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消费者行为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现状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现状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现状近年来,消费者行为的研究逐渐成为市场营销领域的热门话题。

消费者行为研究旨在了解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心理、态度和行为,并探究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购买动机。

通过深入研究消费者行为,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消费者决策过程的研究消费者决策过程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者通过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所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受到个人特征、社会因素、文化差异和市场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二、消费者心理和态度的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和态度对其购买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消费者心理研究主要关注消费者的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心理过程,以及这些心理因素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态度研究则主要关注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评价和态度,并研究这些态度对购买意愿和行为的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态度,设计和推广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消费者行为的数字化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行为逐渐数字化。

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使用互联网搜索产品信息、在线购买产品,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购买体验。

数字化的消费者行为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机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

四、跨文化消费行为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行为差异日益凸显。

跨文化消费行为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文化下的消费者行为特点和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营销策略和国际市场拓展的影响。

跨文化消费行为的研究为企业提供了更深入的市场洞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现状表明,消费者行为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讲义

《消费者行为学》讲义

《消费者行为学》讲义消费者行为学导论真正了解消费者行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消费者行为学就是解读或破解消费者行为的密码。

一、消费者行为学的多学科视角消费者行为学是跨学科的,它由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组成,从心理学到经济学、从社会学到文化人类学、从历史学到营销学,其共同的兴趣是市场中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及如何相互影响,并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释。

二、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囊括了很多方面:它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性欲而挑选出、出售、采用或处理产品、服务所牵涉的过程。

1、消费者就是市场舞台上的演员角色理论认为,消费者要扮演很多角色,不用的“剧情”,不同的角色,消费决策也不同。

2、消费者犯罪行为牵涉许多参与者购买者和使用者可能并不是一个人没出售或采用产品的人可能将饰演影响者的角色家庭成员对全家共享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决策都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企事业单位这样的消费组织而言,-有时一个人或几个人可以为许多人采用的产品作出购买决策-有时购买决策可能将由一群人作出3、消费者行为是一个过程消费者犯罪行为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就是消费者拿起现金或信用卡卖至商品或服务那一刻所出现的事情,它包含出售前、出售中和出售后影响消费者的所有问题。

第1章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第1节消费者犯罪行为的影响因素目录影响因素论主要包括: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和四因素论。

?两因素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或者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三因素论:消费者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四因素论: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

从营销学的角度启程,我们按三因素论进一步分割影响消费者的因素。

一、消费者内部因素因素1:社会阶层(年龄、地位、收入、职业、教育)因素2:知觉、情绪、动机、态度、学习因素3:个性和自我概念个性: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为具备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自我概念:对自我的观点,或对“我就是谁”的认知。

每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往往可以影响其犯罪行为。

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消费者行为是市场营销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和心理需求,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提升产品销售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围绕研究消费者行为展开,通过开题报告的形式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为后续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一、研究背景消费者行为是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了解消费者行为对企业制定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消费者行为研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深入挖掘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决策过程、偏好和态度等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营销建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分析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揭示消费者选择产品和服务背后的动机和因素,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市场营销建议,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三、研究意义研究消费者行为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次,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营销策略,提升产品销售额和客户满意度。

最后,可以促进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良好互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消费者行为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探讨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的决策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等方面。

2. 消费者购买动机研究: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因素,揭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内在驱动力。

3. 消费者偏好和态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法,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偏好和态度,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

4. 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结合消费者行为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策略,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

消费者行为研究

消费者行为研究

大数据与消费者行为研究
总结词
新兴市场的崛起为消费者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土壤和机遇,将促进消费者行为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详细描述
新兴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如数字原生代、绿色消费者等。这些新兴消费群体的出现,将推动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变革和创新。
新兴市场与消费者行为研究
VS
可持续性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议题,消费者对环保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将影响市场策略的制定。
广告效果评估
消费者行为研究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广告的效果和价值,从而优化广告策略和提高投资回报率。
要点三
价格策略制定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偏好,企业可以设计更具吸引力和有效的促销活动,提高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促销活动设计
促销效果评估
价格策略与促销活动
消费者行为研究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促销活动的效果和价值,从而优化促销策略和提高投资回报率。
整合法
将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综合、全面地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
模拟法
通过模拟消费场景或情境,观察消费者的反应和行为,以得出更真实、客观的研究结论。
混合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探索性研究可以选择定性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可以选择定量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数量,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对于大规模的消费者群体,可以选择定量研究方法;对于小规模的特殊群体,可以选择定性研究方法。
研究资源
根据研究资源的限制和分配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时间、人力和预算有限时,可以选择相对简单、快速且经济的研究方法。
消费者行为研究应用领域
04

