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新概念和免疫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ILC2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ILC2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ILC2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蒋芹【摘要】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 2)是ILC家族中最近发现的一个新成员.抗原暴露后,ILC 2被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脂质递质和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TL 1 A激活,促进气道结构细胞和免疫细胞反应.ILC 2是固有免疫应答的关键部分,且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有关.文章就ILC 2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 (ILC2) is a new member of the innate lymphoid cell family discovered recently. After being exposed to antigens, ILC2 was activated by epithelial cell-derived cytokines, lipid mediators and TNF family member TL1A to promote structural and immune cell responses in the airways. These cells are critical components of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sthm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n the roles of 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sthma.【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7(035)002【总页数】5页(P148-152)【关键词】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哮喘;发病机制【作者】蒋芹【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233【正文语种】中文固有淋巴样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ILC)是一类新型的非B 细胞、非T 细胞家族,与适应性免疫细胞平行的一类细胞,在组织重塑、修复及固有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哮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哮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哮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喘证、哮证范畴,是因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肺部疾病之一,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而长期反复发作常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西医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有缓解哮喘发作及控制哮喘发作的两类药物,以β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为主。

而中医药治疗哮喘是通过祛除致病因素,控制哮喘发作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以达到祛邪治病,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中医治疗哮喘在控制症状、消除病因、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标签:哮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在中医学中属哮证、哮病、呷嗽等范畴。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己有几千年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于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减轻发作时的症状和发作频率,改善肺功能,而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现分类综述如下:1从肺脏论治素问《五脏生成》中有关对肺的重要性论述:“肺者,气之本”“诸气者,皆属于肺”,明确指出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朝百脉,主治节等方面,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的运行模式。

肺位于上焦,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的侵袭[1]。

现代多数医家认为,痰阻气道致肺失宣降,风盛痰阻致气道挛急是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病机,风盛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治宜补肺固表,消风化痰为主[2]。

汤翠英[3]总结林琳主任治疗哮喘的经验,主张”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其中缓解期,气虚者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化裁以补肺固表、护卫益气。

2 从肺脾论治《医方集解》云:“哮虽为肺病,然肺金以脾土为母,故肺中之痰浊亦以脾中之湿为母。

”并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刘自力等[4]认为哮喘其病位在肺,而本在脾,通过健脾益肺,使脾气健旺,则肺无痰贮,其气喘自平,利于疾病的恢复。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张俊关键词:抗哮喘药;哮喘/病因学中图分类号:R562 250 25;R971 93;R974 3文献标识码:B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20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小儿哮喘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大约有3亿哮喘患者。

防治哮喘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1哮喘的定义哮喘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由多种细胞:如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

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反复。

发生喘息、咳嗽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以及咳嗽的间断性发作。

2相关因素支气管哮喘的诱因、相关因素很多,呼吸道感染、季节和天气变化、食物、家族史及过敏史均有关,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

3哮喘的发病机制可逆性气道梗阻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因为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物充满气道而产生。

20世纪60年代认为,哮喘发由Ⅰ型过敏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两大原因引起。

当过敏原与特异性IgE结合,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脱颗粒,释放白三烯C、D、E介质,使平滑肌收缩、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加,导致哮喘发作。

20世纪80年代,哮喘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已是共识。

目前,人们更倾向于哮喘是许多细胞如: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MC)、T淋巴细胞(TLC)参收稿日期:2004 03 06与的慢性气道炎症。

多种细胞参与哮喘发生,释放IL 13、INFα、IL 6、IL 8、TNFα等促进炎症发生。

其中,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起了重要作用[2,3]。

3 1炎性反应机制目前已知多种细胞参与哮喘发生,释放IL 13、INFα、IL 6、IL 8、TNFα等促进炎症发生。

3 1 1嗜酸性细胞(EOS)研究发现,哮喘患儿血IL 13升高,它是一种主要由CD4+Th2细胞分泌的多效性细胞因子。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过敏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目前,西医药物在哮喘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病人对西医药物治疗不够满意,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转向中医药治疗。

在过去几年里,中医药治疗哮喘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

一、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中医的辨证方法,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将哮喘分为外感型、内伤型和两虚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型哮喘以寒邪或湿邪侵袭肺而导致,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

中医通常采用祛邪解表的方法,如草菅茯苓汤、小柴胡汤等来驱除寒湿之邪。

内伤型哮喘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内因导致气机失调,主要表现为多痰、喘促等症状。

中医治疗内伤型哮喘通常采用调理脾肺的方法,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汤等来调节脾肺功能。

两虚型哮喘是指肺脾两虚导致的气虚不足,表现为气短、疲倦等症状。

中医治疗两虚型哮喘主要以补益肺脾为主,如补肺汤、补中益气汤等。

二、穴位治疗针灸和艾灸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气机,达到缓解哮喘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肺俞、胸鄂、百会等。

通过插针或针刺疏通这些穴位可以调整肺气,促进气机流通,缓解喘息。

艾灸通常选择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位,通过燃烧艾条的温热刺激,渗透到穴位以达到温通气机的效果。

