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说明书

合集下载

发酵车间岗位说明书

发酵车间岗位说明书

发酵车间岗位说明书一、岗位概述发酵车间是食品加工工厂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负责食品的发酵过程。

发酵车间中的岗位涵盖了发酵工、操作工、检测员、仓储管理员等。

本文将对发酵车间的各个岗位进行详细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二、发酵工1. 职责:负责发酵工艺的控制和调整,包括添加发酵剂、控制发酵参数、监测发酵过程,并确保产品质量。

2. 要求:熟悉发酵原理和工艺,具备一定的食品加工工作经验。

具备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并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设备和仪器。

3. 示例:发酵工根据产品的要求,调整发酵参数,如温度、湿度和pH值等,以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发酵工还负责监测发酵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并及时调整工艺,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

三、操作工1. 职责:负责操作发酵设备,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控制发酵过程的各项参数,并负责清洁和维护设备。

2. 要求:了解食品加工流程,熟悉发酵设备和相关工艺流程。

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设备的技能,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3. 示例:操作工根据发酵工提供的工艺参数,精确控制发酵设备的温度、湿度和搅拌速度等参数,确保发酵过程的正常进行。

操作工还需及时清洁和维护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和整洁。

四、检测员1. 职责:负责对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和检测,包括温度、湿度、酸碱度、菌落数等。

2. 要求:熟练掌握食品检测技术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室操作经验。

了解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具备良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示例:检测员根据产品要求,对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监测和检测。

比如,检测员会使用pH计检测发酵液的酸碱度,使用菌落计数器检测发酵液中的微生物菌落数。

检测员还会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报告和反馈异常情况,并参与工艺改进和优化。

五、仓储管理员1. 职责:负责发酵车间的物料仓储管理,包括物料的入库、出库、库存管理和仓库的日常维护。

发酵控制器说明书(PLC)

发酵控制器说明书(PLC)

a、流 程 图:发酵车间简易工艺流程图(包括点击控制节点弹出的控制最上面是标题窗口,最下面是菜单窗口,上面已经说明。

中间左面是各罐参数一览表,不用切换流程图各参数数据就一目了然。

根据你所购发酵罐系统的不同,可能是一个罐,19 201)发酵罐编号 2)发酵批号玻璃发酵罐:控制参数设置及曲线画面 温度控制回路:下面以发酵F1罐温度控制回路说明1110141216171813 15 19说明:显示画面与温度控制画面雷同,可以参照! 联动设置:pH与补料联动设置画面:说明:1)转速测量值(PV)2)设定控制值(SV)点击可输入SV说明:(其他与温度控制画面雷同,可以参照!) 1)溶氧测量值(PV)2)设定控制值(SV)点击可输入SV说明:1)补料累计值(PV)2)累计值清零按钮:自动控制方式下不能清零。

说明:1)消泡剂加入量的累计值(PV)说明:1)加碱累计值(PV)本报表的日期时间及发酵时间是固定的,滑动下面的滑块时是不动的,按钮说明: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分别说明如下:关于发酵数据报表的补充说明:以上所述的报表,只是组态软件数据库的浏览报表,不是对莫个发酵批号的数据浏览,理论上说,只要组态软件保存在系统硬盘上1 28391)选择时间:选择好曲线的起始时间后,按“刷新曲线”按钮就显示你选择的开始时间的数据曲线。

此时曲线按“历史曲线方式”显示,不动态更新曲线。

8)打印曲线:先可以设置打印机参数,预览打印,最后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先在屏幕上预览打印效果,左上角有打印调整按钮,右边第二个打印按钮。

9)右边是参数值显示栏:显示所有参数的鼠标指针对应值及参数描述;鼠标选中某个参数时,只显示该参数的一根曲线,如选择ALL,则显示所有参数的曲线;参数的颜色及是曲线的颜色。

10)曲线设置:画面如下:A1 A3A4B1C1D1A2说明:1) 时间滑动标尺,用鼠标拖动时,会动态显示标尺时间及曲线值(在2处)2) 变量名、变量值显示区3) 时间坐标左移按钮,即时间坐标向较早时间方向平移 4) 时间坐标缩小按钮,即可视的时间范围变长5) 当前按钮,即恢复时间坐标的默认时间起点及范围 6) 时间坐标放大按钮,即可视的时间范围变短7) 时间坐标右移按钮,即时间坐标向当前时间方向平移 3 415 1667 89105a)发酵操作按发酵罐配置不同,上面表格内容也有所不同。

5L离位磁力搅拌发酵罐使用说明书 最新版

5L离位磁力搅拌发酵罐使用说明书 最新版

重要提示:∙在第一次操作此设备之前请仔细阅读本操作说明书;∙设备必须可靠接地;∙消毒以前准备工作(蒸汽、供水,pH电极零点、斜率标定、DO 电极零点标定);∙发酵开始前准备工作(设定为发酵条件,进行DO电极斜率标定、pH电极零点校正;∙发酵结束数据存盘;∙关闭总电源前,请将控制器退回主菜单,然后按Ctrl + F6关闭控制程序,然后关电源。

∙设备运行结束,勿忘关闭自来水阀、空气源。

∙玻璃罐体工作压力不大于0.1Mp,进罐空气压力应不大于0.1Mp!∙与物料接触的不锈钢材料为316L,玻璃材料为硼硅玻璃,密封件材料为硅橡胶.氯离子浓度大于25PPM就会对不锈钢316L产生腐蚀, 5%硫酸50℃以下对不锈钢微腐蚀;玻璃除氢氟酸和含氟的一些其他物质以及热和浓的碱液外,几乎能耐所有腐蚀介质,硅橡胶能耐大多数低浓度(不大于10%)强酸和无机盐溶液,耐常温低浓度(不大于10%)强碱,耐醇、醛不耐烷、苯和油;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耐受性越差,进一步了解腐蚀情况可腐蚀数据手册或咨询设备供应商。

∙玻璃筒体是易碎品,使用过程中避免硬器碰撞,玻璃制品反复使用后机械性能更趋稳定,因此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碰撞可防止破损。

∙氟橡胶密封件耐热和抗老化性能好,静密封件建议两年更换一次,动密封件建议一年更换一次∙公用连接软管应定期检查连接的可靠性,每年定期更换。

第一章技术指标1.1概述具有温度、转速、空气流量、pH、DO、补料、消泡显示及控制功能,并配有空气过滤器及机械消泡浆。

1.2指标1.2.1 温度:自动控制范围:(冷却水+5℃)~50℃±0.2℃显示范围:0~150℃1.2.2 搅拌转速:变频调速范围50~1000±5rpm1.2.3 空气流量:显示控制范围0-5L/min(转子流量计)1.2.4 pH显示控制:2.00‐12.00±0.05pH(酸碱双向,蠕动泵PID开关控制) 1.2.5 溶解氧:0‐150±3%可与转速联动控制1.2.6 补料:时间比例控制1.2.7 消泡:电极检测,根据泡沫信号时间比例控制1.2.8 罐体总容积5L,设计压力1.2kg/cm2,最高工作压力1.0kg/ cm2,设计工作温度126℃1.2.9 消毒方式:灭菌锅1.2.10 功率:发酵罐1kw/220V AC,1.2.11 气源:0.5-1.0kg/cm21.2.12 水源:压力不低于1.0kg/cm2第二章管路说明2.1空气及其净化压缩空气经净化器(外接)进入气源接口、减压阀、空气流量计、空气出口进入空气过滤器F1到达反应器内,经特制的空气分布器分散后,进入培养基,尾气经冷凝器、排气过滤器后排口排出,本管路具减压、计量、净化作用。

