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汉翻译中习语含义的处理

合集下载

英译汉中的词义确定和引申

英译汉中的词义确定和引申
4)根据名词语法特征选词义
英语中有些名词意义很活跃,许多语法特征,比如: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可数或不可数、前面有无冠词等等,都能影响词义,译法大不相同。
(1)名词的单复数词义不同,译法也有区别。例:
main(单)主线,干线mains(复)电源
mean(单)项,平均值means(复)手段,方法;财富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许多因素。
(2)Such metals as copper and aluminum,are widely used in power industry on account of their goo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像铜、铝这样的金属之所以能在电力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们的导电性好。
(7)After receiving high praise from the audience,the actress has her head turned.那女演员受到观众称赞后,得意忘形。(误译:那女演员……回过头来。)
(8)He is dead as I live.他的确是死了。(误译:他死了,我还活着。)
(2)The injured driver can hardly stand the pain any longer.(动词,“忍受”)
(3)Half of the membes took a stand against the proposal.(名词,“立场”)
(4)I saw one man in the whole long line pull out a paper pocket book and begin to read,standing up.(现在分词,“站立”)

浅谈英汉习语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英汉习语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浅谈英汉习语翻译的原则与策略作者:曾婷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23期摘要英汉习语由于受到民族文化差异性和相通性的影响,在其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

且习语包含字面、形象以及隐含三层意义,因此,要处理好英汉习语翻译,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习语翻译的原则和策略,分析了在形象与语义不同关系条件下应如何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为英汉习语翻译提供一种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关键词英汉习语翻译原则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oms TranslationZENG Ting(Guangzhou Huaxia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35)AbstractDue to ethnic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ultural impact, there are some obstacles in the translat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oms. And idioms contain literal, the image and the hidden layer. So, we master some methods to translate English and Chinese idoms well.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oms translation, analyzes how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different images and semantic conditions, and provides learning and thinking method for English and Chinese idoms translation.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idoms translation; principle; strategy0 引言习语是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简单精辟的固定短语,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惯用的表达方式。

论英汉习语翻译中借用法和意译法

论英汉习语翻译中借用法和意译法

论英汉习语翻译中的借用法和意译法摘要: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翻译方法一直是翻译学家长期研究的主题,任何年代,任何知名翻译人士出书论撰抛砖引玉,其翻译的基本方法相对稳定。

特别对习语的翻译,不乏直译、借用、意译及直意译综合法等翻译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借用法和意译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英汉习语翻译借用法意译法习语是指经过人们长期使用沿袭而提炼出来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格言等。

中英两国有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沿革,社会知识和地理知识,由于两国语义结构和思维方法的差异等诸多因素,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翻译,也不能处处采用规则的语法和逻辑推理,因此我们在习语的翻译中较多地采用借用法和意译法。

一、习语的特点和作用习语来自民间,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民族特色。

例如:中文习语中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i don’t know the first thing about it.”又如英文习语中的“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below.”“不入虎穴,焉得虎子”,“give him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n ell.”“得寸进尺”,“an iron hand in a velvet glove.”“口蜜腹剑”。

以上习语都是与人民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等息息相关,无不反映出语言简洁、形象鲜明、意义深刻、表达生动、易于上口、广为流传的优点,因此历经数百年仍然为人们喜闻乐见,代代相传。

习语在结构上常用对仗、重复、重叠、韵脚、谐音等手段达到使语言生动有力的目的,因此习语是语言的重要修辞手段,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

例如:中文中的“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棋逢对手”,英文中也有“talk of the devil,and you’ll see his turns.”“diamond cut diamond.”这样的译文。

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

从文化语境的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

! ! 习语 ( 01023 ) 包括比喻性词组 ( 345678290:6; 7896<4 ) 、 俚语 ( <;6=> ) 、 俗语 ( :2;;2?@06;0<3 ) 、 谚语 ( 792A49B) 等, 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言 中某些部分经过长期的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 形式固定、 简洁明快、 喻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习语 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与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 历 史背景、 经济生活、 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 心理状态、 价值观念 等方面有着紧密的 联系。对俗 习能否正 确、 准确理解和把握, 关系到交际的成败。本文拟从 文化语境的角度出发, 探讨其对习语理解的影响和 英汉习语准确翻译的对策。 一、 语境和文化语境 世间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万事万物都有其 赖以存在的环境。语言的使用或交际活动亦莫不如 此。语境 ( :2=54C5) 即是语言使用或交际的环境。由 此可见, 语境是语言交际活动存在的基础。因此, 最 早创立 语 境理 论 的波 兰 人类 学 家马 里 诺 夫斯 基 ( D6;0=2E<FG ) 认为, “ 话语和环境相互紧密地纠合在 一起, 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 语境的定义很广, 不同学派、 不同学科对其有不 同的论述。当代语言学家一般把语境分为两大类, 即语言语境和 非语言语境。胡壮麟教授 ( $’’. ) 把 语境分为三类: 语言语境 ( ;0=>@0<50: :2=54C5) 、 情景语 境 ( <05@6502=6; :2=54C5 ) 和 文化语 境 ( :@;5@96; :2=H 54C5) 。语言语境是指一个词、 一个短语、 乃至更长的 话语、 语篇的前后内容; 情景语境是指与交际有关的 人物、 场合、 时间; 文化语境是指语篇所涉及到的社 会、 文化、 经济、 宗教、 习俗和政治背景。即是指任何 一个语言使用者所属的某个特定的语言社团, 以及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2024年浅析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英汉互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存在显著差异,翻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并分析如何在翻译中妥善处理这些差异。

