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谈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
![谈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26aaf2f705cc1754270901.png)
地的了解。在此基础 上,才能更好 的为城市建筑及其发展
服务 。
【 关键词】城市 建筑景观 环境 艺术设计
【 Ab s t r a c t 】 Wi t h t h e c o n t i n u o u s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o c i e t y , p c o p -
规划 设计完成之后 ,若 留有空闲的部分,便在相应 的 地 方建 设草 坪 、水 池 或 花 园 等 , 而 真 正 的 景观 设 计并不是这样 的。一个好 的建筑设计应该从对环境 的设计开始 ,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 。在 整个设计 的过程 中,以环境设计来指导整个项 目的 开 展 。例 如 ,一 套 建 筑 所 要 设 计 的 草 坪 或 花 园等 项 目。在设 计初期就应纳入建筑的设计范围,将所有 的景观项 目贯穿于整个建筑的设计,有效保证建筑 与景观的完整与统 一。这种设计方法的设计规模虽 然相对较 大,但是它所产生的效用却是相当大的。 不 但 可 以对 建筑 进 行 整 体 上 的 美 化 设 计 , 而 且还 能 保 证 建 设 项 目的和 谐 统 一 ,有 利 于 整 个 建 筑 的 使用 及美观。 这种环境艺术的设计理念在一定程度 上继承 了 古 代 建筑 的 设计 方 法 ,将 传 统 的 设 计 方 法 与现 代 先 进的设计 理念相 结合 ,表面看似保守却也是十分成 功的设计 。此外 ,在对景观环境设计时,还应把环 境放在首要位置 。在保护环境 的前提下开展各项设 计工作,保持人 与 自然 的和谐发展。 三 、 城 市建 筑 景观 设 计 现 状 就 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 国城市建筑的景观 设计 中还存在 着较 多的问题 。这些 问题的存在阻碍 了环 境艺术性 在城市建筑景观 中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 了城 市建筑 景观 的发展 。具体而言, 目前我 国 城市建筑 景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1 . 缺 少 内 涵 目前,不少城市 的建筑规划都比较注 重绿化 。 在对景观进行设计 的过程 中,大量使用草坪或花坛 的现象较 为常见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环境 艺术的美观 ,使环境的整体艺术效果大打折扣 ,而 且还增加 了城市绿化的成本,造成了一定程度上 的 浪费。另外 ,这种单方面注重绿化的设计方案 ,还 使得整个城市景观 的内容显得较为单一,不 能很好 的展现出当地 的人文地理特色。容易使整个城市展 现出单调 而没有 内涵的一面,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 2 . 缺 乏特 色 目前 ,不少城市都存在盲 目跟 风的现 象,引进 不 少 外来 的 品种 。有 些 城 市 的 景 观 设计 ,只 是 单 纯 地追求景观 的艺术效果 ,而没有根据植物 自身 的特 点进行选择性 的引入。这样盲 目引进外来 品种 的方 式,不仅给景观的建造带来了较大 的成本 ,还使得 本地 的物种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这就容 易使整个城 市的景观缺乏个性不能很好地展现 出当地 的特色 。 四、 景观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 1 . 局 部 与整 体 的统 一 在城 市建筑 的景观设计中,环 境艺术 的设计是 非常重要 的环节 。其设计不仅要体现建筑景观的功 能与特性 ,还要能反映 出整个环境的艺术效果 。设 计较为注 重整体 的统一 ,但细节部分也是不能忽视 的 在设计的过程 中,每个组成要素都是要纳入考 虑的。要 合理地对各个部分的特性进 行考虑 ,这样 才能将这些部分更好的应用到整个 景观 的设计 当 中,从而 实现部分与整体的 自然统一。
综合实习2:建筑与环境设计调研教学大纲
![综合实习2:建筑与环境设计调研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fa802a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b.png)
《综合实习2:建筑与环境设计调研》教学大纲一、实习基本信息实习环节代码:101008实习环节名称:建筑与环境设计调研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Practice 2:Research of Architectural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实习周数:4周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环境设计以及相关专业三年级学生先修课程与环节:需先修设计表达、工程制图、中国民居欣赏、住宅空间设计及商业空间策划与设计等课程。
二、实习目的和任务实习目的:1、掌握建筑与环境设计的调研方法及测绘记录手法。
2、调研区域文化特色、民俗、民间艺术及建筑形式特征。
3、调研传统建筑文化、民居建筑文化及园林造园手法等素材。
4、调研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建筑空间,感受设计创意与特色。
5、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增强集体归属感。
6、激发创作和创新意识,积累设计素材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实习任务:在建筑与环境设计调研中学生必需掌握调研方法,按要求完成相关调研对象的测绘记录及速写,完成调研主题研究与讨论,自主完成设计素材整理及优化,撰写主题研究的调研报告、研究成果PPT汇报及成果展板制作与展示。
三、实习方式在具体调研教学中,采用学生分组调研、个人建筑速写记录和个人调研日记,教师分组辅导,对学生调研记录及调研课题进行集体综合讲解与点评,学生集中讨论,进而总结,最后通过个人作业汇报及小组课题研究PPT在全校进行演讲或展览等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四、实习教学方法与要求实习教学方法:建筑与环境设计调研课程是室外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室外空间环境观察、空间测绘及空间体验法,教师对调研方法讲解与示范,学生课题调研理论讲授法,建筑空间速写讲解法,调研讨论法及对学生调研记录点评分析等。
结合调研基地的条件,适时增加多媒体的运用,对设计大师设计作品进行赏析等等教学方法。
实习教学要求:1、教师须在教学开始前2周做好各项计划和准备工作;2、学生完成调研学习时间不少于四周,调研开始前应做好各考察点的了解与预习工作;3、学生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按时到预定考察地进行专业调研;4、调研期间能掌握正确的调研方法,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内的课程作业;5、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调研基本安排在省内外的实习基地,学生在调研期间必须遵守学校的相关实习纪律,遵守调研地的规定和民风民俗;6、在作业练习上能按照大纲要求进行,如期完成并及时给指导老师辅导;7、调研返回要总结整理设计素材,撰写实习报告及将实习过程制作成PPT在全校进行演讲。
现代城市中建筑与环境的艺术设计
![现代城市中建筑与环境的艺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7ed2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b.png)
现代城市中建筑与环境的艺术设计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外观和形象,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作为当代建筑和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功能性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亮点和亮眼之处。
