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机械手的设计-课程设计说明
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项目,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个大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手一、设计任务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手,用于抓取和搬运物体。
要求机械手能够实现以下功能:1.抓取物体:机械手能够抓取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2.搬运物体:机械手能够将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3.释放物体:机械手能够将物体释放到指定位置。
二、设计要求1.机械手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制造和装配。
2.机械手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工作负载。
3.机械手操作简便、灵活,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
4.机械手具有安全保护装置,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对人员造成伤害。
三、设计步骤1.确定设计参数: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确定机械手的基本参数,如手指数量、长度、角度等。
2.选择传动方式:根据设计参数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连杆传动等。
3.设计机械手结构:根据传动方式,设计机械手的整体结构,包括手指、传动机构、支撑结构等。
4.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对机械手的运动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手指的开合运动、抓取物体的过程等。
同时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机械手的负载能力和稳定性。
5.进行结构设计:根据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对机械手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零件的尺寸、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等。
6.绘制图纸:根据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机械手的装配图、零件图等图纸。
7.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写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方案说明、设计计算书等内容。
8.提交成果:将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提交给指导老师进行评审和答辩。
四、注意事项1.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机械手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在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时要考虑各种可能的工况和条件,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注重细节和精度,确保设计的精确性和美观性。
简易机械手的设计-课程设计
机构运动简图
运动循环图
凸轮的轮廓
前进后退机构凸轮运动分析
升降机构凸轮运动分析
伸缩前进机构运动模型
升降机构运动模型
摆动机构运动模型
致谢
感谢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在此次课程设计对我们的帮助,
谢谢!
简易机械手的设计
设计任务
机械手从工件架上抓起工件,然后送人工作台进行加工。机械手完成以下动 作:
(1) 水平面内转30度,上升100mm,前进50mm
(2) 机械手的夹持器还有夹紧和放松动作
原始数据:
(1) 机械手工作频率:20r/min (2) 升降 0.3kw,摆动 0.1kw,伸缩 0.1kw,夹持 0.2kw
比较:第二个方案较好。考虑到所实现的机械手是循环运动,不可变更
作时间等并不影响,并且结构简单,寿命较长,能够准确地实现前进后退 求,推杆运动时间与静止时间也比较好控制。
升降机构
方案一: 实现上升的过程:皮带轮传动给蜗轮蜗杆从而使凸轮转动, 凸轮通过顶杆推动滑块滑动 优点:结构简单,传力较小,利用四杆机构的特性,凸轮不 用太大 缺点:效率过低,转动副容易磨损
方案二: 皮带轮传动给蜗轮蜗杆从而使凸轮转动,设计合理的凸轮轮 廓 优点:结构简单,传力较小,运动灵活,能很好的控制上升 的高度和间歇配合 缺点:结构简单但不紧凑,凸轮尺寸过大精度不高
比较:第一个方案较好。与第二个方案相比,
利用四杆机构的特性,解决方案二中凸轮过大的问题, 并且结构简单,传力较小。
摆动机构
比较:方案二较好,通过用凸轮代替曲柄滑块机构,解决齿条无法往复运
夹持机构
通过局部轮廓的不同使手轴与手架产生距离差, 从而实现夹持动作。循环开始的时候,机械手 松开放入工件。之后机械手一直夹紧,当转到 终点的时候,机械手又张开放下工件,接着又 一直夹紧。
机械手课程设计
机械手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手的基本结构原理,掌握其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3.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手运动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坐标变换和路径规划。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手知识,设计简单的抓取和放置任务。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机械手的组装和编程,实现基本操作。
3.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对机械手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机械手臂奥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增强他们在小组工作中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3. 通过对机械手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科技进步对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机械手臂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紧密联系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手基本结构原理:- 机械手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2. 机械手运动学基础:-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 路径规划与运动控制3. 机械手编程与操作:- 编程语言基础- 机械手编程实例与操作步骤4. 机械手组装与调试:- 机械手组装方法与技巧- 机械手调试策略与问题解决5. 抓取与放置任务设计:- 任务分析- 机械手动作设计6. 小组合作与展示:- 小组分工与协作- 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机械手基本结构原理第二课时:机械手运动学基础第三课时:机械手编程与操作第四课时:机械手组装与调试第五课时:抓取与放置任务设计第六课时:小组合作与展示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 机械手基本结构原理:教材第3章- 机械手运动学基础:教材第4章- 机械手编程与操作:教材第5章- 机械手组装与调试:教材第6章- 抓取与放置任务设计:教材第7章教学进度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计6课时。
