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同步精编讲义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 同步复习 第14讲 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 讲义
课程标准1. 能用函数观点看一次方程(组),能用辨证的观点认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区别与联系.2.能用函数的观点认识一次函数、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能直观地用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来表示方程(或方程组)的解及不等式的解,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及转化的思想. 3.能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不等式问题及实际问题.知识点0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一次函数y kx b =+(k ≠0,b 为常数),当函数y =0时,就得到了一元一次方程0kx b +=,此时自变量x 的值就是方程kx b +=0的解.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转化为:当某一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 kx b =+(k ≠0,b 为常数),确定它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注意:(1)求一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令y=0,解出x 即为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2)一次函数y kx b =+(k ≠0,b 为常数)是一个关于x 和y 的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有无数组解,但若已知x 的值(或y 的值),即可求出y 的值(或x 的值);(3)若一次函数y kx b =+,满足等式mk b n += 或0mk b n +-=,则函数必过点(m,n );同理,若一次函数图像上有个点(m ,n ),则二元一次方程有一组解为x my n =⎧⎨=⎩;知识点02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两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两条直线.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时的函数为何值;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注意:(1)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联系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就是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反过来,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一定是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如一次函数学生/课程 年级 8年级 学科 数学 授课教师日期时段核心内容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 (第14讲)24y x =-+与31322y x =-图象的交点为(3,-2),则32x y =⎧⎨=-⎩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2431322y x y x =-+⎧⎪⎨=-⎪⎩的解.(2)当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时,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就没有交点,则两个一次函数的直线就平行.反过来,当两个一次函数直线平行时,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就无解.如二元一次方程组3531x y x y -=⎧⎨-=-⎩无解,则一次函数35y x =-与31y x =+的图象就平行,反之也成立.(3)当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组解时,则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在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重合,反之也成立.知识点03 方程组解的几何意义1.方程组的解的几何意义:方程组的解对应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坐标.2.根据坐标系中两个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对应的方程组的解情况: 根据交点的个数,看出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根据交点的坐标,求出(或近似估计出)方程组的解.3.对于一个复杂方程组,特别是变化不定的方程组,用图象法可以很容易观察出它的解的个数.知识点04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由于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 b +>0或ax b +<0或ax b +≥0或ax b +≤0(a 、b 为常数,a ≠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y ax b =+的值大于0(或小于0或大于等于0或小于等于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注意:(1)求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ax b +>0(a ≠0)的解集,从“数”的角度看,就是x 为何值时,函数y ax b =+的值大于0.从“形”的角度看,确定直线y ax b =+在x 轴(即直线y =0)上方部分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的范围. (2)常见的解集:0(0)y kx b >+>或0(0)y kx b ≥+≥或0(0)y kx b <+<或0(0)y kx b ≤+≤或x m >x m ≥x m <x m ≤2x >2x ≥ 2x < 2x ≤2x <-2x ≤- 2x >- 2x ≥-4x <4x ≤ 4x > 4x ≥无论求0(0)y kx b >+>或还是0(0)y kx b <+<或,都应首先求出一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令y=0),再根据题目要求,确定x 的取值范围: ①y >0时,取x 轴上方图像自变量的范围; ②y <0时,取x 轴下方图像自变量的范围;知识点05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我们已经学过,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以解得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这个不等式的解集的端点值就是我们把不等式中的不等号变为等号时对应方程的解. 注意:(1)不等式的解集中,端点无论取到取不到,该值都是对应方程的解;例如:一次函数y kx b =+,若0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2x >,则方程0kx b +=的解为2x =,且一次函数y kx b =+过点(2,0);(2)一次函数y kx b =+,若当a x m << 时,y 的取值范围是b y n <<,则可得出一次函数过点(,),(,)(,),(,)a b m n a n m b 或;知识点06 如何确定两个不等式的大小关系ax b cx d +>+(a ≠c ,且0ac ≠)的解集⇔y ax b =+的函数值大于y cx d =+的函数值时的自变量x 取值范围⇔直线y ax b =+在直线y cx d =+的上方对应的点的横坐标范围.两个一次函数比较大小,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首先要求出两一次函数的交点横坐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再根据图像判断。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同步精编讲义
第 1 讲二次根式知识点1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注意:① “ ”称为二次根号;②a( a≥0)是一个非负数.典例】题干】下列各式中:① ;② ;③;④;⑤,定是二次根式的个数是()A.1B.2C.3D.4【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随堂练习】1.(2018 春?滨江区期末)当a=﹣3,则=2.(2018 春?东西湖区期中)已知是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 是知识点2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判断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1)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3)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a ≥0)是一个非负数.【典例】1.若代数式有意义,则 x 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 0 可以求出 x 的范围.注意:当二次根式在分母上时还要考虑分母不能等于零.随堂练习】1.(2018 春?汶上县期末)若已知a、b 为实数,且+2 =b+4,则a+b=2.(2018 春?瑶海区期中)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___3.(2018春?黄陂区期中)若x,y 为实数,平方根是知识点3 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1)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①≥0; a≥0(双重非负性)②=a( a≥0).③ =|a|=2)二次根式的化简:①利用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②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化= ? (a ≥0,简.3)化简二次根式的步骤:b≥0,)= (a ≥,0b> 0)①把被开方数分解因式;②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都开出来;③化简后的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中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2.【典例】1.实践与探索(1)填空:= _________ ; = __________ ;(2)观察第( 1)的结果填空:当 a≥0时 = ___ ;当 a<0 时, = ;(3)利用你总结的规律计算:+ ,其中 2<x< 3.【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关键是掌握 =|a|= ,进而化简求出即可.【随堂练习】1.(2018 春?金乡县期中)阅读材料:把根式进行化简,若能找到两个数m、n,是m2+n2=x 且mn= ,则把x±2 变成m2+n2±2mn=(m±n)2开方,从而使得化简.例如:化简解:∵3+2 =1+2+2 =12+()2+2×1× =(1+ )2∴ = =1+ ;请你仿照上面的方法,化简下列各式:(1);(2).2.(2018 春?新罗区校级月考)实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2|+ .3.(2017秋?延庆县期末)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然后作答:有这样一类题目:将化简,若你能找到两个数m 和n,使m2+n2=a 且mn= ,则a+2 可变为m2+n2+2mn,即变成(m+n)2,从而使得化简.例如:∵5+2 =3+2+2 =()2+()2+2 =(+ )2∴ = = +请你仿照上例将下列各式化简(1)(2).知识点4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3)分母中不含有根号.我们把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或字母,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如:不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的有2、 3、a( a≥0)、 x+y 等;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的有4、9、 a2、( x+y ) 2、 x2+2xy+y2等.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 ? (a≥0, b≥0)2)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 (a≥0, b≥0)3)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a≥0, b> 0)4)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 ( a≥,0 b>0)规律方法总结:在使用性质 ? = (a≥0,b≥0)时一定要注意 a≥0, b≥0的条件限制,如果a< 0,b<0,使用该性质会使二次根式无意义,如()×()≠;同样的在使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商的算术平方根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也是如此.3.分母有理化1)分母有理化是指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分母有理化,分子、分母常常是同时乘二次根式本身(分母只有一项)或与原分母组成平方差公②(2)两个含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时,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这样的两个代数式成互为有理化因式.一个二次根式的有理化因式不止一个.例如:2﹣的有理化因式可以是 2+ ,也可以是 a(2+ ),这里的 a 可以是任意有理数.典例】1.下列二次根式中,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方法总结】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3)分母中不含有根号. 判 定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就是逐个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是否同 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 另外需要注意,如果被开方数是小 数(小数可以化为分数,被开方数就含有分母了) ,那么这样二次根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2.计算 (1) ? (a ≥0)= ; (2) ÷ =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 (1)主要考查了二次3. 已知: a= ,b= ,则 a 与 b 的关系是(A. ab=1B. a+b=0C. a ﹣ b=0【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的应用, 能求出每个式子的值是解此题的关键. 先分母有理化求出 a 、 b ,再分别代入求出 ab 、 a+b 、 a ﹣ b 、 a 2、 b 2,求出每个式子的值,即可得出选项.根式的乘法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乘法法则= ;( 2)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22D.a 2=b 2的除法运算法a ≥,0b>0).随堂练习】1.(2018春?遵义期中)观察思考:2= ⋯由此得到:1)()2= _____ .2)计算()2(说明:式子中的n 是正整数,写出解题过程)2.(2017春?分宜县校级期中)(1)探索:先观察并计算下列各式,在空白处填上“>”、“<”或“ =,”并完成后面的问题.用 , , 表示上述规律为: _________2)利用( 1)中的结论,求 × 的值3)设 x= , y= 试用含 x ,y 的式子表示 .知识点 5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1.同类二次根式 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一般地, 把几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 如果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 就把这几个 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只合并根式外的因式,即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和根指数不变.【知识拓展】同类二次根式(1)同类二次根式类似于整式中的同类项.(2)几个同类二次根式在没有化简之前,被开方数完全可以互不相同.