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 第十八章 制剂新技术
药剂学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5节脂质体)
09.03.2019
药剂学
脂质体的结构图示
(二)脂质体的性质
1.脂质体的相变温度
当升高温度时,脂质双分子层中的疏水链会从有序 排列变为无序排列,使脂质膜的变为“液晶”态, 膜的流动性增加(膜的流动性是脂质体的一个重要 物理性质),双分子层变薄,这种发生相转变时的 温度称为相变温度(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由于在相变温度时膜的流动性增加,被包裹在脂质 体内的药物将具有最大释放速率,因而膜的流动性 直接影响脂质体的释放及其(渗漏)稳定性。
09.03.2019 药剂学 17
(四)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1. 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阿霉素) 2. 作为抗寄生虫药物载体(抗疟药) 3. 作为抗菌药物载体(两性霉素B) 4. 作为激素类药物载体(可的松长效) 5. 作为酶的载体 6. 作为解毒剂的载体 7. 作为免疫激活剂、抗肿瘤转移 8. 作为抗结核药物的载体 9. 作为基因治疗药物的载体 10.应用于遗传工程中 09.03.2019 18 药剂学
第五节 脂质体及类脂质体
09.03.2019Fra bibliotek药剂学
1
一、脂质体Liposomes) (一)概念、组成和结构
脂质体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 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 脂质体的组成是以磷脂为主要膜材并 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 根据脂质体结构中所包含的磷脂双层 分子的层数,单层的称为单室脂质体, 多层的称为多室脂质体。
09.03.2019 药剂学 24
类脂质体的结构示意图
09.03.2019
(其中:“”
“―” 代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药剂学
亲水基团;“―”疏水基团)
25
09.03.2019 药剂学 16
药剂学第十八章经皮吸收制剂介绍
影响超声波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的主要 因素:
1、超声波的波长;
一般用于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超声波
波长选择在90kHz~250kHz范围。
2、超声波的输出功率;
3、药物的理化性质。
(三)无针头注射系统
无针头注射系统分为无针头溶液注射系
统和无针粉末注射系统两种。
1、无针头溶液注射器
2、无针粉末注射器(PowderJact)
第十八章
经皮吸收制剂
第一节 概述
经皮传递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又称经皮治疗系统 (Transdermel therapeatic systems, TTS)系指 经皮给药的新制剂。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 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 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经皮吸收制剂既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 身治疗作用,为一些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治疗 及预防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和有效的给药方式。 常用的剂型为贴剂(patch),还有软膏剂、硬膏剂、 涂剂和气雾剂等。
第二节 经皮制剂的研究
一、影响经皮制剂吸收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1、皮肤的水合作用; 2、角质层的厚度;
3、皮肤的条件;
4、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
(二)剂型因素与药物性质
1、药物剂量和药物浓度
TDDS首选药物:
频繁给予的药物;③常规口服或注射给药的药效 不可靠或具严重福副作用的药物。
①一般是剂量小、作用强的药物;②半衰期短需要
1、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自身可以渗入皮肤并可能与皮
肤成分相互作用,改变皮肤透过性质。 非离子型主要增加角质层类脂流动性,刺 激性小,透过促进效果也最差,可能是由 于临界胶团浓度(CMC)较低,药物容易被 增溶在胶束中而较少释放有关。 离子型与皮肤的相互作用较强,但连续应 用后会引起红肿、干燥或粗糙化。
药剂学 第十八章 制剂新技术(第3节微型包囊技术)
2019/4/14
药剂学
23
其他影响成囊的因素
① 凝聚剂种类的影响 用电解质作凝聚剂时,阴离子对 胶凝起主要作用,强弱次序为: 枸橼酸>酒石酸>硫酸>醋酸> 氯化物>硝酸>溴化物>碘化物
2019/4/14
药剂学
24
② 药物吸附明胶的量
药物一般多带正电荷而具有一定ζ电位, 加入明胶后,因为药物又吸附了带正电 的明胶,使药物的ζ电位值增大。 有关研究发现:凡ζ电位的增加值较大 者(9~90mV),均能制得明胶微囊;而ζ 电位的增加值较小者(0~8mV),往往就 无法包裹成囊。
2019/4/14
药剂学
13
(5) 羟丙甲纤维素
羟丙甲纤维素(HPMC)于冷水中能溶胀 成澄清或微浑浊的胶体溶液,pH值 4.0~8.0,在无水乙醇、乙醚或丙酮 中几乎不溶。
2019/4/14
药剂学
14
3.合成高分子材料
• 作囊材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有生物不降解 和生物可降解的两大类。 • 生物不降解且不受 pH 影响的囊材有聚酰胺等。 • 生物不降解但可在一定 pH 条件下溶解的囊材 有聚丙烯酸树脂类等。 • 生物可降解的材料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聚碳酸酯、聚氨基酸、聚乳酸、乙交酯丙 交酯共聚物、ε-己内酯与丙交酯共聚物、聚 氰基丙烯酸烷酯类等。
第三节 微型包囊技术
一、概述
