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仿真(第六次课)
通信系统仿真(精)
![通信系统仿真(精)](https://img.taocdn.com/s3/m/c9182a5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8.png)
一、物理层仿真实验1、实验目的:初步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方法。
完成一个通信系统的搭建,并仿真得到相应的BER-Eb/No性能曲线,完成系统性能的分析。
2、实验原理通信系统仿真就是要通过计算机产生各种随机信号,并对这些信号做相应的处理以获得期望的结果,但是要求计算机产生完全随机的数据时不可能的,只能算是伪随机数。
从预测的角度看,周期数据是完全可以预测的,但当周期趋于无穷大时,可以认为该数据具有伪随机特性。
产生伪随机数的算法通常有:Wishmann-Hill算法产生均匀分布随机变量该算法是通过将3个周期相近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数据序列进行相加,进而得到更大周期的数据序列。
定义三个随机数发生器:Xi+1=(171xi)mod(30269)Yi+1=(170yi)mod(30307)Zi+1=(172zi)mod(30323)以上三式中均需要设定一初始值(x0,y0,z0),这三个初始值一般称为种子。
产生的三个序列的周期分别是:30269、30307、30323。
将这三个序列组合相加即可得到一个周期更大的均匀分布随机序列:Ui=(Xi/30269+Yi/30307+Zi/30323)mod(1)逆变换法产生Rayleigh分布随机变量逆变换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不相关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U映射到一个具有概率分布函数Fx(x)的不相关序列随机序列X,条件是要产生的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具有闭合表达式。
R=sqrt(-2σ2 ln(u))根据上式即可将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映射为Rayleigh分布的随机变量。
根据Rayleigh分布随机变量产生Gussian分布随机变量通信系统中的噪声通常建模为白高斯噪声,其含义是功率谱是白的,信号分布是满足高斯的。
基于Rayleigh随机变量,可以方便的产生Gussian分布的随机变量。
关系如下:X=R*COS(2πu1)Y=R*SIN(2πu2)其中U1和U2分别是两个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产生的X和Y均为高斯随机变量。
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资料
![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46c9244f524ccbff0218452.png)
第一章信号通过系统的仿真1.若x(t)=(1/(2л)1/2)e-t2/2,t∈[a,b],将x(t)进行周期拓展,信号周期为T(可任意设置),计算和描绘出期信号x(t)的幅度和相位频谱。
实验结果:(以下所示为a=-6,b=6,n=24,tol=的图形)(1)已知信号幅度谱(2)已知信号相位谱2.信号定义为x(t)= cos(2л*47t)+cos(2л*219t), 0≤t≤100, 其它假设信号以1000抽样/秒进行抽样。
用MATLAB设计一个低通Butterworth滤波器。
确定并绘出输出的功率谱和输入功率谱比较(滤波器的阶数及截频可自行确定)。
实验结果:(以下为阶数=4,截频=100Hz的图形)(1)输入信号功率谱密度(2)输出信号功率谱密度第二章随机过程仿真1.从下式的递归关系中产生一个高斯马尔可夫过程的1000个(等间距)样本的序列Xn=+ωn n=1,2,…1000,式中X0=0,ωn是一个零均值,方差为1,独立的随机变量序列。
绘出序列{ Xn,1≤n≤1000}与时序n的关系及相关函数N-mRx(m)=1/(N-m)ΣXn Xn+m m=0,1,…50 式中N=1000.n-1实验结果:(1)高斯——马尔可夫过程(2)高斯马尔可夫过程的自相关函数2.假设一个具有抽样序列{X(n)}的白噪声过程通过一个脉冲响应如下所示的线性滤波器nh(n)= ,n≥00, n<0求输出过程{Y(n)}的功率谱和自相关函数Ry(τ)。
实验结果:(1)输出的功率谱(2)输出的自相关第三章模拟调制仿真1.用MATLAB软件仿真AM调制。
被调信号为1, (t0/3)>t>0;m(t)=-2, (t0/3)≤t≤(2*t0/3);0, 其它;利用AM 调制方式调制载波。
假设t0=,fc=250hz;调制系数a=。
实验结果:1)调制信号、载波、已调信号的时域波形2)已调信号的频域波形2.被调信号为1, t0/3>t>0;m(t)=-2, t0/3<= t<2*t0/3;0, 其它;采用频率调制方案。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bc7667451e79b896902269a.png)
《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报告姓名:李傲班级:14050Z01学号: 1405024239实验一:Systemview操作环境的认识与操作1、实验目的:熟悉systemview软件的基本环境,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熟悉基本操作,并使用其做出第一个自己的project,并截图2、实验内容: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1.7进行练习2>正弦信号(频率为学号*10,幅度为(1+学号*0.1)V)、及其平方谱分析;并讨论定时窗口的设计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3、实验仿真:图1系统连结图(实验图中标注参数,并对参数设置、仿真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结论输出信号底部有微弱的失真,调节输入的频率的以及平方器的参数,可以改变输入信号的波形失真,对于频域而言,sin信号平方之后,其频率变为原来的二倍,这一点可有三角函数的化简公式证明实验二:滤波器使用及参数设计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 中的线性系统图符。
2、掌握典型FIR 滤波器参数和模拟滤波器参数的设置过程。
3、按滤波要求对典型滤波器进行参数设计。
实验原理:2、实验内容:参考实验指导书,设计出一个低通滤波器,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截图,要求在所截取的图片上用便笺的形式标注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