一、语言习惯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句子构造和表达习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英语注重形式逻辑,句子结构严谨,常使用长句和复合句;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句子简短明了,多使用并列结构和流水句。

在翻译时,需要灵活调整句子结构,以适应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化为独立句或者前置修饰语,以确保译文的流畅和自然。

二、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些在英语中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在汉语中可能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反之亦然。

在翻译时,需要深入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选择恰当的译文,避免误解和歧义。

例如,“dragon”在英语中通常代表着邪恶和凶猛,而在汉语中则是吉祥和力量的象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认知,以避免产生误解。

三、习语与俚语翻译习语和俚语是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它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习语和俚语,这些表达在直译时往往难以传达原文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对习语和俚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找出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对应表达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律美感,以使译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更注重逻辑分析和形式推理,而汉语国家的人们则更注重整体思维和直观感悟。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表现为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目标语言读者的思维习惯,适当调整表达方式,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英译汉会议翻译中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

英译汉会议翻译中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

英译汉会议翻译中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在英译汉会议翻译中英语习语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特色的文化信息,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研究英语习语的特点对英语学习者至关重要,此外,再将英语习语翻译成汉语时,更需要根据其语言特点运用正确的翻译方法,努力做到既忠于原文又符合汉语的语言文化要求,北京世纪英信翻译为大家介绍:1、世纪英信翻译英译汉会议翻译中英语习语特点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的交际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于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词汇中的习语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习语的起源就是在口头交际中使用最频繁的俚语和俗语;语言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习语则反映出文化对语言的巨大影响;语言是人的智慧的表现,习语较集中地反映出语言的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巨匠的精彩词句)。

2、世纪英信翻译英译汉会议翻译中习语的来源1、源于寓言故事。

如: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有一个乡下人,因为发财心切杀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以为如此就可一次获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块,但其结果一无所获。

现比喻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

但汉语中不说“杀鹅取卵”而说“杀鸡取卵”,喻体不同。

2、源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

如:burn one’s boats(bridges),此成语中的“bridges”为美国人所使用,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乘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不可能后退。

现借用来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同汉语的“破釜沉舟”意义相似。

3、源于神话故事或传说。

如:rain cats and dogs源于北欧神话,猫对天气有很大影响,英国水手至今说:“猫尾巴藏大风。

”如swan song,如音乐之神阿波罗(Apollo)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了毕达哥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

关于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分析与翻译探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语言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习语是一种充满文化色彩的语言形式,它不仅仅是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反映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习语翻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本文将对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文化差异文化是一种社会共同体中的共同思考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习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因此,了解文化差异是进行习语翻译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 天气习语2. 社交习语英语中的社交习语非常多,如“How do you do?”(你好吗?),“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等。

这些习语是英语中非常常见的礼仪用语,但在中国,这些习语的使用频率比较少,中国人普遍更多地使用谦虚、客气的表达方式,如“麻烦您了”、“不好意思”等。

3. 食品习语英语中也有很多与食品有关的习语,如“the icing on the cake”(锦上添花)、“to have a sweet tooth”(爱吃甜的)等。

这些习语反映出英国人对食品非常重视,而且很多情况下会使用食品作为比喻。

而在中国,食品的比喻习语也不少,如“一餐打发”、“一碗水端平”等,但与英语不同的是,这些习语中的食品往往是具体的中式菜肴,比如面条、米饭等。

二、翻译探讨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保持习语意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 动态等效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应遵循动态等效原则,即尽量使目标语习语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意义相同或相似。

因为习语具有文化差异性,所以在进行习语翻译时,要结合文化差异,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习惯,确定习语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2. 语境翻译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注意语境的含义和使用。

习语通常都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所以在进行翻译时要尽量使翻译后的结果与源语习语在语境上相似。

3. 保留原汁原味的原则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要尽量保留习语的原味,即保持原习语的形式和含义。