微型包囊技术 (Microencapsulation) 是利用天 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称为囊材 )作为囊膜, 把固态或液态药物 (称为囊心物 )包裹成微小囊 状物的技术,简称微囊化;所得到的产品称为 微型胶囊 (microcapsule),简称微囊。
若使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骨架型的 微小球状实体则称为微球 (Microsphere) 。微球和微 囊的粒径属微米级,而粒径小到纳米级的分别称纳米 囊 (nanocapsule) 和纳米球 (nanosphere) ,它们都作 为 药 物 的 载 体 应 用 的 新 型 给 药 系 统 (New drug 2019/4/14 2 delivery system)。 药剂学
药剂学 第十八章 制剂新技术
2019/11/1
药剂学
20
• 图中A、B分别为A和B的
图18-1
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的相图
•
熔点; 相Ⅰ为A和B的熔融态;
温度T
A
I:熔融态
Ⅱ E
B Ⅲ
• 相Ⅱ表示A的微晶与A 在B中的饱和溶液(熔融 态)共存;
• 相Ⅲ表示B的微晶与B 在A中的饱和溶液(熔融 态)共存;
O • 相Ⅳ为固态低共熔混合
融或充惰性气体的方法。也可将熔融物滴入冷凝液中使之
迅速收缩、凝固成丸,这样制成的固体分散体称为滴丸。
常用冷凝液有液体石蜡、植物油、甲基硅油以及水等。
2019/11/1
药剂学
25
(二)溶剂法
• 将药物溶于有机溶剂中,根据载体能否溶于此溶剂,可将 此法分为共沉淀法和溶剂分散法二种。
• 共沉淀法是指将药物与载体材料共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 蒸去有机溶剂后使药物与载体材料同时析出、干燥即得。 蒸发溶剂时,宜先用较高温度蒸发溶剂至溶液变粘稠时, 突然冷冻固化;也可将药物和载体溶于溶剂中,然后喷雾 干燥或冷冻干燥,除尽溶剂即得。该法主要适用于熔点较 高的或不够稳定的药物和载体的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本法 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分散性好,但使用有机溶剂,且用量 较多,有时难于除尽,成本也较高。
第四篇
制剂新技术与药物新剂型
第十八章 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 固体分散技术
一、概述 二、常用载体材料 三、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四、常用的固体分散技术 五、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别 2019/11/1 六、固体分散体药速剂学释与缓释的原理 1
第一节 固体分散技术
一、概述
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 系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 等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 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制剂新技术》课件
通过制剂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方便、高效地制备中药复方制剂 ,提高中药制剂的生产效率。
中药制剂的国际化
利用制剂新技术,可以推动中药制剂的国际化发展,使中药更好 地走向世界。
04 制剂新技术面临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
制剂新技术面临的挑战
技术更新快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剂新技术需 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以满足日益变化 的市场需求。
用。
缓控释制剂技术包括缓释片、控释胶囊 、植入剂等,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糖
尿病、疼痛治疗等多种领域。
缓控释制剂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 药物和载体材料,以及优化制剂配方和 制备工艺,以实现药物的缓控释效果和
稳定性。
03 制剂新技术应用
药物制剂的改进
药物剂型的改进
通过制剂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改进药物的剂型,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
透皮制剂技术包括贴剂、膏剂、凝胶剂等,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的优点,尤其在疼痛治疗、局部抗炎 、精神疾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透皮制剂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载体材料,以及优化制剂配方和制备工艺,以提高药物的透 皮吸收率和稳定性。
缓控释制剂技术
缓控释制剂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制剂手 段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 ,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的血药 浓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
《制剂新技术》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制剂新技术概述 • 现代制剂技术 • 制剂新技术应用 • 制剂新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实例分析
01 制剂新技术概述
制剂新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制剂新技术是指在药物制剂领域中, 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设备或工艺,以 改进或创新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 制和给药方式等方面的技术。
药剂学-第16-18、20章制剂新技术.