三、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草药具有较好的抗炎、祛痰、平喘作用。

常用的中草药有防风、麻黄、薏苡仁、南星等。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配伍使用这些草药,制成剂量合适的方剂,以期达到平喘、祛痰的效果。

四、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新趋势,通过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理脾肺、化痰平喘等方法来改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而西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舒张支气管等方式来缓解哮喘症状。

内科学支气管哮喘PPT课件

内科学支气管哮喘PPT课件
病史和体征。 ②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 ③两肺可闻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
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 ④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心
脏B超和心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 ⑤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选择性β2激动剂或
注射小剂量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 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IAR:与吸入变应原同时发生,15~30分 达高峰,2小时逐渐恢复正常;
LAR: 慢——吸入变应原6小时后发生; 长——持续时间长,可数天; 重——临床症状重;肺功能损害严重
而持久。
12
炎症过程
粘液腺增生
上皮脱落 粘液栓
基底膜增后
水肿 平滑肌肥大及收缩
Barnes PJ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细胞浸润
逆性。
29
七、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动脉血气分析 ① 发作时可有缺氧,PaO2和SaO2降低,过
度通气则PaCO2下降,表现为代酸并呼碱; ②重症哮喘,气道阻塞严重,可有缺氧及
CO2潴留,PaCO2上升,表现为代酸并呼酸。 4.动脉血气分析
30
七、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5.胸部X线检查 ① 早期在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
沙美特罗
5.0
0.0001 50000
福莫特罗
25.0
0.05
500
沙丁胺醇
0.25
0.0004
650
*以异丙肾上腺素作用强度为1.0作比较
47
β2-受体激动剂分类(Politiek法)
起效速度
急救药物
4类 快速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吸入特布他林
吸入沙丁胺醇
1类
起效快,作用时间长

2023靶向哮喘气道上皮研究进展全文

2023靶向哮喘气道上皮研究进展全文

2023靶向哮喘气道上皮研究进展(全文)摘要哮喘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异质性疾病,气道上皮损伤是哮喘患者常见的气道病理改变。

气道上皮的物理屏障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共同应对病毒、过敏原及大气污染物的刺激和损伤后修复,并在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针对气道上皮的靶向疗法已经显示出临床治疗价值,有可能成为哮喘,尤其是重度哮喘新的干预靶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气道上皮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靶向哮喘气道上皮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哮喘;病理学,临床;上皮;综述文献(主题)气道上皮作为支气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交界,是抵御外界病毒、细菌、环境过敏原及大气污染物等刺激性因素的第一道防线。

气道上皮在启动宿主防御和调控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已经成为哮喘研究前沿的方向。

有研究证实,气道上皮与气道炎症、氧化应激、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抗病毒能力、激素抵抗等密切相关。

近年来,针对气道上皮源性细胞因子,如胸腺间质淋巴生成素(TS1P)和白细胞介素Q1)-33的靶向疗法已经显示出临床治疗价值,气道上皮已经成为哮喘新的治疗干预靶点,值得临床关注。

笔者重点探讨气道上皮在哮喘发病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分析现有干预靶点的前景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哮喘患者气道上皮损伤特点正常情况下,气道上皮可通过其机械物理屏障、纤毛清除和免疫调控功能维持气道黏膜完整性及稳定性。

临床及哮喘小鼠模型研究显示,不同表型哮喘均出现气道上皮损伤,主要表现为气道上皮屏障破坏、纤毛细胞脱落、痰中可见气道上皮细胞聚集体(creo1a小体)、对变应原的通透性增加,以及细胞间黏附连接破坏。

与之对应,1eino等通过气液界面培养气道上皮细胞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患者气道上皮细胞通透性和对环境伤害的敏感性增加。

除此之外,在确诊哮喘或哮喘发病前伴有气道功能异常的儿童患者中,同样可观察到气道上皮结构病理性改变,提示气道上皮损伤可能在哮喘发病的不同阶段均扮演了重要角色。

【课题申报】支气管哮喘的新免疫治疗与生活质量改善

【课题申报】支气管哮喘的新免疫治疗与生活质量改善

支气管哮喘的新免疫治疗与生活质量改善【课题申报】支气管哮喘的新免疫治疗与生活质量改善一、项目背景与意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大量的患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等,但存在一定的缺陷。

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手段,本课题拟研究支气管哮喘的新免疫治疗方法,并探究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二、研究目标1. 研究新免疫治疗方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探究新免疫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 分析新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

三、研究内容与方案1. 收集和整理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

2. 构建支气管哮喘新免疫治疗模型,如抗体治疗、细胞疫苗和特定免疫调节治疗等。

3. 设计且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新免疫治疗的生物学效应、安全性评价和剂量反应关系研究。

4. 采用临床问卷、生活质量评估等方法,定量分析新免疫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

5. 通过免疫细胞学、免疫组化和基因表达等实验方法,探究新免疫治疗的机制和影响途径。

四、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1. 第一年:- 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患者特点及疾病相关指标。

