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形态观察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
3. 熟悉细菌的分类方法,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微生物的一种,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等特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基本结构,以及鞭毛、荚膜、芽孢等特殊结构。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操作台、无菌试管、酒精灯、火柴、镊子、滴管、染色液(结晶紫、碘液、番红)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涂片制作(1)取无菌试管,加入适量的细菌培养液。
(2)用无菌镊子取少量细菌培养液,滴于载玻片上。
(3)用无菌盖玻片轻轻压在细菌培养液上,使细菌均匀分布。
(4)用酒精灯对载玻片进行轻微加热,使细菌固定。
2. 细菌染色(1)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结晶紫染液于载玻片上的细菌涂片上。
(2)染色约1分钟,然后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碘液。
(3)染色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4)用番红染液复染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3. 细菌观察(1)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调整光圈和焦距,使视野清晰。
(2)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形态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菌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染色特性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2. 革兰氏阴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红色。
3. 革兰氏阳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4. 革兰氏阴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微生物学3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6) 脱色:用滤纸吸去载玻片上面的残水,将玻片 倾斜,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 时为止,约20—30s,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注意:革兰氏染色结果是否正确,乙醇脱色是整个操 作的关键环节,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 脱色过度,阳性菌被误染成阴性菌。
倒立的虚像
图1-1-2 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1.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 接目镜放大倍数 2. 显微镜的分辨率 是表示显微 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 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0.61λ/n·Sinα/2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 的最短距离。 :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 射率。 :镜口角(即入射角)。
2、用无菌的接种环挑少量大肠杆菌与右边水滴充 分混合成仅有大肠杆菌的区域,并将少量大肠杆 菌菌液延伸至玻片中央,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 成含有两种细菌的混合区。
(四)、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方法
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 水洗 干燥 镜检
无菌操作
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1)涂片: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再在菌平
三.显微镜油镜观察操作方法
在高倍镜或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域后,然后 将油镜转到工作位置。在待观察的样品区域滴加香柏 油,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器使油镜浸在镜油中并几 乎与标本相接。然后用细调节器调节,在目镜下找到 最合适的观察点。
油镜使用毕后:上升镜筒,取下载玻片,用擦镜纸拭 去镜头上的镜油,然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香柏 油溶于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的油迹,最后用干净 的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1.涂片为何要固定?固定加热时间过长会怎样? 2.分析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因素。
实验三__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ppt课件
7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
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 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 不可倾斜拿。 5.油镜使用结束后,物镜用擦镜纸擦三遍:第一遍擦去多余的香柏 油;第二遍擦镜纸蘸上二甲苯再擦镜头;第三遍再用干净的擦 镜纸擦去多余的二甲苯。 6.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用擦镜纸擦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 蚀镜片。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 离。 :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镜口角(即入射角)。
D值越小,分辨率越高,看到的物象越清晰
6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 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 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 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 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 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 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 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 象更加清晰。
⑷ 初染:滴数滴结晶紫于菌膜上(以刚好完全覆盖菌 膜为宜)初染1--2分钟min,水洗。
⑸ 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1min,水洗。
25
