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专题分析报告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分析报告正文目录一、短期:加速洗牌,涅槃重生 (6)1.1 政策明朗,开启乘用车时代 (6)1.2 成本赛跑,助推升级新材料 (10)1.3 必由之路,角逐爆款新车型 (15)二、中期:国产锂电,梅开二度 (23)2.1 中日韩三国鼎立,国产三元电池突围 (23)2.2 中国消费电池全球化路径:从四巨头到独角兽 (26)2.3 外资电池成长经验:日本模式还是韩国模式? (35)2.4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选择:CATL、比亚迪与国轩高科 (44)三、长期:电池回收——不容忽视的战略资源 (47)3.1 政策酝酿回收商业化路径,2018年市场启动 (47)3.2 电池厂布局提速,变现渠道价值 (49)四、相关建议 (52)五、风险提示 (53)图目录图1:积分组合制度具体内容 (6)图2:新能源汽车2018产量预测及核心驱动因素 (10)图3:国内动力电池组售价(元/Wh) (10)图4:MB自由市场钴价格走势(万元/吨) (11)图5:碳酸锂(电池级)价格走势(元/吨) (11)图6:技术路线图中单体能量密度2020年规划目标 (12)图7:技术路线图中电池系统成本2020年规划目标 (12)图8:动力电池产线单位GWh人员需求(人) (13)图9: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GWh) (15)图10:我国锂电池消费结构 (15)图11:2016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份额 (16)图12: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份额 (16)图13:2017年北汽新能源电池供应结构 (19)图14:2017年众泰电池供应结构 (19)图15:2017年奇瑞电池供应结构 (20)图16:2017年上汽通用五菱电池供应结构 (20)图17:2017年知豆电池供应结构 (21)图18:2017年康迪电池供应结构 (21)图19:2017年广汽电池供应结构 (22)图20:2017年吉利电池供应结构 (22)图21:2017年江淮电池供应结构 (23)图22:2017年江铃电池供应结构 (23)图23:历年全球动力电池各国市场份额 (24)图24:2016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各国市场份额 (24)图25:2015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 (25)图26:2016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 (25)图27:2016年中国动力电池类别占比 (26)图28:2016年世界动力电池类别占比 (26)图29:历年中国电子产品市场规模 (27)图30:中国月度月度锂离子电池产量(万只) (27)图31:2002年全球锂电池各国市场份额 (28)图32:2011年全球锂电池各国市场份额 (28)图33:比亚迪发展历程 (29)图34:ATL发展历程 (29)图35:力神发展历程 (30)图36:比克发展历程 (30)图37:2016年国内消费类锂电池市场格局 (32)图38:2016年国内消费电池企业产量及产值 (32)图39:2016年全球负极材料各国市场份额 (33)图40:2016年全球电解液各国市场份额 (33)图41:2016年全球正极材料各国市场份额 (34)图42:2016年全球隔膜各国市场份额 (34)图43:日本电池企业商业模式 (37)图44:2013年全球乘用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 (38)图45:2014年全球乘用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 (38)图46:2015年全球乘用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 (39)图47:2016年全球乘用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 (39)图48:韩国电池企业商业模式 (40)图49:2015年全球隔膜企业市场份额 (43)图50:2016年全球隔膜企业市场份额 (43)图51:历年外资电池厂商出货量(GWh) (44)图52:全球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规划比较 (47)图53:中国动力电池系统价格规划路线 (47)图54: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产业链布局 (50)图55:第三方回收系商业模式 (50)图56:2016年电池回收市场份额 (51)图57:锂电材料系商业模式 (51)图58:动力电池系商业模式 (52)表目录表1:2018-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测算 (7)表2:新版2016-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单车积分标准 (7)表3:旧版2016-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单车积分标准 (7)表4:动力电池市场空间测算 (8)表5:2018年新版补贴政策新能源乘用车调整方案 (9)表6:各类型三元正极材料渗透率假设 (13)表7:三元动力电池成本拆分 (14)表8:2018-2020年业绩持平要求销量增速测算 (14)表9:电池组销量对业绩的弹性测算 (15)表10:国内大型动力电池企业三元及磷酸铁锂产能规划情况一览 (17)表11:国内整车-电池企业供应关系 (17)表12:历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企销量排名(辆) (18)表13:历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型销量排名(辆) (18)表14:消费电子-电池企业供应关系 (31)表15:历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企销量排名(辆) (34)表16:历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型销量排名(辆) (35)表17:国际整车-电池企业供应关系 (35)表18:LG化学电池工厂 (41)表19:三星SDI电池工厂 (42)表20:动力锂电池主要回收资源及污染来源 (48)表21:我国电池回收相关的主要政策 (48)表22:我国动力电池报废量预测 (49)表23:动力电池企业布局电池回收 (52)一、短期:加速洗牌,涅槃重生1.1 政策明朗,开启乘用车时代2017年9月28日下午《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经工信部审议通过,并经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审议同意,予以公布,自2018年4月1日起施行。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目录一、动力电池行业短期阵痛,长期向好 (4)1、行业阵痛不断 (4)2、阴霾逐渐散去 (6)3、优质产能紧缺,行业集中度高 (7)二、动力电池扩产下半年边际向上 (8)1、动力电池扩产2018年下半年迎来新一轮热潮 (8)2、新一轮产能扩张不一样 (9)三、设备企业风险逐步释放,明年将获得大量优质订单 (11)1、各种市场担忧慢慢化解 (11)2、上半年设备厂家有望迎来优质的订单 (13)四、投资建议 (14)五、风险提示 (15)图表目录图1锂电设备公司近三年利润增长 (4)图2锂电设备公司近三年股价表现 (4)图3动力电池企业毛利率 (6)图4动力电池企业净利率 (6)图5动力电池企业净现金流 (6)图6动力电池企业资产负债率 (6)图7新能源汽车三年销量(辆) (7)图8新能源汽车三年销量增速 (7)图9动力电池每月装机量(GWH) (7)图10新能源动力电池每月装机量同比增速 (7)图11前20家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及占比(2017年) (8)图12前20家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及占比(2018年1-10) (8)图13锂电设备预收账款(百万元) (12)图14锂电设备企业存货(百万元) (12)图15锂电设备企业收入(百万元) (13)图16锂电设备企业毛利率变化 (13)图17锂电设备公司股价走势决定的六个变量 (14)图18动力电池建设周期和设备交付周期 (14)表1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标准变化对比 (5)表2新能源客车补贴标准变化对比 (5)表3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补贴标准变化对比 (5)表4动力电池产能和产能利用率 (8)表5动力电池新建产能规划情况 (9)表6两家头部企业动力电池产能规划 (10)表7大手笔布局新建产能的公司 (10)表8外资企业在中国新增产能情况 (11)表9珠海格力智能装备的订单变更情况 (12)表10近期锂电设备公司中标情况 (13)2018年锂电设备板块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下游动力电池厂家扩产节奏延缓、部分动力电池厂家出现经营风险等背景下,虽然行业整体业绩依然在增长,但整体公司股价表现较差。
