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

合集下载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感觉异常有效3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感觉异常有效3例

旁压痛 ( 右>左) ,脐上悸。首先给予吴茱英汤,服 药后头痛未改善。 虚寒之象明显, 遂以温里祛寒为主, 从第 3日 起改服获荃四逆汤后, 症状迅速好转, 病情
逐渐稳定。
( 郭恒击摘译 )
病例 3 3 岁女性, : 9 主诉: 头痛、 心悸。 长期偏 头痛常服麦角胺等制剂,因反复发作而接受汉方治
药2 周后转阴,另一种服药 2 个月后转为阴性。 . 5
上述结果表明, 对于重度脑血管障碍后遗症的患
者, 补中益气汤可改善低下的免疫功能、 提高机体抵
上述 3 例感觉异常患者伴有的症状均有肩酸痛、 畏寒, 体型肥胖、 腹部皮下脂肪厚等, 舌、 脉、 腹证 也基本相同, 辨证均属于阳虚。 因此服用相同方剂会 奏效。对于阳虚型感觉异常的患者,上述形寒肢冷、 气不化水的体征和症状可作为选择黄蔑桂枝五物汤
解而停药。
数 (L) .5: 般正常 在5 以 本组患 1 X 1 L 00 一 0 值 0 上,
者服药前 P I N 均低于4 , 0 服药 6 个月后均升至 4 0以
上。 MR A MR A阳性的3 ⑤ S : S 例服药后 2 周至 3 个
月均转为阴性。 种 MR A阳性的患者, 2 S 其中一种服
周时,出现右头部剧烈疼痛、呕吐。 之后每月发作 4
或 5次,经前头痛加重、焦虑。脑电图、头部 M 1 7 ;
等检查未见异常。 四诊所见: 头痛、 恶心, 晨起头重, 头、肩、背部酸痛,睡眠质量差,畏寒以下肢明显,
改 用黄蔑建中 汤提取剂 1 。 个月后面部麻木基 8 6 酬
本痊愈而停药。
皮肤粗糙, 痛经、 且经期持续 1 周以上。 面色稍苍白, 声音无力。 舌质淡、 舌体胖大有齿痕、以舌根为中心 呈地图状薄白苔、 舌尖无苔, 脉稍沉细弱。 腹软,中

【黄煌:黄芪桂枝五物汤的6个病案】

【黄煌:黄芪桂枝五物汤的6个病案】

【黄煌:黄芪桂枝五物汤的6个病案】今天孙老来我办公室复诊,他告诉我,自从服用汤药以后,体温一直正常,3个月来,从未出现那恼人的高热。

孙老今年已经年近90高龄,虽然有糖尿病、帕金森、房颤、前列腺肥大等病,但脑子不糊涂,身板还硬朗。

但是,去年春天开始,竟然不明原因发高热,发作时寒战,继而汗出而退,几乎每月一发,连续住院多次。

医院先前查不出原因,后来血培养诊断是菌血症,使用了不少抗生素,有效,但好好坏坏,医院也拿他没有办法,最后建议请中医调理。

去年冬天他来诊时,手抖、腿颤,舌苔厚干,舌质暗淡,下肢浮肿,脉缓,时有歇止。

确实是元气大伤。

我用的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生黄芪60克、桂枝10克、肉桂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葛根60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

水煎,每剂服用2-3天。

老人服药很认真,坚持服药近三月。

望着老人欢快的神情,我也很高兴。

当我为他诊脉时,老人又告诉我,他本来非常严重的灰指甲也没有了。

他骄傲地伸出那十个指头,指甲居然红润完好。

效果真是不可思议!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古代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我经常用此方治疗身体臃肿龙钟的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其身体特征是面色黄暗或暗红,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