(3)判断两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首先要把它们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再看 被开方数是否相同.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1)法则: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 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方法为系数相加减,根式不变.× ___ , × ____ ,× ___ ,(2)步骤:①如果有括号,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掉括号.②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二次根式进行化简.③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是二次根式乘法、除法及加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学习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致,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②在运算中每个根式可以看做是一个“单项式“,多个不同类的二次根式的和可以看作“多项式“.(2)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3)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典例】1.下列各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意义,将选项中的根式化简,找到被开方数为 3 的即可.2.计算﹣ 6 + 的结果是()A.3 ﹣ 2B.5﹣C.5﹣D.2【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实质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根指数与被开方数不变.3.计算(1)(3)(4).【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记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1)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即可;( 2)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计算即可;( 3)先化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4)分别相乘展开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随堂练习】1.(2018春?石家庄期中)计算:2) ﹣( 4 ﹣ )3)(7+4 )(7﹣4 )﹣( 3 ﹣1) 4) | ﹣ |+| ﹣ 2|+2.(2018 春?东莞市校级月考)计算; 5 ﹣ +2 ﹣( +3)23.(2018春?常州期末) 阅读材料:像( + )( ﹣ )=3、 ? =a(a ≥0)、 ( +1)( ﹣1)=b ﹣1(b ≥)0⋯⋯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积不含 有二次根式,我们称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例如 与 , +1 与 ﹣ 1,2 +3 与 2 ﹣3 等都是互为有理化因式. 在进行二次根式计算时,利用有理化因式,可以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 ;=解答下列问题:计算: ; 已知有理数 a 、 b 满足 ,求 a 、b 的值.例如:1)3﹣ 与 _____ 互为有理化因式,将 分母有理化得 ____ ; 2)3)知识点6 二次根式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一定要先化简再代入求值.二次根式运算的最后,注意结果要化到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要与加减运算区分,避免互相干扰.【典例】1.已知 x=3+2 ,y=3 ﹣2 ,求下列各式的值:22(1) x 2y+xy 2;(2).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一定要先化简再代入求值.二次根式运算的最后,注意结果要化到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要与加减运算区分,避22免互相干扰.先计算出 x+y=6 ,xy=1 ,再把 x2y+xy 2变形为 xy( x+y ),变形为,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随堂练习】1.(2018春?兴义市期中)阅读下面的问题:﹣1;=;=;;;1)求与的值.3)计算2.(2018 春?包河区期中)已知: a= ﹣1,求 ÷(2﹣ )的值.3.(2018春?琼中县期中)已知 x+1= ,求代数式( x+1)2﹣4(x+1)+4的值.综合运用2.化简 的结果是 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x=3+2 ,y=3 ﹣2 ,则式子 x 2y ﹣xy 2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求下列式子有意义的 x 的取值范围2)已知 n 是正整数,求的值;1.计算: ? = ___ , × =÷=5); 6) .5.计算: 3 .6.计算:①( 3﹣)( 3+ ) + ( 2﹣)② ÷ ﹣× +7.已知 x= + , y= ﹣.求( 1) x 3y+xy 3;22(2) 3x2﹣ 5xy+3y 2的值.第 2 讲勾股定理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图形计算问题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a、 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的平方 .a 2+b2=c2在 Rt △ABC 中,∠ C=90 °,AC=b , BC=a , AB=c ,a 2 =c 2-b 2, a=c 2 b 2 ; b 2=c 2-a 2 , b= c 2 a 2 .【典例】1.如图,在△ABC 中,AB=AC=5 ,BC=6 ,点M 为BC 的中点, MN ⊥AC 于点N ,求MN 的值.【方法总结】连接 AM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 AM ⊥ BC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 AM 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 MN 的长. 特别注意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两条直角边的乘积除以斜边.【随堂练习】D=90 °C ,D=6 , AD=8 ,∠ACD=2 ∠B ,则 BD 的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 AB=BC=CD=DE=1 ,AB ⊥BC ,AC ⊥CD ,AD ⊥DE ,则 AE=______1.如图,在△ ABD 中,∠【典例】1.观察下列图形,回答问题:问题( 1):若图①中的△ DEF 为直角三角形,正方形 P 的面积为 9,正方形 Q 的面积为 15 ,则正方形 M 的面积为 _ .问题( 2 ):如图②,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三角形外作三个半圆,这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 (_用图中字母表示) 问题( 3 ):如图③,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方法总结】(1)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勾股定理可得大正方形的面积是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2 )分别表示出 S 1、S 2、S 3,结合勾股定理即可得出关系式. (3)根据半圆的面积公式以3 和4 ,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请你利用上面中的结论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及勾股定理可得:两个小半圆的面积和等于大半圆的面积,从而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圆的面积公式,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仔细观察所给图形的特点, 盲目作答.【随堂练习】1. 如图,在 Rt △ABC 中,∠ ACB=90 °,A 若B=15 ,则正方形 ADEC 和正方形 BCFG2. 有一个面积为 1 的正方形, 经过一次“生长”后, 在它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 图 1 ),其中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生出 方形(如图 2 ),如果按此规律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在“生长”了 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是( )不要的面(如 4 个正和为( )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勾股定理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①仔细审题,读懂题意;②找出或构造出与问题有关的直角三角形;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列算式或列方程;④求解所列算式或方程,直接或间接得到答案;⑤作答 .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典例】1.如图,在一棵树上 10m 高的 B 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猴子沿树爬下,走到离树 20m 处的池塘 A 处,另一只猴子爬到树顶 D 处直跃向池塘的 A 处,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路程相【方法总结】要求树的高度,就要求 BD 的长度 .在直角三角形 ACD 中运用勾股定理可以用 BD 表示出 AD ,根据路程相同即可列出关于 BD 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出 BD 的长度,最后由 CD=CB+BD 得出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要求在变通中熟练掌握勾股定理.【随堂练习】1. 如图,将一根长 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 5cm ,高为 12cm 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 h cm ,则 h 的取值范围是【典例】1.如图,一只小蚂蚁要从 A 点沿长方体木块表面爬到 B 点处吃蜜糖.已知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分别为 10cm 、 8cm 、 6cm ,试计算小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方法总结】根据题意画出长方体按不同方式展开后的三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每种情况的 AB,再比较即可.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能找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是解题的关键.【随堂练习】1.2015 年是国际“光”年,某校“光学节”的纪念品是一个底面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镜(如图).在三棱镜的侧面上,从顶点 A 到顶点 A′镶有一圈金属丝,已知此三棱镜的高为 8cm ,底面边长为 2cm ,则这圈金属丝的长度至少为2.一个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3cm ,3cm ,5cm ,一只蚂蚁从盒底的点 A 沿盒的表面爬到盒顶的点 B,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知识点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数:满足关系 a2+b 2=c 2的 3 个正整数 a、b 、c 称为勾股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 a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典例】1.观察下列各组勾股数: 3,4,5;5,12,13;7,24,25;9,40,41 ;⋯;a,b,c.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请写出(1)当 a=19 时,求 b、c 的值;( 2 )当 a=2n+1 时,求 b 、 c 的值;(3)用( 2)的结论判断 15 , 111 ,112 是否为一组勾股数,并说明理由.方法总结】1 )仔细观察可发现给出的勾股数中,斜边与较大的直角边的差是 定理公式不难求得 b 和 c 的值.(2 )根据第一问发现的规律,代入勾股定理公式中即可求 得 b 、c 的值.(3)将第二问得出的结论代入第三问中看是否符合规律,符合则说明是一组 勾股数,否则不是.本题属于规律型问题, 考查的是勾股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勾股数及关系式进行 猜想、验证即可.【随堂练习】1.观察以下几组勾股数,并寻找规律:① 4,3,5;② 6,8,10;③8,15,17;④10,24 ,26;⋯,根据以上规律的第⑦组勾股数是典例】D=90 °A ,B=2 , BC=4 , CD=AD= .求∠BAD 的度数 .方法总结】连 接 AC , 则 ∠BAD= ∠ BAC+ ∠DAC. 由 等 腰 直 角 三 角 形 的 性 质 得 出 ∠DAC=45AC 2=AD 2+CD 2=2 ×6=12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出∠ 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逆 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随堂练习】1. 甲、乙两艘客轮同时离开港口,航行的速度都是 40m/min ,甲客轮 15min 到达点 A ,乙客轮用 20min 到达 B 点,若 A 、B 两点的直线距离为 1000m .甲客轮沿北偏东 30 °的方向 航行,则乙客轮的航行方向可能是(1,根据此规律及勾股 BAC 从=而90得°出,∠ BAD 的度数 .2. 如图, 四边形 ABCD 中,AB=6cm ,BC=8cm ,CD=24cm ,DA=26cm ,且∠ ABC=90 则四边形 ABCD 的面积是 ___综合运用1.如 图:在 △ABC 中, AB=5cm , AC=4cm , BC=3cm , CD 是 AB 边上 的高, 则CD= ___________ .2. 如图,正方形中的数表示该正方形的面积, 则字母 B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3. 如图,一个圆柱的高为 10cm ,底面半径为 2cm ,一只蚂蚁从圆柱高的中点 A 处到 B 点 的最短爬行距离是 cm.A. 南偏东 60 °B. 南偏西 30C. 北偏西 30 °D. 南偏西604.如图所示,有一块地,已知 AD=4 米, CD=3 米,∠ ADC=90 °A,B=13 米,BC=12 米,则这块地的面积为_______ 平_ 方米.5.如图,在 Rt△ABC 中,∠ ACB=90 °C,D⊥ AB 于 D,设AC=b , BC=a ,AB=c ,CD=h ,有下列四种说法:① a?b=c?ha+b;②< c+h ;③以 a+b 、h 、c+h 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6.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10 ,BC=13 ,CD=12 ,AD=5 ,AD ⊥CD ,求四边形ABCD257.如图,已知在四边形 ABCD 中,∠ A=90 °A,B=2cm ,AD= cm ,CD=5cm ,BC=4cm ,求四边形 ABCD 的面积.8.如图所示,侧面是高为 2 、宽为 1 的长方形.上下两底面为正方形的纸盒.一小虫由A 点沿外表面爬行到 B 点.(1 )找出所有可能的最短路径,画图说明;第 3 讲 勾股定理的综合典例】1.如图,以 Rt △ABC 的斜边 BC 为一边作正方形 BCDE ,对角线的交点为 O ,连接 AO ,如 果 AB=3 ,AO= ,求 AC 的长 .【方法总结】在 AC 上截取 CF=AB ,利用“边角边”证明△ ABO 和△FCO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OF=AO ,∠AOB= ∠FOC ,然后判定出△ AO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 的斜边等于直角边的 倍求出 AF ,再根据 AC=AF+CF ,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勾股定理的综合复杂的 “旋转型 线图及其拓知识点 1 复杂的“旋转型”在一些特殊图形中,由两边相等可以利用“旋转”的方式将三角形“转移” ,从而达到转移 边或角的目的 .在没有明确给出“旋转”后的图形时,有的需要作辅助线进行构造常见的一些模型如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2.如图,过边长为 1 的等边△ABC 的边 AB 上一点 P,作 PE⊥AC 于 E, Q 为 BC 延长线上一点,当 PA=CQ 时,连接 PQ 交 AC 边于 D,求 DE的长 .