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目录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环比向好,动力电池装机量稳定增长1.1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稳定增长,销量环比实现正增长1.2 纯电动A级车占比环比提升,仍为纯电动乘用车主要销售类型1.3 8月锂电装机4.22GWh,同比增长43.2%2. 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最大,方形电池为主要装机类型2.1 三元电池装机同比增长最快,磷酸铁锂电池环比增长最快2.2 方形电池同比增长最快,圆柱电池环比增长最快3. 宁德时代装机量居首,比亚迪重回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第一3.1 宁德时代稳居装机量榜首,装机前五位排名较为稳定3.2 宁德时代、比亚迪稳居三元装机第一、二位,单月前五集中度下降3.3 比亚迪重回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首位,占比36.4%4. 看好产业链高端化及国际化路线,优质企业有望显著受益5. 风险提示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环比向好,动力电池装机量稳定增长1.1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稳定增长,销量环比实现正增长1.1.1 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销量高于产量,销量环比增幅扩大明显1.1.2 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同比继续下滑,销量环比改善明显1.2 纯电动A级车占比环比提升,仍为纯电动乘用车主要销售类型1.2.1 纯电动A0级、A级乘用车销量环比增速转正1.2.2 A级车在纯电动乘用车中的占比为38.3%,仍为纯电动乘用车销售主力1.3 8月锂电装机4.22GWh,同比增长43.2%1.3.1 纯电动客车锂电装机环比转正且增速最高,专用车装机环比下滑1.3.2 纯电动乘用车锂电装机占比继续提升,纯电动客车占比止降上升•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保持稳定增长,销量环比转正、产量环比增幅扩大根据中汽协数据,2018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9万辆和10.1万辆,同比增长39.0%、49.5%,环比分别增长9.9%,20.9%,销量扭转7月负环比增速、实现较高增长,产量环比增幅较上月扩大。
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分析报告2018年10月目录一、新能源汽车大变革催生十万亿市场空间 (7)1、长期看新能源汽车市场达到十万亿级别 (7)(1)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巨大 (7)(2)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速最快的市场 (9)①第一阶段:公共交通领域的电气化 (10)②第二阶段:货物流通领域的电气化 (10)③第三阶段:商业运营领域的电气化 (11)④第四阶段:私人用车领域的电气化 (12)2、中短期看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来袭,车企纷纷抢占赛道 (12)(1)国际汽车巨头发力新能源汽车,全球进入新能源汽车新阶段 (12)(2)我国主流汽车厂商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强强联合加强自身地位 (15)二、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产业变革 (21)1、全球汽车发展历程:电动汽车有望重现百年前辉煌 (21)(1)蒸汽机汽车阶段(1800-1872) (21)(2)蒸汽机汽车-电动汽车阶段(1873-1885) (21)(3)蒸汽机汽车-电动汽车-燃油汽车并行阶段(1885-1925) (22)(4)燃油汽车独霸阶段(1925-1960年代) (23)(5)电动汽车复兴曙光渐显阶段(1960年代-1990年代) (23)(6)电动汽车复兴阶段(1990年代至今) (23)2、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 (24)(1)萌芽阶段:以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为开始点 (25)(2)试点阶段:以2009年四部委出台“十城千辆”计划为起点 (25)(3)财政补贴阶段:以2010年财政部决定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购买补贴为起点 (26)(4)市场化阶段:以补贴政策取消为起点 (27)3、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和时代所向 (27)(1)新能源汽车加大对石油的替代,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8)(2)移动污染源污染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有助于缓解环境压力 (28)(3)新能源汽车助力汽车行业产业升级,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29)(4)新能源汽车促进电力消纳,降低并网难度,减轻调峰调频压力 (30)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 (32)1、上游 (32)(1)钴 (32)(2)锂 (35)2、中游:四大材料 (37)(1)正极 (37)(2)负极 (41)(3)隔膜 (45)(4)电解液 (50)3、下游:三电系统 (52)(1)动力电池:2018年上半年头部效应愈发明显 (52)(2)电机电控:2018年上半年集中度提升明显 (55)4、终端:新能源汽车竞争相对激烈,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 (56)四、行业发展核心要素 (62)1、政策驱动 (62)(1)各国纷纷出台支持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全球发展 (62)(2)禁售燃油车政策出台叠加停产燃油车计划,新能源汽车未来确定性强 (66)(3)补贴退坡淘汰落后产能,助力龙头企业发展 (70)(4)双积分政策开启市场化导入阶段 (73)2、技术驱动 (80)(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快速迭代导致新能源汽车产品换代改款频率加快80 (2)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脱颖而出,技术进步迅猛 (82)(3)正极材料:2020年后技术迭代速度变慢,高镍三元势不可挡 (95)(4)负极材料:硅碳复合材料将成负极材料未来方向 (101)(5)隔膜:陶瓷涂覆隔膜将成为主流,高安全性复合隔膜有望成为下一代隔膜 . 103 (6)电解液:中短期看高镍电解液开发是关键,长期看逐步向固态电解质过渡 . 1043、市场驱动 (107)(1)多因素影响消费者需求,购买价格为首要因素 (107)(2)痛点 (109)①成本 (109)②续航里程 (119)③充电 (122)五、与传统汽车产业链比较研究 (125)1、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结构对比 (125)(1)动力传动系统 (129)①动力传动系统主要差异 (129)②动力电池供应模式 (130)③电机电控供应模式 (133)(2)热管理系统 (135)2、动力电池竞争格局好于传统汽车零部件 (137)3、纯电动汽车更适合智能化发展趋势 (141)4、小结 (144)六、与手机产业链比较研究 (145)1、智能手机产业链分析 (145)(1)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 (145)(2)智能手机的技术迭代 (149)(3)苹果手机产业链分析 (153)2、长期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复制苹果产业链发展 (157)(1)长期看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大于智能手机行业 (157)(2)智能手机的竞争格局要好于新能源汽车 (158)(3)手机和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对比:苹果和特斯拉 (159)①特斯拉与苹果的相似之处 (159)A.精品化路线,主打头部爆款,坚持极简主义 (160)B.软硬件结合的闭环生态,打造全产业链布局 (163)C.重视研发投入,高筑技术壁垒 (163)②特斯拉与苹果的不同之处 (164)A.行业的成熟度不同 (164)B.特斯拉技术壁垒难以企及苹果 (164)C.特斯拉盈利状况有待提高 (164)3、小结 (166)七、结论 (167)1、行业前景 (167)2、短期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168)3、各环节核心要点 (168)(1)上游锂钴 (168)(2)中游材料 (168)(3)下游电池 (169)(4)下游零部件 (169)(5)下游整车 (169)4、行业比较启示 (169)5、未来5-10年最具备投资价值的是优质整车、电池和资源企业 (170)新能源汽车大变革催生十万亿市场空间。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9月目录一、汽车电动化是动力电池需求的主要来源 (4)二、新能源汽车驱动力切换,不改电池行业高成长性 (6)1、性价比决定汽车电动化进程,电池成本是关键推手 (6)2、补贴政策助力新能源汽车完成市场导入 (9)3、补贴退坡,限制性政策登场,行业驱动力悄然换挡 (11)(1)国内:补贴退坡,双积分接棒 (12)(2)国外:排放标准趋严提升燃油车成本 (14)(3)TCO趋于平价,细分市场有望不断涌现 (16)4、生产者平价开启消费驱动新时代 (17)三、储能:应用前景无限,市场即将破晓 (19)1、应用场景多元,需求空间广阔 (19)2、锂电池储能优势明显,成本下降已接近临界点 (22)3、长寿命和高安全性要求有利于集中度提升 (24)四、市场空间大,竞争格局好,龙头及其产业链企业前景光明 (26)由于政府补贴将在2020年之后退出,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和动力电池需求存在疑虑。
随着锂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新能源汽车作为消费品的性价比优势将逐步体现,渗透率持续提升,加上储能行业即将突破,动力电池在未来十几年内的需求将维持25%以上的高复合增速。
在汽车电动化和储能需求的推动下,2017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出货量达到73GWh,在锂离子电池的出货占比超过一半,当前仍处于电动化的早期,电动车销售占比刚刚突破1%,随着电动车渗透率的提高和储能市场逐渐打开,动力电池未来仍有数十倍的成长空间。
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性价比的优劣是决定汽车电动化进程的核心因素,当前电动车的购置成本和使用全成本(TCO)仍高于燃油车,因此行业处于补贴驱动阶段。
随着电池成本持续降低,电动车将逐渐步入TCO 平价阶段和购置车成本平价阶段,同时,各国政策对于燃油车的环保要求日益严苛,将迫使传统车企加大电动车的生产和销售力度,电动车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动力电池行业驱动力切换的内因在于成本快速下降,电动车成本竞争力持续增强,外部原因在于产业政策的调整。