- 建立支气管哮喘新免疫治疗模型,预研抗体治疗或细胞疫苗。

2. 第二年:- 开展新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验,构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肺功能变化。

- 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和统计分析,初步了解新免疫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 第三年:- 深入研究新免疫治疗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机制,探索治疗的关键因素。

- 撰写研究报告,完成论文和专利申请。

五、研究预期成果1. 初步建立支气管哮喘新免疫治疗模型,为治疗策略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2. 评价新免疫治疗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的新进展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的新进展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的新进展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为身体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呼吸系统也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如哮喘、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更好地诊疗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诊疗的新进展。

一、哮喘的诊疗新进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气喘、喘息、胸闷和咳嗽。

目前,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检和肺功能检查。

近年来,随着基因诊断技术的进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诊断方法。

比如,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或唾液中的特定基因表达谱,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哮喘及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治疗方面,哮喘的传统疗法主要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然而,这些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局限性。

近年来,针对哮喘的新药物不断涌现。

例如,生物制剂奥克布替尼可以选择性地靶向IgE抗体,从而减少气管痉挛和气道炎症反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口服药和吸入剂等,也正在临床研究和应用中。

二、肺结核的诊疗新进展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乏力等。

目前,肺结核的诊断主要是通过X线胸透和结核杆菌培养等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率,为了更准确地诊断肺结核,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

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结核诊断试剂(如“纳米金免疫层析法”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有所提高,可以有效地帮助医生诊断肺结核。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型抗肺结核药物,如利福平和多西环素等,它们的治疗效果和耐药性都有所提高,为肺结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疗新进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由吸入有害气体或粉尘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和气短等。

目前,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主要依据肺功能检查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概念的提出对哮喘管理的重要意义

支气管哮喘临床控制概念的提出对哮喘管理的重要意义
Thomx,2006,6l:992.999. 『5] Houck Pw,whitehouse FR. Asthma prevention in urbanites. J
Asthma.2006,43:573_578.
[6] chipps BE, spahn JD. what are the dete珊inates of asthm
参考文献
[1]殷凯生.结合国情科学规范地防治支气管哮喘.中华结核和呼 吸杂志,2006,29:433_434.
[2]殷凯生.重视以I临床控制为目标的防治哮喘新策略.国际呼吸 杂志,2007,”:l_2.
[3]Vincent sD,Toelle BG,AToni RA,et a1. Exasperations of
这一新视角除了与重视对哮喘的“临床控制”目标一致 外,也与认识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易受各种环境因素(如呼 吸道病毒感染、吸入变应原和刺激性气体等)影响而发生改 变有关。
三、以临床控制为目标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目前所用治疗方案和实际达到的哮喘控制水 平决定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如果目前患者所接受的治疗 方案未达到“控制”水平,则应将现有治疗方案“升级”,给予 更为积极的治疗,使之达到控制哮喘的目的。如果已经达到 哮喘控制并至少维持3个月以上后,可以酌情将治疗方案 “降级”,以达到可以维持控制哮喘所需的最低治疗级别和 最低治疗剂量。 治疗哮喘药物分为迅速缓解哮喘症状的药物(以SABA 为代表)和长期控制哮喘的药物(以吸人激素为代表)等两 大类。与过去的GINA相比,2006年版GINA中提高了白三 烯受体拮抗剂在长期控制哮喘药物中的地位。如对于经过 sABA治疗未能达到控制的哮喘患者,可以选择吸入低剂量 激素,也可选择口服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对于经过吸人中至 高剂量激素和长效p:-受体激动剂(LABA)治疗仍未达到哮 喘控制的患者可加用白三烯受体调节剂或缓释茶碱。 2006年版GINA把哮喘药物治疗步骤由原版本GINA 的4级改为5级。对于经过联合应用大剂量吸入激素和其 他各种治疗哮喘药物仍未达到哮喘控制的所谓“难治性哮 喘”患者主张加用口服激素或给予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 四、以“临床控制”为目标的哮喘管理 1.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实现长期有效哮喘管理 的首要措施。其目的是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对治疗目标达成 共识,制定个体化的书面管理计划,包括自我监测、对治疗方 案和哮喘控制水平周期性评估、在症状和(或)PEF提示哮

哮喘的发展趋势

哮喘的发展趋势

哮喘的发展趋势
哮喘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控制意识提升:随着哮喘认识的加深,人们对于预防和控制哮喘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预防和控制意识的提高将推动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共同合作,通过早期干预和有效管理,降低哮喘的患病率和发作频率。

2. 个体化治疗:哮喘的病因和发展机制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个体化治疗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医生将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药物研发和创新:随着对哮喘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型药物的研发和创新将成为哮喘治疗的重要方向。

如鸿茅药酒开发的哮喘疫苗,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4. 远程医疗和数字化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远程医疗和数字化管理将成为哮喘管理的重要手段。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互联网平台与医生进行远程沟通和咨询,实时监测哮喘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提高医生对患者的监控和管理能力。