⑹ 脱色:用滤纸吸去载玻片上面的残水,将玻片倾斜, 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 约20—30s,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注意:革兰氏染色结果是否正确,乙醇脱色是整个操 作的关键环节,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 脱色过度,阳性菌被误染成阴性菌。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报告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报告一、引言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它可以放大物体的细节,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节。
在生物学中,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细胞和微生物等微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本报告将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观察细菌形态结构。
二、材料和方法1. 显微镜:本次实验使用的是光学显微镜。
2. 细菌样本:从实验室中获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样本。
3. 玻片和盖玻片:用于制作样品载玻片。
4. 意式染色剂:用于染色处理,增强对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
三、显微镜使用方法1. 调整光源:打开显微镜后,在透明底座上放置一个白色纸片,调整光源位置和亮度,使得纸片上呈现均匀明亮的白色。
2. 调整目镜:将目镜对准眼睛,调节焦距,使得目视舒适且清晰。
3. 调整物镜:选择合适的物镜,将其转至位置,并调节焦距,使得样品清晰可见。
4. 调整聚光镜:根据需要调整聚光镜的大小和位置,以增强样品的亮度和对比度。
四、细菌形态结构观察方法1. 制作载玻片:在干净的玻片上挤出一滴细菌悬液,在另一个玻片上盖上一张盖玻片,轻轻压紧。
2. 意式染色处理:将制作好的载玻片浸泡在意式染色剂中,静置5-10分钟。
3. 洗涤处理:用蒸馏水洗涤载玻片数次,直到洗涤后水不再有颜色。
4. 干燥处理:将载玻片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五、结果与讨论1. 观察细胞形态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细菌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
如球菌呈圆形或半球形,链状菌呈长条状等等。
通过染色处理后观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些形态特征。
2. 观察细胞大小: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测量细菌的大小。
不同类型的细菌大小也不同,如球菌直径一般在0.5-1微米之间,链状菌长度则在数十到数百微米之间。
3. 观察细胞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结构,如某些细菌具有鞭毛、纤毛或胞外多聚物等附属结构。
这些结构对于细菌的运动和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实验三 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
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与形态观察实验三细菌的简单染色和形态学观察一、目的要求:1.了解并掌握简单细菌染色的机理和技术;2.学会用油镜观察细菌细胞的形态。
2、实验材料:1株: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ureus等培养好的细菌斜面;2.染料:结晶紫3.其他:显微镜、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雪松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
3、基本原则:染色是细菌学上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操作技术。
因细菌细胞小而且透明,当把细菌悬浮于水滴内,用光学显微镜时,由于菌体和背景没有显著的明暗差,因而难以看清它们的形态,更不易识别其结构,所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往往要先将细菌进行染色,借助于颜色的反衬作用,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状及其细胞结构。
用于微生物染色的染料是苯环上带有显色基团和辅助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显色基团决定了化合物的颜色特征,助色基团决定了化合物的成盐性。
染料通常是盐,分为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
在微生物染色中,碱性染料更常用,如亚甲基蓝、结晶紫、碱性红、砂黄、孔雀绿等。
简单染色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此法操作简便,适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和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电离后带有正电荷,很容易与菌体结合使细菌着色。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和掌握细菌染色技术,了解细菌细胞的形态,巩固课堂知识,增加感性知识。
四、方法与步骤:(一)制片1.涂片: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蒸馏水,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从枯草芽孢杆菌从斜面上取少量真菌苔藓,放入水滴中,搅拌均匀,涂膜,涂膜面积约1~1.5cm2。
2.干燥:室温下自然干燥3.固定:手执载玻片一端,使涂菌一面向上,通过火焰2~3次。
此操作也称热固定,其目其主要目的是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状,并使其牢固地附着在载玻片上。
4.染色:将涂片放在水平位置,滴下结晶紫染色液(最好只覆盖涂片),染色1分钟左右。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3-2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15页
3.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G+和G- ,这由两类细菌细胞 壁结构和组成不一样而决定。用结晶紫初染后,全部细菌都 染上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结晶紫-碘 复合物,增强了染料与菌体结协力。用乙醇脱色处理时,两 类细菌脱色效果是不一样。G+细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 成网状结构组成,且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脱色时使细 胞壁脱水、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使得结晶紫— 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虽经洗脱和复染依然 保持初染剂蓝紫色。G-细菌则不一样,因为其细胞壁肽聚糖 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在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 细胞壁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比较轻易被洗脱出 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颜色。
总菌数 A 16104 B 32000A B(个 / ml) 5
4-3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24页
2. 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基础原理 美蓝是一个无毒性染料,它氧化型呈蓝色,