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5月目录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动力电池技术进步 (4)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关键趋势仍是动力电池技术进步 (6)三、锂离子动力电池活性物质:能量密度为主线,综合性能当兼顾 (11)1、正极材料:三元逐步替代铁锂,高镍期待规模生产 (12)2、负极材料:石墨负极技术成熟,硅碳负极具挑战性 (16)四、锂离子动力电池辅助组元:使用需求渐提高,辅助表现待强化 (18)1、电解液:面临能量密度压力,耐压阻燃迎接挑战 (18)2、隔膜:湿法涂覆搭配三元正极,综合性能要求系统全面 (20)3、封装技术:圆柱方壳软包各有所长,系统能量密度参数更为关键 (21)五、前瞻性动力电池技术:中长期或有突破 (23)1、富锂锰基电池技术:比容量电压双高,业界多点已布局 (24)2、锂硫电池技术:正负极万众瞩目,技术难关盼跨越 (26)3、金属空气电池技术:终极梦想,瑕瑜互见 (26)六、相关企业 (28)新能源汽车实用化的根本原因是动力电池综合性能跨越基本需求“门槛”。
20 世纪末-21 世纪初,以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多元金属酸锂为正极活性材料,以石墨为负极活性材料,配合电解质(电解液)和隔膜制成的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快充快放能力)、使用寿命(日历寿命、循环寿命)方面体现出了大幅超过原有二次电池技术的性能。
锂离子动力电池带来的超过200km 的续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车实用化的基础。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以能量密度为代表的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不断进步,成本逐步下降,整车产销保持高增速,但续航里程相比于传统燃油车仍有差距。
同时产业扶持政策标准逐年提高,倒逼业界持续进行技术升级。
我们认为,电池能量密度是续航里程的决定性因素,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以能量密度为代表的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动力电池技术趋势是沿着高电池单体/系统能量密度的路径,综合各类技术指标,进行先有体系下的技术迭代。
2018年我国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发展态势图文分析
2018年我国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发展态势图文分析(2018.10.02)一、电池发展情况分析电池是电动汽车最主要的成本构成部分。
电池成本直接影响到整车的经济性;电池技术发展的导向,也将带动整个中上游产业链的发展。
在经历 2017年全年全产业链协力降价后, 2018-2020 年的电池售价及成本的下降将继续稳定进行,推动动力电池于 2020 年售价下沉至 1 元/Wh,同时单体电芯能量密度高于300Wh/g,以满足电动汽车技术要求与经济性要求的发展。
经历 2017 年补贴退坡的政策调整后,市场的销量主力从 2015 年与 2016 年的客车为主导逐步的转型为乘用车为主导的市场。
以乘用车为主的市场同比环比不断增长。
当前全球市场中各企业的可量产电芯能量密度水平以松下, LG 领衔,国内则由CATL 领衔。
可以看出,提升能量密度方面,高镍三元/NCA成为主流的发展方向。
各企业三元电芯最高能量密度中国动力电池产能 2016 年已达到 101GWh, 2020 年更将达到近 246GWh,而对应需求方面, 2016 年仅有 27GWh,而 2020 年也仅有 101GWh。
整体供应量是需求量的数倍,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同业竞争加剧。
动力锂电企业产能规划明细(GWh)从产能角度看, CR4 的产能规划的占比逐年提升。
2016 年 CR4 的产能仅占 30%,到 2018 年预期将达到 58%, 2020 年预期达到66%。
2016 年 CR5 市场份额情况(%)2017 年 CR5 市场份额情况(%)截至 2017 年 Q3, LFP 电池组的价格从年初的 2.3 元下降到1.6 元每瓦时, NCM电池组的价格从 1.6 元下降至 1.52 元。
LFP 电芯的度电成本从年初的 950 元下降至 10 月份的 808 元,下降幅度达 15%。
NCM 电芯的度电成本则受到三元正极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几乎没有下降,依旧维持于近 1000 元2017 年平均 LFP 成本组成测算2017 年平均 NCM 成本组成测算由于正极材料价格受上游钴锂价格高居不下影响年中持续上涨,使得三元电芯在其它材料和成本稳定下降的情况下整体成本基本无下降。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10月目录一、动力电池增长迅速,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 (6)1、全球市场:中国崛起、电池巨头强者恒强 (7)(1)动力电池占比持续提攀升 (7)(2)产能80%以上集中亚欧,固态电池为各国地区下一个十年主要发展方向 (7)(3)前十头部企业中日韩地位突出 (8)2、中国市场:尾部企业加速退出 (9)二、动力电池行业“学习曲线”:产品价格快速下降 (13)1、供需不平、能量密度提升与规模效应将继续压低价格 (13)(1)供需严重不平衡 (13)(2)能量密度提升与规模效应共同作用,电池价格降约一半 (14)2、成本端:上游材料是关键 (15)三、寡头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17)1、电池企业: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利用率减轻折旧压力 (17)2、乘用车前五电池企业规划 (19)(1)宁德时代 (19)(2)松下电器 (20)(3)比亚迪 (21)(4)LG Chem (22)(5)国轩高科 (23)3、整车企业:以不同方式积极融入 (24)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核心。
近来我们观察到两个有趣的现象:1)动力电池全球排名前三的比亚迪宣布将剥离旗下动力电池部门,寻求独立运营与上市;而吉利却宣布投入近百亿的资金在湖北布局动力电池项目;2)目前各电池企业建成产能已经远远超出实际需求,然而各家公布的产能规划却仍数倍于建成产能。
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透露出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
本文将试图说明:在价格压力与规模经济的要求下,动力电池行业内部的垂直分工将进一步加深,寡头竞争很可能成为未来行业的主要格局。
对于车企,将根据自身需求与实力的不同来决定对动力电池产业链的介入方式与程度。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动力电池在过去5年内取得了快速增长。
从2011年至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由1.08GWh增长至74.8GWh,近三年复合增速超过50%。
然而大风口之下,各电池企业的受益程度不同:1)2015年行业CR5/CR10分别为33%/40%,2017年行业CR5/CR10则分别为52%/67%,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2)2016年下游补贴开始退坡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大幅减少,2017年仅为98家,同比减少约1/3;3)国内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分化加剧,大多数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集中在20%-30%,即使产能利用率最高的宁德时代也仅超过60%。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2018年1月目录一、动力电池行业属性:产品有差异性,马太效应明显 (5)二、需求:导入期向成长期切换,政策是核心影响因素 (6)1、需求总量:导入期向成长期切换,短期看政策,中长期看“平价” (6)2、需求结构:2017年完成动能切换,乘用车成需求主力 (9)3、品质需求: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是产品的必然要求 (11)三、供给:产能过剩局面无损长期发展前景 (12)1、2014-2016年电池产能快速扩张,产能过剩局面已成 (12)2、阶段性过剩:扩产周期与需求增长错配,当前供给大于需求,但小于远景需求 (13)3、结构性过剩:磷酸铁锂过剩,高端三元不足 (15)四、产业链格局:份额加速集中,多寡头格局已具雏形 (16)1、自配套模式难以复制,整车厂商将走合资或外购道路 (16)2、份额日趋集中,话语权向龙头电池厂转移 (18)3、电池企业争份额,整车企业拓渠道,寡头格局最稳定 (19)五、盈利能力:成本价格双向挤压,毛利率下行压力大 (21)1、价格:价格下降是长期趋势,下降速度由短期供需决定 (21)2、成本:制造成本下降,原材料成本短期坚挺 (22)3、毛利率:行业毛利率总体下滑,优势企业彰显竞争力 (23)六、2018年展望:电池环节竞争激烈,龙头扩产仍将持续 (23)1、量价均有压力,电池企业分化加剧 (23)2、整合与扩产并进,抓住绑定电池龙头的产业链上游 (24)七、行业重点企业简析 (25)1、CATL-宁德时代 (25)2、比亚迪 (26)3、国轩高科 (29)4、沃特玛 (32)5、璞泰来 (34)6、先导智能 (34)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约40%至70万辆以上,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0GWh,与2016年持平。
国内动力电池完成动能切换,市场空间由乘用车主导,预计2018年之后将步入快速成长期,短期内由于电池成本较高,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仍然不足,政策是核心驱动因素,中长期前景取决于动力电池的性能和成本。
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竞争格局分析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有关行业的发展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
(1)全球动力电池市场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有关行业的发展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
不仅各国政府先后公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计划,各大国际整车企业也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