【方法总结】过 P 作 PF∥BC 交 AC 于 F ,得出三角形 APF 是等边三角形,推出 AP=PF=QC ,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 EF=AE ,由 AAS 证出△PFD≌△QCD ,推出 FD=CD ,推出 DE= AC 即可.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此题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随堂练习】1.如图,已知∠ABC=120 B°D,平分∠ ABC ,∠ DAC=60 °,若AB=2 ,BC=3 ,则 BD 的长2. 如图, 五边形 ABCDE 中, ∠ABC= ∠ AED=90 °,AB=CD=AE=BC+DE=1 ,则这个五边形3. 已知:如图,△ ABC 和△DEC 都是等边三角形, D 是 BC 延长线上一点, AD 与 BE 相交于 点 P ,AC 、BE 相交于点 M ,AD 、CE 相交于点 N ,则下列五个结论: ① AD=BE ;②∠BMC=∠ANC ;③∠ APM=60 °;A ④N=BM ;⑤△CMN 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知识点 2 弦图及其拓展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如下图 a 2+b 2=c 2;4 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和 =2ab ; 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c ,面积 = a 2+b 2=c 2;ABCDE 的面积 = ____图中的等量关系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b-a= c 2 2ab ,面积 = a+b ) 2=a 2+b 2+2ab=c 2+2ab ; a-b )2=a 2+b 2-2ab=c 2-2ab.典例】较长直角边为 a ,较短直角边为 b ,求 a 4+b 4 的值.方法总结】根据勾股定理, 知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 此题中斜边的平方即为大正方形的面 积 13 ,2ab 即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将 a 4+b 4变形成包含 a 2+b 2和 ab 的式子,从而求 得 a 4+b 4 的值.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 弦图、完全平方式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弦图中的有关等量关系,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 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围成正方形 ABCD ,过各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作垂线, 围成面积为 S 的小正方形 EFGH .已知 AM 为 Rt △ABM 较长直角边, AM=2 EF ,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 ____b-a )2=c 2﹣ 2ab ;1.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如图所示, 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 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13 ,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1,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总结】设 AM=2a ,BM=b ,则正方形 ABCD 的面积 =4a 2+b 2.由题意可知 EF=(2a-b )-2 (a-b ) =2a-b-2a+2b=b ,由 AM=2 EF 可得 a 与 b 的关系.分别用 b 表示正方形 ABCD 和正 方形 EFGH 的面积,即可得出结果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用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 边长表示已知面积的正方形的边长.随堂练习】1.如图, 已知该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图形,2 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 创制了一幅“弦图”, 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 (如图 (1)所示).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 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记图中正方形 ABCD ,正方形 EFGH ,正方形 MNKT 的面积分别为 S 1, S 2, S 3,若S 1+S 2+S 3=144 ,则 S 2 的值是 _其中 AE=5 ,BE=12 ,则 EF3. 勾股定理被誉为“几何明珠”, 在数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 2 是由图 1综合运用1. 如图是“赵爽弦图”,△ ABH 、△BCG 、△CDF 和△DAE 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和 EFGH 都是正方形,如果 AB=10 ,EF=2 ,那么 AH 等于 ________2.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 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 若 两直角边 BC=4 ,AC=6 ,现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 6 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延 长后得到下图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该“数学风车”所围成的总面积是如图 1 是由边 放入长方形内得到的,∠BAC=A90B=°3 ,AC=4 ,点 D 、E 、F 、G 、 H I 都在长方形KLMJ 的边上,则长方形 KLMJ 的面积为4. 如图,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直线 a ,b ,c 分别通过 A 、D 、C 三点,且 a ∥b∥c,若 a与b 之间的距离是 5,b 与c 之间的距离是 7,则正方形 ABCD 的面积是 __ .5. 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 创制了一副“弦图”, 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 1 ).图 2 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用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 中正方形 ABCD ,正方形 EFGH ,正方形 MNKT 的面积分别为 S 1 ,S 2,S 3,若正方形 EFGH的边长为 2,求 S 1 +S 2+S 3 的值.3.在正方形 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F 是BC 上一点,且 EF=AE+CF ,则∠EDF 度数为7.已知:在 △ABC 中, BAC 90 ,AB AC ,过点 C 作CE BC 于C ,D 为 BC 边上一 点,且 BD CE ,连结 AD 、 DE .求证: BAD CDE .第 4 讲 平行四边形6.已知点 P 为等边△ABC 外一点,且∠ BPC=120 °,试说PB 明+PC=APC E知识点1:平行四边形与全等三角形典例】1.如图,□ABCD 中,点 E、F分别是 AD、BC的中点,G、H分别是对角线 BD 上的三等分点.(1 )求证:△ AGD ≌△CHB ;(2 )求证:四边形 GEHF 是平行四边形.【方法总结】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推出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些边和角的相等关系可以作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通过三角形全等得出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将对应边相等转化为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将对应角相等转化对四边形的对角等,综合运用边和角的关系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随堂练习】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E、F是对角线 AC 上的两点且 AE=CF ,在:①BE=DF ;② BE∥DF ;③ AB=DE ;④四边形 EBFD为平行四边形;⑤ S△ADE=S△ABE;⑥AF=CE .A. ①⑥B. ①②④⑥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⑤⑥知识点2:平行四边形与等腰三角形【典例】1.如图,已知△ ABC 中, AB=AC ,D 为△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过 D 作DE∥AB,DF∥AC 分别交直线 AC、直线 AB 于点 E、 F.(1)如图 1,当点 D 在线段 BC 上时,通过观察答案线段 DE、DF 、A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 2,当点 D在直线 BC上,其它条件不变时,试猜想线段DE、DF、AB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等式,不需证明);(3 )如图 3,当点 D 是△ABC 内一点,过 D 作 DE∥AB,DF ∥AC 分别交直线AC、直线 AB 和直线 BC 于 E、F 和 G.试猜想线段 DE、DF、 DG 与 AB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等式,不需证明).【方法总结】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将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转移到等腰三角形的腰上,根据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相等,找出邻边和腰长的关系如下:(1)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等于。
2020年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课件 第十八章 18.2 18.2.1 第2课时 矩形的判定
下页
3.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有一组对角是直角且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矩形 B.有一组对角是直角且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有两个内角是直角且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矩形 D.有两个内角是直角且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解析:有一组对角是直角且一组对边平行可得到两组对边平行或四个角均是直角,故四 边形是矩形;有一组对角是直角且一组对边相等可以得到其两组对边平行,四边形是矩 形;有两个内角是直角且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可能是矩形,也可能是直角梯形;有两 个内角是直角且一组对边相等可以得到其两组对边相等,所以该四边形是矩形. 答案:C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Biblioteka 判定矩形的方法“图示”八年级数学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学以致用] 如图所示,在▱ABCD中,AC,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 角形,AB=4 cm. (1)判断▱ABCD是否为矩形,说明你的理由; (2)求▱ABCD的面积.
八年级数学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1)▱ABCD是矩形.理由如下: ∵△AOB是等边三角形,∴OA=OB=AB=4 cm.∵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C=2OA,BD=2OB,∴AC=BD,∴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2)由(1)知OA=AB=4 cm,AC=2OA=8 cm,∵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 90°.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 AC2-AB2= 82-42=4 3, ∴▱ABCD的面积是AB×BC=4×4 3=16 3 (cm2).
八年级数学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核心素养] 1.数学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判断一个四边形门框是否为矩形.下面是某合作小组的4 位同学拟订的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 A.测量对角线是否互相平分 B.测量两组对边是否分别相等 C.测量一组对角是否都为直角 D.测量三个角是否为直角
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讲义
同大取大;例如:X>-1,X>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同小取小;例如:X<-4,X<-6,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6
大小小大中间找;例如,x<2,x>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2
大大小小不用找例如,x<2,x>3,不等式组无解
例3.3解不等式组
解:解不等式(1)得x>-1,
解不等式(2)得x≤1,
4.如果 ,那么 [ ].
A. B. C. D.
5.某数的2倍加上5不大于这个数的3倍减去4,那么该数的范围是 [ ].
A. B. C. D.
6.不等式组 的正整数解的个数是 [ ].
A.1B.2 C.3D.4
7.关于x的不等式组 有四个整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8.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则 的值为[].
单元测试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整章水平测试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代数式 的值不小于-3,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不等式 的正数解是1,2,3,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若 ,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若 ,用“<”或“>”号填空:2a______ , _____.
例3.1、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 ;(2)
例3.2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
(1) x+3>6的解集;(2)2x<12的解集;
(3)x-5>0的解集;(4)0.5x>5的解集;
例3.3、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如图所示,则这个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是___
2020年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课件 第十九章 19.2 19.2.2 第3课时 待定系数法
x(千克)之间的函数图象由线段 OA 和射线 AB 组成,则一次
购买 3 千克这种苹果比分三次每次购买 1 千克这种苹果可
节省( )
A.1 元
B.2 元
C.3 元
D.4 元
八年级数学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设 OA 的解析式为 y1=k1x(k1≠0),∵OA 过 A(2,20),∴20=2k1,解得 k1=10, ∴y1=10x,∴x=1 时,y1=10;设 AB 的解析式为 y2=k2x+b(k2≠0),∵AB 过 A(2,20)、 B(4,36),
下页
2.如图所示,是“村村通”工程中,某村修筑的公路长度 y(米)与时间 x(天)之间的关 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8 天共修筑的公路长为________.
八年级数学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当 x≥2 时设直线 AB 的函数解析式为 y=kx+b, ∵点(2,150),(4,250)在图象上, ∴24kk+ +bb= =125500 ,解得:kb= =5500 , ∴y=50x+50, 当 x=8 时,y=50×8+50=450.
