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途径分析

合集下载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焦仁海仲义刘俊蔡鑫茹吴凤新刘兴二夏远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公主岭 136100)玉米是全国第1大粮食作物[1,2],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开发诸如工业乙醇等新能源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

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及自身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起到了不可代替的支撑作用,成为农业科技战略的核心。

据美国学者预测,未来粮食增产潜力70%依靠新品种持续不断更新换代,而品种的更新换代进展决定于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水平。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现状及创新途径 1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驱动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发展现代种业的芯片。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等显著特点。

种质资源是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经过上千年的自然演变形成的,蕴藏着各种潜在有益基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有价值的宝贵财富,是作物育种、生物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举世闻名的“绿色革命”和杂交水稻的成功均源于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鉴于种质资源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世界范围内的种质资源竞争愈演愈烈,资源的争夺和发掘已成为竞争焦点,常规技术和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对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精准鉴定评价、发掘、创新的研究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共识。

从种质资源中获取“基因主权”,带来巨额财富,已成为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控制别国经济的一种新的战略手段。

种质资源不被专利保护,但从种质资源中获取的优异基因序列却可以实施专利保护,不仅可以使窃取别国基因资源的“生物海盗”合法化,而且将致使种质资源拥有国应用本国种质资源时变成非法化。

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有可能对粮食安全和国计民生带来重大影响。

“种中国大豆侵美国权”等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充分说明了加强种质资源研究实力、提升总体研究水平的重要性。

皖南花猪的种质资源和开发利用

皖南花猪的种质资源和开发利用

猪业科学76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06.07皖南花猪的种质资源和开发利用殷宗俊(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皖南花猪是我国地方良种猪之一,主要产区在黄山市的休宁县、歙县,该地区位于中亚热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季少积雪。

其品种的形成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古徽州介万山之中,由于山岭隔绝,形成了许多自然类群。

皖南花猪依其头型可分为狮头型、马脸型和桩头型三种类群,外形结构良好,以黑白花为结构特征。

它有六大特点:一是成熟早,繁殖率高,经产母猪每胎10~14头,高产期7~12胎;二是乳头多,一般7~8对,母性好,哺乳率高达96%以上;三是耐青、粗饲料;四是抗逆性和抗病力强;五是性情温顺,易于管养;六是后期生长快,肉质好,适宜腌制咸肉、火腿。

1 繁殖性能表现1.1 生殖系统的发育通过对皖南花母猪不同日龄生殖器官的测定显示:仔猪出生时卵巢的重量为12.5 mg~14.9 mg,随着日龄的增长,卵巢重量呈现指数生长模式,120日龄后右侧卵巢重量和体积的生长明显快于左侧。

仔猪出生时输卵管长度达到2.30 cm~2.49 cm,45日龄为8.3 cm~8.5 cm,240日龄达到21.3 cm~21.5 cm,180日龄后右侧输卵管外径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左侧。

子宫的生长发育与日龄之间的线性相关明显。

血浆中GH和T4激素水平与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左侧和右侧输卵管直径的生长发育不一致,右侧的发育显著地快于左侧(P<0.05)。

这种差异在子宫中表现不明显,表明至少在240日龄之前是“右撇子繁殖”(以右侧卵巢排卵为主)的种质特性。

1.2 初情年龄在当地饲养水平下,从外部形态观察,皖南花猪第一次表现明显发情的年龄为生后126 d(105~154 d)。

这说明皖南花猪在4~5月龄已达到能正常繁殖的性成熟年龄。

从出生起,皖南花母猪在75日龄时卵巢有成熟滤泡出现,其体积达1.85 mm×1.42 mm×1.35 mm。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其它保存方式 **离体保存:实在适宜条件下,用离体的分生组 **离体保存:实在适宜条件下, 离体保存 花粉、休眠枝条等保存种质资源。 织、总DNA DNA或染色体所有片断随机连接到载体 料的总DNA或染色体所有片断随机连接到载体 然后转移到寄主细胞中,通过细胞增殖, 上,然后转移到寄主细胞中,通过细胞增殖, 构成各个DNA片断的克隆系。 DNA片断的克隆系 构成各个DNA片断的克隆系。 利用保存:种质资源有利用价值, 利用保存:种质资源有利用价值,及适用于育成 品种或中间材料。 品种或中间材料。
种质资源的研究、 二、 种质资源的研究、鉴定和利用 (一)特征特性研究 包括对植物学性状、经济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包括对植物学性状、经济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经济生物学性状 植物与人类经济利用 人类经济利用有关的生物学 ** 经济生物学性状 植物与 人类经济利用 有关的生物学 性状。 性状。 **生物学性状包括 植物的生长、开花、 生物学性状包括: **生物学性状包括: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性 状。如果树的发芽期、新梢生长期、初花期、盛花期、 如果树的发芽期、新梢生长期、初花期、盛花期、 结果期、休眠期等。 结果期、休眠期等。 (二)基础理论研究 包括对该植物的起源、演化、 包括对该植物的起源、演化、分类及进行遗传分析 等。 主要是为科学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科学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主要是为科学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二)考察内容
1地区情况调查 地区情况调查 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两方面,后者包括地形、气候、 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两方面,后者包括地形、气候、土 植被等。 壤、植被等。 2.种质资源概况调查 种质资源概况调查 包括栽培历史和分布,种类和品种, 包括栽培历史和分布,种类和品种,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特 产品的产供销和利用情况, 点,产品的产供销和利用情况,以及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 对品种提出的要求。 对品种提出的要求。 3、种类品种代表植株的调查 、 一般情况:来源、栽培历史、分布特点、栽培比重、 ①一般情况:来源、栽培历史、分布特点、栽培比重、生产 反应。 反应。 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开花结果习性、物候期、抗病性、 ②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开花结果习性、物候期、抗病性、 抗旱性、抗寒性等。 抗旱性、抗寒性等。 形态特征:株型、枝条、 果实、种子。 ③形态特征:株型、枝条、叶、花、果实、种子。 经济性状:产量、品质、用途、贮运性、效益值。 ④经济性状:产量、品质、用途、贮运性、效益值。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既可以促进农作物品种改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可以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应对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建设完善的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体系是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全球各地都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品种和地方品种。