学号统一使用序号3、实验仿真:系统框架图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图输入输出信号的频谱图4、实验结论对于试验中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设置不太容易确定,在输入完通带宽度、截止频率和截止点的衰落系数等滤波器参数后,如果选择让SystemView 自动估计抽头,则可以选择“Elanix Auto Optimizer”项中的“Enabled”按钮,再单击“Finish”按钮退出即可。
此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最合适的抽头数通常抽头数设置得越大,滤波器的精度就越实验三、模拟线性调制系统仿真(AM)(1学时)1、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SYSTEMVIEW 构建简单的仿真系统。
3、掌握模拟幅度调制的基本原理。
最新matlab-通信工具箱教程PPT课件
![最新matlab-通信工具箱教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edd343a5e9856a57126033.png)
[sig, equant]=dpcmdeco(index, codebook, predictor); %使用DPCM解码
plot(t,u,t,equant,'*');
运行后所得图形如图6.4所示。
第 6 章 通信系统仿真
6.3 差错控制编/译码方法
在通信系统中,差错控制编/译码技术被广泛地用于检查和纠正信息在传递过程中 发生的错误。在发送端,差错控制编码添加了一定的冗余码和卷积码两种类型。
MATLAB 通 信 工 具 箱 提 供 了 一 系 列 函 数 用 于 有 限 域 计 算 。 概 率 解 码 中 最 常 用 的 是 Viterbi解码,用于卷积码解码。常用的纠错编码方法包括线性分组码、海明码、循环码、 BCH码、Reed-Solomon码和卷积码。
1. 纠错编码函数encode( )及译码函数decode( ) 格式:code=encode(msg, N, K, method, opt) 功能:用method指的方法完成纠错编码。其中msg代表信息码元;method是允许的编 码方法,包括hamming 、linear等, opt是一个可选择的优化参数。 格式:msg=decode(code,n,k,method) 功能:用指定的method方式进行译码。为了正确地复制出信源序列,编码和译码的调 用方式必须相同。
matlab-通信工具箱教程
第 6 章 通信系统仿真
6.1通信工具箱的函数
在MATLAB的Communication Toolbox(通信工具箱)中提供了许多仿真函数和模 块,用于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和分析。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通信函数命令和Simulink 的Communications Blockset(通信模块集)仿真模块。用户既可以在MATLAB的工作空 间中直接调用工具箱中的函数,也可以使用Simulink平台构造自己的仿真模块,以达到 扩充工具箱的内容。通信工具箱中的函数名称和内容列表,其内容包含:
通信系统仿真报告
![通信系统仿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c23391214791711cc791730.png)
实验三 通信系统仿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陈侃● 背景知识:(1) 频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时将通信的频段划分成若干信道频率范围,每对通信设备工作在某个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即不同的通信用户是靠不同的频率划分来实现通信的,早期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现在的无线电广播、短波通信、大多数专用通信网都是采用频分多址技术来实现的。
(2) 时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是将通信信道在时间坐标上划分成若干等间隔的时隙,每对通信设备将工作在某个指定的时隙上,不同的通信用户是靠不同的时隙划分来实现通信的,现在的数字蜂窝无线通信系统GSM ,就采用了时分多址技术。
(3) 码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是利用码字的正交性,将承载的不同用户的通信信息区分开来。
每对通信设备工作在某个分配的码组实现通信。
现在的数字蜂窝无线通信CDMA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WCDMA ,CDMA2000,SC-CDMA 都采用了码分多址技术。
码分多址要求通信的码组之间有很好的正交性。
有一种获得正交码组的方法是利用M 序列发生器,M 序列是最大长度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
M 序列发生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a i 表示各个寄存器的状态,c i 可取0或1.M 序列发生器的原理框图F(x) = c i x ir i=0上式是关于x 的多项式,系数c i 表示了序列生成器的反馈连线的特征,称为一位生成器函数的特征多项式。
由于r 位移位寄存器最多可以取2r 个不同的状态,因此每个移位寄存器序列最终都是周期序列,并且其周期n ≤2r 。
M 序列具有很强的自相关性和很弱的互相关性,周期为2r -1的M 序列可以提供2r -1个正交码组。
● 练习题:1.2.1 FDMA 的Simulink 仿真:(1) 利用Simulink 中的相应模块,搭建提示所给的系统仿真图,并设置相应的参数。
答:按照提示所给的模型图以及相应模块的参数,我设计出的FDMA 系统仿真图如下所示:(2) 上图中的六个Analog Filter Design 滤波器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根据已知的参数设置它们的参数,然后进行系统仿真,记录下三个Scope 上显示的波形。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86511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1.png)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1. 引言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无线通信、互联网、电视、手机、卫星通信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中,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通信系统仿真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