《消费者行为学》模块化特色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实施

《消费者行为学》模块化特色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实施

《消费者行为学》模块化特色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实施摘要:《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把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借助模块化、多样化特色教学平台,精心安排授课内容和思路,完善课程考核方式,才能使授课效果更加理想,同时能够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教学改革创新引言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市场营销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建立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信息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等学科基础之上,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带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营销实践的迫切需要,使消费者行为的问题成为各国学者热衷研究的课题并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消费者行为学》便成了市场营销专业争相开设的热门课程,并被我国教育部列为市场营销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

经管类专业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经管类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进一步确定了经管类专业课堂教学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老方法,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能力的获取。

因此,对于《消费者行为学》这门课程来说,依据学生的能力需求,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时嵌入能力培养模块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综述1、国内外同行工作现状模块化教学(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简称 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明确劳动办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以及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明确综合职业能力,确定对应的专业操作技能,根据岗位职业操作技能的需要,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块,再根据各教学模块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教学。

消费者行为的学科交叉与理论融合

消费者行为的学科交叉与理论融合

消费者行为的学科交叉与理论融合消费者行为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它们的理论融合和交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影响因素,从而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第一章心理学与消费者行为心理学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探究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在消费者行为领域,心理学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消费心理学:研究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包括品牌形象、广告效应、商品包装、消费信仰等。

2. 决策心理学:研究消费者在面对不同选择时的决策过程,包括决策机制、决策模型、决策规则等。

3. 消费者满意度研究:研究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和满意度影响因素,包括商品质量、售后服务、价格水平和竞争水平等。

第二章社会学与消费者行为社会学将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相结合,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社会学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群体行为研究:研究消费者行为受不同社会群体(如阶层、性别、年龄、文化等)的影响,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消费需求和偏好,以及这些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2. 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研究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包括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

3. 社会网络研究:研究社会网络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包括网络传播、口碑营销等。

第三章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在稀缺资源下的选择和分配问题的学科。

在消费者行为领域,经济学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 消费者行为的收益和成本分析:研究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商品时,会考虑价格、品质、功能等多个因素,分析消费者如何在多个选择中做出最优决策。

2. 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弹性研究:研究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的反应,了解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

3. 价格歧视研究:研究企业如何根据消费者的收入、居住地、年龄、文化等因素划分不同的群体,在不同的群体中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

营销学视角下的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晓彤教授访谈

营销学视角下的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晓彤教授访谈

■金晓彤(1964-),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商品流通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学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营销科学学报》编委、《经济管理》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宝钢优秀教师获得者、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匡亚明教授、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长期从事消费行为、市场营销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管理评论》《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心理学报》《经济管理》《经济科学》《经济学动态》以及IJMR、AJSP、EP等国内外有影响的SSCI和CS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20余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以及ChinaE-营销学视角下的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晓彤教授访谈金晓彤,王帅■名家语丝WORDS FROM THE CELEBRITY所谓“立地”和“顶天”的学术研究,既要扎根于中国的现实情境,又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本土的独特故事。

收稿日期:2020-08-20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研究”(12JZD028)作者简介:金晓彤(1964-),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城镇/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文化消费/文化消费行为、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王帅(1983-),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

摘要:金晓彤教授在学术研究中一直强调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研究、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营销学理论的重要性。

金晓彤教授结合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收官之作《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状况与消费行为研究》出版的心理历程,梳理了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的时代与社会背景,其消费行为的独特性和对其展开研究的学术价值。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新进展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新进展