因此,建立起世界范围的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网络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收集更多的种质资源,并根据不同的特性进行筛选鉴定,可以避免品种间的广泛杂交和基因漂移,保持种质资源的纯度和多样性。

其次,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指保存种子和品种,还包括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持续更新。

建立种质资源管理机构和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种质资源保存环境的管控和监测,确保种质资源的安全和完整性。

此外,加强对农作物遗传资源的田间保护,保护传统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质资源,是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

第三,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

通过遗传改良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中的有益基因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增强其抗病虫害和逆境的能力。

同时,通过采用新兴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优化利用,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生产的可持续性。

此外,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合作和技术转让,可以加速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创新。

最后,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宣传和教育。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全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大众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和科研人员的种质资源管理和利用能力。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

加强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加强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加强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
示范,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1. 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种质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收集、整理和存储各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质资源信息,提供给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创新利用。

2. 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的合作研究项目,共同提升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水平。

3.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强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的资金支持,为科研工作提供保障。

4. 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供优惠政策和财务支持,激励科研人员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并形成经济效益。

5. 加强示范推广:建立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的种植示范和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指导,促进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的广泛应用。

6. 改善科研环境:提升科研机构和实验条件的水平,优化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7.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科研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

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其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对于满足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全球粮食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水稻种质资源的意义和价值水稻种质资源是指水稻种类、变种、亚种、野生种、近缘野生种、陆稻和海稻等所有可变异的遗传资源,以及与水稻有关的昆虫、微生物、寄生虫、天敌、土壤和其他生态因素。

水稻种质资源保持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实现种植物育种和资源改良的重要基础。

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可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根据水稻种质资源的分类和不同用途,可以使育种者衍生出数百个种质采集点。

这些采集点包括水稻地点和种子收集点,通过这种方式,育种者可以获得高产、抗旱、抗病、适宜某种环境、食用高品质等方面的水稻资源。

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可以使水稻作物的品种多样化,适应国内外不同地区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并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和产量。

水稻种质资源的保护有两个重要的意义。

首先,保护水稻种质资源是对遗传的一种保护。

这种保护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并进入未来的希望,同时,保护遗传资源可以为未来的繁殖工作提供数据来源。

第二个是保护水稻种质资源是对生态系统的一种保护。

水稻可能适应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保护水稻种质资源可以防止其遭受环境污染和生境变化的损失,同时也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水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与水稻的生产、发展和生态保护密切相关。

保护水稻种质资源的措施可以大大推进水稻育种和生产,促进水稻多样性,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1、建立种质资源库建立种质资源库,收集、养护和利用水稻资源,是保护和利用水稻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

种质资源库是一个综合性的保护和利用水稻种质资源的研究机构。

通过在全国建立不同生态区域的种质资源库,收集全国各地有价值的水稻种质资源,根据等级法和学科分类,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全面利用和长期保护。