得b3=k+2,b=0,
解得k=-23, b=2,
故直线 l 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y=-23x+2.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八年级数学 ·下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知识点二 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例 2] 某市规定了每月用水 18 立方米以内(含 18 立方米) 和用水 18 立方米以上两种不同的收费标准,该市的用户每 月应交水费 y(元)是用水量 x(立方米)的函数,其图象如图所 示. (1)若某月用水量为 18 立方米,则应交水费多少元? (2)求当 x>18 时,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若小敏家某月交水费 81 元,则这个月用水 量为多少立方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数学同步教案19.2.1正比例函数(第1课时)
19.2.1正比例函数(第1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内容解析一次函数是最简单的函数模型之一.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其特殊性表现在,函数值是自变量的值与一个常数的积.小学中,学生学习过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函数是用函数观点研究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变量而得到的简单函数模型.正比例函数是根据函数解析式进行定义的,符合y=k 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概括函数解析式的共同特征,得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通过图象研究其性质,并用这种函数模型描述和研究现实中的运动变化过程.这种研究具体函数模型的方法,在今后的函数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经历用函数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经历从一类具体函数中抽象出正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数学抽象概括能力.2.目标解析目标(1)要求知道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特征,知道正比例函数与正比例的关系,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正比例函数.目标(2)要求能独立地写出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函数解析式,通过归纳一类函数解析式的共同特征,得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正比例函数是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与函数的图象之后的第一种具体函数模型,对于学生知识水平来说,他们能够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函数关系.在得出正比例函数概念时,需要观察函数解析式,归纳其共同特点,得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学生在进行这种归纳推理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2.学生在小学学习过成正比例的两个量,通过列表探索过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知道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条件是它们的比始终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常量),而且也通过方格纸画过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图象.初中阶段,在学习了函数概念后,用函数的观点研究正比例关系,把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纳入到函数概念体系,写出其函数解析式,画出图象,研究其性质,并应用于实际.这样系统、深入地研究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正比例函数的研究步骤和方法,适用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等后继学习的函数模型.从本内容学习中获得学习具体一类函数的经验,对学生来说有较大困难,需要教师的概括性指导,并在今后学习中一以贯之.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函数概念,体会具体函数模型研究的一般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问题1 2 011年开始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 318 km.设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0 km/h.考虑以下问题:(1)乘京沪高铁列车,从始发站北京南站到终点站上海虹桥站,约需多少小时(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如果从小学学习过的比例观点看,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行程y(单位:km)和运行时间t(单位:h)是什么关系?(3)如果用函数的观点看,京沪高铁列车的行程y(单位:km)是运行时间t(单位:h)的函数吗?能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吗?(4)乘京沪高铁列车从北京南站出发2.5 h后,是否已经过了距始发站1 100 km的南京南站?师生活动:学生个别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学生可能在第(3)问中忽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教师应加以引导.设计意图:从现实背景问题中发现正比例关系,引导学生用函数观点看一对成正比例关系的量.追问:这个问题中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有什么特点?函数值与对应的自变量的值的比有什么特点?问题2 下列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请写出函数解析式.(1)圆的周长l随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2)铁的密度为7.8 g/cm 3,铁块的质量m (单位:g)随它的体积V (单位:cm 3)的变化而变化.(3)每个练习本的厚度为0.5 cm ,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厚度h (单位:cm )随练习本的本数n 变化而变化.(4)冷冻一个0℃的物体,使它每分下降2℃,物体的温度T (单位:℃)随冷冻时间t (单位:min )的变化而变化.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师课堂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设计意图:为抽象正比例函数概念提供典型样例.2.观察概括,形成概念问题3 认真观察以上出现的四个函数解析式,说说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师生活动:学生先思考,与小组内同学交流意见;教师通过学生回答不断引导,直至得出“这些函数都是常数与自变量的积的形式”为止.教师给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 =k x (k 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追问:所有这些正比例函数,函数值与相应的自变量值的比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概括概念.3.辨别概念问题4 下列式子中,哪些表示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1)2y x =;(2)3x y =-; (3)2y x =; (4)2 1.5y x =; (5)y x =;(6)71y x =+(). 追问:如果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请你说出其中的比例系数.师生活动: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是正比例函数关系,要回归到定义.这种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需掌握的.设计意图:及时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反馈学习效果.4.学以致用问题5 列式表示下列问题中的y 与x 的函数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1)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周长为y cm ;(2)某人一年内的月平均收入为x 元,他这一年(12个月)的总收入为y 元;(3)一个长方体的长为2 cm ,宽为1.5 cm ,高为x cm ,体积为y cm 3.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成果.追问:在(2)中,此人若每月收入6 000元,则一年收入是多少?若一年收入是84 000元,则每月收入又是多少?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点,体会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征与对应关系.5.回顾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总结课堂学习收获:(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种函数?这种函数的解析式有什么特点?(2)正比例函数的函数值与相应的自变量的比值有什么特点?正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怎样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正比例函数?请举一个生活中正比例函数的实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促进形成结构化、简约化的记忆. 布置作业:教科书第87页练习第1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下列式子中,哪些表示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如果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请指出比例系数.(1)0.1y x =-;(2)2x y =; (3)22y x =; (4)24y x =; (5)π1y x =-().设计意图:考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写出下列各题中两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判断是否为正比例函数?(1)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度数为α,另一个锐角的度数β随α的变化而变化;(2)某种报纸的单价为1元,x 表示购买这种报纸的份数,那么购买报纸的总价y (单位:元)随x 的变化而变化;(3)某打字店打印文稿的标准为每页4元,打印费y (单位:元)随文稿页数x (单位:页)的变化而变化;(4)地面气温是28℃,如果每升高1 km ,气温下降6℃,则气温y (单位:℃)随高度x (单位:km )的变化而变化;(5)圆的面积y (单位:cm 2)与半径x (单位:cm )的关系.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先求函数解析式,再判断是否正比例函数的能力.3.已知△ABC的底边BC=8,移动顶点A,改变BC边上的高线的大小,△ABC的面积也随之变化.(1)写出△ABC的面积y与高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明它是什么函数;(2)当x=7时,求出y的值.设计意图:考查应用正比例函数解析式描述运动变化过程.4.已知y与x成正比例,当x=2时,y=8.(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x=-2时,求函数值y;(3)当y=12,求自变量x的值.设计意图:考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特点和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参考答案:1.(1)(2)(5)是正比例函数,(1)的比例系数为-0.1,(2)12,(5)的比例系数为y=(π-1).2.(1)β=90-α,不是正比例函数;(2)y=x,是正比例函数;(3)y=4x,是正比例函数;(4)y=28-6x,不是正比例函数;(5)y=πx2,不是正比例函数.3.(1)y=4x,(2)当x=7时,y=28.4.(1)y=4x,(2)y=-8x,(3)x=3.。
2017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19.2.1 正比例函数同步讲义 (新版)新人教版
(1 ) y 3 x
(2 ) y
2 x
(3 ) y
x 2
(4 )s r 2
是,比例系数k=3.
不是.
你能举出一些 正比例函数的
是,比例系数k=
1 2
.
例子吗?
S 不是r的正比例函数,S是 r 2 的正比例函数.
讲授新课
y=kx(k是常数,k≠0)
例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
-3
2.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4
经过第一、三象限,即:随着x的
增大y也增大。
3.函数y=-2x的图象从左到右下降,经过第二、四象限, 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课时小结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
(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都是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2)作y=kx的图象时,应先选取两点,通常选点(0,0) 与点(1,k);然后在坐标平面内描点(0,0)与点(1,k);最 后过点(0,0)与点 (1,k)画一条直线。
下册
九章一次函数
19.2.1正比例函 数
复习旧知
1、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x
x 与 y ,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 唯一 确
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是自变量, y 是
x 的函数。
2、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1) 列表 ;(2) 描点 ;(3) 连线 . 3、表示函数的三种方法分别为:
2、一般地,形如 y k x(k是常数,k 0)的
函数,叫做_正__比__例__函数,其中 k 叫做_比__例__系__数___。
讲授新课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专题复习辅导讲义
辅导讲义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学科老师:授课类型T 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T 平行四边形的断定C中位线定理授课日期时段教学内容一、同步学问梳理学问点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留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学问点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2)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二、同步题型分析题型1:平行四边形的边、角例1:已知,如图1,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C=80°,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46 cm,且AB-BC=3 cm,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各边长和各内角的度数.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可求得各内角的度数;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得AB+BC=23 cm,解方程组即可求出各边的长.解: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A+∠C=80°,得∠A=∠C=40°又DC∥AB,∠D及∠A为同旁内角互补,∴∠D=180°-∠A=180°-40°=140°.∴∠B=140°.由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得AB=CD,AD=BC.因周长为46 am,因此AB+BC=23 cm,而AB-BC=3 cm,得AB=13 cm,BC=10 cm,∴CD=13 am.AD=10 cm.题后反思:留意充分利用性质解题.例2: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直线BD上的两点,且DE=BF,你认为AE=CF吗?试说明理由.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要证明AE=CF,可以把两线段分别放在两个三角形里,然后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解:AE=CF.理由: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CD.∴∠ABE=∠CDF.∵DE=BF,∴ DE+BD=BF+BD,即BE=DF:∴△ABE≌△CDF ∴ AE=CF题后反思: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时,一般要用到三角形全等学问,此题还可以证明其他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两线段相等.题型2: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例1:如图3,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作OE⊥BD于O,交CD于E,连接BE,若△BCE的周长为6,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 B )图3A. 6B. 12C. 18D. 不确定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相互平分。
人教版初二下册数学第19章《一次函数》讲义第19讲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1)(有答案)
人教版初二下册数学第19章《一次函数》讲义第19讲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1)(有答案)〔1〕形如y=kx +b (k,b 是常数,k≠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由于当b=0时,y=kx ,那么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所以〝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
