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性造人
人之性恶文言文翻译
![人之性恶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e550b8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b.png)
自古圣贤,论及人性,或言性善,或言性恶,纷纭莫定。
然吾辈深究,吾人之所以为人,实乃天性使然。
然天性之中,善恶之分,犹如阴阳,此消彼长,难分难辨。
是以,吾欲阐发一论,以正视听,名曰《人之性恶》。
夫人性恶,非一日之言也。
昔者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虽未直言性恶,然其言性相近,而习相远,已隐含性恶之理。
盖人性本恶,而习善者少,习恶者多,故善恶之别,日益分明。
性恶者,何也?盖人性如水,其初皆平,然遇物则形,随势而流。
水之本性,无定形,无定势,故可随物而迁,随势而变。
人性亦然,初皆纯朴,然受外界影响,或习善,或习恶,遂成善恶之别。
夫习恶者,其源有三:一曰物欲,二曰情欲,三曰恶习。
物欲者,人生之欲,如饮食男女,无不欲之。
然欲之过度,则生恶。
情欲者,人心之欲,如喜怒哀乐,无不欲之。
然情之过激,则生恶。
恶习者,人性之恶,如贪婪、嫉妒、仇恨,无不恶之。
然习之既久,则恶行成性。
习善者,其途亦有三:一曰教化,二曰修养,三曰自省。
教化者,国家之政,父母之教,师长之导,皆所以教人为善。
修养者,个人之德,如仁义礼智信,皆所以修养心性。
自省者,个人之悟,如反躬自问,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然人性之恶,非一朝一夕之故,亦非一蹴而就之善。
故圣人教化,需百年树人;君子修养,需终身不懈。
是以,人性之恶,虽难改,然非不可改。
善者,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也;恶者,人之所以为人也。
善恶之争,人性之辩,实乃千古之论。
夫性恶论,非贬低人性,实为提醒世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善成德,积恶成性。
人之初,性本恶,然教化之力,修养之功,自省之明,皆可使人由恶转善。
是故,人性虽恶,而善者可求,恶者可改。
总之,人性恶论,非无稽之谈,实为对人性之深刻剖析。
人应正视自身之恶,努力修身养性,以善为本,以恶为戒,方能成为真正之人。
善恶论
![善恶论](https://img.taocdn.com/s3/m/96cd8c42cf84b9d528ea7adb.png)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
孟子死时,荀子才10多岁,还是个儿童呢。
《孟子·告子上》写道:“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这就是说,人的本性天生就是善的,就好象水总是往低处流淌一样。
与之相对立的是荀子,他提出“性恶论”。
《荀子·性恶》写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认为人生而具有好色、好声、好味、好利等特性,只有经过教化,才能去恶从善。
还有人提出“性无善无恶论”;也有人提出“性有善有恶论”。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
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
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与“性”相对的是“伪”。
“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
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
他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
他认为:性是恶的,伪是善的。
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故必将有师化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4册第三单元
![五年制高职语文第4册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ba1f42704a1b0717ed5dd22.png)
(第 4 册)
第三单元
单元导读