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关于消费选择对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的影响研究使得消费者行为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消费决策、消费动机、消费方式以及跨文化消费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使消费者行为研究走向成熟,这对我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特别是消费结构变动方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消费理论,跨文化消费西方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消费函数理论及测度方法,系统地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则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

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消费成为决定就业和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关消费函数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成为西方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关注的主要研究课题。

库兹涅茨、弗里德曼、托宾和莫迪利安尼等人都因研究消费函数取得卓越成果而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边际分析。

随着营销理念的出现和行为科学知识体系的成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消费者导向的观念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体系对研究一般性经济活动和商业实践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大量具有不同专业和学术背景的学者突破了经济学消费函数研究传统而注重实际消费行为研究。

一些具有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研究专长的行为科学、社会学学者开始涉足应用经济学研究领域,大量借鉴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消费行为。

其中,March Simon(1958)和Edwards(1961)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与经济学假设相悖的概念,如主观效用、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满足目标以及由于公司雇员间感知和目标差异所引起的组织冲突等;Festinger(1957)提出消费者和组织行为的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和认知冲突(cognitive conflict)等概念。

20世纪80年代,得益于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研究方法,消费者行为研究开始突破主流经济学藩篱,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应用经济学新学科。

消费者行为理论发展脉络

消费者行为理论发展脉络

消费者行为理论发展脉络一、本文概述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市场营销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旨在深入理解和预测消费者的选择和决策过程。

本文旨在梳理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经济学模型到现代的多学科融合,分析各个阶段的主要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

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理论发展脉络的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内在逻辑和影响因素,为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还将探讨消费者行为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期对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古典经济学时期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萌芽阶段,其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中,对消费者行为进行了初步探讨。

斯密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受到自身需求和购买力的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的消费行为。

斯密也指出了市场供求关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即商品的价格和供应量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随后,大卫·李嘉图在斯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决策过程。

他认为,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不仅仅是基于价格和需求,还会受到个人偏好、社会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李嘉图还提出了“边际效用”的概念,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每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从而决定购买数量。

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消费者行为理论,虽然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为后来的消费者行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些理论不仅为我们理解消费者行为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也为我们研究市场供求关系、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三、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学时期,消费者行为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的完全竞争和消费者的理性行为,为消费者行为理论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一时期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以马歇尔的需求理论和费雪的跨期消费理论为代表。

马歇尔的需求理论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分析了价格、收入等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现状及趋势研究

消费者行为现状及趋势研究

消费者行为现状及趋势研究消费者行为是指个人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所表现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消费者行为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消费者行为的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 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

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己独特的需求和口味。

2. 数字化和在线消费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物。

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购买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最佳的购买选择。

3. 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重视:随着消费者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具有品质保证和知名品牌的产品,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品味。

4. 绿色和可持续消费趋势: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和可持续特性,选择对环境友好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行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更加依赖移动终端。

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购物、付款和享受个性化的服务。

2. 个性化推荐和精准营销: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消费者可以享受到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

商家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数据,提供符合消费者兴趣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

3. 社交媒体的影响: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购物经验和产品评价,从而影响他人的购买决策。

商家也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和宣传,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4. 体验消费的兴起: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体验感受。

消费者更希望通过购物体验来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因此商家需要注重创造独特的消费体验,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者行为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对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行为进行研究,为企业制定销售策略和市场营销活动提供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现状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关注的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理论的不断完善,消费者行为研究逐渐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

例如,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感知、消费者忠诚度、消费心理、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等方面,都成为研究的热点。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内容,如消费者对通过社交媒体推广的产品的反应、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购物行为等。

随着人们对消费者行为的认识不断深入,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但这些方法有时无法准确反映消费者的真实行为。

因此,研究者开始采用实验室实验、数据挖掘、行为观察、眼动追踪等新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研究。

这些方法可以更加客观地观察和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未来趋势未来,消费者行为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行为研究将更多地依赖于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

通过分析庞大的消费数据,可以挖掘出更多的消费规律和趋势,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并制定相应策略。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给消费者行为研究带来更多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如何研究消费者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购物行为、刺激消费者在线消费等都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再次,社交媒体的崛起将使研究者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更加复杂。