〔2〕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y=kx +b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 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失掉〔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普通地,形如y=kx (k 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 叫做比例系数. 注:正比例函数普通方式 y=kx 〔k 不为零〕① k 不为零; ② x 指数为1; ③ b 取零当k>0时,直线y=kx 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 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 增大y 反而减小.(1) 解析式:y=kx 〔k 是常数,k≠0〕(2) 必过点:〔0,0〕、〔1,k 〕(3) 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 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4) 增减性:k>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0,y 随x 增大而减小(5) 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 轴;|k|越小,越接近x 轴普通地,形如y=kx +b(k,b 是常数,k≠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注:一次函数普通方式 y=kx+b (k 不为零)① k 不为零; ②x 指数为1; ③ b 取恣意实数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经过〔0,b 〕和〔-kb ,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 平移|b|个单位长度失掉.〔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1〕解析式:y=kx+b (k 、b 是常数,k ≠0)〔2〕必过点:〔0,b 〕和〔-kb ,0〕 〔3〕走向: 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00b k 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00b k 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4〕增减性: k>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0,y 随x 增大而减小.〔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 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 轴.〔6〕图像的平移: 当b>0时,将直线y=kx 的图象向上平移b 个单位;当b<0时,将直线y=kx 的图象向下平移b 个单位.考点1、一次函数〔正比例〕的定义例1、在糖水中继续放入糖x 〔g 〕、水y 〔g 〕,并使糖完全溶解,假设甜度坚持不变,那么y 与x 的函的函数关系一定是〔 〕A 、正比例函数B 、正比例函数C 、图象不经过原点的一次函数D 、二次函数例2、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A 与∠B 的函数关系是〔 〕A 、正比例函数B 、一次函数C 、正比例函数D 、二次函数 例3、假定y=〔m -3〕x+1是一次函数,那么〔 〕A 、m=3B 、m=-3C 、m≠3D 、m≠-3例4、以下效果中,是正比例函数的是〔 〕A 、矩形面积固定,长和宽的关系B 、正方形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关系C 、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边和底边上的高之间的关系D 、匀速运动中,速度固定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例5、假定函数y=-2x m+2+n -2是正比例函数,那么m 的值是_____,n 的值为_____. 例6、我们知道,海拔高度每上升1km ,温度下降6℃.某时辰测量我市空中温度为20℃.设高出空中xkm 处的温度为y ℃,那么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y_____x 的一次函数〔填〝是〞或〝不是〞〕.例7、y=〔k -1〕x IkI +〔k 2-4〕是一次函数.〔1〕求k 的值; 〔2〕求x=3时,y 的值; 〔3〕当y=0时,x 的值.例8、红星机械厂有煤80吨,每天需烧煤5吨,求工厂余煤量y 〔吨〕与烧煤天数x 〔天〕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指出y 是不是x 的一次函数,并求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例9、举一反三:1、以下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A 、xy 2 B 、X -1=0 C 、y=2〔x -1〕 D 、y=x 2+1 2、y=〔m -1〕x |m|+3m 表示一次函数,那么m 等于〔 〕A 、1B 、-1C 、0或-1D 、1或-13、假定函数y=〔k -1〕x+k 2-1是正比例函数,那么k 的值是〔 〕A 、-1B 、1C 、-1或1D 、恣意实数4、当自变量x= 时,正比例函数y=〔n+2〕x n 的函数值为3.5、函数y=3x+1,当自变量添加3时,相应的函数值添加______。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专题复习辅导讲义
辅导讲义是”;是平行四边形,可以记做“ABDC1题图2.如图所示,在ABCD所示,在ABCD125.在ABCD 中,∠B-∠A=30°,则∠A ,∠B ,∠C ,∠D 的度数是( ).A .95°,85°,95°,85°B .85°,95°,85°,95°C .105°,75°,105°,75°D .75°,105°,75°,105° 6.在ABCD 中,∠A :∠B :∠C :∠D 的值可以是( ).A .1:2:3:4B .3:4:4:3C .3:3:4:4D .3:4:3:4 7.如图所示,如果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8.如图所示,若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22cm ,AC ,BD 相交于点O ,•△AOD 的周长比△AOB 的周长小3cm ,则AD=_______,AB=_______. 答案:4cm 7cm知识点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9.如图所示,ABCD 的对角线AC 的长为10cm ,∠CAB=30°,AB 的长为6cm.求ABCD 的面积.答案:30cm 210.如图所示,在ABCD 中,AB=10cm ,AB 边上的高DH=6cm ,BC=6cm ,求BC 边上的高DF 的长.答案:10cm知识点4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1.1已知:如图,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求证:BE=DF . 提示:证明DE ∥BF ,DE=BF12.1已知:如图,ABCD 中,E 、F 分别是AC 上两点,且BE ⊥AC 于E ,DF ⊥AC 于F . 求证: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提示:证明BE ∥DF ,BE=DF13.1已知: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E 、F 是AC 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提示:证明OB=OD, OE=OF知识点5 三角形的中位线14.1如图,A 、B 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 外选一点C ,连结AC 和BC ,并分别找出AC 和BC 的中点M 、N ,如果测得MN=20 m ,那么A 、B 两点3题图 4题图7题图 8题图3的距离是 m ,理由是 .答案:40 三角形两边的中点连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15.1△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若DE =4,AD =3,AE =2,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 答案:1816.1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提示:连结BD ,利用中位线定理得:EH BD ,GFBD知识点6 矩形的定义与性质 17.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 是矩形,•加上的条件是_______.答案:AC=BD (答案不唯一) 18.如图所示,M 是ABCD 的边AD 的中点,且MB=MC .求证:ABCD 是矩形.提示:证明△ABM ≌△DCM ,得到∠A=∠D ,又因为∠A+∠D=180°19.如图所示,矩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D ,∠AOD=120°,AB=4cm ,求矩形的对角线的长.答案:8cm知识点7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20.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6cm 和8cm ,则斜边上的中线长 . 答案:5cm21.如图所示,在△ABC 中,∠ACB=90°,点D ,E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点F•在BC 的延长线上,且∠CDF=∠A .求证:四边形DECF 为平行四边形. 提示:AE=CE,得到角相等,推出DF ∥CE ,又DE ∥BF ,即证 22.如图所示,在△ABC 中,∠C=90°,AC=BC ,AD=BD ,PE ⊥AC 于点E ,PF⊥BC 于点F ,求证:DE=DF . 提示:连结CD ,证明△ADE ≌△CDF 知识点8 矩形的判定 23.下列说法中:(1)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对角线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B=AC,推出.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4如图,ABCD.对角线互相平分.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则它的边长是求∠AFD的度数.56提示:证明△ABE ≌△BCF知识点12 正方形的判定43.有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有( ). ①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②四个内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③有三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④对角线与一边夹角为45°的四边形是正方形.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44.如图所示,在△ABC 中,∠ABC=90°,BD 平分∠ABC ,DE ⊥BC ,DF ⊥AB. 求证:四边形BEDF 是正方形.提示: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推出:DE=DF ,又三个角为90°的四边形是矩形,所以推出四边形BEDF 是正方形.一、专题精讲专题1 动点问题例1 1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4cm ,BC=8cm 、点P 从点D 出发向点A 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向点C 运动,点P 、Q 的速度都是1cm/s .(1)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AQCP 可能是菱形吗?如果可能,那么经过多少秒后,四边形AQCP 是菱形?(2)分别求出菱形AQCP 的周长、面积.分析:(1)设经过x 秒后,四边形AQCP 是菱形,根据菱形的四边相等列方程即可求得所需的时间.(2)根据第一问可求得菱形的边长,从而不难求得其周长及面积. 解答:解:(1)经过x 秒后,四边形AQCP 是菱形 ∴DP=xcm,AP=CP=AD-DP=(8-x )cm , ∵DP 2+CD 2=PC 2,∴16+x 2=(8-x )2,解得x=3 即经过3秒后四边形是菱形.(2)由第一问得菱形的边长为5∴菱形AQCP的周长=5×4=20(cm)菱形AQCP的面积=5×4=20(cm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及矩形的性质的理解及运用.ABC’D’是菱形,并请说8ABCFD ∴BC′=21AC . 而∠ACB=30°, ∴AB=21AC ∴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评:本题即考查了全等的判定及菱形的判定,注意对这两个判定定理的准确掌握.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重合,点D 落到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折叠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B=∠D′,AB=AD′,∠1=∠3,从而利用ASA 判定△ABE≌△AD′F;(2)四边形AECF 是菱形,我们可以运用菱形的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来进行验证.∴△ABE≌△AD′F(ASA).(2)解:四边形AECF是菱形.证明:由折叠可知:AE=EC,∠4=∠5.∵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5=∠6.∴∠4=∠6.∴AF=AE.∵AE=EC,∴AF=EC.又∵AF∥EC,∴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AF=AE,∴平行四边形AECF是菱形.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菱形的判定方法,做题时要求学生对常用的知识点牢固掌握.分析:要证明HG与HB是否相等,可以把线段放在两个三角形中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或放在一个三角形中证明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而图中没有这样的三角形,因此需要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910∴Rt△AGH≌Rt△ABH(HL),∴HG=HB.证法2:连接GB,∵四边形ABCD,AEFG都是正方形,∴∠ABC=∠AGF=90°,由题意知AB=AG,∴∠AGB=∠ABG,∴∠HGB=∠HBG,∴HG=HB.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利用正方形的特殊性质.注意在正方形中的特殊三角形的应用,搞清楚矩形、菱形、正方形中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有助于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二、专题过关1. 如图所示,△ABC中,点O是AC边上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设MN交∠BCA的平分线于E,交∠BCA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1)求证:EO=FO(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1)根据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性质及,由平行线所夹的内错角相等易证.(2)根据矩形的判定方法,即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证解答:(1)证明:∵CE平分∠ACB,∴∠1=∠2,又∵MN∥BC,∴∠1=∠3,∴∠3=∠2,∴EO=CO,同理,FO=CO ,∴EO=FO.(2)解:当点O 运动到AC 的中点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EO=FO,点O 是AC 的中点.∴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C F 平分∠BCA 的外角,∴∠4=∠5,又∵∠1=∠2,∴∠2+∠4=21×180°=90°. 即∠ECF=90度,∴四边形AECF 是矩形.点评:本题涉及矩形的判定定理,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突破思维定势的障碍,运用发散思维,多方思考,探究问题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结论,挖掘它的内在联系,向“纵、横、深、广”拓展,从而寻找出添加的条件和所得的结论.12图3【解法指导】欲证两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可通过截长补1415 分析:过F 作AB 、CD 的平行线FG ,由于F 是AD 的中点,那么G 是BC 的中点,即Rt△BCE 斜边上的中点,由此可得BC=2EG=2FG ,即△GEF、△BEG 都是等腰三角形,因此求∠B 的度数,只需求得∠B EG 的度数即可;易知四边形ABGF 是平行四边形,得∠EFG=∠AEF,由此可求得∠FEG 的度数,即可得到∠AEG 的度数,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得∠BEG 的值,由此得解.解答:解:过F 作FG∥AB∥CD,交BC 于G ;则四边形ABGF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F=BG ,即G 是BC 的中点;连接EG ,在Rt△BEC 中,EG 是斜边上的中线,则BG=GE=FG=21BC ; ∵AE∥FG,∴∠EFG=∠AEF=∠FEG=54°,∴∠AEG=∠AEF+∠FEG=108°,∴∠B=∠BEG=180°-108°=72°.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地构造出与所求相关的等腰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7。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讲义第11讲菱形及正方形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第18章《平行四边形》讲义第11讲菱形及正方形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基本性质:〔1〕边: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角:菱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3〕对角线: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对称性: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有两条;〔5〕面积:S=21ab(其中a 、b 区分是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 或 S=底×高。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相互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4〕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基本性质:〔1〕边: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2〕角:正方形的四个角都相等;〔3〕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垂直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对称性: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四条;〔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对角线相互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4〕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考点1、菱形的性质例1、菱形的一个内角是120°,一条较短的对角线的长为10,那么菱形的周长是________ 例2、如图,菱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区分长6和8,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点M 、N 区分是边AB 、BC 的中点,那么PM +P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例3、菱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2cm ,面积为30cm 2,那么这个菱形的另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__cm 。
例4、如图,菱形ABCD ,E ,F 区分是BC ,CD 上的点,∠B =∠EAF =60°,∠BAE =18°,求∠CEF 的度数。
例5、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D 作对角线BD 的垂线交BA 的延伸线于点E .〔1〕证明: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2〕假定AC=8,BD=6,求△ADE 的周长.例6、如图,在菱形ABCD 中,F 为对角线BD 上一点,点E 为AB 延伸线上一点,DF=BE ,CE=CF.求证:〔1〕△CFD ≌△CEB ;〔2〕∠CFE=60°.例7、:如图,在菱形ABCD 中,F 为边BC 的中点,DF 与对角线AC 交于点M ,过M 作ME ⊥CD 于点E ,∠1=∠2.〔1〕、假定CE=1,求BC 的长;〔2〕、求证:AM=DF+ME .1、菱形ABCD 中,∠A =60o ,对角线BD 长为7cm ,那么此菱形周长 cm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同步精编讲义
7. 求一个数 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______,其中 a 叫做______.