机械手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二种方案:本方案是利用滑块在特制导轨中的滑动来达到传送机械手的目的。 利用凸轮加一个杠杆机构来完成来回摆动,摆杆带动滑块在导轨中运动.滑块上连 接了一个滚子,利用滚子在导轨中的滚动来代替滑块的直接滑动,有效减小了摩 擦。本方案的优点是只需要一个原动机就能带动机构循环工作运行,而且机构简
5
LA~O1 720 mm, LB~O1 72mm LC~O2 120 mm, LD~O2 360 mm
9
装箱机械手机构设计
盘式凸轮的形状如下:
/2 0O
3 / 2
圆柱凸轮侧面展开图如下:
工作原理: 当盘式凸轮绕着 O 旋转时,从 0 ~ ,凸轮推动滚子 E 将从左向右运动,即 B
点也是从左向右运动,通过杠杆后,A 点将从右向左运动。当从 ~ 2 时,A 点的 运动将会与上所述刚好相反,从而完成横向移动的可逆过程.
3.横移:横移过程是在这机构设计要求中位移量最大,这里要考虑用运动放大 装置来缩小原动件的动作范围,同时考虑到在横移过程中稳定性是很重要的一点, 如果移动不稳定,会对整个机械手成功运输物品造成不利的影响。根据机械手运 动轨迹图,在 K 点后,机械手由竖移转向横移,在 L 点,运动由横移转向竖移, 所以运动方向的转换也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利用凸轮传动,曲柄滑块都是可以完 成这样的方向转换的。
11
装箱机械手机构设计
根据机械手循环轨迹绘制各点位移如下表:
各点位移
机械手 J-K K—L L—M M-L
轨迹 各点 mm
E (+向左,—向右) 0
—60
0
0
L—K K—J
+60
0
A (+向左,-向右)
0 +600 0
机械手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1章绪论1.1 工业机器人的简介工业机器人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机电一体化的产品,从其诞生起就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很成熟。
工业机器人已从最初在解决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发展到满足制造业自动化规模生产需要的工作。
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最初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涉及制造业的各个行业。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的局面。
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如何以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反应的手段在市场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已是我国企业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大的市场需求,促使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市场日趋成熟。
近几年来,国外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厂商纷纷加大了在我国的投资和应用技术的投入,对我国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从“七五”科技攻关及实施863 计划开始,就有计划地组织和发展工业机器人事业,经过20多年的研制和应用,目前在工业机器人的一些机种方面,如喷漆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基本掌握了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技术和机器人应用中单元和生产线的设计、制造技术,有了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队伍,奠定了我国独立自主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基础。
但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在总体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仅相当于国外九十年代中期的水平。
目前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规模仍然不大,多数是单件小批生产,关键配套的单元部件和器件始终处于进口状态,工业机器人的性价比较低。
我国整体装备制造水平不高,制约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形成和实现规模化的发展。
尽管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在逐年增加,但要能为用户提供高质价廉的工业机器人商品,目前在我国尚有较长的路程。
机械手课程设计引言
机械手课程设计引言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手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掌握机械手的运动学、动力学基本知识,能够分析简单机械手的运动特性。
3. 了解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描述常见控制算法的基本思想。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手基本知识进行简单机械手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控制原理对机械手进行编程与调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手及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机械手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所述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手基础知识:包括机械手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重点学习机械手的运动学、动力学基本理论,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对应教材第一章)2. 机械手设计方法:介绍机械手设计的基本流程,学习机械手主要部件的设计原则,进行简单机械手的设计实践。
(对应教材第二章)3. 机械手控制系统:学习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常见控制算法,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