本单元的《宇宙的边疆》《黑洞旅行》《南州六月荔枝 丹》和《论无性造人》是四篇科技性的文章,从中可以学习 到许多科技信息知识。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部电视纪录 片的解说词,作者立足于浩渺的宇宙,用他那硕大无比的镜 头向观众讲述着宇宙的博大与神奇。随着镜头的不断推进,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一步步深入。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何在? 怎样去探索宇宙?宇宙到底由哪些天体构成?作为一篇解说 词,作者把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融为一体,让人们在身 临其境的感受中学到知识。
九、宇宙的边疆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这些星球相当之大,它们都是太 阳的俘获物。由于重力作用,它们被迫做近似圆周运动。它们的热量主要 来自太阳。冥王星覆盖着甲烷冰,它唯一的伙伴是它的巨大卫星卡戎。冥 王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因为太阳离它很远,从漆黑的天空中看上去,太阳 只不过是一个明亮的光点。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 太阳系的宝石——和木星部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做伴相随(这些行星近 年均被发现有更多的卫星甚至卫星群相伴随。——编者注)。在气体行 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例如,在那里有 红色行星——火星。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 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 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 和氦气的热核反应炉,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
九、宇宙的边疆
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 蓝色星球。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 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 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 亲。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 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宙的热情。也正是 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
论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论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387f6dba69dc5022aaea008a.png)
2 第 期 0年 3 1 0
教 学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 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王瑛 ( 山东省胶 南市第五 中学 260 ) 640
在语 文教 学 中渗 透社 会主 义荣 辱观教 育应 做到 坚持 不懈 为 荣 ,以好逸 恶 劳为耻 ” 的价 值观 教育 。 语 文教 师应 尽 量利用 课 堂教 学经 常对 学生 进行 社会 主义 荣 辱 ( )坚 持 不 懈地 渗 透 “ 团结 互 助 为 荣 , 以损 人 利 已 为 五 以 观 教育 。只 有这 样 ,才 会使 学生 的人 生观 与价 值观 得 到改造 和 提 耻 ”的价值观 教育 升。 在 学 习 《 风 ・ 衣 》 时 ,教师 就 可 以 引导 学 生在 反 复 诵读 秦 无 ( )坚 持 不懈 地 渗 透 “以热 爱祖 国 为荣 , 以危 害 祖 国 为 课 文 的过程 中深 刻领 会 “ 一 岂日无 衣 ,与子 同袍 ”的丰 富 内涵 ,热 耻 ”的价 值观 教育 情 赞美 那种 在 艰难 困苦 的环 境 中人们 团 结互助 的伟大 精 神和 高贵 在 学 习课文 《 颇 蔺相如 列传 》时 ,教师 可 以通过 引 导学 生 品质 。