二、精讲精练
1. 4 的平方根是_________;( 1 )2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
121
4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是-4 的平方根
B.2 是(-2)2 的算术平方根
C.(-2)2 的平方根是 2
D. 0.01 0.1
5. 若 a 1 有意义,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6. 4 的值为______; 4 的平方根为______;
25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256 的平方根是______.
7. 9 ( 5)2 ______; 25 (5)2 ______;
3. 算术平方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为“_______”,读作
“________”.0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4. 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_____,其中 a 叫做_______.
4 9. 4 10. ±3;101 11. ≤3 12. 4; 1
4 13. 0 14. 1 15. 2;3;10; n
6
实数及二次根式的运算(讲义)
一、知识点睛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无理数;无理数的和、差、积、商 ________是无理数.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实数;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 对应的.
C.16 的立方根是 3 16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 中位线定理 讲义
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梯形的中位线: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中位线定理: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例1、△ABC 的三条边AB 、AC 、BC 的中点分别是点D 、E 、F ,且DE=4,EF=3,DF=6,则△ABC 的周长为( )A 、22B 、26C 、20D 、24例2、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下面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B DE 21 B 、AB//DEC 、BC=2DED 、AB=2DE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C=60°,AD//BC ,AD=DC=8,E 、F 分别为AB 和DC 的中点,则EF 的长为___________1、如图,已知△ADE周长为4,且DE是△ABC的中位线,则△ABC的周长为()A、6B、8C、12D、162、在△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A、10B、20C、30D、403、如图,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如果EF=2,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A、4B、8C、12D、162cm,则这个等边三角形的中位线为()4、等边三角形的一边上的高为3A、3cmB、2.5cmC、2cmD、4cm5、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6cm、8cm、10cm,则分别连接三边中点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A、24cmB、48cmC、12cmD、无法确定6、如图,△ABC 的周长为a ,以各边中点为顶点组成一个新三角形,以新三角形各边中点为顶点又组成一个三角形,则这个小三角形的周长等于( )A 、2aB 、3aC 、4a D 、6a7、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
若∠CDE=48°,则∠APD 等于( )A 、42°B 、48°C 、52°D 、58°8、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BF 平分∠ABC ,交DE 于点F ,若BC=6,则DF 的长是( )A 、2B 、3C 、25D 、49、如图,△ABC 中,AB=AC=8,BC=6,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点E 为AC 的中点,连接DE ,则△CDE 的周长为( )A 、10B 、11C 、12D 、1310、如图,△ABC中,D、E、F、G分别是AB、AC、AD、AE的中点,若BC=8,则DE+FG等于()A、4.5B、6C、7D、811、如图,D是△ABC内一点,BD⊥CD,AD=6,BD=4,CD=3,E、F、G、H分别是AB、AC、CD、BD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A、7B、9C、10D、111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新)数学同步教案19.2.1正比例函数(第2课时)
19.2.1 正比例函数(第2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后,研究其图象及性质.描点法是画陌生函数图象的通法,在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过程中,体现着函数的解析式法、列表法与图象法的联系.在确认正比例函数图象为一条直线后,可以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而得到的简单画法——两点法.因为正比例函数经过(0,0)和(1,k),所以可以经过这两点画直线得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当然也可以经过原点和图象上的任意一点画直线得到正比例函数图象,这恰好与由一对对应值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的事实相吻合.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主要研究的是图象的形状、位置与增减性.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研究中,蕴涵了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观察、表征、归纳等数学认知活动.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画图观察,概括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及性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2)能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 x(k≠0)理解k>0和k<0时,函数的图象特征与增减性.(3)通过观察图象、归纳总结概括出正比例函数性质的活动,发展数学感知、数学表征、数学概括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几何直观.2.目标解析(1)面对一个陌生的初等函数,画图观察和归纳是认识函数性质的基本方法.在观察了用描点法画出的正比例函数图象后,发现它是一条直线,再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获得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两点法画图,两点法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适合于正比例函数的简单画法.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两点法画出一个具体的正比例函数的图象.(2)结合图象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在k>0和k<0时的图象特征与性质,具体表现为:①针对具体的正比例函数,能画出(并想象出)图象,正确理解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与增减性;②k的符号变化是导致函数图象(直线)所经过的象限与增减性变化的唯一因素.(3)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要求学生感受到“以形表示数,以数解释形”,这种用坐标法建立数和形联系是数形结合的重要方法;发展数学感知能力,要求学生能通过图象的直观观察发现其特征;发展数学表征能力,要求学生会用图象描述关系,用变量解释图形特征;发展数学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概括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通过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法的学习,初步体会了函数研究方法,通过函数图象的学习,知道了用描点法可以直观地表示一个函数,从而进一步探究变量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位置与增减性都只受到一个系数k的影响.把图象特征解析为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变化情况,需要观察图象,以图象上的点的运动为切入点,以对图象上点的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变化规律解释为中介,最终解释为变量的对应关系和变化情况,而研究正比例函数的变化过程和变化情况,需要两次概括,第一次概括是在k为具体数值时,随着自变量的值的增大,函数值如何变化;第二次概括是当k的正负号变化时,对应函数的增减性如何变化.这两次概括过程需要较强的数学概括能力,学生会遇到较大困难.综上所述,本课的难点是:对函数图象及其变化的变量意义的解释.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与系数k的关系,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动画,展示当k固定时,函数值是怎样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变化的;当k的值变化时,是怎样影响函数的增减性的,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系数k与函数图象性质之间的关系.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顾旧知,提出问题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函数,那么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你能写两个具体的正比例函数吗?师生活动:学生写出两个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同桌互相检验),教师也在黑板上写,如y=2x,y=13x,让学生判断.设计意图:回顾正比例函数概念,并为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提供具体函数(最好与教科书中的函数不同).问题2正比例函数有怎样的性质呢?我们可以通过画函数图象更直观地来得出函数所具有的性质呢?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描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方法(描点法).(二)合作交流,探究性质1.画图观察,研究正比例函数图象形状.问题3让我们从具体正比例函数y=2x的性质研究开始,先要画函数的图象,怎样画?师生活动:在学生说出画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后,先让学生独立画图,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方法.问题4对所画的函数图象,你有哪些直观的感觉,请说说.师生活动:学生作答,教师给予评价,引导.设计意图:给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为引出函数图象特征与性质作铺垫.问题5用描点法画出正比例函数y=13x的图象,它的图象与y=2x的图象有什么相同点?设计意图:增加相似性样例,进行样例类比,为归纳k>0时的图象性质作铺垫.追问1:对一般正比例函数y=kx,当k>0时,它的图象形状是什么?位置怎样?师生活动:教师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k>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形状位置(如图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直线都经过原点和第一、三第象限.设计意图:探究得出正比例函数图象在k>0时是一条直线,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图1追问2:在k>0的情况下,图象是左低右高还是左高右低?对应地,当自变量的值增大时,对应的函数值是随着增大还是减小?师生活动:教师利用几何何画板动态演示,如图1,当k >0时,图象上一点从左往右移动时,对应的x 在不断地增大,y 也不断地增大,进而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k >0时,函数y =kx 的图象是经过第一、第三象限的一条直线,从左往右上升,即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当k >0时函数的增减性.问题6 当k <0时,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特征及性质又怎样呢?请各小组画出函数y =-3x 和y =-1.5x 的图象,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象,再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k <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形状位置,让学生独立研究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和性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类比k >0的情况,独立研究当k <0时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和性质.问题7 我们知道,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我们也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现在,我们有画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便画法了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到,过原点和(1,k )画直线即可,也可以过原点和另外一点画直线.设计意图:总结用两点法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理解这种简便画法的合理性.(三)初步应用,巩固知识1.用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 =32x ;(2)y =-3x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的大致位置只可能是( ).A .B .C .D . 3.对于正比例函数y =kx ,当x 增大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0B .k ≤0C .k >0D .k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进行相互交流评价.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四)综合应用,深化理解四个正比例函数y=k1x,y=k2x,y=k3x,y=k4x的图象如图2.图2(1)比较k1,k2的大小;(2)比较k3,k4的大小;(3)比较k1,k2,k3,k4的大小.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k值的变化对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的影响.(四)回顾总结,分享收获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帮助学生回顾课堂收获,通过相互交流分享观点;1.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成果?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怎样?3.我们是怎样进行研究的?4.正比例函数研究过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概括:研究正比例函数,通过“画图象,看图象,想性质”的步骤成功地发现了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在探究性质的过程中,“以形表示数,以数解释形”的思想得到成功运用,这种探究函数性质的步骤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在今后其它函数的学习中仍然很有用.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顾课堂经历的基础上,从知识、方法等角度总结自己的收获,并通过交流互相分享、互相启发.教师通过概括性引导提升学生对正比例函数性质的认识,概括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五)布置作业1.教科书第98页第2题;2.用简便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y=4x和y=-2x的图象,并分别指出,当自变量x增大时,对应的函数值y是增大还是减小;3.函数y=4x,当自变量扩大为原来的10倍时,对应的函数值怎样变化?六、目标检测1.正比例函数y=12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第、象限的一条直线,从左向右,y随x增大而.设计意图:考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2.画出函数y=-5x的图象,指出当x增大时,y怎样变化?设计意图:考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在函数y=(k+1)x中,y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那么k的取值范围为.设计意图:考查正比例函数增减性与比例系数的关系.4.已知直线经过原点与点(5,3),求该直线的解析式.设计意图:考查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5.若k<0,利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说明:当k a>k b时,k a<k b.设计意图:考查正比例函数增减性的应用.参考答案:1.一,三,上升,增大.2.略.3.k>-1.4.y=35x.5.构造函数y=k x,当k<0时,y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
2020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学期同步讲义
12a2b2
(2)
4 12 ×
25 =4×
12
×
25 =4
12
×
25 =4
12 =8
3
25
25
25
***** a a (a 0,b 0) bb
***** a a(a 0,b 0) bb
9
9
16
16
