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某城市滨水地区建筑设计

某城市滨水地区建筑设计

某城市滨水地区建筑设计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对某城市滨水地区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个人设计理念。

标签:建筑设计;控制指引一、某城市滨水地区建筑设计控制对象本指引主要是针对某城市域内的河流、湖泊、水库的滨水地段提出的相关建筑设计指引。

二、某城市滨水地区建筑设计总体要求1、目的性保护稀缺公共资源的公共性,注重滨水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空间的相互融合。

打通某城市滨水地区稀缺公共资源的步行和视线通廊,增强其对公众的开放性,增加城市活力,改善人居环境。

2、原则性应遵循“公众共同享用稀缺公共资源”的原则,避免公共资源被侵占。

保障公共资源的公共权属,对配套设施进行设计,同时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要遵循建筑多样性、空间亲水性、绿化渗透性和交通可达性的原则。

3、控制指引(1)滨水地区的整体空间形态控制市域范围内滨水地段两侧200米范围为建筑高度控制区,其中临水两侧第一排住宅建筑以多层建筑为主,后排住宅建筑高度宜自河道向外依次递增阶梯式的形式,呈“V”性布局,公共建筑高度不受限制。

滨水地区鼓励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空间形态,丰富天际轮廓线。

避免纯住宅建筑沿滨水地区连续布局过长,节点位置的建筑高度宜适当变化。

(2)滨水地区的建筑退距滨水地区的建筑退缩要求按《某城市建筑物退让管理规定》(增府[2010]11号)文执行,同时,建筑退距宜错落有致,避免出现单调的“一层皮”形态。

(3)滨水地区的建筑布局滨水地区的建筑布局宜与河流水域相互呼应,临水空间的建筑、街道的布局方向,在不阻挡视线的情况下,使单体建筑获得观水的最佳视角。

(4)滨水地区的建筑体量、尺寸滨水地区严格控制建筑体量。

遵循“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疏不宜密”的原则。

由建筑群体的体量组合确定单体建筑的体量。

任何成片、成街、成组的建筑群的体量组合,都必须在规划控制建筑高度允许高程内,构成与山水环境融合的建筑外部空间,保持景观视廊;以高低、大小、进退的体量变化形成与背景滨水呼应的城市天际线,突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特色。

城市滨水区设计

城市滨水区设计

城市滨水区设计策略一、引言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价值。

为了充分发挥滨水区的潜力,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设计策略。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各个方面。

二、空间设计空间设计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核心。

应根据滨水区的特点,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商业空间和休闲空间,创造一个多功能、开放式的滨水区。

同时,应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通达性,利用地形、建筑和景观等元素进行空间组织和引导。

三、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关键。

应尊重和保护滨水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规划绿地、湿地和生态保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应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生态保护,可以提升滨水区的整体环境品质。

四、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点之一。

应合理规划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确保滨水区的可达性和便捷性。

同时,应注重交通与景观的融合,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交通环境。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促进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亮点。

应根据滨水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结合空间布局和生态保护,创造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景观。

景观设计应注重艺术性和实用性,提供多样化的景观体验和活动空间。

通过景观设计,可以提升滨水区的形象和魅力。

六、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根据滨水区的功能需求和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共设施,如公园、广场、咖啡厅、卫生间等。

公共设施的设计应注重舒适性和便利性,满足市民的需求。

完善的公共设施可以增强滨水区的吸引力,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七、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要方面之一。

应尊重和保护滨水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和传承历史文脉。

在设计中应融入历史元素和文化特色,通过景观小品、建筑风格和活动策划等方式展示滨水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文化保护可以提升滨水区的文化价值,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

八、防洪排涝防洪排涝是城市滨水区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景观设计
德国汉堡少女堤
设计理念
• 尽可能的开发少女堤的实际用途,满足 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在保障行车、行人 和休闲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使得少女堤 既是交通枢纽又是休闲散步的聚会点。
滨水景观设计
关键词: • 大尺度座阶;
滨水景观设计
• 浪漫的林荫道;
一条临水的菩提林 荫大道: 3排行距13m,树 间距7.5m,高8m的 菩提树组成街道和 河岸之间新的林荫 大道。
⑦ 滨河林阴路的游步道与车行道之间应尽可能用绿化带隔离 开来, 以保证游人安静休息和安全。国外滨河路的绿化一 般布置得比较开阔, 以草坪为主, 乔木种得比较稀疏, 在开 阔的草地上点缀修剪成形的常绿树和花灌木。有的还把砌 筑的驳岸与花池结合起来, 种植花卉和灌木, 形式多样。
滨水绿地的活动
⒈ 水中的活动与景观
• 在水位较低的地方,可以因地势高低,设计成两层平台,以 踏步联系。
• 在水位较稳定的地方,驳岸应尽可能砌筑得低一些,满足人 们的亲水感。
• 在具有天然坡岸的地方, 可以采用自然式布置游 步道和树木,凡未铺装的 地面都应种植灌木或铺 栽草皮。如有顽石布置 于岸边,更显自然。
• 在适于开展水上活动,可 以考虑相应的活动项目, 如游泳、划船、冲浪等, 使之成为滨河绿地中的 特殊景观,在夏天和节 假日会吸引大量游人。
●为了减少车辆对绿地的干扰,靠近车行 道的一侧应种植一两行乔木或绿篱, 形成绿化屏障。但为了使水面上的游 人和对岸的行人看到沿街的建筑,应 适当留出透视线,不宜完全封闭。道 路靠水一侧原则上不种植成排乔木。 其原因是影响景观视线,同时树木的 根系生长会对驳岸造成损坏。道路内 侧绿化宜疏朗散植,树冠线要有起伏 变化,植物配置应注重色彩、季节变 化和水中倒影,要使岸上的游人看到 水面的优美景色。同时水上的游人也 能看到滨水绿带的景色和沿街的建筑, 使水面景观与活动空间景观相互渗透, 浑然一体。

