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合集下载

八 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八  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于1961年—1964年年制作的一部彩 色动画长片。该片作为中国动画片的 经典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动画史上 的丰碑。
齐天大圣—孙悟空
太 上 老 君 《 大 闹 天 宫 》
猴 王 战 二 郎 神 《 大 闹 天 宫 》

漫画
(1)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 (2)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画家从政治事件和 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 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它是政 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一种工具。 (3)简单而夸大事物特征的绘画,多含有讽刺的意义。 (4)以简练的手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特征的绘画。它不受时间、 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习惯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 式。有较强的讽刺、歌颂、抒情、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并善于表 达作者对世事人情的看法,尤以讽刺与幽默见长。 (5)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 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 歌颂的效果。
与时俱进
——木刻丶漫画丶现代雕塑
P61

木刻
2分钟
思考:什么是木刻?
《怒吼吧.中国》1935 李桦 黑白木刻
晁楣《北方九月》1964 套色木刻
李焕明《初踏黄金路》 1963 套色木刻
吴凡《蒲公英》 1958 木板水印套色 曾获1959年莱比锡国际年 展版画金质奖章
酆 中 铁 《 大 江 东 去 》 黑 白 木 刻
人名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位于北京天安 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 线上,[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 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 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 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 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 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103吨,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 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 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碑文。

回眸一笑百媚生

回眸一笑百媚生

回眸一笑百媚生作者:高琴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8期摘要:如果一堂精彩的美术课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导入,那一定也少不了余音绕梁、发人深省的结束语,它可以让美术课堂“回眸一笑百媚生”,细细想来回味无穷。

那么如何设计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结束语呢?近年来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与同事切磋,向同行请教,并进行了归类汇总,以期不断改进教学。

关键词:结束语;总结;设计我们常常用“豹尾”形容一篇文章好的结尾:像豹的尾巴一样有力。

其实一堂好的美术鉴赏课未尝不是如此,需要先声夺人、悬念重重的导入和丰富充实的具体内容,还需要一个点明中心的结尾,那就完美无缺了。

就像一个人,有智慧的大脑、有强健的体魄,那么还需要什么才完美呢?那就是“灵魂”,否则不过是一个躯壳而已!一位特级教师这样评析课堂结束语“精心设计结束语,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让课了事未休,课终情更浓,课完兴未辍”。

这样的结束语能“回眸一笑百媚生”,留下不绝于耳的琴音,让学生意犹未尽。

下面,笔者结合与同事的切磋,与同行的交流,以及自身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结束语的设计。

一、概括总结,点明题旨文章的最后一段往往起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课堂的结束语亦是如此。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结束方法。

教师对课堂的学习内容作提纲挈领的总结和归纳,突出重点,点明中心,达到纲举目张、巩固知识的效果。

如《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这节课的结束语可以这样设计:中国有着7000多年的用玉历史,2500年的玉器研究历史,这使中国赢得了“玉器之国”的美誉。

中国古代玉器分神玉—王玉—民玉三个阶段。

历史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形之众,工作之精,影响之深,为其他任何国家所不能及,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赏玉、藏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特殊权力观点都根植于此,而玉文化本身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

第八课 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第八课 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与时俱进—木刻、漫画、教材分析:1.版画:版画是通过绘画、制版、印刷而完成的绘画作品,复制性是其重要特点。

木刻:绘画作品经由木版刻制,而后在纸上拓印完成的画种。

木刻是版画的一种,版画除木刻外,还有铜版、石版及丝网印刷等种类。

1.木刻分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而以黑白木刻为正宗。

黑白木刻以画面强烈的黑白对比,刚健分明,予观者以视觉上的震撼。

2.木刻的工具简单,有木版、刻刀、油墨、纸张.由于刀具性能的不同和作者艺术个性的差异,能够产生丰富多样的表现效果.木刻制作的便利和它的复制特点,便于制作和传播,使它能够在革命斗争环境中发挥有力的战斗作用。

3。

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漫画种类是讽刺画和幽默画,“讽刺与幽默”概括了这两类漫画特点。

