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老舍《茶馆》_与田汉《关汉卿》

合集下载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茶馆(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茶馆(节选)简介教学目标:1.了解《茶馆(节选)》的作者老舍以及其文学地位。

2.掌握《茶馆(节选)》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3.理解《茶馆(节选)》的主题思想。

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2.故事背景:以民国时期的北京茶馆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形象。

3.主要人物:王利发、刘麻子、唐铁嘴等。

4.主题思想:通过茶馆内的人物和事件,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了解作者和故事背景。

2.分析文本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和情节。

3.组织学生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第二章: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欣赏《茶馆(节选)》的语言特色,如北京方言、对话艺术等。

2.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理解语言特色与主题思想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北京方言的运用:如“咱们”、“的地得”等。

2.对话艺术: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了性格特点和社会关系。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注意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2.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进行举例说明。

3.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语言特色与主题思想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茶馆(节选)的人物塑造教学目标:1.分析《茶馆(节选)》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探讨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相互关系。

3.理解人物塑造对于主题思想的表达作用。

教学内容:1.主要人物形象:王利发、刘麻子、唐铁嘴等,各具特色。

2.人物形象与情节: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显了主题思想。

3.人物塑造的作用:通过人物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茶馆(节选)》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2.讨论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相互关系,举例说明。

茶馆老舍课文原文内容

茶馆老舍课文原文内容

茶馆老舍课文原文内容第一幕。

时间 1898年(戊戌)初秋,康梁等的维新运动失败了。

早半天。

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

人物王利发刘麻子庞太监唐铁嘴康六小牛儿松二爷黄胖子宋恩子吴祥子李三老人康顺子二德子乡妇茶客甲、乙、丙、丁马五爷小妞茶房一、二人。

〔幕启:这种大茶馆现在已经不见了。

在几十年前,每城都起码有一处。

这里卖茶,也卖简单的点心与菜饭。

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

商议事情的,说媒拉纤的,也到这里来。

那年月,时常有打群架的,但是总会有朋友出头给双方调解;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大茶馆特殊的食品,价钱便宜,做起来快当),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这是当日非常重要的地方,有事无事都可以来坐半天。

〔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击。

奇怪的意见也在这里可以听到,像把海边上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

这里还可以听到某京戏演员新近创造了什么腔儿,和煎熬鸦片烟的最好的方法。

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人新得到的奇珍——一个出土的玉扇坠儿,或三彩的鼻烟壶。

这真是个重要的地方,简直可以算作文化交流的所在。

〔我们现在就要看见这样的一座茶馆。

〔一进门是柜台与炉灶——为省点事,我们的舞台上可以不要炉灶;后面有些锅勺的响声也就够了。

屋子非常高大,摆着长桌与方桌,长凳与小凳,都是茶座。

隔窗可见后院,高搭着凉棚,棚下也有茶座儿。

屋里和凉棚下都有挂鸟笼的地方。

处处干净,在当年,这算是第一流的茶馆。

〔今天又有一起打群架的,据说是为了争一只家鸽,惹起非分之想的家伙想用鸽子换洋人的火枪,已经打得难解难分,也没人敢去劝架;可是还不到吃午饭的时候,架就打完了,也没人受到严重的损伤。

现在,双方正在请德高望重的黄胖子出面调解。

黄胖子刚在门口出现。

黄胖子(严重的砂眼,看不清楚,进门就请安)哥儿们,都瞧我啦!我请安了!都是自己人,别伤了和气呀!〔大家都请安。

《话剧欣赏与表演》教材

《话剧欣赏与表演》教材

东联现代中学校本课程话剧欣赏与表演任课教师:段连菊2011-10-31《话剧欣赏与表演》校本课程教学设想一、教学设想:戏剧是文学艺术的四大样式之一。

话剧是戏剧的一种形式,它以对话为主。

高中阶段的必修课本有意识地将经典的话剧纳入教学篇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这样一种文学样式。

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拓展和延伸,在常识性的了解的基础上,有必要将剧本创作和话剧表演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校本课程的方式,针对有兴趣的同学,指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能力和特长。

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1)了解话剧历史和特点。

(2)掌握剧本创作的基本方法。

(3)学习话剧表演。

2、过程方法:(1)比较探究,深入理解话剧特点。

(2)自主创作,学习剧本创作。

(3)实践演练,学习话剧表演。

3、情感价值:(1)感悟话剧的艺术魅力(2)激发话剧创作和表演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1、了解话剧的特点2、掌握剧本的创作方法3、学习表演话剧。

四、课时安排:18课时五、教学进度表:《话剧欣赏与表演》校本课程试用教材第一章话剧之印象活动目标:1、了解话剧的基本概念和中国话剧的发展史。

2、感受话剧的艺术特点(一)理论篇1、什么是话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舞台性对话性直观性综合性2、话剧与音乐剧、歌剧、舞剧、戏曲之间的关系。