在此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从2011 年的 5.1 万辆增长至 2017 年的162.1 万辆, 6 年时间销量增长30.8 倍。
未来随着支持政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消费者习惯改变、配套设施普及等因素影响不断深入, GGII 预计 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600 万辆,相比 2017 年增长 2.7 倍。
2012-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预测(万辆)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②全球动力电池市场2017 年全球应用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规模为69.0GWh,是消费电子、动力、储能三大板块中增量最大的板块。
GGII 预计到 2022 年全球电动汽车锂电池需求量将超过325GWh,相比2017 年增长3.7 倍。
2012-2022 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分析(GWh)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中国动力电池市场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2017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77.7 万辆,同比增长 53.25%,连续三年位居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市场。
2011-2017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辆)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Ⅰ.新能源乘用车市场2017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7.80 万辆,较2016 年增长72.02%。
各大整车企业陆续推出新车型不仅持续提升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的快速发展。
2011-2017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辆)。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2019-08-27 18:35一、行业概况1、行业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行业分类按照动力类型,新能源汽车可分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四大类型,其中纯电动汽车是目前研发和推广的主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按照车型,新能源汽车可分为乘用车、客车和专用车,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车型。
3、行业特征政策作用明显。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基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建设汽车工业强国的考虑制定的基本国策。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属于当前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战略性发展产业,尤其是税费减免、财政补贴、限购豁免等扶持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作用巨大。
随着国家和地方财政补贴同步从2017年开始逐年退坡,并将在2020年完全退出,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面临较大挑战,但短期内政策依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引擎”。
周期性。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步从孕育期、导入期步入到成长初期,政策扶持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行业景气周期。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预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汽车总销量的40%-50%,保有量将达到8千万-1亿辆。
区域性。
汽车产业具有规模经济、关联产业多、配套环节多、产业链长、技术及资本密集性等典型特点,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易于形成产业集群模式。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长三角产业集群、泛珠三角产业集群、京津产业集群、西南产业集群、中部产业集群和河北、河南及山东地区产业集群等六大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内的主要客户、主要竞争对手也主要位于这六大区域内。
季节性。
我国车载电源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一致,有一定季节性。
一般而言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为生产和销售淡季,第三、第四季度为生产和销售旺季。
2018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8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与展望2018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2.6万辆,同比增长16.0%,环比增长17.7%。
2018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生产122.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50.7%。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为99.4万辆,同比增长80.7%。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2018年12月动力电池装机量13.60 GWh,同比增长15.4%。
2018年全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7.35GWh,同比增长57.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达到32.86GWh,占总装机量的57.3%,同比增长137.0%,成为动力电池的主要需求增长点。
细分市场分析2018年12月,动力电池总装机量13.60 GWh,创单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4%,环比增长51.7%。
新能源客车本月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5.10GWh,环比增长108.1%,是本月环比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内对于2019年新能源客车补贴大幅退坡的预期,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市场产销两旺。
本月新能源客车产量达到33,599辆,环比大涨100.1%,其中宇通客车、东风小康、东莞中汽宏远汽车、中通客车、比亚迪等本月客车产量TOP10车企,除了南京金龙产量环比下降以外,其他车企均有49%以上的环比增长率。
专用车及货车本月装机量达到2.48GWh,环比上涨95.2%,与客车情况类似,也是12月动力电池装机量环比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但是从同比看,本月客车与专用车以货车分别下降10.8%、27.9%,乘用车12月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6.02GWh,同比增长129.3%,只有乘用车市场同比正增长。
2018年全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7.35GWh,同比增长57.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达到32.86GWh,占总装机量的57.3%,同比增长137.0%,成为动力电池的主要需求增长点。
新能源乘用车2018年生产99.4万辆,同比增长80.7%。
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幅度远大于产量增长幅度主要是因为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转型升级,2018年A 级车生产44.0万辆,电池装机量达到15.85GWh,无论是产量还是动力电池装机量都已经远远超过A00级车(生产32.78万辆,电池装机量8.63GWh),A级车已经牢牢占据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最大的份额,且我们认为A级车2019年份额还会继续扩大。