浅谈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浅谈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浅谈蔬菜种质资源地创新与利用学院:园艺学院班级:园艺()班学号:姓名:石小峰指导老师:林明宝浅谈蔬菜种质资源地创新与利用摘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又称育种地原始材料、品种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等,种质资源地创新和利用,对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抗病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地创新与利用是当前最热门地话题之一,我国作为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大国,更应注重这一方面地发展.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地创新主要是指遗传与变异,而利用则是利用创新所得地优良品种进行栽培与推广.两者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高地利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关键字: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新品种蔬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基因地载体,是培育作物新品种地原始材料,这些基因地载体可以是植物地群体或个体,也可以是植物地部分器官、组织、细胞,甚至片段.人们很早之前就开始了蔬菜种质资源地创新与应用.当然,以前地人只是粗略地进行创新与利用,一般是使用杂交育种.到了现在,人们对蔬菜种质资源地创新不止在品种之间地创新,还在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上进行创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接下来,我要介绍我所知道地几种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地几种方法:有性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方法(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技术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有性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地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地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地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地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地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地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地类型.正确选择亲本并予以合理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地关键.这是最古老地制种方法,也是目前最常用和最实用地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有性杂交育种最重要地是父母本地选择.其原则有:①亲本应有较多优点和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力求达到互补;②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适应当地条件地优良品种,在条件严酷地地区,亲本最好都是适应环境地品种;③亲本之一地目标性状应有足够地遗传强度,并无难以克服地不良性状;④生态类型、亲缘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或在地理上相距较远;⑤亲本地一般配合力较好,主要表现在加性效应地配合力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有性杂交育种一般分为常规杂交育种、杂种优势育种和营养系杂交育种.纯合育种纯合育种,是指以杂交地方法得到地后代,从中选出含有目标性状地后代,再通过几代隔离种植后,得到纯合地新品种.这种方法主要适合豆科植物.因为豆科植物一般是自花授粉和闭花授粉植物,花小且多,操作复杂,利用杂种优势育种不太理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杂种优势育种杂种优势育种在蔬菜育种上有广泛地利用.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地亲本杂交产生地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地现象.这种方法制新种子地重点是培育纯合地杂种种子.其方法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天然异花授粉习性地利用异花授粉是指有地植物雄蕊和雌蕊不长在同一朵花里,甚至不长在同一棵植物上,这些花就无法自花授粉了,它们地雌蕊只能得到另一朵花地花粉.这种方法适合南瓜等植物,注意要隔离种植.其成本低,易配组,但纯度难以保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人工去雄制种法人工去雄制种法是指人工去除雄蕊、雄花或雄株,然后与母本杂交地方法.这种方法培育出来地种子纯度高,但要求操作量大,所以适用于花器官较大、单花结籽多地作物.比如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作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化学去雄制种法化学去雄制种法是指利用化学试剂处理母本,然后进行杂交授粉地方法.化学试剂应具备:能杀死雄蕊,使花粉败育,但不影响雌蕊发育;杀雄效果稳定;对人、畜无害.目前还没有能完全达到这三点地药剂出现,已用药剂都会多多少少出现一些问题.目前常用药剂有乙烯利、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利用雌株系制种法雌性系是指具有雌性基因地品系,植株表现为只长雌花,不长雄花,且该性状能稳定遗传.如瓜类植物、菠菜等.黄瓜就是典型地代表.这种方法可以免去去雄操作,从而降低杂交制种成本.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利用迟配系制种法自交迟配是指同种基因型花粉管在花柱中地伸长速度比异基因型花粉管在花柱中地伸长速度慢地现象.经过选育,可以育成自交迟配系统,即迟配系.利用迟配系制种法地优点是制种成本低,亲本繁殖容易.目前,由于大多数植物地迟配系不够稳定,又易受环境影响,所以这种方法应用较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通过连续自交选择,育成系内株间花期相互授粉结子很少,甚至几乎不能结子地系统.两性花植物如结球甘蓝地亲和指数<,白菜亲和指数<为自交不亲和,但蕾期亲和指数>地标准.在植物育种中,特别是在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中,可利用这种特性选育遗传上稳定地自交不亲和系,从而不用去雄就能生产杂交种子,以利用杂种优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法雄性不育是指两性花植物雄性器官发生退化或丧失功能地现象.利用其作母本,可以简化制种程序,降低成本.比如大白菜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营养系杂交育种营养系杂交育种利用有性杂交技术获得杂种,对杂种进行培育、鉴定、选择,再利用无性繁殖技术来保持新品种地遗传特性地育种方法.适用于用无性繁殖地蔬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利用有性杂交育出来地新品种都是通过有性杂交,将已有地优良品质组合在一起.没有影响其遗传地稳定性.、倍性育种倍性育种是指通过改变染色体地数量,产生不同地变异个体,进而选择优良变异个体培育新品种地育种方法,分为多倍性育种和单倍性育种.多倍性育种通过增加染色体组数以改造生物遗传基础,从而培育出符合人类需要新品种地方法,比如无籽西瓜.一般用秋水仙素处理(自然环境则是低温影响).单倍性育种是指通过单倍体培育形成纯系地育种方法.一般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在人为地条件下,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蔬菜地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生活生产要求地个体,进而培育成新地品种或种质地育种方法.物理方法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和其他粒子、紫外辐射以及微波辐射等物理因素,主要是对植物体进行诱导诱变;化学方法有:烷化剂、核酸碱基类似物、抗生素,主要是对种子进行诱导诱变.诱变育种存在地主要问题是有益突变频率仍然较低,变异地方向和性质尚难控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诱变育种地最大特点是创造新地基因和类型,是遗传原材料来源.诱变育种后要进行选择育种,这样才能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抗病地新品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生物技术育种方法生物技术育种方法是指利用新兴技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标记)对蔬菜作物进行改造,使蔬菜作物向人们所需方向靠近地育种方法.主要分为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技术育种这三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细胞工程育种主要是指利用花药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融合与杂交等技术进行新品种培育地方法.其应用有加速蔬菜作物育种进程,诱发和离体筛选蔬菜作物地突变体,克服蔬菜作物远缘杂交困难,提供蔬菜作物育种地中间材料,克服蔬菜作物种子发育和萌发中地障碍,加快蔬菜作物新品种和良种繁育速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这是当今最热门地话题之一,是指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地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地操作,培育出新品种地育种方法.步骤是:目地基金地分离克隆,目地基因地导入,转基因植物地鉴定.其应用有:创造蔬菜作物新种质,改良蔬菜作物地品质,提高蔬菜作物地抗病虫能力,改善蔬菜作物地抗逆性,创建蔬菜作物地雄性不育材料.但其存在一定地安全隐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分子标记技术育种分子标记是进行种质亲缘关系分析和检测种质资缘多样性地有效工具,利用分子标记可以确定亲本之间地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从而确定亲本之间遗传距离,并进而划分杂交优势群,提高杂种优势潜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通过分析与目标基因紧密链锁地分子标记来判断目标基因是否存在,利用分子标记不仅可以定位目标基因,也可以利用与目标基因紧密链锁地分子标记跟踪目标基因,进而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标记技术育种是指利用分子标记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进行选择杂交,培育出蔬菜作物新品种地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总结种质资源地创新主要是遗传与变异,而应用则是前提.没有利用,则没有目标,就谈不上创新了.我国有丰富地野生种质遗传基础,并带有许多优异基因,但往往具有连锁地不利基因,就需要我们通过以上手段,培养出高产、优质、抗逆、抗病蔬菜作物新品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参考文献[]蔬菜育种学课件,林明宝教授;[]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景士西教授主编.。

遗传多样性保育中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遗传多样性保育中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遗传多样性保育中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种质资源是现代农业发展与人类生活依赖的重要基础和农作物遗传改良的主要材料。

在全球气候变化等严峻逆境下,种质资源的保育与利用更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要利用好种质资源,并进行科学有效的保育,就需要通过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信息系统、优选适应力高的优质农作物品种及开发新的利用途径等,这样才能推动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种质资源的定义与意义种质资源是指一个生物种群或物种在遗传、形态、生理、生态和地理等方面的整个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遗传多样性和形态多样性上。

全球种质资源的存在和多样性,不仅有助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与了解,而且也为人类提供了从根本上改进农业、缓解食品安全问题和适应环境变化的材料基础。

二、种质资源评价的目的和方法1.目的:种质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在种质资源保育和利用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利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优化品种选育,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具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的优良品种。