发酵罐操作说明书

发酵罐操作说明书

-- -发酵系统操作规程一、发酵前准备工作(1)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空压机、蒸汽发生器和循环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2)检查系统上的阀门、接头及紧固螺钉是否拧紧。

(3)开动空压机,用0.15Mpa压力,检查发酵罐、过滤器、管路、阀门等密封性是否良好,有无泄漏。

罐体夹套与罐内是否密封(换季时应重点检测),确保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4)检查冷却水压、电压、气(汽)压能否正常供应。

进水压维持在0.12Mpa,允许在0.15-0.2MpaX围变动,不能超过0.2Mpa,温度应低于发酵温度10℃以上;电源AC220V±10%,零地分开,频率50Hz,罐体可靠接地;输入蒸汽压力应维持在0.4Mpa,进入系统后通过阀门控制压力为0.12-0.13MPa;空压机压力值0.7Mpa,空气进入压力应控制在0.25-0.30MP(空气初级过滤器的压力值)。

(5)检查电机能否正常运转。

电磁阀能否正常吸合。

二、灭菌1.发酵系统安装好后的初次清洗罐内的清洗:种子罐可将罐体上方的法兰卸开,由操作工采用洁净布手动清洗,结束后排尽罐内的污水,在多冲洗几遍即可。

发酵罐的清洗可采用自来水管通过手孔向罐体内壁冲洗,当水位上升到搅拌轴的第二片叶轮时停止冲洗,开动电机搅拌清洗。

各管路的清洗,可以先采用清水冲洗,再根据相应功能采用相应的清洗介质(清洗管路时应以保护管路中的各种元件为前提),具体步骤可参考“空气管路的灭菌”。

如果发酵系统长时间不用或培养的菌体与上一批次的不相同时,可采用2%NaOH清洗,清洗结束后应对发酵系统灭菌。

2.发酵罐空消(1)空气精过滤器的空消:将所有阀门均关闭,然后微开J3、J4、J5、打开Q9,通过调节J3、J4、J5阀门的开启度保持空气精过滤器上端压力表读数为0.12-0.125Mpa,维持30分钟,空气经过滤器消毒完成。

(2)发酵罐空消:打开G2、J2、G3、J1、J9、Q6、Q7及Q9,通过调节G2和J1阀门的开启度调节发酵罐压力控制在0.12-0.125Mpa,温度121度-125度。