此方服用后大多患者气力增进,浮肿消退。

所以,我将黄芪桂枝五物汤看做是一种调体方。

孙老恼人的发热,应该与其年老体质下降有关,黄芪桂枝五物汤不是退热方,也不识血中的细菌为何物,也不知灰指甲是真菌作祟,但此方能够增强体质,是治本方。

难怪孙老服用此方以后,许多症状消失了。

他还告诉我,现在每天能写字半小时,手抖也大大好转了。

治病必求其本,这是古训。

本在哪?对慢性病来说,本在体质。

黄芪桂枝五物汤,效果不可思议,取效道理其实非常简单。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45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45例
参 考 文 献
颈肩 肌筋 膜疼 痛综 合征 是一 种软 组织 性疾 病 , 以损 伤部 位疼 痛 、 牵 涉痛 甚 至局部 肌 肉颤 动反 应为 特征 。由 于现代 人 久坐 办公 室 、 久 居 空 调 房 的生 活 特 点 , 该 病 发
病率有 上 升趋 势 , 且 发 病人群 年 轻化 。笔 者用 黄芪 桂枝 五物 汤治 疗该 病 , 在 临床有 一定 心得体 会 , 现报 道 如下 。
总 ‘ 效率 9 1 . 1 1 。
讨 论
利湿 为 主 。并 加 用 女 贞 子 、 墨旱 莲 以二 至 丸 调 和 冲任 。 二诊 时仍见新 出 皮疹 , 加 用夏 枯 草 、 牡丹皮、 赤 芍 加重 清
热解 毒 、 凉血 活血之功 。故皮疹可 明显消退痊 愈 。
小 结
上 两 则病 案 , 虽 病 因病机 不 同 , 但 都有 湿热 互结 , 且 邪在 卫分 的共 同特 点 。甘 露 消 毒 丹 正 是 以 治疗 湿 瘟 时 疫、 湿 热并 重 为主 的 方 剂 。痤 疮 虽 不 为湿 瘟 时疫 , 但 恰
Ne w Yo r k: Ra v e n Pr e s , 1 9 9 0 : 1 4 1 .
E 1 3 国家 中 医药 管 理 局 . 中医 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F M] . 南京: 南 京
大 学 出 版社 , 1 9 9 4 : 2 0 0 .
般 资 料
4 5例 患者 均 来 自岳 阳市 中 医 院 国医 堂 专 家 门诊 , 其 中男性 3 O例 , 女性 1 5例 ; 年龄 2 5 ~5 6岁 , 平 均 年 龄
治 疗 结 果
疗 效标 准E : 临床 治 愈 : 颈肩部疼痛 消失 , 活动 自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面瘫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面瘫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面瘫医案
朴某某,女,47岁,朝鲜族,2010年7月9日初诊。

患者两周前,于清晨起床后,突感左侧面部不适,发现饮水时口角漏水,咀嚼食物时食物滞留于左侧齿颊之间,餐后对镜观察,嘴角已明显向右侧歪斜,左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鼓腮时漏气,左侧鼻唇沟明显变浅。

当地卫生院诊为“面神经麻痹”(面瘫),经输液、针灸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今日来院要求服中药治疗。

现诸症如上所述,舌质淡红,舌体略胖,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正气不足,络脉空虚,营卫失调,风邪乘虚而入,伤气血,中脉络,致使气血郁阻,而发斯证。

治宜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35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当归15克,羌活15克,防风15克,全虫3克(冲服),白僵蚕15克,生姜七片,大枣12枚,5剂,每剂水煎早晚温服。

药尽5剂,饮水时口角漏水消失,诸症明显好转,药已中的,原方继进10剂,诸症消失,康复如初。

告愈。

按:本案属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营卫失调,风邪乘虚而入,伤其气血,阻其脉络,致使气血郁阻,而发斯证。

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阳,行气活血,当归、赤芍养血活血通络,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防风、羌活祛风散邪,全虫、白僵蚕乃虫蚁之属,有活血通络、祛风解痉之功。

诸药合用,阳气通,气血行,风邪祛,脉络通,邪祛正复,其证乃愈。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荨麻疹、胃脘痛、心悸、头痛、不宁腿综合征)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荨麻疹、胃脘痛、心悸、头痛、不宁腿综合征)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荨麻疹、胃脘痛、心悸、头痛、不宁腿综合征)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新用叶志光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组成,其功效为通阳行痹、调和营卫,治疗营卫俱虚的血痹证,症见肢体麻痹、肌肉关节酸痛,或中风后遗症等。

笔者临床辨证用于治疗其他疾病,也取得满意疗效。

兹举例如下。

1荨麻疹案例1:患者,女,28岁,2009年6月23日初诊。

患者2年来全身皮疹、瘙痒,反复发作,曾服用扑尔敏、强的松、维生素C等,药后皮疹一度消退,间有复发。

3d前出汗后吹海风而复发。

服扑尔敏和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效果欠佳。

诊见:全身皮疹,高出皮肤,部分融合成片,瘙痒难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证属营卫不和、卫虚不固,治宜调和营卫、补气固卫;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黄芪30g,桂枝10g,白芍20g,生姜15g,大枣15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服后皮疹消退,继服5剂以巩固疗效。

随访2年余未见复发。

按:本例患者为营卫不和、卫气虚不能固表所致,卫外不固无以抵御外邪,风邪每因出汗之机乘虚而入,“在外者,风先受之”。

故见全身皮疹、瘙痒难忍等症,治以调和营卫、补气固卫。

方中黄芪补气固表;桂枝解肌祛表、散外感风寒,与白芍相配调和营卫;生姜发表散风寒;大枣益气补中健脾。

诸药合用,以补气固表、祛风散寒,切中病机,故痒止而疹自愈。

2胃脘痛案例2:患者,男,52岁,2010年1月4日初诊。

患者上腹部剑突下隐痛不适4年余。

痛时服温食则痛减,遇天气变冷则加剧,泛吐清水,神疲乏力,恶寒,舌淡,苔白腻,脉弱无力。

X线钡餐透视显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证属脾胃虚寒。

治宜温中散寒、益气健脾,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黄芪45g,桂枝、生姜各15g,白芍20g,大枣15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5剂后,自觉疼痛明显减轻,精神胃纳好转,白腻苔消退,脉大致如前。

