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说明文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一般有:原因-结果、主要-次要、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现象-本质、特殊-一般、总-分二、重点题型(一)词语的意思1.某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即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
2.某个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从前文找具体指代的内容。
3.某个词语能否删去(变化题:某个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答题步骤:(1)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
(2)在文中表示什么意思。
(3)删去后变成了什么意思,与事实不符。
(4)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说明方法及作用。
(变化题:划线句的作用、举了某个例子的作用、引用某人诗句的目的)1.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2.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什么和什么作比较,突出说明了……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一般是段首句、段尾句、划线句前一句、后一句,或概括划线句的内容。
(三)段落题1.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变化题:第一段不能删去的原因)答题步骤:(1)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2)有否与后文某部分内容相照应。
(3)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中心)。
(4)热点话题、新闻事件使说明更有针对性。
(5)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思考)。
2.某两段文字能否互换?(1)能或不能(一般不能居多)。
(2)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
(3)讲清楚这几段文字之间的关系,如两者形成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关系,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4)前一段文字和其上一段文字是一个整体,共同说明……内容,或后一段文字和其下一段文字是一个整体,共同说明……内容。
(这个答题点要看具体情况,不是每题都有)(5)这两段的顺序和上文或下文某句话相照应(此点也要看具体情况)。
(6)结论,所以不能换。
3.某段文字应该放在哪两段文字之间答题步骤:(1)概括这段文字内容。
(2)讲清楚这段文字与上下文的关系,如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或这段文字是上一段的结果,是下一段的原因;或这一段文字与上文(下文)形成某种逻辑关系。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必备相关文体知识
说…… 释
作用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特征 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并逐一说明。 分
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首先…… 类 语言标志
其次……再次……、表序数的词。 别
作用 使事物关系、特征明了,让人印象深刻。
摹 特征 通过描绘事物形状、外貌的方法表现事物的特征。 状 语言标志 类似于记叙文里的描写语句,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摹。 貌 作用 使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生动。
引用具体的事例、数据,名言、格言、谚语,以及神话 特征
传说、新闻报道、谜语、逸事趣闻等进行说明。 名言诗文、传说民谣、新闻报道、逸闻趣事等各类资料, 引 语言标志 一般有引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 用 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既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增添 作用 了文章的文学色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文章开 头引用资料有时还起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明论点。有时作者的分析论述也是道理论证。 道理
它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 论证 作用
权威性和说服力。 多用冒号、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有“×× 标志词 曾说过”之类的提示语。
拿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 内容
点。 对比
运用这种论证方法,可以使是非曲直明确,突出强调 论证 作用
画 特征 用画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 图 语言标志 各种类型的图片、表格、照片等。 表 作用 直观具体地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说明顺序
特征 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一般文中会出 时间顺序 现表示时间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判断 找时间名词:早、晚、年、月、季节、时代、朝代、世 纪、工艺程序的先后等。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一般有从上到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基础知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十一、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十二.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三、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说明文分类:1、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十八、说明文结构::“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十九、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十六、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二十、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十二、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四、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答题技巧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的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2.某个事例或道理是否适合充当论据:①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某段的分 论点。②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其论证的内容或表达的观点。③判断所给材 料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某段的分论点是否一致——若观点一致,则 能够作为文章/某段的论据;反之,则不能作为论据。[答题模板:这是一 个事实/道理论据,论述了……(内容),而文章的中心论点/第×段的分论 点是……,论据有力论证了/不能论证中心论点/分论点,所以能/不能充 当论据。]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九上《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改编)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 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 例。参照这种写法,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事例。 (分析第3、4段中孔子和百丈禅师两个事例)(观点,在第8段)(补写一个事 实论据) 【答案】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 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 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
【注】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可能用几个分论点来证
明中心论点,有时没有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
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对中心论点起支撑作用。