葡萄酒生产中的二次发酵(MLF)操作指南说明书

葡萄酒生产中的二次发酵(MLF)操作指南说明书

WINEMAKINGIntroductionMalolactic fermentation (MLF) is a secondary bacterial fermentation carried out in most red wines and some white and sparkling wines. It often occurs naturall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primary fermentation or can also be induced by inoculation with a selected bacterial strain. Oenococcus oeni a member of the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family, is the main bacterium responsible for conducting MLF, due to its ability to survive the harsh conditions of wine (high alcohol, low pH and low nutrients) and its production of desirable wine sensory attributes.MLF is crucial to microbiologically stabilise most red wines. MLF removes the malic acid in wine that can be a carbon source for yeast and bacterial growth, leading to spoilage, spritz and unwanted flavours. This fact sheet provides practical information on how to inoculate, conduct and monitor MLF and the optimal wine conditions for a successful fermentation. MLF can also be conducted in some wines to influence wine style. Flavour modulation by MLF is covered within a separate fact sheet called ‘Using malolactic fermentation to modulate wine style’.Key parameters for a successful MLFThe main wine composition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MLF are alcohol, pH, temperature and sulfur dioxide (SO 2) concentration. Before proceeding with inoculation of MLF, it is recommended to measure these parameters and make adjustments where possible. Each of these factors has a range over which MLF is favourable. As one or more of these parameters becomes unfavourable, the MLF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i.e. the factors are additive).WINEMAKINGFavourable and unfavourable conditions for MLF are summarised in the following table, and explained below.Table 1. Favourable and unfavourable wine conditions for the conduct of MLFParameter Favourable Unfavourable Temperature (°C) 18 – 22 <16, >25pH 3.3 – 3.5 <3.1Total SO2 (mg/L) <30 >40Alcohol (%v/v) <13 >14TemperatureAlthough the optimum growth temperature for LAB in grape juice is around 30°C, as the ethanol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alls sharply due to the increased toxic effects of ethanol on bacteria at higher temperatures. Temperature should be 15–25°C (preferably 18–22°C, when other parameters are unfavourable and once alcohol reaches approximately 10% v/v). Inoculation temperature is most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the growth stage that is most sensitive to sub-optimal temperature. Temperatures above 25°C slow the MLF and increase the risk of bacterial spoilage and increased volatile acidity.pHAt low pH conditions there is greater molecular SO2 concentration, which is toxic to MLF bacteria. Growth conditions for MLF bacteria are more favourable at higher pH; however these conditions are also favourable for other spoilage microorganisms such as Pediococcus sp. Therefore, a pH in the range 3.3 – 3.5 represents a balance between low and high pH.SO2 concentrationLactic acid bacteria including Oenococcus oeni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molecular form of SO2. Therefore, to avoid the potentially lethal effects of molecular SO2 on malolactic bacteria, it is recommended that must/wines destined for MLF induction do not contain any detectable free and molecular SO2 (noting that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SO2 measurement in red wines such as aeration-oxidation tend to overestimate free and molecular SO2 concentration (Coelho et.al. 2015, Howe et. al. 2018)). Further, since bound SO2 may be inhibitory towards malolactic bacteria and MLF, the total SO2 concentration provides a useful measure of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SO2 on MLF for a given wine.As a guide, the addition of a maximum of 50 mg/L total SO2 to grapes before crushing is considered not to adversely affect MLF. However, due to the potential accumulation of SO2 from other extrinsic (e.g. grape harvesting and transport) and intrinsic (e.g. yeast strains used for alcoholic fermentation) source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an accurate measurement total SO2 is made prior to MLF induction.WINEMAKINGIdeally, for favourable MLF conditions, the total SO2 content should be less than approximately 30 mg/L. Depending upon the malolactic bacteria strain used and other wine parameters, total SO2 concentrations exceeding around 40 mg/L can become unfavourable as they may delay the onset and completion of MLF, and concentrations >50-60 mg/L may completely inhibit MLF.AlcoholAlcohol levels <13% are ideal for MLF. For expected alcohols greater than 15% v/v, an alcohol tolerant bacterial strain should be used, a co-inoculation of bacteria during the primary ferment considered, or it may be necessary to follow a procedure to adapt the bacteria to the harsh wine conditions (see below).Other inhibitory factorsIn addition to the parameters mentioned above, pesticide residues or high residual copper levels from the vineyard can also inhibit MLF.Maximising the chance of successful MLF when a wine has unfavourable compositionThe AWRI helpdesk team has found that preparation of a MLF starter culture using a protocol that acclimatises the bacteria to the harsh wine conditions provides the highest chance of a successful MLF. Freeze-dried bacteria can be used, however, suppliers should be consulted on choosing a malolactic bacteria strain that is most compatible with the fermentation yeast used. A protocol to adapt a freeze-dried bacteria culture to harsh conditions is available on the AWRI website. Preparation of the bacterial cultureFrom freeze-dried sachetsFreeze dried bacterial cultures should be prepared carefully according to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 Each supplier and each bacteria strain may have slightly different preparation instructions. Some bacteria sachets are labelled ‘direct addition’ and can be added to the wine directly from the sachet. For other sachets it may recommended to rehydrate the bacteria in chlorine-free water at 20°C, or in a nutrient-enriched water, for 15-20 minutes. The suspension is then added directly to the wine with stirring.From ‘in-house’ isolated strainsSome producers isolate their ‘own’ MLF strain from their vineyard/winery and maintain genetic purity by storing the strain with the AWRI Wine Microorganism Culture Collection. This is then hydrated and propagated as per a purchased strain above. Other producers may encourage a natural MLF in a base wine and use this wine to seed other ferments to encourage MLF. Monitoring MLF performanceMLF fermentation progress can be monitored by observing the decreasing malic acid and increasing lact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the wine. This can be achieved via a number of methods including by paper or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qualitative), by enzymatic reaction using enzyme test kits or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ore details about these methods can be found on the ‘Measurement of malic acid’ page on the AWRI website.WINEMAKINGTiming of inoculationTraditionally, winemakers waited until after yeast-driven fermentation had been completed before beginning MLF. However, there is now increasing interest in inoculation of the malolactic bacteria at the start of or during primary alcoholic fermentation. Co-inoculation, or inoculation during alcohol fermentation, can overcome MLF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high ethanol levels and reduced nitrogen content at the end of the primary ferment. Early inoculation generally also results in a shorter overall fermentation time, which can lower the risk of spoilage by other microorganisms such as Lactobacillus, Pediococcus and Brettanomyces species. Temperature control is required if early inoculation is used, as high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s can be detrimental to both the bacteria and the yeast.There may be some risks associated with early inoculation, including:•inhibition by high SO2 added during harvest/crushing•competition with yeast growth•antagonistic yeast/bacteria relationships (MLF strain compatibility is thus important)•stuck primary ferments causing possible production of acetic acid from LAB.Lactic acid bacteria are sensitive to SO2, so when conducting early inoculation, the addition of bacteria should be delayed until yeast activity becomes noticeable if SO2 has been added (typically 18 to 24 hours or more after yeast inoculation), in order to allow the yeast to bind up the free SO2. When is MLF complete?Generally, it is best to aim for a malic acid result of ‘not detected’, which is usually <0.05g/L by enzymatic analysis. However, a result of 0.1 g/L or less is low enough for the MLF to be considered virtually complete and to minimise the risk of spoilage.Changes in titratable acidity (TA) after MLFMalic acid is converted to lactic acid during secondary fermentation. Malic acid is a stronger acid than lactic acid as it can dissociate in wine to give two protons rather than one. Therefore, the contribution of lactic acid to overall titratable acidity (TA) will only be half that of the malic acid, and thus the pH should be expected to increase following MLF.Theoretically, each gram per litre (g/L) of malic acid contributes 1.12 g/L to the titratable acidity (TA) expressed in terms of tartaric acid. If all of the malic acid is converted to lactic acid, the TA (expressed as tartaric acid) will drop by 0.56 g/L for each g/L of malic acid that was originally present in the wine. For example, if a wine starts with 2 g/L of malic acid, the TA would be expected to drop by 1.12 g/L after MLF.WINEMAKINGReferencesCoelho, JM., Howe, P.A., Sacks, G.L. 2015. A headspace gas detection tube method to measure SO2 in wine without disrupting SO2 equilibria. Am J. Enol. Vitic. 66: 257-265.Howe,P.A., Worobo, R., Sacks, G.L. 2018. Conventional measurements of sulfur dioxide (SO2) in red wine overestimate SO2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m. J. Enol. Vitic. 69: 210-220.Acknowledgement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Australia's grapegrowers and winemakers through their investment body Wine Australia, with matching funds from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The AWRI is a member of the Wine Innovation Cluster.Contact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AWRI helpdeskPhone 08 8313 6600 Fax 08 8313 6601 Email *****************.auWebsite .auAddress Wine Innovation Central Building, Corner of Hartley Grove & Paratoo Rd, Urrbrae (Adelaide), SA 5064。

发酵箱使用说明书

发酵箱使用说明书

发酵箱使用说明书一、产品简介发酵箱是一款专为面食、糕点等食品制作设计的恒温发酵设备。

其性能特点包括恒温控制精确、发酵效果好、操作简便等。

发酵箱适用于各类面食加工场所,如面包房、糕点店、餐厅等。

二、设备组成与原理发酵箱主要由箱体、加热系统、温控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和通风系统组成。

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热系统和温控系统保持箱内恒温,湿度控制系统维持适宜的湿度环境,通风系统则确保箱内空气流通,为食品发酵提供最佳条件。

三、安装与调试1.将发酵箱放置在平整、稳固的地面上,确保四周有足够的空间以便通风散热。

2.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各功能部件是否正常工作。

3.根据需要设置温度和湿度,调试至理想状态。

四、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将待发酵的食品放入箱内,注意食品间距,以便空气流通。

2.根据食品类型和发酵要求,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3.发酵过程中,定期检查食品状态,避免过度发酵或发酵不足。

4.发酵结束后,及时取出食品,避免长时间放置在箱内。

5.注意安全用电,避免设备进水或潮湿环境使用。

五、常见问题解答1.问:发酵箱温度不稳定怎么办?2.答:首先检查温控器是否损坏,如有部件损坏,请及时更换。

同时,确保发酵箱四周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3.问:发酵箱湿度不足怎么办?4.答:检查湿度控制器和加湿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有故障请及时维修。

另外,可以适当增加水箱水量,以提高箱内湿度。

六、维护与保养1.定期清洁箱内外,保持干净卫生。

2.检查各部件连接是否紧固,如有松动及时紧固。

3.定期更换水箱水,避免水质影响发酵效果。

4.长时间不使用时,请关闭电源开关,并用防尘罩遮盖,以防灰尘侵入。

七、附件信息1.安全注意事项:请勿在潮湿或高温环境下使用本设备,以免发生电器故障或触电危险。

使用过程中,请勿随意拆卸设备部件,以免损坏设备或造成安全隐患。

2请注意,本使用说明书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在使用过程中,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确保使用安全。

