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春节的来历, 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 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 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 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 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 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 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 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 叫过年。)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公历4月5日左右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 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 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 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 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 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 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 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 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先祭祖、吃团年饭,放鞭炮等為一般常見的习俗。(现在中



国大陆的民众还有看中國中央電視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习惯) 傳統上,在大年夜當天的中下午要在門邊貼上新的春聯。 團年飯又稱年夜飯,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 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 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 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余”同音, 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昇」之意; 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华南則多有雞、燒肉、髮菜、蠔 豉等,因為「髮菜蠔鼓」與「發財好市」諧音。 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可能影响到北方过年 也吃鱼。 年夜飯之後,長輩會發壓歲錢給晚輩,因為是用紅色的信封 袋(紅包袋裝,故又稱紅包,中國古代也有用紅線將一百個 銅錢串成一串,表示長命百歲。其中一個說法是歲與「祟」 同音,壓歲錢的涵意就是希望能鎮壓邪祟,年年平安,晚輩 會在除夕夜當天入睡時將壓歲錢放在枕頭底下。 在一些廟宇,會有不少信眾等待上頭香,插上新年廟宇香爐 的第一炷香,據說代表吉利與神明一年的護佑。

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
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 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 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 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 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 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 日。)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 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 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 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 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 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 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
年: (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 义与今天根本不同。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 凶恶的野兽叫“年”。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跑起来比风还 快,吼起来比雷还响。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 们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神为了惩罚“年”,把它锁 进深山,只许它一年出山一次。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 了“年”有“三怕”——怕红颜色、怕响声、怕火光。于是, 有一年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 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灯。“年”晚上来了一看,家 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白天它 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 颤心惊,调头又跑回去了。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再来, 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后来,人们才把防“年”、“驱 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 习俗仍保持着。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 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我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
除夕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 “去”,引申为“易”[交替];“夕”字的本义原 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 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 “除”乃除旧布新之意。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 “逐除”。据《吕氏春秋· 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 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 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 “除夕”在古时还有许多别称,如除夜、逐除、岁 除、大除、大尽等等。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 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 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 广泛地流传开来。)
重阳节
重阳节,也叫双九节,古代 以九为阳,六为阴,双九就是 重阳,固称重阳节。 阴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 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 的敬老节。在1989年,我国把 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 年人的节日。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 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 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 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 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 望团圆的日子。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 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 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 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 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 “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 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 时候。)
清明节

农历三月初八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 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 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 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 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 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 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
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 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 元”,其夜称“元夜”、“元夕” 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 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 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 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 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 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 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 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 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 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 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 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 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 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 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 而上元经久不衰。)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 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在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食不果腹,其随从介子推割 下大腿肉给重耳吃。然而重耳当上了晋国国君后,却冷落了介。介便携 其母上山隐居。重耳得知此事,知道是自己对不住介,便希望介下山。 但介不愿下山。重耳于是下令放火烧山,欲以此逼其下山。不料介宁愿 与其母烧死山中,也不愿出来。介死后,重耳悔恨不及,即令这一天为 寒食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 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 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 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 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 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 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 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 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 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