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和地形》教材分析—张丽群

合集下载

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复习课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势和地形》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复习起来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2、复习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

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如果复习再重复讲解知识点,学生一定会缺乏兴趣。

在复习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复习目标根据这一节2013年成都市地理会考标准确立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的地势特点,能运用地图指出三级阶梯及其界线;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掌握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电子白板将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四、教法、学法分析教师点拨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绘图填图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

五、复习重点、难点重点:1 地势特征;2 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难点:提高运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前准备电子白板教学相关图片、教案、学案、模型图七、温故而知新【知识梳理】1、三级阶梯的比较:阶梯平均海拔地形种类及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界线第二级阶梯界线第三级阶梯2、中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_____级阶梯。

【人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2.1《地形和地势》教材分析

《地形和地势》教材分析【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我国地形的类型特征非常突出,多种多样,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大类型齐全,而且每类地形都有大面积分布,这是中国地形的优越之处所在。

从地形的面积比重看,山地所占的比例最大。

考虑到各种崎岖不平的地形,都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所以,在说明地形类型特征时,常常表述为“山区”所占的面积比例更大,这是中国地形在一般意义上的不利之处所在。

事实上,各类地形都有其利弊得失,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只要人们因地制宜进行人类活动,各类地形都能扬长避短。

2.我国地形的分布特征比较复杂,但是,若从占地面积广大的大地形区的分布特征来看,网格状分布的特点就突出来了。

如我国主要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大高原、大盆地、大平原和大丘陵群的分布,实际上就是镶嵌在这些“骨架”分隔成的每个网格中的“宝石”。

当要说明大地形区分布的相对位置时,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其相邻的地形、所处的地势阶梯等。

3.每类大地形区的特征,特别是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并且,每个大地形区的内部差异也很大。

所以,在归纳地形特征时,我们要着重表述的是同类地形之间的比较特征,而不是强调面面俱到:如青藏高原的特征是雪山连绵,宽谷广布;黄土高原的特征是高原表面支离破碎,千沟万壑;内蒙古高原的特征是起伏和缓,宽广辽阔,一望无际;云贵高原的特征是崎岖不平,山间多盆地。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在沿北纬360(二级阶梯穿过黄土高原)所做的地形剖面图上,非常直观明了。

同时,不同阶梯之间,海拔高差非常大,是陡然下降的,不是和缓降低的。

这些特点对中国的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运输、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详细的阐述,在之后要学习的章节中,将有具体的呈现。

2.在每级阶梯上,地形的类型也比较多。

但是,面积占比重大的地形,往往却只有一两类。

《地势和地形》说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说课稿
人教版初二地理说课稿:关于地势和地形的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势和地形。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第八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章重要的基础性部分,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大下了基础。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并能解释重要山脉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通过阅读统计图,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势和地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势和地形”是初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势特征和主要地形类型,以及它们对我国气候、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和规律,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中国地形图,直观地展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接着,介绍了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并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地形区。

最后,阐述了地势和地形对气候、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学生能够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来认识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和海陆分布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地势和地形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并能在地形图上指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能够列举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知道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理解地势和地形对气候、河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形图和分析相关数据,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认识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地势和地形》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地势和地形》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和地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势和地形》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地势和地形特点,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以及如何描述和分析地势和地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气候和植被等内容。

但在地势和地形的认识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在地理领域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学会描述和分析地势和地形;3.了解地势和地形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在地理领域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及其区别;2.地势和地形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领域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势和地形的特点及影响;2.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地形地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信息技术法:利用GIS软件和互联网资源,让学生掌握现代技术在地理领域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势和地形的相关案例资料;2.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和线路;3.准备GIS软件和互联网资源;4.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势和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地势和地形的基本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地势和地形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docx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2课时)⑧【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

《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屮国地形特征对屮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己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

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观察中国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而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2.读屮国地形分布图,掌握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各级阶梯的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3.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举例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及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古诗词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儿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广为流传的诗句,你知道大江为何东去?春水为何东流吗?这与我国的地势有何联系?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中国的地势。

先回顾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以一幅地形图为例让学牛回答绿色、黄色、棕色、白色、蓝色各代表什么?任务1观察地形分布图和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

打开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中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海拔高度总结出我国地势:西部高东部低。

再让学生观察我国地形剖面图,同学们会发现一方面,我们发现我国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向东降低;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这种降低的趋势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阶梯状下降,这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地势不但西高东低,而且呈阶梯状分布。

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印证我国地势的第二个特征:呈阶梯状分布。

(转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以分成三级阶梯。

每级阶梯的海拔是多少?以什么地形为主?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在哪里?继续观察沿北纬36°剖面图,说说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大致海拔。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势和地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势和地形”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通过对地势和地形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丰富,包括了地势的特点、地形的类型、分布以及地势和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

教材中还配有大量的地图、图表和景观图片,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地理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地势和地形的分布规律以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图表,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记住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了解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学生能够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提高读图、析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我国地势的特点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教学难点(1)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