戏剧,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1)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等。

a.话剧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

例如:《陈毅市长(选场)》《三块钱国币》等。

b.歌剧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

如《白毛女》。

歌剧可以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也可三者兼有。

c.舞剧是把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

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语言来表现。

d.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越剧、吕剧、川剧、黄梅戏、河北梆子、豫剧、山东茂腔、粤剧等)。

试论郭沫若_老舍_田汉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_以_蔡文姬_茶馆_关汉卿_为中心

试论郭沫若_老舍_田汉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_以_蔡文姬_茶馆_关汉卿_为中心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试论郭沫若、老舍、田汉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石兴泽(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山东聊城 252059)[收稿日期]2001-02-16[作者简介]石兴泽(1954-),男,山东茌平人,现任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摘 要] 本文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对郭沫若、老舍、田汉三作家五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进行比较,指出,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等不同,三作家在坚持历史剧创作的“两个真实”原则、人物形象塑造和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他们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关键词]历史剧;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人物形象;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301(2001)04-0093-(07) 尽管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在戏剧创作方面投入的精力不等———老舍几乎全部放弃得心应手的小说,倾其精力于戏剧创作;田汉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之父”,十七年高居戏剧界领导地位,致力于戏剧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但从事戏剧创作的时间却很少,成果也远不如老舍丰硕;郭沫若是著名剧作家,但十七年的主要精力在于社会活动,只偶然操笔,留下两部剧作,但他们都以自己的作品攀登上十七年戏剧艺术高峰。

无论人们对十七年的戏剧怎样评价,都不能否认:郭沫若、老舍、田汉是十七年戏剧发展史上的三大作家。

给他们带来巨大声誉、也是代表他们那时甚至整个戏剧创作成就和风格的,都是历史题材的剧作(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屈原》,但《蔡文姬》也在多方面代表了他的创作追求和艺术风格,可谓“准代表作”)。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本文拟就此进行比较———所谓比较,就是把他们的剧作放在同一“评台”上,对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历史剧创作的原则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三作品殊途同归,都为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严格地说,历史剧与历史题材的剧作不是一个概念,但在此我却把历史题材的《茶馆》与历史剧《蔡文姬》、《关汉卿》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因为它们所写的都是“历史”上的人物和事实,都致力于历史真实的艺术阐释。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50-70年代文学)-试卷2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50-70年代文学)-试卷2

全国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50-70年代文学)-试卷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聂华苓的代表作是 ( )(分数:2.00)A.《与永恒拔河》B.《桑青与桃红》√C.《台北人》D.《胡雪岩》解析:2.《三家巷》的作者是 ( )(分数:2.00)A.欧阳山√B.杨沫C.王愿坚D.陈翔鹤解析:3.以下哪部是陈映真的作品? ( )(分数:2.00)A.《将军族》√B.《城南旧事》C.《雪地上的星星》D.《桑青与桃红》解析:4.以下哪个人物不是出自《红岩》? ( )(分数:2.00)A.许云峰B.江姐C.华子良D.朱老忠√解析:5.林道静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分数:2.00)A.《创业史》B.《青春之歌》√C.《红日》D.《红旗谱》解析:6.20世纪50年代中期“干预生活”文学思潮的代表作是 ( )(分数:2.00)A.《青春万岁》B.《春之声》C.《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D.《活动变人形》解析:7.被称为“诗坛祭酒”的是 ( )(分数:2.00)A.余光中√B.杨牧C.洛夫D.叶维廉解析:8.贺敬之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是 ( ) (分数:2.00)A.《甘蔗林——青纱帐》B.《回延安》√C.《苹果树下》D.《雷锋之歌》解析:9.下列属于冰心的散文集的是 ( )(分数:2.00)A.《樱花赞》√B.《海市》C.《花城》D.《北极星》解析:10.以下属于杨牧的散文集的是 ( )(分数:2.00)A.《掌上雨》B.《年轮》C.《撒哈拉的故事》D.《双城杂笔》√解析:11.下列均属于秦牧的散文集的是 ( )(分数:2.00)A.《星下集》《贝壳集》《潮汐和船》√B.《东风第一枝》《亚洲日出》《海市》C.《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D.《双城杂笔》《藏书家的心事》《另外一种心情》解析:12.《蔡文姬》的作者是 ( )(分数:2.00)A.田汉B.郭沫若√C.曹禺D.丁西林解析:13.“文革”时期影响最大的“地下文学”作品是( ) (分数:2.00)A.《艳阳天》B.《西沙儿女》√C.《第二次握手》D.《金光大道》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4.下列属于林海音的作品的是( )(分数:2.00)A.《城南旧事》√B.《金鳇鱼的百裥裙》√C.《雪地上的星星》D.《婚姻的故事》√E.《晓云》√解析:15.以下关于杨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A.著有通讯《红石山》√B.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C.著有通讯报告集《鸭绿江南北》D.散文常常从普通劳动者的言行中发掘美质E.有散文集《花城》√解析:16.下列出自《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人物是( ) (分数:2.00)A.林震√B.刘世吾√C.倪吾诚D.林道静E.梁生宝解析:17.以下属于痖弦作品的是( )(分数:2.00)A.《痖弦诗抄》√B.《深渊》√C.《盐》√D.《花季》E.《传说》解析:18.以下属于老舍的作品的是( )(分数:2.00)A.《茶馆》√B.《方珍珠》√C.《西望长安》√D.《龙须沟》√E.《全家福》√解析:19.以下作家作品对应正确的有( )(分数:2.00)A.郭沫若一《蔡文姬》√B.郭沫若一《武则天》√C.田汉一《关汉卿》√D.田汉一《文成公主》√E.老舍一《义和拳》√解析:三、名词解释(总题数:2,分数:4.00)20.“新民歌运动”(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1958年,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新民歌运动”,出版了新民歌的选集《红旗歌谣》,涌现了大量的农民诗人和“新民歌”,给诗坛带来了表面繁荣的创作景观。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历年真题及答案 考试频率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历年真题及答案 考试频率