5. 多学科合作:哮喘的发展趋势将促使医疗机构和医生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

不同学科的专家将共同参与哮喘的治疗和管理,如呼吸科医生、免疫学家、过敏
学家、心理学家等,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医疗服务,提高哮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哮喘的实验报告

哮喘的实验报告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

为了探讨哮喘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哮喘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了解哮喘的病理生理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清洁级SD大鼠,体重180-220g,雌雄各半,分为哮喘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每组10只。

2. 实验药物哮喘模型药物:卵清蛋白(OVA)致敏剂,雾化吸入。

药物干预药物:孟鲁司特钠(Singulair),剂量为20mg/kg。

3. 实验方法(1)哮喘模型建立将大鼠分为哮喘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

哮喘模型组大鼠在致敏前1周开始进行OVA雾化吸入,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模型对照组大鼠进行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药物干预组大鼠在致敏前1周开始给予孟鲁司特钠干预,剂量为20mg/kg,连续给药7天。

(2)肺功能检测实验第8周,采用肺功能仪对各组大鼠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最大呼气流量(MEF)、用力肺活量(FVC)和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等指标。

(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实验第8周,对各组大鼠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BALF,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

(4)血清学检测实验第8周,收集各组大鼠血清,进行血清总IgE、血清白三烯B4(LTB4)和血清白介素-4(IL-4)等指标检测。

1. 肺功能检测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的MEF、FVC和FEV1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P<0.05),说明哮喘模型组大鼠的肺功能受损程度较重。

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P<0.05),说明哮喘模型组大鼠的肺泡炎症反应较重。

3. 血清学检测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的血清总IgE、LTB4和IL-4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P<0.05),说明哮喘模型组大鼠的过敏反应较重。

关于哮喘的文献

关于哮喘的文献

关于哮喘的文献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会导致呼吸道发炎、气道收缩和呼吸困难。

哮喘的症状包括喘息、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3亿人患有哮喘,其中包括成人和儿童。

本文将探讨哮喘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哮喘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哮喘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家族史是哮喘患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如果一个或两个父母患有哮喘,儿童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过敏原、病毒感染等也与哮喘的发生相关。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也被认为是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

哮喘的症状主要包括喘息、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

喘息是哮喘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呼气时的哮鸣样呼吸声。

胸闷是指患者感到胸部紧缩或不适的感觉。

咳嗽是哮喘患者另一个常见的症状,尤其在夜间或运动后加重。

呼吸困难是哮喘患者最严重的症状之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气短、呼吸急促甚至无法正常呼吸。

诊断哮喘的主要依据是症状和肺功能检查。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

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和呼气流量的测量。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判断哮喘的严重程度和确定治疗方案。

其他辅助检查如过敏原检测、血液检查和胸部X射线等也可以用于辅助诊断。

哮喘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发作和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药物治疗包括控制性药物和急性缓解药物。

控制性药物包括吸入类固醇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预防症状的发生和控制炎症反应。

急性缓解药物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缓解急性发作的症状。

生活方式管理包括避免过敏原、避免刺激性物质、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定期锻炼和遵循医生的建议。

尽管哮喘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大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减少症状的发生和加重。

定期的随访和评估非常重要,以调整治疗方案并监测病情的变化。

教育患者和家属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器和急救药物也是关键的一部分,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及时应对急性发作。

医学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bronchial-asthma)PPT课件

医学支气管哮喘诊治新进展(bronchial-asthma)PPT课件
白细胞介素18 对豚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作用的实验观察 陈湘琦 林挺岩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福州 350001) [摘要]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8对豚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作用。方法 采用卵蛋白(OVA) 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复制豚鼠哮喘模型。30只豚鼠随机均分成3组进行处理,分别为哮喘模型组 (A组)、模型对照组 (B组)和 IL- 18干预组(C组)。光镜下检测各组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及分类,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BALF中Th1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细胞因子 IL-4、IL-5浓度, 并进行3组之间的比较。结果 豚鼠 BALF中嗜酸粒细胞(EOS) 个数A组、B组、C组分别为(98±58)×106/ L、(12±10 )×106/ L、(29±10)×106/L,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中性粒细胞个数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FN-γ和IL-2浓度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IL-4浓度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5浓度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IL-18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而达到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哮喘; 炎症; 趋化细胞因子类 Effects of interleukin-18 on asthmatic airway inflammatio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uinea pig asthmatic model CHEN Xiang-qi, LIN Ting-yang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Union Hospital , Fu 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terleukin-18 (IL-18) on asthmatic airway inflammation. Methods Thirty healthy adult male guinea pig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equal groups: asthmatic model group (Group A), undergoing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ion of ovalbumin (OVA) once and spraying of OVA aerosol once a day for 5 days ; control group (GroupB), undergoing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ion of OVA once and spraying of normal saline aerosol once a day for 5 days; and interleukin(IL)-18 of intervention group(Group C )undergoing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ion of OVA once and ntraperitoneally injection of IL-18 on the days 1,3.8,10,15,17, and 19.Twenty-four hours after the final spraying or IL-18 injection the bronch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of the left lung were obtained. HE staining was conducted to the sediment to examine the numbers of eosinophils,neutrophils,and monocytes.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Th1/ Th2 cytokines in the BALF. The left lung underwent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number of EOS in BALF of Group A was (98±58)×106/ 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B, (12±10 )×106/ L, and Group C, (29±10)×106/ L(P < 0.01 and P < 0.05). The numbers of neutrophils in the BALF of Group A was (24±