发酵罐毕业设计说明书

发酵罐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发酵罐是化工生产中实现化学反应的主要设备。

其作用:①使物料混合均匀;②使气体在液相中很好分散;③使固体颗粒在液相中均匀悬浮;④使不均匀的另一液相均匀悬浮或充分乳化。

目前已广泛地用于制药、味精、酶制、食品行业等。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釜体、搅拌装置、传热装置、轴封装置。

还根据需要加其他的附件,如装焊人孔、手孔和各种接管(为了便于检修内件及加料、排料),安装温度计、压力表、视镜、安全泄放装置(为了操作过程中有效地监视和控制物料的温度、压力)等。

釜体是由简体和两个封头组成,它的作用是为物料进行化学反应提供一定的空间。

搅拌装置是由传动装置,搅拌轴和搅拌器组成,它的作用是参加反应的各种物料均匀混合,使物料很好地接触而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搅拌装置可以分为非潜水型(仅驱动机和减速机及传动系统露在液体外面和潜水型(从驱动机至搅拌器全部潜入液体内)两种类型。

传热装置是在釜体内部设置蛇管或在釜体外部设置夹套,它的作用是使控制物料温度在反应所需要范围之内。

本发酵罐的设计容积是63立方米,属于大型罐设计,采用蛇管传热,三级搅拌。

关键词:搅拌罐;搅拌器;釜体;传热装置;轴封装置;人孔AbstractFermentation is a chemical reaction to achieve the production of major equipment. Its role is:①to mixed materials; ②the gas is well dispersed in the liquid phase; ③ making uniform solid particles suspended in liquid;④souneven suspension or other liquid emulsified in uniform。

For the uniform reaction, now is widely used in pharmaceutical, monosodium glutamate, enzyme system and food industries. Its main components include the reactor body, mixing equipment, heat transfer equipment and seal device. Also add other accessories needed, such as assembly and welding manhole, hand hole and all over (in pieces for ease of maintenance and feeding, nesting), install thermometers, pressure gauges, mirrors, safety relief device (for operation effectively monitor and control the material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so on. Mixing device is a gear, shaft and agitator stirring composition, its role is to participate in a variety of materials, reaction mixed evenly, so that good contact material to accelerate the chemical reaction. Mixing devices can be divided into non-diving type (only driven machines and gear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disclosed in the liquid outside and dive type (from the driving machine to sneak into a liquid blender all) types. Heat transfer device is set in the interior of reactor body coil or external tank set up in the jacket, its role is to control the materials needed in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range.The design of the fermentation tank volume is 63 cubic meters,and this is a large tank design with coil heat transfer and three mixings.Key words:mixing tank;mixer;kettle body;heat transfer equipment;seal device;manhole.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料发酵说明书(液态发酵)

生料发酵说明书(液态发酵)

生料发酵说明书(液态发酵)
生料酿酒可以作为新手第一次酿酒(因为简单)生料与熟料有何区别
生料产量高,熟料味道相对好一点。

粮食准备: 高粱玉米,粉碎成颗粒,大米糯米不用粉碎。

怪叫10升:可以投料8-10斤一锅酒产量4-6斤50度的酒怪物30升:可以投料25-30斤一锅酒产量15-20斤50度的酒
水瓶盖,一平盖酒曲刚好6克
生料发酵就是直接把粮食加酒曲加水发酵,也叫液态发酵
建议清洗下粮食,加上适量的酒曲和水,搅拌均匀,盖起来开始发酵(前6天无需密封),投料顺序是先放入水,然后用30度的温水一碗把酒曲放入搅拌,等待10分钟后加水水中, 再加入清洗干净的粮食。

按液态发酵表进行操作发酵。

发酵期的管理
搅拌工作:
一般采用木棒或不锈钢。

搅拌时间,前五天,每天搅拌三次。

以后每天一次(搅拌3分钟待气泡冒完)直到发酵好可以蒸酒为止(搅拌次数,发酵表上有)请注意看发酵表上,发酵完成的标致。

不要急于蒸馏。

发酵时温度管理
理论上15-35度都能发酵,不过低于25度发酵会导致发酵不彻底,或者容易感染杂菌,温
度最好在30-35度之间,有利于菌种繁殖。

冬天温度太低,要想办法升温。

一年四季都可以酿酒的。

发酵成熟的标致
1、物料分层,发酵水处于静止状态,由浑浊变清,清澈可见发酵水底米粒;
2、发酵容器内没有气泡产生;
3、能闻到柔和的酒香味。

4、能尝到酸而不甜的酒香味及米的酐水味
蒸酒:生料发酵采用的是液态发酵方式,所以只能采用液态蒸馏方式,即连渣带水煮着蒸, 这样出酒快,出酒干净,产量相对高。

蒸酒过程详见蒸酒操作说明书。

上海百仑发酵罐操作说明

上海百仑发酵罐操作说明


搅拌设定:
PID控制调节
设定搅拌上 下限定
用于搅拌和DO关联时 使用
PID 解释


(1)比例控制(P) 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 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 输出存在稳态误差。 (2)积分控制(I) 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 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 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 系统。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 分项对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增大。 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 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因此, 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
第四节 灭菌控制

本产品为自动灭菌发酵罐,在灭菌时首先 点击程序中的灭菌操作。如图,点击启动 自 动。
Βιβλιοθήκη 灭菌开始,注意总进气阀(蒸汽)是否打开 检查所有阀门动作是否正确,所有阀门动作 见第二节。 若阀门动作不对,本产品还准备了旁通阀门 用来紧急使用。 本产品虽为全自动灭菌产品,但在灭菌时, 必须确保有一人在本产品旁观察,注意压力。
DO观察 在此 项只能观察 DO的当前值
在有压力自控的产品时, 通过它可以直接设定需 要的压力点击自动即可
通过输入设定值, 点击自动来控制 通气,单位 xL/h
点击开始发酵, 设备会自动进行 发酵周期运算,

在上图发酵批号是可更改的,单击左侧数字会 弹出一个对话框。如图:

在此处可以对批号进行任意更改,但是其批号 和其他软件不想通
第七节 参数校正

New Brunswick 台式发酵罐及生物反应器 说明书

New Brunswick 台式发酵罐及生物反应器 说明书
搅拌桨种类
篮式搅拌桨与 FibraCel® disk
片状载体
篮式搅拌桨
专利低剪切力 细胞提升式搅拌桨
螺旋桨叶搅拌桨
带旋转过滤器 螺旋桨叶搅拌桨
斜叶涡轮搅拌桨
适用高产量分泌性产品的悬浮或 贴壁细胞。仅限连续灌注培养, 亦适用于病毒感染过程、BEVS 及基因治疗。细胞被固定在片状 载体上,不需配备细胞截留装置
电源开关安装在控制台侧面, 操作方便
电极口,取样口以及尾气口采用螺纹连接
4
罐体顶板接口 罐体容积 1.3 L 3.0 L 7.5 L 14.0 L
6 mm 1 6 7 7
12 mm 9 7 8 8
19 mm 0 0 1 1
接口总数 10 13 16 16
控制界面 *
主界面:界面显示所有设定的过程参数。显示内容包括:设定值、 实际值、控制模式、单机名称、输出及关联状态
适用传统疫苗或转基因工程的 适用悬浮细胞的批次、 适用悬浮 (10 µ screen)
微载体、批次或连续灌注培养。 流加及连续灌注培养。 及微载体 (75 µ screen)
灌注培养需要一个细胞截留装 在连续灌注培养时需 培养。旋转过滤器内的浸
置,如配备一个分离柱。
要一个细胞截留装置。 管收集不含细胞的培养
需要增加第二或第三套系统? 经济实惠的附加控制台及 “ 附加罐体套件 ” 能有效节省成本 及降低工作量
您是否已拥有一台 NBS BioFlo® 110 系统? 重新使用您现有的罐体能为您节省数千美元。升级套件提供 您将现有管路连接至新系统
我们已经为您设计好一切。在提供的初始安装套件中包括有 所需要的管路、导线扎带、胶带及接头等等
罐体 主控制台及 附加控制台 温度

熟料液态发酵说明书(适合所有五谷杂)

熟料液态发酵说明书(适合所有五谷杂)

熟料液态发酵说明书(适合所有五谷杂粮)熟料半固态发酵(适合所有五谷杂粮)具体详见以下说明大米蒸法:将大米浸泡2小时,然后大米直接放入蒸锅里的蒸片上直接蒸,锅底加水,当水沸腾后,盖子上出蒸汽后蒸20分钟,然后停顿20分钟,然后再开火蒸15分钟后停火焖料30分钟,然后把料到出散开,让他自然冷却。

高粱蒸法:将两倍粮食的水烧开(例如5斤高粱那就是10斤水),然后将高粱倒入锅中,然后慢火煮(10分钟搅拌一次),煮致水的含量比较少的时候(搅拌困难的时候)停止煮料,盖上盖子焖料。

1小时后打开盖子,观察是否80%的高粱颗粒有破口(如果没有继续加少量的水慢火焖)。

后然倒出摊开让他冷却。

玉米蒸法:跟高粱蒸发一样只是延长蒸料时间,因为玉米颗粒比较大。

高粱玉米经过粉碎后的蒸料法:粉碎后的不需要煮开花,只需要煮熟就可以了,首先将2倍的粮食的水烧开然后,把粉碎后的玉米或者高粱放入,煮约沸腾后10分钟,便把粮食与水分离,摊开让自然冷却。

(煮料的水冷却备用)糖化拌曲:拌完曲后糖化24小时后冲冷开水1.拌曲前先准备冷开水,因为粮食摊开后冷却后水分蒸发,粮食颗粒缺少水分会影响糖化,所以建议直接导入冷开水浸泡下,根据粮食的干湿程度延长浸泡时间,然后捞起来沥干多余的水,直接拌曲。

这样既能均匀的拌曲又能补充水分。

2.拌曲时粮食温度不能超过30度(25-30度,因为加曲后糖化会升温5-8度)。

3.加酒曲时,边反动边撒酒曲,尽量让每个地方都沾上一点。

(酒曲添加量按该酒曲的使用说明添加)直接冲水拌曲发酵:(通常家庭酿酒原料比较少的时候采取)先将冷开水加入酒曲搅拌均匀,然后直接倒冷却后的粮食搅拌后,上盖半密封发酵。

酒曲添加比例酒曲添加注意事项:种类粮食(干粮食)安琪酿酒曲1.必须均匀,可以少许多点量,但不能少量;大米、糯米1斤1.25-1.5克2.天气热按最少添加量加,天气冷按最大添加量加高粱、玉米、小1斤1.25-1.5克麦糖化:按糖化拌曲的方式拌好酒粮后装入发酵容器盖上盖子固态糖化24小时(不用半密封),后再加冷开水。

β-胡萝卜素(发酵法)安全技术说明书

β-胡萝卜素(发酵法)安全技术说明书

安全技术说明书页: 1/11 巴斯夫安全技术说明书按照GB/T 16483编制日期 / 本次修订: 23.04.2023版本: 3.0日期/上次修订: 05.09.2021上次版本: 2.0日期 / 首次编制: 30.08.2019产品: β-胡萝卜素(发酵法)Product: Lucarotin® B 10 CWD/O Plus(30704003/SDS_GEN_CN/ZH)印刷日期 06.11.2023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β-胡萝卜素(发酵法)Lucarotin® B 10 CWD/O Plus推荐用途和限制用途: 食品添加剂公司: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上海浦东江心沙路300号邮政编码 200137电话: +86 21 20391000传真号: +86 21 20394800E-mail地址: **********************紧急联络信息:巴斯夫紧急热线中心(中国)+86 21 5861-1199巴斯夫紧急热线中心(国际):电话: +49 180 2273-112Company:BASF (China) Co., Ltd.300 Jiang Xin Sha RoadPu Dong Shanghai 200137, CHINA Telephone: +86 21 20391000Telefax number: +86 21 20394800E-mail address: ********************** Emergency information:Emergency Call Center (China):+86 21 5861-1199International emergency number: Telephone: +49 180 2273-1122. 危险性概述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根据 GHS 标准,该产品不需要进行分类。

巴斯夫安全技术说明书日期 / 本次修订: 23.04.2023版本: 3.0产品: β-胡萝卜素(发酵法)Product: Lucarotin® B 10 CWD/O Plus(30704003/SDS_GEN_CN/ZH)印刷日期 06.11.2023 标签要素和警示性说明:根据GHS标准,该产品不需要添加危险警示标签其它危害但是不至于归入分类:在一定条件下,产品可形成粉尘爆炸。

发酵罐设计说明书

发酵罐设计说明书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概述 (2)1.1、柠檬酸 (2)1.2、柠檬酸的生产工艺 (2)1.3、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 (3)1.3.1、通用型发酵罐的几何尺寸比例 (3)1.3.2、罐体 (3)1.3.3、搅拌器和挡板 (3)1.3.4、消泡器 (4)1.3.5、联轴器及轴承 (4)1.2.6、变速装置 (4)1.3.7、通气装置 (4)1.3.8、轴封 (5)1.3.9、附属设备 (5)第二章、设备的设计计算与选型 (5)2.1、发酵罐的主要尺寸计算 (5)2.1.1、圆筒体的内径、高度与封头的高度 (5)2.1.2、圆筒体的壁厚 (7)2.1.3、封头的壁厚 (7)2.2、搅拌装置设计 (8)2.2.1、搅拌器 (8)2.2.2、搅拌轴设计 (8)2.2.3、电机功率 (10)2.3、冷却装置设计 (10)2.3.1、冷去卩方式 (10)2.3.2、冷却水耗量 (10)2.3.3、冷却管组数和管径 (12)2.4零部件 (13)2.4.1 人孔和视镜 (13)2.4.2 接管口 (13)2.4.3、梯子 (15)2.5发酵罐体重 (15)2.6支座的选型 (16)第三章、计算结果的总结 (16)设计总结 (17)附录 (18)符号的总结 (18)参考文献 (20)生物工程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 iooom的机械搅拌发酵罐”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1、设备所担负的工艺操作任务和工作性质,工作参数的确定。