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分析报告目录一 全球汽车工业坚定战略转型之路二 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特征(一)产销量持续快速增长,行业集中度在竞争中提升(二)宏观引导成效显著,能量密度进步突出(三)销售价格有力下降,上游材料成为关键因素(四)多元技术体系并路推进,三元电池占据乘用车统治地位(五)前瞻性电池技术路线清晰,全固态电池成为关注焦点(六)工程化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发展起航(七)回收路线渐趋清晰,商业体系仍待健全三 产业发展问题分析(一)企业过于追求高补贴而致安全隐忧(二)产能扩增过快而优质产能不足的情况仍然存在(三)规格尺寸偏多不利于智能制造发展(四)缺少对核心技术专利的掌控四 国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概况五 燃料电池发展概况六 对产业的思考和建议(一)企业方面(二)行业方面图1 2014~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动力电池配套量图2 2017年新能源汽车分类别产量及电池配套量图3 2017年动力电池单体配套企业数量图4 2017年不同材料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数量图5 配套量排名前20的单体企业图6 2017年已产车型纯电动客车领域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分布图7 2017年已产车型纯电动乘用车领域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分布图8 2017年不同类型电池配套量占比图9 2017年不同类型电池在不同车型领域的配套量占比表1 排名前20的单体企业配套情况一 全球汽车工业坚定战略转型之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正促使全球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家及企业逐渐消除疑虑并深入认识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然趋势㊂在二十国集团(G20)德国汉堡峰会的倡议下,绝大多数国家表示将继续全力执行气候协议‘巴黎协定“,采取有效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㊂英国㊁法国㊁印度㊁荷兰以及挪威等国宣布将逐渐全面禁售燃油汽车,并且给出了时间规划,其他一些国家也在研究禁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未来的新车产销将是零排放纯电动汽车或是更加清洁的混合动力汽车㊂在国家战略的驱动下,大众㊁奔驰㊁宝马㊁沃尔沃㊁丰田以及福特等众多跨国车企积极提出发展转型目标,开始发力竞逐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开始将一部分发展重心放在了中国市场㊂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正在蓄积驱动世界的新动能㊂在全球汽车工业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同时也面临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需要具备突出和卓越的硬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和提升㊂二 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特征(一)产销量持续快速增长,行业集中度在竞争中提升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研究室统计,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实际总产量为81 9万辆,占当年新车总产量的2 8%;终端销量为77 7万辆,占新车销售的2 7%㊂动力电池产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总配套量达373 5亿瓦时,同比增长33%㊂2014 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动力电池配套量见图1,2017年新能源汽车分类别产量及电池配套量见图2㊂图1㊀2014 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动力电池配套量得益于私人市场的渗透以及共享汽车的普及,纯电动乘用车产量同比增长84%,在总产量中占比首次超过50%㊂纯电动专用车产量相比2016年有近10万辆级的增长,全部产品中高于96%的产品是物流运输车㊂在动力电池配套方面,纯电动客车仍旧是最大的动力电池应用领域,占比为38%,而纯电动乘用车领域的动力电池配套量正在逐渐与其缩小差距,占比为33%,可以预见其即将发展成为最大的动力电池消费市场㊂在动力电池配套企业方面,2017年国产新能源汽车共有98家动力电池单体配套企业(按集团口径统计,其中国外企业6家,国内企业92家)以图2㊀2017年新能源汽车分类别产量及电池配套量及2家燃料电池企业,相比2016年的企业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前一阶段‘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实施以及日趋成熟的市场竞争使一些技术落后的企业或被兼并重组或选择退出汽车动力电池的生产与销售㊂2017年动力电池单体配套企业数量见图3,2017年不同材料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数量见图4㊂图3㊀2017年动力电池单体配套企业数量图4㊀2017年不同材料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数量从不同材料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数量上可以看出,企业数量变化最明显的是磷酸铁锂生产企业,较2016年的79家下降了一半,随着动力电池发展路线对能量密度的需求不断提高,磷酸铁锂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压缩㊂其他材料体系的生产企业数量同比没有明显变化㊂在配套量方面,只有宁德时代一家超过了100亿瓦时,其快速发展的历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成为一个特有现象㊂配套量超过1亿瓦时的企业有39家,总配套量为363 1亿瓦时,占比97%;不足1亿瓦时的企业有59家,同比减少近50%㊂这进一步说明行业发展在经历大浪淘沙后集中度得到有效提升㊂排名前20的企业的配套量占总配套量的87%,与2016年占比基本一致,但总量增长可观㊂排名前20的单体企业配套情况见表1,配套量排名前20的单体企业见图5㊂表1㊀排名前20的单体企业配套情况企业排名企业数(家)配套量(亿瓦时)占比(%)1 22169 4453 108107 22911 201050 113总计20326 787㊀㊀图5㊀配套量排名前20的单体企业(二)宏观引导成效显著,能量密度进步突出在‘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指引下,行业主管部门接连发布动力电池产业的引导目标与具体执行措施,促进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不断发展提升,技术水平紧跟国际先进国家,为下一步中国品牌动力电池打开全球市场大门夯实基础㊂2016年底,工信部㊁国家发改委㊁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首次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进行关联,导向清晰,力度空前,为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与不断发展进步提供了新的引导思路㊂据中汽中心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研究室统计:2017年度,在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配套量方面,60%以上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大于115Wh/kg,对应单体的能量密度在140Wh/kg以上,部分磷酸铁锂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接近180Wh/kg,部分锰酸锂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超过了160Wh/kg㊂在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配套量方面,近30%的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大于120Wh/kg,对应的单体的能量密度在160Wh/kg以上,并且全部都是三元材料电池,其中部分18650电芯的能量密度大于220Wh/kg㊂在纯电动专用车动力电池配套量方面,已有18650NCM811电芯装载应用,单体能量密度为240Wh/kg,系统能量密度超过150Wh/kg㊂2017年已产车型纯电动客车领域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分布见图6,2017年已产车型纯电动乘用车领域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分布见图7㊂图6㊀2017年已产车型纯电动客车领域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分布2018年2月,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补贴政策根据动力电池技术进步情况,进一步提高纯电动乘用车㊁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㊁专用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门槛要求,鼓励高性能动力电池应用㊂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鼓励标准最高到160Wh/kg,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鼓励标准最高到135Wh/kg,专用车方面则要求不低于115Wh/kg㊂因此,在后续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配有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系图7㊀2017年已产车型纯电动乘用车领域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分布统的纯电动车型比例显著提高,多数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搭载的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过135Wh/kg,部分纯电动乘用车搭载的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超过150Wh/kg㊂由此可见,与技术水平直接关联的补贴标准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具有直接而有效的促进作用,引导相关企业在研发新型电极材料㊁提升电芯制造水平㊁发展高效集成技术㊁开发轻量化装置等方面协同创新,共同提升,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实际应用需求㊂(三)销售价格有力下降,上游材料成为关键因素动力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