药学毕业论文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药学毕业论文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摘要】综述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近年来的应用。

对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新型抗哮喘药物的临床使用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新型药物的不断开发,哮喘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关键词】哮喘;治疗;进展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10年来许多国家的患病率都有上升趋势[1],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因此治疗哮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临床治疗哮喘的药物综述如下。

目前抗哮喘药物分为三大类及其他类:即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药物、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药物、支气管舒张剂及其他类[2]。

1 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药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消除气道非特异性炎症药物,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作用机制是:阻止炎症细胞特别是嗜酸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干扰碳四烯酸的代谢;抑制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气管平滑肌对β2激动剂的反应性[2-3]。

其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

应用激素的不良反应大,故全身用药主要用于急性或重症哮喘的发作。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慢性持续性哮喘治疗的首选药物。

许多研究证实它们对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发作频率、减低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提高生活质量均有效。

常用的吸入药物有:布地奈德(BUD)、丙酸倍氯米松(BDP)、丙酸氟替卡松(FP)、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MF)等。

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发展方向:一个是改变分子结构,提高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另一个是用气雾剂方式将更多药物运送到发生炎症的大小气道,或可以吸入在局部就可以代谢的软激素(如环索奈德)。

环索奈德(ciclesonide)是新一代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它本身是以无活性的药物前体形式存在,到达肺部经肺内酯酶分解激活才具有抗炎活性。

该药的非活性部分能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被肝脏有效清除,故毒副作用极低。

与布地奈德相比,环索奈德每晚给药1次能够改善哮喘症状和病人早上肺功能[4]。

免疫学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免疫学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免疫学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有害生物或物质产生免疫应答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进步,免疫学也在不断发展。

在最近几十年中,许多新技术和发现已经使得免疫学在医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

本文将介绍免疫学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1.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抗疾病的方法。

该方法已经在某些类型的癌症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CAR-T细胞治疗,通过操纵人体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摧毁癌细胞。

此外,不少其他的免疫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如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减弱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从而增强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能力。

2. 单细胞分析单细胞分析是一种能够对单个细胞进行全面的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的技术。

这种方法已经被应用于研究免疫系统中不同类型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对单个细胞的分析,我们可以精确地了解不同细胞的功能、作用和表达差异,从而加深对免疫系统的认识。

3. 免疫组学免疫组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如何应对各种疾病和外来物质的学科。

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将大量的数据积累到了数据库中。

这些数据库可以用于快速鉴定病原体,评估个体的健康状态,以及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免疫分子标记。

免疫组学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应用出现。

4. 个体化免疫学个体化免疫学是一种基于个人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免疫研究方法。

该方法可以提高对不同人免疫系统的了解,并了解免疫系统如何响应特定的疾病和疫苗。

这种方法对于临床治疗和疫苗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个体化医学提供更加有效和精准的方法。

5. 免疫纳米技术免疫纳米技术是利用纳米技术来改进免疫学研究和治疗的技术。

纳米技术可以提高治疗的精度和效应,可以修饰免疫细胞表面上的分子,从而加强免疫系统对特定目标的反应。

免疫纳米技术在免疫学研究和医疗治疗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前景。

总之,免疫学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概念。

在癌症治疗、传染病预防和临床医学方面,免疫学已经成为一项强有力的武器。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w
n

r e
la
-
识到 细胞 表 面相 邻两个 的本 质 是 邻近 两个 I g
,
b 桥 联 (
” ir d g in g ) 。
n )
` ’
] 吧1
,
:
临床 上 发 现
.
连 续 大量 投予受 体
“ ” “ ,
E
F 受 体 的接 近

坛 E受
激 动剂后

” 。
哮 喘 病人 可 对 其产 生 耐受 或 失 长期
R
为过 敏性 哮喘 的 主 要 发病 机 理 致敏 原 的研 究 叭
,
n 又 可分 为 n
gE
两种


它 虽属 低亲 和性
,
.
: 】
国 际免 疫 学 会 采

I
受体
但在
Ig E
与抗 原 存 在 的情 况 下


用 r 新 的统一 命名 法
对豚 草
。 ,
梯牧草

尘靖
使 这些效 应 细胞直 接地 应 及其 他炎 症反应 过 程
,

乙 醚 胆 碱 的 释放

馈性 受 休 可 抑制
M
:

;
M : 受体 位
l喘
支 气 管壁 均存在 粘 膜水 肿 增多 及炎 症 细 胞 ( 嗜 酸性 等 病理 变 化



基底 膜增 厚


分泌
于 气 道 平 滑 肌 和 粘膜 卜 腺体中 M 受 体数 量 增加


,
患者 因
嗜 中性 白细 胞 ) 浸 润 哮 喘是 一 种气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50年代曾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平滑肌功能异常性疾病。