(1) =________, =_________;(2) =________, =________;
2.若 3 x + x 3 有意义,则 x2 =_______;
3.自由落体的公式为 S= 1 gt2(g 为重力加速度,它的值为 10m/s2),若物体下落的高度为 720m,则下落 2
【例 1】 下列式子: 2 、 3 3 、 1 、 x (x>0)、 0 、 4 2 、 - 2 、 1 、 x y (x≥0,y
x
x y
≥0),哪些是二次根式? 【练 1】 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7
B. 3 7
C. x
D. x
【例 2】 当 x 是多少时, x 3 7 x 3x 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
1 ( 2 1)
=
2 1 ( 2 1)( 2 1)
2 1
=
2 1
2 -1
1 3
= 1 ( 3 2) 2 ( 3 2)( 3 2)
3 2 = 32
3-
2
同理可得:(2)
1
=
a + a +1
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
1
1
1
(
+
+
+……
19.2.1 第1课时 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初二数学同步说课稿(人教版
19.2.1 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初二数学同步说课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理解正比例函数的特征和性质;3.能够通过实例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4.能够用表格和图像分析正比例函数的规律;5.能够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特点;2.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然后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如何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接着,通过实例和图像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的规律和特点,最后,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正比例函数进行解决。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比例的概念首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比例的概念,并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比例?”学生回答后,教师对比例的定义进行总结,并给出示例进行解释。
步骤二: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特点1.引导学生思考:“在比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回答“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
2.教师解释正比例关系的含义,并给出具体的例子,如“如果两个人的体重和身高成正比,那么身高每增加一公分,体重增加多少千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引导学生总结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当两个变量的比例关系是一致的,我们称之为正比例函数。
”并强调正比例函数的特点:“正比例函数的比例因子是恒定不变的”。
步骤三: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1.教师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判断其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例中数值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用比例关系的定义来判断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步骤四:用表格和图像分析正比例函数的规律1.教师给出一组数据,让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规律,并引出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3.教师给出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示例,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图像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二次根式知识点1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注意:①“”称为二次根号;②a(a≥0)是一个非负数.【典例】【题干】下列各式中:①;②;③;④;⑤,一定是二次根式的个数是()A.1B.2C.3D.4【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随堂练习】1.(2018春•滨江区期末)当a=﹣3,则=____.2.(2018春•东西湖区期中)已知是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是____.知识点2 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判断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1)二次根式的概念.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3)二次根式具有非负性.(a≥0)是一个非负数.【典例】1.若代数式有意义,则x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注意:当二次根式在分母上时还要考虑分母不能等于零.【随堂练习】1.(2018春•汶上县期末)若已知a、b为实数,且+2=b+4,则a+b= ___.2.(2018春•瑶海区期中)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_____.3.(2018春•黄陂区期中)若x,y为实数,y=,则4y﹣3x的平方根是____.知识点3 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1)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①≥0;a≥0(双重非负性).②=a(a≥0).③=|a|=(2)二次根式的化简:①利用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②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化简.=•(a≥0,b≥0),=(a≥0,b>0)(3)化简二次根式的步骤:①把被开方数分解因式;②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被开方数中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都开出来;③化简后的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中每一个因数(或因式)的指数都小于根指数2.【典例】1.实践与探索(1)填空:=_______;=______;(2)观察第(1)的结果填空:当a≥0时=___;当a<0时,=____;(3)利用你总结的规律计算:+,其中2<x<3.【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关键是掌握=|a|=,进而化简求出即可.【随堂练习】1.(2018春•金乡县期中)阅读材料:把根式进行化简,若能找到两个数m、n,是m2+n2=x且mn=,则把x±2变成m2+n2±2mn=(m±n)2开方,从而使得化简.例如:化简解:∵3+2=1+2+2=12+()2+2×1×=(1+)2∴==1+;请你仿照上面的方法,化简下列各式:(1);(2).2.(2018春•新罗区校级月考)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a﹣2|+.3.(2017秋•延庆县期末)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然后作答:有这样一类题目:将化简,若你能找到两个数m和n,使m2+n2=a 且mn=,则a+2可变为m2+n2+2mn,即变成(m+n)2,从而使得化简.例如:∵5+2=3+2+2=()2+()2+2=(+)2∴==+请你仿照上例将下列各式化简(1)(2).知识点4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3)分母中不含有根号.我们把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或字母,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如:不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的有2、3、a(a≥0)、x+y等;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的有4、9、a²、(x+y)²、x²+2xy+y²等.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1)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a≥0,b≥0)(2)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a≥0,b≥0)(3)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0,b>0)(4)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a≥0,b>0)规律方法总结:在使用性质•=(a≥0,b≥0)时一定要注意a≥0,b≥0的条件限制,如果a<0,b <0,使用该性质会使二次根式无意义,如()×()≠;同样的在使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商的算术平方根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也是如此.3.分母有理化(1)分母有理化是指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分母有理化,分子、分母常常是同时乘二次根式本身(分母只有一项)或与原分母组成平方差公式.例如:①==;②==.(2)两个含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时,它们的积不含二次根式,这样的两个代数式成互为有理化因式.一个二次根式的有理化因式不止一个.例如:2﹣的有理化因式可以是2+,也可以是a(2+),这里的a可以是任意有理数.【典例】1.下列二次根式中,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方法总结】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3)分母中不含有根号.判定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就是逐个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另外需要注意,如果被开方数是小数(小数可以化为分数,被开方数就含有分母了),那么这样二次根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2.计算(1)•(a≥0)=;(2)÷=.【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1)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乘法法则=;(2)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a≥0,b>0).3.已知:a=,b=,则a与b的关系是()A. ab=1B. a+b=0C. a﹣b=0D.a2=b2【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的应用,能求出每个式子的值是解此题的关键.先分母有理化求出a、b,再分别代入求出ab、a+b、a﹣b、a2、b2,求出每个式子的值,即可得出选项.【随堂练习】1.(2018春•遵义期中)观察思考:()2=,()2=,()2=,()2=…由此得到:(1)()2=_______.(2)计算()2(说明:式子中的n是正整数,写出解题过程).2.(2017春•分宜县校级期中)(1)探索:先观察并计算下列各式,在空白处填上“>”、“<”或“=”,并完成后面的问题.×___,×____,×____,×____…用,,表示上述规律为:_______;(2)利用(1)中的结论,求×的值(3)设x=,y=试用含x,y的式子表示.知识点5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1.同类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一般地,把几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就把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只合并根式外的因式,即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和根指数不变.【知识拓展】同类二次根式(1)同类二次根式类似于整式中的同类项.(2)几个同类二次根式在没有化简之前,被开方数完全可以互不相同.(3)判断两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首先要把它们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再看被开方数是否相同.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1)法则: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方法为系数相加减,根式不变.(2)步骤:①如果有括号,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掉括号.②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二次根式进行化简.③合并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是二次根式乘法、除法及加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学习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致,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②在运算中每个根式可以看做是一个“单项式“,多个不同类的二次根式的和可以看作“多项式“.(2)二次根式的运算结果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3)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典例】1.下列各式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意义,将选项中的根式化简,找到被开方数为3的即可.2.计算﹣6+的结果是()A.3﹣2B.5﹣C.5﹣D.2【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实质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系数,根指数与被开方数不变.3.计算(1)(2)(3)(4).【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记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1)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计算即可;(3)先化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4)分别相乘展开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随堂练习】1.(2018春•石家庄期中)计算:(1)÷×(2)﹣(4﹣)(3)(7+4)(7﹣4)﹣(3﹣1)2(4)|﹣|+|﹣2|+2.(2018春•东莞市校级月考)计算;5﹣+2﹣(+3)2.3.(2018春•常州期末)阅读材料:像(+)(﹣)=3、•=a(a≥0)、(+1)(﹣1)=b﹣1(b≥0)……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称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与,+1与﹣1,2+3与2﹣3等都是互为有理化因式.在进行二次根式计算时,利用有理化因式,可以化去分母中的根号.例如:;=.解答下列问题:(1)3﹣与_____互为有理化因式,将分母有理化得_____;(2)计算:;(3)已知有理数a、b满足,求a、b的值.知识点6 二次根式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一定要先化简再代入求值.二次根式运算的最后,注意结果要化到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要与加减运算区分,避免互相干扰.【典例】1.已知x=3+2,y=3﹣2,求下列各式的值:(1)x2y+xy2;(2).【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一定要先化简再代入求值.二次根式运算的最后,注意结果要化到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要与加减运算区分,避免互相干扰.先计算出x+y=6,xy=1,再把x2y+xy2变形为xy(x+y),变形为,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随堂练习】1.(2018春•兴义市期中)阅读下面的问题:﹣1;=;;……(1)求与的值.(2)已知n是正整数,求与的值;(3)计算+.2.(2018春•包河区期中)已知:a=﹣1,求÷(2﹣)的值.3.(2018春•琼中县期中)已知x+1=,求代数式(x+1)2﹣4(x+1)+4的值.综合运用1.计算:•=___,×=_________;÷=_____.2.化简的结果是____________.3.已知x=3+2,y=3﹣2,则式子x2y﹣xy2的值为____________.4.求下列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1);(2);(3);(4);(5);(6).5.计算:3.6.计算:①(3﹣)(3+)+(2﹣)②÷﹣×+7.已知x=+,y=﹣.求(1)x3y+xy3;(2)3x2﹣5xy+3y2的值.第2讲勾股定理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图形计算问题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a2+b2=c2在Rt△ABC中,∠C=90°,AC=b,BC=a,AB=c,则c2=a2+b2,c=22;a ba2 =c2-b2,a=22-;c bb2=c2-a2,b=22c a-.【典例】1.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求MN 的值.【方法总结】连接AM,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M⊥BC,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M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MN的长.特别注意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等于两条直角边的乘积除以斜边.【随堂练习】1.