区分论题与论点:论题只表述了问题、范围、关系等,常是一个短语且作 者态度不明。如《论教养》,题目表明了论题,即作者要谈论和教养有关 的内容,但具体的观点是什么还不清楚。而论点是一句态度明确的判断句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九上《谈创造性思维》教参“教学设计”改编)有位同学想写一篇文章, 论述“业精于勤”这个观点,他在班级搜集了这样两则材料作为论据,请 你帮他选择一下哪个论据写到文中较好?为什么? 材料一:李华同学学习上做到了三勤:勤用脑、勤用手、勤用口,三年来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材料二:邓璐同学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书本,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常 常看着看着,连饭都忘了吃。 【答案】材料二写到文中较好。两则材料都是事实论据,材料一侧重于 “多”,即多用手、多用脑、多用口,成绩才能好;材料二才是强调“勤 奋”问题,与“业精于勤”的观点一致。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三大文体常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01基础梳理1.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如:《鲸》)和事理说明文(如:《只有一个地球》)。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如文笔优美的布封的《松鼠》)。
2.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3.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4.说明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A.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
B.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鲸》一文中,“鲸总得来说分两类”一句便是典型的分类说明的标志。
C.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否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
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作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中考现代文阅读文体知识全面版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的文章。记叙文包括:
等。
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 传记、回忆录、速写、日记、故事、 童话、寓言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小说、 散文
阅读记叙文应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 解作者寓于文章中的感情。要理清记 叙的六要素,理解记叙的顺序,理解 文章的材料的详略处理,理出记叙的 线索,理解记叙的人称。要通过记叙 的线索,理解文章的思路.正确地理 解文章的结构层次。或按时间、或按 空间、或按事情发展过程、或按作者 感情的发展,或按场面,或按文章特 有的标志(空行或小标题)分层次。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立论,一种 是驳论。以阐述作者自己观点为主的文章叫做 立论文,以反驳对方观点为主的文章叫做驳论 文。驳论文反驳方式有三种,一是驳论点,二 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不管是驳论据还是驳 论证,最终都是为了驳倒对方的论点。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 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 打比方等。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能使原 来深奥难懂的事物或事理变得通俗易 懂,具体形象。
一般来讲,单纯以说明为表达方式的说明 文多是平实说明。有的说明文综合运用了 比喻、拟人、描写等手法,语言就会显得 生动活泼,多属于生动说明。说明语言的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 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 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中有许多 表示概数的词或表程序、范围、时间、频 率、情势、语气的副词都要好好揣摩,领 会它们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表达作用。
• 描写技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 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绘形绘声绘色等。
中考必备:初三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
中考必备:初三语文文体知识点整理1 记叙文文体知识要点(1) 以记叙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语言特点,生动,形象。
(2) 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看法,就是记叙文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的。
因而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中心明确,集中。
(3) 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几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记叙.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写事件的经过.插叙:在记叙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然后再按着记叙原来的事情。
(4)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应该是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有关系,但是不很重要的材料,应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应该舍弃。
这样,才能使记叙的中心集中,鲜明,突出。
(5) 记叙文的样式常见有:对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迹作具体报道的通讯。
用文字语言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的特写。
记叙山川景物,旅途见闻为主的游记. 追忆本人或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回忆录,传记,访问记等。
它们共同特点是:所写内容必须真实,不容许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更不能编造虚构,即要有真实性;对所写的内容又要求作必要的加工。
力求文章中心突出,形象鲜明,构思精巧(6) 特写是报告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截取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7) 传记一般分两类:一类记叙自己的生平;一类记叙他人的生平。
传记的主要特点是实录,要求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夸张。
传记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插入议论,描写。
传记记叙的顺序一般以时间为序。
人物和人物故事的区别在于人物故事只要具体写出人物的某个事件或某几件事就行了。
小传则要求写出人物的出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
人物自传的繁简区别在于自传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写法,可以写自己全部经历,也可以写自己某个时期的经历。
2 说明文文体知识要点(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称为说明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三大文体常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01基础梳理1.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如:《鲸》)和事理说明文(如:《只有一个地球》)。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如文笔优美的布封的《松鼠》)。
2.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3.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4.说明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A.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
B.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鲸》一文中,“鲸总得来说分两类”一句便是典型的分类说明的标志。
C.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否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
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作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现代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中考现代文阅读,下面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个要素在阅读中需要准确把握,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记叙文的线索常见的线索有:以人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等。