如何分析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和分享行为对产品销售的影响,将成为未来的方向。

此外,消费者行为研究还将逐渐深入到不同文化和国家。

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3篇

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3篇

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3篇第1篇: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的现状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用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消费者研究(consumerbehavior),也称消费者行为研究(consumerbehaviorresearch),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方消费者研究通常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进行。

在宏观层面上,消费者行为与消费生活方式概念相联系,通常是对消费群人口统计特征及消费行为特征的描述,这类研究更多的是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research)。

方法是测量恩格尔等人提出的生活方式的四个维度,即态度(attitude)、活动(activity)、观点(opinion)、人口统计特征(demographic)来描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Engle,Blackwell,andKollat,1978年)。

在微观层面上,消费者行为则通常与消费者认知、态度、购买意愿以及决策过程等具体购买行为相联系,倾向于对消费者在具体的信息沟通、购买决策、产品使用、品牌态度等方面的行为进行解释和说明,多属于解释性研究。

中国早在1920年代就引入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但中国消费者行为实证研究从1990年代才开始真正发展。

中山大学卢泰宏教授从1999年起,开始招收第一批“消费者行为与中国营销”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并致力于采用本土化的方法研究中国消费者行为。

当前,很多研究者也致力于在某个领域内研究消费者行为,也有很多学者把消费者研究渗透到其他领域,如渗透到品牌权益(范秀成)、顾客满意度(赵平)、营销渠道(庄贵军)等。

二、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1、消费者行为的一般心理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般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和诱因;对信息的处理。

消费者需要是指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需要是和人们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消费者行为学管理和消费者视角

消费者行为学管理和消费者视角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新兴市场的崛起,企业需要更加关注全球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发展趋势,了解不同地区消费者 的需求和文化差异,以全球化视野进行消费者行为学和管理。同时,新兴市场的消费者行为和需求也呈现出快速 增长的趋势,企业需要抓住机遇,积极拓展新兴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06
CATALOGUE
研究案例分享
VS
详细描述
该品牌通过观察和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过程和消费趋势,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 好变化,从而调整市场策略,如产品定位 、品牌形象、广告宣传等,以更好地满足 消费者需求,进而在市场中取得成功。
THANKS
感谢观看
购买后评价
消费者在购买后对产品进行评 价,这将影响其未来的购买决 策。
消费者的信息处理过程
感觉
消费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信息 。
决策
消费者基于记忆中的信息和当前的情境, 做出购买决策。
知觉
消费者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筛选、组织和 解释。
记忆
消费者将学习到的信息和体验存储在记忆 中。
学习
消费者通过经验和学习,形成对产品的认 知和态度。
VS
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各种因素,包 括产品特性、价格、品牌形象、口碑、服 务质量等。
优化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来源
识别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来源,包括广告、口碑、社交媒 体、产品官网等。
信息处理过程
优化消费者对信息的处理过程,提高信息的可读性、易懂性 ,以及减少信息的噪音和干扰。
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
详细描述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企业需要为消费者提供个 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特殊需求。通过了解消 费者的偏好、需求和习惯等信息,企业可以提供更加 贴心、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和忠 诚度。

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

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

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者行为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

消费者行为研究不仅关乎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更对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社会消费文化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现状、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首先回顾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主要关注点。

随后,将重点介绍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研究成果,包括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消费者文化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研究。

还将探讨新兴技术(如大数据等)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趋势。

在总结部分,本文将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并提出相关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不断深入发展。

二、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基础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

这些学科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为中国消费者行为提供了深入分析和理解的基础。

心理学理论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往往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如动机、感知、学习、记忆、态度和个性等。

心理学家提出的各种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都为理解消费者行为提供了重要视角。

社会学理论也为研究中国消费者行为提供了重要视角。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仅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例如,家庭、朋友、群体、文化等因素都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

社会学理论中的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文化适应理论等,都为研究中国消费者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工具。