80年代初提出哮喘的本质是气道高反应性。

近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等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的广泛推广,哮喘的发病机制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建立的气道炎症学说,使哮喘的防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以下将从气道炎症学说、气道神经调节机制、遗传机制、呼吸道病毒感染角度、神经信号转导机制和气道重构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哮喘的发病机制作一简介。

一、气道炎症形成机制一)提出气道炎症机制的基础早在100多年前Laennec即提出哮喘是气道结构上的病变,然而未引起重视。

自上世纪80年代来,通过大量临床病理研究发现,无论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均存在气道慢性炎症性改变,这些依据包括:(1)死于重症哮喘的病人其气道粘膜明显水肿,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被粘液栓阻塞;(2)气道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气道上皮损伤及大量嗜酸粒细胞(EOS)浸润;(3)哮喘病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有大量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存在;(4)哮喘病人痰及血中EOS增多。

二)气道炎症的病理学特征(1)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是EOS、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2)上皮细胞破坏、纤毛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坏死。

(3)基底膜假性增厚;(4)粘液腺肥大;(5)气道粘液栓形成。

三)参与气道炎症的炎症细胞1、肥大细胞(MC):MC被认为在哮喘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可是最近证明MC在接触变应原后的迟发哮喘反应(LAR)和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发生中作用甚微。

色甘酸钠(SCG)类的肥大细胞稳定剂对变应原引起的早期反应有预防作用,但用来防止LAR,减低AHR的效果不明显。

β2-受体激动剂对人体的MC也有很强的稳定作用,亦不能抑制LAR和AHR。

反之,糖皮质激素(GCS)对MC并无直接作用,却有防止LAR和AHR的效果。

GINA指南解读及哮喘研究进展

GINA指南解读及哮喘研究进展

GINA指南解读及哮喘研究进展1. GINA指南概述GINA全称为“全球哮喘倡议组织”(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是一个由哮喘及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其制定的哮喘管理指南已经被全球广泛应用,并对临床实践与哮喘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GINA指南是基于全球哮喘流行病学资料、哮喘病理生理学、临床验诊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了哮喘的预防和管理策略。

其主要目的是:1.对哮喘进行早期诊断、合理管理和长期实施控制。

2.减少哮喘的发病和病死率。

3.提高公众对哮喘认知度,增加哮喘管理的重视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哮喘的定义及分类、诊断和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的划分以及常规治疗方案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应对策略等。

2. GINA指南的优势和不足2.1 优势GINA指南的优势在于其严谨的制定流程和权威性。

其制定过程中不仅涵盖了全球哮喘各个领域的专家,同时所有指南的修订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证据支持,更加符合实践和科学的精神。

而且GINA指南还在定期更新和修订中,及时跟进临床实践和哮喘研究进展,保持其指南的最新性和权威性。

2.2 不足但GINA指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其普适性较强,但无法考虑各地区卫生设施和治疗资源的不足。

其指南中提到的评估工具和治疗药物在各地区采用程度不同,定期更新的指南也难以让所有人及时跟进。

此外GINA指南也有一些争议,比如其采用了“哮喘控制水平”这一概念对哮喘进行管理。

很多人认为这种过于机械化的管理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哮喘患者,不能解决所有人的问题。

3. 哮喘研究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哮喘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以下是哮喘研究领域最新的进展:3.1 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表明,哮喘病因涉及多个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正有不少研究在探索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哮喘的发病和病程。

3.2 遗传突变和哮喘发病的关系近期有一项研究表示,某些遗传突变与哮喘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哮喘开题报告 (2)

哮喘开题报告 (2)

哮喘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较高的患病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38亿人患有哮喘,其中不少人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在中国,哮喘也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根据中国卫生计生委的数据,中国约有8.8%的人口患有哮喘。

哮喘的发病原因和机制非常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等多种因素。

虽然哮喘目前无法根治,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哮喘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与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为哮喘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三、研究内容1. 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探究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免疫系统异常、过敏反应、环境因素等方面。

2. 哮喘的诊断与分类:综合分析不同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总结出合理的哮喘诊断和分类系统。

3. 哮喘的治疗与管理:综述常用的哮喘治疗方法,包括基于激素的药物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药物输送系统等,同时探讨哮喘的自我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的哮喘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总结出一手权威的研究结果。

2. 实验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哮喘病例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3. 病例分析:选取一定数量的哮喘患者病例,进行详细的病史分析和病情观察。

五、预期结果通过以上研究,本课题预期能够深入了解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诊断和分类系统。

同时,本课题还有望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方法,为哮喘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六、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哮喘的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揭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和机制,也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七、可行性分析本课题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来源广泛:哮喘是一种常见病,有大量的临床和实验数据可供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家讲座・哮喘的新概念和免疫学研究进展李明华 山东省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青岛266000 近十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在哮喘病的病因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学、诊断方法、预防、抗哮喘药物的药理学、新型抗哮喘药物的开发、吸入方法、物理治疗、心理学治疗、生活质量、哮喘病教育、哮喘病与过敏性鼻炎的关系、特殊性哮喘、计算机对哮喘病的管理和哮喘动物实验等方面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