如何处理翻译中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如何处理翻译中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有 经 验 的水 手 船 上 所 有 用 来 挂 帆 的 绳 子 ) pan ,l i
s in al g一帆风顺 , epo e eda o ewae 奋 力 i k e n ’ h a b v tr S
图存 , ewentedvl n epse进 退两 难 , bt e h eia dde e a
雨 绸缪 。
橄榄枝 , 和平的象征, 此语 出自《 圣经》E e o ee ;y r y , f
tohfrtoh 以牙还牙 , o t o t o 以眼还 眼 。
地理环 境不 同 , 致人们 的思想 意识相 异 。 导 中国
地处内陆 , 早在秦代就形成“ 天人合一, 天人合德” 的
d o h ca r pi teo en沧海 一 粟 。 e u d r h tr n f l n e e e t wae 感
觉 不 适 , i s iewet e n o rsi 未 whl i i f ah r et n me d y u al
是“ 与亚 当一 样 老 ” 因 为“ 经 ” , 圣 中亚 当是 最 早 的人 类 。 以 此 习语 译 为 久 以 前 的、 古 老 的” t 所 很 极 ;o ri an译 为“ as C i e 大发 脾气 , 自找麻 烦 ”oieb a c ;l rnh v
语 言是 文 化 的载 体 , 何一 种 语 言都 反 映 了 与 任 其相应 的文化 。 汉 文化 是两种 都 拥有 大量 的 习语 。习语 具有 形象 、 练 、 简
先 发 制 人等 , 同时 地理 环境 也 使英 汉 文化 中“ 风 ” 东 和“ 风” 西 的文化 内涵 各异 。 中国 , 风吹后 大地 回 在 东 春, 物吐绿; 风 ( 风) 万 西 秋 吹后 , 叶 变 枯 , 树 万物 凋 零。 而英语 中 ,东 风 ” 西 风 ” “ 与“ 的象征 意义 与汉语恰

英汉翻译实用技巧

英汉翻译实用技巧

英汉翻译实用技巧语言的互相翻译不但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在搞翻译工作时最怕碰上习语多的文章。

因为为了忠于原者,译文必须既坚持它的外国味,但也要符合本国文字的要求,而翻译习语却是最难把这两个标准一同达到的。

为了要适汉地把外国语言中的习语忠实地翻译出来,有经验的翻译工作者一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一、正确理解理解主要通过原文的上下文来进行,译者必须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来探求正确译法。

上下文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是整节、整章,以至全文、全书。

为透彻理解原文,须理解语言现象,逻辑关系等。

下面从语义分析,语境分析和语用分析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正确理解原文。

(一) 语义分析(Semantic analysis)语义分析是指一定的语境之中,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及其含义。

在理解原文中某一个词的含义时,译者首先要区分清楚其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和关联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即某一个词的本意及其引申意义。

例如chair一词在下面4个句子中的意义:•seat oneself in a chair坐在椅子上(概念意义)•accept a university chair接受大学教授之职位(关联意义)•chair a meeting主持会议(关联意义)•committed to the chair处以电刑(关联意义)换言之,要正确理解原文,就要力图透过表层进入深层及透过表面意义,抓住其内在意义,暗含意义乃至其弦外之意。

比如wet一词在以下例子中的意义:•wet paint!油漆未干(勿触油漆)!•wet suit潜水服•wet nurse奶妈•wet blanket扫兴的人或事•be wet to the skin全身湿透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在英语中是非常普遍的。

读者应对此高度重视,要勤查字典,尤其要避免离开上下文,仅仅用已知的含义生搬硬套,贻笑大方。

如何对英汉习语准确翻译

如何对英汉习语准确翻译

如何对英汉习语准确翻译?摘要:习语是语言的精华。

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英汉习语在翻译中占重要位置,翻译时我们要了解他们是文化差别,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的差异等,灵活翻译,不死译,做到“三忌”即忌“望文生义”、忌“混淆习语多义”、忌“混淆习语多义”。

不能照搬硬套,否则会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在翻译方法上要把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了解双方文化的差别,尽可能的准确翻译。

关键词;习语、翻译、三忌、直译、意译正文习语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

由于两种文化体系是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汉英习语在意义和表现形式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了解英汉习语的特点将有助于翻译活动的进行。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别1.风俗习惯的不同英国人爱狗,视狗为伴侣,因此,常以狗的形象比喻普通人的生活行为,如: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中国虽然也养狗,但一般人在心理上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用它形容和比喻坏人恶行,如“狗腿子”,“狗仗人势”等。

又如peaches and cream。

大家知道peaches 就是桃子,cream 是指奶油。

Peaches and cream的意思是:一切都很美好。

有人可能会问:桃子和奶油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因为西方人在吃水果时往往喜欢把水果切成块,然后加一点奶油一起吃。

