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与西方人领导风格上与价值观念有所差异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1806年「耶拿(Jena)戰役」戰前態勢要圖
法軍總兵力 約16萬
普軍總兵力 約14萬
Thuringian山
普軍補給線
耶拿
萊比錫 德雷斯登
薩勒河
往柏林(普軍基地)
易北河
梅茵茲
烏茲堡
往法蘭克福
法軍主補給線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班堡
法軍輔助補給線
往奧格斯堡
8
雙方均欲從右翼取攻勢
先是,法軍在戰略機動途中,拿破崙於行轅召 見第六軍軍長奈帥(Ney)之侍從長約米尼(Jomimi) 上校,告知將調其為御前參謀。約米尼以須辦理職 務交接為由,請求拿氏准其四天後在班堡(Bamberg) 報到上任。
7
但是,此種能看透上級心思的「聰明部下」,如果 生在古代中國,後果可能大不相同。
例如:春秋初期,鄭武公為了攻打胡國,先將其女 嫁予胡國君主,使得胡國對鄭國不懷敵意。
講授大綱 一、什麼是「中國式領導」?
二、目前的「領導理論」探索是由 西方主導,並不盡符國人需求
三、中國人與西方人領導風格上與 價值觀念有所差異
四、小結論
18
一、什麼是「中國式領導」?
不論是有組織的國家、軍隊、機關或企業,或無 組織的民族、羣體或羣眾,其最基本的內涵與組成 要素,就是「人」。
「人」是一種群體生活的動物,講求互助合作, 以發揮群體力量,俾達生存與發展目的;而如何統 合群體力量,誘發集體行為,以實現所望之理想與 目標,其手段、方法與技巧,即是「領導」。
15
二、目前的「領導理論」探索是由 西方主導,並不盡符國人需求
有關「領導理論」的探索,西方已有數十年歷史, 並主導世界研究環境。
國內對「領導」的研究,起步較晚,雖然也有了一 些成就;其範疇,包括了政治、經濟、社會、心理、 教育、軍事等領域,並提出許多以各自領域為需求主 軸的「領導理論」,有些甚至受到業界的重視與引用 。
惟此多元化的研究成果,除顯示「領導」內涵與外 延的複雜性外,也反映出了國內的「領導學門」猶在 「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階段,尚有極大發
14 展空間的事實。
另一方面,「理論」的探討,應建構在「實徵」 的基礎上。觀察發現,目前以西方主導的「領導理 論」研究,部分概念與「管理」重疊,其對「領導 」案例的「實徵」取樣,也以西方的人與事為主, 並不盡符中國人的民族性格。
這兩種相異性格所投射出來的「領導」價值觀念與 風格,自然不同,也各有其特色;
故而,似不可以西方人的理則,來檢視中國人的思 維。當然,也不能以中國人的觀點,來臆測西方人的 想法;否則就會產生一廂情願或偏離期望的結果。
10
例如:
1806年9月,法皇拿破崙親率大軍,由法蘭克福 (Frankfort),沿萊茵河向東取攻勢,欲迫普魯士軍 (總司令布魯契爾﹝Blücher﹞元帥)決戰。
11 等傳統刻板教條,都是出自這種思維。
進而言之,由於西方人重「個體」,故崇尚個人 「英雄主義」,講求「理性」,尊重「人權」,並 較具「守法」與「冒險」精神。
而中國人重「群體」,所以除了講求「人際關係」 之外,更注意「人情世故」,主張「犧牲小我」與 「完成大我」,故常有「顧全大局」與「成全別人」 之思考,也模塑了「內斂」與「保守」的民族性格。
1806年10月8日,法、普兩軍沿Thuringian山南 北之線對峙。雙方均欲由右翼取攻勢,企圖以截斷 對方「補給線」作為「迫敵決戰」之手段。
會戰開始,法軍依預想計畫,由右翼進攻,並 轉換「補給線」至Augsburg方向;普軍則無積極作 為。10月14日,法軍擊滅普軍主力於耶拿附近,是 謂「耶拿戰役」。本戰為世界名戰。