2.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和意义通信系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通信系统的运行和性能,以达到理解系统特性、优化设计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它在通信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系统特性:通过仿真可以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器、信道编码和解码等,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可以评估不同的系统设计方案,找到最佳的参数配置和算法,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
•解决问题:通过仿真可以模拟通信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表现,从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干扰问题、误码率改善等。
3. 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是模拟和计算。
通信系统仿真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模拟和计算:•信源:通过模拟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比如正弦波、随机信号等。
•信道:通过模拟产生不同的信道特性,比如传输损耗、多路径效应、噪声等。
可以通过添加白噪声、多径信道模型等方式来模拟实际信道的特性。
•调制解调器:通过模拟调制解调过程,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信道编码和解码:通过模拟编码和解码过程,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提高抗干扰性能。
•误码分析:通过模拟接收端信号的误码情况,分析误码率和误差传播等指标。
通信系统仿真的计算过程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和相关工具,比如MATLAB、Python等,以及通信系统仿真平台,比如NS-3、OPNET等。
4. 通信系统仿真的步骤通信系统仿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仿真目标:明确仿真的目标,包括仿真对象、仿真精度和仿真场景等。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c语言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c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6a15eec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0.png)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c语言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C语言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仿真方法。
2.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
3.熟悉通信系统仿真实验的流程和技巧。
4.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通信系统仿真程序。
5.能够分析仿真结果,对通信系统进行性能评估。
6.能够独立完成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处理方法、调制解调技术等。
2.通信系统仿真方法:讲解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包括系统模型建立、仿真算法选择等。
3.C语言编程基础:介绍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4.通信系统仿真实验:进行一系列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仿真技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仿真方法,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通信系统仿真案例,让学生掌握仿真技巧。
4.实验法: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实验设备,保障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通信系统仿真教案(信道和调制解调)
![通信系统仿真教案(信道和调制解调)](https://img.taocdn.com/s3/m/6ba2ff212f60ddccda38a0f3.png)
• 2、解调:
•
这里重点介绍相干解调。数字调制方式可以采用相干解调,
而其中一些数字调制方式也可以采用非相干解调,如2ASK、 2FSK、 2DPSK。下面以2DPSK为例来说明相干解调的实 现方法,其框图如下:
e2DPSK(t)
带通滤波器
相乘器
低通滤波器
抽样判决器
码反变换器
输出
cosct
2DPSK相干解调框图
个典型的Costas环来完成解调,图符2、图符4和图符9构成环
路滤波器,图符3为VCO,图符5和图符7为低通滤波器。 • • 2PSK解调输出进行码反变换,就可完成2DPSK的解调。
• 3、性能测试:
这里的性能测试主要指的是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测试, 也就是测试系统克服加性噪声影响的能力。分析模型如下图 所示。
•
•
Rice衰落信道模型经常用于仿真一个因直射路径和多个散射 路径共同产生的幅度衰落信道模型,通常假设这些路径的延迟 远远小于信号带宽的倒数。即延迟远小于符号时宽。下图是利
用 SystemView 系统提供的Rice衰落信道模型图符建立的基带
等效仿真模型。制:
内容要求