当然 ,在学 习 《 廉 廉颇 蔺相 如 列传 》 、 《 陵君 窃 符救 赵 》 信 阅读 、理解 蔺相 如 一再 忍让 最后 感动 廉颇 结成 “ 颈之 交 ” 的故 等 课 文 时 , 教师 也可 以引 导 学 生 去接 受 加 强 团 结 、 急 人 之 困 的 刎 事 ,来 启发 学 生在 学 习、工 作 与生 活 中应 不 计个人 得 失 ,以 国家 道 德熏 陶 ,从 而使 学生 在 学 习语文 的过 程 中接受 “ 以团结互 助 为 利 益 为重 。 同理 ,我们 还可 以引导 学生 评价 《 原列 传 》中 “ 屈 信 荣 ,以损人 利 己为耻 ”的价 值观 教育 。 ( )坚 持 不 懈 地 渗 透 “ 六 以诚 实 守信 为 荣 , 以见 利 忘 义 为 而 见疑 ,忠而被 谤 ”却 “ 念祖 国,系 心怀 王 ”的 屈原 ; 《 花 眷 荷 淀 》 中在 血与 火 的战 斗 中学 会 了保 家卫 国的 水生 嫂 ; 《 天祥 千 耻 ”的价值 观教育 文 秋 祭 》 中 “ 肝义 胆不 可状 ,要 与 人间 留好 样 ”的誓 死不 降 的文 忠 在学习 《 项链 》 时 ,教 师 可 以引导 学 生在 分析 玛蒂 尔 德丢 项 天祥 … …我 们也 可 以引导 学 生鉴 赏 《 念奴 娇 ・ 壁 怀古 》 中 “ 赤 乱 链后 的种 种表 现 以褒扬 那 个小 资产 阶级 妇 女所拥 有 的诚 实 守信 的 石穿 空 ,惊 涛拍岸 ,卷 起 千堆 雪 ”的 “ 雄奇 赤壁 ”; 《 蜀道难 》 优 良品德 ;在 学 习 《 荆轲 刺秦 王 》时 ,教 师可 以引导 学生 分析 荆 中 “ 峰去天 不 盈尺 ,枯 松倒 挂倚 绝壁 ”的 “ 连 险要 蜀道 ” ; 《 登 轲 崇高而 又 悲壮 的形 象 以讴歌 那个 刺客 所 表现 出来 的诚 实 守信 、 高》 中 “ 无边 落木 萧 萧下 ,不 尽长 江滚 滚来 ”的 “ 壮阔 长江 ” ; 不畏 强 暴的 高贵 品格 ;在 学 习 《 雀 东南 飞 》时 ,教 师可 以通 过 孔 《 去来 兮 辞》 中的 “ 归 木欣 欣 以 向荣 ,泉涓 涓而 始流 ”的 自然 风 引导 学生 分析 焦仲 卿和 刘 兰芝 这两 个人 物 形蒙 ,来 唤醒 学 生对 诚 光 ; 《 王 阁序 》中 “ 滕 落霞 与孤 鹜 齐 飞,秋 水共 长天 一色 ”的壮 信 、善 良等人 性美 的追 求 ,从 而使 学生 在 学 习语文 的过 程 中接 受 美景 观 ……从 而使 学 生在领 略 、鉴 赏英 雄人 物 的爱 国精神 和在 对 “ 以诚实 守信 为荣 ,以见利 忘义 为耻 ”的价值观 教 育 。 祖 国的大 好 河 山的热 爱之情 中接受 “ 以热 爱祖 国为 荣 ,以危 害祖 ( )坚 持 不 懈 地 渗 透 “以遵 纪 守法 为 荣 , 以违 法 乱 纪 为 七 国为 耻 ”的价值 观教 育 。 耻 ”的价 值观 教育 (二 坚持 不 懈 地 渗 透 “以服 务人 民为 荣 , 以背 离人 民为 :) 在学 习 《 茶馆 》 时 ,教师 可 以引 导学 生在 扮演 角色 解 读课 文 的 过程 中去 辛辣 地讽 刺 、批判 那些 大 兵 、军警 、流 氓 、无 赖违 法 耻 ”的价值 观教 育 在 学 习课 文 《 桓 晋 文 之 事 》 时 ,教 师 可 以通 过 引 导学 生 乱 纪的 丑恶 行径 ;在 学 习 《 齐 窦娥 冤 》时 ,教师 可 以 引导学 生在 反 在 阅读 、理 解 “ 民而 王, 莫之 能御 也 ”这 个 道理 的过 程 中 ,去 复 诵读 课文 的过 程 中去深 刻 认识 腐朽 的元 王朝 造 成 的流 氓、 无赖 保 分 析和 领会 孟子 “ 民为 贵, 社稷 次之 ,君 为轻 ”的伟大 思想 ;反 违 法乱 纪 的黑 暗现 实 ,从而 使 学生 在学 习语 文 的过 程 中接受 “ 以 之 ,教 师也 可 以通过 引 导学 生在 学 习 《 房 宫赋 》、 《 雨》 、 遵 纪守 法为 荣 ,以违法 乱纪 为耻 ”的价 值观 教育 。 阿 雷 《 兵车 行 》和 《 促织 》 的过 程 中,去 认识 和批 判 反动统 治 阶级那 ( )坚 持 不懈 地渗 透 “ 八 以艰 苦 奋 斗 为 荣 , 以骄奢 淫逸 为 些 背 离 人 民 的无 耻 行 径 ,从而 使 学 生 在 学 习 语文 的过 程 中 接 受 耻 ” 的价值 观 “ 以服 务人 民为荣 , 以背离人 民 为耻 ”的价值 观教 育 。 