因此,國內相關學者,應有建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 ,與適合中國人需求的「領導理論」抱負。
而此「領導理論」取材的「資料寶庫」,當是內容 豐沛多元、博大宏偉的五千年中國歷史。
本課程,老師在「二十五史」及「權威性」、「原 始性」的史料中,廣搜「領導」案例,述而論之,期 能建立學生正確的「領導觀」,以立足台灣,放眼華 人社會,發揚光輝於國際。
12
三、中國人與西方人領導風格上與 價值觀念有所差異
一般而言,中國人與西方人性格上最大的不同, 在於對「個體」與「群體」認知上的差異,導致了 「領導風格」上的不同。
西方人認為「個體先於群體」,一切「群體」都 是人為的「契約」所造成;
中國人則以為「群體先於個體」,沒有父母,那 有自己?常言所道:「覆巢之下無完卵」、「皮之 不存,毛之安傅」、「沒有國,那有家」、「國家 興亡,匹夫有責」、「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
因此,「領導」可以說是一種為發揮群體力量, 達成某種羣體目的,從「服眾」到「用眾」的「藝 術」。
17
然而,「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是因其 有思想,有七情六慾,又有因個體而異的行為癖好與 人格特質;這些個體性格上的差異,形成了「領導」 上的困難與變數。
是故,如何運用「領導藝術」,創造有利態勢, 掌握眾人心理,建立團隊精神,排除障礙,從同一方 向取齊一行動,以爭取所望目標,就成了「領導」的 最基礎概念。
拿破崙聞聽「班堡」地名,大為吃驚,目瞪口呆 的對約米尼說:「誰謂朕將赴班堡?」
約米尼不慌不忙地回答:「根據歐洲地圖上的交 通線,及陛下過去幾次戰役中的向右翼迂迴運動,研 判本戰陛下必定由班堡向普軍進攻。」
拿氏聽畢,笑曰:「甚善!四日內至班堡見朕; 但不可向任何人走露一字,包括行轅參謀長白齊爾 (Berterier)元帥在內。」
而且,英文之「領導」為「leadership」,傾向 「follow me」 (跟我來),似不能盡蘊「領導藝術 化」境界的底蘊;例如:
英文「leader dog」,譯成中文是「導盲犬」, 但字面上的意思卻是「會領導的狗」,就顯得不倫 不類了。
13
由此吾人也可大致看出英文的「leadership」,不 若中文「領導」的涵義豐沛。
16
本課程中的「中國」,是指以「中華文化」為內涵 與特質的「文化中國」而言,而不是隨朝代不同,分 分合合,而稱呼屢變的「政治中國」,故並不涉及任 何「意識形態」。
因此,這個「中國」的概念,除適用於組成「中華 民族」的漢、滿、蒙、回、藏、苗等種族外,也包括 了散居世界各角落的炎黃子孫。
這個針對「中國人」民族性格,專論「中國人」領 導行為的藝術,姑稱其為「中國式的領導藝術」。
1806年「耶拿(Jena)戰役」戰前態勢要圖
法軍總兵力 約16萬
普軍總兵力 約14萬
Thuringian山
普軍補給線
耶拿
萊比錫 德雷斯登
薩勒河
往柏林(普軍基地)
易北河
梅茵茲
烏茲堡
往法蘭克福
法軍主補給線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班堡
法軍輔助補給線
往奧格斯堡
8
雙方均欲從右翼取攻勢
先是,法軍在戰略機動途中,拿破崙於行轅召 見第六軍軍長奈帥(Ney)之侍從長約米尼(Jomimi) 上校,告知將調其為御前參謀。約米尼以須辦理職 務交接為由,請求拿氏准其四天後在班堡(Bamberg) 報到上任。
7
但是,此種能看透上級心思的「聰明部下」,如果 生在古代中國,後果可能大不相同。
例如:春秋初期,鄭武公為了攻打胡國,先將其女 嫁予胡國君主,使得胡國對鄭國不懷敵意。
講授大綱 一、什麼是「中國式領導」?
二、目前的「領導理論」探索是由 西方主導,並不盡符國人需求
三、中國人與西方人領導風格上與 價值觀念有所差異
四、小結論
18
一、什麼是「中國式領導」?