考期作者类型作品问202210我与地坛202210没压中关汉卿202210送一个人上路202210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202210麦坚利堡202210202210202210202204陈染精说空的窗简析陈染小说《空的窗》的叙事特点。

202204老舍精戏茶馆简析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思想。

202204台静农泛散记波外翁简析台静农散文《记波外翁》刻画波外翁性格的艺术方法。

202204西川诗歌泛诗一个人老了简析西川诗歌《一个人老了》的主题意蕴。

202204孙犁精散黄鹂病期琐事分析孙犁散文《黄鹂——病期琐事》怎样通过叙述和描绘有关黄鹏的日常生活画面以揭示美的含义。

202110海子诗歌精诗麦地简析海子诗歌《麦地》中重要意象所蕴含的意义。

202110田汉精戏关汉卿简析田汉话剧《关汉卿》的主题意蕴。

202110张承志泛说残月简析张承志小说《残月》中杨三老汉这一艺术形象。

202110柯灵散文泛散回看血泪相和流简析柯灵散文《回看血泪相和流》的艺术特点。

202110阿城精说棋王论述阿城小说《棋王》中对“吃”和“棋”的描写内容以及由此揭示的主题意蕴。

202110 202110202104王蒙精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这个简析王蒙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主题意蕴。

202104老舍精戏茶馆简析老舍戏剧《茶馆》的结构特征。

202104王小波泛散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结合历史背景,简析王小波散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猪”的形象及其意义。

202104绿原泛诗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简析绿原诗歌《重读(圣经)——“牛棚”诗抄第n篇》的表现手法。

202104茹志鹃精说百合花论述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主题意蕴及艺术特色。

202104 202104 202104202010严歌苓精说少女小渔简析严歌苓小说《少女小渔》的艺术特色。

202010琦君散文泛散髻简析琦君散文《髻》的主题意蕴。

202010北岛诗歌泛诗回答简析北岛诗歌《回答》的语言特色。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

田汉《关汉卿》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中国传统京剧剧目,以它的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而受到广泛欢迎。

这个剧目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明代宫廷的故事,主要描述了一个忠诚的宫廷歌妓关汉卿的悲惨命运。

关汉卿是一个传奇的人物,她以美丽动人的外貌和非凡的才华为宫廷所倾倒。

然而,由于嫉妒和阴谋,她最终被迫下嫁给一个下层官员。

这个剧目以虚构的方式展示了关汉卿的人生经历,其中充满了爱恨情仇、痴情忠诚和家国情怀。

田汉的《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创作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

这个剧本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戏剧元素,成功地描绘了关汉卿这个角色的复杂内心世界,并通过各种表演形式传递了深刻的情感。

《关汉卿》也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京剧剧目,更是一部探讨人性、伦理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这个剧目通过关汉卿的悲惨命运,展示了宫廷斗争、人性的扭曲以及权力与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

同时,它也强调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呼吁人们探索自我价值、追求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总之,田汉的《关汉卿》是一部富有情感和人文关怀的戏剧作品。

它的故事情节虽然发生在古代宫廷中,但其中所揭示的普世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剧中关汉卿这个形象的塑造,我们能够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困境,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通常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关于田汉《关汉卿》的名词解释: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关汉卿和田汉《关汉卿》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总结全文,并探讨《关汉卿》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对田汉《关汉卿》进行概述,介绍该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第四章 1949-1976年散文

第四章  1949-1976年散文



散文特点: 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 交织的构思方式,故有人总结为图片连缀 式。把发生在不同时空下的生活画面连缀 起来。也记叙事件,也描绘场面,但最主 要的是抒发那种激越的感情。 “不是为了给那个年月的动人姿态,作一 点速写画,也不是希望在纸上留下一点当 时的气息,而主要是为了一种感情的冲 击。”