2.方法:种质资源评价的方法有许多,其中重要的有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比如,可以通过形态学研究,对所评价物种的生长期、花期、叶形、茎秆、果实、籽等进行测量,以了解种质资源的性状变异程度。

而通过遗传学研究,需要对所考查物种的遗传基础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了解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

同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如PCR扩增和测序等,也成为了一些重要指标的分析评价方法。

三、种质资源利用的现状和挑战1.现状:在全球范围内,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分别反映在科技水平、人才队伍和政策支持等方面。

比如,欧盟针对种质资源的保育和利用,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成立系列机构,推行可持续利用的计划和目标等。

亚洲国家也在不断加强种质资源的保育和利用方面的工作。

2.挑战: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农业生产的需求,种质资源的保育和利用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如:全球气候变化对种质资源带来的威胁、种质资源监管与生产之间的协调和管理问题、人才建设与科研经费等问题等。

东海重要贝类种质资源海水创新利用

东海重要贝类种质资源海水创新利用

东海地处我国的东部沿海,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区之一。

东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贝类资源,其中许多种贝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营养成分。

随着海洋科技的进步和贝类养殖技术的提高,东海的贝类种质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本文将对东海重要贝类种质资源的海水创新利用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东海重要贝类种质资源的现状东海地处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对海产品的需求量大。

东海的贝类资源一直备受关注和开发利用。

东海的主要贝类资源包括扇贝、带子、鲍鱼、蛤蜊等,这些贝类种质资源不仅在我国国内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十分受欢迎。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东海的贝类资源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其数量和品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海水中贝类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和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海水中贝类种质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贝类捕捞和养殖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海水中贝类资源的创新利用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在东海地区,一些相关机构和企业已经开始探索海水中贝类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方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1. 海水中贝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目前,东海地区的一些海洋保护区和养殖基地已经开始对海水中贝类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恢复工作。

通过建立合理的养殖和放流制度,有效控制了贝类资源的捕捞量,保护了贝类的种群和种质资源。

一些科研机构也在进行对海水中贝类种质资源的生态学研究,为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海水中贝类种质资源的深加工和价值提升除了传统的贝类捕捞和养殖方式,人们开始关注海水中贝类种质资源的深加工和价值提升。

通过开发贝类的高值化产品,如贝类提取物、贝类保健品等,将原有的贝类资源加工成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贝类产品的需求,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 海水中贝类种质资源的生物技术利用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海水中贝类种质资源的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对贝类进行精准选育和优质繁育,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和产出率,同时改良贝类的抗病性和适应性,使贝类养殖更加稳定和高效。

浅谈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浅谈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蔬菜育种学论文浅谈蔬菜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学院:园艺学院班级:09园艺(2)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浅谈蔬菜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摘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又称育种的原始材料、品种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等,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对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抗病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国作为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大国,更应注重这一方面的发展。

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创新主要是指遗传与变异,而利用则是利用创新所得的优良品种进行栽培与推广。

两者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高的利益。

关键字: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新品种蔬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基因的载体,是培育作物新品种的原始材料,这些基因的载体可以是植物的群体或个体,也可以是植物的部分器官、组织、细胞,甚至DNA片段。

人们很早之前就开始了蔬菜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应用。

当然,以前的人只是粗略的进行创新与利用,一般是使用杂交育种。

到了现在,人们对蔬菜种质资源的创新不止在品种之间的创新,还在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上进行创新。

接下来,我要介绍我所知道的几种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的几种方法:有性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方法(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技术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1、有性杂交育种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

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正确选择亲本并予以合理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

这是最古老的制种方法,也是目前最常用和最实用的方法。

有性杂交育种最重要的是父母本的选择。

其原则有:①亲本应有较多优点和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力求达到互补;②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在条件严酷的地区,亲本最好都是适应环境的品种;③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遗传强度,并无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④生态类型、亲缘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或在地理上相距较远;⑤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好,主要表现在加性效应的配合力高。

马棘种质创新与高效利用研究

马棘种质创新与高效利用研究

马棘种质创新与高效利用研究摘要:综述了马棘的研究现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马棘种质创新的研究方法、高效利用的途径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马棘种质创新综合利用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 Mats)又名狼牙草,别名野蓝枝子、长穗木蓝、长穗,系豆科木蓝属多年生小灌木,原产热带,中国有栽培或野生,分布于我国的西南、东北、华北地区及河南、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内蒙古等省区。

马棘是饲草、药用、观赏、食用、能源、保健、水土保持等多用途兼用植物。

马棘种质资源匮乏是制约马棘育种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进行马棘种质创新是其高效利用的首要任务。

1 研究现状国内外对马棘的研究报导甚少,仅对其生物学特性、栽培以及复方马棘中成药方面有了初步的研究,马棘种质创新与开发研究刚刚起步。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李维俊(2003)[1]研究报道了水土保持小灌木—马棘的生物学特征特性;湖北民族学院的胡泽华等(2007)[2]研究报道了马棘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镇痛作用的研究;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于金慧等(2008)[3]针对马棘种子发芽率较低,影响复绿效果的实际情况,研究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马棘种子发芽的影响,以期提高马棘发芽率和播种出苗率,确保全苗、壮苗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于金慧等(2009)[4]对马棘抗旱性进行研究,表明马棘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合做岩石边坡绿化;和丽萍等(2000)[5]对马棘叶片、种子的营养成分、总能值和饲料消化能、氨基酸含量和微量元素进行测定,说明马棘具有很高的饲用营养价值,是畜禽的优质蛋白饲料;何蓉等(2003)[6]对马棘生态习性及饲用价值进行研究,说明马棘分布广,适应性强,营养成分含量远高于谷物类饲料,且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丰富,钙磷比适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直接用于鸡的日粮当中;黄山市歙县岔口乡林业站方丽梅(2009)[7]对马棘在药用、食用、饲用、观赏、水土保持和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以及栽培管理进行了探讨。