•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系统,较为复杂的无线通信 系统,各点时域波形、频域分析以及通信系统性 能测试 • 包括但不限于调制、解调、(信道编译码)、 (载波同步)、(定时同步)、信道、信源编译 码、(加解密、复用解复用、扩频解扩频); • 做分析报告过程中,在设置系统模块参数及系统 参数时,要结合理论课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定时脉冲
其中cosct 为相干载波。
码反变换器:
差分码入
。
差分码入
码反变换器
图符9为异或门,图符10为延迟。
stbc课程设计
![stbc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f1d17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0.png)
stbc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STBC(空时分组编码)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2. 学生能理解STBC的原理,掌握其编码、解码过程。
3. 学生能了解STBC在提高通信系统性能、抗多径干扰等方面的优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STBC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其性能。
2.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学会使用STBC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STBC的编码与解码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通信技术产生兴趣,增强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求知欲。
2. 学生通过学习STBC,培养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认识到我国在通信领域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为国家科技事业作贡献的愿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通信原理与实践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TBC 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二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通信原理知识,对通信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仿真实验等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STBC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STBC基本概念:介绍STBC的定义、分类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空时分组编码”2. STBC原理:讲解STBC的编码、解码过程,分析其数学表达式及性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空时分组编码的原理”3. STBC性能分析:分析STBC在提高通信系统性能、抗多径干扰等方面的优势。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空时分组编码的性能分析”4. STBC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STBC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六节“空时分组编码的应用实例”5. STBC仿真实验:指导学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STBC的编码与解码操作,分析实验结果。
通信系统级仿真流程
![通信系统级仿真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053b41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6.png)
通信系统级仿真流程
一、确定仿真目标
1.确定系统级仿真的目标
(1)确定仿真的具体问题或需求
(2)明确仿真的范围和目的
二、收集系统参数
1.收集通信系统的参数
(1)收集系统组成部分的参数
(2)获取通信信道的特性参数
三、建立仿真模型
1.选择仿真工具
(1)选择合适的仿真软件或工具
(2)确保工具能够支持系统级仿真需求2.建立系统模型
(1)构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模型
(2)建立信道模型和传输模型
四、运行仿真
1.设定仿真参数
(1)设定仿真的时间范围和步长(2)确定仿真条件和初始状态2.运行仿真模型
(1)启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2)监控仿真过程中的输出结果
五、仿真结果分析
1.分析仿真数据
(1)对仿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2)检查系统性能和指标
2.优化系统设计
(1)根据仿真结果优化系统设计(2)提出改进建议和调整方案。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6d4b8dabe23482fb4da4c89.png)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MATLAB的基本使用与数学运算目的:学习MATLAB的基本操作,实现简单的数学运算程序。
内容:1-1 要求在闭区间[0,2π]上产生具有10个等间距采样点的一维数组。
试用两种不同的指令实现。
运行代码:x=[0:2*pi/9:2*pi]运行结果:1-2 用M文件建立大矩阵xx=[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代码:x=[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m_mat运行结果:1-3已知A=[5,6;7,8],B=[9,10;11,12],试用MATLAB分别计算A+B,A*B,A.*B,A^3,A.^3,A/B,A\B.代码:A=[5 6;7 8] B=[9 10;11 12] x1=A+B X2=A-B X3=A*B X4=A.*B X5=A^3 X6=A.^3 X7=A/B X8=A\B运行结果:1-4任意建立矩阵A,然后找出在[10,20]区间的元素位置。