一提到现代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高楼林立、道路纵横、车水马龙、繁忙的商业中心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城市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建筑和环境的艺术设计,它们在城市里扮演着导航员的角色,引领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节奏。
通过对建筑与环境的艺术设计,我们可以感受到城市的活力、文化的底蕴和人文的魅力,城市不再只是简单的堆砌物,而是彰显着城市精神和文化气息。
在现代社会,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艺术设计也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助手。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环境规划,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建筑与环境的艺术设计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艺术设计在城市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外观和环境布局,更体现在城市的功能性和人性化设计上。
比如,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和绿地设计,不仅要注重美观和实用性,更要考虑到市民的需求和舒适感,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此外,现代城市中的文化艺术设施和景点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方面,它们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建筑与环境的艺术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师和设计师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相关部门部门应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鼓励和支持新颖的建筑与环境设计,推动城市艺术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和设计中,为城市的繁荣发展出一份力。
而广大市民也要提高对建筑与环境设计的认识和参与度,珍惜城市的文化遗产,爱护城市的环境,共同建设和谐宜居的城市。
探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存在问题及策略
![探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存在问题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257d2b2f121dd36a32d8285.png)
探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存在问题及策略作者:张佳鑫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8期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建筑环境尤其是建筑环境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
本文在分析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项目中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目前城市建筑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所应该坚持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及应注意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常用方法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y construction, city residents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the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rt pursuit are more and more hig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in the building in the project, study the current status of ci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should adhere to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Key words: environmental art; landscape desig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methods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越来越追求和发展的目标,在人们生活中有着相当大的作用,不仅向人们提供物质资源,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等其他资源。
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探讨
![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f38b84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76.png)
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业环境设计水平的日益革新,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根据空间内外关系可以将建筑环境设计分为室内环境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本文简要分析了市内外环境的重要性,剖析了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含义,强调了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的绿色设计,并概括了建筑室内外环境动态和发展状况。
标签:建筑业;室内外环境;设计;绿色设计;环境动态。
一,室内外环境的重要性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建筑物,建筑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建筑室内外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显得尤其重要。
众所周知,室内外环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设计创造出的建筑室内外环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市内外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门的安全、将抗、舒适、效率等。
设计师们在进行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时,应该首先考虑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建筑物的安全保障,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设计出合理的建筑物类型,选择功能性和适用性很强的建筑物室内外环境设计,突出设计的风格文脉精神等功能。