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存在问题与利用途径

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存在问题与利用途径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J].TreePhysiology,2017,38(1):25-36.[57]SmithSE,ManjarrezM,StonorR,etal.Indigenousarbuscularmycorrhizal(AM)fungicontributetowheatphosphateuptakeinasemi-aridfieldenvironment,shownbytrackingwithradioactivephosphorus[J].AppliedSoilEcology,2015,96:68-74.[58]柳晓磊,齐 钊,闫 臻,等.复合微生物菌剂与氨基酸水溶肥组合施用对香蕉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1):151-158.[59]侯力峰.三种荒漠植物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和耐盐性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60]叶 林.丛枝菌根真菌对西瓜盐碱胁迫的缓解效应及其调控机理[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王强盛,苏雪莲,张 慧.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存在问题与利用途径[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4):23-27.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3.04.004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存在问题与利用途径王强盛1,苏雪莲1,2,张 慧1(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苏南京210095;2.江苏省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栖霞分局,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农业种质资源是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关系到种业振兴、乡村产业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地方农业种质资源是农业种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往往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状和较强的抗性能力,为农业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提供关键性基础保障,但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现今地方农业种质资源生存的微生境已经发生大的变化。

小麦种质资源的创新途径

小麦种质资源的创新途径

小麦种质资源的创新途径引言小麦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种质资源是小麦品种改良的基础,通过创新途径的应用,可以提高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适应性等特征,推动小麦品种的进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小麦种质资源的创新途径。

小麦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优选优良品种1.通过对现有小麦品种进行筛选和评估,挑选出具有较高抗病虫害能力、早熟性、耐旱性等优良特征的品种。

2.充分利用现有小麦种质资源中的杂交优势,培育出具有更好性状的新品种。

多样性利用1.充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中的遗传多样性,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小麦品种。

2.探索小麦种质资源中的基因突变体,寻找具有特定特征的品种。

遗传改良1.通过杂交育种、选择育种等方法,创造新的小麦品种,并通过纯化、稳定等步骤将其定向推广。

2.利用分子遗传学等技术手段,解析小麦种质资源中的重要基因,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创新途径基因编辑技术1.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准确编辑小麦基因组,加速小麦品种改良过程。

2.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良小麦的耐逆性、产量等性状,提高小麦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基因组学研究1.通过进行小麦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了解小麦的基因组组成、功能以及遗传多样性等特征。

2.基于基因组学研究的结果,可以更好地利用小麦种质资源中的遗传变异,推动小麦品种的创新和改良。

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共享1.加强小麦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管理工作,确保遗传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利用。

2.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小麦种质资源的共享和合作改良。

多部门协同推进1.加强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农民等各方合作,建立小麦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的协同机制。

2.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小麦种质资源的管理、评估和推广工作,推进小麦品种的创新和应用。

结论小麦种质资源的创新途径是推动小麦品种改良和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

通过优选优良品种、多样性利用、遗传改良等手段,充分利用小麦种质资源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

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特产之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中国,茶叶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茶叶的种质资源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于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及如何在茶叶产业中更好地利用种质资源。

一、茶叶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种质资源是指包括良种、中间型种和野生种在内的所有生物资源。

在中国,茶叶种质资源很丰富,主要分为良种、中间型种和野生种三类。

其中,良种是指经过良种选育和繁殖而得到的优良茶树种,主要用于茶园种植;中间型种是指在野生茶树上通过观察和选育得到的,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茶树种;野生种则是指在大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原生态茶树。

目前,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良种筛选:通过观察和分析茶树的生长特点和叶片、花、果等各个部位的形态特征,筛选出具有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茶树种。

2. 中间型种鉴定:通过对野生茶树进行鉴定,筛选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中间型种。

3. 野生种保护和开发:通过对野生茶树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和保护珍稀野生茶树种,同时也发掘和利用野生茶树的种质资源。

4. 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在茶叶导向的基础上,不断利用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拓展新的市场和领域。

二、茶叶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高品质茶叶的选育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茶多酚是茶叶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具有防癌、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因此,茶叶的品质对于客户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对良种及野生种与其他茶树品种的交配、筛选、繁殖和推广,才能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高品质茶叶。

以龙井茶为例,龙井茶是中国绿茶中的名品之一,它是根据茶叶的生长环境、品种和加工工艺而得到的。

在龙井茶的选育过程中,需要筛选出适合生长在西湖地区的良种茶树,通过精细加工而得到龙井茶。

浅析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及解决

浅析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及解决


串联交流电路如图3.3.1(a)所示,选取电流为参考正弦 量。即 i I m sint
16

同频率的正弦量相加,仍是同频率的正弦量,由KVL可得 (3.3.1) u uR uL uC U m sin(t )
U U R U LU C
2




通常用有效值来表示正弦量的大小。 有效值是从电流热效应的角度规定的。设一个交流电流 和某个直流 电流 分别通过阻值相同的电阻 ,并且在相同的时间内(如一个周期 ) 产生的热量相等,则这个直流电流 的数值叫做交流电流 的有效值, T 2 2 按此定义,有: 0 Ri dt RI T 即 1 T 2 I i dt T 0 (3.1.3) 对于正弦电流 的有效值为 1 T (3.1.4) I [ I sin(t )]2 dt

幅值、角频率、初相位反映了正弦量的大小、变化的快慢和初始值等 正弦特征,因而幅值、角频率、初相位称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下面讨论三要素以及相关量。 1. 瞬时值、幅值和有效值 正弦量在任一瞬间的数值称为瞬时值,用小写字母 u、i 来表示,其 中最大的瞬时值称为幅值或最大值,用带下标m的大写字母 U m 、、I m 来表示。
T