实际上,西方人吃很多东西都喜欢和奶油一起吃。

所以,peaches and cream 就意味着完美无缺。

2. 宗教信仰的不同英国人和中国人信仰不同,英国人多信仰基督教,有不少习语与之有关, 英语中有很多习语来源于《圣经》,如:go to the church(做礼拜),power of the keys(教皇的权力)。

在早期帽子盛行的年代,街头卖艺者往往将帽子翻转用于盛放观众施舍的硬币财物。

英汉习语翻译中的首要策略——归化

英汉习语翻译中的首要策略——归化
(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 河南 信 阳 44 0 ) 600
【 摘要 】 旨在从英 汉习语文化特色方面, 习语翻译 中 丈 探讨 处理文化 因素的具体策略。 因为英汉 习语能够反 映出各 自民族在地理环 境、 风俗 习惯、 宗教信仰、 思维方 式等方面的异同。所 以, 在翻译 中要大量使 用归化法 , 入 习语 , 本国人 民能够接收并 理解和使 来译 使得
用。但同时, 异化法也可作辅助使用。
【 关键词】 语 翻译 ; 习 归化 ; 文化 【 中圈分类号】 632 G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2— 782 1)2— 08 0 17 06 (020 02 - 2
c s ei ear空 中楼 阁 at t i l nh
语言具备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 习语是语 言的精华 , 而 它与本
民 族 的 风土 人 情 、 史 文 化 有 着 千 丝 万 缕 的 联 系 。 英 汉 习语 的 互 历
同样地 , 尽管文化 背景不 同, 人类的经历与观 点在 某些方面也
是有些相 同之处。所以一些 中英习语也是 可以实现意义对等或者
第 l 第 2期 3卷
V0 . 3 No 2 11 .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 a fS a a gTec esC l g o r lo h y n ah r ol e n e
21 0 2年 4月
Ap . 0 2 r2 1
英汉 习语翻译 中的首要策略—— 归化
朱 凌 奕
在翻译 中, 对文化因素的处 理策 略分为两种 : 归化 法( e ot 近 似 的 : dm s— i
w li s e c t n o ep8 l h g fn h o i

英汉习语翻译浅析

英汉习语翻译浅析

S IN E&T C N L G N O M TO CE C E H O O YIF R A IN
0外语论坛。
科技信息
英汉 习语翻译浅析
郭 鹏 f 州涉外 经济职 业技 术学 院 广东 广
【 摘
广州 5 0 4 ) 1 5 0
要1 习语是一种承载着大量信 息和文化底蕴的特殊语言形式,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何翻译好 习语是每 个翻译工作者都 需要 面对的
问题 。 本 文试 从 几 个 方 面对 英 语 习语 的翻 译 方 法 与 手段 加 以 分析 。
【 关键 词 】 习语 ; 文化 ; 译 方 法 翻
不 习语 是 人 类 智慧 的结 晶 是 民族 文 化 的 瑰 宝 , 承 载 着一 个 民族 的 事 意义 呢 ?所 谓 意 译 就 是 指 根 据原 文 的大 意 来 翻译 , 作 逐 字 逐 句 的 它 历 史及 文 化 。 由 于其 自身 简 短却 蕴 含 着 诸 多 信息 与哲 理 得 特 点 , 于 翻译 。意译 强 调 的 是 译语 文 化 体 系 和原 语 文 化 体 系 的相 对 独立 性 。意 对 即 形 。意 译 法 的 翻译 工作 者 来 说 . 的 翻 译 可谓 是 一 大 难 题 。 并且 每 个 民族 都 有 自 译 更 能 够 体 现 出本 民族 的语 言 特 征 , “ 相远 而意 相 近 ” 习语 身 的文 化 由此 产生 的 习语 也 各 有各 的 特 点 , ,如 何把 两 种 习语 翻 译 的 适 用 可 以 使 一部 分 习语 的 翻译 更 为 准 确 恰 当 。比如 : h et s y T eb sf hae i 形 似并 且 神 似 , 翻译 过 程 中找 到一 个 平衡 点更 是 成 为 了每 一 个 翻 译 lH eb t m ( 鱼 居 水 底 。/ 价 值 的 东 西 不 能 轻 易 得 到 。 );h 在 l rt ot .好 e h o 有 Te 工作 者需 要 解 决 的 问题 。 者认 为要 对 英 语 习语 进 行 生 动且 准 确 的 翻 cb l o l s c ils. 守 本 分 。) T ebsf hs lw e 笔 obe s ud t kt hs at 各 rh i o ( : h et s l h n i me 译需 要 注 意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te r redy l.再 好 的 鱼 三 天 也 要 变 臭 。, 住 招 人 嫌 。 ) hyaet e asod( h 久 ; B g a a ’ b h oes( 不 择 食 。 ) utr o b t ri n ei . e g r c n t ec o s r 饥 s . ;B t ut o rl h et e s s ( 篇 一 律 的 东 西令 人 生厌 。 )C r ie a.忧 虑 伤 身 。 ) lw 千 ; aekl daet l ( ;Ca