杨朔散文追求诗意,“拿着当诗一样写”是他这 个时期的创作追求。他所讲究的诗意包括:
●谋篇布局的精巧。
苏州园林式的曲径通幽 “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
●锤词炼字的用心 ●诗的意境的营造(托物寄情、物我交融)
●其中最主要的,其实是“从一鳞半爪的侧影,烘 托出当前人类历史的特征”的那种思维和感情方 式。从一切事物中提取宏大政治性主题的写作模 式。
第四章 1949-1976年散文 、戏剧
第一节
概述
十七年散文中主要是四股散文潮:抒情散 文、报告文学、传记回忆录、杂文 一、报告文学: ●建国初期最激动人心的是以魏巍为代表的 朝鲜通讯。魏巍三次入朝,报告文学集 《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最著名的《谁 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报告文学。柳 青的《王家斌》(梁生宝的原型),穆青 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中国青年报》集体采写的《为了六十一 个阶级兄弟》等。
第二节 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
十七年散文中,杨朔、秦牧、刘白羽被 认为是成就突出,对当代散文艺术做出贡 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十七 年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 产生广泛的影响。
杨朔的散文
杨朔(1913-1968),山 东蓬莱人。 杨朔的散 文在十七年乃至80年 代的一段时间都有非 常大的影响。他的 《雪浪花》、《荔枝 蜜》、《茶花赋》等 都曾被选入中学课本。 属于现代婉约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50年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1949.7)1、1917—1927: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和向革命文学发展的时期2、1927—1937: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3、1937—1949:抗战的民族的文学运动兴起和繁荣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7—至今)1、十七年文学(1949—1976)创作两个阶段一确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狂欢时代1序曲诗歌何其芳长篇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胡风组诗《时间开始了》小说赵树理《登记》话剧老舍《龙须沟》2主旋律诗集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邵燕《到远方去》《给同志们》梁上泉《喧腾的草原》散文靳以《到佛子岭去》《佛子岭的曙光》李若冰《柴达木手记.小说赵树理《三里湾》康濯《春种秋收》马烽《结婚》谷峪《新事新办》萧军《五月的矿山》周立波《铁水奔流》3变奏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孙犁《风云初记》---抗日战争峻青《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话剧胡可《战斗里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二高涨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丰收时代1 成熟文学作品长篇小说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胡正《汾水长流》陈残云《香飘四季》陈登科《风雷》浩然《艳阳天》梁斌《红旗谱》吴强《红日》罗广斌杨溢言《红岩》杨沫《青春之歌》曲波《林海雪原》欧阳山《三家巷》《苦斗》冯德英《苦菜花》短篇小说马烽《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李准《李双双小传》《耕耘记》刘澎德《桥》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禾场上》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罗宾基《山区收购站》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生活小赋吴伯箫曹靖华人生漫忆,碧野山水游记诗歌贺敬之郭小川《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季《杨高传》李瑛的军旅诗2新的开拓(反应古代生活作品)历史剧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曹禺《胆剑篇》小说李劼人《大波》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耕《杜子美还家》《顾母绝食》冯至《白发生黑丝》徐懋庸《鸡肋》3多样化文学局面A山西“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韩文洲---人民内部矛盾,中间人物,语言大众化B河北“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普通人,充满人情味,散文随意洒脱,诗意浪漫气息C湖南“茶子花派”周立波,谢璞,孙建忠,周建明,叶慰林,古华---农民高尚情操和心灵美,方言土语,幽默第三节文艺思想斗争对现实主义的冲击十七年中三轮冲击一电影《武训传》---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批判运动导演—孙瑜清末武训“行乞兴学”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海河边上》《锻炼》二 1954关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5对胡风集团的批判------文字狱,教条主义1956整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造.刘绍棠《田野落霞》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丰村《美丽》李威伦《爱情》陆文夫《小巷深处》阿章《深夜的别离》1957整风转变为反击右派三 1957—1959三年困难时期196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强化1957左倾错误长篇小说《刘志丹》昆曲《李慧娘》电影《林家铺子》《早春二月》《舞台姐妹》《北国江南》《不夜城》第四节“文革”中现实主义文学的厄运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文化大革命序幕文革期间三种文学一“阴谋文学”长篇小说《鸿南作战史》—张春桥授意而作《牛田洋》----吹捧林彪短篇小说《初春的早晨》-----描绘“一月革命”风暴,歌颂“文化大革命”,夺权为最高主题。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茶馆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茶馆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茶馆第一篇: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茶馆茶馆【背景资料】一、老舍先生简历生于1899年,逝于1966年,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1913年考入师范学校。

毕业后,曾先后任北京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员等。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

有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930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创作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另出版有:《老舍幽默诗文集》及论文集《老牛破车》。

1937年,其代表作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问世。

抗日战争爆发后,开始写作剧本,主要作品有:《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作)、《面子问题》、《桃李春风》(与赵清阁合作)、《张自忠》、《大地龙蛇》、《谁先到重庆》及《归去来兮》等。

另创作有长篇小说《火葬》,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和通俗文艺集《三四一》。

1944年开始创作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

创作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西望长安》、《女店员》、《红大院》、《全家福》、《神拳》等。

