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定位情况及存在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培养定位情况及存在难题作者:洪学智王琳琳程薇王慧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对于医学院校尤其是中医院校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从1995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以来,经过十数年的发展,正逐渐在摸索中走向成熟,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考研人数迅速增加,硕士研究生培养呈现出规模效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在稳步发展招生规模的同时,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1]为了更加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必要对原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进行重新论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寻求对策。而这其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定位。2009年,在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中医药管理学的支持下,管理学院开展了围绕研究生管理与教学改革的系列研究,本研究即是在相关项目支持下完成的。

1人才培养定位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卫生管理教育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初期主要是由各医学院校举办,大多数都是在原公共卫生专业上进行整合发展,从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到开展成人教育,而后相继开展了普通卫生管理教育各个层次的学历教育,学制从大专、本科到研究生学位教育,而且近十多年来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专业领域与学科体系。与其它医学院校在“公共卫生专业”上“嫁接”管理专业所不同的是,北京

中医药大学管理专业是在独立的管理干部培训基地的基础上,通过人才引进和选留优秀毕业生来扩大教师队伍得以发展壮大的,其发展以卫生管理专业为基础,更加突出了“管理”的特点。这一方面体现了我校该专业发展的特色,另一面也突显出我们在发展根基上的不足,表现为除少数一两个研究方向外,大多数课程与研究方向往往是“因人而设”,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人才梯队,更难以达到课程内部的联系和方向之间的融合。

由于师资来源主要是从其它兄弟院校引进人才和选留本院培养的研究生,其培养特色中自然也带有大多数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特色“痕迹”———注重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技能。加之早期研究培养规模较小(2000年以前招生人数年均少于5名),对培养目标定位的意识较为模糊。在研究生培养中更多地是体现导师自身的工作特色。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2006至今,年均招生规模近40人)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培养需求的调整,迫切需要对原有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而人才培养定位问题,也被作为“问题之中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通过对发放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在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中有60%的人认为人才培养定位应为研究与应用复合型人才;40%的人认为是应用实践型人才;而认为是研究型人才的为0%。在校学生对于人才培养定位的观点基本与教师相同,79%的人认为定位应为研究与应用复合型人才;15%的人认为应为应用实践型人才,认为是研究型人才的占3%;另有3%认为培养定位应视导师的工作领域而定。而此问题在毕业学生中的调查却表现

出了不一样的观点:有40%的人认为人才培养定位应为研究与应用复合型人才;60%的人认为应为应用实践型人才;认为是研究型人才的为0%。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校师生的主流意见仍然认为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目标为应用与研究复合人才。反映出目前广大师生已经认识到应用的重要性,但在应用的比重上,毕业研究生明显高于在校师生,说明对其重要性上有不一致的意见。

2国内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比较

2.1国内研究生人才培养

我国现有两种研究生教学模式,即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前者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实际能力的培养。林世荣[2]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过去只要有学历就可以就业,现在和以后的发展趋势是既要有学历又要有相关的实践能力才能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研究生中除少数毕业生将进入学术界或研究部门外,大多数硕士研究生自身发展定位在实用技术应用与管理方面。很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员工,而这些正是现在的硕士研究生所缺少的。邱兆坤[3]认为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长期以来因社会发展程度限制以及博士研究生数量较少的缘故,主要是为高等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培养人才,以学术性为主,导致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博士研究生教育在层次和培养目标上的界限不很明确。从我国长期以来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和考核内容来看,“学术研究

型”为最主要类型。而随着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大量需求,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价值追求亟待由单一的学术性转向多元价值。赵翔宇等[4]认为建国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上。培养目标之所以这样定位是由于我国当时社会高级人才奇缺,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很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硕士研究生实际上承担了博士研究生的部分任务,他们毕业之后主要用于补充大学师资和科研机构。而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博士研究生的规模已经基本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和一些科研部门容纳硕士研究生的空间越来越小。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大量拥有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未来几年培养的数以百万计的硕士研究生中,多数将以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身份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2.2国外研究生人才培养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一般分为科研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三类。这样“形成了一种相当独特的结合,一方面是学校机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甚至保守性,另一方面是具有适应新的需求和方向的调节能力。[5]20世纪从90年代以来,美国为适应社会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所有硕士学位中,具有专业应用方向的硕士学位占了85%,只有15%是学术型的。[6]在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各种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服务组织、医疗保险公司、社会福利组织与机构、政府为卫生管理部门培养中级或高级的专门管理人才。而博士研究生教育则以为大学培养专业教师为主,同时为独立

的社会研究机构、政府直属的研究部门以及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单位培养专业研究人员,也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少量的高级管理人才。[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