英汉翻译技巧

英汉翻译技巧

英汉翻译技巧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6)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PracticeCourse Tutor:SUN Pinghua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6)一、习语的译法翻译习语时,应当尽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以及其民族、地方特色等。

习语不仅大量出现在文艺作品中,在政治和科学论文中也同样经常遇到。

习语(idioms)一般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 expressions)等。

习语的英译汉有三种主要方法:(一)直译法;(二)汉语同义习语的套用法;(三)意译法。

(一)直译法所谓直译法即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因其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特色的方法。

To fight to the last manTo break the recordUnder one’s noseArmed to the teethPacked like sardinesSour grapesA die-hardA gentleman’s agreementAn olive branchThe Trojan horseThe heel of AchillesThe open-door policyThe most-favored-nation clauseThe position-of-strength policyShuttle diplomacyThe cold warA cat has nine lives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Barking dogs do not bite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打破记录在某人鼻子底下武装到牙齿挤得象罐头沙丁鱼酸葡萄死硬派君子协定橄榄树枝特洛伊木马阿基里斯的脚踵悬挂在达摩克里斯头顶上的剑门户开放政策最惠国条款实力地位政策穿梭外交冷战热战猫有九命血浓于水吠犬不咬人滚石不生苔(二)汉语同义习语的套用法有的英语习语和汉语同义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并且有相同的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

英汉习语的翻译

英汉习语的翻译


习语 的含义
理解 为 “ 房子拉倒 ”;开夜车 ( okl ei 把 w r t n a
a g t t nih 。
语 言 是文 化 的 载 体 , 习语 又 是语 言 的 精 odrof i e ak re ns t s )不能简单地翻 译成 d v ti h t h i re 华 。广 义来说 ,习语泛 指 民族语言 中所有 的习 惯用法 和特 殊表达方法 ,可 以是一个词 、一个 词组 、也可以是一个句子 。狭 义上 ,指英语 中 长期 以来 习用 的、表达完整 意义的、结构定 型 的固定词组成 的短句 。通常包括成 语 、俗语 、 格言、歇后语、谚语、俚 语、行 话等。
。 内涵 ,准 确 、艺术地缩减 这种 限度 ,既可忠实
通顺地表 达其 内容 ,又可体现 出习语 的特色 ,
1直 译 法 。 .
习语 不仅是语言 中重 要的修辞手段 ,同时 最大 限度地传达原文 中蕴含 的文化信息 。 其本 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 的集 中表现 。习语常 常利用 语音 、词法 、句法 、语义等 方面的手段
2 习语是语 言中不规则 的固定 因素 。 . 习语 的意 义 大 多不 是 单 个词 义 的 简 单 叠 加。根据奈达 的翻 译理论 ,单词的词汇意义包 含所指意义和 联想意义 。然而在 具体的社会文
动 、活 泼 。但是 ,因为语 言 自身 的复杂性 ,以 及 中西风 俗、文化 的差异 ,给 习语翻译增加 了
直译是在 不违背译文语 言规范 以及 不引起
文习语的形象、修辞手段和 民族特色 。例如 , ①Sr e i e rnih t趁热打铁 。 tk lt o o. i wh e h i s
来 加 强表 达 能力 ,最突 出的 方法 有 头韵 、尾 译文读者错 误理解 的情况 下,在 译文 中保 留原

英汉习语的翻译及其文化因素处理

英汉习语的翻译及其文化因素处理
yrs 几近成功 ) t e oe f h em( 了集 体 l ad ( , k n o te t a r a 为 4历 史典故 .
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 等。

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
中国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 , 形成了中华民族豪放 }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典故, 史, 由这些
涵 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 ¨具 , 『 反映了一 个民族 丰富 : : 贬义词 ,所 以从来不说S e i bc mn a e,却说 h s eo igft r t
多彩且相对稳定 的文化 , 同的语言又会反映不 同的 i h u nsr d h u nhrw i t 不 ept o p a或Sept o e e h 中曰人 S s e s g. 文化。因此, 教学中要把握英汉文化差异及其在习语 { 崇尚学习, 即使年纪大了也要继续学, 因此有 “ 活到 中的反映。 l 老学到老 ”的习语 , 而英语 中却 说cntt c n o a e h a l a d
区该民族 的特色并传递了其文化信息 。因此 , 在英语 Il pn osl 指 “ e i dg i se g e 往事不要再 提”。从七仙女到月 教学中要把 习惯用语作为英语教学的重点 , 把其文化 j 宫嫦娥 ,中国古 代文化认为仙女是世界上最漂亮的 ,
因素的分析和探讨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e 所以有 “ 她美若天仙” 这样的话, 而西方文化中是没 英语教学中要把握英汉文化差异及其在习语 I 有天仙的, 因此用sei a bat l sH l ( h s s euf e n 曾引 i a u e
的性格 ,且几千年来的儒家思想教育人 尊老爱幼 、 ‘ 积 典故形成 的习语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 , 反映了特定历