二、《茶馆》第一、三幕剧情简介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

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

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

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

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

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

文艺常识测验附答案

文艺常识测验附答案

文艺常识测验5一、选择题(每题1 分,共 20 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海国图志》是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世界地理书,他的作者是近代的着名学者,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个人是(B)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梁启超2.巴尔扎克是(B)现实主义大师,他有作品《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A .英国 B.法国 C.美国 D.爱尔兰3.()是法国 17 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对贵族、僧侣和新兴资产阶级的丑恶本质进行了揭露和讽刺,代表作为《唐璜》《伪君子》《吝啬鬼》等。

A.莫里哀B.雨果C.福楼拜D.莫泊桑4.电影《王子复仇记》改编自()的《哈姆雷特》。

A.薄伽丘B.安徒生C.莎士比亚D.塞万提斯5.由田汉创作的( )和老舍创作的《茶馆》成为新中国成立之后话剧创作中的两大颠峰之作。

A.《武则天》B.《蔡文姬》C.《关汉卿》D.《屈原》6.1937 年,夏衍创作出他的代表作 ( ) ,这出戏剧截取了上海典型的“弄堂房子”的一个横断面,描写了五户人家灰色而痛苦的生活。

A.《赛金花》B.《上海屋檐下》C.《芳草天涯》D.《秋瑾传》7.郭沫若的历史剧代表作 ( )于 1942 年首演于重庆,轰动了山城;其中“雷电颂”的诗句久久地回荡在嘉陵江两岸。

A.《屈原》B.《关汉卿》C.《文成公主》D.《蔡文姬》8.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着名剧作家曹禺创作了《雷雨》、《日出》和( ) ,被称为抗“战三部曲”。

A.《北京人》B.《原野》C.《屈原》D.《家》9.古希腊最好的悲剧是哪一部作品?A.《被缚的普罗米修斯》B.《荷马史诗》C.《美狄亚》D.《俄狄浦斯王》10.阿巴贡是()剧作家()剧作中的人物A.巴尔扎克《邦斯舅舅》B.莎士比亚《李尔王》C.莫里哀《悭吝人》D.高乃依《伪君子》11.小说《堂吉诃德》的作者是谁?A.莎士比亚B.狄更斯C.塞万提斯D.欧里庇得斯12.《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作者是?A.朱自清B.郁达夫C.欧阳予倩D. 巴金13.“文艺复兴三杰”指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巨匠,下面不属于文“艺复兴三杰”的是()。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与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与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一、填空题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题材小说。

4,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2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2019中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押题资料

2019中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押题资料

更多权威资料加微信:lolo520168
1927 年后郭沫若很快出版了诗集《恢复》中的大部 分诗歌是抒写革命情怀,是典型的政治抒情诗。 30 年代唯美派诗歌的创作 唯美诗歌派:主要指后期新月派和现代派的诗歌创 作。新月派在 1927 年以后的活动已经由北京转移 至上海,这时的新月派诗歌的主要创作力量是徐志 摩、陈梦家、饶孟侃、林徽因、方玮德、卞之琳等 人。他们的主要阵地是 1928 年创刊的《新月》月 刊和 1930 年创刊的《诗刊》季刊。 30 年代的现代派诗歌的创作 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有戴望舒,现代派的得名除 了因为他们主要以《现代》杂志为阵地之外,在艺 术上,现代派主要以象征主义为中心,诗歌的语义 和内涵更有暗示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的特点。现 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有戴望舒、何其芳、金克木、 施蛰存、卞之琳、林庚、徐迟、李白凤等。 30 年代游记散文方面的主要成就:30 年代游记散 文写得较好的是郁达夫,著有散文集《屐痕处处》、 《达夫游记》。 30 年代乡土诗歌的创作 臧克家 30 年代诗歌主要是描写农村的生活面貌及 农民的苦难命运,他也因此被称为“农民诗人”和 “乡土诗人”“泥土诗人”。 30 年代专门性散文刊物的刊行情况 年代在鲁迅杂文熏陶、哺育下还产生了一些杂文新 秀,如徐懋庸出版了《不惊人集》、《打杂集》;唐弢 出版了《推背集》、《海天集》,他们都是优秀的左翼 青年作家。在三十年代的散文作家中,以写作杂文 著称的是徐懋庸。 1979 年 10 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在北京召开。 80 年代以后台湾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特点:(一)新一代乡土文学作家登上文坛;(二) 报道文学崛起;(三)政治文学勃兴;(四)都市文 学兴盛;(五)女性主义文学有了新的发展;(六)“另 类”文学登场;(七)艺术形式的创新层出不穷;(八) 留学生文学继续延伸;(九)探索戏剧得到重视;(十) 原住民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新时期文学呈现的主要发展态势 1.从现实主义的回归到现实主义的深化与超越。 2.现代主义的“登陆”与繁荣。 3.90 年代,文学所呈现出的多种形态、多元格局是 前所未有的。 80 年代以后香港文学的创作概况 通俗文学、先锋文学、社会文学三足鼎立,形成了 以都市文化为核心的多元化的文学格局。出现了以 香港回归为题材的作品。 “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 “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出现于 1996 年并对文坛 产生一定冲击的一种小说潮流,以作家刘醒龙、关 仁山、谈歌、何申等为代表,他们较有影响的作品 分别为《分享艰难》(刘醒龙)、《九月还乡》(关仁 山)、《大厂》(谈歌)、《穷县》(何申)等。 第三代诗人的共同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流派”或 “群落” 年代中后期涌现的、更为年轻的诗人称为“第三代 诗人”。这批诗人,也被评论界命名为“后朦胧诗群”、 “后崛起诗群”或“新生代诗人”。 第三代诗人(1)是 80 年代中后期涌现的一批年轻 的诗人,也称“后朦胧诗群”、“后崛起诗群”或“新 生代诗人”; 新时期散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新时期散文的品种也较以前丰富,作家回忆录、人 物传记、札记随笔、游记以及散文诗等文体纷纷出 现。 巴金《随想录》的思想价值 ①"说真话"是《随想录》最为显著的思想价值; ② 强烈的"说真话"的意识促使巴金对自己的过去进行 严格的自审; ③把自审上升到对整个民族反思的高度,表现了作 家的忧患意识;④通过对亲朋故人的哀思,控诉了造 成许多人间悲剧的"文革"。 “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伟大的历史意义 (1)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 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 与科学、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以农 民、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 文学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2)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文以载道” 的文学观念被“人的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为