二、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含义现代化的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具有两层含义,具体如下:1.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包括室内外的空间环境、空气质量环境、视觉环境、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等,目前大多数的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只注重视觉环境的设计,忽略了其他环境的设计,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人们对建筑室内外的环境的感受是综合,而不是单一的,因此,在进行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设计出舒适度和实用性最强的室内外环境,在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的同时,让人们身心愉悦。
2.应该把建筑室内外环境当作自然环境,在对小区域的建筑进行室内外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该社区、该城乡乃至该城市的环境,将其当作整个城市飞有机组成部分。
在进行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环境,重视建筑物之间的环境设计,使得该区域的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得到优化。
论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论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66775f3aef8941ea76e056e.png)
论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杨邸著(江西南昌山湖园林建筑有限公司,江西南昌330046)摘要:本文对建筑设计之生态环境的回归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1建筑设计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
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人?其实人在空间之中,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刺激和效应,效应必须满足人的需要。
需要反映为人在刺激后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和活动空间状态的推移,也就是人的行为。
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
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
一个全新的观念进入了建筑师的思想和他的人民生活之中。
此后,建筑逐渐成为空间的,被认为是一连串相互联系的空间。
而何以为空间呢?空间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著名建筑学者冯纪忠教授在讲课中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生动的拿茶壶作比较,壶身是大空间,壶嘴是小空间。
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
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
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
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
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
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
![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00a2419763231126edb11d0.png)
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摘要:当代建筑设计已不只局限于本身的适用性,而更关注于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以及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元素。
本文为说明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引用了我国著名建筑群及英国诺曼底式城堡建筑,从建筑本身和建筑与周围环境两方面着手,同时结合家居设计论述了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辅相成关系。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表现与应用引言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隶属艺术设计类,二战后期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1 环境艺术的特点环境艺术设计兼容了艺术设计的三种不同风格:传统风格、现代风格、混合型风格,了解了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之后才能注重建筑的创新,注重建筑结构自身的形态美,也使建筑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进而体现出人与周围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
2 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与应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城市,而建筑则是城市的灵魂。
一个拥有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拥有高贵的建筑。
衡量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塑造,一个缺乏灵魂和个性的建筑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建筑设计所表达的美,有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融合环境,美在自然。
要使建筑物与周边人文、自然环境相协调,北京故宫就充分体现了这样的建筑设计之美。
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
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太和殿,以此为中由南向北伸展,宫内主要建筑依南北轴线分为前朝,后寝和御花园三大部分,南门午门是宫城正门。
平面凹形,高大的城台上正中建重檐庑殿顶大殿,左右凹字转角及前伸尽端各建一座重檐方亭。
三面围合的内聚空间,红墙黄顶的强烈色彩以及异乎寻常的体量给人一种森严肃杀的威慑感。
经过午门进入视野宽太和殿广场,太和殿广场形状略近方形,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周绕廊庑,四角建崇楼,气氛庄重,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建筑,也是封建社会最高的等级的建筑,大殿体量宏伟,象征皇权稳固,体现了天子的威严和皇权的神圣。
建筑与环境模型设计制作课程教学探讨
![建筑与环境模型设计制作课程教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9326a5977232f60ddcca161.png)
的就是为 学方法探讨
在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上 , 了继续完善和巩 固现有教 除 学机制外 , 还计 划新建校外实 习教学基地 。并继续与企 业共 同合作探索新 的课 程模式 及培训 方式 。完成 项 目作为 实践 教学的重点 , 将教学 的实践 内容 由课堂 和实验室 的理 性实践 与课题求解逐 步 转 向以企 业 实际 产 品开发 为课 题 的训 练 。
第 3期
魏晗 : 建筑与环境模 型设计制作课程教学探讨
l3 1
和 内容 的 要 求 , 积极 组 织 学 生 参 与 相 关 行 业 、 业 的展 览 和 专
等, 给出参考 分数 由系教学督 导组最终 审定 , 实事求 是地 并
大赛 , 让学生 在比赛 活动中发现 不足 、 增长经验 , 立信 心。 建