英语习语的理解与翻译

英语习语的理解与翻译

英语习语的理解与翻译•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进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一些固定的短语或短句,这就是习语(idiom),也是语言的精华,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这里所涉及的习语从广义上讲,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谚语proverb,俚语(slang expression)等。

•特点:习语大多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象化的语言,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色彩,还集中体现了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通常采用的四种翻译方法:直译法、直译加注法、套译法和意译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就是在不违背汉语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英语习语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忠实地、形象地体现出来。

采用直译的习语多半是英语和汉语在习语的比喻和形象方面基本相同的部分,或者直译后语言一目了然,不至于产生误解的。

•To add flowers on the brocade•To add fuel to the fuel•To be mindful of personal gains and losses•To be on thin ice•To be wild with joy•Beyond cure•To blow one’s own horn•To call white black• A castle in the air•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hand•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To give up halfway•To go all out•To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Heart and soul•In broad daylight•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Misfortunes never come slightly.•To play the lute to a cow•Smooth tongue• A stony heart•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To turn a blind eye to•To turn a deaf ear to•Walls have ears.•二、直译加注法•有些习语还含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或是历史典故等,在翻译的时候一般要在其后加注进行解释。

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作者:袁建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7期一、引言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语言的精华。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认为:“Idiom is an expression established in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that is peculiar to itself either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or in having a meaning that can not be derived as a whole from the conjoined meaning of its elements.”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idiom含有语义的统一性、语法结构的固定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的特征,而且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形式包含短语和短句两种类型。

本文所要研究的英汉习语主要是指俗语、谚语、成语、格言、俚语以及歇后语等,这些习语表现形式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

正是由于英汉习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习语时就要恰当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还要尽可能保持其民族、地域特色,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忠实原文和信息传递。

可见,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译文的质量。

因此,如何恰当处理习语便成为英汉翻译中一个极为棘手又极其重要的问题。

笔者接下来主要探讨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1.英汉习语的基本翻译策略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习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意在言外,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甚至包含多重意思,因此,在翻译习语时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他的具体意义。

这就是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如何比较与翻译英汉习语

如何比较与翻译英汉习语

如何比较与翻译英汉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

我们常说:“三句话不离本行。

”各个行业的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浓缩成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

从英语与汉语中习语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国家之间的一些文化差异。

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四类:1、形式相近,意义相同。

虽然英汉两种文化有诸多差别,但是这两种文化的人毕竟共同生存于同一个地球上,生存环境和居住环境大体相同,有着共同的认知。

无论是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还是价值观念,还是相同点居多。

很多汉语中有的,英语中也有。

同样,英语中有的东西,汉语中也有。

例如,一日三餐、衣着打扮等。

既然文化有诸多相同点,两种语言也有很多共同现象,这就造成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可译性。

习语又是生活经验的结晶,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形式相近且意义相同的很多。

如Abirdinthehandisworthtwointhebush.(一鸟在手胜似双鸟在林。

)Outofsight,outofmind.(眼不见,心不烦。

)Constantdroppingwearsthestone(滴水穿石。

)Strikewhiletheironishot.(趁热打铁。

)Greatmindsthinkalike.(英雄所见略同。

)对于这一类习语的翻译,应当找到对应的译语习语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

因为两组习语形象相近,意义相同,采取这种翻译方法,既可以保留原文的风格,又便于译语读者接受。

2、形式不同,意义相同。

虽然英美人和中国人居住的大环境相同,但是具体的生存环境还是有所区别的,加之宗教信仰、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皆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的表达方式上还是有各有不同。

所以就产生了形式不同但意义相同的习语。

比如说英国是一个岛国,航海业非常发达,所以很多习语与航海有关。

如:Fishbeginstostinkatthehead.(上梁不正下梁歪)Neveroffertoteachfishtoswim.(不要班门弄斧)这两组习语虽然形式不同,英语是关于鱼的知识,而汉语则分别是关于建筑和典故的,但是它们所隐含的意义是相同的。