(对应教材第三章)4. 机械手编程与调试:掌握机械手编程的基本方法,学习使用相关编程软件,进行实际操作与调试。
(对应教材第四章)5. 机械手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手应用案例,了解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及优势,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对应教材第五章)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机械手基础知识学习。
2. 第3-4周:机械手设计方法学习与实践。
3. 第5-6周:机械手控制系统学习与分析。
机械手机械课程设计
机械手机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手机械原理,包括齿轮传动、滑轮组和杠杆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机械手机械结构,如固定臂、移动臂和旋转臂。
3.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物理知识,解释机械手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手机械结构。
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和计算工具,对机械手机械结构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优化。
3. 学生能够有效地沟通设计思路,通过口头报告和展示,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和科技创新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
2.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相互尊重、协同工作的态度。
3. 通过机械手机械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中工程技术的认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基础知识入门课程,旨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教学要求:1. 教师需提供丰富的实例和材料,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3. 对学生的设计作品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二章“机械基础”内容,组织以下教学活动:1. 引言:介绍机械手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
2. 理论知识学习:- 齿轮传动原理及其应用。
- 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 杠杆的分类和平衡条件。
3. 动手实践:- 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手机械结构。
- 使用绘图和计算工具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
4. 案例分析:-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手机械结构,如剪刀、起重机等。
- 探讨机械结构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5. 总结与反思:- 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理解。
机械手设计说明书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指导老师:设计者:学号:专业班级:设计题目:搬运机械手完成时间:2011年07 月02日目录一、设计任务 (1)1.1 设计任务介绍 (1)1.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1.1.2 课程设计的容. (1)1.1.3 课程设计的要求. (1)1.1.4 课程设计的具体任务. (2)1.1.5 研究机械手的意义. (2)1.2 设计任务明细 (3)1.2.1 总体方案的设计. (3)1.2.2 机械系统的设计 (3)二、总体方案设计 (3)2.1 驱动系统 (3)2.2 执行 (4)2.3 控制系统 (4)3.1 机械传动装置的组成及原理 (5)机械手的机械传动装置示意图如下. (5)3.2 滚珠丝杠简介与特点 (5)3.3 滚珠丝杠的设计及选型 (6)3.3.1 螺旋类型及种类. (6)3.3.2 初始条件 (6)3.3.3. 滚珠丝杠副的组成及主要尺寸. (7)3.3.4 计算过程 (7)3.3.5 滚珠丝杠最小轴经校核. (9)3.4 电机选型及联轴器选型 (9)3.4.1 电机选型 (9)3.4.2 联轴器的选择. (9)3.5 键的选择与校核 (10)3.5 轴承的选型与校核 (10)3.5.1 轴承的选型. (10)3.5.2 轴承的校核. (10)3.6 主要联接部位螺栓的校核 (12)3.7 轴承座、机架、导向柱、底座等基本构件的结构设计 (13)四、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13)4.1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13)4.2 电气元件的选型 (14)4.2.1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选择 (14)4.2.2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选择 (14)4.2.3 步进电机选择与控制 (15)4.3 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 (16)4.4 控制程序的设计 (17)4.4.1 机械手搬运流程图 (17)4.4.2 输入/ 输出地址分配 (17)4.4.3 机械手位移控制程序 (18)4.4.4 搬运机械手搬运程序设计. (21)五、课程设计总结 (28)六、参考文献 (29)一、设计任务1.1设计任务介绍1.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课程设计时建立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的基础上的,是学生根据所学课程进行的工程基本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机电控制系统产品的初步设计工作,并结合设计或试验研究课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知识领域。
机械手课程设计