在教学 中强调运用新技术 、 新能源 、 新材料 , 将功能和审 美特性有机整合 , 调安全 、 强 舒适 、 快捷 、 能环保 的设 计理 节 念, 更加符合 于人性化 的需求 , 也使教学和科研在人机工 程、 美学设计 、 态环保 等领域在上 一个新 的台阶。设 计离不开 生 实践 , 践教学是 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 、 实 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能 力的有效途径 , 学生在 理论与 实践 的循 环 中 , 能够 体会 知识
力。
对于建筑与环境模型设计制作课程教学模式研 究 , 们 我 仅是做 了一个初步 的探索。在今后 的实践教学 课程 中我 们 还会不断地加 以完善 , 在继续 完善和巩 固现有 教学机 制 , 大 力改进教学方 法 和教育技 术 , 为社 会培 养 出合格 优 秀的 人
浅析岭南建筑艺术风格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浅析岭南建筑艺术风格及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087cd1c9bb4cf7ec4afed058.png)
民居 , 它们都 因其鲜 明的地方特色 与“ 徽派” “ 京派” “ 海派” 等地域
建筑风格齐名并蜚声海 内外。不过随着城 市建设 快速发展 , 岭南 建筑文 化正面临着不少破坏 与挑 战。从《 南方 日报》 关于 岭南建
筑 文 化 现 状 的 报道 可 知 , 广 州 近 六 成知 名 岭 南建 筑 遭 到 不 同程 度
要传承岭 南设计风格和大胆 创新 , 才能更好地让岭 南建 筑艺术走 向崭新发展 的新局 面。 关键词 : 岭 南建筑 文化 设计 传承 创 新 岭南文化 受特 殊的气候 、 地理位置 的影响 , 吸取和 融会 中原 泮溪酒家 内部庭 园只剩下中间部分 , 门厅右侧 的庭 园已被改建成 为餐厅 , 现状格局与原貌相差甚远。
的破坏。如 , 广州百岁老楼——署 前楼被拆 , 不少街坊扼腕 叹息 ,
署前楼 是中式建筑风格 与民国建 筑所特有的西式风格相 结合 的
一
座典 型的岭南特色建筑 。三元里大道矿泉别墅是 岭南建 筑师
科 技进 步、 社会 变革等状况 , 具有 比较重要 的艺术价值 和科学价 值 。我们应保护岭 南建 筑文化 , 尊重 当代 岭南大师 的优秀作 品,
品味生活环境 中的“ 活古董” 。 1 . 岭南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深远 岭南文化地域 以广 州为 中心 , 分 布在 珠江三角 洲及桂林 、 深 圳、 汕头等地。岭南建筑风格 与岭南音乐 、 岭南绘画有互通共 融 关系 , 由于“ 两广 ” 人 的近代 生活方式及 自然地理 、 社会经济条件 的影响, 它有着“ 外 国人带来的洋建筑一 由侨 乡开始 的土洋结合、 中西合璧 式的建 筑一 中外建筑 师有 意识地将 中西建筑糅合在 一
方文化和岭南所处 的海洋地域文化等 多种文化特 色, 具有顺应 自 然规律和 以人为本的设计意念 。因此设 计师在环境艺术 中传承
探讨壁画艺术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
![探讨壁画艺术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a441b175fbfc77da369b17e.png)
探讨壁画艺术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系壁画以“视觉空间艺术”存在于建筑空间环境中,与建筑空间环境两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壁画的创作不仅需要与建筑师意图保持契合的状态,还要充分考虑到壁画完成后的最终氛围和效果,既要符合人生活的自身空间环境,又要与建筑风格类型,结构特点,与空间形式的维度相一致。
壁画与建筑空间环境的关联性任何设计都离不开环境这一重要因素,每个设计项目都会受到环境带来的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限制。
壁画处于不同建筑空间环境时,既要与空间环境合理相融,同时也要体现本身的固有艺术性,如果不这样的话壁画的存在就毫无价值了。
当壁画在不同建筑空间环境里,我们不能仅仅认为只是对比和整合关系,而是要保持以自身特性为出发点,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因此,可以通过它们的不同之处得到它们的相同点,创造出更好的空间环境。
壁画与建筑空间环境的之间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对比去处理两者的关系,壁画与建筑空间实体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差,这就要求我们对建筑空间环境、功能特点等方面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壁画艺术因其自身独有的特性使观众不管是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受到很大的吸引,正是在这种影响下,壁画不仅在空间环境中产生了作用,同时把壁画在空间环境中的意义也得到了充分肯定。
另一种是以整合的方式去相互融合,壁画特性可以对空间环境存在的不足的地方加以整合,使空间环境更加优化,通过这种方式以达到空间环境进一步的完善和延伸。
壁画与空间环境的关系不只是一方与另一方之间的适应和影响,而是相互适应,相互影响,这才是壁画与空间环境协调在一起的意义所在。
壁画对建筑空间环境的协调作用1. 壁画内容与建筑空间的功能相契合建筑空间能很好得为壁画提供所需的载体和空间环境。
由于建筑空间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这就需要壁画创作在不同的建筑空间功能、环境特点上而进行不同的设计。
壁画设计既要考虑到建筑功能特点、空间环境相融合,同时要注意构图的整体塑造要与建筑空间环境整体达到一致和谐的效果。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探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898ae47c850ad02de804143.png)
风 格
l _ 3 课程 考 查形 式不够合理 , 学生缺乏研究能力
关键 词: 环境 艺术设计 中外建 筑史 教 学探 讨
中图分类号: G6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3 9 7 3 ( 2 0 1 3 ) 0 1 1 - 1 6 9 . 0 2
1 环境 艺 术设 计专 业 中外建 筑史 课程 教学 现状
间、 建筑细节构造有直观的认识, 对 建筑的特点、 演变、 背景史料
在 一起 的; 建筑设计创新与建筑技术 的更新 、 地域差异性、 民 族 性、文化 性是紧密 联系在一起 的。学 习中外建筑史可 以使
环境艺术专业学生通过 中外建筑史课程 的学 习,可以较 学生用 发展 的眼光看待 当今 的建筑 设计 。当今建筑设计大量 新材料 、 新工艺 , 这是一代又一代 全面地 了解 中外建筑历 史发展情况 ,了解各个不 同时期 建筑 采 用数 字化 辅助 设计 软件 、 环境的典型特点 。由于课时数有 限,中外建筑历史 两大知 识 建筑 设计从业人 员不断努力 的成果 。比如现在正在兴建的上 位于上海小陆家嘴金融核心区, 建成之后建筑 高 体系 内容较多 ,任课教师在授课 时往往只 能将知识 点内容列 海 中心 大厦, 3 2米 , 建筑外立面的设计采用双层玻璃幕墙 , 上海 举 出来 , 选 择其中一个到两个 知识点稍加阐述, 教学 形式近似 度将达 到 6 中心大 厦具有旋转收缩上升 的样式 ,它外观圆润挺拔可以包 于“ 填鸭式” 教学法 。例如谈到古希腊建筑 , 一定会提到雅典 卫城建筑群 。雅典卫城建筑群 的主要建筑组成 ( 帕提农神庙、 容 外观硬 朗的金茂大 厦和上海环球金融 中心 。 从 1 8 8 5年建筑师詹尼 设计建成世界第一座高层建筑 家 伊瑞克先神庙 、 胜利神庙 、 卫城 山门) 、 对主要建筑及建筑群 的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理论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f80f7dcc1c708a1284a44f7.png)
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理论摘要: 本文浅谈了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突出了在建筑设计中环境艺术的重要性, 阐述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其中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提醒人们重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发展规律, 加强人的居住与环境共荣的意识。