城市滨水区设计要素

城市滨水区设计要素

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滨水区设计要素综述***,园林专业****级,**号指导老师:**1 源起水是生命之源。

人类对水的依赖渗透于生存需要、经济发展、艺术创造和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远古时期人类的逐水而迁、傍水而居,造就了后来一座座生机勃勃的城市。

因此,几乎所有临水的城市中,最具历史价值的遗存都集中于这个区域。

放眼世界,鹿特丹、新加坡、汉堡、伦敦、香港、大阪等城市,水运、港口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长期的发展动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功能、性质不断演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展,许多滨水城市旧区逐步衰落。

然而,水对于人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许多老旧的滨水建筑被人们自发地利用起来,成为具有特殊历史韵味的地区。

对于城市建设和设计者而言,衰落的滨水区如何更新、改造,使之重获生命力,新开发的滨水区如何处理好与水的关系,成为城市改造和复兴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

2 焦点20世纪70—80年代,世界许多城市建设潮流中,滨水区的建设与城市地位、竞争力和形象联系在一起,滨水地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滨水区的城市设计也受到相应的关注。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城市中央商务区(CBD)和国际金融中心(IFC)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环节。

这些地区的开发建设日益强调环境质量和景观感受,滨水区成为首选。

一系列以滨水区开发为主题的国际会议相继隆重举行。

一系列以城市滨水区为主题的国际会议表明,滨水区的设计和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首先,会议举办的频率越来越高,近些年几乎每年举行数次以滨水区的规划开发为主题的国际会议。

如2003年坦桑尼亚、赞比亚的“全球化对滨水区影响”;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滨水区发展规划”等国际会议。

其次,会议关注的内容从开始的以绿化、环境、建筑、历史等设计领域的内容为主,逐步引入政府决策、政策扶持、房地产市场波动、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乃至全球城市网络和区域经济大循环等等重要因素,滨水区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建设各相关领域均十分注目的焦点。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讨——以安徽休宁滨江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探讨——以安徽休宁滨江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降水多集中于13项目规模生态湿地公园总用地面积约266000平方米其中一号地块约235000平方米二号地块约1000平方米三号地块约30000平方现状分析及优劣势分析场地有以下几大特征它们为设计提出了挑战和机会21良好的自然禀腹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拦水坝使本段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水质清澈设计地段内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菖蒲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茂盛多种生物在此栖息
1项目概况 I .I 地理位置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全县总面积21 51 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山区县。休 宁县 区位优 势突出 ,交 通便捷 。 休宁滨江生态湿地公园位于休宁县城西南,毗邻休宁市政主干道 滨江 大道 ,是 休宁 通往 黄山 城区 的重 要交 通道 路。 12气候特征 休宁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 分明的特 征。年平均气温 15—16℃,大部分 地区冬无严寒, 无霜期 236 天。- ' 2- 均年降水量1 670毫米, 最高达 2706毫米 。降水多 集中于 5—8 月,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 长。 13项目规模 生态 湿地 公园总 用地面 积约 266000平方 米,其 中一号 地块 约 235000平方 米,二 号地块 约1 Ooo平方米,三号地块约30000平方 米。 2现状分析 及优劣势 分析 场地有以下几大特征,它们为设计提出了挑战和机会 2.1良好的自然禀腹 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拦水坝,使本段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水 质清澈,设计地段内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 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莒蒲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茂盛,多种 生物在此栖息。 22 “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 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污水 流向水系,威胁水系卫生;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随处可见,严重影响着 场地的景观 风貌。 23使 用需 求压 力 目前这一地块的利用比较复杂,一方面,当地居民和村民继续以 原有方式使用,如开荒种田;同时,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缺乏管理, 场±也被低劣的建筑构筑物侵占。 2. 4开发 压力 由于良好的资源条件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很多采砂经营者的目光, 在水系沿岸分布多处采砂点,人为的破坏和无休止的- R- =采,给水系的生

滨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美国AOA案例研究)