第16-18、20章制剂新技术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固体分散体:2.包合物:3.纳米乳:4.微囊:5.微球:6.脂质体:7.β-环糊精: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药物在固态溶液中是以分子状态分散的。
( )2.固体分散体的共沉淀物中的药物是以稳定晶型存在的。
( )3.在固体分散体的简单低共熔混合物中药物仅以较细微的晶体形式分散于载体材料中。
( )4.固体分散体都可以促进药物溶出。
( )5.固体分散体是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均匀分散于另一种固态载体材料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 )6.固体分散体采用肠溶性载体,目的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 ) 7.固体分散体利用载体材料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
( )8.固体分散体能使液态药物粉末化。
( )9.固体分散体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和刺激性。
( )10.难溶性药物与PEG 6000形成固体分散体后,药物的溶出加快。
( )11.某些载体材料有抑晶性,使药物以无定型状态分散于其中,可得共沉淀物。
( ) 12.药物为水溶性时,采用乙基纤维素为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使药物的溶出加快。
( )13.固体分散体的水溶性载体材料有PEG、PVP、表面活性剂类、聚丙烯酸树脂类等。
( ) 14.药物采用疏水性载体材料时,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具缓释作用。
( )15.因为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其制备固体分散体。
( )16.共沉淀物也称共蒸发物,是由药物与载体材料两者以一定比例所形成的非结晶性无定形物。
( )17.β—CD的水溶性较低,但引入羟丙基等基团可以破坏其分子内氢键的形成,提高水溶性。
( )18.包合过程是化学反应。
( )19.在β-CD的空穴内,非极性客分子更容易与疏水性空穴相互作用,因此疏水性药物、非解离型药物易被包合。
( )20.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和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的络合物。
( )21.包合物具有缓释作用,故不能提高生物利用度。
最新药剂学第十八章__制剂新技术(第4节微球、纳米粒的制备技术)ppt课件
①提高治疗癌症的药效,纳米粒 直径小于100nm,能够达到肝薄壁 细胞组织,能从肿瘤有隙漏的内 皮组织血管中逸出而滞留在肿瘤 内,肿瘤的血管壁对纳米粒有生 物粘附性;
②提高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 药治疗细胞内细菌感染的效果;
14.01.2021
药剂学
17
③作为口服制剂,纳米粒载体可以
防止多肽、疫苗类和一些药物在消 化道的失活,提高生物利用度。
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
主动脉疾病: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发育异常(Marfan 综合征等)。
心内膜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二尖瓣脱 垂。
心肌疾病: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克山病、病毒性心肌 炎等。
心脏肿瘤:心房黏液瘤、心脏间皮瘤等。 其他:高血压心脏病、肺动脉栓塞、遗传性Q-T间期
延长、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等。
能量生成减少和耗竭
缺氧时糖转为无氧酵解,ATP的产生仅相 当于有氧氧化的1/19~1/20。缺氧继续加剧 时,无氧酵解也只能维持4~6分钟。如果无 氧酵解停止,能量来源即断绝,细胞则不能 维持存活。
病理生理改变
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严重缺氧,CO2潴留,酸中毒,内脏的机械
刺激均可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冠状动 脉痉挛和心脏传导障碍以致发生心跳聚停。其 它如机械刺激眼球、颈动脉窦、咽、气管、支 气管、肺门、主动脉弓、心脏、心包、腹肌以 及肠系膜等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促使心跳 聚停。
④作为粘膜给药的载体,如一般滴 眼剂消除半衰期仅1~3min,纳米粒 滴眼剂会粘附在结膜和角膜上,可大 大延长作用时间;纳米粒还可制成 鼻粘膜、经皮吸收(作为微贮库在 角质层贮藏)等各种给药途径的制 剂,达到延长或提高药效的目的。
14.01.2021
药剂学
18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
包合物的特点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液体药物粉末化与防挥发
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和降低刺激性
提高药物稳定性
防氧化 防光分解
防热破坏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
四、包合物的制备
饱和水溶液法 研磨法 冷冻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
