血后机体反应
失血后,机体通过神经和 体液调节,启动一系列代 偿机制以维持重要器官的 血液灌注。
微循环障碍
随着失血量增加,微循环 灌注不足,组织缺氧加重, 乳酸堆积,导致代谢性酸 中毒。
器官功能障碍
持续失血可导致多器官功 能障碍综合征(MODS), 表现为心、肺、肝、肾等 器官功能受损。
3
防治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器官功能支持,控制感染 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临床表现
01
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等。
诊断依据
02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状况,它发生在人体失去大量血液后,导致血容量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血压和组织灌注。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流程,包括评估患者状况、控制出血、补充液体和输血、监测和维护生命体征等方面的内容。
1. 评估患者状况:首先,急救人员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状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和皮肤状况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并确定紧急护理的优先级。
2. 控制出血:失血是导致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出血是急救护理的首要任务。
急救人员应迅速找到出血点,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止血。
可以使用直接压迫、提升患肢、包扎或使用止血带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3. 补充液体和输血:失血性休克导致血容量不足,因此,及时补充液体和输血是关键。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使用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浆代用品等来补充血容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静脉输液或快速输液等途径。
4. 监测和维护生命体征:急救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状况是否稳定。
同时,应采取措施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保持体温稳定。
5. 寻求专业医疗支持: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状况,急救人员在完成初步护理后,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支持。
将患者转运到医院,并将急救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和处理情况告知医护人员,以便他们能够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总结: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是一项紧急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急救人员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在处理失血性休克的过程中,评估患者状况、控制出血、补充液体和输血、监测和维护生命体征以及寻求专业医疗支持是关键步骤。
及时而正确地进行急救护理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为其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紧急情况,常见于严重创伤、大出血、手术等情况下。
及时的急救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相关数据。
一、急救护理步骤1. 评估患者状况:首先要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即将进行复苏措施。
2. 住手出血:失血是导致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首要任务是住手出血。
可以通过直接压迫伤口、使用止血带或者进行手术止血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3.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正常呼吸。
如果患者浮现呼吸难点,可以采取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来改善呼吸。
4. 维持循环:失血性休克会导致血容量不足,从而使得循环血量减少。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通过静脉输液、输血等方法来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
5. 维持体温:失血性休克患者往往会浮现体温下降,因此需要采取保暖措施,如赋予保温毯、加强室内加热等,以防止体温过低。
6. 监测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注意事项1. 快速反应: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要迅速反应和处理。
护理人员应保持镇静,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2. 防止感染:在处理伤口和输液输血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 注意过敏反应:在输液输血过程中,有可能浮现过敏反应。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浮现过敏症状,应即将住手输液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4. 保持患者平卧:在急救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平卧位,以减少血液回流到下肢的压力,有助于维持循环。
5. 注意心理护理:失血性休克对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应赋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关心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心理护理。