滨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美国AOA案例研究)
180m (16,000m2 approx) z 平均住宅地块规模 : 280m2-
3,250m2 z 地区人口规模 : 23,000
approx z 近期住宅销售价格 : 93m2
(1,000ft2) = USD394,000 (i.e. USD4,240 per m2)
温哥华南部滨水区现状
历史背景 History
案例七: 大阪道顿堀滨水区
道頓堀のルーツを探る~道頓堀の歴 史~
道頓堀の「景観」は、この街が開拓さ れ繁華街として有名になり、それを求 めて人び集うようになったことで、その 価値が認め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この 街の「景観」はように生まれたのだろう か。本節では歴史を紐解き、道頓堀が 代表的な繁華街としてした経緯を述べ たい。
本区域特点: 水网体系自由穿插在规则的城市 格网中。路网和河道叠加在一起 形成丰富有趣的城市空间。 Free waterways combine with inerratic urban grids. 沿河布置公共步行区域和滨水活 动空间。Place pedestrian paths and recreation space along rivers. 城市开放空间与当地节事文化与 休闲活动相结合。Put culture events and recreation activities into public open space.
本区域特色景点
案例三: 荷兰阿姆斯特丹
荷兰王国的首都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位于艾瑟尔湖西南 岸,人口73.5万(2003 年)。阿姆斯特尔河从市内流过, 从而使该城市成为欧洲内陆水运 的交汇点。
阿姆斯特丹的水上面积超 过了这座城市总面积的四 分之一,运河数量超过了 威尼斯,桥梁总数则超过 了巴黎。市内地势低于海 平面1—5米,被称为“ 北方威尼斯”.全市共有 160多条大小水道,由 1000余座桥梁相连。 漫游城中,桥梁交错,河 渠纵横。从空中鸟瞰整个 水系状似蛛网。

天津市河西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引导

天津市河西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引导

天津市河西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引导洪波吴遐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滨水地区开发的实际案例阐述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引导的几个方面:与城市关系、与公共活动关系、与道路交通关系和防洪及环保关系。

对滨水地区的现状特征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城市设计引导的方式组织滨水地区各空间要素,指导城市的开发建设,以利于城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并具体对天津市河西区滨水地区建设开发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该区域滨水地区的建设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滨水地区引导公共空间天际轮廓线生态环境1前言2003年9月26日——28日,在北国江城吉林市隆重举行了中国吉林·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博览会。

博览会期间有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42个国家、地区,233个城市设计机构展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精品及实施成果。

作为国际、国内首次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盛会,这次博览会探讨交流了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管理的经验。

在滨水地区城市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对国内外滨水地区建设开发案例的分析,归纳滨水地区建设开发的现状和问题,总结城市滨水地区建设开发引导的几个方面。

并结合规划河西区现有水系情况,尝试对滨水城市设计做一次探索,以城市设计引导的方式,通过一个过程阶段,实现对该区滨水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想,希望对该区域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引导研究2.1城市滨水地区相互关系引导2.1.1滨水地区与城市关系引导一个城市的滨水地区往往和城市中不同的地区相连。

从土地使用功能来看,与滨水地区相连的城市用地可以是中心商业区(CBD)、一般市区(以居住为主)、城市边缘区、城市郊区及非城市化的生态保护地区,如沼泽地、农田、森林等。

早期的滨水开发模式大多是随着滨水的港口仓库、滨水工业的衰退,不少城市利用这些土地建起了快速滨水道路。

这些快速道路从交通来看似乎开发费用少(因为拆迁量小),或甚至可以架空在水面上通过,但一旦想进一步开发滨水地区而跨越道路发展,这些道路就成为原市区和新的滨水区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

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滨水区域是指河流、湖泊、海岸线等水体与陆地相交接的地带,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如何科学规划和设计滨水区域,既能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又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的方法。

一、滨水区域特点分析滨水区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滨水区域易受水灾影响,需要考虑防洪和排水措施。

其次,滨水区域生态脆弱,需要保护水体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再者,滨水区域是城市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需要考虑人文景观和公共空间的规划。

因此,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二、滨水区域规划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保护滨水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

2. 风险防范原则:考虑滨水区域的防洪、防涝、防风等自然灾害风险,合理规划建设,降低灾害风险。

3. 公共利益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充分考虑公众利益,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

4. 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应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文化传承原则:保护和传承滨水区域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区域的文化品质和特色。

三、滨水区域规划与设计方法1.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滨水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土地利用功能区,包括生态保护区、公共服务设施区、居住区、商业区等,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滨水区域的绿地系统,包括湿地公园、滨水步道、绿化带等,提升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

3. 水体治理与保护:采取生态修复、水质净化等措施,改善滨水区域水体环境质量,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4. 城市景观设计:设计滨水区域的景观节点和景观廊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5. 交通规划与设计:合理规划滨水区域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桥梁、码头等,提升区域的交通便捷性和通达性,促进城市与滨水区域的互联互通。

滨水空间景观设计资料整理

滨水空间景观设计资料整理

一.滨水地区介绍1.滨水地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

” 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

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2.滨水地区空间分类环港湾夹江环湖3.滨水地区城市设计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用地功能地合理布局按城市滨水区的功能划分大致有滨水居住区、滨水文化博览区、滨水娱乐休闲区、滨水办公商业及金融区等。