《现当代文学2》教学大纲

《现当代文学2》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现当代文学2》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307222学时:44学分:2-5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课面向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2)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任务:系统学习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包括主要社团、流派、代表性作家作品,使学生能对中国新时期文学有深刻认识,进一步明确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

目的:满足21世纪对新型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读作家作品的评论鉴赏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性质、分期和发展概况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和发展概况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性质、分期和发展概况(二)十七年文学(1949-1966)1.文学史概况(1)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2)创作综述教学重点和难点: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教学要求:了解十七年文学概况2.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1)概述(2)赵树理的《三里湾》(3)周立波的《山乡巨变》(4)柳青的《创业史》教学重点:十七年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教学难点:理解在政治以强劲之势渗透文学时,作家创作中的茅盾状态教学要求:了解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农村题材小说的特点3.革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1)概述(2)梁斌的《红旗谱》(3)杨沫的《青春之歌》教学重点:梁斌的《红旗谱》和杨沫的《青春之歌》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十七年文学中革命战争题材对战争“史诗性”和“传奇性”审美特征教学要求:了解十七年文学中革命战争题材对战争“史诗性”和“传奇性”审美特征,明确十七年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创作的局限性。

4.主题与风格多样的短篇小说(1)概述(2)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3)茹志鹃的短篇小说教学重点: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教学难点:十七年短篇小说对革命历史的叙述和对现实的关注教学要求:了解十七年短篇小说对革命历史的叙述和对现实的关注,把握作家“干预生活”和“人道主义”的可贵的探索精神。

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2011—01-07 23:32《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诗社成立于1956年1月,领袖人物是()。

A.余光中B.纪弦C.郑愁予D.洛夫2.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

A.《倚天屠龙记》B.《天龙八部》C.《书剑恩仇录》D.《射雕英雄传》3.在“文化寻根”的浪潮中,阿城的名篇是()。

A.《烟壶》B.《美食家》C.《棋王》D.《黑骏马》4.1984年,马原发表了一篇标志着先锋小说形式实验开端的小说(). A.《冈底斯的诱惑》B.《虚构》C.《拉萨河的女神》D.《西海无帆船》5.张洁的关于女性身体和心灵的史诗是写于20世纪末的长卷小说(). A.《方舟》B.《爱,是不能忘记的》C.《无字》D.《祖母绿》6.2008年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四部获奖作品中,只有一部作品不是以乡村的现状和历史为主题的,这部作品是()。

A.麦家的《暗算》B.周大新的《湖光山色》C.贾平凹的《秦腔》D.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7.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等。

A.《望星空》B.《养花人的梦》C.《草木篇》D.《迟开的玫瑰》8.高行健与刘会远合作实验话剧是().A.《绝对信号》B.《车站》C.《现代折子戏》D.《野人》9.李云龙的形象出自长篇小说()。

A.《英雄无语》B.《亮剑》C.《历史的天空》D.《激情燃烧的岁月》10.《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二,多项选择题31.20世纪50年代优秀的女作家主要有()等。

A.宗璞B.茹志鹃C.杨沫D.王安忆32.方方小说的主要作品有()等.A.《风景》B.《祖父在父亲心中》C.《手机》D.《乌泥湖年谱》33.余秋雨的散文集主要有()等。