机械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机械手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手的运动学、动力学基础知识;3. 学生能够了解机械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手知识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机械手进行仿真和调试;3.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机械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机械手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学生能够认识到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实践操作能力;3. 学生能够关注机械手技术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事物。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手基本结构及功能- 介绍机械手的组成部分,如基座、关节、手臂、手腕、末端执行器等;- 解释各部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 机械手的运动学与动力学- 讲解机械手的运动学原理,包括正运动学、逆运动学;- 分析机械手的动力学特性,如力、扭矩、速度等。
3. 机械手控制系统及编程- 介绍常见的机械手控制系统及其原理;-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手编程操作。
4. 机械手应用及发展趋势- 分析机械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工业生产、医疗、服务业等;- 探讨机械手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网络化等。
5. 机械手设计与仿真- 教授机械手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结构设计、参数计算等;-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如CAD、SolidWorks等)进行机械手设计和仿真。
机械手实验课程设计
机械手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手的基本构造、原理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2. 了解机械手的运动学、动力学及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3. 掌握机械手实验的相关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手实验操作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手及自动化技术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增强其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准备实验设备、教具,确保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安全性;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机械手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机械手的运动学、动力学基本原理;-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机械手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2. 实践操作:- 机械手实验设备的认识与操作;- 机械手基本动作编程与控制;- 机械手抓取、搬运等任务实践;- 实验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机械手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及功能;- 第二课时:机械手的运动学、动力学原理;- 第三课时:机械手控制系统介绍;- 第四课时:实践操作,学习机械手编程与控制;- 第五课时:实践操作,完成抓取、搬运任务;- 第六课时:实验数据采集、分析与总结。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 《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第四章:工业机器人;- 《机械基础》第七章:机械传动与控制;-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三章:PLC控制系统设计。
幼儿园制作简易机械手臂教案 幼儿园教案
主题:幼儿园制作简易机械手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机械手臂的作用和构造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3.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纸杯、吸管、橡皮筋、剪刀、胶水2. 环境准备:教室桌子上铺上报纸,保持整洁的教学环境3. 教师准备:了解机械手臂的基本原理,熟悉教具的制作方法三、教学过程1. 制作准备a. 将纸杯底部剪开,使其变成一个平底的圆筒状b. 用剪刀在纸杯上开两个小孔,孔的位置离底部1/3处c. 准备吸管,将吸管对折弯曲成一把夹子的形状2. 制作机械手臂a. 将吸管插入纸杯的两个小孔中,使其固定在纸杯上b. 在吸管的夹子两端分别绑上橡皮筋,形成夹子的弹簧机构c. 用胶水固定吸管和纸杯的连接处,使机械手臂更牢固3. 教学引导a. 向幼儿展示制作好的简易机械手臂,并解释其作用和构造b. 让幼儿观察、摸索机械手臂,感受其灵活度和作用c. 引导幼儿思考,鼓励他们提出关于机械手臂的问题和想法4. 制作实践a. 让幼儿根据教师的示范,自行制作简易机械手臂b. 督促幼儿注意细节,确保制作过程中的安全5. 教学展示a. 让幼儿将制作好的机械手臂展示出来b. 请幼儿描述他们的机械手臂,分享制作心得和体会6. 教学总结a. 回顾机械手臂的作用和构造,巩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b. 表扬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实践四、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不仅学会了认识简易机械手臂的作用和构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这些能力将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制作简易机械手臂的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在实践中理解机械原理,还能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在制作机械手臂的过程中思考,提出问题,主动探索解决方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手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理解并描述机械手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手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并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手的动力学原理,包括力的分析、扭矩计算等,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手结构设计的技能,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机械手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共同完成机械手的设计与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其在探究机械手过程中学会尊重事实,注重实证。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关注资源利用和节能环保,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机械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但可能对机械原理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机械手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机械系统的基本构成”- 内容:介绍机械手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等,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工作原理。