线索能够将文章中的材料串联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3、记叙文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4、人物描写方法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
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5、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本质。
6、记叙文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通常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感悟或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二、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
1、说明对象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2、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介绍;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等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则是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如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等。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
现代文中考知识点梳理现代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下是对现代文中考知识点的全面梳理,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阅读记叙文时,把握好这六要素,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记叙顺序(1)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
3、人物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对人物的容貌、体态、服饰等进行描写。
(2)语言描写:对人物的对话、独白进行描写。
(3)动作描写:对人物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
(4)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5)神态描写:对人物面部表情进行描写。
通过这些描写方法,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
4、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描写:对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等进行描写。
(2)社会环境描写:对社会背景、时代氛围、地域风貌等进行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情节发展;(4)为下文做铺垫;(5)突出主题。
5、记叙文的主题记叙文的主题往往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阅读时,要善于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人物的言行以及作者的议论抒情中去体会文章的主题。
二、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体。
1、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植物、建筑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原理、规律、方法等。
2、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文体知识梳理一、散文
21、2019、20 写人叙 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
18、2016、20 事散文 素。
15、2014)
代表文章:《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
生言行片段》《散步》
一、散文
叙事散文
(2021、201
特点:采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
9、2018、201 6、2015、201
回忆性 散文
进行阐述;片段式,不追求事件的完整性。 代表文章:《秋天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4)
一、散文
抒情散文 (2017)
状物抒 特点: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 情散文 故事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或事,而是通过人、
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表现特定的精神
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
举例 个理想的境界”中,“睡着”“唤醒”把“老城”“春风”拟人 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意味,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济南冬
天的情景,表现出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抒
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意志/情态/情思/
答题格 式
(1)] 举例 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
物尽收眼底的多方面的观察力。
答题格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达
式 了……的情感。
一、散文
辨析 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构,以强调某 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作用 ①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②抒情强烈,富
一、散文
(三)散文的表达技巧
1.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2 021.6、 2020.6 (2)]
中考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文体知识概要
中考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文体知识概要中考现代文阅读文体知识概要记叙文文体知识表达技巧(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特色)——人称、写作顺序、修辞手法(句子)、表现手法(段落)、表达方式(文章)、描写方法、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一、概念:(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人景物事、抒情)二、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三、人称:(我:主观的真实性『选材特点』;你:拉近距离,增加亲切感;他或她:具体、全面、叙述不受任何限制)四、写作顺序:(顺叙:时间、事情发展;倒叙:设置悬念;插叙:与中心内容无直接关系,可删,文中;补叙:补充中心内容,不可删,文中或文末)五、描写方法:(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景物:多感官(视、听、触、嗅)和多角度;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故事交代】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暗示主题】六、修辞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双关、引用、反语、拈连、借代)七、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铺垫、伏笔、白描、设置悬念、过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开门见山、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详略、动静结合、联想与想象、前后照应)八、线索:(反复出现的事物、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时间、地点【见闻或踪迹】、情感变化)九、小说:(概念【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描写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主体思想】)说明文文体知识一、概念:(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释事物和阐发【客观】事理)二、分类:(事物和事理【说明对象】、一般性和文艺性【语言特点】)三、说明顺序:(时间【从古至今】、空间、逻辑【从因到果、从现象到本质、从部分到整体】)四、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引资料、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摹状貌)五、结构:(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全文』『说明过程』六、语言特点:(准确性、科学性、生动性)议论文文体知识一、概念:(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述观点和反驳观点)二、分类:(立论文和驳论文【论证方式】)三、要素:(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四、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轮】-------------解决问题【结论】)『总分、并列、对照、层进』五、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六、论证思路:(首先提出论点、进而运用论证方法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印证观点)七、语言:(严密性、概括性、鲜明性)中考文言文阅读文体知识点概要一、文言实词(180个左右)重点实词举例:【愠、善、闻、怜(爱惜/怜悯)、语、兵、夙、举、谪、过、谢(道歉)、比(等到)、理、志、俟、咸(全/都)、诣(到···去)、辞(言辞/告别/离开)、是(正确;这、这个;)、即(靠近;就在,就;立即;就是;如果;即使)】1、通假字(62个)【说(悦)、不(否)、坐(座)、反(返)、材(才)、阙(缺)、被(披)、辟(避)、畔(叛)、见(现)、要(邀)、属(嘱)】2、古今异义字(60个左右)【走、穷、汤、归、股、亲戚、交通、妻子、牺牲、卑鄙、可以、地方、虽然、会计、骨骼、皮肤、牙齿、朋友、疾病、中国】3、一词多义(60个左右)【夫、道、故、会、名、若、食、书、市、自(『自非』假如/从/自己)、亡、志(标记;记述)、去、寻、卒、与、爱(怜惜/吝惜)、色(颜色;脸色)、竟(完毕;究竟;竟然;追究;)视(看;治理;比照;照顾)、适(到···去;女子出嫁;适合;恰好;刚刚;惩罚;】4、词类活用【名词(名作动:驴不胜怒,蹄之。