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土地使用形态的单一性和片断化是城市滨水区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形态单一造成滨水区功能的隔离与分化现象,许多滨水区由于缺乏城市市民参与的商业文化、娱乐设施而失去了作为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许多商业办公为主的滨水区则由于居住用地的缺乏,形成夜间缺少活动的城市空间利用浪费的“空洞化”现象。

因而公共性、多样性、延续性、层次性和立体化应成为用地功能合理布局的原则。

a.公共性是指滨水区对城市开放,用地形态公共化,使其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融为一体。

b.多样性是指在城市滨水区进行综合性社区建设,形成多样的用地平衡,土地使用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是这一策略的基础,复合型的城市空间避免和减少了土地使用的“低谷”增强了滨水区的吸引力。

c.延续性是指综合原有的建筑和城市空间,形成城市生活景观的延续性。

例如,武汉市南岸嘴整治工程亲水空间将长江大桥作为远景结合。

d.多层次和立体化是对滨水区自然景观潜质的充分利用,立体化的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土地开发强度和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

例如美国曼哈顿河滨工程多层地下建筑充分容纳了商场、停车场、戏院、博物馆、运动场、餐厅和集会场地形成延续性城市空间。

(2)城市交通的协调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形体的骨干,一般与城市基础建设或地下设施一起安排和设计,一旦安排好,很少有机会修改,而即使能够修改,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市政和土地利用有很大的制约性。

《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张庭伟等)读书笔记

《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张庭伟等)读书笔记




“芝加哥河滨走廊设计大纲和标准”(Chicago River 芝加哥河滨走廊设计大纲和标准” Corridor Design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1999 适用于芝加哥河两岸30m范围内的开发建设。由 适用于芝加哥河两岸30m范围内的开发建设。 •
“芝加哥河沿岸地区规划”(The River edge Plan of Chicago) 1974 芝加哥河沿岸地区规划” “市中心区规划”(Chicago Central Area Plan) 1983年 市中心区规划” 1983年 市中心规划要素” 2000年 “市中心规划要素”(The Principles of Central Area Plan) 2000年 “芝加哥河城市设计大纲(市中心部分)”[Chicago River Urban 芝加哥河城市设计大纲(市中心部分) Design Guidelines (Downtown Corridor)] 1990年 1990年 城市水道沿岸综合开发法规(The 城市水道沿岸综合开发法规(The Waterway Planned Development Ordinance) “芝加哥河滨走廊发展规划”(Chicago River Corridor Development Plan) 芝加哥河滨走廊发展规划” 1999年提出芝加哥河新的发展目标及 1999年提出芝加哥河新的发展目标及 “芝加哥河滨走廊设计大纲和标准”(Chicago River Corridor Design 芝加哥河滨走廊设计大纲和标准”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
• • • • • • •
滨水地区的用途规定 水上建筑物 滨水地区的通道 地面层的使用 码头及码头区 高度及退红线距离 停车场

浅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浅论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其工业 、 通设施 交 象进而带 动城 市其他 的发展 。在城 市 由向外扩 张逐渐 向 内延 伸 城市滨水 区经历 了一场严 重的逆 工业化 过程 , 和港埠呈现一种加 速从 中心城市 地段迁 走的趋 势 ; 另一方 面 , 人 的历史条件下 , 中国滨水区有更新 改造和再开发 日益增长 的发展 信 陆 航 使 趋势。城市滨水 区曾是城市 的形成地 和核 心区 , 而在三方 面因 类工业化 、 息化 程度 不断提 高, 路 、 空运 输业 的发 达 , 水 然 造成许 多码 头 、 货运 仓库 等相关 设施被 废弃 不 素的共同作用下 , 曾经作为城市生活中心 的滨水 区失去 了原 有的 运业 的地位下降 , 用; 同时城 市功能分 区的不断更新组 合都 造成滨 水区商业 、 居住 、 重要地位 。一些城市 的滨水 区, 尤其 是那些靠航运 发展而 繁荣的 娱乐设施 的相继退化和转移他处 , 滨水 区作为城市 中心的地位 不 滨水区 , 由于近代陆路 和航空 运输 的发展 , 航运业 不 同程 度地 衰 复存在 。而人工环境急剧扩张 , 自然 资源过度利 用以及大量排 对 落, 同时工业本身的功 能转变 也是 引起滨水 区衰退 的原 因之一 。 造成对 自然环境 的损 害 , 加重 了对 水资 源的污染 , 这 工业的重心已从钢 铁和化 学工业 等依赖 水运 和港 口的类 型转 向 放污水垃圾 , 样 进 一 步 削 弱 了滨 水 区 的 城 市 地 位 。 需 要 电 力 和机 械 化 的类 型 , 者 更适 合 于 布 置 在 陆地 和 航 空 运 输 后 过去 的 3 0年 中, 现代城 市大 都 面临着 环境 污染 、 口膨胀 、 人 中心。原有 的经济支柱不存在 了, 相应的商业 、 贸易 急剧萎缩 , 重 交 城 要的公司 、 银行 、 厂渐渐 迁出 , 工 就业机 会大 幅度减 少 , 环境质 量 资源短缺 、 通失 控等社 会化 问题 , 市产业 的重 心开 始转 向服 同时水 处理 技术 的 日益提 高 , 也为减 少水体 污染提 供 了技 日益恶化 , 城市基础设施没有更 新改造 , 套设施不 完善 , 配 吸引不 务业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与实践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 念与实践
目录
• 引言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实践案例 •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面临的挑战与解
决方案 • 未来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的趋势与展