还原型是无色。用美蓝对酵母菌活细胞进行染 色时,因为细胞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含有较 强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变成无色 还原型。所以,含有还原能力酵母活细胞是无 色或淡蓝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衰老细胞则 呈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死细胞和活细胞进 行判别。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25页
四. 试验内容
1.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判别 (1) 在载玻片上加半滴美蓝染液,在染液上 滴一滴菌液。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 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盖在菌液上。
(2) 将标本片放3分钟后,先用低倍镜然后用 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情况,并依据颜
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的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形态的实验报告篇一: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
二、实验原理1.细菌基本形态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3种: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
2.细菌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
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1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
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且数量较多的丝状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
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
3.真菌的结构特征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
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比如吸器、假根、子实体。
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
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态。
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
细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
3. 了解细菌的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芽孢等。
4. 培养对细菌形态结构的识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多种形态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为细菌的分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样本、革兰氏染色液、芽孢染色液、水浸片、盖玻片、载玻片等。
2. 仪器:光学显微镜、酒精灯、载物台、切片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细菌样本(1)将细菌样本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封口。
(2)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
2. 革兰氏染色(1)将革兰氏染色液滴在细菌样本上,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染色后的细菌,判断其革兰氏分类。
3. 芽孢染色(1)将芽孢染色液滴在细菌样本上,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染色后的细菌,判断其芽孢存在与否。
4. 观察细菌特殊结构(1)观察细菌是否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2)通过水浸片观察细菌的运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样本的基本形态结构(1)观察到的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基本结构。
(2)部分细菌具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2. 革兰氏染色结果(1)部分细菌呈现革兰氏阳性,细胞壁较厚,不易着色。
(2)部分细菌呈现革兰氏阴性,细胞壁较薄,易着色。
3. 芽孢染色结果(1)部分细菌存在芽孢,呈圆形或椭圆形。
(2)部分细菌无芽孢。
4. 细菌特殊结构观察结果(1)部分细菌具有鞭毛,呈螺旋状。
(2)部分细菌具有荚膜,呈透明状。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了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特殊结构,了解了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3. 培养了对细菌形态结构的识别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注意事项1. 使用显微镜时,注意调节光圈和焦距,确保观察清晰。
实验三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注意: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
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9)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 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
(10). 实验结果的记录: 要求在用显微镜观察
(左眼观察)的同时在实验记录本上画下你所观 察到的细菌的形态。
本实验每人做一张。
实验报告中要画图表示结果。
油,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器使油镜浸在镜油中并几
乎与标本相接。然后用细调节器调节,在目镜下找到 最合适的观察点。
油镜使用毕后:上升镜筒,取下载玻片,用擦镜纸拭
去镜头上的镜油,然后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香柏 油溶于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的油迹,最后用干净
的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本实验室按学号使用固定编号的显微镜,显微镜的保
菌苔于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把菌液充分涂开,
使其分布均匀。
注意:载玻片要洁净无油迹;滴生理盐水和取 菌不宜过多,涂片要均匀,不可过于浓厚
菌体
水滴
载玻片
涂片
染色前必须固定细菌,其目的是:
一是杀死细菌并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
二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常用的有加热和
化学固定两种方法。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
以画图的方式完成该实验的报告
画图注意事项:1、以圆圈表示视野
2、注意菌体大小比例合适 3、标出菌体颜色,显示典型排列方式 4、特殊结构标出菌体和特殊结构所在位置
杆菌(大肠杆菌,G-)
(三)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微生物涂片、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技术