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大全——文体知识梳理(超详细)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大全——文体知识梳理(超详细)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一、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描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具体形式有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蕴含在材料之中,通过人、事、景、物表现出来。
(*所以阅读理解就是在对各文体知识充分掌握的条件下,阅读文本并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对应的作者感情和中心思想;切忌主观臆想,胡乱猜答。
)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题型链接:主要作用是概括故事情节和文章主要内容。
3.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顺叙、插叙、倒叙。
顺叙(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例《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插叙(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情)作用:交代了......的内容(解释了......的原因)对主要人物和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紧凑且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例《背影》中插入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
倒叙(开头部分将故事的结局或高潮交代)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文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可读性。
4. 记叙文常见线索(贯穿全文,串起文章内容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人物或情感;其作用是为了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并把握文章主旨)题型链接:题目的作用(标题作为文章线索);填空链接和填写表格题。
①时间推移线,如《最后一课》②地点转换线,如《藤野先生》“我”的活动地点③人物线《我的叔叔于勒》④事件发展变化(明线)⑤情感发展变化(暗线)如《雪一化就有了路》⑥实物线索《羚羊木雕》5. 记叙文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建议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不同人称的作用)①第一人称作用: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情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中考三种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中考三种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一、记叙文知识点梳理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3、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角度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4、人物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
人描的作用:细致(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特征、情感。
5、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氛围);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情感;引出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6、叙述顺序顺序: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顺序的作用:条理清晰的写出了······倒叙:先写结果或者文章重要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倒序的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插叙的作用:补充、交代······,突出······,为下文·····情节做铺垫7、修辞之美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感情。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加强情感,使句式更整齐。
对比、夸张:突出强调事物······特点。
中考现代文阅读文体知识完美版共31页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中考现代文阅读文体知识完 美版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2023年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2023年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 概括文章内容、归纳故事情节。
举例(统编八上)《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我”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其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举例:(统编八上)《藤野先生》就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举例:(统编七上)《春》通过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喜爱至深的情怀,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哲理散文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举例:(统编八上)《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总——分——总”结构,作者在第一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接着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加以详细解释;最后一段对自己的一生做出总结,他认为这样活是值得的,有意义的。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体裁。
举例:(统编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我们”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叔叔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时的不同表现和心理。
小说三要素:①人物(作用: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②情节(作用:承上启下;吸引读者;设置悬念;背景设置;埋下伏笔);③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初中的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初中的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初中的现代文阅读知识点进行梳理,包括文体特点、阅读方法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第一部分:文体特点现代文阅读的文体多种多样,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歌等。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1.议论文:议论文是作者通过分析、评价、论证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阅读议论文时,要关注作者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学会辨别观点的正确与否,理解作者的意图。
2.说明文:说明文是作者通过事实、数据等具体材料来给读者阐述一个问题或者解答一个疑问。
阅读说明文时,需要注意抓住主旨要点,理清事物的关系和逻辑,以及作者所使用的具体材料来支持论述。
3.记叙文:记叙文是通过叙述故事、描写人物和环境来展示情节和塑造形象的一种文体。
阅读记叙文时,需要关注情节的起伏、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环境描写等,了解作者通过叙述来传递的价值观和主题。