2、容积的计算,主要尺寸的确定,传热方式的选择及传热面积的确定。

3、动力消耗、设备结构的工艺设计。

三、课程设计的要求课程设计的规模不同,其具体的设计项目也有所差别,但其基本内容是大体相同,主要基本内容及要求如下:1、工艺设计和计算根据选定的方案和规定的任务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主体设备工艺尺寸计算和简单的机械设计计算,汇总工艺计算结果。

主要包括:(1)工艺设计①设备结构及主要尺寸的确定(D, H, HL,V,V L,Di等)②通风量的计算③搅拌功率计算及电机选择④传热面积及冷却水用量的计算(2)设备设计①壁厚设计(包括筒体、封头和夹套)②搅拌器及搅拌轴的设计③局部尺寸的确定(包括挡板、人孔及进出口接管等)④冷却装置的设计(包括冷却面积、列管规格、总长及布置等)2、设计说明书的编制设计说明书应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前言、设计方案论述,工艺设计和计算,设计结果汇总、符号说明,设计结果的自我总结评价和参考资料等。

佰仑发酵罐上位机说明书

佰仑发酵罐上位机说明书

百伦发酵罐上位机说明书软件启动第一步:双击桌面图标第二步:进入采集系统后,单击下面图标;第三步:输入密码:12345,单击“确定”。

返回登录首页。

第四步:再次点击图标第五步:进入到上位机软件主界面。

在主界面,里面有所有6台发酵罐的数据总揽。

右边是快捷按钮。

点击“登入”,在选择不同的用户名并输入相应的密码后,可以获得相应的权限操作该软件。

点击“注销”,可以从当前用户注销,变为“无”用户。

仅仅当用户为“系统管理员”,点击“退出”才起作用。

点击“改密”,可以修改当前用户的密码。

点击“总揽”可以进入主页面,点击“报表”,可以进入生成数据批报的页面。

点击“7#罐”,可以进入7#罐的流程图;点击“多段”,可以进入7#罐的“多段控制”页面;点击“曲线”,可以进入7#罐的过程曲线图页面。

其他罐同7#罐。

下面将逐一介绍具体操作。

报表功能点击“报表”,将出现下面的页面:发酵记录报表。

点击“7#罐批号”,将弹出“7#罐批号查询”窗口,如下图所示。

在该窗口中,显示当前发酵罐的运行状态:停止或运行中。

当发酵运行时,该图案是红色的;当发酵停止时,图案是灰色的;当下位机开始发酵时(即发酵状态由停止转为运行中),该软件会自动将计算机的当前时间和日期写入到“开始日期”和“开始时间”;当下位机结束发酵时(即发酵状态由运行中转为停止),该软件会自动将计算机的当前时间和日期写入到“结束日期”和“结束时间”;并且会自动计算“发酵时长”和“表格行数”;自动生成“批次名称”,该批次名称,是一起始日期时间和结束日期时间来命名的。

为了保证生成的报表行数在2000行以内,需要设置“取样间隔”为合适的值,譬如发酵周期时6天,则取样间隔设置为6分钟,即300秒。

“删除批号”:删除当前批号名称;“上一批号”:显示上一个批号;“下一批号”:显示下一个批号;“选择批号”:可以显示出如下窗口,显示所有可供选择的批号;“生成报表”:按照左边的批号设置,将相应的数据,按照取样间隔和发酵时长,全部写入到发酵记录报表中。

发酵罐操作规程

发酵罐操作规程

发酵系统操作规程一、发酵前准备工作(1)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空压机、微机系统和循环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2)检查系统上的阀门、接头及紧固螺钉是否拧紧.(3)开动空压机,用0.15Mpa压力,检查种子罐、发酵罐、过滤器、管路、阀门等密封性是否良好,有无泄漏。

罐体夹套与罐内是否密封(换季时应重点检测),确保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电磁阀前方的阀门除外)。

(4)检查水(冷却水)压、电压、气(汽)压能否正常供应。

进水压维持在0。

12Mpa,允许在0。

15—0。

2Mpa范围变动,不能超过0。

3Mpa,温度应低于发酵温度10℃;单相电源AC220V±10%,频率50Hz,罐体可靠接地;输入蒸汽压力应维持在0.4Mpa,进入系统后减压为0.24MPa;空压机压力值0。

8Mpa,空气进入压力应控制在0.25-0.30MP(空气初级过滤器的压力值)。

(5)温度、溶氧电极、PH电极校正及标定,详见触摸屏PH、DO的标定帮助。

(6)检查各电机能否正常运转(共4个)。

电磁阀能否正常吸合(整套系统共11个电磁阀).二、灭菌1.发酵系统安装好后的初次清洗罐内的清洗:酸碱罐、补料罐、种子罐可将罐体上方的法兰卸开,由操作工采用洁净布手动清洗,结束后排尽罐内的污水,在多冲洗几遍即可.发酵罐的清洗可采用自来水管通过手孔向罐体内壁冲洗,当水位上升到搅拌轴的第二片叶轮时停止冲洗,开动电机搅拌清洗。

各管路的清洗,可以先采用清水冲洗,再根据相应功能采用相应的清洗介质(清洗管路时应以保护管路中的各种元件为前提),具体步骤可参考“空气管路的灭菌”。

如果发酵系统长时间不用或培养的菌体与上一批次的不相同时,可采用2%NaOH清洗,其他各罐也可以采用发酵罐的清洗方式清洗,清洗结束后应对发酵系统灭菌。

2.空气管路的灭菌(1)空气管路上的除菌过滤器,使用蒸汽通过减压阀(空气减压阀不能进行蒸汽灭菌,所以空气预过滤器不灭菌)、蒸汽过滤器然后进入除菌过滤器。

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

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发酵工程设计题目: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院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10生物工程(2)班指导教师:*****课程设计任务书大肠杆菌的高密度摘要: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或是生产条件的限制,在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培养中很难实现其高密度发酵。

针对这一问题,我组专门为此设计一实验来探索发酵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

我们从开始的发酵培养基的组分及其配比,到后来的灭菌方式,投料程序以及在发酵过程中温度的设定控制,PH值的设定控制及溶氧的设定控制都进行了严格的监测,再到最后的OD值,氨基氮以及还原糖的测定都进行严谨的完成。