二、 革兰氏染色的工作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有芽 孢的杆菌和绝大多数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 都呈革兰氏阳性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黄水溶液(或0.05%碱性复红)复染1min,水洗。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和观察方法。
2.通过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显微镜使用技巧。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具有多种形态和类型。
根据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本实验将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以加深对细菌的了解。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显微镜、细菌样品(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等)、细菌染色液、载玻片、盖玻片。
2.将细菌样品分别涂抹在载玻片上,用染色液进行染色。
3.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并记录观察结果。
4.清理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结果(见下表)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可以发现以下规律:(1)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大小不一,无芽孢和鞭毛。
其中,葡萄球菌属的细菌菌落较大、隆起、边缘整齐,呈金黄色;链球菌属的细菌菌落较小、平坦、边缘不整齐,呈灰白色。
(2)杆菌:呈圆柱状或略扁,有长、短鞭毛。
其中,大肠杆菌的菌落较大、湿润、有光泽,边缘整齐;沙门氏菌的菌落较小、干燥、无光泽,边缘不整齐。
(3)螺旋菌:呈螺旋状或弯曲状,有鞭毛。
其中,幽门螺杆菌呈螺旋状,长可达6μm,有4-8根鞭毛。
此外,从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存在差异,这与其生物学特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密切相关。
例如,大肠杆菌是肠道中的主要菌群之一,其形态和结构特点使其能够在肠道中生存和繁殖;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其形态和结构特点使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乳酸菌则是一类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益生菌,其形态和结构特点使其能够在肠道中定植并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观察方法。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显微镜使用技巧。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介绍
在生物学领域中,显微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
和研究微小生物的结构和形态。
本次实验旨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的形态,了解微生物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实验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取得一些样本,以便观察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
这可
以通过在自然环境中收集样本(例如河流、湖泊、土壤等)或购买商
业制备的标本来实现。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商业制备的标本,
这些标本已经是干燥的,所以需要添加液体以便观察微生物。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显微镜。
将显微镜调整到所需的放大倍率,然
后取出标本,并用差压计夹住标本。
将标本夹在样品挂架上,并将挂
架固定到镜台上。
将镜头对准样本,用调节钮来调整样品的焦距,使其清晰可见。
然后,根据所需的放大倍率,旋转目镜直到图像清晰。
在观察和记录样本时,应注意保护显微镜免受污染或损坏。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样本,我们可以看到微生物的各种结构和形态。
例如,原核生物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各种形状和大小,可以自由游动。
真菌是一种多细胞生物,其细胞结构和功能类似于植物,但没有叶绿素。
还可以观察到许多微生物中的特殊结构,例如细菌的鞭毛和鞭毛,它们可以帮助微生物在水中移动。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了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
这对于我们理解微生物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和利用微生物。
此外,本次实验还帮助我们掌握了观察和记录生物的技能,这对于我们的未来学习和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
1-1-2 实训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
3.装片 将标本片置于载物台的推进器上固定 好,调节推进器的旋扭,将所要观察的 部分对准物镜。 4.低倍物镜观察 观察标本必须从低倍镜开始,因为低 倍镜视野较大,易发现被观察的标本。 先转动粗调节器,使物镜与标本片接近。 然后慢慢提升镜筒或下降载物台,直至 初见物像,再调节细调节器使物像清晰。 镜检时,两眼必须同时睁开,一般用左 眼观察,右眼便于绘图或记录。
(三)材料和用具
试剂:香柏油、二甲苯 器材: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 菌等染色标本片、显微镜、擦镜纸。
(四)操作步骤 1.显微镜的安置 取镜时,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 座,保持镜身直立,置显微镜于平整的 实验台上,镜座距台边3~4cm。镜检者 的姿势要端正。 2.调节光源 提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 与镜筒成一直线,适当调节光圈和聚光 器,打开内置光源,使整个视野亮度均 匀适宜。
(六)思考题 简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油镜使用后,为什么要及时用二甲苯处理, 处理时应注意些什么?
5.高倍物镜的使用 在低倍镜下找到合适的观察目 标并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后,小心转 动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移至工作位 置。通过细调节器稍加调节,配合 调节聚光器及光圈,可使物像清晰。
6.油镜的使用 在高倍镜或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样品区 域后,用粗调节器提升镜筒,接入油镜。 在标本片的欲检部位滴加一滴香柏油,先 从侧面注视镜头,轻轻上升载物台或转动粗 调节螺旋使油镜头下降,最终使油镜头浸入 油滴中,然后,用左眼看目镜,用右手微微 转动粗调节螺旋,慢慢提升油镜头或下降载 物台,待看到模糊物像时,再轻轻转动细调 节螺旋调节焦距,直到出现完全清晰的物像 为止。 如镜头离开油面还未看到物像,则需重新 操作。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实验三 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形态的观察
四、实验步骤
(三)高倍镜观察 用细调节螺旋校正焦距使物像清晰为止,将
最适宜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四)油镜观察 1. 在玻片的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
滴香柏油,将油镜转至正下方,使油镜浸在油中,镜 头几乎与玻片接触,但不可压及玻片,以免损坏玻片 和镜头;
2. 将聚光器升至最高并开足光圈,用细调节螺旋调 节至物像清晰为止;
n sin θ
物镜
0.5 λ 能分辨的最小距离(D)= ————
n sin θ
数值孔径(NA)