包合物的制备
(一)、饱和水溶液法:将CD配成饱和水溶 液,加入药物,混合30min以上,使药物与CD 形成包合物后析出。过滤,用适当溶剂洗净,干 燥即得。
和明胶(pH在等电点以上带负电荷,在等电点
以下带正电荷)作囊材,药物先与阿拉伯胶相混
合,制成混悬液或乳剂,负电荷胶体为连续相,
药物(芯材)为分散相,在40-60℃温度下与等
量明胶溶液混合(此时明胶带负电荷或基本上带
负电荷),然后用稀酸调节pH4.5以下使明胶全
部带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阿拉伯胶凝聚,使药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 固体分散体技术
一、概述 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系指药
物以分子、胶体、微晶、无定形等状态 高度分散在某一固体载体材料中所形成 的分散体系。 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所采用的制剂技 术称为固体分散体技术。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的特点:
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以提 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二)、研磨法:取CD加入2-5倍量的水混合, 研匀,加入药物充分研磨成糊状物,低温干燥, 适当溶剂洗净,干燥即得。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
三、冷冻干燥法:此法适用于制成包合物后 易溶于水、且在干燥过程中易分解、变色的药物。 成品疏松,溶解度好,可制成注射用粉末。
四、喷雾干燥法:此法适用于难溶于水、疏 水性药物。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要点1.缓释、控释制剂2.迟释制剂3.固体分散体4.包合物5.聚合物胶束、纳米乳与亚微乳6.纳米粒与亚微粒7.靶向制剂8.透皮给药制剂一、缓释、控释制剂1.特点缓释:缓慢非恒速控释:缓慢恒速或接近恒速①减少给药次数,避免夜间给药,增加患者用药的顺应性②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避免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③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④减少用药总剂量,小剂量大药效2.不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制剂设计——药物选择)①剂量很大:>1.0g②半衰期很短或很长:t0.5<1h或>24h③药效激烈④溶解度小、吸收无规则或吸收差⑤不能在小肠下端有效吸收⑥有特定吸收部位3.缓控释制剂载体材料1)阻滞剂:脂肪类、蜡类(疏水性强)2)骨架材料①亲水凝胶:天然胶(藻琼)、纤维素衍生物(CMC-Na、MC、HPMC、HEC)、非纤维素多糖类(甲壳素、卡波姆)、高分子聚合物(PVP、PVA)——形成凝胶屏障②生物溶蚀: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单甘油酯③不溶性:EC、无毒聚氯乙烯、硅橡胶3)包衣材料不溶性:醋酸纤维素(CA)、EC肠溶性:纤维醋法酯(CAP)、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R)4)增稠剂延长口服液体制剂疗效——明胶、聚维酮(PVP)、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醇(PVA)4.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溶出:溶解度↓,溶出速度↓扩散:包衣膜微囊骨架植入乳溶蚀与溶出、扩散相结合渗透泵:渗透压为动力,零级释放离子交换作用:药树脂QIAN:溶散是胜利5.缓控释制剂给药时间的设计①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12h 1次②小肠、大肠都有吸收:24h 1次③ t1/短,治疗指数小的药物:12h 1次④ t1/长,治疗指数大的药物:24h 1次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在普通制剂的80%~120%范围内6.体外释放度试验缓控释制剂、水溶性药物制剂:转篮法难溶性药物制剂:桨法小剂量药物:小杯法小丸剂:转瓶法微丸剂:流室法二、迟释制剂在规定释放介质中不立即释放药物1.口服定时释药系统(择时释药系统)渗透泵定时释药系统、包衣脉冲系统、柱塞型定时释药胶囊2.口服定位释药系统胃定位,小肠定位、结肠定位3.结肠定位释药系统(OCDDS)的优点①提高结肠局部药物浓度,提高药效,有利于治疗结肠局部病变;②避免首过效应;③有利于多肽、蛋白质类大分子药物的吸收,如激素类药物、疫苗、生物技术类药物等;④固体制剂在结肠中的转运时间很长,可达20~30小时。
18. 药物制剂技术.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第1节 固体分散技术
④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延缓药物的水解 和氧化。 ⑤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刺激性。
⑥使液体药物固体化,如牡荆油பைடு நூலகம்丸。
⑦小剂量药物均匀地分散于载体中,不仅 便于服用,且分剂量准确。 ⑧主要缺点是分散状态稳定性不高,久贮 易产生老化现象。
二、载体材料
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所用载体材料的性质。
固体分散技术
综上,可以给固体分散体下一明确的
定义: 固体分散体 ( solid dispersion)