关祖词: 环境; 人; 建筑设计; 环境艺术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建筑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每一个优秀的建筑无不包含着时代特征、人文艺术与建筑师的个人品质。
随着近几年来对环保的重视, 环境的设计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上来。
因而, 对环境进行设计成为每一个建筑师必须解决的迫切何题。
环境设计的目的旨在提供生存场所的合理性和环境的适合性, 创造出一个既合乎自然发展规律, 又合乎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较高品质的生存空间。
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可以看出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转变。
从现今人们所生活的聚居环境中可以看出环境艺术的发展: 被动意识的改善一主动积极的创造; 单一的功能需求—复杂的功能满足; 低层面的物质需要—高品质的精神追求。
然而, 人们所生活的都市聚居环境, 虽然满足了人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 人们运用高科技手段和材料, 建造起看上去规则有序的钢筋混凝土丛林。
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即社会需要(或谓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 迫切要求得到满足。
虽然,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
然而人们却难以改造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万物生灵的生物适应能力。
因此在环境艺术的设计和创造中, 必须对人类予以人文的、理性的关注, 在关注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 也要重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发展规律, 有意识的增进人与环境互动关系的良性循环, 创造共生的环境艺术。
1 、建筑设计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建筑设计是为完成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建设之前进行建筑物的平面、空间和环境的布局规划,处理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形象,是选择合理技术、先进构造方案的过程。
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
![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45e8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e.png)
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在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建筑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设计的原则以及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的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建筑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建筑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建筑景观设计是将建筑与景观元素有机结合,创造出美观、舒适的建筑环境。
而生态环境设计则着重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绿地、植被、水体等元素,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调节气温等。
同时,在建筑景观设计中使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备等,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保护。
2. 生态环境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2.1 生态系统平衡原则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的有机整体。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可能性。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能源的节约以及环境的保护,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3 自然与人工结合原则在设计中需要将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有机结合,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景观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和谐的景观。
2.4 生态服务功能优先原则在设计中需要优先考虑满足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
通过合理规划植被、水体等元素,提供空气净化、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
3. 建筑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的实践案例3.1 绿色屋顶设计绿色屋顶是一种将植被引入建筑屋顶的设计方式。
通过绿化屋顶,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如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通过大面积的绿色屋顶,创造出宜人的生态环境,成为一座城市的绿色明珠。
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探究
![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8f2242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f.png)
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探究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做设计元素开发应用期间,有效应用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能够深切地体会文化风格的特色性、象征性,同时也能感受文化的魅力,会深入思考实现文化融合以及创新的思路。
本文主要对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引言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想要对建筑项目的美观性实施提升,使其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冲击与效果,还要顾全建筑的局部设计、整体设计。
一般情况下,不管是何种事物其感观在于其对建筑的第一印象,之后通过对事物开展细致的观察,以此来获取新的认知。
1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艺术特性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魅力方面。
我国在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多种多样、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通过具有文化艺术韵味的雕刻与设计,彰显了我国传统宫廷建筑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的特点。