现将有关哮喘的一些新概念及免疫研究进展加以论述。

1 哮喘病的新概念近年来哮喘病学的重大进展是认识到无论任何严重程度、任何类型的哮喘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均是一种气道变应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是引起哮喘病人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通气障碍、临床症状和疾病慢性化的关键。

气道炎症机制的提出使哮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临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并由此提出了以下新的概念。

1.1 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 无论任何严重程度、任何类型哮喘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均是一种气道炎症性改变。

这种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是引起哮喘病人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通气障碍、临床症状和哮喘病慢性化的关键因素,在哮喘病的发病机制中,比气道平滑肌痉挛更为重要。

研究证实,所有哮喘病患者的大、中、小气道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炎症,属变应性炎症(A llergric inflamm ati on),认为所有类型的哮喘病均与IgE有关,推测所有哮喘病患者的气道炎症均可能是变应性的。

长期的气道炎症可导致气道重塑(A irw ayrc2 m odelin s),包括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气道平滑肌表现型的转变、气道基底膜增厚、腺体增生、炎症对气道粘膜的破坏和上皮脱落导致的上皮下纤维化增殖、胶原沉积等均可以引起气道管壁的增厚,使管腔直径变小,从而导致气道的重塑和重建。

许多细胞因子(特别是生长因子)和基因表达参与了气道重塑的调节,气道的重塑和重建是导致哮喘慢性化的主要原因。

1.2 细胞因子已成为哮喘病治疗的重要免疫靶 随着对哮喘病免疫药理学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已经推出了许多新的用于抗变应性炎症的免疫调节药物。

如1999年问世的抗IgE单抗、2000年问世的抗R an tes单抗等,抗Eo tax in单抗也将于2003年在英国上市。

这些细胞因子调节均在防治变态反应和哮喘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同时发现许多重要的哮喘病免疫治疗靶目标。

①细胞因子(Cy2 tok ines):主要参与哮喘病发病机制早期阶段的调节,最为重要的是I L23、I L24、I L25、I L26、I L213、I L2 8、I L216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 L24、I L2 13参与IgE合成调节;I L23是一种强力的肥大细胞增殖因子;I L25是一种重要的嗜酸性细胞分化因子和B细胞生长因子;I L26是一种强力的B细胞分化和刺激因子;I L28是一种重要的炎性细胞趋化因子;I L216是一种重要的淋巴细胞趋化因子。

其他细胞因子包括炎症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2Α、I L21Β、I L26和I L218等。

它们作用于炎症发生的较早阶段,因而可能有更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阻断这些细胞因子的活性将是哮喘病治疗的重要靶目标。

②粘附分子(A dhesi on m o lecu lcs):细胞间粘附分子(I CAM)21、2、3,血管2细胞间粘附分子(V CAM)21等10余种粘附分子,参与炎性细胞的粘附和跨内皮运动。

③趋化因子(Chem ok ines):包括Α2趋化因子家族、Β2趋化因子家族和Χ2趋化因子家族的数十种趋化因子参与哮喘病的炎性细胞在气道内的趋化和聚集。

④生长因子(Grow th facto r):包括T细胞生长因子21、2,内皮素等,参与气道的重塑。

⑤细胞表面分子:多数细胞表面分子属于具有高度发展潜力的一类免疫治疗靶目标,包括CD4、复合刺激分子T1、CD28和CHLA24。

T h2特异性趋化因子受体——CCR8和CCR4属于高度或中度发展潜力,假设这些T h2特异性整合素可能被阻断,则可以预防T h2细胞趋化至肺和气道。

阻断I L24RΧ也是具有中度发展潜力的治疗哮喘病的方法,但可能诱发免疫抑制。

几种细胞传递信号包括N F2ϑB、JA K3和JA K1等,虽然是哮喘病发病机制必需环节,但也能广泛作用于与哮喘病治疗并不相关的信息通道。

然而酪氨酸激酶IT K和转录因子STA T6、BCL6和GA TA3对T h2细胞更具有特异性,是更重要的免疫治疗靶目标,见表1。

表1 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哮喘的病理过程参与的细胞因子作 用IgE的调节I L24、I L213促进IgE的合成I L22、I L25、I L26协助IgE的合成IFN2Χ、I L212抑制IgE的合成、抑制T h2分化I L212、I L218增强Χ2干扰素产生和T h1分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 L23、I L25、G M2CSF增强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化、活性和延长嗜酸性粒细胞的寿命肥大细胞增殖激活I L23、I L29、I L210促进肥大细胞的增殖CTA P2 、NA P22、M CP21、RAN IES促进组胺的释放和细胞趋化作用气道炎症IFN2Χ、TN F、I L21、I L24、I L213粘附分子的诱生G M2CSF、TN F、I L21、I L23、I L25激活嗜酸性粒细胞IFN2Χ、G M2CSF、TN F、I L21、I L24激活巨噬细胞R antes Eo taxin、M CP22、M IP21Α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和聚集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T h2细胞可以优先表达CCR3、CCR4、CCR8,而T h1细胞则表达CCR5和CX2CR3。