程序代码及运行结果:代码:A=[12 52 22 14 17;11 10 24 03 0;55 23 15 86 5 ] c=A>=10&A<=20运行结果:1-5 总结:实验过程中,因为对软件太过生疏遇到了些许困难,不过最后通过查书与同学交流都解决了。
例如第二题中,将文件保存在了D盘,而导致频频出错,最后发现必须保存在MATLAB文件之下才可以。
systemview通信系统仿真
![systemview通信系统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8c4d078d960590c69ec37694.png)
1引言在当今信息社会,通信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高级“神经中枢”,通信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没有通信的人类社会将是不堪设想的。
通信按传统的理解就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换。
一般来说,通信系统是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信宿组成。
一般发送端要有调制器,接收端要有解调器,这就用到了调制与解调技术。
调制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模拟调制常用的方法有AM调制、DSB 调制及SSB调制等。
数字调制常用的方法有2ASK调制、2FSK调制、2PSK调制及2DPSK调制等。
经过调制不仅可以进行频谱搬移,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从而将调制信号转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或便于信道多路复用的已调信号,而且它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传输的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调制方式往往决定着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对常见的模拟和数字调制解调、抽样定理、增量调制系统和数字基带传输系统进行设计与仿真分析,并进一步设计和仿真AM超外差收音机以熟练System View软件的运用。
通信技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通信系统也日趋复杂多样。
因此,在通信系统的设计研发过程中,通信系统的软件仿真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目前,电子设计自动化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c)已成为通信系统设计的主潮流。
为了使复杂的设计过程更加便捷高效,使分析与设计所需的时间和费用降低,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PC机Windows平台的System View动态系统仿真软件。
这是一款比较流行的,优秀的仿真软件,目前大多数通信系统的仿真都是用这款软件。
因此,本次课程设计亦采用System View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分析,以加深对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模拟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模拟调制系统可分为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本课程设计只研究线性调制系统中常用的AM 、DSB 、SSB 调制与解调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通信系统课程systemview仿真设计
![通信系统课程systemview仿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51fdc1aa00b52acfc7caa0.png)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一、设计目的1.熟悉使用System View软件,了解各功能模块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3.观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接受端的眼图,掌握眼图的主要性能指标。
二、设计原理(一)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原理通信的根本任务是远距离传递信息,因而如何准确地传输数字信息是数字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字传输系统中,其传输对象通常是二进制数字信息,它可能来自计算机、网络或其它数字设备的各种数字代码。
也可能来自数字电话终端的脉冲编码信号,设计数字传输系统的基本考虑是选择一组有限的离散的波形来表示数字信息。
这些离散波形可以是未经调制的不同电平信号,也可以是调制后的信号形式。
由于未经调制的脉冲电信号所占据的频带通常从直流和低频开始。
因而称为数字基带信号。
通过SystemView 提供的仿真环境对数字基带传输中的某些问题加以仿真、分析,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并加深感性认识。
基带信号传输系统的典型模型,如图所示。
在发送端,数字基带信号X(t)经发送滤波器输入到信道,发送滤波器的作用是限制发送频带,阻止不必要的频率成分干扰相邻信道。
传输信道在这里是广义的,它可以是传输介质(电缆、双绞线等等),也可以是带调制解调器的调制信道。
基带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常混入噪声n(t),同时由于信道一般不满足不失真传输条件,因此要引起传输波形的失真。
所以在接收端输入的波形与原始的基带信号X(t)差别较大,若直接进行抽样判决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判。
因此在抽样判决之前先经过一个接收滤波器,它一方面滤除带外噪声,另一方面对失真波形进行均衡。
抽样和判决电路使数字信号得到再生,并改善输出信号的质量。
根据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任何信号的频域受限和时域受限不可能同时成立。