0
m
i

1 T1 2 I m [1 cos 2(t i )]dt T 0 2 Im 2
Um 2

同理,正弦电压和正弦电动势的有效值:
U
E
Em 2
(3.1.5) (3.1.6)
3





可见,交流电的有效值等于它的瞬时值的平方在一个周期内积分的平 均值再取平方根。所以有效值也称为方均根值。有效值用大写字母表 示。虽然与表示直流的字母相同,但物理含义不同。 2. 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正弦量重复变化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 用T表示,单位为s (秒)。每秒内重复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用 f表示,单位为 (赫 兹)。 周期与频率互为倒数关系,即: f 1 T (3.1.7) 我国电厂生产的交流电频率为 ,这一频率称为工业标准频率,简称 工频。 正弦量每重复变化一次,相当于变化了 弧度。为了避免与机械角度 混淆,这里称为电角度。正弦量每秒变化 次,则每秒变化的电角度 为 弧度。即每秒变化的弧度数称为正弦量的角频率或电角速度,单 位为 (弧度/秒)。 (3.1.8) 2π 2 πf

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研究和利用

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研究和利用

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研究和利用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

小麦种质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是小麦育种的基础。

通过对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研究和利用,可以为小麦育种提供更多的遗传资源,促进小麦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

一、小麦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小麦种质资源是指小麦的各种生物学特性的表现形式,在小麦育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麦种质资源可以分为遗传、形态、生理、生态等多个层次,其中遗传层次的表现形式最为突出。

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小麦种质资源的显著特征之一。

小麦种质资源通过地理、生态、品种的开发和改良等多种途径实现了全球广泛分布和高度多样化。

目前,全世界已发掘和保存种质资源资源超过40万份,其中包含了高度多样的显性和隐性遗传变异。

二、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研究小麦种质资源的丰富多样性为小麦育种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资源和更好的遗传背景,但遗传资源必须同功能基因的研究和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利用。

1.功能基因的特点功能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生命基本特性的基本单位。

通过控制生物基因表达而决定生命的表型和适应性。

功能基因主要包括编码蛋白的基因、调节空间和时间表达的基因、与进化适应相关的基因、重复序列的基因等。

2.相关技术和方法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研究选用基因关联分析和基因克隆技术等相互协调的研究方法。

此外还需要使用永久衍生株、关键群体分离、全基因组测序等多种手段,辅助对功能基因遗传特性的探究。

三、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利用小麦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利用是保障未来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基础。

以下就种质资源的功能基因利用进行几方面的阐述:1.供氧反应相关基因的利用水稻、小麦等由于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因此供氧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小麦种质资源的供氧反应相关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小麦的耐旱、耐灾性能,提高小麦产量。

2.抗病性基因的利用小麦疫病对农民的伤害很大。

通过小麦种质资源中抗病性基因的研究和利用,可以为小麦育种提供新的遗传素材,避免或减轻小麦疫病的危害。

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畜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畜禽种质资源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是培育新品种、提高生产效率和抗病能力的基础。

保护畜禽种质资源,就是保护我们未来的食品供应和生态平衡。

其次,畜禽种质资源在畜牧业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可以对畜禽种质资源进行新品种的培育和开发,从而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

最后,还可以通过繁殖技术、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畜禽品种,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引言畜禽种质资源是指具有特定遗传特征的畜禽品种,包括家畜、家禽及其野生亲缘种等。

这些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畜牧业生态学、动物繁殖学、食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贡献。

首先,畜禽种质资源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畜禽品种具有不同的适应性、抗逆性和生产性能,能够满足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饲养需求。

其次,畜禽种质资源对于动物繁殖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繁殖特性进行研究,可以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繁殖技术方案,提高畜禽的繁殖效率和生产性能。

此外,畜禽种质资源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品种的畜禽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脂肪含量、肌肉质量等特征,对于消费者的健康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 畜禽种质资源保护的意义畜禽种质资源是保障我国粮食和肉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动物遗传资源及其利用程度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以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种质资源的保护就是要把其各种基因特性,无论是现在有没有价值,发没发现都要有效保存,只有保存下来才能为后人开发利用提供可能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保持生物多样性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具有独特的遗传特征和生态价值。

促生抗病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

促生抗病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

促生抗病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全球气候的变化,农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作物产量的稳定增长,农业生产必须寻求更加可持续和环境友好的方法。

促生抗病微生物种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策略。

本文将从挖掘和利用两个方面,探讨该种质资源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挖掘促生抗病微生物种质资源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一环。

微生物是一类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许多具有促生和抗病特性。

通过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可以发现具有促生抗病潜力的微生物菌株。

这些微生物菌株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挖掘,如传统筛选、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

其中,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的发展为微生物种质资源的挖掘提供了更为高效和准确的手段。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可以快速发现微生物在促生和抗病方面的基因和代谢途径。

这为筛选和利用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株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利用促生抗病微生物种质资源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常常依赖于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来控制病虫害和提高产量。

然而,这些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而利用促生抗病微生物种质资源,可以通过菌株的施用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和生长发育,从而达到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的目的。

例如,一些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可以通过竞争或产生抗菌物质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另外,一些具有促生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可以通过调节植物的激素合成和代谢来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这些促生和抗病的微生物菌株的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促生抗病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和鉴定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步骤。

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筛选方法和评价体系,来快速筛选出具有促生抗病特性的微生物菌株。

其次,微生物菌株的应用方式和剂量也需要进行研究和优化。

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途径研究

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途径研究

种质资源创新利用途径研究目录一、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途径 (3)二、国内水果种植分布情况 (5)三、水果产量提升的重要性 (8)四、全球水果种植现状及趋势 (9)五、总结分析 (12)水果产量的提升还有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的产生,通过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除了上述六大水果大省,河北、湖北、湖南、福建等省份的水果产业也颇具规模。