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理论也是研究中国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基础。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本质是经济行为,受到价格、收入、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消费者行为国内外研究现状-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消费者行为国内外研究现状-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消费者行为国内外研究现状-消费者行为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前言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做好对消费者行为分析不仅能够为商业营销活动提供基础,还能够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做出贡献。

相比于国内而言,国外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时间更长,很多商学院已经将消费者行为学设置为科学课程。

近年来,国内也逐渐加大对了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二、国外研究现状(一)收入决定消费行为1936 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 aynard K eynes)首先提出消费函数概念,并在《通论》同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他认为消费支出是由当期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解释了有效需求不足存在的原因,进而发展了以需求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体系,并在很大程度上指引了后来消费函数理论的研究方向。

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它没有考虑到利率和未来收入等因素在当前消费决策中的作用。

1957 年,弗里德曼(Friedm an)在《消费函数理论》中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他认为消费水平取决于人的持久收入,也就是说,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直接影响当前的消费支出,所以消费者行为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

(二)理性预期的消费行为1978 年,霍尔(H all)提出理性预期生命周期模型。

他认为消费只与本期消费有关。

之后,利兰德(Leland)提出预防性储蓄理论。

他认为,在不确定性情况下,预期未来消费的边际效应要大于确定情况下消费的边际效应。

未来的风险越大,预期未来消费的边际效应也越大,因此越能激发消费者的储蓄行为。

储蓄不仅是为了在生命周期内扩展配置资源,同时也是为了对不确定加以保险。

有学者认为,这一理论对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现实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三)消费品存量调整假定消费品存量调整假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塔克(HSH outhakker)和泰勒(LDtayloy)提出的。

简述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演进与发展

简述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演进与发展

简述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演进与发展【实用版】目录1.消费者行为学的定义2.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演进1.消费者行为学的起源2.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阶段3.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意义正文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研究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消费和处置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从营销学的角度,这门学科是为了提供对消费者行为的理解,因为营销学是一门试图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学科。

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演进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

起初,消费者行为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评价产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随着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深入,这门学科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起源期: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消费者行为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评价产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2.形成期: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消费者行为学开始关注消费者行为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3.发展期: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消费者行为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是在消费者决策过程、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者忠诚度等方面的研究。

4.成熟期: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消费者行为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企业营销决策和策略的指导: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2.为宏观政策制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依据:消费者行为学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消费者政策和法规提供参考,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助力消费者教育:消费者行为学研究可以帮助消费者提高自身的消费素质,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总之,消费者行为学是一门研究消费者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其学科演进经历了从起源到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国内外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外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外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消费者的行为可谓千变万化,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啊!想想你自己,走进一家店,哇,琳琅满目的商品,心里可能瞬间就打起了小算盘,今天是买还是不买呢?消费者行为研究就是在揭示这些瞬间决策背后的心理活动。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兴起,大家购物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线上线下比拼得如火如荼,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当然也更复杂了。

你看,在网上购物,不仅要考虑价格,还有评论、物流、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因素,这可真是个大难题。

不光是国内,国外的消费者行为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比如,美国的消费者往往更加注重品牌,品牌效应可不是开玩笑的。

他们会为一个小小的标志而掏出大把的钞票,真是有点儿让人哭笑不得的。

不过,说到忠诚度,有些品牌真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却又忍不住再买一次,啊,这种感觉就像是爱与恨交织的情感,没办法呀。

对比之下,中国的消费者则更灵活一些,看到打折、促销,简直就像打了鸡血,买买买的冲动一发不可收拾。

说到底,大家心中都有一个“捡便宜”的小算盘。

有趣的是,文化背景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可大了去了。

在日本,大家对细节的追求无与伦比,包装都做得精致得像艺术品。

而在欧美,消费者可能更在乎商品的实用性,没那么讲究外表。

这就像你去朋友家做客,看到他家布置得美轮美奂,你可能会感叹“这真是太好看了”,但也有可能会想,“哎呀,真是麻烦打理”。

文化差异不仅影响购物的选择,也影响了购物的体验,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再来聊聊心理因素,心理学的理论在这里可是一针见血。