论英汉词典中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论英汉词典中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 化 ” 异化 ” 两 种 翻译 方法 是 近 年来 翻 归 与“ 这
译界讨论较多的话题 。这对术语是 11 83年 由德国
收稿 日期 :051 -7 20 .21
作者简介 : 马琳(90一 女 , 18 ) 西南科技大学外 国语学院 20 04级研究生 , 究方 向为双语词 典理论及缩纂 。陈丛梅 , 研 西南科技 大学外 国语学 院教授 、 硕士生导师。
关键 词 :英汉词典 ;习语 ;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 中圈分类号 :H 1. 35 9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7 6 2—62 (0 6 0 — 03— 4 1x 2 0 ) 1 0 8 0
词典学家兹古斯塔早前为双语词典所下的定义 是“ 在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与另一种语言 的词汇单 位之间找 出意义相等的对应词” [ 《 ” 。1H 因此在双语 】o

8 ・ 3
维普资讯
种 语言 的 翻译 , 以 对 归化 与异 化 的 研究 也 同样 可 所
载 的文化 内涵 。
以拓展到双语词典这一领域。词典翻译有其不同于 文学翻译之处 : 首先 , 词典被公认 为是一种工具书 ,
有解词 释 义之 功 用 。 因而 在 观 、 性 的原则 , 量 避免 过 多个 客 理 尽
1 以动物作比喻的习语 . 英语中存在许多以动物作为喻体的习语 。由于 风俗习惯 的差异及英汉两 个 民族传统价值 观 的不 同, 英汉两 种语 言 常用 不 同 的动 物 作 为 喻体 来 表 达
人感情的介入 ; 其次 , 双语词典翻译是一种不完全语 境甚至是无语境条件下 的翻译 , 这就要求双语词典
特点就决定 了“ 双语词典对单语词典 而言 , 其本质 特征是 对 译 , 即两 套 符 号 的对 应 ” 【l ’ 种 “ 。2 这 J 对 应” 很容易给词典使用 者造成 一种错觉 , 使他们 认 为在 目的语 和源语 之 间有 一种 逐字 对应 的关 系 。然 而, 事实并非如此。双语词典编纂者在进行词典各 个义项翻译时还必须充分考 虑使 目的语更恰当、 准 确的表达源语 , 以免造成 因词典使用者理解上 的偏

英汉互译中习语的理解与翻译

英汉互译中习语的理解与翻译

作者: 王桂花
作者机构: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焦作454001
出版物刊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27-29页
主题词: 英汉互译 习语 理解 翻译
摘要: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理解是表达的前提,理解包括理解语言现象、逻辑关系、原文所涉及的事物,特别是一些特有的历史事件、历史背景、专门术语、典故和习语等。

世界各国语言都有数量繁多的习用语,英汉两种语言都拥有大量的习语。

翻译时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的习语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其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以及其民族、地方特色等,尽量保持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英汉翻译中习语含义的处理
在英译汉中,译者优先考虑的是对原文习语含义的处理,并且处理的方式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译者在尊重原文、深入理解原文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其做出综合性的合理加工,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习语的含义。

标签:英汉翻译含义理解译文
某大学英语教材(读写译学生用书)第三册第三单元Reading One课文The Benevolent Children中的第6自然段(P49):He had a warm bed on which to sleep at night,warm clothes to wear during the day,mittens for his fingers,and the shoes for his feet;so that Jack Frost,although ever so maliciously disposed,could not possibly do him any injury.Joseph was about ten years old,and he had a sweet sister two years older.
该教材提供的参考译文如下:
晚上,约瑟夫有一张温暖的床睡觉,白天可以有暖和的衣服、手套和鞋子为他遮风御寒,即便是最凛冽的严寒也对他丝毫无损。

约瑟夫大约十岁,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

比较原文与译文后,读者可能会有所思考。

思考一:Jack Frost在此像人名,但从译文来看它为什么不指人,而指“严寒”。

思考二:sweet sister难道真的是如译文所说的“姐姐”吗?
本文拟就这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其作出合理而又能令人信服的解释。

一、关于Jack Frost的讨论
如果脱离语境,读者会把Jack Frost视为人名,甚至还会把它译为“杰克·弗罗斯特”,而非译文中的“严寒”。

其实,原文作者为了实现表达生动而使用了修辞手法中的拟人。

拟人在英语中并非少见,在一些作品中作家们经常可以把很多东西写“活”。

请看以下几个来自文学作品的例子:
(1)How soon hath Time,the subtle thief of youth,stolen on his wing my three and twentieth year!
以上诗歌来自Milton的作品,诗人把“time”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了,目的是要把“Time”(时间)比作人,将其人格化。

译文如下:
时间,这个盗窃青春的狡猾的小偷,盗取了我二十又三年之后飞快地逃走了。

(2)Love,free as air,at sight of human ties,spreads his light wings,and in a moment flies.
该诗歌的作者Alexander Pope同样把“Love”拟人化了。