01
引言
滨水地区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滨水地区是指城市中紧邻江、河、湖、海等水体的区域。 这些水体为城市提供了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同时也是 城市交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1
生态保护
保护滨水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2
景观设计
将自然景观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创造优美的滨水 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生活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
现。
地域特色
挖掘和利用滨水地区 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彰显地域特色。
注重滨水地区的整体 性和统一性,保持城 市风貌的协调和一致。
保护和修复具有历史 价值的建筑和景观,
传承城市文脉。
在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提升城市的辨识度和
吸引力。
03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实践案例
从单一到多元
传统的城市设计往往追求单一的风格和形式,而现代的城 市设计则更加注重多样性和包容性,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 背景,强调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活力。
从静态到动态
过去的城市设计往往注重空间的静态布局和形式,而现代 的城市设计则更加注重空间的动态变化和使用,强调可持 续发展和适应性。
02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
提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和 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 求。
加强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 让居民参与到滨水地区城 市设计的过程中。

滨水城市设计ppt课件

滨水城市设计ppt课件

中国
21
滨水地区发展特点及趋势
生产功能的退出与人们对水、自然、开 放空间、良好景观、休闲活动的渴望的 双向需求
22
滨水地区发展特点及趋势
保护历史文脉与拓展新区的需求并存
有重要价值的滨水地区重在维持原有格局,保护历 史风貌,施行功能置换。 随着城市的拓展,一些并不承担城市重要功能的滨 水地区,需要从头开始,创造出一个满足现代城市 功能、市民生活需要的滨水地区。
15
滨水地区的重要性
生态方面: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人们难得 接触自然地机会,是城市不可再生的空 间资源
经济方面:城市滨水地区曾经作为生产 空间,为经济发展和就业作出了极大的 贡献。在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活力 区转型过程中,会继续成为引领城市发 展的动力之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社会方面,滨水地区因为其吸引力而常 常成为最具活力的开放型社区,是各种 社会文化交流碰撞的场所,是创意灵感 的源泉之地。
23
滨水地区开发常见的问题
滨水空间与城市缺乏联系
交通干道阻隔 滨水空间非公共 与城市文缺乏联系
24
滨水地区开发常见的问题
滨水空间与水体缺乏联系
25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26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
公共性
让全体市民共同享受滨水地区, 倡导“水滨公有”、“亲水为公 共权益”等设计理念;
27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理念
18
滨水地区开发的发展历程
衰落时期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重工业 的衰退,许多城市的滨水地区 都经历了一个萧条、衰落的阶 段。
19
滨水地区开发的发展历程
复兴时期 随着“以人为本”价值的回 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 环境改善的要求,滨水地区 再次成为城市的重要区域, 承担着城市的重要功能,环 境优美,公共活动集中。

国内外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国内外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

国内外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水,是生命之源,孕育着人类文明。

城市伴随着人类文明产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城市发展史,聚落的形成往往与水源种类与形式的河流、海洋、湖泊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堪舆著作《平洋全书》中有: “依山者甚多,亦需有水,可通舟楫,而后可建”的构城理论。

历来濒临江海、湖泊、河流的区域以其便捷的交通、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建城设市的首选地带。

1 城市与滨水区发展进程水体在城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滨水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城市水系多呈集中式面状、条带状分布,通常影响着城市的肌理结构。

其次,滨水绿地是城市与水体的过渡带与连接带,是串联城市中呈斑块状分布绿地的纽带,往往成为城市的景观轴线、生态廊道、文化廊道,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构筑地域景观特色、形成城市意象、促进城市空间结构完善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价值。

第三,因滨水绿地处于水陆的过渡区,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交接地带,生态的复杂性与敏感性与城市功能的复合性使得城市滨水绿地的建设应当慎重对待。

城市与水体的关系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变得错综复杂,城市因水或兴或衰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水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那些邻近城市的水体逐渐被城市包围,与之俱来的是城市滨水区的高强度开发,继而导致城市滨水区的逐渐衰落,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区与盲区。

2) 高度紧张的城区用地问题突显,侵占或填埋水域作为建设用地,城市蓝线与其他城市用地控制线组织混乱,城区水面面积急剧减少。

以徐州为例,市区水面率由20 世纪60 年代的5.8%下降到了2004 年的3.5% 左右,近年来还在不断下降,河流存在严重的填埋、覆盖的情况。

3) 滨水区是陆地与水体交接地带,有着陆域、水域生态系统以及水陆之间的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生态复杂性与敏感性,城市建设活动导致水体污染、生态失衡,滨水区生态危机日益严重。

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本文对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设计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设计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然而在当前的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国城市滨水区设计中问题1、设计理念摒弃了传统的延续目前,我国许多滨水景观设计项目走入了城市美化运动的误区,单纯追求现代化,毫无地方特色和可识别性。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忽视地方特色。