讽刺画中,一类是政治讽刺画,包括国际性题材和国内政治运动中的讽刺画作品.还有很多漫画作品,以取材和表现手法的机智、幽默,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引人发笑的背后,也常有深刻的寓意教学目标:1.了解木刻与漫画两个既有传统渊源又是新兴的美术门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2。

启发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教学重点和难点1.需向学生讲清楚:木刻是版画的一种,版画除木刻外,还有铜版、石版及丝网印刷等种类;漫画也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社会功能.2木刻、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曾经发挥过的战斗作用,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3优秀的漫画、木刻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是通过高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的,“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毛泽东)教学内容及其过程:导入:中国现代木刻与漫画两个画种,都有悠久的传统渊源,然而在当代中国美术事业上的发展,则主要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后,在抗日救亡和明主革命运动中,都发挥了有力的战斗作用。

新课。

1.木刻与漫画的社会作用?木刻、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曾经发挥过的战斗作用,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以画笔为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

第九课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

第九课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

第九课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一、 教材分析1.教学目的① 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特点,由于西方雕塑的引入,对传统雕塑经验的研究与继承。

② 从城市大型雕塑的兴起,了解大型纪念性雕塑的艺术语言特点。

③ 通过对部分架上雕塑作品的分析,了解雕塑对不同材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特点。

2.内容结构① 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特点,传统雕塑发展的断裂,西方雕塑观念和表现技法的引入。

②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

③ 大型泥塑《收租院》对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试验。

④ 架上雕塑反映的雕塑语言特点。

⑤城市雕塑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兴起、意义、成就与问题。

3.重点和难点①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大型雕塑与架上雕塑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② 结合实际,对当地公共性雕塑作品的主题、表现特点,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组织讨论,以加深对大型雕塑特点的了解,提高课程的现实针对性。

二、教学资料1.美术作品资料刘开渠 (1904年—1993年)安徽省萧县人。

1920年就读于北京美专西画科。

毕业后任教于国立西湖艺术院,1928年赴法,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专业,毕业后为导师朴舍留作助手。

1933年归国,任教于国立杭州艺专,“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创作《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七七”事变后,在成都完成《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孙中山像》,1945年完成大型浮雕《农工之家》。

1949年后历任国立杭州艺专校长、中央美院华东分院院长、杭州市副市长。

1952年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处长、雕塑组组长,完成《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三面大型浮雕。

1952年任中央美院副院长,1979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

1982年兼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组长。

出版有《刘开渠雕塑作品集》、《刘开渠美术论文集》等。

王合内 (1912年—2000年)(女),原籍法国。

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

1929年入法国尼斯国立学校专攻雕塑,1933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深造。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案例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案例

《与时俱进—现代雕塑》教学案例作者:施炳燕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8年第21期摘要:现代雕塑通常是指二十世纪以来的雕塑,现代雕塑涉及的题材非常丰富,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学生对现代雕塑的学习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雕塑之美,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本文以《与时俱进—现代雕塑》一个案例,阐述了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理解雕塑,热爱雕塑,进而欣赏雕塑。

关键词:高中;美术;雕塑;欣赏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47-1对于雕塑,学生是陌生而又熟悉的。

随着现代雕塑的发展,在公园、小区、校园等公共场所随处都能看到雕塑的存在,这为本节课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下面笔者对一节现代雕塑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解读。

一、导入出示两张雕塑图片,提问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们,这是哪里?画面中的形象是哪种艺术表现形式?【评析】教师展示的两张图片分别是本地东洲公园里的标志性雕塑和本市的城市雕塑,对这两件作品学生都是见过的,把熟悉的作品请进课堂,把学生的学习情境设置在生活环境中,能很好的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组织教学刚才看到的图片是以雕塑的形式来表现的,我们知道绘画作品是画家在画纸上用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完成的,那么,一件雕塑作品是怎样诞生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欣赏一段视频。

【评析】教师展示的视频时长4分钟,完整的再现了从泥胚到人物半身像的全部过程。

从视频中学生能知道完成一件雕塑作品泥样所用的材料、工具、方法,自然而然的能总结出雕塑的概念。

学生感受到雕塑家对泥的运用,引申出很多其它材料都可以制作雕塑,学生对材料的分类也就清晰明了了。

师:通过展示三件实物,了解雕塑的三种表现形式:浮雕、圆雕、透雕。

【评析】通过实物讲解,对知识点做了一个小小的检测。

学生在表述本市城市雕塑“海之门”的表现形式时,产生了不同的回答,有同学说是圆雕,有同学说是透雕,产生不同“声音”的时候,老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标准答案,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请学生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学生的回答说服学生的疑惑。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说明-人教版(20XX-10-14 00:23:16)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