续以上方加海螵蛸15g、乌药10g、白及6g,续服15剂,诸症消失,舌脉恢复正常。

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一头晕1.融某,男,61岁。

患头晕病史三年之久,近年来自觉左太阳穴处如虫蚁爬行状,左侧肢体麻木不仁,经多方医治无效。

脉浮大无力,舌苔薄白。

生黄芪40克桂枝12克生姜12克白芍12克大枣7枚六剂。

服药后头晕明显好转,太阳穴处虫蚁爬行感消失,肢体麻木亦减轻。

乃改用黄芪为50克,另加当归10克,再进六剂后,诸症全部消失。

三个月后追访,未见反复。

(足厥阴肝经上达颠顶,肝开窍于目,故肝血不足,不能濡养,则头晕眼花,即血中的营养物质不够。

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则肢体无力,运动失灵,手足震颤,肌肤麻木,拒挛抽搐,屈伸不利。

部分身体出现血虚证状,一定是血管堵塞了。

脉无力,表心阳虚,阳虚寒凝,血不养筋,头目等。

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经散寒,益气活血。

)2.颈性眩晕《四川中医》(1993,5:26):某女,67岁。

患者于5月前晨起突发头晕目眩,约半小时后自行缓解,以后每于劳累后发生短暂性眩晕。

现症:头晕目眩.头枕隐痛,颈项酸痛,上肢麻木,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疲乏无力,舌质淡,舌尖边多紫斑,苔薄白。

颈椎正侧位片示:第5、6颈椎体前缘唇样变。

脑血流图示:枕乳导联两侧波幅不对称。

诊断为颈性眩晕。

证属气虚血瘀。

治宗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丹参、葛根、川芎,每日工剂煎服,服6剂后,症状减轻,继服6剂,诸症均失。

复查脑血流图已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头晕目眩:血虚不能濡养,或血液中的氧气,营养物质不足,代谢不完全产物堆积。

头枕隐痛,颈项酸痛:血虚,颈项部毛细血管,肌肉痉挛,以减少氧气,营养物质的消耗,稍微转动,引起疼痛。

恶心呕吐,血虚生成不完全代谢产物,胸闷气短,血虚不能完全带走二氧化碳。

疲乏无力:血虚带给肌肉细胞的氧气,营养物质少。

)二血痹1.《四川中医》(1983,5:27):刘某。

患四肢麻木1年余,夜晚尤甚。

用维生素Bl:与维生素B,肌肉注射60余日,疗效不明显。

后改为针灸治疗,初针有小效,继之无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组成与用法】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效】益气温经,和经通痹。

【医案】1.妊娠腿痛初诊:2005年10月18日。

徐某,23岁,西班牙华侨,因月经稀发(3~5个多月一潮)4年、慢性盆腔炎、子宫偏小、要求助孕,于8月15日开始就诊。

经过系统治疗之后,末次月经于8月29日来潮,9月29日尿妊娠试验阳性,此后一直实行中药保胎治疗。

此次就诊时已经妊娠51天,右侧大腿外缘至髋关节部位疼痛2天,嗳气厌食,涎多恶心。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补气血,温经脉,化痰湿。

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黄芪12g 桂枝6g 炒白芍10g 生姜5个大枣6个半夏12g 茯苓10g,5剂。

二诊:2005年10月24日。

右侧大腿疼痛消失,恶阻减轻,B超检查证实宫内有4个孕囊,均见胎心管搏动,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续进5剂。

2.妊娠身痛多汗初诊:2006年5月30日。

詹某26岁,因子宫偏小(子宫三径之和11.5cm)、经量过少5个月,要求助孕就诊,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末次月经于4月29日来潮,今日尿妊娠试验阳性。

患者自诉身上阵热,出汗畏风已经3天,全身酸痛,难以入寐。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12g 桂枝6g 炒白芍6g 生姜5片大枣6个糯稻根15g 龙骨15g 牡蛎15g 桑寄生15g 夜交藤15g,4剂。

二诊:2006年6月3日。

身上阵热出汗、畏风酸痛诸症均消,寐短,易饥,舌脉如上。

治法:补益心脾。

方剂:归脾汤(《济生方》)加防风10g,5剂。

3.产后身痛腹痛初诊:2006年3月21日。

陈某,30岁,顺产后69天,恶露30多天方净,小腹疼痛3天,伴腰部下坠,见黄水样分泌物,有异味,头额抽痛,头晕,时觉身冷,四肢肘膝关节酸冷疼痛,脘胀纳差,口干泛酸,便溏矢气,小便频短,乳汁偏少。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运用验案5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运用验案5则