河北省的水果种类丰富,包括苹果、梨、桃和葡萄等主要水果品种。

湖北的主要水果品种包括柑橘、桃子、梨子、葡萄、枣、西瓜、甜橙、柿子、猕猴桃、枇杷、李子、杏、无花果等。

湖南主要水果有柑桔、桃、杨梅、冰糖橙、葡萄、猕猴桃等。

福建的主要水果品种包括琯溪蜜柚、度尾文旦柚、永春芦柑、顺昌芦柑、建宁黄花梨、福安巨峰葡萄等。

水果产量的提升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

为了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高产量水果的需求,种植者必须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方法。

这不仅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发展,还推动了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消费者对健康饮食意识的提升,水果作为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食品,其需求量持续攀升。

提升水果产量不仅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能确保食品供应的稳定性,对维护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水果产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水果产量直接关联到农业经济的增长。

高产的水果不仅能够提高农业总产值,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包装、运输、加工和销售等,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途径(一)筛选与改良野生资源1、从野生资源中筛选优良株系在果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中,从野生资源中筛选更符合育种目标的株系是一个重要途径。

这些野生资源往往具有独特的抗病性、抗逆性或高产特性,通过筛选,可以发掘出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优良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技术 。大规模独立 自主地培育主要农作物新 品种。 我国科学家利用水稻地方 品种“矮子 占”和小麦创新 种质“矮孟牛”以及从 国外引进的矮秆种质资源育成
收稿 日期 :2011-04—11 作者简介 :王 岩(198(卜 ),女 ,研 究实 习员 ,从事 资源保存利 用 方 面 的研 究 工作 。
筛选出优 良的组合 ,使作物育种更加精确。
的优 良基 因 抗盐基因,其中水稻抗纹枯病 基 因和玉 米抗 青枯 病基 因为首 次发现 。
20世纪 70年代早期 .我 国开始对杂种优势的利
利用 分 子 标记 技 术 对 野 生大 豆 、野 生 水 稻 、小 麦
用 。首先 是从 国外 引进 玉米 自交 系 和高粱 的雄性 不育 野生近缘植物 以及大麦 、小豆等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创新 中心,沈 阳 110161)
摘要 :近年来我 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得到飞跃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 与常规技术相结合 已成 为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 。介绍作物 种质资 源利用 的传统途径 ,阐述生物技术在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中的应用 ,并展望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创新 ;利用 ;途径 中图分类号 :¥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161(2011)05—0010—03
1 作物种质资源利用的传统途径
1.1 地 方品 种资 源的直 接利 用 我 国 20世 纪 5O年 代 开始 大 规模 地 直 接 利 用种
质资源中的优异品种 ,就地繁殖 ,就地推广。通过鉴定
用 ,对选育高产 、优质、抗 逆 、抗病新 品种具有重要意 和 评选 ,地 方 品种 离 石 黄 (离石 )、三尺 三 (汾 阳 )作 为 义 ,也 直接 关 系 到农 业 的 可持 续 发展 ,种 质资 源 一 旦 当时 的主干 品种直 接应 用于 生产 ,在 当时 的粮食 增产
随着 现 代 科 学 技术 的发 展 ,近 十 几 年来 ,我 国 已 开 始将 分 子 标记 技 术 与 转 基 因技 术 等 现代 生 物 技 术 应用于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中,使工作时间缩短 ,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2.1 分 子标记 辅 助选择 技 术
分 子标 记 辅 助 选择 是将 分 子 生 物学 方 法 与 常 规 技术有机结合 ,直接对控制 目标性状 的基因进行定 向 操作 和 聚合 ,大 幅度 提 高育 种效 率 。目前 ,我 国分 子标 记 开发研 究 非 常活 跃 ,利用 AFLP标记 ,绘 制 了水 稻 、 小麦 、玉米 、大豆和棉花五种作物 1 019份重要 栽培 品种 、骨 干亲 本及 名特 优资 源 的指纹 图谱 ;对 24个重 要农艺性状基 因进行了作 图与标记 ,并初步发现了 l2个新基 因,包括 2个水稻抗纹枯病基 因的 QTL位 点 、1个 水 稻抗 白叶枯 病 基 因 、1个水 稻抗 褐 飞虱 基 因 和 1个 矮 秆 基 因 、5个 小 麦 抗 条 锈 基 因 、1个 玉 米 抗
色素合成基 因等 ,奠定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技术基 础 。综合回交转育和分子标记技术 ,建立了滚动 回交 与标记相结合的水稻 、小麦、大豆 、玉米等作物聚合育
记录:抗虫杂交棉银棉 2号在黄河流域棉区试中 ,比 对 照 品种 显 著增产 :油菜新 品 种华 杂 8号全 国区试 比 对 照增 产 26.9%。 2 生物技术在种质 资源创 新与利用 中的应用
农作 物 。杂种 优 势 的利 用不 仅使 作物 的单产 大 幅度 提 高 ,也使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超级稻新组合 中浙优 1 号 、II优 明 86在“百 亩 田”中产 量超 过 800 kg/667 m。, 丰 优香 占 9项 品质指 标达 部颁 优质 米一 级标 准 ;玉 米
已经构建了水稻、小麦 、玉米 、大豆等主要作物的 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 图谱 。定位与紧密标记控制水稻 抗 稻 飞 虱 、抗 褐 飞 虱 、芽期 耐 冷 性 、抗 水 稻 白叶枯 病 、 品质 香 味 、低 谷 蛋 白 、耐贮 藏 、低 垩 白率 基 因 ,抗 小 麦