在 学 习课文 《 五蠹 》时 ,教 师 可 以引导 学生 分 析尧 和 禹的 光 ( )坚 持 不懈 地 渗 透 “ 三 以崇 尚科 学 为 荣 , 以愚 昧 无 知 为 辉 形象 :尧 为 天子 ,住 在草 屋里 ,屋 檐 下的 茅草 都 没修 剪整 齐 , 吃 粗粮 饭 ,喝野 菜 汤 ,穿麻 布衣 , 即使 是看 门人 的 衣食 也不 比他 耻 ”的 价值观 教育 在 学 习 课 文 《 无性 造 人 》 时 ,教 师就 可 以 引导 学 生 在 阅 差 ; 禹为 天 子 , 治水 时亲 自拿 着 工 具走 在 水 里 头 ,劳 累 得 大 腿 论 读 、分 析课 文 的过程 中注意 了解 和把 握 克隆 的相 关知 识 ,能够 理 上 没有 多余 的肉 ,小腿 上 的毛 都掉 光 了 ,即使 是奴 隶 的劳动 强 度 性 地看 待 克隆 ,并对 它 作 出科学 的解 释 。同 理 ,在 学 习 《 石钟 山 也 没有 他重 ……然 后 ,再联 系 当代 清正 廉洁 的共 产 党人 焦裕 禄 和 记 》等 课文 时 ,教 师也 可 以引导 学生 对 具体 问题进 行 具体 分析 , 孔 繁森 等 ,从 而使 学生 在学 习语文 的过 程 中接 受 “ 以艰 苦奋 斗 为 并 注 意培养 学 生实 事求 是 的科学 态度 ,从而 使学 生在 学 习语文 的 荣 ,以骄奢 淫逸 为耻 ”的 价值观 教育 。 二 、在 语文 教学 中渗 透社会 主义 荣辱 观教 育应 力求潜 移默 化 过 程 中接 受 “ 以崇 尚科 学 为 荣 , 以 愚昧 无 知 为 耻 ”的价 值 观 教 育。 在 语 文教 学 中渗透 社会 主 义荣 辱观 教育 除 了要 坚持 不懈 地 进 ( )坚 持 不 懈 地 渗 透 “ 四 以辛 勤 劳 动 为 荣 , 以好 逸 恶 劳 为 行贯彻外 ,还要讲 究方法 ,教师绝不 能只是单 纯地进行 一番抽 象的 耻 ” 的价值 观教 育 “ 说教 ”,或是高 唱几句 “ 口号 ”式 的赞歌 ,而应充分 发挥语 文教 在 学 习课 文 《 项链 》 时 ,教 师 可 以引导 学生 在 阅读课 文 的过 材 以形感 人 、 以情 动 人 的优 势 ,在 教材 鉴 赏 中潜移 默化 地 教 育学 程 中注 意 分析 玛蒂 尔德 这个 人物 形 象 的前后 变化 ,真 正 领会 作者 生 。 ( )注 重身 教,为 人师 表 , 以自己的师 德去 感化 学生 一 对 丢 项链 以前 的 爱慕虚 荣 、好逸 恶 劳 的玛 蒂尔德 的讽 刺和 批 判 , 深 刻 理解 作者 对丢 项链 以后 的艰 苦 朴素 、辛 勤 劳动 的玛 蒂尔 德的 学生 好 比洁 白无瑕 的银 幕 ,教 师好 似清 晰 的拷 贝,拷 贝 上的 同情和 褒扬 ,从而 使学 生在 学 习语文 的过程 中接 受 “ 以辛勤 劳动 各种 形象 总 是要 毫无 掩饰 地投 影 到洁 白无 瑕 的银幕 上 去 。一个 语
论无性造人
![论无性造人](https://img.taocdn.com/s3/m/f926e529daef5ef7bb0d3c8a.png)
理 清 文 章 结 构 层克次隆人是科学缺陷中的一例(1-2 )
论 无 性 造 无性造人面临 人
的种种困惑
1、人性本质特点的缺失(3) 2、公众的质询(4)
3、时间的局限性(5-6)
4、整个世界环境的制约 (7-13)
发表观点
5、假设克隆人产生后的烦恼 (14-16)
(17-18)
1.对克隆人不应该支持
这是对人类自身尊严的公然践踏,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疯狂挑战。 我表示坚决反对。
人是动物长期进化而来的灵长类,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逐渐发展成 熟起来的具有特殊的生物性、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和社会特性的集合体。 这种特定的人是克隆不出来的。实验室里克隆出来的人不是真正的人, 它没有人的个人特殊品格,失去人的尊严和人的多样性。由于克隆出来 的人不是父母所生,是无性繁殖的。
: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 兔:2003年3-4月分别在法国和朝鲜独立地实现; 骡:2003年5月,爱达荷Gem,雄性;6月,犹他先锋,雄性 鹿:2003年,Dewey 马:2003年,Prometea,普罗米特亚(普罗米修斯的阴性变格)雌性 狗: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实验队,史纳比 灰狼:2007年,韩国首尔大学动物克隆研究组,Snuwolf和Snuwolffy,雄性 骆驼:2015年 猴:2017年,“中中”
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 育出新的个体。这种以单细胞培养出来的克隆动物,具有与单细胞供体完全相同的特征,是单细胞供体 的“复制品
三、内容解析
(一)作者为什么反对“无性造人”?
