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感染相关知识
一、细菌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
1.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无性二分裂法繁殖。
2.细菌分类:根据林奈对动植物的分类,在界下面分为门,以下再顺序分为纲、目、科、属、种。
3.细菌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µm)为测量单位。不同种的细菌大小不一,同种细菌也可因生活环境和菌龄不同而有所差异。根据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4.细菌由革兰氏染色法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两大类。
5.细菌能引起机体产生疾病的性能称为致病性或病原性。凡具有致病性的细菌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其致病作用与它的毒力(半数致死量LD50)、侵入数量及侵入途径有密切关系。
6.全身性感染:
6.1菌血症(bacteremia):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繁殖,且无明显中毒症状。如伤寒早期可发生菌血症。
6.2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且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白细胞增多、肝脾肿大等。
6.3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流,但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而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6.4脓毒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引起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又在许多组织和脏器中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
色葡萄球菌就可引起脓毒血症。
7.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致病成为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
8.寄居在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表
下表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病原细菌,以及其所致的疾病
反过来,每一种疾病都可能是几种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以下分科室列表分析。
二、外科、儿科、妇科的常见疾病及致病菌
内科包括:呼吸科、血液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皮肤科、烧伤科、肿瘤科、骨科、泌尿内科(肾内科)、感染科等。感染疾病太多就不一一列出来了。总之感染疾病的治
疗选择的药物主要由该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决定。
三、抗菌药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一)治疗性运用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二)各科室运用原则: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1.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1.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A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B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C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D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2.儿科用药
2.1抗菌药物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A新生儿药物体内过程的特点:(1)体内酶系统不成熟、影响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代谢灭活,致血浓度异常增高;(2)肾脏发育不全,许多经肾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排泄减少,毒性反应发生增多;(3)细胞外液容量较大,药物消除相对缓慢,消除半衰期延长;(4)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能力较成人为弱,游离药物浓度较高,且易进入组织上。如磺胺药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俣,血中游离胆红素增高并沉积于脑组织,引起核黄疸。
B抗菌治疗原则:(1)用药量宜适当减少;(2)避免应用毒性明显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氨霉素、多粘菌素类等,磺胺药、呋喃类、喹诺酮类亦不宜应用;(3)尽量避免肌注给药。
2.2抗菌药物在孕妇中的应用
A妊娠期药物体内过程的特点:(1)血浆容积增大、肾血流量增多、药物分布容积增大,血药浓度较无妊娠者低,给药剂量宜略增;(2)对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较敏感,如应用四环素或红霉素酯化物时易致肝损害;(3)某些药物可通过胎盘,易对胎儿产生不良反应。
B抗菌药物应用原则药物对母体和胎儿有一定毒性或影响者应避免在妊娠全过程中应用,其中某些抗菌药物如有绝对指征应用时可充分权衡利弊后再予采用,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致畸作用者妊娠早期不宜应用;某些药物可引起新生儿严重不良反应,妊娠后期不宜应用。
2.3抗菌药物在乳妇中的应用
乳妇应用抗菌药物时对乳儿的影响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关,即药物分泌至乳汁中的量,以及乳儿可自乳汁中摄入的药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