通过结构构造、图案纹样装饰,体现出传统风格,如利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龙、凤、狮等形象设计建筑物。
这不仅展现了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而且整体赋予了建筑室内环境更加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
2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发展2.1回归自然性当前建筑行业要想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得到质的飞跃,就需要立足于回归自然,引入自然风格的设计模式,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理念,从而提高人们对自然的归属感。
在现代建筑环境回归自然的艺术设计工作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风向和日照强度。
例如,闽、粤、滇和桂等省采取适合的布局方法,在彰显建筑艺术魅力的同时呼应了回归自然的设计主题。
2.2视觉传达应用视觉传达要素可划分成两种识别方式,一种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将视觉传达要素划分成自然型、人工型、社会型三种,其中自然型要素是指“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天然材料及稳定系统”,如用于室内装饰的白砂、鹅卵石、植物,以及微生物聚落、水生物系统等。
人工型要素是指“人们对其改造和加工”的实物、环境及系统,例如茶具、会客空间环境、书房中“书架-阁层-文玩”陈列系统等。
环境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明清江南园林建筑与文人的审美情趣…
![环境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明清江南园林建筑与文人的审美情趣…](https://img.taocdn.com/s3/m/6c770af3eff9aef8951e0630.png)
环境建筑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2、明清江南园林建筑与文人的审美情趣3、考现学在既有建筑改造的应用4、中小建筑企业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5、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全文总字数:22781 字篇一: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摘要:本文主要以绿色生态型的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绿色生态型建筑以及其设计理念,然后对建筑的设计要点进行讨论,旨在加强对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的设计。
关键词: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建筑设计;要点1前言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愈加关注绿色生态理念,重视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加强建筑的绿色生态性设计,结合其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点,提高设计的生态化,满足新时期的建筑需要。
2绿色生态型建筑简述绿色生态型建筑,指的是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实现了建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建筑。
这种建筑类型以城市的生态建设为中心,将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要满足现代人们的基本住房需求,又要实现对对气候、空气、光照、地理条件和水资源等条件的充分利用,为人们创造现代化的绿色生态型建筑。
同时在建设中,还要将节能环保作为建设的核心,尽可能使用可再生和可循环材料,在不影响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
现阶段,这种绿色生态型建筑的建设理念,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内容,绿色生态型建筑也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3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3.1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中的阳光、空气和水时人们生存所需的基本元素,与很多现代化建筑中的照明和空调系统相比,不仅不会对生态环节造成影响,而且还会降低在人为环境中产生的身体不适、皮肤干燥和亚健康等问题。
因此,在绿色生态型建筑中,将自然因素作为设计的动力,提高了设计的效果,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重点遵循的理念。
3.2使用感受舒适化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高质量的生活产品是人们关注的内容。
岭南建筑风格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岭南建筑风格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c3eab7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64.png)
2020·02岭南文化是指中国岭南地区的文化,涵盖了传统建筑、文学、书画、园林以及民俗等众多内容。
岭南建筑文化能够充分体现出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文化特色和海外文化特色,其融入了以人为本和顺应自然规律的建筑艺术设计理念,让岭南建筑体系在现代建筑中同样能够呈现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1]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涉及美术绘画,还与工程技术、雕塑等联系密切。
将岭南建筑风格创新并合理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能够最大程度提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水平,满足不同民众的审美需求。
一、岭南建筑艺术特征与表现手法(一)岭南建筑艺术设计特征在岭南建筑艺术发展过程中,岭南文化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该类型建筑艺术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风格。
岭南建筑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工业建筑、纪念性建筑以及文化教育建筑为代表;另一类是以传统园林建筑、祠堂建筑以及书院建筑为代表。
而这些建筑共同的艺术设计风格蕴含了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能够充分凸显出岭南人的审美情趣。
岭南建筑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宽大而不失灵活,虽然说宽大的建筑容易给人带来笨重的感觉,但是设计人员在岭南建筑中灵活采用了几何图形设计手法,有效打破了传统建筑艺术设计观念,能够促使建筑布局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二)岭南建筑艺术特征表现岭南建筑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营造优美意境,融入生态设计理念。