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

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

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

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

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第八课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4)

第八课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4)
日战争和民主革命 运动中曾经发挥过的战斗作用,美术家与 民族共命运,以画笔为武器,积极投身于 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表现了可贵的 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
漫画正是作为画种的名称流行于世,始于丰子恺在《文 学周报》连载的子恺漫画。 漫画通过写实,借喻,象征,夸张等手法表现内容,最 为人们熟悉的漫画种类是讽刺画和幽默画
影响新兴版画最深的艺术家:珂勒惠支
凯绥•珂勒惠支是德国的一位女艺术家 1867年7月8日出生于德国哥尼斯堡。她 的外祖父和父亲都是崇尚法国革命、参 与民主运动的。在家庭的影响下,她以 自己的艺术投身于工人运动。 鲁迅是将她的作品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她充满力量又饱含悲悯的作品对上个世 纪三十年代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中的创作 者们产生了深刻影响
版画的分类(黑白/单色/套色)
凸 :(木板) 黑白:吹塑纸,胶板,仿木板,橡皮章,纸板 套色:吹塑纸,胶板,仿木板 (绝版套色版画,多版套色版画,拼版套色版画) 凹:(铜版,锌版) 平(石版) 漏(丝网版画,孔版画) 综合(材料的综合,版种的综合)
两幅作品有哪些不同?
《北方九月》
《初踏黄金路》
漫画
小结:
木刻和漫画创作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 创作方法,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 的社会现实,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 年代最活跃和最有战斗性的美术运动 之一。
黑白的力量
1《自画像》 2《牺牲》 3《大江东去》 4《逆水行舟》
点线面 黑白灰
《卖血后》--黄新波
作品采取象征性表现手法, 富有诗意和独创,刀法则 多装饰性。画中卖血者双 手捂眼,张着大口在哭喊。 画家把人刻画得比楼房还 要高大,辅以旋转的阴刻 表现背景,反衬出天旋地 转的印象,给人以强烈的 震撼力。这件作品表现旧 社会为生活所迫的卖血者。 以天旋地转的背景,烘托 卖血后的痛苦感受。反映 了人民疾苦并揭露黑暗的 社会现实的艺术特色。

高中美术《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说课稿

高中美术《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说课稿

高中美术《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木刻、漫画的一些代表作品,体会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当随时代”这句话的含义,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说学情:高中学生以逻辑思维为主导,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喜欢学习一些富有内涵的理论性知识。

此学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形成,并向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他们能够全面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

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认识美术作品,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木刻与漫画两个新兴的美术门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脉络,掌握分析现代美术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分析、演示的过程,了解木刻、漫画各自的艺术特征,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精神,不断养成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四、说教学重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对于木刻与漫画两个新兴美术门类的艺术特点进行归纳。

难点:掌握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的方法,了解新兴美术门类的发展脉络。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谈话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作品图片等。

七、说教学过程:我认为,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互动,导入新课课堂伊始,我将设计“木刻拼拼画”的互动环节,在大屏幕上展示卡通漫画形象哪吒、敖丙、太乙真人等,并且将班级同学分成四组,每组同学根据大屏幕上的动漫形象合力进行版画创作,每人只可雕刻五笔,完成后,评选出最为接近原著的形象。

杨丹49中教案

杨丹49中教案

太原四十九中单元(章)教学设计授课时间:2013 年11 月19 日至11 月19 日单元(章)第四课《凝固的音乐》总课时数 2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材分析凝固的音乐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综合“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凝固的音乐,本单元凝固的音乐采用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活动建议,以建筑为教学题材,通过欣赏、制作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凝固的音乐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以及基本的美术素养。

本课试图寻找一条真正让学生理解建筑为什么被称为“”的途径,并尝试引导学生用具象的造型来表达抽象的音乐感受,探索两种艺术形式的结合方式。

将立体构成的一些基本理念融于具体操作中,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后,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寻找能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的论题。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美术学习,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但也有个别班级的个别学生惰性较强,上课不带学习用具,作业拖拉现象时有发生,本学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九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比以前更重一些,时间不多。