部件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市场定价,目前认为只有动力电池系统成本降至与传统燃油车发动机成本相当的水平,纯电动汽车才能于财政补贴退出后在终端售价方面具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力㊂在我国动力电池产品成本的发展演变中,产业链的建设完善和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对动力电池的成本下降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㊂在正极材料方面,2017年我国正极材料产量增长迅猛,龙头企业的高镍三元材料技术研发正在逼近国外先进水平,规模化的量产已经实现,当升科技㊁贝特瑞㊁宁波容百的高镍材料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㊂负极材料方面,国内企业继续保持传统石墨市场的领先优势,在高比能量电池用的硅碳负极材料领域则正在加快研发及投产速度,主流负极厂商已增加硅碳负极投入,新进入者也开始布局硅碳负极,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㊂隔膜方面,隔膜国产化率正在不断提升,随着国内隔膜生产企业在湿法生产工艺上以及涂覆技术的持续改进,湿法隔膜的性能越来越接近国外企业水平,国产湿法隔膜已经抢占了部分进口市场份额,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国产隔膜的普及应用对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格局㊁降低动力电池成本成效明显㊂在电解液领域,随着我国电解液产业的发展成熟,全球电解液的产能正向中国转移,国产电解液已面向国内外市场销售,同时国产电解液添加剂也正在形成主导全球市场的供给格局㊂产业链的进步与成熟对适应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需求㊁降低动力电池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㊂整体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销售价格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年底动力电池系统价格的行业平均水平已经降至1 4 1 5元/瓦时,相比2016年底的2 0元/瓦时下降了25%,已经提前实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 2020年)“要求的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模块成本降至1 5元/瓦时以下的目标,并且部分企业的产品价格还能更低㊂对于‘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要求的2020年系统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的目标,其实差距已经不大㊂在补贴即将退出的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需在市场终端售价方面与传统燃油汽车形成等量竞争,所以动力电池系统要达到内燃发动机系统的成本水平,此时价格应在0 6 0 7元/瓦时㊂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的规划,达到这一水平要到2030年,但是国外的动力电池系统成本同样下降很快,在2020年理想状态下可能达到100欧元/千瓦时,因此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道路并不轻松,竞争态势仍然严峻,需要产业协力共同促进,争取提前完成既定目标㊂虽然2017年动力电池成本控制取得可观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这种降本压力下,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整体赢利情况并不乐观,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受到冲击,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不合理的快速上涨使企业采购成本大幅增加:比如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2017年初的12 6万元/吨涨至年末的17万元/吨,涨幅为35%㊂而三元材料中的重要元素金属钴的价格从2017年初的27 1万元/吨涨至年末的53 5万元/吨,涨幅则高达97%,导致三元正极材料的成本在电芯中的占比达到50%㊂出于矿产储量和产能的原因,我国对境外锂㊁钴资源依赖较重,目前国内约70%的锂资源需求以及约90%的钴资源需求需要进口满足,资源安全风险高,防范国外机构囤货抬价能力弱㊂为了突围局势,化被动为主动,国内有些企业进行了海外布局,积极整合垂直产业链,意图掌握矿产资源,把控定价的主动权;在技术方面,加快开发高镍低钴甚至无钴的新型电极材料,摆脱钴资源的不利限制,加快资源冶炼技术的升级与突破,有效提高国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㊂未来形势虽然严峻,但仍有破局的机遇,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各相关单位和企业协力促进,形成共赢的局面㊂(四)多元技术体系并路推进,三元电池占据乘用车统治地位在2017年的动力电池配套量中,磷酸铁锂电池的主导地位受到三元电池的强势冲击,磷酸铁锂电池全年配套量187 5亿瓦时,占比50%,相较2016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㊂三元电池全年配套量162 2亿瓦时,占比43%,相较2016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㊂锰酸锂电池配套量15 6亿瓦时,占比4%;钛酸锂电池配套量5 7亿瓦时,占比2%;多元复合电池配套量2 3亿瓦时,占比1%;镍氢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配套量则相对少很多,2017年不同类型电池配套量占比见图8,2017年不同类型电池在不同车型领域的配套量占比见图9㊂在纯电动客车领域,磷酸铁锂电池仍然是绝对的主要配套电池,整体占比在90%以上,其他份额则主要被钛酸锂电池和锰酸锂电池占据;而插电式混动客车方面则是锰酸锂和磷酸铁锂共同的市场㊂在车型产量最高的乘用车领域,无论是插电式混动乘用车还是纯电动乘用车,三元材料电池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源于市场对车辆续驶里程的需求,具图8㊀2017年不同类型电池配套量占比图9㊀2017年不同类型电池在不同车型领域的配套量占比备高能量密度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三元材料电池将逐渐完成对磷酸铁锂电池的替代㊂此外在纯电动专用车领域,三元电池同样是主要配套电池,尤其是纯电动物流车对高续驶里程的需求拉动了三元电池在专用车上的配套应用㊂(五)前瞻性电池技术路线清晰,全固态电池成为关注焦点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㊁财政部㊁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委联合发布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到2025年,新体系动力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体比能量达500瓦时/公斤㊂2017年5月,工信部㊁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再一次提出到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300瓦时/公斤以上,力争实现350瓦时/公斤,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瓦时/公斤,到2025年,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达到350瓦时/公斤㊂面对顶层设计的要求,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的面向2020年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产业化研发项目正在有序开展当中,由宁德时代㊁合肥国轩高科以及天津力神牵头的项目采用高镍三元正极以及硅碳负极的软包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达到技术要求,下一步将在提升循环寿命和安全性方面向产业化的目标进行攻关㊂2020年后的发展目标方向为新型高比容量正极材料研发,以期在2025年突破单体400Wh/kg,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中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分别牵头承担的高比能量动力电池新材料研发项目也已有阶段性进展,围绕着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开展的科研工作正逐渐看到产业化的希望,其中北京大学开发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比容量达到了400mAh/g㊂2017年,作为下一代面向500Wh/kg的电池技术路线,具有高能量密度以及高安全特性的固态电池正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始发力布局和加速固态电池的研究与开发㊂在中国,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为代表的研究团队正在积极进行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工作,目前开发出的阶段性电芯样品能量密度指标接近350Wh/kg㊂企业方面,赣锋锂业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进行合作,推进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㊂此外,宁德时代㊁天津力神㊁中航锂电以及卫蓝新能源等企业也在进行固态电池的开发㊂在业界共同努力下,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实现或许会提前到来㊂(六)工程化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发展起航工程化和产业化是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