克隆造人 可能性 必要性
(二)理清文章结构,然后提出对这个问题 的看法。
7000万无性恋者也是一道风景
![7000万无性恋者也是一道风景](https://img.taocdn.com/s3/m/253ef30b0740be1e650e9a4c.png)
文章来源:无性婚姻/7000万无性恋者也是一道风景加拿大最新研究表明,全球约有7000万人为“无性恋”者,即他们对异性和同性都没有兴趣。
专家将这种现象称为“第四性”,并称这个人群可能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他们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
所谓无性恋,并不是身体有毛病,或是性别取向不确定,也不是害怕亲密关系,或暂时失去性趣……,都不是!无性恋,简单来说,就是“对性,没有兴趣”。
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使用“无性恋”一词,不是不知道,而是更愿意用“柏拉图”一词代替解释。
相较肉欲,柏拉图式爱情更注重内心世界与灵魂上的沟通契合。
我们或许早已习惯了,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好像幸福就是1+1=2,可以像成功那样复制。
其实他有他的快乐,你有你的幸福。
那些或生理出轨或感情出轨者,相较无性恋者又有多少幸福可言呢?而我们的上帝更没有创造出一个标准的人,他使人类有个别独特之分,犹如他使每一片雪花有个别独特之分一般。
上帝造人,有高矮、大小、肥瘦、黑白、红黄之别,他并不偏好某个大小、形状与肤色。
林肯曾说过:“上帝一定爱普通人,因为他造了许许多多。
”每一个人都有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这个全面吹捧“性感、性欲、性福、性趣”,大力促销补肾壮阳药物的流行文化下,无性恋,或许是一种性感泡沫综合征,他们在冷静地说:“不,今晚不要!”他们或许会将精力更多放在其他的地方,更能悉心的享受各种美好的物,比如美食、园艺、书、艺术品、旅行中的风景等等,他们不抵触法律、不牵涉出柜,又有何不可呢?已故台湾导演杨德昌与蔡琴分手之后,意外爆出十年交颈竟为“无性婚姻”,早在婚前,男方即有“柏拉图”式的约定,一时舆论大哗。
面对千夫指,男方以八字暗语作为回应:“10年感情,一片空白。
”男方去世后,女方终以一纸声明,给出媒体所需要的“前妻的反映”:他给我的寂寞多过甜蜜......就让他活着我的歌声里。
”当下,人们正处在“一个不够”的时代:“一部手机不够”、“一个情人不够”、“一份薪水不够”、“一栋房子不够”。
试论《弗兰肯斯坦》中主人公与怪物形象的关联性——兼谈作者对“
![试论《弗兰肯斯坦》中主人公与怪物形象的关联性——兼谈作者对“](https://img.taocdn.com/s3/m/a24e362931126edb6f1a1064.png)
48试论《弗兰肯斯坦》中主人公与怪物形象的关联性——兼谈作者对“人性”的理解王 勋 吉林大学文学院摘要:《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也是哥特式小说的经典之作。
从创作之初到如今,成为诸多科幻小说的蓝本,也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与激烈讨论。
本文将结合文本,通过阐释主人公弗兰肯斯坦与怪物二者形象之间的关系,来把握作者对“人性”的理解。
关键词:弗兰肯斯坦;怪物;人性;罪恶一、“造物主”与被创造者弗兰肯斯坦生活在一个父慈母爱的大家庭,祖上多年担任地方高官,他身边有挚友科勒威尔,有伊丽莎白天使般温柔的微笑,他本该有幸福的生活。
然而他并不因此感到满足,他在偶然中对自然科学与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致力于“开创一条全新的道路,探索未知的力量,向世界展示创造的秘密”,而这种对创造与人体构造的热爱也促使他相信他发现了生命的起源,而且能赋予无生命的物体以生命。
而他所谓的伟大追求是在试图违背上帝创造人类的法则,他看似在进行一件很伟大的事业,通过无性繁殖创造生命,其实他做这件事的根源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实现自己的荣誉感。