2. 机械手运动学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运动学基础”- 内容:讲解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机械手的运动学问题。
3. 机械手动力学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动力学基础”- 内容:介绍力的分析、扭矩计算等动力学原理,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和分析。
课程设计机械手
课程设计机械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手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理解其应用场景。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手的基本动作控制方法,如抓取、搬运等。
3. 帮助学生了解机械手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械手进行设计与创新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编程软件对机械手进行动作编程与控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就机械手的设计与应用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手及其相关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创新实践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机械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描述机械手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
2. 能够运用编程软件对机械手进行基本动作编程与控制。
3. 能够参与团队讨论,就机械手的设计与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能够关注机械手技术的发展,认识到其在社会生产中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手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介绍机械手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机械臂、执行器、传感器等。
- 分析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包括驱动方式、控制系统等。
2. 机械手的动作控制方法- 讲解机械手的基本动作,如抓取、搬运、旋转等。
- 探讨不同动作的控制方法,如编程控制、传感器控制等。
3. 机械手的实际应用- 分析机械手在工业生产、医疗、家庭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 讨论机械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 机械手设计与创新- 引导学生了解机械手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结构优化、功能需求等。
- 鼓励学生进行机械手创新设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简易机械手课程设计
简易机械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简易机械手的基本结构,掌握其运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并解释杠杆、滑轮、齿轮等简单机械在机械手中的应用;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并计算简易机械手中的力的作用和运动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机械手模型;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问题解决,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欲望;2.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学科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对实验课程有较高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其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物理学科教材,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简易机械手基本原理学习:- 杠杆原理及其在机械手中的应用;- 滑轮原理及其在机械手中的应用;- 齿轮原理及其在机械手中的应用。
2. 简易机械手设计与制作:- 设计原理及步骤;- 机械手模型的制作方法;- 小组合作与分工。
3. 实践操作与数据分析:- 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数据收集与处理;- 结果分析与讨论。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介绍简易机械手基本原理,学习杠杆、滑轮、齿轮等简单机械的应用;第二课时:讲解简易机械手设计原理,布置设计任务;第三课时:分组讨论,进行机械手设计;第四课时:指导学生制作机械手模型,并进行实践操作;第五课时:对实践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总结课程内容。
机械手课课程设计
机械手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机械手的原理和应用,掌握简单的机械手编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机械手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等主要部件的作用;了解常见的机械手编程语言和操作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机械手进行简单的操作,如抓取、放下物体;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编写简单的机械手控制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机械手,增强对科技产品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手的基本原理、编程操作和应用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1.机械手的基本原理:介绍机械手的主要部件,如传感器、执行器等,并解释它们在机械手操作中的作用。