系指药物以 分子 、微粒 、微晶无定型
状态等均匀分散在某一水溶性或难溶性
或 肠溶性 的固体材料中的 高度分散体
系。
固体分散技术
若采用水溶性载体材料 ,则可使难溶性药 物具有高效、速效的作用;如:吲哚美辛PEG6000 固体分散体制成的制成的口服制剂,剂 量小于市售的普通片的一半,但药效却相同,而 且也能降低刺激性。 若采用 难溶性或肠溶性载体材料 ,则可 使药物具有缓释或肠溶性作用;如:硝苯地平邻苯二甲酸羟丙甲纤维素固体分散体缓释颗粒剂, 提高了原药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具有缓释作用。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
2.聚丙烯酸树脂类 Eudragit L100和Eudragit S100均属此类。 前者相当于国内Ⅱ号聚丙烯酸树脂,pH6.0以 上的微碱性介质中溶解,后者相当于Ⅲ号聚丙 烯酸树脂,在pH7以上碱性介质中溶解。一般 用乙醇等有机溶剂将药物和载体溶解后,蒸去 溶剂而得固体分散体。有时两者按一定比例联 合应用,可达到较理想的缓释或肠溶的固体分 散体。
药剂学-第16-18、20章制剂新技术
第16-18、20章制剂新技术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固体分散体:2.包合物:3.纳米乳:4.微囊:5.微球:6.脂质体:7.β-环糊精: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药物在固态溶液中是以分子状态分散的。
( )2.固体分散体的共沉淀物中的药物是以稳定晶型存在的。
( )3.在固体分散体的简单低共熔混合物中药物仅以较细微的晶体形式分散于载体材料中。
( )4.固体分散体都可以促进药物溶出。
( )5.固体分散体是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均匀分散于另一种固态载体材料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 )6.固体分散体采用肠溶性载体,目的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 ) 7.固体分散体利用载体材料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
( )8.固体分散体能使液态药物粉末化。
( )9.固体分散体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和刺激性。
( )10.难溶性药物与PEG 6000形成固体分散体后,药物的溶出加快。
( )11.某些载体材料有抑晶性,使药物以无定型状态分散于其中,可得共沉淀物。
( ) 12.药物为水溶性时,采用乙基纤维素为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使药物的溶出加快。
( )13.固体分散体的水溶性载体材料有PEG、PVP、外表活性剂类、聚丙烯酸树脂类等。
( ) 14.药物采用疏水性载体材料时,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具缓释作用。
( )15.因为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其制备固体分散体。
( )16.共沉淀物也称共蒸发物,是由药物与载体材料两者以一定比例所形成的非结晶性无定形物。
( )17.β—CD的水溶性较低,但引入羟丙基等基团可以破坏其分子氢键的形成,提高水溶性。
( )18.包合过程是化学反响。
( )19.在β-CD的空穴,非极性客分子更容易与疏水性空穴相互作用,因此疏水性药物、非解离型药物易被包合。
( )20.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和局部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形成的特殊的络合物。
( )21.包合物具有缓释作用,故不能提高生物利用度。
药剂学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5节脂质体)
脂质体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将基因药物准确地传递到靶细胞或组织中,实现基因治疗的目 的,如治疗遗传性疾病、癌症等。
免疫治疗
脂质体可以作为免疫治疗的载体,将免疫药物准确地传递到免疫系统中,激活或抑制免疫反应, 对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05
脂质体药物制剂的评价与优化
脂质体的成分与生物膜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 相容性,不易引起免疫反应。
低毒性
脂质体本身毒性低,且在体内可被代谢清除, 安全性较高。
临床应用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抗肿瘤药物、基因治疗等领域。
04
脂质体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局部给药系统
皮肤给药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增加 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时间和渗透 深度,提高治疗效果,如治疗皮 炎、银屑病等皮肤疾病。
体外评价方法
粒径分布与形态观察
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镜等手 段,观察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形态和
表面特征。
包封率与载药量测定
采用超速离心、透析等方法分离脂质 体和游离药物,计算包封率和载药量。
稳定性考察
在不同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条 件下,考察脂质体的稳定性,包括粒