在他看来“在其他领域搞研究的人,你只能和前人走的一样远;可是在科学领域,你的探索永远充满了发现与惊奇……这使我在大学里赢得了更高的声誉和尊敬。
”弗兰肯斯坦处在这样一种高大自满的处境中浑然不知,却还如数家珍得炫耀自己在化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勃勃雄心,并以为人类的事业努力和献身为由创造出一个面相丑陋到连自己都不忍面对的怪物,打破了上帝造人的铁律,致使他家破人亡,一步步沉沦,最后在悲哀中去世。
主人公的悲惨经历与结局似乎也暗含着作者对人类行为的一种疑虑与反思:那种“比任何一个可居住的星球都更神奇、更美丽,它出产的物品,它所具有的特色,都是无可比拟的,因为那些美妙的现象毫无疑问处于尚未被发现的偏远之地”是否值得人类去发现,这种西方文明式的大发现、大冒险精神是否值得提倡,人类一直深感着迷的科学是否会反过来伤害人类自己,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无疑表达了自己的担心:人性的贪婪,人性的不知足会伤害人类自己。
旧刊选萃高觉敷:王夫之论人性
![旧刊选萃高觉敷:王夫之论人性](https://img.taocdn.com/s3/m/740a342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6f.png)
旧刊选萃⾼觉敷:王夫之论⼈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王夫之论⼈性⽂ | ⾼觉敷本⽂原载于《学术⽉刊》1962年第9期⼀、⼈性是什么王夫之在讨论什么是⼈性时,⾸先区别了⼈与动物的界限。
他批评宋儒蔡元定的存⼼之说,写道:“西⼭(即元定)云,⼈物均有⼀⼼,⼈能存,物不能存。
此语卤莽害道不⼩......孟⼦明⽩决断说⼀个“异”字,西⼭却将⼀“均”字换了。
⽝之性犹⽜之性,⽜之性犹⼈之性,告⼦犹能知其不然,⽽西⼭却灭裂此⼼,教同⽜⽝蛇蝎去,悲哉!......禽兽只⼀向蒙蒙昧昧,其或有精明处,则⽢⾷悦⾊⽽已。
此⼼存之⼜将何⽤?”⽢⾷悦⾊是⼈与动物所同有的⽣物性。
王夫之并没有忽视这个特性;他只是要我们注意确⽴⼈与禽兽的界限,确定⼈性的本质特征。
关于⼈的本质,马克思曾经指出:它“并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切关系的总和”。
⽽在这些关系之中,⽣产关系尤其是对⼈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们当然不能希望⼗七世纪的王夫之能够从这种关系来考察⼈性或⼈的本质。
他和从孟⼦以后的历代哲学家⼀样,把⼈当作离开具体的历史社会条件⽽存在的抽象的伦理的⼈。
他分析⼈性,⼀⽅⾯是要在⼈性内求所谓仁义礼智等德性的基础,另⼀⽅⾯企图通过这种内省分析以达到个⼈的存⼼养性的⽬的。
他说:“此⼼存之,由将何⽤?”正是这个思想的表现。
他以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就在于⼈性有仁义礼智的四端。
他说,“恻隐、羞恶、恭敬、是⾮、唯有⼈有之⽽禽兽所⽆也。
⼈之形⾊⾜以率其仁义礼智之性亦唯⼈则然⽽禽兽不然也”。
但何以知道⼈性有此四端呢?他以仁义为例回答来这个问题。
他说,“⼈之所不学⽽能,不虑⽽知者即性之谓也。
学、虑、习也。
学者学此,虑者虑此,⽽未尝则已能,未虑则已知......此未学则已能,未虑则已知者则既⾮不良之知,不良之能也,抑⾮或良或不良,能良能不良之知能也。
皆良也,良即善也。
良者何也?仁也,义也。
能仁⽽不能不仁,能义⽽不能不义。
知仁⽽不知不仁,知义⽽不知不义。
性朴欲趋恶论——《荀子》人性论新说
![性朴欲趋恶论——《荀子》人性论新说](https://img.taocdn.com/s3/m/93708c0104a1b0717ed5dd99.png)
性朴欲趋恶论——《荀子》人性论新说作为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荀子思想虽然影响很大,但由于其在人性论方面性恶的提法,因与孟子一系判然有别,从而引起后世学者的种种议论。
从韩愈的《原道》开始,荀子就被排斥在儒家道统序列之外,直到有清一代儒者才重新注解和重视《荀子》。
鉴于荀子在中国思想学说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力,学界对荀子的研究又掀起新热潮。