不論是有組織的國家、軍隊、機關或企業,或無 組織的民族、羣體或羣眾,其最基本的內涵與組成 要素,就是「人」。
「人」是一種群體生活的動物,講求互助合作, 以發揮群體力量,俾達生存與發展目的;而如何統 合群體力量,誘發集體行為,以實現所望之理想與 目標,其手段、方法與技巧,即是「領導」。
15
二、目前的「領導理論」探索是由 西方主導,並不盡符國人需求
有關「領導理論」的探索,西方已有數十年歷史, 並主導世界研究環境。
國內對「領導」的研究,起步較晚,雖然也有了一 些成就;其範疇,包括了政治、經濟、社會、心理、 教育、軍事等領域,並提出許多以各自領域為需求主 軸的「領導理論」,有些甚至受到業界的重視與引用 。
惟此多元化的研究成果,除顯示「領導」內涵與外 延的複雜性外,也反映出了國內的「領導學門」猶在 「科際整合」(interdisciplinary)階段,尚有極大發
14 展空間的事實。
另一方面,「理論」的探討,應建構在「實徵」 的基礎上。觀察發現,目前以西方主導的「領導理 論」研究,部分概念與「管理」重疊,其對「領導 」案例的「實徵」取樣,也以西方的人與事為主, 並不盡符中國人的民族性格。
這兩種相異性格所投射出來的「領導」價值觀念與 風格,自然不同,也各有其特色;
故而,似不可以西方人的理則,來檢視中國人的思 維。當然,也不能以中國人的觀點,來臆測西方人的 想法;否則就會產生一廂情願或偏離期望的結果。
10
例如:
1806年9月,法皇拿破崙親率大軍,由法蘭克福 (Frankfort),沿萊茵河向東取攻勢,欲迫普魯士軍 (總司令布魯契爾﹝Blücher﹞元帥)決戰。
11 等傳統刻板教條,都是出自這種思維。
進而言之,由於西方人重「個體」,故崇尚個人 「英雄主義」,講求「理性」,尊重「人權」,並 較具「守法」與「冒險」精神。
而中國人重「群體」,所以除了講求「人際關係」 之外,更注意「人情世故」,主張「犧牲小我」與 「完成大我」,故常有「顧全大局」與「成全別人」 之思考,也模塑了「內斂」與「保守」的民族性格。
1806年10月8日,法、普兩軍沿Thuringian山南 北之線對峙。雙方均欲由右翼取攻勢,企圖以截斷 對方「補給線」作為「迫敵決戰」之手段。
會戰開始,法軍依預想計畫,由右翼進攻,並 轉換「補給線」至Augsburg方向;普軍則無積極作 為。10月14日,法軍擊滅普軍主力於耶拿附近,是 謂「耶拿戰役」。本戰為世界名戰。
因此,國內相關學者,應有建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 ,與適合中國人需求的「領導理論」抱負。
而此「領導理論」取材的「資料寶庫」,當是內容 豐沛多元、博大宏偉的五千年中國歷史。
本課程,老師在「二十五史」及「權威性」、「原 始性」的史料中,廣搜「領導」案例,述而論之,期 能建立學生正確的「領導觀」,以立足台灣,放眼華 人社會,發揚光輝於國際。
12
三、中國人與西方人領導風格上與 價值觀念有所差異
一般而言,中國人與西方人性格上最大的不同, 在於對「個體」與「群體」認知上的差異,導致了 「領導風格」上的不同。
西方人認為「個體先於群體」,一切「群體」都 是人為的「契約」所造成;
中國人則以為「群體先於個體」,沒有父母,那 有自己?常言所道:「覆巢之下無完卵」、「皮之 不存,毛之安傅」、「沒有國,那有家」、「國家 興亡,匹夫有責」、「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
因此,「領導」可以說是一種為發揮群體力量, 達成某種羣體目的,從「服眾」到「用眾」的「藝 術」。
17
然而,「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是因其 有思想,有七情六慾,又有因個體而異的行為癖好與 人格特質;這些個體性格上的差異,形成了「領導」 上的困難與變數。
是故,如何運用「領導藝術」,創造有利態勢, 掌握眾人心理,建立團隊精神,排除障礙,從同一方 向取齊一行動,以爭取所望目標,就成了「領導」的 最基礎概念。
拿破崙聞聽「班堡」地名,大為吃驚,目瞪口呆 的對約米尼說:「誰謂朕將赴班堡?」
約米尼不慌不忙地回答:「根據歐洲地圖上的交 通線,及陛下過去幾次戰役中的向右翼迂迴運動,研 判本戰陛下必定由班堡向普軍進攻。」
拿氏聽畢,笑曰:「甚善!四日內至班堡見朕; 但不可向任何人走露一字,包括行轅參謀長白齊爾 (Berterier)元帥在內。」
而且,英文之「領導」為「leadership」,傾向 「follow me」 (跟我來),似不能盡蘊「領導藝術 化」境界的底蘊;例如:
英文「leader dog」,譯成中文是「導盲犬」, 但字面上的意思卻是「會領導的狗」,就顯得不倫 不類了。
13
由此吾人也可大致看出英文的「leadership」,不 若中文「領導」的涵義豐沛。
16
本課程中的「中國」,是指以「中華文化」為內涵 與特質的「文化中國」而言,而不是隨朝代不同,分 分合合,而稱呼屢變的「政治中國」,故並不涉及任 何「意識形態」。
因此,這個「中國」的概念,除適用於組成「中華 民族」的漢、滿、蒙、回、藏、苗等種族外,也包括 了散居世界各角落的炎黃子孫。
這個針對「中國人」民族性格,專論「中國人」領 導行為的藝術,姑稱其為「中國式的領導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