( 中 国人 民解放 军第 3 0 2医 院中西 结合 肝病诊 疗 与研究 中心 , 北京 , 1 0 0 0 3 9 )
枝 1 5 g , 白芍 2 0 g , 山药 1 5 g , 黄柏 1 0 g , 知母 1 5 g , 生姜 8 g , 大 枣
5枚 。7剂 , 水煎 , 每 天 1剂 , 早 晚 分服 。服 药 7剂 后 , 患者 症 状 减轻 , 但 仍 然入 睡 困难。 守上 方 改桂 枝 1 0 g , 加 酸 枣 仁
范某 , 女, 5 7岁 , 2 0 1 3年 6月 2 3 日初 诊 。3个 月前 出现
山药 扶 温 , 专 于温 阳助 气 , 开 窍宣 闭 ; 白芍 、 大枣益 阴和血 , 调 和
阴阳 。全 方合 用 , 标 本兼 治 , 相 得益 彰 。
后 随访 , 患者 不 适 症 状 均 消失 。
微 涩而 紧之血 痹证 。《 素问 ・ 痹论 》 载: “ 营气 虚 , 则 不仁” , 用黄 芪 桂 枝 五 物 汤 , 黄芪合桂枝益气通 阳,
芍 药养 血合 营 , 姜、 枣 调 和 营卫 , 故 用 黄芪 桂 枝 五 物
按: 围绝 经期 是妇 女 一 生必 然 度 过 的一 个 生 理
痛、 喜按 , 按之痛 减 , 经西 药对症 治疗 ( 具体 用 药不详 ) 后痛
减 。后 自觉 下腹 部 隐痛 , 遇 寒 加 重 得 热 则 舒 缓 。7 d前 因过 食 凉物 , 致腹痛 、 腹 泻加 重, 并 伴神 疲 气短 、 腹 部微 胀 , 大便
溏 泄 。 自行 服 用 “ 香砂 六 君 汤” 未 效 。 就 诊 时 患 者 慢 性 病
3 慢性 结肠 炎
李 某, 男, 2 6岁, 于2 0 1 2年 9月 2 3日初诊 。腹痛 、 腹泻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治验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治验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治验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为益气温经、和营通痹,治血痹之要方。

笔者在临床中按其组方要义,以本方为主加减治疗内、妇、儿科等多种疾病,疗效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验案3则报道如下。

1 新生儿硬肿症朱某,男,10d,于2008年12月26日初诊。

其父诉:3天前,因气候寒冷,保暖不当,次日发现小儿欠温,四肢冰冷,面部、双侧肩臂部及臀部皮肤青紫僵硬。

遂到县人民医院救治,诊为新生儿硬肿症,给予抗炎,提供热量,保温等治疗,病情稍好转,但疗效不显。

查见:小儿面色暗淡,唇色苍白,四肢发凉,周身欠温,神志清楚、双侧肩臂、臀腿部皮肤青紫,肌肤僵硬不能捏起,指纹暗紫。

治以温经散寒通络,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10g,桂枝6g,白芍6g,生姜8g,大枣10g,细辛1g,木通6g,赤芍5g,红花4g,甘草3g,2天1剂,取水500mL,煎煮10min,取汁100mL,加适量蜂蜜调匀,每次10~20mL喂服,1天4~5次,并注意患儿保温。

服2剂后,患处皮肤转软,色泽转红,体温回升。

守上方再用2剂,诸恙愈。

现患儿已周岁,健康活泼。

按:亲生儿硬肿症属祖国医学“五硬”证之一,或因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衰,或因生后受寒,以致阳气不运,肌肤失于温煦而成。

此患儿新生不久,气血未充,元阳不振,感受寒邪,寒凝血涩,气血运行不畅,阳气不能达表,致使皮肤僵硬,故属阳气虚、寒凝血涩之证。

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以益气温经,助阳达表,并配以赤芍、木通、红花以活血通阳。

气血运行如常,肌肤得以温煦而寒去病愈。

2 月经后期胡某,女,29岁,于2007年4月24日初诊。

经期推后至50余日左右1次达年余。

患者1a前,因下乡工作,冒雨涉水,致月经推后,初起推后8~9日,后延至50余日一至,量少色淡,伴畏寒肢冷,少腹冷痛,曾先后觅医诊治不效。

邀妇产科医师会诊,妇检提示:宫颈轻度糜烂,余未见异常。

B超检查:未见异常。

舌淡胖苔白,脉沉细,右尺部微涩。

黄芪桂枝五物汤兽医临床举隅

黄芪桂枝五物汤兽医临床举隅

位游 走木定 明显
,
;
寒 重 表 现 背 腰 四 肢 强 直 疼痛
、 。

,
2 岁水 母 牛 刘某 1
腰 肢 强直 欠 温
,
行 走不
主诉

湿 重 则见 四 肢肿 胀 重 着 笔 者体 会到
,
稳 鼻镜无 汗
近 日吃 草减 少

,
舌苔 淡 白
咬咳
、 。
脉浮 滑

:
以黄 茂桂枝 五物 汤作 为基 础 方
据风
,
者应用 该方 加 减
,
治 疗耕 牛 冬末初 春常见病 疗效 满 意
,


0 克 秦芙各 4
,
生 姜 1 0 克 煎 水灌服

,

四 肢麻木 症
,
日一 剂
,
二 剂病愈
,
病案一 鼻镜 无 汗
,

x g s s 年 2 2月 2 5

雷 波村 五组 行走 不稳
吃 草 略减
,

体会
黄茂桂枝五 物 汤
,
,
方 简药易 得

12
,

,
7 6
岁 时 脉 药
产 稀 脾

现 又 怀孕 月余
阴 道 少量 出血
,
食 欲不振
喜卧
,
,
大便
母牛
,
体 质较 差
,
上午干 完农 活 频 频努 责
, , ,
下午
,
患 猪体 质较胖