因此基带信号要满足在频域上的无失真传输,信号其波形在时域上必定是无限延伸的,这就带来了各码元间相互串扰问题。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d950d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4.png)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概述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本课程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数字信号处理、模拟电路设计、通信原理等。
二、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Matlab软件的使用;3.熟悉数字信号处理和模拟电路设计;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三、课程设计内容1.数字信号处理(1)采样定理(2)离散傅里叶变换(3)数字滤波器设计2.模拟电路设计(1)放大器电路(2)滤波器电路(3)混频器电路3.通信原理(1)调制与解调技术(2)误码率分析(3)传输链路建立与维护4.Matlab软件使用(1)Matlab基础语法(2)Matlab图像绘制(3)Matlab数据处理与分析四、课程设计步骤1.确定仿真系统的需求和设计目标;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仿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进行仿真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模拟电路设计、通信原理等方面;4.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结论;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五、课程设计案例以一个简单的调制解调系统为例,介绍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
1.需求分析设计一个基于QPSK调制解调技术的通信系统,要求实现以下功能:(1)产生随机比特序列并进行QPSK调制;(2)添加高斯白噪声并计算误码率;(3)对接收信号进行QPSK解调,并恢复原始比特序列。
2.搜集资料了解QPSK调制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
3.系统设计(1)产生随机比特序列并进行QPSK调制利用Matlab软件生成随机比特序列,并将其转换为QPSK符号。
通过画图工具绘制星座图,观察符号分布情况。
(2)添加高斯白噪声并计算误码率在发送信号中添加高斯白噪声,模拟信道的干扰。
通过误码率分析工具计算误码率。
(3)对接收信号进行QPSK解调,并恢复原始比特序列利用Matlab软件对接收信号进行QPSK解调,得到恢复后的比特序列。
《通信系统原理教程》课件第6章
![《通信系统原理教程》课件第6章](https://img.taocdn.com/s3/m/a57d21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5.png)
(6-11)
代入式(6-10),得
R =C00P(H0)P(D0/H0)+C10P(H0)P(D1/H0)+C01P(H1)P(D0/H1)
+C11P(H1)P(D1/H1) (6-12)
第6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在一次观测情况下,按照图6-2任意选择判决点y0,将 式(6-4)代入式(6-12), 则平均风险 R 为
(6-15)
由于λ(x)和λB都是正数,上式也可以用对数n B
D0
(6-16)
第6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N维观测时的贝叶斯判决准则和一维观测具有相似的结果,即
(Y )
f (Y / H1)
D1
f
(Y
/
H0)
D0
P(H0 )[C10 P( H1 ) [C01
C00 ] C11]
第6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噪声n(t)为高斯
白噪声,均值为
0,方差
为
2 n
,单边功
率谱密度为n0。
要建立的最佳接收机是在噪声干扰下,以最小差错概率 准则,在观察时间(0, T)内,检测判决信号的接收机。
根据假设及对设计接收机的要求,推算如下。
第6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对s0(t)和s1(t)抽样N次,N次抽样后的随机变量仍然是
(6-9) 当我们得到虚报概率P(D1/H0)和漏报概率P(D0/H1)以及先
验概率P(H0)和P(H1)后,就可以利用式(6-5)求出系统的平
均错误概率Pe。
第6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图6-3 信号统计检测模型
第6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6.2 最小平均风险准则(贝叶斯判决准则)
在二选一检测中,接收机每次作出的判决不管是正确的还 是错误的,都要付出代价,并用Cij表示,其中i表示检测结果, j表示原来的假设。
通信系统仿真
![通信系统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c84eea0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8.png)
课题一:二进制基带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设计任务:运用MA TLAB 语言,对采用匹配滤波器的二进制通信系统的误码性能进行仿真。
先利用一个均匀分布的随机信源产生大量的随机信号(5000个),然后根据基带波形映射成相应的基带波形。
信号通过AWGN 信道,信号将受到高斯分布白噪声的影响,这个高斯噪声可以通过一个高斯随机数发生器模拟。
在接收端,将通过AWGN 信道后的信号通过一个最佳接收机(匹配滤波器)进行接收判决,就得到接收到的信号。
最后,将这个信号与原始信号相比较,就可以得到误码率。
分别作出二进制通信系统仿真得到的误码率曲线和理论上的误码率曲线。
课题二:2FSK 通信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设计任务:完成2FSK 通信系统的仿真,运用MA TLAB 语言,仿真它的误码性能,并与理论误码曲线相比较。
b 12T /1f f +=,检测器为平方律检测器,信道相移为0。
信道中的加性噪声可认为是统计独立,均值为0的高斯分量。
分别作出2FSK 通信系统仿真得到的误码率曲线和理论上的误码率曲线。
课题三:PSK 系统的信号仿真设计任务:完成M=8的PSK 通信系统的仿真,运用MA TLAB 语言,仿真其信号。
对于M=8,产生恒定包络的PSK 信号波形。
信号幅度归一化,T /6f c =。
课题四:4PSK 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设计任务:完成M=4的PSK 通信系统的仿真,运用MA TLAB 语言,仿真它的误码性能,并与理论误码曲线相比较。