n: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 θ:为物镜镜口角的半数,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 工作距离
低倍镜
高倍镜
油镜(OI)
物镜
用香柏油取代空气的作用:
② 提高显微镜的 分辨率
肉眼分辨率一般只有 0.2mm 光学显微镜分辨率 0.2μm 电子显微镜可达 0.2nm
蘸少许镜头清洁液(或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的油 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去残留的清洁液;
3. 将显微镜各部分还原,物镜呈“八”字形降下, 放入显微镜厨。
五、实验报告
绘图表示在油镜下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和 特殊结构。
二、实验原理
物镜
低倍镜
高倍镜
油镜(OI)
镜头和玻片间以 香柏油
代替空气
物镜
用香柏油取代空气的作用:
①空当气增光加n=线视1从.野0其 照观它气大玻香明察介时于璃柏度效质,入油n=,果射折射n1=改入射角.510善空角.52
物镜
用香柏油取代空气的作用:
显微镜分辨 率示意图
物镜
0.5 λ 能分辨的最小距离(D)= ————
三、实验材料
显微镜、香柏油、镜头清洁液(二甲苯)、 擦镜纸等。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细菌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并探究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生态和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1. 细菌样本:我们选择了来自不同环境的三个细菌样本,分别是来自自来水的样本A、来自土壤的样本B和来自人体肠道的样本C。
2. 培养基:我们使用了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以提供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
3. 显微镜:我们使用了高倍显微镜,以便清晰地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将琼脂培养基加热至液态状态,然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成固态后,用无菌的针头在表面划线。
2. 取样:使用无菌的棉签,分别在自来水龙头、土壤和人体肠道取样。
将棉签轻轻划过培养基表面,然后将其放置在培养皿上。
3. 孵育: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箱中,温度设定为37摄氏度,孵育时间为24小时。
4. 观察:将培养好的细菌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各不相同。
样本A中的细菌呈现出圆形或椭圆形,有些细菌表面上还有细长的纤毛。
样本B中的细菌则呈现出更多的形态多样性,有的呈现出链状,有的呈现出球状。
而样本C中的细菌则呈现出棒状或弯曲的形态。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与其生存环境紧密相关。
例如,细菌样本A来自自来水,这些细菌通常需要在水中自由移动,因此它们具有纤毛结构,以帮助它们在水中游动。
细菌样本B来自土壤,土壤中的细菌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它们的形态更加多样化。
细菌样本C来自人体肠道,这些细菌通常需要附着在肠道壁上,以帮助消化和吸收养分,因此它们具有棒状或弯曲的形态。
除了形态的多样性,我们还观察到细菌的大小也存在差异。
在样本A中,细菌的直径大约为1-2微米;在样本B中,细菌的直径则在0.5-1微米之间;而在样本C中,细菌的直径约为2-3微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2.学习并掌握细菌简单染色法的原理和步骤;
3.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巩固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细菌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
简单染色
普通染色抗酸染色
正染色法复杂染色
细菌的染色革兰氏染色
特殊染色(芽孢染色法、荚膜染色法、细胞壁染色法)负染色法
简单染色法就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与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
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
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
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此时可用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染色。
染色前必须固定细菌。
其目的有二:一是杀死细菌,固定细胞结构;二是使菌体牢固地粘附于玻片上;三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因为死的细胞膜选择透性被破坏,死的原生质更易于着色)。
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
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吸水纸擦镜纸接种环镊子 70%酒精酒精棉球洗瓶废液桶水结晶紫染液液体石蜡(香柏油)
菌种:枯草杆菌固体斜面培养物葡萄球菌固体斜面培养物
液体石蜡取代香柏油:香柏油的聚光性好,但附着能力极强,用完后不易擦掉,
(需要用二甲苯(有机溶剂)擦拭,然后再用擦镜纸将二甲苯擦净(若擦不净,就会把镜头中的胶溶解))
四、实验步骤
1.涂片
用镊子取一干净的载玻片,用纱布擦拭干净,在酒精灯上方烤一下。
然后在玻片两端各滴一小滴水,再采用无菌操作方法用接种环分别从枯草杆菌、葡萄球菌斜面上挑取少许菌种于水滴中,调匀并涂成薄膜。
注意水滴不宜过大,取菌不宜过多且涂抹要均匀,不宜过厚。
2.干燥
室温自然干燥。
也可以将涂面朝上在酒精灯上方稍微加热,使其干燥。
但切勿离火焰太近,因温度太高会破坏菌体形态。
3.火焰固定
涂面向上,于火焰上通过2-3次,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菌形态,并使其不易脱落。
如用加热干燥,固定与干燥合为一步,方法同干燥。
4.染色
将玻片平放于桌面上,用滴管滴加结晶紫染液于涂片薄膜上(染液刚好覆盖涂片薄膜为宜)。
染色时间为1min。
5.水洗
染色时间到后,倾去染液,用自来水从载玻片一端轻轻冲洗,直至从涂片上流下的水无色为止。
注意:冲洗时,水流不宜过急、过大,不要直接冲洗涂面,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6.干燥
自然干燥或用吸水纸吸干(注意勿擦去菌体)。
7.镜检
用油镜观察并绘出细菌形态图(低倍镜→高倍镜→油镜)。
注意:涂片必须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1)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细菌后,用粗调节器将镜筒提起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
2)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一滴液体石蜡。
3)从侧面注视,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小心地降下,使油镜浸在液体石蜡中,其镜头几乎与标本相接(应特别注意镜头不能压在标本上,更不可用力过猛,否则不但压碎玻片,也会损坏镜头)。
4)从目镜内观察,进一步调节光线,使光线明亮,再用细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直至视野出现物像为止。
如油镜已离开油面仍不见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至物像看清为止。
5)观察完毕,上旋镜筒。
用擦镜纸将镜头擦拭干净。
切勿用手或其他纸擦拭镜头,以免损坏镜头。
6)将各部分还原,反光镜垂直于镜座,将物镜转成“八”字形,再向下旋,同时把聚光镜降下,以免物镜与聚光镜发生碰撞。
五、实验结果
绘制单染色后观察到的枯草杆菌和葡萄球菌的形态图,并写明菌种名称及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