关键词: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OD值目录1.设计背景 (1)1.1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产品及其质量安全现状 (1)1.2高密度发酵定义 (1)1.3 规定标准 (1)2.设计方案 (2)3.方案实施 (3)3.1 大肠杆菌简介 (3)3.2 菌种选材 (3)3.3 种子扩大培养 (3)3.4 发酵培养基配比 (3)3.5 发酵过程 (4)4.结果与结论 (7)5.收获与致谢 (9)6.参考文献 (10)1.设计背景1.1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产品及其质量安全现状目前,在发酵产业进入工业化,自动化的今天,产品的高密度发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人们在根据实验与生产阶段总结的经验中,逐步掌握发酵生产所需要的最佳控制条件。

在此过程中所得的产品密度更大,纯度更高,质量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1.2高密度发酵定义高密度发酵(high cell density cultivation,HCDC)是指在一定条件和培养体系下,获得最多的细胞量,由此更多地或更高效地获得目的产物。

即利用一定的培养技术和装置提高菌体的发酵密度,使菌体密度较普通培养有显著提高,最终提高产物的比生产率(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产物的产量)。

通常认为菌体密度超过50 g(DCW)/L即为高密度发酵。

发酵罐设计设计说明书 14日

发酵罐设计设计说明书 14日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名称22000L维生素A发酵罐的设计专业班级2009级生物工程2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1 年10 月31 日目录一、设计方案的拟定 (1)1.1设计条件 (1)1.2发酵工艺 (1)1.2.1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1)1.2.2培养基 (2)1.2.3发酵控制要点 (2)1.3发酵罐尺寸及整体设计 (2)1.3.1罐体几何尺寸的确定 (2)1.3.2罐体 (3)1.3.3罐体壁厚 (3)1.3.4封头壁厚计算 (3)1.4人孔及各管道接口的设计 (4)1.4.1人孔和视镜的设计 (4)1.4.2接口管 (4)1.4.3管道接口 (4)1.4.4仪表接口 (5)二、计算 (7)2.1通风量计算 (7)2.2传热量的计算 (7)三、设备选型 (9)3.1搅拌器的选择 (9)3.1.1不通气条件下的轴功率P0 (9)3.1.2通气搅拌功率P g的计算 (9)3.1.3电机及变速装置选用 (10)3.2换热器的选择 (10)3.2.1冷却方式 (10)3.2.2装液量 (10)3.2.3冷却水耗量 (10)3.2.4冷却面积 (11)四、附录 (12)五、总结 (15)六、参考文献 (16)一、设计方案的拟定维生素A 的化学名为视黄醇,是最早被发现的维生素。

维生素A 有两种。

一种是维生素A 醇(retionl ),是最初的维生素A 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另一种是胡萝卜素(carotene ),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 的预成物质(provitaminA ,可从植物性及动物性食物中摄取)。

本论文针对β-胡萝卜素的发酵生产进行工艺计算、主要设备工作部件(如罐体、罐体壁厚、封头壁厚计算、搅拌器、仪表接口、人孔和视镜、管道接口等)尺寸的设计。

1.1设计条件22000L 机械搅拌通风式发酵罐发酵生产维生素A 。

1.2发酵工艺许多种微生物都能合成β-胡萝卜素,如接合笄霉、三孢布拉氏霉菌、好食链孢霉、耐盐杜氏藻和绿藻等菌丝中形成的大量类胡萝卜素都可应用于工业生产。

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说明书

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说明书

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产品说明书性能:安琪牌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是我国首创的最新生物工程产品。

该产品复水后立即恢复成正常细胞状态。

具有耐高温(主发酵温度40-42℃)、耐酸(PH2.5)、耐乙醇(13%)、耐浓糖(60%葡萄糖)等特点。

适合于苕干、玉米、大米、木薯、高粱、糖蜜等原料的酒精及白酒发酵。

出酒率高,不升酸。

该产品荣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94年全国优秀节能科技成果,并列入95年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用途:本产品可以代替酒精、液态白酒、小曲酒及麸皮曲白酒生产中传统纯培养酒母,也可以添加到大曲酒生产中弥补酵母数量不足,提高出酒率。

本品在高温条件下(40-42℃)可以正常发酵,具有发酵周期短(酒精48小时),节水、节电等优点,尤其适于夏季高温季节生产。

使用方法:1.酒精及液态白酒A.用量:按原料投料量的0.5-1.0‰,冬季用量宜稍偏大。

B.复水活化:取10-20倍于干酵母量的35-38℃自来水或稀释4倍的糖化醪,将干酵母搅拌并溶解于其中。

如果用35-38℃的自来水,复水15-20分钟后立即投入发酵罐内的糖化醪中;如果用稀释4倍的糖化醪液,则可以继续降温到30℃以下活化2小时,起到提高出芽率和促使酵母增殖之作用。

再投入发酵罐中。

C.发酵:本品可以在常温下进行主发酵(35℃),发酵周期为72小时左右,温度控制按常规方法。

本品也可以在高温下进行主发酵(40℃),发酵周期为48小时左右。

在酵母增殖期接种,到满罐后约4小时,温度控制为32-34℃,主发酵期(约12-24小时)为38-40℃,后发酵期(约24-48小时)为34-36℃。

2.固态白酒A.麸曲白酒:用量按原料投料量的1-1.2‰(冬季用量宜稍偏大),将其搅拌溶解于10-20倍的含糖量为2%的35-38℃糖水中(最好是红糖),可以代替自培酒母,加到已加麸曲或糖化酶糖化好的渣醅中,混合均匀入池发酵。

其它工艺条件不变。

夏季池温不超过40-42℃,不会影响出酒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L-3000L
发酵系统操作说明
一、使用前的技术准备
1、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用途及使用调整方法。

2、阅读各仪表的使用说明,熟悉其操作方法。

3、使用设备之前,应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空气源、蒸汽源及各仪表是否能正常工作。