我国有些城市的滨水区开发项目,是在“广场热、绿地热、滨水区开发热”的社会大潮中仓促上马,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整体观念不强,设计主题不明确,决策者往往采取国内外成功的滨水区开发模式,而忽略了当地特色,单纯追求所谓的现代化,结果是手法单一,面貌千篇一律,将现代化和民族文化、地方文化对立起来,而忽视了当地特色的体现,缺少空间的可识别性。

2、忽视地域的历史背景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之间有一种相对应的关系。

滨水区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物古迹,但是,当前许多滨水区开发项目却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在设计中的运用,或不能将规划设计与传统文化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得城市滨水区形态缺乏自身的特色。

有的开发项目对原有的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如建筑物、历史遗迹等一律拆除而非修复,破坏和损毁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更多的是对现存的古建筑或景点不加考虑,任意在其附近大规模、大体量的开发,不能融合地区特征,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滨水特色和轮廓,人为地割裂城市的空间形态。

3、公共空间狭窄许多城市滨水区开放空间并未向城市全面敞开,对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休憩公共绿地造成极大障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滨水空间存在着严重的圈地现象,滨水地块的开发商总是想尽办法把水岸纳入到自己的私有领域内,造成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割断,市民不能自由进入; 二是和城市其他公共空间缺乏合理的衔接和过渡,缺乏足够的开敞面,许多板式大体量的高层建筑和围墙阻碍了公众到达水边,而且建筑与高大的实心围墙也阻碍了人们的视线,在心理上造成与滨水区的分离;三是缺乏连贯而便捷的公共步行道与滨水区直接相联,公众的步行路线往往被机动车行道路截断。

城市滨水地区规划及设计

城市滨水地区规划及设计
a e i n o r a a e fo tAr a a n n nd D sg fU b n W t rr n e s
阮翼 IunYi L a
摘 要 : 文通 过 对 滨水 地 区 开发 动 力 三要 素的 阐述 , 出 本 得
渲 染的重点和亮点。 本文通过对滨水地 区开发 的动力三要素的
阐述 , 出滨 水 开 发 的一 些 基本 原 则和 方 法 。 得
城 市 滨 水 区开 发 的 重要 动 力


中 国传 统 上选 择城 址 有 “ 山 傍 水 扎 大 营 ” 古 训 . 水 靠 的 风 中也 有 所 谓 “ 雀 、 武 、 龙 、 朱 玄 青 白虎 ” 的选 址 要 素 , 近 水 (青 把 “
要 做 好 滨 水地 区规 划 和 设 计 , 先 要确 定规 划 区 范 围 , 首 其 范 围 一般 由城 市规 划 主 管 部 门确 定 。然 后 , 规 划 区范 围 内现 对
能、 间、 观、 空 景 绿化 、 环境 、 交通等各方面所进 行的综合设计 。
是 城 市 建设 、 观 塑 造 至 关 重 要 的 部份 , 城 市 规 划 设 计 重 墨 景 是
状情况进 行认真现场踏堪。在此基础上, 要对现状用地进行分 析 , 内容一般包 括水 文 、 其 水利 、 土地使 用 、 建筑 质量 、 耕地 保 护、 道路交通、 防洪高程 、 地形高程和坡度 、 人文和 自然景观、 植
被 等 。 由 于 每 个 规 划 区 情 况 不 同 , 括 内容 也 不 一 样 , 的 是 包 有 上述 全 部 , 的 是 上 述 部分 。接 着 根 据 具体 情 况和 相 关 关 系作 有 出单 项 或 多项 的现 状 图 和 用地 评 定 图。 三 、 地 功 能布 局 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专业城市规划班级 09级1班姓名邓婵学号 090040106滨水地区城市设计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

”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

空间范畴包括200-300米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

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千米,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空间类型有环水(环湖,夹江,环海湾等等)功能类型按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与城市的关系来看,有工业区改建的滨水区,与居住区相连的滨水区,与市中心相连的多功能滨水区,旅游休憩的滨水区,新开发的滨水区,生态保护的滨水区等。

滨水区的发展历程复兴时期随着“以人为本”价值的回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滨水区再次成为城市的重点区域,承担着城市的重要功能,环境优美,公共活动集中。

改造及在开发时期由于城市的发展,原有的滨水地区相对于城市的区位,其形态及职能等均发生了变化,滨水地区在城市中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在开发等,使其成为城市的重要场所。

新区开发时期随着城市的拓展,城市化地区的扩大,原有的并不承担城市主要功能的滨水地区,需要从头开始,创造一个满足城市功能,市民生活需要的滨水地区。

景观环境改善滨水地区的景观环境,提升景观品质,创造更吸引人的景观环境面貌以为城市的各项功能服务。

公共性全市居民共同享受地区,倡导“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等设计理念。

混合性提倡滨水功能的多样性和混合性,滨水地段分层分段,综合利用,同时提倡滨水活动的多样性。

亲水性创造亲水的公共活动空间,亲水的活动内容(包括水上活动),同时设置亲水设施,营造亲水的视觉感受。

特色性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性,本土性特色,要体现具体场地环境特色。

安全性城市的滨水地区要满足城市的防洪要求,滨水地区要保证安全。

注重生态景观滨水地区要更加注重绿化,对于生态环境(如湿地等)需要加强保护。

城市设计的土地利用1.大多数城市滨水地区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或重点区域,其与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等关系密切,不能单独考虑,需要从整个城市的层面整体研究把握。