比如,有时候人们会因为社会认同感而购买某些产品,明明不需要,但看到别人用得好,就忍不住跟风。

这种现象就像是一种“从众心理”,不管你是不是需要,大家都买,自己也想试试,毕竟“人云亦云”是常态。

还有那种“损失厌恶”,你在店里看到某个商品打折,立马就想“这可不能错过”,生怕错过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心里想着“这买到就是赚到”的想法油然而生。

简述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演进与发展

简述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演进与发展

简述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演进与发展
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决策
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演进与发展。

首先,消费者行为学的早期研究主要关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研究者试图
理解消费者如何选择产品、评估产品特征、做出购买决策等。

这些研究主要基
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强调个体决策过程的理性性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行为学开始关注更广泛的领域。

社会学、人类学、传
播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被引入,以更全面地理解消费者行为。

研究者开始关
注消费者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以及消费者与其他人的互动和
信息交流对决策的影响。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学也逐渐关注在线购物和电子商务领域。

研究者开始研究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购买行为、在线评价的影响、电子口
碑传播等。

这些研究拓展了对消费者行为的理解,并为电子商务提供了指导和
策略。

近年来,消费者行为学还越来越关注可持续消费和社会责任的问题。

研究者开
始研究消费者对环境友好产品的态度和行为,以及企业和品牌的社会责任对消
费者决策的影响。

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

总而言之,消费者行为学经历了从关注购买决策过程到关注社会文化背景、在
线购物、可持续消费等多个领域的演进与发展。

这一学科的发展不断丰富了我
们对消费者行为的理解,并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研究目标和假设条件不同,各学科对消费者行为研究 的时候,能够方便地获得消费信贷; ( 3) 消费者完全理性
的侧重点和方法相差悬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各种理论 ( rationality) ,能够合理地预期未来的收入并进行跨期最优
视角进行一番检视,以便对消费者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研究各
由于流动性 约 束 与 预 防 性 储 蓄 的 影 响 很 难 明 确 分 离, 因而后续的 学 者 常 常 将 二 者 综 合 到 一 起 进 行 分 析。 Carroll ( 2001) 结 合 预 防 性 储 蓄 和 流 动 性 约 束,提 出 了 经 典 的 “缓冲存货” 模型。他从消费者行为出发,认为同时具备 不耐心和谨慎性两种特性的消费者倾向于维持一个固定的 储蓄———财富比,储蓄充当着应对未来收入冲击的缓冲器, 当收入出现 正 的 变 动 时, 储 蓄———财 富 比 下 降, 则 消 费 者 将增加储蓄以维持原有的比例,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 1, 且即使不存在流动性约束,消费者也不倾向于借贷。
出: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收入的定义不同。
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
( 一) 生命周期理论
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生命周期理论是经济学家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一个基本
任何一种促进消费的政策和措施,要有所作为,最终 框架,其核心思想是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财富和一生的收
2012 年第 23 期 总第 325 期
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 23 2012 Sum No. 325
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消费者行为研究进展
陈 岩 (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91;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191)
[摘 要] 对消费者行为的准确把握是扩大内需对策研究的微观基础。如何理解和解释消费者行为,是包括经济学在内的人
的根本动力和终极目标。特别是在当前出口需求明显下滑、 ( Modigliani and Brumberg,1954,1980 ) 、 持 久 收 入 理 论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扩大消费需求成为我国 ( Friedman,1957) 的变迁。这些林林总总的消费函数理论
稳定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因此, “十二五” 规划开篇提 均认为消费,从而储蓄,取决于收入,其分歧仅仅在于对
·11·
是为了防范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后续大量的经验研究证实 了不确定性将导致更多的储蓄,预防性储蓄理论对不确定 条件下的消费行为有较好的解释力。此外,消费者在实际 消费和借贷过 程 中 或 多 或 少 会 受 到 流 动 性 约 束 ( liquidity constraint) 和信用约束 ( credit constraint) ① 的影响,与没有 流动性约束相比,流动性约束下的消费需求较低 ( Flavin, 1973,1981)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8267 ( 2012) 23 - 0011 - 05