核心工作,在工程经验的不断积累过程中,我国标杆企业的制造能力CPK值不断提升,不断满足优质动力电池产品的生产需求㊂而生产制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制造装备的有力支撑㊂得益于国产动力电池制造装备的发展进步以及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国外设备厂家也不得不调整市场战略,逐渐降低设备终端价格,在非专属定制设备售价方面进口与国产已相差不大㊂国产装备正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稳步提升,并不断促进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发展进步㊂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㊁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㊂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推进,在2017年的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里面,动力电池领域的北方奥钛㊁河北银隆㊁孚能科技㊁妙盛动力㊁亿纬锂能㊁比克电池以及青海时代获得了智能制造工厂试点示范立项㊂这也将通过树立标杆㊁以点带面的形式来促进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整体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㊂综观中国动力电池生产制造发展历程,一开始承接小型消费类电池的生产制造经验从半自动化发展起步,经过几年来的更新与进步,尤其是在政府主管部门规范行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国内企业开始步入自动化生产阶段,并且不少企业已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不仅单机单工序完全自动化,而且在工序衔接过渡方面也都实现了自动化无人操作,这给生产环境控制带来了保障;无尘车间以及恒温恒湿的生产环境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生产的一致性和可靠性㊂智能制造是动力电池生产方式的下一站,要在高度自动化的基础上全面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以实现动力电池制造 高品质㊁高效㊁高稳定性 和 信息化㊁无人化㊁可视化 的发展目标㊂(七)回收路线渐趋清晰,商业体系仍待健全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对全生命周期内降低动力电池成本㊁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以及节约矿藏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随着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以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产销量年年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底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80多万辆,装配动力电池约86 9GWh㊂根据企业质保期限㊁电池循环寿命㊁车辆使用工况等方面研究测算,2018年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预计2019年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达到11 14万吨,2020年将达到25 7万吨㊂解决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问题迫在眉睫㊂面对越发严峻的动力电池回收挑战,政府主管部门在丰富和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架构方面不断推出技术标准㊁管理规范以及示范工程等多维度举措:在2017年连续发布了‘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等推荐性标准;提交WTO公示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并最终于2018年2月正式发布㊂‘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指出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鼓励动力电池生产企业㊁综合利用企业以及其他相关企业在标准化设计㊁开放通信协议以及编码溯源等方面配合整车企业充分落实动力电池回收责任,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㊁共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渠道,并遵从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则开展多层次㊁多用途的合理利用㊂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在构建回收体系㊁探索商业模式㊁推进技术创新以及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工程示范㊂在政策㊁利益㊁责任等多重动力驱动下,宁德时代㊁比亚迪㊁国轩高科㊁骆驼股份㊁中航锂电㊁华友钴业等电池生产企业和材料生产企业,均已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布局上开始发力㊂总体来看,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试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路线渐趋明朗,从新能源汽车上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在电力储能系统㊁通信基站备用电源㊁低速电动车以及电动自行车㊁小型分布式家庭储能㊁风光互补路灯㊁移动充电车等相关领域有比较理想的应用效果,尤其在通信基站备用电源㊁低速电动车等需要更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应用领域较铅酸电池有明显的优势㊂中国铁塔公司牵头组织多家梯级利用企业将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于基站,实际成效显著㊂梯级利用最大的价值在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使用性能,因此其技术发展以降低梯级利用成本为核心㊂随着后续退役动力电池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通过规模拉动以及自动化处理技术的升级进步,梯级电池系统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㊂梯次利用退役后的动力电池循环进入材料再生利用,电池经过拆解㊁材料筛分以及再生冶炼后重新生成可用材料㊂现阶段,三元材料电池具有较大的回收价值,回收企业可以实现盈利,而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则较难为企业带来可观利润,未来当新体系电池充分发展后,其再生利用价值或会降低,因此探索新的商业模式㊁综合采用激励手段才能有效促进材料再生利用的开展,维持生态环境平衡㊁有序㊁健康发展㊂三 产业发展问题分析综合来看,2017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继续高速发展和壮大,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龙头企业上升势头迅猛,为更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㊂但是,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思考㊂(一)企业过于追求高补贴而致安全隐忧国家补贴政策意图通过引导提升动力电池系统产品的能量密度来带动产业的技术水平进步,但是有些企业盲目追求单一能量密度指标的提升,而忽视了产品性能综合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安全性方面的保障㊂安全保障既是新。
2018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年中报告
2018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年中报告摘要:《2018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年中报告》从动力电池配套、装机量、企业经营状况、政策汇总、企业大事件等五个方面,总结2018年以来动力电池行业的变化,供大家参考。
从过往中总结规律、发现趋势。
《2018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年中报告》从动力电池配套、装机量、企业经营状况、政策汇总、企业大事件等五个方面,总结2018年以来动力电池行业的变化,供大家参考。
一、第5-8批推荐目录动力电池配套分析由于6月12日以后实行新版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和技术标准,2017年1-12批及2018年1-4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废止,目前有效的推荐目录有2018年第5批、第6批、第7批、第8批。
这四批推荐目录共包括3057款车型,其中新能源乘用车500款,占比16.36%;新能源客车1648款,占比53.91%;新能源专用车909款,占比29.74%。
按燃料类型分,其中纯电动车2678款,占比87.6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347款,占比11.35%;燃料电池车32款,占比1.05%。
1.1配套动力电池类型第5-8批推荐目录配套的动力电池类型有: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钛酸锂电池、燃料电池等。
经统计,配套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数量最多,占比51.70%;配套三元锂电池的车型数量位居其次,占比27.63%;11.66%的车型配套锰酸锂电池;1.36%的车型配套钛酸锂电池;1.04%的车型配套燃料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在推荐目录配套中占据半壁江山,主要是因为目前新能源客车主要搭载磷酸铁锂电池,而新能源客车在第5-8批推荐目录中占比54%。