4、检查系统上的阀门、接头及紧固螺钉是否拧紧。

5、开动空压机,用0.15Mpa压力检查发酵罐、过滤器、管路、阀门的密封性能是否良
好。

二、空消
在投料前,气路、料路、发酵罐必须用蒸汽进行灭菌,消除所有死角的杂菌,保证系统处于无菌状态。

1、空气管路的灭菌
1)空气管路上各罐前有一套一级预过滤器和一套二级除菌过滤器,蒸汽灭菌至除
菌过滤器前端阀门小排气口。

2)除菌过滤器的滤芯不能承受过高的温度和压力,因此,灭菌时蒸汽压力保持在
0.12Mpa,不得超过0.15Mpa.。

3)灭菌过程中,除菌过滤器下端的排气阀应微微开启,排除蒸汽冷凝水。

4)灭菌时间应持续30~40分钟左右。

5)灭菌后的过滤器,应在管路保压状态下迅速关闭蒸汽阀,开启空气阀,并打开
过滤器后端阀门小排气阀,吹除空气过滤芯中水气。

通气约20~30分钟吹干后,
然后将阀门小排气阀关闭,空气过滤系统保压备用。

2、发酵罐、各附助罐空消
1)空消前拿下DO电极,用堵头代替。

操作面板:发酵罐工况转换(灭菌),各
空消罐温度显示需打开,别的功能可暂时关闭。

2)空消是将蒸汽直接通入罐内进行空罐灭菌,灭菌前罐内应先用清水洗净。

3)空罐灭菌时,应将罐上的排气阀及物料管路阀门微微打开,使蒸汽通过这些阀
门排出,同时保持罐压为0.1Mpa,温度121℃。

4)空消时间为30~40分钟,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间歇空消。

5)罐灭菌前时,打开夹套下口排污阀将夹套内的水放掉。

6)空罐灭菌结束后,关闭蒸汽阀,必须缓缓打开排气阀,否则罐体冷却后会发生
瘪罐事故!待罐压跌至零压后,将罐内冷凝水排掉备用。

7)空罐灭菌时搅拌电机不得开启。

三、实罐灭菌
实罐灭菌是当罐内加入培养基后,用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过程,也称实消。

1、将配好的培养基从加料口加入罐内,开关箱上的功能转换开关设定在灭菌状态。

2、培养基在进罐之前应先糊化,调好PH,一般培养基的装料量以罐容积的70%左右
计算(泡沫多的培养基为65%左右,泡沫少的培养基可达到75-80%),并应考虑到
灭菌冷凝水和接种量等因素预先扣除。

冷凝水一般会增加到15-20%,请预先用水
进行试验。

3、打开夹套蒸汽阀和夹套下口(列管)排污阀,进入夹套(列管)预热,并打开搅拌
电机,控制在较低转速,对培养基进行预热,当罐内温度升到90-95℃时,关闭夹
套蒸汽阀,缓缓打开内层蒸汽阀,由通风口、出料口和取样口三路向罐内进蒸汽,并打开罐顶排气阀、流加阀,缓缓排汽,注意打开相连管路上的小排气阀,消除管
路死角。

4、当罐压升至0.10Mpa,温度升到121℃时,控制蒸汽阀门开度,保持罐压和温度灭
菌20~30分钟后,先关顶部排气口,再关闭进入罐内蒸汽阀门,打开空气阀,将无
菌空气通入罐内。

a) 关闭夹套下口排污阀,打开冷却水的进排阀门,在夹套内通水冷却,同时调节进气阀和
排气阀,保持工艺要求的罐压,直到罐温降至接种温度,关闭冷却水进排阀门,将开关箱的功能转换开关设定在发酵状态,进入自控冷却,消泡罐手动冷却。

b) 实罐消毒灭菌和冷却过程中,搅拌电机应启动运转。

控制在较低转速。

四、接种
1、一级种子罐接种采用接种瓶接种方法(见接种瓶使用方法)
2、二级种子罐、发酵罐采用管道接种,移种前管道应严格蒸汽灭菌。

补料、消泡、补
碱管路灭菌待用,该罐消泡、补碱功能转换开关设定在自动状态。

五、培养
1、种子接入发酵罐后,即可进行控温培养,罐压一般控制在0.05Mpa~0.10Mpa,转速
和通气量根据各自工艺要求而定。

2、发酵温度根据工艺要求而定,当发酵温度低于或高于工艺设定温度时,温控系统自
动加热或冷却(10000L手动控制)。

3、发酵过程中搅拌电机转速应根据工艺调整要求,具体操作仔细阅读控制系统说明
书。

4、在培养过程中补料可以参照接种方法进行。

5、在发酵中途要取样检查时,可通过取样口取样。

取样前,取样管路阀门需用蒸汽灭
菌,防止杂菌污染,取样结束后同样要用蒸汽冲洗取样管道阀门。

六、出料
1、本设备的出料是下出料;
2、出料结束后,应立即放水清洗发酵罐及料路管道阀门,并将管路中的发酵液冲洗干
净。

七、电气控制操作及仪表操作请仔细阅读控制系统说明书及仪表说明书。

八、维修与保养
1、安置设备的环境应整洁干燥,通风良好,水、汽不得直接泼到电器上。

2、设备启用后,必须及时清洗,防止发酵液干结在发酵罐及管路、阀门内。

3、压力表、安全阀每年应校准一次。

4、设备停止使用时应清洗、吹干。

过滤器的滤芯应取出清洗、凉干,妥善保管。

PH、
DO电极按规定小心清洗后,插入保护溶液中。

5、空气净化滤芯正常情况下,半年更换一次。

九、特别注意事项
1、在发酵过程中,严禁将过滤器的排水阀突然打开而导致发酵液倒流。

2、突然停电时,应迅速并闭发酵罐上的进、排气阀,保持罐压。

3、空消、实消时,夹套内的水应放空,实消冷却和发酵过程中,罐压不能降到零位,
以免染菌。

十、接种瓶使用方法
1、空瓶与瓶盖分开,空瓶口用棉花纱布包做成瓶塞,堵住瓶口,切勿过紧,再用牛皮
纸包在瓶塞外口,用绳子扣紧。

瓶盖两头用纱布,牛皮纸一起包紧,扣紧,放在灭
菌锅消毒。

2、倒种时应在无菌室操作,把所要配的物料一起倒入。

然后,把瓶盖拧上,(瓶盖内
应加橡皮平垫),瓶盖橡胶管一边纱布及牛皮纸切勿打一开。

(待接种子罐时再打
开)。

3、种子罐种时,应先把罐内压力调到1KG,关闭空气流量计阀门。

关闭进空汽伐门,
用酒精把接种罐伐门进行消毒。

然后点燃酒精棉球,接种瓶应靠近接种口迅速拿掉
接种瓶口的纱布,让胶管口,快速套入接种口上,把接种瓶倒过来,然后慢慢打开
接种阀门,待压力稳定后,再缓慢打开风量计阀门,但是,罐压要保持有压力,接
种瓶在接种过程中要不断的摆动,发现种子已加完,快速关闭接种阀同时打开进罐
空气,调到可需罐压。

最后取下接种瓶,酒精擦洗接种口。

4、拆下接种瓶盖,进行清洗,一定要洗干净,待下一次灭菌后使用。

十一、保修说明
1、感谢您购买本公司的设备,请您按产品说明书指导的方法使用;
2、本公司对所提供的设备保修一年;
3、对保修期外的故障,本公司以优惠价检修。

资料清单
1、发酵系统操作说明书
2、力邦空气压缩机使用说明书,合格证,压力容器证
3、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操作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见箱内)
4、DO、PH电极中文使用说明书
5、DO变送器使用说明书
6、台安变频器使用说明书
7、XMTD-7系列万能型四位智能数显调节仪使用说明书
8、AMILTON溶氧电极指导手册(英语)
9、电器原理图、接线图
10、SEW电机减速机说明书、合格证(见箱内)
11、发酵系统工艺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