但还有部分同学特别爱好,在这方面也有特长。

针对这些优势和不足,只要扬长避短,适时点拨,点滴渗透,学生在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可以有一定的增长和提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 .了解建筑与音乐的内在联系;2 .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3 .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觉意识,能够对建筑作品做出积极的或是独特的反应,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太原四十九中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导入多媒体播放经典建筑图片,配合适当的音乐,营造课堂气氛。

1、苏州金鸡湖畔的地标性建筑“东方之门”——“秋裤”2、北京央视大楼——“大裤衩”3、浙江湖州的太湖七星酒店——“马桶圈”教师:同学们对这三个建筑熟悉吗?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八课 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教学反思1-人教版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八课 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教学反思1-人教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美术鉴赏》第八课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第二讲漫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扣新课标的要求,对漫画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独立创作漫画作品。

了解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艺术家所应承担的关注生活、反映现实的使命,进而联系自身作为新时代青年所承载的学习知识、传承文化、贡献社会的重任。

(一)在备课和教学过程环节中的成功之处:
1.在备课的环节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利用网络、电影、录像、书籍、范画,甚至故事、游戏等收集和筛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科学地插入教学过程当中去。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具有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环节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以点带面,立足于课本中的描述性文字,再让小组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激励。

课堂中增加了思维拓展练习,学生积极的参与,有效的拓展了本课的知识掌握和应用。

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评价和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完成漫画的创作。

(二)值得改进的地方: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美术鉴赏教学中美术核心素养形成的策略

美术鉴赏教学中美术核心素养形成的策略

美的寻觅I©美术鉴赏教学中美术核心素养形成的策略◎杨慧美术学习是素质教育、美育的重要途径。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的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表现能力”“审美态度”“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

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围绕美术核心素养,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拓宽美术教学路径。

那么,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一、借助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美术是一种以符号为表现方式的视觉艺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观看”,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视觉体验,使学生领会美术作品所传达的丰富内涵,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先说教后观看的教学模式,先借助图像、视频直观地展现美术作品,体会作品传达出的艺术魅力,而后对美术作品进行识别与解读。

这样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如在学习“与时俱进一木刻、漫画、现代雕塑”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书本上两位版画家李桦和黄新波的木刻作品,结合现代外国大师彼得•拉扎洛夫的木刻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作品的主题、风格,以及不同的视觉感受。

这种直观的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感受,让学生在对图像识别的同时,更有兴趣去解读木刻作品以刀代笔的艺术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二、鼓励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美术表现能力根据高中生的发展规律,选择适合的表现对象,深入探究后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美术表现的兴趣,将对美术作品感性的认识过渡到实践的层面,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如在学习“美在民间一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时,在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后,选择一种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

例如,剪纸就是一种比较好操作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老师提的要求开展自主学习,除了传统的剪纸手法外,我们可以用拼贴、点染等多种剪纸手法。

配色的选择也可以遵循民间配色的法则。

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美术表现力。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第八课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第八课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第八课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了解木刻这个既有传统渊源又是新兴的美术门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脉络。

启发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体会艺术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内容上通过木刻一些代表作品,体现了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

他们紧跟时代脚步,与时俱进,刻画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爱憎。

比如创作木刻部分,艺术家以刻刀为武器,在革命斗争环境中发挥了有力的战斗作用。

通过学习,应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当随时代”这句话的含义。

3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木刻的艺术特征,体会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和可贵的爱国精神。

难点是学生缺少相关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因此在理解的深度、广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木刻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1【导入】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木刻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种新的绘画方式,那么这种绘画方式和我们以前欣赏过的有哪些不同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回答问题。

你在雪地里看到了什么?这些脚印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小动物的脚掌形状不一样,就像我们穿着不同的鞋子,其鞋底的花纹不一样,所形成的鞋印的图案也是不一样的。

在我们的绘画形式里面,也有一种画和我们的脚印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这种画呢我们称之为版画。

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画家在用刀刻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有刻好的图案,这就是在刻板,刻完后,滚上油墨,再印刷到纸上,就成了一幅画,这就是版画。