(2)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地势和地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地势和地形》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知识点,也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地势和地形特点,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地势和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掌握我国的地势和地形特点,了解地势和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势和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势和地形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形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势和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概念:讲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地势和地形的区别和联系。

3.分析特点:分析我国的地势和地形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地势分布。

4.探讨影响:引导学生探讨地势和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地势和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地势和地形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是本学期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形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势则主要指地表形态的高低与险峻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特点,认识地形和地势对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形和地势对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意义,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地形的分类、特点,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地形地势特点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及作用。

2.知识讲解:讲解地形的分类、特点,地势的概念,以及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形地势优势发展经济。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陆地环境”的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地势和地形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学会运用地势和地形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2.难点:地势和地形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的地形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列举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势和地形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地势和地形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准备:分组讨论、课堂展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势和地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地势和地形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和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地势和地形》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势、地形以及它们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势和地形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它们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概念的讲解和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势和地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能够识别不同的地势和地形,并分析它们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地势和地形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2.突破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的展示,结合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分析它们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2.展示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的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势和地形的概念。

3.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探讨地势和地形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实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我国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幅地图展示了我国的哪些地形?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出地势和地形的概念。

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地理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地理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教案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势地形特征。

由于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教材,而且是认识和学习中国地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

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

这一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教材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此外,本节还与世界地理的关于地形类型、分布和形成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它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认识中国地形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认识中国地势地形特征中,使这些理论知识更加具体和更加深入。

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中国自然地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我拟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奋斗的思想。

(三) 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地理初二上人教新课标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地理初二上人教新课标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地理初二上人教新课标地势与地形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伙儿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势》的第一课时。

课型是新授课。

下面,我就本节课,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势》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地势和地势》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进展都有着重要的阻碍。

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点以及各级阶梯的要紧特点。

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看判定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步把握评判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欢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

培养合作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点,及其阻碍。

4、教学难点:是中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阻碍。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旧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锤炼。

在地理学习中仍旧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纳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爱好,培养能力。

三、教法分析教无定法,教学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表达。

以此为动身点,依照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采纳的教学方法:(1)讲学稿授课法(2)小组合作学习(3)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三、学法指导托夫勒有句名言:“以后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知识,更要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猎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方法:以导学案为载体,用多媒体创设情形,让学生读图观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为主。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二课时,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我国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影响的主要方法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但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上节课主要介绍了地势呈阶梯状的内容,这一节课是在建立了地势西高东低的系统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形复杂多样的微观知识,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围绕这种关系步步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探究。

2、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势和地形》教材分析
松陵一中张丽群
本节课是选自八年级地理上册的一节内容,整本书讲的是中国地理,分为中国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这四个方面来学习中国的基本地理情况。

了解我们生存在怎样的一个地理环境中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可以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建设祖国。

自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地形和气候,这节内容即地势和地形就是重中之重。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

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

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

但是不能停留在表面,教师应适当提醒学生地图的读法,在这张图中尤其要重视图例。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不难看出,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

2.中国的地势特点除了西高东低外,还有一个特点,就要学生比较下面两张图来归纳。

共同点:地势西高东低。

区别:第一张图从西向东平缓降低,第二张图从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结合中国地形图,根据平均海拔的不同,明显分为三大阶梯,第二张更符合中国地势的实际情况。

3.图2.1和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学生从图2.2转化到图2.1有一定的困难,其实结合以前学过的地形剖面图的形成,就好解决很多。

图2.1加注了海拔高度的网格线和经度线,可以从图中方便地读出各个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并与分层设色地形图进行比照。

图2.2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示意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它的颜色不代表准确的高度。

这幅图主要是便于学生分清阶梯的界线,而阶梯的内部特征和平均海拔等则要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来分析。

4.我国地势的优劣势分析,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一组讨论地势优点,另一组讨论地势的弊端。

主要围绕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来阐述。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5.地势是指地面的高低起伏,而地形我们讲常见的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结合图2.4中的景观图,请学生归纳五大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只有理解了,才印象深刻。

6.讲解我国的主要地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知识点也较多,老师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条理清晰。

我的思路是先讲山脉,因为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有了地形的基本网格后,再嵌入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中国的山脉按照走向来分类。

主要的是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

东西走向: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昆仑山——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六盘山、贺兰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阿尔泰山脉、巴颜喀拉山
7.中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这里要适当介绍下山区的概念,它不是仅指山地,还包括崎岖的高原和丘陵。

在同学们以前的认识中,往往觉得山区是不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学习本课之后,他们发现其实山区还有一些优势,比如山区虽然不适合发展农业,但为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较好的条件。

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事物、分析问题。

本小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教师可要求学生经常读中国地形图,它与中国政区图具有一样高的地位,是整本书最关键的两张图,能为以后的地理学习做好铺垫。

同时,作为祖国的接班人,了解祖国的基本国情,培养热爱祖国之情,也是本节课应该有所涉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