第二部分:阅读方法在阅读现代文时,要采用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提高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1.整体理解:在开始阅读一篇现代文之前,首先应该对全文有个整体的了解。
可以先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首尾段和段落标题,了解文章的大致主题和结构。
2.细节把握: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和细节信息,帮助理解全文。
可以通过注重标点、重点词语和动词的使用,抓住作者的核心观点和论证方法。
3.推理分析: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通过推理和分析来理解作者的意图。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对比和类比等方式来推测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第三部分: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现代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产生不同的效果和情绪。
1.比喻和拟人:通过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来形成一种意象或增加感受力。
比喻常用于描写,拟人常用于赋予非人物以人性化的形象。
2.夸张和讽刺:通过夸大或过度强调来渲染气氛或表达情感。
夸张可以强调某种感觉或形象,讽刺则可以通过反义和反讽来达到嘲笑和批评的目的。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文体知识总结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文体知识总结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文体知识总结,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现代文写作知识点:文体科学知识总结1、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可以说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
2、骈文:骈文就是介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骈文也表示“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表示“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居多,讲究押韵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3、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一是赠序,一是书序。
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
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赠序:古代送别时常以诗文相赠,所送的文字,称为赠序。
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4、铭:古代镌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Satna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镌刻在牌上,放到书案右边用来自警的铭文叫做“座右铭”,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5、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
6、说道: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读法十分有效率,可以故事情节,可以议论,都就是为了表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
7、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8、传:主要就是指记录描绘人物的生平事迹的文章,另外,专门表述经文的文章也称作传。
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题型梳理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文体知识梳理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一、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描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具体形式有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蕴含在材料之中,通过人、事、景、物表现出来。
(*所以阅读理解就是在对各文体知识充分掌握的条件下,阅读文本并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对应的作者感情和中心思想;切忌主观臆想,胡乱猜答。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题型链接:主要作用是概括故事情节和文章主要内容。
3.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顺叙、插叙、倒叙。
顺叙(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例《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插叙(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情)作用:交代了......的内容(解释了......的原因)对主要人物和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紧凑且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例《背影》中插入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
倒叙(开头部分将故事的结局或高潮交代)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文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可读性。
4.记叙文常见线索(贯穿全文,串起文章内容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人物或情感;其作用是为了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并把握文章主旨)题型链接:题目的作用(标题作为文章线索);填空链接和填写表格题。
①时间推移线,如《最后一课》②地点转换线,如《藤野先生》“我”的活动地点③人物线《我的叔叔于勒》④事件发展变化(明线)⑤情感发展变化(暗线)如《雪一化就有了路》⑥实物线索《羚羊木雕》5.记叙文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建议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受不同人称的作用)①第一人称作用:使文章更具真实性;叙述情切自然;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记叙文阅读
1. 记叙文六要素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概括故事情节、文章的主要内容。
举例《背影》内容概括:冬日的一个下午(时间),在南京火车站(地点),“我”(人物)坐火车去北京上学(起因),父亲(人物)来车站送“我”(经过),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发出“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的感慨(结果)。
2.记叙文线索
时间线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如《伟大的悲剧》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地点线以地点转换的顺序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来安排情节,围绕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
人物线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以“我”作为人物线索,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
实物线以某一件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灯笼》以“灯笼”为线索,从不同方面叙述了灯笼的重要意义。
事件发展变化线(明线) 以事件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社戏》始终围绕“社戏”这件事展开:盼社戏——看社戏——忆社戏。
情感发展变化线(暗线) 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憎恶、讨厌——敬重、爱戴)为线索。
注:记叙文可能会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明线就是从文章的文字表面中能明显看见的、贯穿始终的线索,将文章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脉络;暗线就需从文章中分析得来,也是贯穿文章始末的线索。
3. 记叙文人称
第一人称特征
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
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作用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 记叙文顺序
5.常用修辞手法(教材涉及相关知识,表格中标注课本册别)
6.常用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是“画龙”,议论、抒情是“点睛”)
7.常见描写方法(1)按描写对象分
(2)按描写角度分
8.常见表现手法
9.常考段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