版画有:木版、纸版、和铜版。

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

现代时期版画
《金刚般若经》扉页画——佛说法图 公元868年 唐咸通九年
版 画
板书:
古代时期版画特点:
绘画的复制
古代时期版画 新兴时期版画
现代时期版画
鲁迅像 赵延年
新 兴 版 画
怒吼吧,中国 李桦
给农民看病 彦涵
板书:
新兴时期版画特点: 体现版画个性及其历史意义


画风 :含蓄、亲切、醇厚,予人以 “润物细无声”的精神熏陶。


张乐平(1 9 1 0 -1 9 9 2 )浙江海盐县人。3 0 年代开始在《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 抗战时期参加“抗战漫画宣传队”的活动。1 9 4 6 年创作连环漫画《三毛从军记》。1 9 4 7 至1 9 4 8 年创作长篇连环。漫画《三毛流浪 记》。他所塑造的三毛的艺术形象,产生了广 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 代表作《三毛流浪记》无情地鞭挞了旧社会人 间的冷酷、残忍、欺诈和不平。颂扬了在极度 凄苦无依困境中,依然意志坚强、乐观、善良、 机敏、幽默的“三毛精神”。

三毛的故事激起了一切善良人们的共鸣。张乐 平和他的三毛活在几代中国人的心里。张乐平 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爷爷”。
手 绘 制 版
课堂小结
一、三个时期版画分别的特点
1.古代版画:绘画的复制 2.新兴版画:体现版画个性及其历史意义 3.现代版画:体现画家的个性与内心世界
二、黑白木刻 黑白处理关系 黑白处理原则
以自然物体固有色的深浅变化为依据

以光线变化为依据

以 主 观 臆 想 为 依 据 达 到 突 出 主 题 的 目 的
以 物 体 轮 廓 为 依 据
黑白处理方法

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
阿宝赤膊
子恺先生的漫画,善取人间诸相,尤多以儿 童题材,其中的大部分,皆是以丰家姐弟为 模特儿,读之令人心动;又多有以古诗文意 境入画者,使读者在读画的同时得到了古典 文学的涵咏……朱自清曾称它是“带核儿的 小诗”,俞平伯则认为:“子恺漫画”如 “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在 “子恺漫画”中,一些抒情性的作品,最为 人们所乐道。有的撷取古人佳句,是画家的 现代解读与感悟,赋予了新的意境;有的自 赋新词,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与玩味, 作了诗意的描写。这些作品,平实近情,无 一不是画家至性深情的流露。丰子恺曾说: “只要不为无聊的游戏,而含有一点‘人生’ 的意味,都有存在的价值。”
南京艺术学院的顾丞峰教授曾经分析在中国的现实 主义发展转换的几个关键因素:一是民族国家建立 的需要,二是强烈的意识形态工具需求,三是由中 国传统的文人艺术形态到全面写实体系的建立。 20世纪30年代,蔡元培作为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 者,在《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上的演说》中强调 要“用科学方法注入美术”,倡导向西方学习扎实 的写实技法。然而写实并不等同于现实主义,求学 归来的徐悲鸿等艺术家的作品多具古典主义、浪漫 主义倾向。 当时最为和西方现实主义绘画具有相似精神的中国 现实主义作品应该是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以 刻刀为武器,描绘底层生活来反映当时真实的世界, 唤醒大众。代表作品有江丰的《码头工人》、陈烟 桥《拉》、罗清桢《逆水行舟》等。
中国辛亥革命(1911)以来的雕塑艺术,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在普及与提高方面取得了突 出的成绩。进入20世纪后,中国传统的宗教 雕塑已处于衰落时期,民间小型雕塑虽很繁 荣,但未能成为主流。辛亥革命时期,即有 青年赴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学习雕塑。 五· 四运动前后到30年代,又有更多的美术 青年先后赴加拿大、法国、日本、比利时等 国学习雕塑。他们归国以后,举行的雕塑作 品展览,促进了中国架上雕塑的发展。他们 大多从事艺术教育,成为中国近现代雕塑艺 术的开拓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象:进步青年 2:手法:采取写实主义 3:方式:借鉴经验 4:内容:反映现实生活,鞭挞社会黑暗。
木刻的工具:木板、刻刀、油墨、 纸张
木 刻 的 工 木 具
刻 刀
木 刻 的 工 具
版画的制作过程
1.在画纸上绘制要刻 制的画稿,当然也可以临 摹样稿。然后将拓蓝纸附 在画稿与木板间,用铅笔 勾出草图。
套色木刻
酆中铁 《大江东去》
1963年 黑白木刻
罗 清 桢 《 逆 水 行 舟 》
木 板 水 印 套 色
吴 凡 《 蒲 公 英 》
创作木刻的特点
是由作者自绘、自刻、自印, 刻制、印刷过程也是使画面丰富、 完善的过程,由此而产生的木味、 刀味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为其他绘 画形式所不具备的。
创作木刻在中国兴起具备的条件:
钱绍武 《李大钊像》 花岗石
创作木刻 —— 指木刻创作中画、刻、印均由 一人完成。作者借此可使自己的创作意欲和艺术 特点,在自画、自刻、自印的木刻艺术中得以充 分表现和发挥。鲁迅提倡的新兴木刻,即是以刀 代笔,放刀直干,不模仿,不复制,使作品具有 鲜明的艺术创造性。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唐咸通9年(868年)
传统木板年画
黑白木刻
4.将油墨均匀 地滚在木板上。
2.刻制作品。
5.收工啦!用手一点 点地将附在模板上的 纸揭下,就这样,一 张你的个人印刷品就 出炉啦。
3.在玻璃板上用胶皮磙子将墨滚匀, 不要留下颗粒,以免在上色时因为 颜料不均匀而造成版面凹凸不平的 后果。
李桦 《怒吼吧,中国》 (创作木刻)
黄新波 《卖血后》 黑白木刻
晁楣《北方九月》套色木刻
套 色 木 刻
李 焕 民 《 初 踏 黄 金 路 》