了大量 的水 稻和小 麦矮 秆新 品种 ,进一 步提 高 了 主要 农作物的产量水平 。曾在我 国的高粱生产上发挥出重 要作 用 的春播 晚熟 区高梁 的主栽 杂交种 晋杂 5号
2011年第 5期
王 岩等 :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途径分析
- 11
(TX3197A ̄ ̄ =尺 三 )也 是典 型 的事例 。 1.3 杂种 优势 的利 用
种质资源又称育种 的原始材料 、品种资源 、遗传 显得 尤 为重要 。
资源 、基因资源等 ,是指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基 因的 载 体 ,是 培育 作 物新 品种 的原 始 材 料 。这 些基 因 的载 体可以是植物的群体或个体 .也可以是植物 的部分器 官 、组织 、细胞 ,甚至 DNA片段。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
优 良转基 因系 ,根据育种 目标 ,通过计算机 软件分析 如果仅采用常规手段 ,不仅见效慢 、周期长 ,而且预见 和模拟 。得到最优育种技术方案困难的是尽管野生种质遗传基
育种经验到定向、高效 的“精确育种”转变 ,全面提升 育 种水 平 ,培育 突破性 新 品种 。随着 分子 生物 学 、基 因 组学、蛋 白组学 、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 ,重要农艺性 状基 因的定位分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构建及等位
种技术体系。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将创制出 众多含有抗病 、抗虫 、抗逆境 、高产 、优质等基 因的作 物 新种 质 ,推动 主要农 作 物育 种 的快 速 发展 。 2.2 转 基 因技术
转 基 因育 种技 术 目前 已成 为 未 来 全球 经 济 的竞 争 焦点 。以重要 功能 基 因为核 心 的转基 因技 术将 成 为 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自 1996年转基 因商业化 以来 ,全球共种植了近 10亿 hm2的转基因 作物。 目前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推广和产业化步伐加 快 ,三 系 杂交 抗 虫棉 研 发 和 中试 取 得 重 大进 展 ,转 抗 虫 基 因水 稻 新 品种 通 过 安 全性 评 价 并 达 到 国际 同类 研究 领先 水 平 ,转 植 酸酶基 因玉米通 过 安全性 评 价也 达 到 了 国际 同类 研究 领先 水平 ,培 育 出一批 具有 产业 化前景 的抗病虫 、抗逆 、品质改 良等转基 因农作 物新 材 料和新 品系 。 2.3 分 子设计 育 种
新品种 中单 808.具有产量 800 kg/667 m 的生产潜 白粉病 、淀粉品质、抗穗发芽基 因,抗大豆孢囊线虫基 力 .优 质 蛋 白 玉 米 中单 9409的 籽 粒 赖 氨 酸含 量 达 因 ,抗 玉 米矮 花 叶病 、丝 黑穗 病 、锈 病 基 因 ,油 菜 种 皮
0.4%:大豆 新 品种 中黄 l3已连 续 4 a年种 植 面积 超 过 66.7万 hm ,成 为我 国年 种植 面 积最 大 的 品种 ,中 黄 35在新 疆 创 造 了产 量 402 kg/667 m 以上 的高 产
系 ,率 先进 行 了玉米 和 高粱 的杂种 优势 利 用 。我 国“杂 究 ,都取 得 了 明显进 展 。例 如 ,利 用 同功酶 、RAPD和 交稻之父”袁隆平 院士利用其助手李必湖从海南野生 AFLP标 记 进 行小 豆 遗传 多样 性 和分 类 研 究 ,研 究 结
稻 中发 现 的“野 败 ”不 育 株 。实 现 了水 稻 的 “三 系 ”配 套 ,成功地育成 了杂交稻 ,使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目 前 ,我 国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已从玉
础丰富.并带有许 多优异基 因,但往往具有连锁的不 利基 因 ,并且 外 源基 因导入 和表 达均有 很大 难度 ,常 规 的种质 资源 鉴定 和育种 技术难 以满足未 来 2O一30 a 我国人 口对食 品数量和品质的需要 ,因此必须应用新
基因功能效率的分析 ,可以利用软件模拟品种组配 , 的生物 技术 与常 规鉴定 相结合 ,在 种质 资源 中发 掘新
果 进 一步证 明了小 豆起 源于 中 国 .初 步认 为黄河 中下 游 和华 中地 区为小 豆 的起 源地 或 多样性 中心 .并 将 小 豆划 分为 五大 生态 型 ,即东北 生态 型 、华 北 生态 型 、黄
米 、高粱和水稻扩展到谷子 、小麦 、蔬菜和大豆等主要 河 中下游生 态 型 、华 中生 态型 和西 南生 态 型 。
第 5期 总 第 203期 2011年 5月
农 业科技 与 装备
A 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quipm ent
N O.5 Total N O.203 M ay.2011
种质 资源创新与利用途径 分析
王 岩 ,吴 禹,李兆波 ,孙大为
键 因素 。随着人 口的增加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对
20世纪 50年代 后期 .我 国开始 迅 速普 及 杂交 育
作物种质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培育优 良品种 ,特 别 是产量 高 、品质好 、抗性 强 的品种 ,需要 及 时发 现 和 提供新的基因。因此 ,作物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就
2l世纪我国面临着人 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 多 重挑 战 。粮食 仍然 是关 系 国家安 全和社 会稳 定 的关
还从许多 国家引进了多种农作物的优 良品种 ,通过系 统选 择和 杂交 改 良等途径 ,实现 2次 品种更 新 换代 , 使优 良品种迅速普及。例如 .系统选育的早籼稻品种 矮脚 南特 和引进 的农 垦 58等 都 曾经在 南方 稻 区大 面 积推 广 :蚰 子麦 和徐 州 438等 评选 出 的小麦 良种 得 到 大 面积推 广 :引进 品种南 大 2419和杂 交改 良的优 良 品种 碧玛 1号 ,年推 广 面积 曾经分 别 达 到 460万 hm 和 600万 hm 。玉 米生 产用种 以改 良的开放 授粉 品种 和 品种 间杂交 种为 主 .例 如金 皇后 和 以金皇后 为 亲本 的坊杂 2号等 。棉花 则主要 推 广引进 的岱字棉 l5等 品种 。 1.2 杂 交 育种技 术 的普及 与优 良品种 选 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