如图,在△ABD中,∠D=90°,CD=6,AD=8,∠ACD=2∠B,则BD的长是_____2.如图所示,AB=BC=CD=DE=1,AB⊥BC,AC⊥CD,AD⊥DE,则AE=______【典例】1.观察下列图形,回答问题:问题(1):若图①中的△DEF为直角三角形,正方形P的面积为9,正方形Q的面积为15,则正方形M的面积为____.问题(2):如图②,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三角形外作三个半圆,这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问题(3):如图③,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请你利用上面中的结论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方法总结】(1)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勾股定理可得大正方形的面积是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2)分别表示出S1、S2、S3,结合勾股定理即可得出关系式.(3)根据半圆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可得:两个小半圆的面积和等于大半圆的面积,从而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圆的面积公式,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仔细观察所给图形的特点,不要盲目作答.【随堂练习】1.如图,在Rt△ABC中,∠ACB=90°,若AB=15,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的面积和为()2.有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经过一次“生长”后,在它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如图1),其中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生出4个正方形(如图2),如果按此规律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在“生长”了2017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是()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勾股定理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①仔细审题,读懂题意;②找出或构造出与问题有关的直角三角形;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勾股定理列算式或列方程;④求解所列算式或方程,直接或间接得到答案;⑤作答.解有关勾股定理的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典例】1.如图,在一棵树上10m高的B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猴子沿树爬下,走到离树20m 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猴子爬到树顶D处直跃向池塘的A处,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路程相等,则这颗树有多高(设树与地面垂直)?【方法总结】要求树的高度,就要求BD的长度.在直角三角形ACD中运用勾股定理可以用BD表示出AD,根据路程相同即可列出关于BD的方程,求解即可得出BD的长度,最后由CD=CB+BD 得出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要求在变通中熟练掌握勾股定理.【随堂练习】1.如图,将一根长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典例】1.如图,一只小蚂蚁要从A点沿长方体木块表面爬到B点处吃蜜糖.已知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分别为10cm、8cm、6cm,试计算小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方法总结】根据题意画出长方体按不同方式展开后的三种情况,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每种情况的AB,再比较即可.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能找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是解题的关键.【随堂练习】1.2015年是国际“光”年,某校“光学节”的纪念品是一个底面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镜(如图).在三棱镜的侧面上,从顶点A到顶点A′镶有一圈金属丝,已知此三棱镜的高为8cm,底面边长为2cm,则这圈金属丝的长度至少为_____2.一个长方体盒子的长、宽、高分别为3cm,3cm,5cm,一只蚂蚁从盒底的点A沿盒的表面爬到盒顶的点B,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____知识点3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数:满足关系a2+b2=c2的3个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典例】1.观察下列各组勾股数:3,4,5;5,12,13;7,24,25;9,40,41;…;a,b,c.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请写出(1)当a=19时,求b、c的值;(2)当a=2n+1时,求b、c的值;(3)用(2)的结论判断15,111,112是否为一组勾股数,并说明理由.【方法总结】(1)仔细观察可发现给出的勾股数中,斜边与较大的直角边的差是1,根据此规律及勾股定理公式不难求得b和c的值.(2)根据第一问发现的规律,代入勾股定理公式中即可求得b、c的值.(3)将第二问得出的结论代入第三问中看是否符合规律,符合则说明是一组勾股数,否则不是.本题属于规律型问题,考查的是勾股数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勾股数及关系式进行猜想、验证即可.【随堂练习】1.观察以下几组勾股数,并寻找规律:①4,3,5;②6,8,10;③8,15,17;④10,24,26;…,根据以上规律的第⑦组勾股数是_____【典例】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90°,AB=2,BC=4,CD=AD=.求∠BAD的度数.【方法总结】连接AC,则∠BAD=∠BAC+∠DAC.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AC=45°,AC2=AD2+CD2=2×6=1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出∠BAC=90°,从而得出∠BAD的度数. 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随堂练习】1.甲、乙两艘客轮同时离开港口,航行的速度都是40m/min,甲客轮15min到达点A,乙客轮用20min到达B点,若A、B两点的直线距离为1000m.甲客轮沿北偏东30°的方向航行,则乙客轮的航行方向可能是()A. 南偏东60°B. 南偏西30°C. 北偏西30°D. 南偏西60°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6cm,BC=8cm,CD=24cm,DA=26cm,且∠ABC=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综合运用1.如图:在△ABC中,AB=5cm,AC=4cm,BC=3cm,CD是AB边上的高,则CD=____________.2.如图,正方形中的数表示该正方形的面积,则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3.如图,一个圆柱的高为10cm,底面半径为2cm,一只蚂蚁从圆柱高的中点A处到B点的最短爬行距离是________ cm.4.如图所示,有一块地,已知AD=4米,CD=3米,∠ADC=90°,AB=13米,BC=12米,则这块地的面积为____________平方米.5.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D,设AC=b,BC=a,AB=c,CD=h,有下列四种说法:①a•b=c•h;②a+b<c+h;③以a+b、h、c+h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④+=.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6.如图,四边形ABCD中,AB=10,BC=13,CD=12,AD=5,AD⊥CD,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7.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90°,AB=2cm,AD=cm,CD=5cm,BC=4cm,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8.如图所示,侧面是高为2、宽为1的长方形.上下两底面为正方形的纸盒.一小虫由A点沿外表面爬行到B点.(1)找出所有可能的最短路径,画图说明;(2)指出按(1)中哪种方式爬行路径最短.第3讲 勾股定理的综合⎧⎨⎩复杂的“旋转型”勾股定理的综合线图及其拓展知识点1 复杂的“旋转型”在一些特殊图形中,由两边相等可以利用“旋转”的方式将三角形“转移”,从而达到转移边或角的目的.在没有明确给出“旋转”后的图形时,有的需要作辅助线进行构造. 常见的一些模型如下:【典例】1.如图,以Rt △ABC 的斜边BC 为一边作正方形BCDE ,对角线的交点为O ,连接AO ,如果AB=3,AO=,求AC 的长.【方法总结】在AC 上截取CF=AB ,利用“边角边”证明△ABO 和△FCO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F=AO ,∠AOB=∠FOC ,然后判定出△AO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等于直角边的倍求出AF,再根据AC=AF+CF,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与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2.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接PQ交AC边于D,求DE的长.【方法总结】过P作PF∥BC交AC于F,得出三角形APF是等边三角形,推出AP=PF=QC,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求出EF=AE,由AAS证出△PFD≌△QCD,推出FD=CD,推出DE=AC即可.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此题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随堂练习】1.如图,已知∠ABC=120°,BD平分∠ABC,∠DAC=60°,若AB=2,BC=3,则BD的长是_____2.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C=∠AED=90°,AB=CD=AE=BC+DE=1,则这个五边形ABCDE的面积=______3.已知:如图,△ABC和△DEC都是等边三角形,D是BC延长线上一点,AD与BE相交于点P,AC、BE相交于点M,AD、CE相交于点N,则下列五个结论:①AD=BE;②∠BMC=∠ANC;③∠APM=60°;④AN=BM;⑤△CMN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知识点2 弦图及其拓展“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如下图.图中的等量关系有:a2+b2=c2;4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和=2ab;大正方形的边长为c,面积= a2+b2=c2;小正方形的边长为b-a=2c2ab,面积= (b-a)2=c2﹣2ab;(a+b)2=a2+b2+2ab=c2+2ab;(a-b)2=a2+b2-2ab=c2-2ab.【典例】1.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长直角边为a,较短直角边为b,求a4+b4的值.【方法总结】根据勾股定理,知两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此题中斜边的平方即为大正方形的面积13,2ab即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将a4+b4变形成包含a2+b2和ab的式子,从而求得a4+b4的值.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弦图、完全平方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弦图中的有关等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围成正方形ABCD,过各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作垂线,围成面积为S的小正方形EFGH.已知AM为Rt△ABM较长直角边,AM=2EF,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方法总结】设AM=2a,BM=b,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4a2+b2.由题意可知EF=(2a-b)-2(a-b)=2a-b-2a+2b=b,由AM=2EF可得a与b的关系.分别用b表示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EFGH的面积,即可得出结果.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用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表示已知面积的正方形的边长.【随堂练习】1.如图,已知该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图形,其中AE=5,BE=12,则EF 的长是______2.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所示).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144,则S2的值是_____3.勾股定理被誉为“几何明珠”,在数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长方形内得到的,∠BAC=90°,AB=3,AC=4,点D、E、F、G、H、I 都在长方形KLMJ的边上,则长方形KLMJ的面积为____综合运用1.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AB=10,EF=2,那么AH等于_____________.2.如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两直角边BC=4,AC=6,现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延长后得到下图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该“数学风车”所围成的总面积是_____.3.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BC上一点,且EF=AE+CF,则∠EDF度数为_____________.4.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直线a,b,c分别通过A、D、C三点,且a∥b∥c,若a 与b之间的距离是5,b与c之间的距离是7,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5.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副“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用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正方形EFGH 的边长为2,求S1+S2+S3的值.6.已知点P 为等边△ABC 外一点,且∠BPC=120°,试说明PB+PC=AP .7.已知:在ABC △中,90BAC ∠=︒,AB AC =,过点C 作CE BC ⊥于C ,D 为BC 边上一点,且BD CE =,连结AD 、DE .求证:BAD CDE ∠=∠.ABCDE第4讲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1:平行四边形与全等三角形【典例】1.如图,□ABCD中,点E、F分别是AD、BC的中点,G、H分别是对角线BD上的三等分点.(1)求证:△AGD≌△CHB;(2)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方法总结】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推出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些边和角的相等关系可以作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通过三角形全等得出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将对应边相等转化为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将对应角相等转化对四边形的对角等,综合运用边和角的关系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随堂练习】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在:①BE=DF;②BE∥DF;③AB=DE;④四边形EBFD为平行四边形;⑤S△ADE=S△ABE;⑥AF=CE.这些结论中正确的是()A. ①⑥B. ①②④⑥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⑤⑥知识点2:平行四边形与等腰三角形【典例】1.如图,已知△ABC中,AB=AC,D为△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过D作DE∥AB,DF∥AC分别交直线AC、直线AB于点E、F.(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通过观察答案线段DE、DF、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D在直线BC上,其它条件不变时,试猜想线段DE、DF、AB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等式,不需证明);(3)如图3,当点D是△ABC内一点,过D作DE∥AB,DF∥AC分别交直线AC、直线AB和直线BC于E、F和G.试猜想线段DE、DF、DG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等式,不需证明).【方法总结】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将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转移到等腰三角形的腰上,根据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相等,找出邻边和腰长的关系如下:(1)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之和;(2)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延长线上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