舌质淡
,
顺产 一公 犊
不振
,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医方剂名。

为温里剂,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

【组成】
黄芪9g,桂枝9g,芍药9g,生姜18g,大枣4枚
【适用病证】
糖尿病中后期,见肢体麻木,或反复的皮肤感染及溃疡经久不愈者。

【应用参考】
1.适用本方的患者大多体胖,面黄黯,肌肉松弛,腹部松软硕大,唇舌紫黯,多汗而下肢浮肿,易于饥饿或低血糖反应。

2.本方是糖尿病中后期的基本方,通常给予1月量,需较长时间服用。

3.糖尿病多汗,重用黄芪60~120g。

4.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见胸闷、活动后气促、心绞痛等,脑血管病变有脑梗死、脑萎缩等,合葛根、川芎、丹参。

5.糖尿病肾病水肿、严重高血压,合桂枝茯苓丸、四味健步汤(石斛30g,怀牛膝30g,赤芍30g,丹参15g)。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脱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心理健康。

本文旨在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在治疗脱发方面的疗效。

一、问题背景及症状描述脱发患者,男,35岁,因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头发脱落。

患者自觉脱发明显,每日梳头时脱发较多,伴有头皮瘙痒、头皮屑增多等症状。

患者曾尝试多种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

二、诊断与治疗方法1.中医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诊断为脱发。

病因主要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湿热内蕴。

2.方剂选择与加减:针对患者的病情,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

方剂组成:黄芪、桂枝、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茯苓、白术、泽泻、桃仁、红花、薏苡仁等。

3.用药过程及症状改善:患者服用上方7剂后,脱发症状明显减轻,头皮瘙痒和头皮屑减少;14剂后,脱发量明显减少,头发逐渐变得浓密;21剂后,脱发症状基本痊愈,患者满意疗效。

三、疗效分析与讨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具有明显疗效,原因如下:1.方剂中黄芪、桂枝、白芍、当归、熟地黄等药物具有益气养血、滋养肝肾的作用,为治疗脱发奠定了基础。

2.川芎、桃仁、红花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能够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改善毛发生长环境。

3.茯苓、白术、泽泻、薏苡仁等药物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作用,能够消除湿热内蕴,改善脱发症状。

四、预防与护理建议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减少化学染发、烫发等对头发的损伤,尽量选用天然护发产品。

4.注意头部保暖,避免长时间受凉。

5.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

综上所述,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彭坚: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手臂疼痛,麻木无力】

【彭坚: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手臂疼痛,麻木无力】

【彭坚: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手臂疼痛,麻木无力】
手臂疼痛,麻木无力,《金匮要略》称作“血痹”,属于少阴病表证、寒证、虚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案例1: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手臂疼痛刘某,男,51岁,左肩部至手臂部酸胀疼痛,抓东西无力,夜间尤剧,左手指明显比右手冷,二便调,舌暗苔腻,脉沉细。

患病已经有两个月。

处方:黄芪9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羌活15克秦艽15克木瓜15克苍术10克姜枣各10克七剂
二诊:上方服后,症状基本缓解。

按语:黄芪桂枝五物汤之辨证要点在于手臂抓东西无力;用方要点在于重用黄芪,元气充足,才能推动血行。

我常加刺五加30克,助黄芪补气,加鸡血藤30克养血。

手臂酸胀,乃为有风湿,可以加秦艽、羌活祛风,苍术、木瓜祛湿。

血痹的病机是血行不畅,如果有肢冷、舌暗等瘀阻现象,则合用桂枝茯苓丸效果更好。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脱发是一种常见的外貌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是中医药治疗脱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例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的医案,以期为类似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患者,男,35岁,因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脱发。

患者自觉脱发明显,每日梳头时脱发较多,伴有头皮瘙痒、头皮屑增多等症状。

患者曾尝试多种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

就诊时,患者面色晄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中医诊断:脱发(气血不足,肾阳虚弱)治疗方法: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1.辩证分析:患者脱发日久,面色晄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为气血不足,肾阳虚弱。

2.方剂选择与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

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作用,真武汤具有温阳利水的作用。

二方合用,共奏温阳益气、活血通络、祛湿止痒之功。

3.药物组成及功效:- 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桂枝:温经通络,助阳化气- 白芍:养阴止痛,缓肝疏肝- 生姜:温中止呕,发表散寒- 大枣:养血安神,调和诸药- 附子:温阳散寒,止痛祛湿- 白术:健脾和胃,益气止汗- 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4.治疗过程与疗效观察:- 患者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后,脱发症状逐渐改善,头皮瘙痒和头皮屑减少。

-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脱发明显减少,面色转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 持续用药三个月,患者脱发基本停止,新发逐渐生长,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医案总结与启示:本案患者脱发原因主要为气血不足和肾阳虚弱,通过辩证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脱发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从根本上调理患者的体质,改善症状。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名医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名医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名医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患者刘某,男,45岁。

主诉:乏力、出汗多、腰酸背痛,舌
淡苔白,脉细弱。

查体:体温36.3℃,血压110/70mmHg,心
率72次/分,心肺听诊无异常。

肢体无肌力减退,无肌束震颤,肝脾未触及。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中医辩证分析认为,该患者为气虚血瘀证。

乏力、出汗多、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虚症状;腰酸背痛为气滞血瘀症状。

鉴于患者肝脾虚弱,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常用方剂,具有补气扶脾,活血行气的作用。