三、相关数据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等情况下。
手术室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与配合
确保气管插管位置正确避免移位或脱出
定期检查气管插管是否通畅如有阻塞应及时处理
保持呼吸道湿润避免干燥引起气道损伤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监测生命体征
手术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护理配合
PRT THREE
术前准备
评估病人病情了解失血情况
准备急救设备如氧气、呼吸机等
提高手术操作技能
加强手术前准备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完好性
加强手术后的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出血情况
加强手术过程中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出血情况
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
强化手术室管理
建立完善的手术室管理制度
加强手术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确保手术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提高手术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病人健康教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病人如何预防失血性休克
提高病人对失血性休克的认识
教育病人如何识别失血性休克的早期症状
指导病人如何在失血性休克发生时采取正确的措施
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培训内容:包括急救知识、操作技能、团队协作等
培训频率:定期进行确保医护人员掌握最新知识和技能
演练方式:模拟真实场景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PRT TWO
快速评估病人状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检查生命体征: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判断病人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判断病人是否清醒有无意识障碍
评估出血情况:观察病人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等判断病人失血情况
评估病人病情:根据病人病情、病史、检查结果等判断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和抢救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 血压降至50mmHg后,从兴奋 转为抑制,精神萎糜、表情淡 漠、反应迟钝、目光暗淡、意 识模糊、昏迷。
12
(二)脉搏与血压 约10—30分钟监测一次 休克早期脉搏变化先于血压波动, 脉搏明显加快,脉压减小。血压 一旦下降,提示休克已进入中期。
13
(三)呼吸 休克早期呼吸正常 呼吸加深加快,表示休克向中 度发展。 呼吸由深驰转而变浅快,甚至 出现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表 示休克已深重。
43
(四)补充血容量 输入液体的总量和速度应依据 失血、失液情况、中心静脉压 测定、远端皮肤湿度、神志状 态、面色是否苍白、脉搏的快 慢、细弱与否对显示输液是否 充分有重要意义。
44
(四)补充血容量 如CVP低于6 cmH2O表示回心血 量不足,此时即使血压正常,亦 应输液并维持至CVP正常为止。 CVP 反之如CVP高于18 cmH2O提示输 液过量,应警惕肺水肿,可使用 血管扩张剂,使外周血管扩张, 降低外周阻力。
5
一.休克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注意皮肤颜色、尿量、血压、 红细胞、血红蛋白、血乳酸含量、 凝血功能等动态观察。血压是反映 休克程度一个指标,尿量是反映内 脏血液灌注量的良好与否指标。
6
(一)休克早期(微循环收缩期) 失血、烦燥不安、恶心呕吐、 频繁打哈欠、脸色苍白、四肢远端 发冷、脉加快而有力、血压正常或 偏低、脉压减小、尿量略有减少。
51
(七)预防心力衰竭。 休克发生后心肌缺氧,能量合成 障碍,加上酸中毒的影响,可致 心肌收缩无力,心博量减少,甚 至发生心衰,必须严格监测脉博, 注意肺底有无湿罗音,作中心静 脉压测定。
52
1.如补液已足,而动脉压仍不升高 时,可考虑用强心剂,常用西地兰 0.2mg—0.4mg+5%G.S20ml—40ml静 脉缓注,4—6小时后尚可酌情再加 0.2mg。
27
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急救 中心环节是迅速扩充血容量及制 止出血。 争取在发生休克4小时内改善微循 环,避免不可逆休克发生,以降 低死亡率。
28
(一)一般处理 宜取平卧位,下肢略抬高,尽量不 搬动,适当保暖(但不宜加温,以 防血管扩张和增加组织耗氧量)。
29
(二)保持呼吸有效通气量,是 抢救休克首要原则。 休克时肺循环处于低灌注状态, 氧和二氧化碳弥散都受到影响, 严重缺氧时可引起低氧血症,低 氧血症又能加重休克,导致恶性 循环,因此必须保证充足供氧。
35
(四)补充血容量 若一开始输入钾盐含量较高呈酸 性的库存血,将加重心肌功能的 损害。 要求在数十分钟内输入平衡液 2000ml,临床实践证明,伍用电 介质溶液治疗休克,其疗效应比 单纯输血为佳。
36
(四)补充血容量 如血压回升并保持稳定,往往表示 失血量不太多。 如红细胞压积低于30%,必须输全血, 大量失血者应补充等量全血,使红 细胞压积维持于40—45%。短时间丧 失大量血液,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大 量耗损,应按3:1补充新鲜血。
56
当血容量已补足,血压恢复正 常,但每小时尿量仍<17ml,在 无明显心衰情况,应适时给予 20%甘露醇250ml,30分钟内滴 入,以改善肾皮质的血流量,
57
• 产生利尿作用,预防肾衰, 也可静注速尿或利尿酸纳 40mg(如有明显心衰时不能 用甘露醇时用)。
58
如用利尿剂后尿量不增加, 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应严 格限制输液量,每日入量=出 量±500ml以避免心衰,肺水 肿发生。控制酸碱和电介质 平衡。
49
• 苯苄胺作用快而短暂,0.5— 1.0mg/kg加入250—500ml液体 内缓慢滴注,用药后1—2小时 作用最大。 • 苄胺唑啉作用快而短暂,可用 5—10mg加入静脉输液中滴注。