设消息序列的采样速率为1Hz ,已调信号的采样速率为3Hz ,可利用y=dmodce(x,Fd,Fs,’psk’,M)和z=ddemodce(y ,Fd,Fs,’psk’,M)函数对PSK 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
信道中的加性噪声可认为是统计独立,均值为0的高斯分量。
分别作出4PSK 通信系统仿真得到的误码率曲线和理论上的误码率曲线。
课题五:M=16的PSK 系统的蒙特卡罗仿真设计任务:完成M=16的PSK 通信系统的仿真,运用MA TLAB 语言,仿真它的误码性能,并与理论误码曲线相比较。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DOC)
![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086f3fbeb52acfc788ebc962.png)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基于SystemView的仿真实验班级:学号:姓名:时间:目录实验一、模拟调制系统设计分析 -------------------------3一、实验内容-------------------------------------------3二、实验要求-------------------------------------------3三、实验原理-------------------------------------------3四、实验步骤与结果-------------------------------------4五、实验心得------------------------------------------10实验二、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系统设计分析------------11一、实验内容------------------------------------------11二、实验要求------------------------------------------11三、实验原理------------------------------------------11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2五、实验心得------------------------------------------16实验三、数字载波通信系统设计分析------------------17一、实验内容------------------------------------------17二、实验要求------------------------------------------17三、实验原理------------------------------------------17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8五、实验心得------------------------------------------27实验一:模拟调制系统设计分析一、实验内容振幅调制系统(常规AM )二、实验要求1、 根据设计要求应用软件搭建模拟调制、解调(相干)系统;2、 运行系统观察各点波形并分析频谱;3、 改变参数研究其抗噪特性。
通信系统仿真 教学大纲
![通信系统仿真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7c2cd214028915f814dc2d9.png)
《通信系统仿真》教学大纲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课程编码:12A06150 学分:1.5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16 实验或实践:16 上机:0适用专业:通信工程推荐教材:赵鸿图、茅艳著,《通信原理MA TLAB仿真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目:1. 刘学勇著,《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2. 赵静、张瑾、高新科著,《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思想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通信工程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专业任选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方法和实现技术,通过课堂授课与课内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础知识,并将其与所学过的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专业知识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掌握通信系统仿真的基础理论和实现方法,掌握通信系统中发送端、信道和接收端的主要仿真模型与关键问题,通过使用MATLAB仿真平台,能够熟练地运用M语言进行一般通信系统的仿真。
2、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课内上机实验,使学生在掌握通信系统仿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基本了解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实现过程,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通信系统仿真的应用奠定基础。
3、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运用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理论,实现简单通信系统的分析与建模,并利用MATLAB仿真平台实现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MATLAB基本操作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MATLAB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MATLAB软件的矩阵生成方法、基本运算、基本函数和符号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2 均匀量化
例:对一个正弦信号进行均匀量化(量化间隔为 0.2),在图上同时显示出原始信号和量化后信 号,分别用“x”、“. ”符号表示。