2.有意义的城市场所离不开丰富的活动,滨水地区的“人气”极为重要,其土地利用上不宜功能单一,应力求综合性和多元化,满足不同的需要,尤其是应该考虑三产的要求。

3.充足的绿地,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滨水地区的绿化数量,品质均应当高于其他城市普通地区。

城市设计的空间形态1.一般来说,滨水地区应当突出水面开场的空间形态特点,避免大量的高密度的开发压迫滨水地区。

2.在实体形态上宜做跌落处理,而靠近滨水地区尺度越近人,垂直于滨水地区体现空间层次。

城市设计的边界1.保证滨水地区边界的连续性2.营造滨水地区边界的韵律感(重在城市轮廓线及地标的引导和控制)城市设计的建筑控制建筑体量的控制,包括面宽的限制,高度限制等城市设计的交通组织人车分流优化步行环境,过境交通外移和公交优先等等开发策略国内目前在滨水地区的发展中,过多依赖政府的主导作用,受财政的制约因素过大,公众参与不足,易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可以汲取国外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公众参与的经验,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参与滨水地区的发展工作。

实例分析青岛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城市地处胶东半岛南部,面向黄海,中间环抱胶州湾,胶州湾东岸为青岛主城(包括市内六区),胶州湾西岸为黄岛区。

行政辖市内七区及郊区五市。

本文涉及的滨海地区是指青岛南部海滨地区,西起团岛东至崂山区石老人。

城市东有崂山、西有小珠山,市区内丘陵起伏,山峦叠翠。

城市海岸线蜿蜒绵长,海岸线长约730km,拥有良好的天然建港条件。

市区南部海岸礁石、岬角、海湾、沙滩遍布其中,近海岛屿与滨海挺拔峻秀的高山隔海相望,形成了旅游价值较高的自然景观。

在城市所依托的这条海岸线上分布着众多的人文景观与遗址,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载体。

城市建城之始就编制了总体规划,这也使青岛有别于国内其他历史形成的城市。

由于城市发展的前半叶处于德、日殖民统治时期,所以青岛老城区南部海滨地区初期是按照殖民统治者意志规划、建设与发展的,具有浓郁的异国文化风情,带有明显的欧洲滨海城市功能设置特点。

老城南部海滨现已确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区内城市设计讲究背山面海开放式格局,结合自然特,叔合理分区,优化利用滨海岸线,建筑依山就势与自然有机融合,道路顺应地势自由式布置,线型灵活,体现了与山、海的呼应,形成了青岛所特有的“山、海、城”相得益彰的城市风貌。

1992年青岛市行政中心东移,带动了东部新区的建设高潮,新区的开发建设使青岛老城区城市风貌得到了保护,沿海岸线发展的新区亦有了充足的伸展空间。

新区滨海地区成为青岛市新的行政商务中心。

新区滨海地区的城市设计在发展老城区城市设计特点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制定城市设计框架,研究城市空间形态,布置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城市竖向轮廓,研究城市道路和绿地系统,使新区滨海城市景观与老城区滨海城市景观形成新旧融合、与城市发展轴线相一致的丰富轮廓线。

区域、通道、节点、标志物凯文·林奇曾说:组成城市意象的元素是通道、边缘、区域、节点与标志物。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重叠、相互引申的。

青岛滨海地区城市设计可以从区域、通道、节点、标志物四方面来认识和评价。

区域依托城市发展轴线,青岛滨海地区分为两大区域:老城区、新区。

老城区自西向东沿海岸线分布着青岛市七个历史文化保护区,集中了大量历史优秀建筑和文化遗址。

该地区多为低山和丘陵,地形复杂。

利用地形是城市设计的特色之一。

区域交通干道的分布和道路网的布置,都结合地形、利用地形,在道路选线、道路线形和道路纵横断面的设计上都充分考虑了降低坡度、联系便捷、与建筑物结合、与海结合、建筑物高度与道路宽度的比例等。

如观海一路、观海二路等。

道路尽端和转折点上都有良好的对景。

如青岛路以胶澳总督府为对景;中山路以栈桥为对景;江苏路、大学路以小青岛为对景等。

地形的利用还体现在城市排水上,利用山地道路的自然坡度,因势利导,设暗渠或管道。

在街坊规划、建筑群体和单体建筑设计上,因地制宜,在实用、经济和美观上创造出比平地更好的效果。

建筑物的布局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利用踏步甬道垂直相通,建筑物和道路与地形的结合非常合理(图1)。

利用地形起伏、道路曲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位置,布置一些比较重要的公共建筑,丰富城市景观,也是城市设计的特点之一。