A.《文化苦旅》B.《风雨天一阁》C.《山居笔记》D.《文明的碎片》34.“新派武侠小说"的武侠三大家为()。

第四章老舍《茶馆》与田汉《关汉卿》

第四章老舍《茶馆》与田汉《关汉卿》

2)《茶馆》的剧情与主题
《茶馆》写的是旧北京一个名叫裕泰 的老茶馆的变迁和茶馆掌柜王利发一 生的遭遇,以及进出于这个茶馆的各 种人物命运的浮沉,真切地反映了旧 社会的黑暗和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 广大人民的苦痛,艺术地概括了从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 后50多年的社会变迁的历史。
《茶馆》的叙述动机,来自于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 的强烈渴望,和对一个不公正的社会的强烈憎恶。
秦仲义:骄傲自负
是应“维新”“改良”之运而生的民族资本家形象。 老舍对他的评价是:“阔少,后来成了资本家。” 出场时,他是一个血气方刚、孤高自负的阔少,他 凭借自己的雄厚财力,幻想实业救国。他不惜卖掉 房产土地来办工厂,开银号,雄心勃勃,结果是: 他的工厂先是被日本抢占,后又被国民党作为“逆 产”没收、拆毁。最后,他悲愤地总结说:“有钱 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他的悲剧命运告诉人们:在旧中国,想走所谓“实 业救国”的道路也是此路不通。
二、《关汉卿》评析
1.关于剧本的写作
1958年,当时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元代
剧作家关汉卿“世界文化名人”称号,决定在 当年6月为这位伟大的戏剧家举行诞辰七百周年
纪念活动。田汉说:“中国和世界各国都要纪念 他,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也是我们戏剧界的骄 傲。”他承担了在纪念大会上做专题报告的任务, 为此,他系统地研究了关汉卿的史料和剧作及散 曲,他情不自禁地提出:“关汉卿真是个硬汉子! 我除了纪念报告,还要给他写个戏!”
中国的一曲颂歌。
2.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茶馆》
1)《茶馆》的写作与演出
《茶馆》写于1957年,发表于1957年《收获》 7月创刊号,是老舍剧作艺术风格和特点发挥 得最充分的一出戏。 《茶馆》先后于1958年、1963年、1979年和 1991年8月由北京人艺四次演出。1980年秋, 《茶馆》作为我国第一个出国演出的话剧剧 目,应邀去西德、法国、瑞士,其后又去日 本演出,都获得极大的成功。

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参考习题一、填空1、《创业史》的作者是______;林道静是小说______里的主要人物,此书作者是______。

2、《随想录》的作者是______;《文化苦旅》的作者是______ ;《回答》的作者是______;《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______;《我与地坛》的作者是______ 。

3、谢惠敏是小说《______》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______》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______》中的人物。

4、“三红一青一创”指的是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等五部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

5、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出现了______ 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曲》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

6、《双桅船》的作者是______;《一代人》的作者是______;梁小斌的代表作品是:《______》。

7、《春之声》的作者是______;《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______;《一地鸡毛》的作者是______;《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______。

8、《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______;《一地鸡毛》的作者是______;《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______ 。

9、新时期歌颂“张志新”的代表诗作有:雷抒雁的《______》、公刘的《______》。

刘心武的《______》是“伤痕文学”的发端之作,“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是蒋子龙的《______》。

属于反思类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有徐迟的《______》。

10、“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______的作品《___ ___》。

11、徐迟的报告文学代表作《______》塑造了科学家的形象,掀起了一股“科学家热”。

12、荒诞川剧《潘金莲》是______的代表作。

13、第四次文代会于______ 年10 月,在北京召开,______ 代表中共中央到会致祝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老舍代表剧作欣赏
1.《龙须沟》简介: 三幕话剧《龙须沟》写于1951年,发表于同年 《北京文艺》创刊号,共三幕六场。这个戏的 题材是解放初期北京市人民政府整修天坛附近 的一条臭水沟的故事,主题是表达作者对新中 国、新社会的热爱之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老舍刚刚回国, 写作《龙须沟》时,他深知从旧中国的批 判者到新中国的歌颂者,意味着多么艰巨 的变化:“在我的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 写《龙须沟》是个最大的冒险”;“我感激 政府的热诚使我敢去冒险”(《〈龙须沟〉 写作经过》)。
王利发:胆小圆通
裕泰茶馆的老板,剧作中最富光彩的艺术典 型。老舍对他的评语是“精明,有些自私, 而心眼不坏。”这是一个善于经营、不断改 良生意手段、为生存而苦苦挣扎的小商人、 小业主的典型,在他的身上生动地再现了旧 社会精明、干练、富有处世经验的小商人形 象。他八面讨好,善于应酬,圆滑世故,他 一生经历了三个时代,既没有发财又未能善 终,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被黑暗 的社会吞噬了全部祖传家业。
解放后,老舍主要创作剧本,最为轰动的是话剧《龙 须沟》(1951)、《茶馆》(1957) ,他被授予杰出 的语言大师和人民艺术家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写了很多歌 颂党和新社会的诗文,其戏剧是 新时代的颂歌,但他一直没能入 党。1966年,“文革”爆发,那 些诗文也没有能救他。 1966年8月,老舍遭到红卫兵的 陷害与殴打,于8月23日晚投北 京太平湖自杀。
的强烈渴望,和对一个不公正的社会的强烈憎恶。
全剧共三幕,三幕戏分别刻划了三个可诅咒的时 代。《茶馆》是旧时代的丧钟,是一曲带笑的葬歌, 是作者对旧中国的严峻的鞭挞,也是对新中国热切 的呼唤,从中我们可听到新时代前进的脚步声。这
就是我们所说的《茶馆》的主题——旧世界的葬歌,
新时代的序曲。用老舍的话说,就是:“葬送三个