漫画
1:漫画作为画种的名称流行于世,始 于谁的漫画? 2:漫画有哪些表现手法? 3:漫画的特点?
漫画(狭义)卡通画
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艺术。作者从社 会生活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所等手 法和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人 和事。
第八课
主 讲 人: 杨 丹
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
唐一禾《"七七"的号角》
阅读课本回答下面问题 1:什么是版画?版画的特点是什么? 2:版画是只有木刻这一种形式吗?还有别的 形式吗? 3:木刻分为那两种? 4:什么是创作木刻?创作木刻是在谁的倡导 下在中国兴起? 5:在革命斗争环境中,版画为什么能起到 “战斗作用”?
一:讽刺画 意义:在于针砭时弊, 揭露社会黑暗。 二:幽默画 特点:使人发笑,丰富 人们生活,但是有深刻的寓意。
丰子恺《瞻瞻底车》
漫画家需要有幽默感
现代雕塑
1: 雕塑的分类? 2:雕塑的基本形式? 3:城市雕塑包括哪些内容?
雕塑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雕、石雕、牙雕、骨 雕、漆雕、贝雕、根雕、冰雕、泥塑、面塑、 陶瓷雕塑、石膏像等。 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 城市雕塑的内容:名人纪念性雕塑、园林雕塑、 街景雕塑、城标
版画
版画是指经过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图 画。是“造型艺术”之一。其特点 是作者运用刀和笔等工具,在不同 材料的版面上进行刻画,可直接印 出多份原作。具有刀痕、肌理的性 质。木刻是版画的一种。
版画的特点
以刀代 笔,以板代 纸,特别讲 究刀法及刀 法组织。
复制 性
版画的分类
1 2 3
依据板材材 质可分为: 木板、铜版、 石板、丝网 版。
依据制版方 法可分为: 雕刻版、腐 蚀版、照相 感光版。
依据印版表 面构成形态 可分为:凸 版、凹版、 平版、丝网 版。
木刻的分类
传 统 木 刻
复制木刻 —— 由画家绘稿、技工刻印而成。 木刻版画包括绘、刻、印三个基本制作过程;如 这三者分由不同作者进行,其以木刻的工艺手段 摹照他人画稿刻作,力求达到原来画稿效果的, 称“复制木刻”。木板年画也属于复制木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