径变化、药物泄漏等。
体内评价方法
眼部给药
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在眼部的滞 留时间和生物利用度,降低刺激 性,对于治疗角膜炎、结膜炎等 眼部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鼻腔给药
脂质体作为鼻腔给药的载体,可 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 效果,如治疗鼻炎、鼻窦炎等疾 病。
全身给药系统
静脉注射
脂质体可以作为静脉注射的药物载体,具有缓释、长效、降低毒性和 提高治疗效果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抗癌药物、抗生素等药物的传递。
药剂学-第16-18、20章制剂新技术
第16-18、20章制剂新技术一、概念和名词解释1.固体分散体:2.包合物:3.纳米乳:4.微囊:5.微球:6.脂质体:7.β-环糊精: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药物在固态溶液中是以分子状态分散的。
( )2.固体分散体的共沉淀物中的药物是以稳定晶型存在的。
( )3.在固体分散体的简单低共熔混合物中药物仅以较细微的晶体形式分散于载体材料中。
( )4.固体分散体都可以促进药物溶出。
( )5.固体分散体是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等均匀分散于另一种固态载体材料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 )6.固体分散体采用肠溶性载体,目的是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 ) 7.固体分散体利用载体材料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
( )8.固体分散体能使液态药物粉末化。
( )9.固体分散体可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和刺激性。
( )10.难溶性药物和PEG 6000形成固体分散体后,药物的溶出加快。
( )11.某些载体材料有抑晶性,使药物以无定型状态分散于其中,可得共沉淀物。
( ) 12.药物为水溶性时,采用乙基纤维素为载体材料制备固体分散体,可使药物的溶出加快。
( )13.固体分散体的水溶性载体材料有PEG、PVP、表面活性剂类、聚丙烯酸树脂类等。
( ) 14.药物采用疏水性载体材料时,制成的固体分散体具缓释作用。
( )15.因为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其制备固体分散体。
( )16.共沉淀物也称共蒸发物,是由药物和载体材料两者以一定比例所形成的非结晶性无定形物。
( )17.β—CD的水溶性较低,但引入羟丙基等基团可以破坏其分子内氢键的形成,提高水溶性。
( )18.包合过程是化学反应。
( )19.在β-CD的空穴内,非极性客分子更容易和疏水性空穴相互作用,因此疏水性药物、非解离型药物易被包合。
( )20.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全部和部分包合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特殊的络合物。
( )21.包合物具有缓释作用,故不能提高生物利用度。
18. 药物制剂技术.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第2节 包合技术
包合材料
环糊精的结构与性质: 环糊精系淀粉经酶解环合后得到的 由6-12个葡萄糖分子连结而成的环状 低聚糖化合物。 结构为中空圆筒形,空穴开口处为 亲水性,内部为疏水性。有α、β、 γ三中。
包合材料
β-CD分子内腔直径约为7~8Å α-CD分子内腔直径约为4.5~6Å γ-CD分子内腔直径约为8.5~10Å β- CD 更适合于包合药物,α- CD分子腔内径稍小,而γ-CD可用于 包合很多药物,但价格昂贵。
异丁普生环糊精包合物的电镜照片
异丁普生原料药
捏合法处理后的原料药
包合物的应用
7. 使液态药物粉末化
β-CD包合中药挥发油,不仅能防止挥发 油因挥发而降低疗效,而且能使其成为粉末 化固体,便于加工成其它剂型,如片剂、胶 囊、散剂、栓剂等。 陈亮等以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1:6,包 合时间为 15 min 制备了维生素 E-β-CD 包合 物。
包合物的验证方法
相溶解度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 差示扫描量热 圆二色谱 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法 核磁共振
包合物的制备
选包合材料:首选 β - CD ,分子结构 中孔洞大小适中,水中溶解度较小;增加 溶解度选 α -CD,空洞较小; γ -CD空洞 内径大,水溶解度大但价格贵.
选方法:以含量和收率都高的稳定包
合物为选方法依据。
包合物的制备
饱和水溶液法 研磨法 超声法
冷冻干燥法
包合物的制备
一、饱和水溶液法(重结晶或共沉淀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可以直接观察到形成的包 合物的微观结构。含药的包合物与不含药的包 合材料以及原料药的形状不同,这是因为晶格 排列发生变化所致。
中药药剂学课件:药物制剂新技术
❖ 冷凍乾燥法:適用於乾燥過程中易分解、變質,所得包 合物溶於水,在水中不易析出結晶的藥物包合
冷凍
❖ 噴霧乾燥法:適用於遇熱性質穩定、所得包合物溶於水 的藥物。
❖ 超聲波法
四、品質評定 ——包合物表徵手段
❖ 薄層掃描法
▪ 觀察色譜展開後有無斑點、斑點數和Rf值來檢驗是否形 成了包合物。
❖2.固態溶液(solid solution):藥物溶解於熔融 的載體中,呈分子狀態分散,成為勻相體系。
二、固體分散體的類型
(二)按分散狀態分類 ❖3.玻璃溶液(glass solution)或玻璃混懸液