一、引 言
“经济人” 假设前提下,自 20 世纪 30 年代凯恩斯的绝对收 入理论提出以来,古典消费函数理论经历了绝对收入理论、
消费作为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相 对 收 入 理 论 ( Duesenberry, 1949 ) 、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必须落实到微观行为主体的消费行为上。因此,对消费者 入情况,平滑其生命周期内的消费以使得总效用最大化。
行为的准确把握是扩大内需对策研究的微观基础。而研究 消费者平滑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方法,就是在暂时性收入高
消费行为,必然涉及多个理论视角,因为消费不仅仅是一 时储蓄,在暂时性收入低时负债。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
个经济问题,在人类进入消费社会之后,消费更主要地体 入理论蕴含着这样几个关键的假设: ( 1) 消费者时间偏好
现为社会、文化和心理问题。如何理解和解释消费者行为, 一致 ( time - consistent) ,即各期的时间贴现率恒定; ( 2)
是包括经济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共同面临的一项挑战。 消费信贷可得性 ( accessibility) ,即消费者在需要利用负债
文社会科学共同面临的一项挑战。由于研究目标和假设条件不同,各学科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视角、侧重点和方法相差悬殊。
本文基于多学科视角,对经济学、社会学和营销学有关消费者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比较,以期对消费者行为有一个比
较全面、准确和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消费者行为; 多学科;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F713. 5
( 二) 预防性储蓄理论和流动性约束理论
种促进消费的政策和措施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
由于假设太强,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很难经
在什么条件下以什么方式做。
得住实证检验 ( Campbell,1989,1990) ,后续的学者将不
二、传统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的解释
确定性引入分析框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消费函数理论。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预防性储蓄理论和流动性约束理
如果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选择的科学,那么消费函数 论。预防性储蓄理论由 Leland ( 1968) 提出,强调消费者
就是经济学家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描述。在制度既定和 储蓄不仅仅是为了在其生命周期内有效配置资源,同时也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 20110490641) 支持。 [作者简介]陈岩( 1974— ) ,女,山东青岛人,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者金融。
总之,西方经典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过程遵循了这样 的逻辑: 消费的决定因素由具体的收入抽象为持久收入, 消费者面临的约束由简单的预算约束过渡到资本市场弱势 有效条件下的流动性约束,而消费者行为由完全理性合理 化为理性预期,并据其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 ( 朱信凯, 2011) 。
( 三) 消费函数理论的中国实践 由于基本假设背离了我国的基本国情,西方消费函数 理论在移植到我国的时候,出现了适用性较差的问题。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金融市场的约束,消费者 无法自由地安排跨期消费,流动性约束得以强化; 其次, 由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社会保 障体系不完善,预防性储蓄在居民储蓄中占相当的比重。 满讲义和佟仁城 ( 2009) 、汪浩翰和唐绍祥 ( 2009) 等学 者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确实面临着较强的 流动性约束。施建淮和朱海婷 ( 2004 ) 、李勇辉和温娇秀 ( 2005) 、杭斌和郭俊香 ( 2009) 等学者的研究证实了改革 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包含强烈的预防性动机,但 对预防性动机的成因和测量尚未形成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 根据流动性约束理论,低收入与流动性约束的结合会 使消费者产生 “短视行为”。余永定和李军 ( 2000) 分析 了这种 “短视行为”,指出中国居民不是以一生为时间跨 度来寻求效用最大化,而是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中往往存 在某个特定的支出高峰,如购房、结婚和子女教育等。在 每个阶段他们都要为迎接相应的支出高峰而进行储蓄,减 少消费。清华大学中国金融中心面向全国城市家庭的消费 金融调查印证了这一结论,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家庭决策者, 都不是基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时间跨度来做出消费决策,而 只是今后一段时间 ( 廖理、张金宝,2011) 。杭斌和申春兰 ( 2005、2009) 把居民为计划中的一次性或者阶段性集中开 支 ( 如子女上学、购房装修等) 而进行的有目的储蓄,定 义为潜在流动性约束。他们的研究表明,城镇居民预防性 储蓄的动机并不是很强烈,而教育、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导 致的潜在流动性约束是储蓄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除了传 统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因素之外,社会分配不公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