1.2配套动力电池企业经统计,为第5-8批推荐目录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约180家。
其中,宁德时代配套占总量的四分之一,将其他企业远远甩在身后。
配套车型数量在100以上的企业还有:北京国能、中信国安盟固利、力神电池、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微宏动力、比亚迪等。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动力电池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全球动力电池高速增长 (4)一、国际动力电池产业即将进入行业成长期 (4)二、日韩厂商逐步成长为国际动力电池市场主角 (6)第二节全方位解读日韩动力电池厂商 (9)一、历史发展——研发实力与合作伙伴是成功关键 (9)二、技术路线:正极材料关乎命运,圆柱和软包更具潜力 (12)三、销售情况:采用低价策略打开市场,立足长远 (16)四、工厂布局:积极布局全球生产基地,提前占领市场 (19)五、材料供应商:国际化材料供应链利于降低成本 (22)六、整车客户:电池厂商与整车企业互相依赖 (24)第三节曲折中前行的动力电池厂商 (27)一、亏损状态或将在两至三年后扭转 (27)二、与整车厂商合资生产电池成发展潮流 (27)三、未来将与中国厂商在全球化市场中直接竞争 (28)图表目录图表1:全球乘用车动力电池未来两年出货量将大幅增长(单位:GWh) (4)图表2:海外乘用车动力电池未来两年将成发展主力(单位:GWh) (4)图表3:动力电池行业即将步入成长期 (5)图表4:日韩动力电池厂商近年来出货量大幅增长(单位:GWh) (6)图表5:2016年松下、LG和三星出货量占海外市场76%份额 (7)图表6:根据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松下、LG化学、三星SDI最具发展潜力 (8)图表7:松下和特斯拉合资电池工厂——Gigafactory (9)图表8:LG化学生产的动力电池 (10)图表9:SBLimotive生产的动力电池 (10)图表10:2007年日产和NEC宣布合资生产动力电池 (11)图表11:特斯拉与松下发布的21700电池 (12)图表12:LG化学的灵活的软包电池设计 (13)图表13:三星SDI动力电池产品 (14)图表14:AESC动力电池的叠片式软包设计 (16)图表15:松下2017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将增至10GWh (16)图表16:LG化学2017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将增至4GWh (17)图表17:三星SDI2017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将增至4GWh (18)图表18:AESC2017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将大幅减少 (18)图表19:松下动力工厂主要分布在日本、中国、美国 (19)图表20:LG化学动力工厂主要分布在韩国、中国、美国、欧洲 (20)图表21:三星SDI动力工厂主要分布在韩国、中国、欧洲 (21)图表22:AESC动力电池工厂主要位于日本 (21)图表23:斯拉使用的松下18650电池 (24)图表24:LG化学动力电池领域主要合作项目 (25)图表25:三星SDI方形动力电池及宝马新能源代表车型 (25)图表26:日产Leaf使用的AESC动力电池 (26)表格目录表格1:日韩电池厂商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商 (23)第一节全球动力电池高速增长一、国际动力电池产业即将进入行业成长期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将成为国际动力电池市场发展支柱,海外市场经过多年积淀,或将迈入市场大爆发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 100 50 70 60.5 82 60 23 42 62 24.5 42.7 70 11.3 52 43.5 18.2 53.6 20.3 13 10.7 45 31 45 41 29.2 22 12 35
6.25 5.52 7.00 6.44 6.61 4.88 6.67 4.35 7.26 5.65 6.73 5.85 5.07 5.31 6.79 6.90 8.30 7.76 7.68 4.69 5.61 6.67 8.10 6.89 7.56 8.73 7.55 5.00 8.60
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专题分析报告
CONTENTS
目录
1.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市场广阔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回收政策和产业链
3. 海外新能源汽车电池梯级利用情况 4. 海外废旧电池回收网络与公司 5. 海外电池资源化利用情况(技术与案例) 6. 国内电池资源化技术情况(技术与案例) 7. 风险因素 8. 重点上市公司:宁德时代(邦普循环)、天奇股份、盛屯矿业、格林美等
表1:新能源车不同车型单车电池容量
汽车品牌 型号 上市时间 纯电续航里程 (km) 指导价(万元) 级别 /结构 电池容量 度电续航 车重( kg) km· kg/kwh 电池类型 ( kwh) 里程( km)
Tesla
比亚迪
众泰 蔚来 吉利 奇瑞 北汽 华晨宝马 长安 广汽 江铃 江淮 上汽荣威
Model S Model X Model 3 腾势 E5 E6 秦 唐 元 宋 E200 T300 ES8 博瑞 帝豪GSe 帝豪新能源 eQ1 EU EC 5系新能源 X1新能源 逸动新能源 奔奔EV 传祺GE3 E400 iEV6E iEV RX5 Ei5
大中型 中大型/SUV 中型/三厢 中型/三厢 紧凑型/三厢 中型/MPV 紧凑型/三厢 中型/SUV 小型SUV 紧凑型 微型/两厢 小型/SUV 中大型/SUV 中型/三厢 紧凑型/SUV 紧凑型/三厢 微型/两厢 紧凑型/三厢 微型/两厢 中大型/三厢 紧凑型/SUV 紧凑型/三厢 微型/两厢 小型/SUV 小型/SUV 微型/两厢 小型/三厢 紧凑型/SUV 紧凑型/旅行车
2017 2017 2018 2018 2018 2017 2018 2018 2018 2018 2017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7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8 2017 2018 2018
469 552 350 451 400 400 400 100 305 350 165 250 355 60 353 300 151 416 156 61 60 300 251 310 310 255 166 60 301
71.06-123.26 77.56-131.56 23.75 29.88-32.88 19.59-23.065 30.98-36.98 24.07-26.07 23.99-32.99 7.99-9.99 26.4-27.4 18.18-18.58 17.99-19.99 44.8-54.8 19.98-23.28 11.98-14.58 19.33-23.83 16.39-16.79 22.065-25.265 15.18-16.48 49.69 39.88 19.23-20.73 12.38-13.58 21.28 16.38-17.58 12.55-15.88 12.85-15.85 23.19 21.38-22.38
原材料 采购项目 直接劳动力 可变费用 销售管理费用 研发费用 折旧 利润 质保
11%
14% 14%
劳动力 12% 废品 利润
10%
63%
资料来源:BCG、罗兰贝格、阿贡国家实验室,中信证券研究部
17845895/36139/20180926 14:26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4-17年增速超100%
纯电动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插电式混动
12.5
9.8 8.4 40.9 0.3 0.6
2011
65.2
0.1
1.1
2012
0.3 1.5
2013
3.0
24.7
2015 2016 2017
4.5
2014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
新能源车单车电池容量呈逐步增大趋势
在政策刺激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自2014年起呈现爆发式增长;
2014-2017 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分别达到 7.5万辆、 33万辆、 50.7万辆和 77.7 万辆,年化增长率达到118%。
截至2017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53万辆,且纯电动车占比高。
图4: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爆发式增长(万辆)
电池材料成本占比飙升,资源回收价值凸显
2009年电动汽车电池组成本中原材料占比44%,包括12%活性材料,32%采购部件(资 料来源:波士顿咨询); 2015年电动车电池组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上升至63%(资料来源:罗兰贝格咨询); 随着非材料成本的下降,到2020年,预计原材料成本飙升至近80%,这将极大提升存量 电池市场的潜在价值,激发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回收产业(资料来源美国阿贡国家实验 室)。
图2:2015年电池组总成本明细
3% 2% 1% 原材料 5% 7% 9% 折旧 能源电力 管理销售 人工成本 利润 维护 环保 76% 8%
图1:2009年电池组总成本明细
图3:2020年电池组总成本明细
4%
13% 32%
采购部件 活性材料 折旧 研发
1% 2% 4% 2% 5% 1% 1%
2108 2391 1609 2090 1,900 2,380 1,720 2,220 1835 2100 1100 1598 2460 1790 1635 1575 985 1,600 1,050 2,145 1,900 1,680 1,220 1,667 1,490 1,175 1,260 1,730 1,420
13,182 13,198 11,263 13,466 12,562 11,610 11,467 9,652 13,326 11,855 7,408 9,356 12,476 9,504 11,099 10,862 8,172 12,418 8,069 10,065 10,654 11,200 9,878 11,484 11,266 10,261 9,507 8,650 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