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位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工业区位论》
区域经济学彭冬玲0900206004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是第一个对工业区位论的一般理论做出系统阐述的人,他为现代工业区位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9世纪中后期,德国在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从而伴随着大规模人口的地域间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韦伯从经济区位的角度,探索了资本、人口向大城市移动(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现象)背后的空间机制。

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

韦伯将区位因子分成适用于所有工业部门的一般区位因子和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的特殊区位因子。

经过反复推导,最后确定了3个一般区位因子:运费、劳动费、集聚和分散,其中运费是韦伯理论的核心。

这三个因子即韦伯构建的工业区位理论,包括三个阶段:运费指向论、劳动力指向论和集聚指向论。

其中第一阶段的运费指向论主要解决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如何确定运费最小的区位,韦伯根据原料指数将工业分为了三种类型:原料地指向、消费地指向和自由区位;第二阶段的劳动力指向属于地区差异性因子,它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韦伯运用临界等运费线来进行分析,并引入了劳动力成本指数和劳动力系数作为判断指标;第三阶段的集聚指向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再次偏移,分散和集聚是相反方向的吸引力,将工厂从运费最小点引向集聚地区或分散地区,如果集聚(分散)获得的利益大于工业企业从运输费用最小点迁出而增加的运费额,企业就会进行集聚或分散移动。

最后,韦伯指出,在选择厂址时,不能单一的从运费指向论、劳工指向论或集聚指向论来考虑,要把这三个指向论结合起来来考虑,这样才能办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业企业。

韦伯首次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他的最大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并且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它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他的指向理论已超越了原有仅仅论及工业区位的范围,而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

但由于他当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和他本人的局限性,其理论的缺陷也在所难免。

首先,书本一开始韦伯为研究作了一系列假设前提,使得孤立研究方法系统化,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假设条件的非现实,如他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条件的,这点也成为后来的学者不断改进和校正的地方,廖什就提出动态模式,以垄断代替韦伯的自由竞争,以最大利润代替最低成本;帕兰德也试图把不完全竞争的概念引入区位论研究中,以价格为变量来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

其次,韦伯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中抽取了三个区位因子为核心,而忽略掉
了很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当今世界由于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等的发展,却使得运费对工厂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小了,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区位类型如临空型、临海型等,这些显然已经不能直接地套用韦伯的理论,但尽管如此,韦伯奠定的工业区位论的理论基础意义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读完整本书,我认为韦伯理论中的三个区位因子虽然在今天已经不能构成我们分析问题的完整框架,但它是一个基础,从这个基础点出发,我们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

比如我对第三个区位因子——集聚和分散有深刻印象,韦伯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解释了集聚现象。

他认为集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自身的简单规模扩展,从而引起产业集中化,这是集聚的低级阶段;第二个阶段主要是靠大企业以完善的组织方式集中于某一地方,并引发更多的同类企业出现,这时大规模生产的显著经济优势就是有效的地方性集聚效应。

分散则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消除由于集聚带来的地价上升造成的一般间接费、原料保管费和劳动费的上升。

显然,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再由集聚趋于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一个规律。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由于运费指向等带来的“偶然集聚”,还是由于集聚利益带来的“纯粹集聚”;不管是由于历史原因长期的集聚发展,现在,对很多企业或者区域来说,都面临着聚或散的选择。

比如武汉市的汽车制造业由于历史等原因聚集在今天却面临发展困境,大庆等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怎样更好的转型发展,等等。

在国外,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例子,像德国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老工业区,曾是世界上重要的工业基地,在面临发展严重衰退后它完美转变为旅游观光区域,合理的解决了其发展困境,也极大节省了区域重整的成本。

在国内,也有首钢搬迁至曹妃甸的案例。

这些案例可供借鉴,但仅仅是个案,在中国有太多面临发展转型的城市或企业,每个企业都能像首钢那样有财力人力物力大动干戈的搬迁吗?按照韦伯的理论,可能现在“分散因子”已经削弱了“集聚因子”的作用,可是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即使有很多充足的理由需要打破原有的集聚,可是面临高成本,却无力在集聚缓和甚至停止的时候分散。

我想,要进一步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需要重新考虑韦伯忽略掉的一些非经济因素比如制度政策。

总之,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一个很好的引航标,在他奠定的基础上,工业区位论会不断的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