治疗方案:给予患者黄芪桂枝五物汤,处方如下:
黄芪30g,桂枝10g,茯苓12g,白术9g,党参15g,当归12g,川芎9g,熟地黄15g,生地黄15g,山药15g,丹参15g,红
花9g,益母草15g,五味子12g,紫苏叶10g,炙甘草6g。

治疗过程:该患者坚持连续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3个月,每日一剂,每剂煎服,分两次服用。

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该患者乏力症状明显减轻,出汗量减少,腰酸背痛症状明显改善。

辅助检查显示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均正常。

舌淡苔白,脉细弱明显改善。

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该方剂通过补气扶脾、活血行气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气虚症状
和腰酸背痛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方剂中包含多种草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原创版】目录1.脱发病例介绍2.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方法3.治疗效果及观察4.总结与展望正文1.脱发病例介绍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的现象,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雄激素性脱发,也称为男性型脱发。

这种脱发通常表现为头发逐渐变细、变短,最终脱落。

本病例中,患者为男性,年龄为 35 岁,主要症状为头发脱落,尤其是前额和头顶部位明显。

患者同时伴有乏力、腰膝酸软、失眠等症状。

2.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方法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等五种药物组成,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功效。

真武汤则是一种治疗水肿、腰痛、乏力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在本病例中,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采用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的治疗方法。

具体方剂如下:-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 30 克,桂枝 15 克,芍药 15 克,生姜 15 克,大枣 5 枚。

- 真武汤:附子 15 克,白术 15 克,茯苓 15 克,炙甘草 10 克,生姜 15 克。

3.治疗效果及观察患者在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方剂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头发脱落明显减少,前额和头顶部位的头发开始逐渐生长。

同时,患者的乏力、腰膝酸软、失眠等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头发基本恢复正常,体力充沛,睡眠良好。

4.总结与展望本病例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方剂对雄激素性脱发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要针对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方剂的调整。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案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案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的精彩案例。

咱就说有这么一位大姐,长期手脚冰凉,那感觉就像是大冬天没穿厚棉袄似的。

她来看病的时候都愁眉苦脸的,一直嘟囔着“这可咋办呀”。

医生就给她开了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加减调理。

呐,这就好比是给身体这个大机器来了一次精心的保养维修!过了一段时间,大姐再回来,那脸上笑容跟花儿似的,兴奋地说:“哎呀呀,我现在手脚可暖和啦,真是太神奇啦!”
还有个小伙子,平时总觉得没力气,干啥都提不起精神。

就好像汽车没了油,跑不起来一样。

用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后,嘿,精神头一下子就上来了,现在整天活力满满的,跟朋友打球都更有劲了呢!这不就是给身体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嘛!
再想想,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复杂的城堡,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呢,就是那开启城堡活力之门的神奇钥匙呀!它能帮助我们调整身体的状态,让一切都变得更加顺畅。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汤真有那么厉害?当然啦!这些真实的案例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嘛!它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那些被身体不适困扰的人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古老的智慧呀,它真的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呢!这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绝对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尝试呀!。

胳膊疼痛,黄芪桂枝五物汤五付解决问题

胳膊疼痛,黄芪桂枝五物汤五付解决问题

胳膊疼痛,黄芪桂枝五物汤五付解决问题
门诊来了个中年女性患者,主诉双上肢疼痛,弯曲肘关节疼痛明显,其他没有不适。

细心询问,没有搬抬重物,没有受凉,也没有受伤,突然胳膊疼痛,按压局部肌肉也痛,局部也没有明显红肿。

望闻问切,体型偏胖肤白,肌肉略松弛,脉浮缓。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五付。

十天后,患者因它病来诊。

诉药后疼痛消失,并言中药效果不错。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其中主要有五味药组成,分别是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所以叫做五物汤。

经方大家黄煌教授讲: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古代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我经常用此方治疗身体臃肿龙钟的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其身体特征是面色黄暗或暗红,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

小方治大病,有效一口汤!
免责声明:本文及图片内容源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针方等仅供参考学习,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否则责任自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的应用病例血痹岳美中医案:郭某某,女性,33岁,北京某厂干部。

于1973年6月间,因难产使用产钳,女婴虽取下无恙,但出血达1800毫升之多,当时昏迷,在血流不止的情况下,产院用冰袋敷镇止血,6个小时,血始止住。

极端贫血,血色素3克,需要输血,一时不易找到同血型的供血者,只输了400毫升,以后自觉周身麻痹不遂,医治未效,在弥月内于6月28日即勉强支持来求诊治。

患者脉现虚弱小紧,面色苍白,舌质淡,就是产后重型血虚现象,中医诊为“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卫与营以治之。

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尖9克,白芍9克,大枣4枚(擘),生姜18克。

水煎温服。

7月2日二诊:上方服3剂,脉虚小紧象渐去,汗出,周身麻痹已去,惟余左胁及手仍麻,恐出汗多伤津,用玉屏风散加白芍、大枣作汤剂,以与阳养阴。

处方:生黄芪24克,白术30克,防风9克,杭白芍9克,大枣4枚(擘)。

水煎温服。

7月13日三诊:服上方10剂,汗出止,胁痛愈,右脉有力,左偏小,食指与小指作麻兼微痛,左臂亦痛,就是心血仍虚而运行稍滞,用三痹汤治之。

本方养血补气之药多于祛风散邪,宜于气虚血少而有麻痹之证者。

处方:生黄芪18克,川续断6克,大独活6克,大秦艽6克,防风6克,辽细辛3克,川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黄9克,酒炒自芍9克,桂枝9克,云茯苓9克,杜仲炭9克,川牛膝9克,台党参9克,炙甘草6克。