(glass suspensions):藥物溶於熔融的透明狀 的無定形載體中,驟然冷卻,得到質脆透明狀態 的固體溶液。
1、增加藥物的穩定性:防止其氧化、水解,減少揮發。 2、增加藥物的溶解度:橙皮苷、薄荷油、桉葉油 3、液體藥物粉末化:便於加工成型。 4、減少刺激性,降低毒副作用,掩蓋不適氣味 5、調節釋藥速度,與微型包囊類似,釋藥緩慢,副反
應低; 6、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為超微結構,呈分子狀,
分散效果好,易於吸收
(2)包合藥物 ▪ 客分子為油,投料比一般認為油:β-CD=1:6 時包合效果比較理想。 ▪ 難溶性藥物可加少量丙酮或異丙醇等有機溶劑 溶解。 ▪ 在水中溶解度大的藥物加入某些有機溶劑,以 促使包合物析出。
飽和水溶液法
(3)包合時混合時間1~3小時。 (4)包合溫度一般定在30℃ ~ 60℃較適宜。一
▪ 藥物採用疏水載體材料,製成的固體分散體具 有緩釋作用。
聚乙二醇:PEG 4000、6000溶
常載體
於水及有機溶劑,能使藥物以 分子狀態分散;
药剂学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5节脂质体-2024鲜版
将脂质体悬液冷冻干燥后,再分散到水相中,可提高脂质体的稳定 性和包封率。
10
新型制备方法
01
超声分散法
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使磷脂 等膜材在水相中分散并形成脂质 体。
微流控技术
02
03
3D打印技术
通过微流控芯片控制流体流动, 实现磷脂等膜材的精确控制和高 效制备脂质体。
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具有特定形 状和结构的脂质体,为个性化医 疗和精准用药提供可能。
特点
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能够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疗效;同时,脂质体还具有一定的缓释作 用,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
2024/3/28
5
制备方法简介
2024/3/28
薄膜分散法
将磷脂和胆固醇溶于有机溶剂中,通过旋转蒸发或真空干燥等方法去除有机溶剂,形成磷脂薄膜;然后加入 含药溶液,通过超声或震荡等方法使磷脂薄膜分散成脂质体。
2024/3/28
11
制备过程中注意事项
磷脂等膜材的选择
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磷脂等 膜材。
制备条件的优化
应对制备条件如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进行 优化,以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稳定性。
ABCD
2024/3/28
有机溶剂的残留
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有机溶剂的残留量,以确 保脂质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他领域
此外,脂质体还可以应用于抗菌药物、抗炎药物、抗病毒 药物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
7
2024/3/28
02
CATALOGUE
脂质体制备技术
8
传统制备方法
薄膜分散法
将磷脂等膜材溶于有机溶剂后制 膜,再经超声或振荡等方式制成 脂质体悬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处于高度分散状态,久贮易产生老化
现象(稳定性不高)。
2020/2/20
药剂学
3
二、载体材料
固体分散体所用的载体材料可 分为:水溶性载体材料、难溶性载 体材料、肠溶性载体材料三大类。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
1. 聚乙二醇类 2. 聚维酮类
3.表面活性剂类 4.有机酸类
5.糖类与醇类 6.其它亲水性材料
2020/2/20
药剂学
6
3.表面活性剂类
• 作为载体材料的表面活性剂大多含聚氧 乙烯基,是较理想的速效载体材料。其 特点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载药量大、 在蒸发过程中可阻滞药物产生结晶。
• 最为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泊洛沙姆188 (poloxamer188),为片状固体、毒性 小、对粘膜刺激性极小、可采用熔融法 和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可大大提高 药物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
2020/2/20
药剂学
7
4.有机酸类
• 常用的有枸橼酸、琥珀酸、酒石 酸、胆酸、去氧胆酸等。
• 此类载体材料的分子量较小,易 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2020/2/20
金陵之夜
药剂学
8
5.糖类与醇类
• 糖类有右旋糖酐、半乳糖和蔗糖等, 醇类有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等。
• 它们的特点是水溶性强、毒性小,因 分子中有多个羟基,可与药物以氢键 结合生成固体分散体,适用于剂量小、 熔点高的药物,尤以甘露醇为最佳。
2020/2/20
药剂学
4
1.聚乙二醇类
• 聚乙二醇(PEG)是最常用的水溶性载体 之一,是一大类结晶性高分子聚合物的 总称。最适合用于固体分散体的分子量 在1000到20000,熔点较低(55~65℃), 毒性小。化学性质稳定(但180℃以上分 解),能与多种药物配伍。不干扰药物 的含量分析。
• 药物为油类时,宜用分子量更高的PEG类 作载体。单用PEG6000作载体,则固体分