50
多巴胺可兴奋β受体,加强心 肌收缩力,对皮肤、肌肉、血 管有收缩作用,但选择性扩张 内脏血管,20—40mg加入 500ml液体中静滴,可与阿拉 明同时应用。
20
(八)动脉血血气分析 能测定血气酸碱指标,血浆中各 种离子,以便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维 护离子平衡。
21
• (八)动脉血血气分析 • 通常根据PH、PaCO2 HCO3及BD (碱缺失)等指标判断有无酸碱失 衡及其性质,指导纠酸。根据血氧 饱和度PaO2判断肺通气功能,有无 呼吸衰竭,指导供氧。
18
(七)肺毛细血管楔形压(PCWP) 测此压需下气囊漂浮导管,从静 脉插入,经右心房、右心室、肺 动脉至肺动脉分支远端,导管嵌 住不能再进时所测压力为PCWP。
19
(七)肺毛细血管楔形压 (PCWP)
• 它能正确反映左心室充盈压, 是监测左心功能可靠敏感指标。 • 正常值8—12 mmHg <8mmHg提示血容量不足 ≥20mmHg提示心功能不全 ≥30mmHg常出现肺水肿
失血量<20% ,<800ml 失血量
7
(二)休克中期(失代偿期或称微循 环扩张期) 意识清楚、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口渴、脉搏细而快、呼吸浅表急促、 皮肤发绀、收缩期血压常<60— 80mmHg,每小时尿量少于20ml。
8
(三)休克晚期(顽固性休克期或 称微循环衰竭期) 嗜睡或昏迷、面色青灰、口唇及 肢端紫绀、全身皮肤苍白、湿冷, 有时见花斑、呼吸急促、脉搏细弱、 触扪不清、血压低于60mmHg或测 不出。
若测定数值显著升高,说明内 脏细胞坏死,一度升高后又下降, 说明细胞缺氧和坏死已经改善。
25
(十二)血清乳酸测定 长时间严重休克必然因无氧代谢 而有乳酸蓄积,利用血清乳酸浓度 可作为判定休克的依据,休克发生 后的乳酸水平与休克病死率有相关 性。
26
• (十二)血清乳酸测定 正常值0.4—1.8mmol/L 2mmol/L时病死率为15% 5mmol/L以上病死率为75% 10mmol/L以上则病死率达95%
30
先经鼻导管供氧,鼻导管插入 深度适中;取鼻翼至耳垂间的 长度,氧流量保持每分钟5—6L, 必要时采用面罩加压供氧或气 管插管供氧。
31
(三)确保输液通道 急性出血性休克时,末稍血管处 于痉挛状态,依靠静脉穿刺输液 有困难,应多采取套管针,选颈 外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成功后 保留硅管针套,衔接好输液管进 行输液,滴速快,易固定。
37
• (四)补充血容量 如不注意而输入大量库存血或大 量液体,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进 一步稀释,一旦低于有效浓度将 出现医源性凝血障碍。
38
(四)补充血容量 如病情急,一时尚不能输血,则 可先输血容量扩张剂(低分子、 中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 浆”)。但此类液体只有扩张血 容量的作用,而无疏通微循环功 能。
47
(六)血管活性物质使用
血管收缩剂可使小动脉收缩, 提高外周阻力,暂时升高血压, 但加重组织缺氧,使病情恶化, 故不宜应用。
48
血管扩张剂,能介除小动脉和小 静脉痉挛,疏通微循环,增加组 织灌注量和回心血量。对输液量 充足,但动脉压仍低,而无明显 心力衰竭表现的严重休克,可选 用;〆—受体兴奋剂:
41
(四)补充血容量 高渗盐水通过其高渗作用吸引细 胞内和细胞间隙液体进入血液循 环,迅速补充血容量,升高血压, 同时减轻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管 腔狭窄程度,降低血管阻力, 改 善微循环充血容量 在基层医疗单位缺少血源紧急情 况下可应急使用;按每千克补充 75%高渗盐水5ml,以减少血液粘 滞度,减轻组织水肿。在急诊室 或转诊途中高渗盐水复苏,生命 体征能很快恢复,可为后继抢救 工作赢得宝贵时间。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救治 与护理
急诊室
1
定义
休克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 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 组织灌注不足, 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 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 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综 合症。 合症。
2
低血容量性休克其血液动力学的特 点是低血压,低心输出量,中心静 脉压降低,外周阻力增加。红细胞 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低于正 常。
14
(四)外周循环灌注情况 轻度休克时,一般仅手指及脚趾 发凉,如发凉范围扩延至肘部或膝 部提示休克严重。全身厥冷并前额、 四肢出汗,提示交感神经极度兴奋, 并趋于衰竭,病情濒危。皮肤苍白、 湿冷是休克严重表现。
15
(五) 尿量 尿量反映肾脏血液灌注情况,是反 映生命重要器官血液灌注状态的最 敏感的指标。根据尿量可间接估计 休克的程度; 若每小时尿量<0.5me/kg提示肾血流 不足。尿量极少或无尿,提示休克 已陷于晚期。
9
• 脉压显著缩小、无尿,可有全 身出血倾向。并出现代谢性酸 中毒,及心、脑、肺、肝、肾 等主要器官功能衰竭表现,病 死率较高。
10
二.休克患者的监测 (一)意识和表情 反映大脑微循环的血液灌注情况。 血压未明显下降,表现烦燥不安, 呼吸急促、反复打哈欠、口渴。提 示血容量不足,中枢神经系统缺氧。
22
(九)凝血功能测定 血小板,凝血酶元时间、纤维 旦白元定量,3P试验,凝血酶凝 结时间,试管法凝血时间,末梢 红细胞形态等七项检测,其中有 任何四项异常则可确定DIC。
23
(十)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 细胞压积动态监测判断有无血 液浓缩及其动向。
24
(十一)转氨酶(ALT)乳 • 酸脱氨酶及血清钾
16
(六)中心静脉压测定(CVP) 是一简单可靠、监测血流动态的 指标,可反映血容量、回心血量与 右心室排血功能之间的动态关系, 常用于指导扩容治疗,避免过量或 不足。
17
• (六)中心静脉压测定(CVP) • 正常值6—12cmH2O • <6 cmH2O提示血容量不足,可 快速扩容。 >15 cmH2O说明心脏负担加重, 减慢扩容速度,警惕心力衰竭 和肺水肿。
3
大量失血的休克,血液可发生高度 浓缩。正确评估出血量对抢救治疗 十分重要。可用休克指数估计出血 量。
4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正常S1=0.5,如S1=1.0,丢失血容量 20%—30%,失血达1000—1200ml, S1>1.0,则失去30%—50%的血容量, 失血约1800—200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