在岭南建筑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在色彩选择应用上通常以浅色为主,辅助色主要包括白色、蓝色、青色以及绿色等,通过对颜色的优化配置,能够让岭南建筑装饰呈现出更为独特的色彩效果,减少宽大建筑沉重感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增添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感。
在传统岭南建筑艺术设计中,设计人员通常以岭南当地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为主要背景,这样能够表现出归属感,然后再创新运用独特的建筑艺术设计手法赋予岭南建筑更多的新鲜活力。
比如,在岭南园林建筑设计中强调自然休闲与观念,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利用柱廊、巷道设计获取良好的通风效果,后院密集的建筑与前院开阔的绿化地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探析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6bf063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c.png)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探析摘要: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在我国,传统建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现代建筑设计者若想借助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借此展现个人的艺术设计水平,就要充分认识到将我国特有建筑艺术语言融入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方案的重要性,并使极具时代气息和典型地域特征的元素在现代建筑中频繁出现。
这样不仅可以借助传统建筑元素提升整体设计效果,而且可以进一步丰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意象和精神内涵,展现现代建筑或优雅或内敛的独特风格,让多样的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彰显魅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探析引言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及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文化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
大的文化环境成为影响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以国际式文化取代地域性民族文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各个地区的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巨大挑战。
全球化的发展对地域性民族文化来说无疑具有强有力的冲击,若没能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将会产生文化趋同的严重后果。
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增加建筑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强化建筑环境的文化气息,激发人们的内在情感,使建筑更具独特性,从而推动现代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1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所谓的传统通俗来讲就是习惯,但是习惯并不等同于传统,因为习惯有好坏之分,坏习惯终将会被摒弃,而好习惯将会长久地保留并传承下去,这部分好的习惯经过不断演变与发展就会成为传统。
对于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域来说,传统代表着理与情的认同,因此传统的所属范畴为文化范畴。
具体来说,传统主要指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对传统建筑具有直接影响,甚至对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起决定性作用,传统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映,因此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是不能被割裂开来的。
故此,传统兼具民族色彩与地方色彩的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大气。
中国传统建筑的大气主要表现在大门、大窗、大屋檐等处,会给人以明显的舒展、明亮的感觉。
“新陈代谢”下的建筑与环境艺术研究
![“新陈代谢”下的建筑与环境艺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7b4bb65168884868762d6cf.png)
・美学技术“新陈代谢”下的建筑与环境艺术研究陈明明(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摘 要:从新陈代谢的角度出发,对建筑与环境艺术有关的设计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
通过在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新陈代谢”的引入,验证了时代的发展推动了建筑与环境艺术相关设计理念的进步。
因而,文章将围绕建筑与环境艺术在“新陈代谢”影响下的设计理念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陈代谢”;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分析1 “新陈代谢”在建筑界的涵义原本新陈代谢是指当环境中的营养物被生物体摄取以后,其会将这些营养物转换成自身的一种物质,并将自身原有的组成转换成废物最终在环境中排除,使其不断更新的这样一个过程。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将“新陈代谢”这一概念应用在建筑界中。
同时期,在日本的东京也成立了专门的新陈代谢派,并成为了最后一个在现代建筑运动中提出宣言的例子。
在川添登的回忆录中曾经说过,他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名字主要是因为新陈代谢作为一种有机功能,是帮助外部世界同生物体之间的能量进行交换的,因而显示出了重要的生命力。
其除了在生物学上具有意义以外,还带有着吐故纳新的这样一层含义,因而,其与建筑师们的设计理念是相呼应的,简单讲就是城市具有自我更新和持续增长的能力,在建筑师的眼中,这样的一种能力其存在的意义相似于自然界中新陈代谢对于生物体的这样一种意义。
因此,“新陈代谢”在建筑界中的应用,无论是通俗解释还是设计技术研讨上均能够使人们对于城市的看法得到改变。
文章将在“新陈代谢”的引领下对建筑与环境艺术之间的设计关系进行阐述,目的在于以社会发展文明作为导向,从社会论理、时代、政治、文化、经济、宗教以及民族等角度出发,阐述不同社会条件和阶段之下,建筑与环境艺术之间所呈现出的设计风格与样式的不尽相同。
2 建筑与环境艺术相关的设计理念应运在社会文明之下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还非常的低下,人们只能够将简单的石器制作出来,通过采集和狩猎的方式生存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的追求,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重新寻找失落得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点。
环境问题成了世界的中心话题,人是环境的主体,于是人和环境又成为了建筑创作的中心课题!本文对建筑设计之生态环境的回归做了简单的阐述。
标签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关系
随着经济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与简简单单的建筑的设计方面,而是,周围的环境与其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造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