如天主教堂、公安局、胶澳总督府等。

沿海岸线分布的山体如小鱼山、信号山等在许多道路上都可以看到,人行道上多处能看到山景,增加了山城的城市风貌。

建筑石材及围墙、挡土墙、台阶大门等也是城市设计的特点。

以沿海岸线分布的别墅建筑群、休疗养建筑群、办公建筑群等为主体,以远处隐约可见的天主教堂为依托,组成了优美的海滨轮廓线,是青岛城市建设文化的宝贵遗产。

新区滨海地区是青岛市新的中心区,在总体规划的过程中从整体上制定了城市设计框架,用地布局上充分考虑了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留有空间,建筑布局上借鉴老城区城市设计善于利用地形的特点,注重空间疏密有致及对城市开敞空间的处理。

城市设计的重点在行政商务中心区、东海路。

行政商务中心区以市政府为中心布置了高层建筑群,强调公共空间如广场及绿地景观系统的组织;香港路是临海的第二条道路,是行政商务区内的主要交通干道,两侧以商务、办公建筑为主,每一个单体建筑都在位置和外形上寻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保持滨海城市特色。

由于城市设计框架为单体建筑开发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度,两侧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建筑空间丰富多彩,成为新区的一条景观路。

东海路是临海的第一条道路,西起八大关风景区,东至崂山石老人风景区,是老城区海滨游览线的延伸,是连接新、老市区的海滨旅游大道,集旅游、商贸、休憩、居住、交通为一体(图2、图3)。

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创造高品位的城市滨水空间。

城市设计特点是突出海滨特色,发挥环境优势,将园林、建筑、雕塑、道路、市政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城市视觉形象,注重各地段的有机结合;突出绿化雕塑广场的布置,以五四广场和青岛雕塑园为重点,布置了总面积约18万m2的11处雕塑园区,雕塑以中华文明和海之情为主题,分为标志性雕塑、主题雕塑、名人雕塑、对景点雕塑共100座(图4)。

通道新、旧脱开的总体布局结构,有效地保护了老城、控制发展了新区,沿滨海一线可以领会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加上山、沙滩、礁石、岬角、港湾、岛屿等自然诸要素的巧妙配合,使沿海岸线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成为市民感受自然、体会文化、休闲健身、旅游观光的场所。

前海景观步行道的建设更为人们提供了最佳的滨海观光场所。

它是一条靠海以步行为主要特色的旅游线路,西起团岛,东至崂山区石老人,将新、老市区滨海景观区和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全长35.5krn,宽度为3至5mo前海景观步行道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创造高品位的城市滨水空间,强化富有吸引力的城市旅游产业环境。

平面布局结合不同地段岸线的自然条件,修筑不同特色的步行道,如在人工驳岸上的步行道采用花岗岩或砖材铺装;在礁石或沙滩外侧岸线采用木质铺装;局部地段考虑少量的鹅卵石健身路面及其他铺装材料。

交通组织保障前海景观步行道的通畅;保障前海景观步行道与机动车游览线路联系通畅;既保障人车分离,又要游人步行与机动车旅游系统换乘方便。

绿化环境设计以自然海湾为依托,突出滨海特色,尊重地形与自然相融合。

开敞空间组织利用人流集散较集中的地方和主要视线节点处,适当扩大步行道宽度,提供方便自如的驻留空间,带来更好的观赏角度。

公共设施的布置与景观区相互结合,合理配置停车场和其他旅游服务设施。

城市轮廓线观赏组织分陆上和海上,陆上观赏选择了多处最佳观赏地点(图5、图6)。

节点青岛南部海岸线集中了内容丰富的景观节点,这些节点留住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自西向东有团岛湾景观节点、栈桥景观节点、海军博物馆景观节点、汇泉湾景观节点、汇泉角景观节点、太平角景观节点、五四广场景观节点、燕儿岛奥运比赛基地景观节点、青岛大剧院景观节点、雕塑园景观节点、石老人公园景观节点等。

其中,团岛湾景观节点以汽船航运参观为主,包括团岛灯塔、中苑海上广场、八大峡公园。

栈桥景观节点有迂回曲折的礁石岸线、海水浴场,海岸线上集中了许多历史优秀建筑,山海城相融合的城市风貌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民俗博物馆、栈桥展览馆,丰富了该节点的文化内涵。

海军博物馆景观节点集中了小青岛、海军博物馆、水族馆、海产博物馆、海底世界等景点,成为人们了解海洋、认识海洋的重要场所。

汇泉广场景观节点以体育健身、旅游休闲为主要职能,城市设计突出融海特点,突出体育休闲健身功能,通过调整南海路的交通功能,将阻隔海水浴场和广场联系的繁忙的过境交通从滨海区转移出去;通过拆除山东省外贸会展综合楼,改造第一海水浴场更衣室(利用地形将其做成半地下),打通广场观海视廊,将山、海、活动空间利用景观轴线联系起来;保留现有的体育场、体育馆,增加户外公共体育运动设施,将这些设施和广场融为一体,改善城市视觉景观;通过海水浴场的改造,整治沙滩,扩大沙滩面积,延长沙滩长度,改善浴场的整体环境,提高浴场的环境容量;滨海步行通道在这里与广场、浴场紧密结合(图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