译文如下:
爱情,自由得像空气,一见到人间的羁绊,伸展开他的翅膀立即飞开。

课本(学生用书)中的Jack Frost与例(1)、例(2)中拟人化了的“Time”“Love”似有细微的差异。

不管怎么说,Jack Frost确实有过充当人名的历史,无论是放在一起还是分开,都可以用作人名,用这两个单词表示“严寒”是恰当的拟人化表达。

在此,不妨借题发挥来看看英语中与此相类似的拟人化表达。

例如:
(3)Have you ever seen Mary and Joseph?(你见过勿忘草吗?)
(4)My little Mary was feeling uncommonly empty.(J.M.Berrie)(我肚子当时正饿得厉害。


(5)They tell each other the stalest and wickedest old Joe Millers.(John Mottley)(他们彼此之间老是讲些最陈旧最邪恶的笑话。


(6)He’ll do well;he wants high Brownie points. (他会干得出色;他会得到高奖赏。


(7)It is no solution to the difficulty to transfer money from one fund to the other;that is merely robbing Peter to pay Paul.(将资金从一基金会抽到另一基金会绝非是解决问题之法,这只不过是剜肉补疮罢了。


在上述例子中,例(4)源自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詹姆斯·巴里的剧名;巴里(Sir James Matthew Barrie)生于1860年5月9日,逝于1937年6月19日。

他的小说属于“菜园派”,擅长以幽默和温情的笔调描述苏格兰农村的风土人情。

最著名的是幻想剧《彼得·潘》(1904)。

另外,尚有社会喜剧和融幻想剧与社会喜剧于一炉的剧作多种。

例(5)中的Joe Millers源自1739年,约翰·莫特利(John Mottley)假托当时著名喜剧演员Joseph Miller(1684~1738)之名编了一部笑话集Joseph Miller’s Jest-Book,后人遂以Joe Miller指“陈旧的笑话”。

例(6)Brownie 是苏格兰传说中善良的小精灵,淘气鬼(见Hobgoblin)的一种。

穿棕色制服的,7~10岁的女童子军,她们夜间帮人做事。

例(7)中Peter和Paul均为西方人名,在句中的意义已发生变化,已致整个习语转义为“借东还西,挖肉补疮”。

二、关于“sweet sister”之类的译文从教材编者所提供的译文来看,“sweet sister”似应译为“姐姐”,也许会有人表示不赞成。

“sister”是不是”姐姐”我们暂且不说,因为西方人的亲属称谓向来是很模糊的,除非在“sister”或“brother”之前加
“big”。

课文中的“sweet”是否要译呢?难道它只是一种虚设吗?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sweet”的译法有如下几种。

(一)译为“甜,淡”
(8)Everybody has to drink sweet water each day.(每个人每天都得喝淡水。


(二)译为“可爱的,讨人喜欢的,亲切和蔼的”
(9)He began to pine for the sight of his sweet partner’s face.(他开始渴望看到他那可爱的舞伴的脸庞。


(10)My grandfather is a sweet old man.(我祖父是个亲切和蔼的老人。


(三)译为“沁人心脾的,惬意的”
(11)The swans had gone out onto the opposite bank,the reeds smelled sweet,a faint breeze touched the skin.(水中的白天鹅已经爬到了对面的岸上,池边的水草散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


(12)It is a sweet revenge.(那是一种惬意的报复。


(四)译为“漂亮的,恬静的,妩媚的,体贴的”
(13)You needn’t be afraid of your own sweet flower-garden’s being neglected.(你不用担心你那漂亮的花圃会荒废。


(14)But you have been very sweet to them.(不过你对他们很体贴。


综上所述,“sweet”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它会有不同的译法。

它需要人们对语言做出具有某种程度的理解,而对词汇的理解与一个人的知识、判断以及处理问题的策略密切联系,一旦受到某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就会造成因判断失误或处理问题的策略发生偏差而导致误解,从而产生误译。

漏译的原因至少有两种,一种是无意中因疏忽而漏译,另一种是有意漏译,原因是难度很大,无法翻译,或不便翻译。

笔者认为出版社提供的译文应该说由疏忽造成的。

其实,我们只要联系上下文稍加理解与分析,原文中的“sweet”是很容易译出来的,如“and he had a sweet sister two years older.”可译为“他有个比他大两岁而又体贴人的(或可爱的)姐姐。


参考文献:
[1]曹焰,张奎武主编.英汉百科翻译大词典[Z].北京:人民日报出
版社,1995.
[2]潘耀瑔,盛丽生等.英语习语大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李延林,李玮等.英汉翻译技巧教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4]李延林,刘丰玲等.文化视角下的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胡潇逸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410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