2.机械手编程操作:教授常见的机械手编程语言和操作方法,让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
3.机械手应用案例:分析具体的机械手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教师讲解机械手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操作,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机械手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机械手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4.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机械手,编写控制程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机械手的原理和操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机械手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机械手手部课程设计
机械手手部课程设计我将为您撰写一份机械手手部课程设计,内容如下:一、课程目标在本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机械手手部的基本知识,包括机械手手部的组成、运动方式、控制方法等。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机械手手部的操作技能,并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1. 机械手手部的结构组成介绍机械手手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机械臂、手腕、抓取器等,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 机械手手部的运动方式讲解机械手手部的运动方式,包括轴向运动、旋转运动、移动运动等,说明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3. 机械手手部的控制方法介绍机械手手部的控制方法,包括手动控制、程序控制、传感器反馈控制等,了解各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领域。
4. 机械手手部的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机械手手部的操作技能,包括手动控制、程序控制、传感器反馈控制等技能训练。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对机械手手部的结构组成、运动方式、控制方法等有更全面的认识。
2. 实验操作设置机械手手部的实验平台,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机械手手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四、教学评价方法1. 实验报告学生要按照要求,撰写每次实验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及思考等。
2. 作业考查针对课堂上的知识点和要求,布置相应的作业,通过对作业的批改和评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3. 课堂测验定期进行课堂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五、教学资源及实验器材1. 机械手手部的教学PPT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课程讲解、实验操作演示等内容。
2. 机械手手部的实验平台通过机械手手部的实验平台,让学生实际操作机械手手部,熟悉并掌握其操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传动:传动比大,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平均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效率高;但是仅能用于两平行轴间的传动, 成本高,易磨损,易伸长,传动平稳性差,运转时会产生附加动载荷、振动、冲击和噪声,不宜用在急速反向的传动 中。
利用四杆机构的特性,解决方案二中凸轮过大的问题, 并且结构简单,传力较小。
摆动机构
方案一: 曲柄滑块机构推动齿条运动从而带动齿轮上的固接杆实现转动
因为杆件不能够转180°,齿条不能往复运动,不能实现循环功能, 所以此方案不成立。
方案二: 通过皮带轮传动给凸轮使齿条有间歇地运动,从而带 动齿轮转动,再带动齿轮上的固接杆以实现转动30° 的设计目标
比较:方案二较好,通过用凸轮代替曲柄滑块机构,解决齿条无法往复运
动的问题,实现循环运动的设计目标。
夹持机构
通过局部轮廓的不同使手轴与手架产生距离差, 从而实现夹持动作。循环开始的时候,机械手 松开放入工件。之后机械手一直夹紧,当转到 终点的时候,机械手又张开放下工件,接着又 一直夹紧。
确定传动方案
简易机械手的设计
设计任务
机械手从工件架上抓起工件,然后送人工作台进行加工。机械手完成以下动 作: (1) 水平面内转30度,上升100mm,前进50mm (2) 机械手的夹持器还有夹紧和放松动作
原始数据: (1) 机械手工作频率:20r/min (2) 升降 0.3kw,摆动 0.1kw,伸缩 0.1kw,夹持 0.2kw
优点:结构简单紧凑,传力较小,能很好的实现休止。 缺点:不能变更动作时间,角度。
比较:第二个方案较好。考虑到所实现的机械手是循环运动,不可变更
作时间等并不影响,并且结构简单,寿命较长,能够准确地实现前进后退 求,推杆运动时间与静止时间也比较好控制。
升降机构
方案一: 实现上升的过程:皮带轮传动给蜗轮蜗杆从而使凸轮转动, 凸轮通过顶杆推动滑块滑动
前进后退机构
方案一: 通过皮带轮传动,使全齿轮转动,然后带动曲柄滑块机构, 在水平导轨上前进,通过限位卡,固定前进的范围。
优点:运动副皆为低副,底副的两运动副和机架接触,压强 小,可承受较大荷载,有利于润滑。 缺点:存在冲击,易损坏。
方案二: 皮带轮传动给蜗轮蜗杆从而使凸轮转动,凸轮通过顶杆 推动滑块滑动,从而使工作杆前进。
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能缓冲吸振、可以在大的轴间距和多轴间传递动力,且其造价低廉、不需润滑、维 护容易等特点
锥齿轮的特点是:寿命长,高负荷承载力,耐化学和腐蚀性强,降噪和减震,重量轻,成本低,易于成型,润滑性好
综合上述特点,考虑减小噪声、振动,工作条件等方面的要求,选用皮带轮传动、齿条传动、 齿轮传动。
机构运动简图
运动循环图
凸轮的轮廓
前进后退机构凸轮运动分析
升降机构凸轮运动分析
伸缩前进机构运动模型
升降机构运动模型
摆动机构运动模型
致谢
感谢指导老师和同学们在此次课程设计对我们的帮助,
谢谢!
17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大家!
优点:结构简单,传力较小,利用四杆机构的特性,凸轮不 用太大 缺点:效率过低,转动副容易磨损
方案二: 皮带轮传动给蜗轮蜗杆从而使凸轮转动,设计合理的凸轮轮 廓
优点:结构简单,传力较小,运动灵活,能很好的控制上升 的高度和间歇配合 缺点:结构简单但不紧凑,凸轮尺寸过大精度不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比较:第一个方案较好。与第二个方案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