t=[0:.1:2*pi]; sig=sin(t); partition=[-1:.2:1]; codebook=[-1,-0.9,-.7,-.5,-.3,-.1,.1,.3,.5,.7,.9,1]; [index,quants,distor1]=quantiz(sig,partition,codebook); plot(t,sig,'x',t,quants,'.') axis([-.2 7 -1.2 1.2]) [distor1]
4.3.3 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的。
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间,其量化间隔也小;反之,量化 间隔就大。因此,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 同,即改善了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而且不需要过多 增加量化级。
4.3.3 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的实现方法通常是将抽样值通过压缩再进行 均匀量化. 压缩:是用一个非线性变换电路将输入变量x变换成另一 个变量y。 接收端用一个扩张器来恢复x。
4. 5 DPCM编码
在PCM编码中,每个抽样值都进行独立编码,造成编码 需要较多的位数。然后相邻抽样值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利用其相关性对相邻样值的差值进行编码就是查分 PCM(DPCM)。
DPCM的原理: 只将前1个抽样值当作预测值,再取当前抽样值和预测值 之差进行编码并传输。 利用减少冗余度的方法来降低编码比特率。
相同的量化误差对不同大小信号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
衡量系统性能时应看噪声与信号的相对大小,也就是
相对量化误差与信号之比,称为相对量化误差。
Sq Nq
E m2
E m mq
2
4.3 量化
均匀量化
标量量化
量化 矢量量化 非均匀量化
4.3.1 标量量化
格式一: index=quantiz(sig,partition);
均匀量化: 量化间隔相等的量化。 在均匀量化中,每个量化区间的量化值均取值在 各区间的中点。
量化间隔取决于样值取值的变化范围和量化级。
4.3.2 均匀量化
设输入信号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a和b表示, 量化电平数(量化级)为M,则均匀量化时的量化 间隔为:
ba v M
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均匀量化的量化误差只与 量化间隔有关。
4.3.2 均匀量化
均匀量化的主要缺点: 无论抽样值大小如何,量化噪声的均方根值都固定不 变。因此,当信号m(t)较小时,则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也 就很小,对于弱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就难以达到给定的 要求。
通常,把满足信噪比要求的输入信号取值范围定义为动 态范围。 可见,均匀量化时的信号动态范围将受到较大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均匀量化。
4.3.3 非均匀量化
通常使用的压缩器中,大多数采用对数压缩,即 y=lnx。广泛采用的两种对数压缩律是: 压缩律:美国 (255) A压缩律:我国和欧洲 (87.56)
内容
1 2 3
量化(标量量化) 编码
4. 4 PCM编码
编码:把量化后的信号转换成代码的过程。 其反过程称为译码。 编码的原理:把量化后的所有量化级,按其量化电平的 大小次序排列起来,并列出各对应的码字。
partition=[0,1,3];
codebook=[-1,0.5,2,3]; sig=[-2.4,-1,-.2,0,.2,1,1.2,1.9,2,2.9,3,3.5,5]; [index,quants]=quantiz(sig,partition,codebook); Index
quants
4.3.2 均匀量化
目前国际上多采用8位编码的PCM系统,输入的信号经过 抽样、量化后,每个抽样值编码成8个比特的二进制码组 。
4. 4 PCM编码
A律13折线编码规则中,普遍采用8位二进制码,对应有 M=256个量化级,即正负输入范围内各有128个量化级。 每根折线为一个区间,正负各8个区间。每个区间有均匀 量化成16个量化电平。
作业
1. 计算下列程序结果 partition=[0,2,4]; codebook=[-1,1,3,5]; sig=[-1,2,3,5]
[index,quants]=quantiz(sig,partition,codebook)
作业
2. 对一个余弦信号进行均匀量化 要求:时间间隔为0.2,量化间隔为0.1; 用红色*表示原始信号,用蓝色钻石符号表 示量化后信号; 3. 写出PCM编码原理和DPCM编码原理。 4. 写出A律PCM编码规则。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讲授人:肖湘 Email:xiaoxiang1806@
内容
1 2 3
量化(标量量化) 编码
4.3 量化
•
• •
量化后的抽样值取值称为量化值(量化电平)。
量化值的个数称为量化级。 相邻两个量化值之差称为量化间隔。
量化过程中丢失的信息是不可能
13折线编码码位的安排按照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的 顺序。
4. 5 DPCM编码
在PCM编码中,每个抽样值都进行独立编码,造成编码 需要较多的位数。然后相邻抽样值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利用其相关性对相邻样值的差值进行编码就是查分 PCM(DPCM)。
DPCM的原理: 只将前1个抽样值当作预测值,再取当前抽样值和预测值 之差进行编码并传输。
partition=[3,4,5,6,7,8,9];
index=quantiz([2,9,8],partition); index=quantiz([2,10,8],partition);
4.3.1标量量化
格式二: [index,quants]=quantiz(sig,partition,codebook);
4.3.2 均匀量化
思考: 如何增大量化级; 图形和量化误差的变化?
t=[0:.1:2*pi]; sig=sin(t); partition=[-1:.1:1]; codebook=[-1,-0.95,-.85,-.75,-.65,-.55,-.45,-.35,-.25,-.15,.05,.05,.15,.25,.35,.45,.55,.65,.75,.85,0.95,1]; [index,quants,distor1]=quantiz(sig,partition,codebook); plot(t,sig,'x',t,quants,'.'); axis([-.2 7 -1.2 1.2]) [disto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