学界关于荀子的人性论主要提出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除了传统的性恶论以外,还有性趋恶论、性危说、性朴论和性恶心善说。
本文将对这五种观点加以考量,认为荀子的人性论是性朴欲趋恶论。
一、荀子人性论五说述要将荀子人性论定位为性恶论是固已有之的论断,自王充于《论衡·本性》中认定荀子主张性恶以来,后经宋代理学家程朱等人的论说,几成定论。
近世以来,注重挖掘思孟一系心性哲学之价值的港台新儒家,对于荀子的人性思想亦多以性恶论视之。
将其人性论判为性恶论,无疑与《荀子》中的《性恶》篇密切相关。
《荀子》集中论述人性论思想且具有鲜明立场的篇章,无疑首推《性恶》篇。
概因为此,后世学者一谈到荀子的人性论莫不首先想到《性恶》篇,运思也无不受此影响。
不过,仅凭《性恶》篇便将其人性论判为性恶论是有问题的,即便荀子谓“性恶”,此“性恶”是否指涉人的本质因素,是否是全称判断也很成问题。
由于深受性恶论的影响,有学者对荀子人性论分别作出性趋恶论和性危说的判定。
这两种观点尽管用语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在性恶观点基础上的延伸。
陈光连的性趋恶论认为,荀子从其天之规定的自然义出发,以“本始材朴”来规定人性,这是自然之性而无所谓善恶,而恶是性在社会生活中有趋恶的冲动。
荀子的性恶论是运用发展的观点对恶作规定的,其价值判断的关键在于“顺是”,从其效果的显现以反观性恶。
但性并不固着于恶,若用性外的力量加以化导,亦可更易其趋向。
荀子只主张性本趋向于恶,并不否认其有改变趋向于善的可能。
在此基础上,陈光连将性分为三个层面:性朴是人性的本然状态,而趋恶则是人性的实然状态,向善是人性的价值确证。
高中课文目录(必修)
![高中课文目录(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834dddef5ef7ba0d4a733bdb.png)
人教版
一
沁园春长沙
雨巷
大堰河
再别康桥
兰亭集序
赤壁赋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游褒禅山记
记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金岳霖先生
短新闻两篇
包身工
寻找时传祥
飞向太空的航程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张衡传
李贺小传
表达交流
梳理探究
名著导读
望海潮
雨霖铃
赤壁怀古
水龙吟
京口北固亭怀古
醉花阴
声声慢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边城
哦,香雪
《归去来兮辞》并序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
咬文嚼字
孟浩然
说“木叶”
谈中国诗
中国建筑的特征
作为生物的社会
苏教版
一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活动体验)
祝福
边城
◎总借俊眼传出来
林黛玉进贾府
三、缺失
四、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
◎经世济民
季氏将伐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
◎英名与事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黄花岗烈士事略
我有一个梦想
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问题探讨)
◎灵魂的对白
雷雨
◎美与丑的看台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人性在复苏
辛德勒名单(节选)
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文本研习)
16、﹡风赋
论无性造人
![论无性造人](https://img.taocdn.com/s3/m/4c09fcc9d15abe23482f4d9f.png)