• 布 洛 芬 以 Eudragit L-100 及 Eudragit S-100共沉淀物中5hr释 药50%, 8h释药近于完全。
2020/2/20
药剂学
17
三、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固体溶液(solid solution)
➢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所采用
的制剂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
2020/2/20
药剂学
2
➢制成固体分散体的目的:
• 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 • 控制药物释放; • 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和刺激性; • 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 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可延缓药物的水解和氧化
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固体分散体的缺点:
➢EC的用量和粘度对药物的释放速率均有影 响,尤其是EC的用量影响更大;药物释放
的机理是扩散控制。
➢加入HPC、PEG、PVP等水溶性物质作致孔 剂可以调节释药速率,获得更为理想的缓
控释效果。
2020/2/20
药剂学
12
2.聚丙烯酸树脂类
• 主要为为含季铵基的聚丙烯酸树脂 (商品名:Eudragit,包括RL和RS等 几种型号)。
• 此类产品在肠液中不溶,在胃液中可 溶胀,广泛用于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 的材料。
• 也可在此类固体分散体中加入PEG或 PVP等可调节释药速率。
2020/2/20
药剂学
13
3.脂质类
• 脂质类材料(如胆固醇、β-谷甾醇、 棕榈酸甘油酯、胆固醇硬脂酸酯、巴 西棕榈蜡等)也可作为载体制备缓释 的固体分散体。应采用熔融法制备。
散体变软,特别是温度较高时载体发粘。
2020/2/20
药剂学
5
2. 聚维酮类
• 聚维酮(PVP)为无定形高分子聚合物、 无毒、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由于 熔点较高,不宜采用熔融法,而宜采用 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物。
• 但PVP易吸湿,制成的固体分散物对湿的 稳定性差,贮存过程中易吸湿而析出药 物结晶。如尼莫地平—PVP固体分散物[7] 能显著提高尼莫地平的体外溶出速率, 但经相对湿度75%,40℃放置三个月后, 溶出速率又回到原药的水平。
第四篇
制剂新技术与药物新剂型
第十八章 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 固体分散技术
一、概述 二、常用载体材料 三、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四、常用的固体分散技术 五、固体分散体的物相鉴别 2020/2/20 六、固体分散体药速剂学释与缓释的原理 1
第一节 固体分散技术
一、概述
➢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 系指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 等状态均匀分散在某一固态载 体物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2020/2/20
药剂学
9
6.其它亲水性材料
• 一些常用的固体制剂优良辅料,如改 性淀粉、微晶纤维素、淀粉、低粘度 HPMC、胃溶性聚丙烯酸树脂以及微粉 硅胶等也可用作固体分散体的载体。
• 它们具有良好的亲水性,除起到药物 的分散作用外,本身还是优良的润湿 剂、分散剂、助流剂或崩解剂。 此 类固体分散体可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
• 可用于制备胃中不稳定药物的固体分散体,使 其只在肠道中释放和吸收,使制剂获得较高的
疗效(即生物利用度较高)。
• 也可于制备缓释的固体分散体,控制药物的释Leabharlann 放,使制剂获得缓释的效果。
2020/2/20
药剂学
16
2.聚丙烯酸树脂类
• 常用聚丙烯酸树脂Ⅱ号及Ⅲ号, 前者在pH6以上的介质中溶解,后 者在pH7以上的介质中溶解,有时 两者联合使用,可制成缓释速率 较理想的固体分散体。
• 这些脂质类载体可降低药物的释放速 率达到缓释的目的。也可加入PVP、表 面活性剂、糖类等水溶性材料,以调 节释放速率,达到满意的缓释效果。
2020/2/20
药剂学
14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 2.聚丙烯酸树脂类
2020/2/20
药剂学
长安街1夜5 色
1.纤维素类
• 常用的有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羟丙甲 纤维素酞酸酯(HPMCP,其商品有两种规格, 分 别 为 HP50 、 HP55 ) 以 及 羧 甲 乙 纤 维 素 (CMEC)等,它们不溶于胃液,但均能溶于 肠液中。
2020/2/20
药剂学
10
(二)难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 2.聚丙烯酸树脂类 3.脂质类
2020/2/20
药剂学
11
1.纤维素类
❖常用的是乙基纤维素(EC),它只能 溶于乙醇、苯、丙酮、CCl4等有机溶剂、 无毒、无药理活性,是一种理想的不溶
性载体材料。多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
(乙醇为溶剂)缓释的固体分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