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一、建筑设计
人是环境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形式是人和环境所需要的形式。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宰了设计的全过程,这就是建筑设计。
长久以来一直困惑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到底是人主宰环境还是环境影响了人?著名建筑学者冯纪忠教授在讲课中提出过———建筑是空间,并生动的拿茶壶作比较,壶身是大空间,壶嘴是小空间。
空间一词用于建筑是近百年的事情,后来对城市进行设计,空间便移植入城市中,成为城市空间……一直以来,建筑物被西方人看作实体,被看作塑造的主体,建筑师们如同雕塑雕像一样极力刻画着建筑物本身。
上世纪末,建筑界发生了一场革命,人们看见了原先看不见的“空间”,建筑师们先前的理念殿堂轰然倒塌了,似乎一切都“黑白颠倒”过来。
中国人一直以来就不曾把建筑单体当作主体来刻画。
中国建筑工匠的注意力一直在建筑群体上,李允铢曾在《华夏意匠》中讲到:“中国的建筑是在平面上展开的”,中国建筑工匠考虑的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院落”。
中国古代建筑,以“院”为中心组织单座建筑,“院”被称为一个基本的组织单元,若干院落组成建筑群,所谓“无院不成群”,而院与院的空间感受是绝不相同的,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建筑空间效果。
西方建筑师则更多的注重了建筑物单体本身,很大精力花在建筑单体的形体塑造上。
因此,西方建筑的形体要比中国古代建筑形体复杂得多。
如果把房子当作底,房子周围的形状就出现了,这便是空间。
二、生态环境艺术
建筑设计中除了建筑本身优美动人的造型外,其配套设施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
是我们创造生态环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
只有搞好城市绿化,创造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才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目前全球环保人士呼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是我们唯一家。
作为设计师尤其是建筑设计师,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关系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
“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表现。
绿色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易修剪的特点使其在营造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独特的地域景观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同建筑形象有关,而且同建筑室外绿化景观密切相关,空间环境的特定性是建筑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
生长环境和民族文化喜好的不同使各地域的自然植物景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而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觀。
虽然现代资讯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迥然不同的人文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建筑或一座城市最不易磨灭的印记。
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
”人类的建筑活动作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创造性劳动,毫无疑问具有明显的实用功利目的,但同时又必须兼具审美意识和精神情趣。
而地面绿色植物系统作为功能最复杂、结构最庞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一直同建筑有着最为广泛的联系。
四、节能生态型建筑的塑造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指绿色植物的应用,单纯的颜色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环保材料的应用、环保的施工。
在各种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了我们能有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设计师义不容辞。
建筑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人类对于建筑的需求经历了从遮掩→舒适→健康→绿色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低能耗甚至零能耗阶段,第二、三阶段是高能耗阶段,第四阶段即现在所讲的生态建筑是高能量效率、大量利用可再生资源,突出强调能源节约和建筑材料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避免和减少建筑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损害。
目前中国建筑业物质消耗占全部物质消耗总量的15%左右,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28%,建材生产,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
因此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节能,对于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改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住房需求的增加,中国建筑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0年全国房屋建筑面积达690亿m2,推进建筑节能的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
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的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总和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功能灵活多样的目标。
五、结束语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有着高贵灵魂的城市,必然有高贵的建筑。
衡量高贵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建筑以外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的塑造。
人类聚居在一起对人类是有益的,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生存环境的破坏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我们尚未考虑完善。
毫无疑问,一个缺乏灵魂和个性的冰冷的建筑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凯,张晓彤. 探讨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J]. 科技资讯, 2009,(05) .
[2]王磊. 浅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美的标准[J]. 法制与社会, 2009,(23) .
[3]竟永华.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空间认知的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