水煎温服。

7月26日四诊:服上方10剂,周身觉有力,食指痛愈。

唯左脉仍弱,血虚宜补,予人参养荣丸。

8月1日五诊:左右脉渐趋平衡而仍弱,小指与无名指作痛。

按小指内侧,就是手少阴心经脉所终,无名指就是手少阳三焦经脉所起,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

从经脉寻求,很明显就是心经虚弱,气血难以充周经脉所致,投予生脉散作汤用,以养心气。

处方:党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9克。

水煎服。

9月3日六诊:上方服2周,小指与无名指疼痛消失,所患产后病症已基本痊愈,唯脉仍现虚象,嘱常服人参养荣丸以善后。

(《岳美中医案集》1978年版)按语:难产大出血后发生周身麻痹不遂,又见脉象虚弱小紧,面色苍白,舌质淡等血虚之象,故岳老以此断为血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取得良效,后以补气养血之品,以善其后。

痿证(原发性脑萎缩)胡青山医案:某女患,45岁。

四年来头痛,头晕,健忘,并日益加重。

经全脑造影、脑电图、超声、脑脊液等项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脑萎缩。

症见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头昏健忘,气短便难,舌质淡红,脉弱,属中医痿证。

用本方加减:黄芪150克,白芍50克,何首乌3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当归、鸡血藤、牛膝各20克。

水煎服,日1剂。

半年后基本痊愈,随访2年余,病情稳定。

(《黑龙江中医药》1985;<1):20)按语:肌肉萎缩而见头晕气短,健忘,脉弱,气血虚候迭现,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鸡血藤、牛膝等,以补益气血,通利血脉获愈。

中风后遗钟耀奎医案:陈某,62岁,广州江门。

1947年由美返国后,迷信风水,每日与地理师访寻龙穴,连续数月。

某日,寻穴方定,突然中风倒地,抬返家,延医诊治。

醒后,口眼向右歪斜,右半身瘫痪,不知痛觉。

舌微强,言语不能流利,病约50余日,数易医,未效。

初诊:六脉微细,便秘,两日一行,诊属气血俱虚,拟方大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750克,桂枝’750克,杭白芍750克,生姜750克,大枣100枚,虎胫骨300克,桑寄生300克。

上药用水一大锅,煎取12碗,每小时服1碗。

二诊:服后证如前,惟大便1次,较溏而已。

再服原方,续服7日,右手稍有知觉,可微举,足仍如前,言语较清楚。

续服至第10天,手足均能举动,但乏力,未能走动。

余认为病已去其半,药力亦宜酌减,因此照第一日之剂量减半,再服10天。

三诊:余诊后第20天,症状大有好转,可步出中庭走动,家人大为欣喜,但口眼仍微歪斜,说话不十分清楚。

改与干金附子散。

炮附子90克,桂枝尖90克,细辛15克,防风24克,生晒党参90克,干姜30克。

服3剂。

四诊:口眼较正,说话已清楚流利,惟足部乏力,手可举至与肩’平。

改与真武汤加味。

炮附子60克,杭白芍90克,云茯苓90克,生白术60克,生姜90克,虎胫骨90克,桑寄生90克,桂枝90克。

服10剂。

五诊:病者能行前来门诊。

此后以黄芪建币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真武汤等三方每日轮服。

服20天,各证均如常人,惟口眼微向右歪,不能复原,停药。

按语:本案重用黄芪至750克,桂、芍、生姜亦均用750克,大枣用到百枚,胆略之大,为常人所不及。

钟氏自注曰:病者对我信仰甚笃,故余能投此重剂,病者亦敢服,否则,难取速效也。

无脉症李宜方医案:田某,男,42岁。

1988年2月6日就诊。

右手麻木、发冷、脉测不得一年余。

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并背部紧缩疼痛,遇阴雨天加剧。

半年前曾在省级医院诊为大动脉炎。

血压左臂20/13kPa,右臂血压没有显示。

舌质淡红,苔薄白,右脉不得。

中医诊为脉痹,辨证属营卫不与,气虚血瘀,脉道痹阻。

治以调与营卫、补气温阳行痹。

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30g,芍药12g,桂枝9g,红花10g,川芎10g,生姜3片,大枣6枚。

水煎服,日1剂。

服药6剂后,自觉右手麻木减轻,脉搏微弱可取,背部紧缩疼痛亦明显好转。

药已中的,守方加当归20g、丹参20g,以增强活血之力,再进12剂。

药毕自述右手麻木、背部紧缩疼痛等症均消失,切诊右手脉有力可取。

至此,服药不足20剂而症获痊愈。

(山东中医杂志1993;(3>:33)按语:(原按):西医学认为,无脉症多发于大动脉或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其中以头与臂部动脉受累而多见,发病以青年为多。