常四爷:正直侠义
是一个爱国的、富有正义感的旗人形象,老舍对他的 评价是:“正直,体格好。”他为人刚强、耿直、豪 放,他既痛恨清王朝的腐败,更憎恨洋人在中国的肆 虐,他敢说敢道,敢于骂洋教,更敢于说“大清国要 完”。为此他被抓去坐了一年牢,丢了吃“铁杆庄稼” (即吃皇粮)的特权,耗尽家业。王利发称赞他“一 辈子不服软,敢作敢为,专打抱不平”。但到头来, 他也流着眼泪对王利发说:“我也不比你强啊!…… 七十多岁了,只落得卖花生米!”他的一生说明,靠 个人奋斗是行不通的;还说明在黑暗冷酷的旧时代、 旧社会里,民众的爱国思想也受到了残酷的压制,爱 国行为就更没了实现的可能。这样的时代、社会,其 灭亡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2)《茶馆》的剧情与主题
《茶馆》写的是旧北京一个名叫裕泰 的老茶馆的变迁和茶馆掌柜王利发一 生的遭遇,以及进出于这个茶馆的各 种人物命运的浮沉,真切地反映了旧 社会的黑暗和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 广大人民的苦痛,艺术地概括了从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 后50多年的社会变迁的历史。
《茶馆》的叙述动机,来自于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
2. 老舍17年时期的戏剧创作
从1949年底回国到1966年8月的16年间,老舍一 共创作剧本23个,其中多幕话剧13个,主要有: 《方珍珠》《龙须沟》《茶馆》《春花秋实》《女 店员》《全家福》《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 《红大院》《神拳》《一家代表》《宝船》《火车 上的威风》等;独幕话剧1个:《生日》;曲剧1 个:《柳树井》;二人抬1 个:《走西口》;歌舞 剧1个:《消灭细菌》;多幕歌剧2个:《大家评理》 《青蛙骑手》;改编戏剧4个:《青霞丹雪》《十 五贯》《荷珠配》《王宝钏》。
第四章 老舍的《茶馆》与田汉 的《关汉卿》
第一节 老舍和他的《茶馆》 一、作家简介:“文艺队伍里的一个劳动模范”
1.老舍的生平(1899.2.3~1966.8.23),老舍在 20~40年代可谓硕果累累,《二马》、《离婚》、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的问世,奠定了 老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地位。
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 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
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
中国的一曲颂歌。
2.旧时代的民间生活浮世绘:《茶馆》
1)《茶馆》的写作与演出
《茶馆》写于1957年,发表于1957年《收获》 7月创刊号,是老舍剧作艺术风格和特点发挥 得最充分的一出戏。 《茶馆》先后于1958年、1963年、1979年和 1991年8月由北京人艺四次演出。1980年秋, 《茶馆》作为我国第一个出国演出的话剧剧 目,应邀去西德、法国、瑞士,其后又去日 本演出,都获得极大的成功。
子和二德子之流。
另一类是被逼得家破人亡的受压迫受损害者, 如胆小怕事的茶馆老板王利发、民族资本家秦 仲义、由旗人沦为劳动者的常四爷、破产的农 民康顺子卖女等,他们由青壮年到老年的生活 变化是越变越穷苦,越变越愤懑,越觉醒。
《茶馆》人物塑造的成就,当然 首先表现在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 刻划上。王利发、常四爷、秦仲 义是三个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 是三个时代的历史见证人,他们 最后成为三个旧时代的殉葬品, 他们不仅个性鲜明,而且集中体 现了时代的变迁和趋向。
时代”。
《茶馆》一剧把深刻的主题深扎在历史演变的 土壤之中,使之具有更加坚实的生活基础,并 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昭示给人们。老舍的 夫人胡絜青说得好:“看过这个戏,人们自然 地能明白这样一个真理: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 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别的道路统统 不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不行,实业救国不行, 乞求洋人不行,委曲求全不行,个人奋斗不行, 唯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行,这就是《茶馆》的 主题,这就是《茶馆》的现实意义。”
(胡絜青:《关于老舍的〈茶馆〉》,《戏剧艺术论丛》 1980.2)
3)《茶馆》的人物与艺术
《茶馆》的思想与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最主 要的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A、鲜明生动、富有深刻主题内蕴的人物形象。 一类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 的鹰犬爪牙和社会渣滓,如西太后的宠奴庞 太监、说媒拉纤的人口贩子刘麻子、相面为 生的鸦片鬼唐铁嘴、特务打手吴祥子、宋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