研究表明,CCR4、CCR8可能成为治疗哮喘病的重要靶基因。

此外,已知CCR3是Eo tax in的受体,在Eo tax in的诱导下,T h2细胞、Eo s和嗜碱细胞表达CCR3,促进气道炎性细胞的趋化和聚集。

证实哮喘患者气道组织中CCR3的表达增加,而CCR3拮抗剂则可以抑制哮喘病患者气道中嗜酸细胞浸润和脱颗粒。

所以CCR3也可能成为哮喘病免疫治疗的另一个靶基因。

对哮喘病治疗有利的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FN2Χ、IFN2Β、I L210等。

1.3 多种炎性细胞和多种炎性介质参与了哮喘病的调节 目前已证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嗜碱 肥大细胞、嗜酸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参与了哮喘病气道炎症的调节。

如T h2细胞可以释放I L24、I L25、I L23和I L213等细胞因子;肥大细胞可以释放组胺、白细胞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前列腺素类、腺苷、内皮素、缓激肽、蛋白酶、补体和一氧化氮等炎性介质;嗜酸细胞可以释放主要碱性蛋白(M B P)、阳离子蛋白(ECP)等数种气道上皮毒性蛋白,同时也可释放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白细胞三烯类等炎性介质,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调节。

血管内皮细胞是气道炎性细胞粘附过程的主要细胞,而成纤维细胞则参与了气道重塑的调节。

1.4 迟发相哮喘反应是研究哮喘病人慢性气道炎症的重要时相 在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中可出现速发相和迟发相哮喘反应。

速发相哮喘反应是指吸入变应原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出现的支气管收缩反应,与临床上的哮喘急性发作非常相似,多数作者认为速发相反应可作为研究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实验模型。

迟发相哮喘反应(L ate2p haseasthm atic respon s2 es)是指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中吸入变应原后数小时至24小时左右出现的与IgE有关的哮喘反应。

由于迟发相反应中出现气道炎症反应,并与哮喘病的慢性炎症相似,故在研究哮喘病的气道慢性炎症时,迟发相反应比速发相反应更为重要。

由于绝大多数哮喘病人的气道炎症呈慢性过程,故许多作者认为迟发相反应是研究哮喘病气道炎症的重点。

1.5 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病的主要特征 气道高反应性通常是指气道对非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呈过度的高反应性(包括吸入乙酰甲胆碱、组胺、高渗盐水、蒸馏水和冷干空气等),既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也是哮喘病的主要诊断指标。

通过气道反应性的高低还可以评价气道炎症的程度、预测哮喘病的预后和用于哮喘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1.6 抗炎治疗应是哮喘病的首要治疗原则 由于确立了哮喘病是由气道炎症引起的新概念,从而进一步确立了抗炎治疗应是哮喘病的第一线治疗。

大多数哮喘专家认为,抗炎药物应采取早期、主动、联合用药和长期使用的原则,当然实施这个原则的前提是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1.7 吸入疗法成为治疗哮喘病的主要给药方式 采用吸入疗法治疗哮喘病具有用药剂量少、见效快、使用方便和副作用少等优点,所以已成为防治哮喘病的主要给药方式,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已成为近年来防治哮喘病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进展,该疗法大大减少了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副作用。

吸入Β22受体激动剂也被推荐为缓解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给药方式。

1.8 预防和教育是目前哮喘病防治中的重要环节 现代医学已经充分认识到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变应原,如花粉、尘螨、霉菌和非变应性因素(如油漆、油烟和杀虫剂等)是引起哮喘病发作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环境控制的方法消除病人周围各种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显得愈发重要。

同时认识到单纯依靠医院和医生进行哮喘的防治是不完善的,很难做到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就诊途中和候诊时间往往错过了早期处理的最佳时机。

因此应采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让病人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诊断、自我防治的方法,使病人能在早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发作。

1.9 生命质量成为评价哮喘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2心理2社会模式,研究的对象不仅是疾病,而且包括患者本人。

生命应包括生命维持时间(寿命)和生命活动的水平(质量)两方面,对哮喘病人而言,哮喘病则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

其生命质量与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平喘药物的副作用,哮喘对心理功能、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和运动水平的影响,肺功能的损害程度,气道反应性的高低有关。

哮喘病人的生命质量测评可用于评估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好坏,还可帮助医生权衡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各种疗法的利弊,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1.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我国防治哮喘病的特色 在目前西医治疗哮喘病疗效尚不太理想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可以汲取西医和中医所长,借鉴中医治疗哮喘病几千年的经验,取其精华与现代医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更好的药物或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如麻黄素就是在50年代由我国中药麻黄中提取的有效成份。

此后在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衍生了许多Β22激动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