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肢易疲劳、麻木或发凉,病侧血压测不出或极低。

治疗本病,西医以激素为主,效果多不理想。

无脉症属中医“脉痹”范畴,病机虽与气血相关,但症结在营卫不与,而此营卫不与的本质又为营卫不足。

《素问·逆调论》说:“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营血不足则不能充盈脉络,卫气虚弱则无力通达四末,故出现肌肤、血脉之“不仁”、“不用”病状。

黄芪桂枝五物汤就是本病对证之方,果获良效。

肩痛(肩周炎)张民钦医案:金某,男,48岁,1993年1月6日因车祸右肩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两月后右肩关节疼痛,右上肢不能抬举,X线示:右肩关节及诸骨质未见异常。

诊断为她伤性右肩关节炎。

处方:黄芪30g,白芍12g,桂枝12g,生姜10g,大枣5枚,鸡血藤12g,秦艽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1服。

服药10剂后,右肩关节内旋及外旋外展功能恢复,疼痛较前减轻。

守法治疗2周而愈。

随访1年,右肩关节功能正常。

(国医论坛1995;<3):11)按语:(原按):创伤性肩周炎临床较少见,但素体虚弱,复加肩部或上肢外伤史者容易诱发。

《素问·痹论》曰:“营气虚,则不仁。

”人至中年,素体“骨弱肌肤盛”,劳而汗出,邪遂凝于血脉,再加外伤,而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方中黄芪益气,桂枝、芍药通阳行痹,生姜、大枣调与营卫,鸡血藤、秦艽通络止痛,共奏益气温阳除痹之功,用治创伤性肩周炎可谓方证相符,故收效颇佳。

低热刘殿青医案:朱某某,女,35岁,教师。

1982年10月5日初诊。

低热二年余,体温常在37、5℃左右,偶尔达38℃。

伴有怯风怕冷,自汗津津,声低气短,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周身乏力等证。

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胖,脉细缓无力。

证属气虚身热。

拟取甘温除热法,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焦白术10克,炙甘草3克,生姜3克,大枣5枚。

服上方1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改用补中益气丸调服半月以善其后,随访至今未发。

(江苏中医杂志1984;<1):37)按语:“甘温除热”大法,肇始于《内经》,自张仲景起,代有发挥,至金代东垣氏,其理论已臻成熟。

所使用方剂,概为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升阳益胃汤之属。

本案中气虚弱兼有营卫不调之候,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加白术、炙甘草者,以增培补中气之功。

盗汗刘殿青医案:张某某,男,36岁。

1982年6月5日初诊。

患者夜间盗汗二年余。

近因工作繁劳,盗汗加重,每夜汗湿衬衣,伴头昏目眩,心悸气短,肢倦无力,纳谷减少,面黄神疲,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缓少力。

此乃劳倦伤气,卫阳不固,营失内守之故。

拟益气温阳,敛营固卫,少佐敛汗之法,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黄芪30克,桂枝lO克,白芍10克,炒党参15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30克,生姜3克,大枣5枚。

上方服8剂后,盗汗止,食纳增加,精神好转。

继用黄芪30克,大枣5枚,煎汤代茶饮,巩固一周,随访至今未发。

(江苏中医杂志1984;<1):37)按语:自古之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

然于临床,并非绝对。

张景岳指出:“然以余观之,则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也。

……何以辨之?曰:但察其有火无火,则或阴或阳,自可见矣。

盖火胜而汗出者,以火烁阴,阴虚可知也;无火而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

本案盗汗见头昏目眩,气短乏力,舌淡脉缓,显为阳气虚弱之证,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党参、煅龙牡以温阳益气,调与营卫,固表上汗,方证相对,就是获佳效。

汗出偏沮高濯风医案:赵某,女,29岁。

1982年9月3日初诊。

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每至子夜左半身汗出如洗,汗后自觉虚弱之至,伴心悸气短、少寐多梦、月事衍期、量少色淡。

高老予调与营卫、补虚敛汗。

药用:黄芪15克,桂枝、白芍各9克,白术15克,防风3克,生龙骨、生牡蛎、生地、百合各30克,炙甘草6克。

连服9剂,汗止而寐安,心悸气短消失,月事如期来潮,色转红而量亦增。

继服3剂,固其后效。

(辽宁中医杂志1987;(1l>:25)按语:“偏沮”一证,首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其云:“有伤于筋,纵,其若不荣,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本案因汗出而致虚,气不足则心悸气短,血不足则心神失养而少寐多梦,汗泄过多则阴血亏损,故月事衍期,量少色淡。

高老谓血汗同源,汗止则血充,血充则经自荣,故不调其经,而治在调与营卫,补虚敛汗。

因汗泄过多,遂于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加生地、百合,以助阴液生复。

辨证准而遣药精,故收效甚捷。

癫痫(Jackson发作)钟强医案:李某某,女,45岁,1994年10月5日诊。

以左侧颜面及上肢阵发性抽搐3月求治。

左眼及口角阵发牵扯,继之左上肢阵挛抽搐,为时几秒至数十秒,且感左上肢酸麻无力,数分钟后复如常人,每日数次发作,甚为其恼。

脑电图示:右额顶叶有少许棘尖波发放,中度异常脑电图。

诊为“Jackson氏癫痫”。

患者舌苔薄白,舌质有少许瘀点,脉来细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