敕令 一模一样 茕茕孑立 规矩 质询 自行其shi 未雨绸缪 居安思危 像煞 前途未卜 脊椎 初露头角 遴选 挖空心思 永劫 周而复始
壬戌 属客 渔樵 江渚 窈窕 冯虚yu风 匏樽 狼藉 桂棹 枕藉 倚歌而和 蜉蝣 溯流光 无尽藏 li妇 山川相缪 愀然 舳舻 shai酒临江 横槊 扁舟
一、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山川相缪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二、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乌鹊南飞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4、顺流而东也 5、渔樵于江渚之上 6、侣鱼虾而友麋鹿
浩浩乎 郁乎苍苍 ……之困于周郎者乎 知不可乎骤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又何羡乎 枕藉乎舟中
自读《论无性造人》完成
1、在文中标识下列字词 敕令 一模一样 茕茕孑立 规矩 质询 自行其是 未雨绸缪 居安思危 像煞 前途未卜 脊椎 初露头角 遴选 挖空心思 永劫 周而复始 2、思考: 1)、“克隆”与“无性造人”是否一回事? 2)、作者认为克隆人的前景如何?为什么? 3)、克隆人的目标有没有可能实现?请说明理由。
巩固检查
一、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山川相缪 3、则天地曾不乌鹊南飞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4、顺流而东也 5、渔樵于江渚之上 6、侣鱼虾而友麋鹿 四、全面复习, 正襟危坐 掌握其他知识 危楼高百尺 要点
三、判断句式特点 1、游于赤壁之下 2、渺渺兮予怀 3、客有吹洞箫者 4、何为其然也 5、而今安在哉?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而又何羡乎?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字 音 字 形
壬戌 属客 窈窕 冯虚御风 桂棹 倚歌而和 溯流光 嫠妇 山川相缪 愀然
rãn zhǔ yǎotiǎo píng zhào hâ sù lí liáo qiǎo
【女娲造人背后惊人的真相】
![【女娲造人背后惊人的真相】](https://img.taocdn.com/s3/m/7d5d0cc5e518964bce847c42.png)
【女娲造人背后惊人的真相】背后惊人的真相2015-10-07 公丘子桓经济与投资研究(1)引子当我们轻轻拂拭历史的尘埃,去探寻人类历史足迹时,有一个民族是无法绕开的,她就是“苏美尔人”。
这个坐落于美索不达米亚新月地带的古老民族,开启了人类文明的第一座灯塔,是东西方文明之源。
新月地带:希伯莱人称之为“示那国”或伊甸园之都。
考古研究发现,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城邦文明,一直可以追述到7300年前埃利都(Eridu)时代。
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座城池。
苏美尔文明比古埃及文明早了约1000年时间;比巴比伦,印度早了3000年;比中国,希腊文明早了3500年,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文明之母。
当我们研究历史到一定阶段时,总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们(人类)从何而来?将走向何方?我们为何和地球上其它生物有如此大的区别?我们的智力“第一因”是如何产生的?而作为人类第一文明的苏美尔人,无疑在这些问题思考中,被推到了浪尖的位置。
当全世界所有民族,都穿着兽皮,摸石头过河,和禽兽为伍时。
为何苏美尔人一枝独秀地爆发出高度的文明?来得十分突然和诡异。
苏美尔文明的高度成就,奠定现代文明的基石,人类所有文明的元素都可以在苏美尔中找到来源。
苏美尔人至少创造39项人类第一。
语言,文字,水利工程,建筑,天文,历法,学校,法律,宗教,药学,数学,农业,神话,文学,史诗,音乐等等等等。
可以说,没有苏美尔人的开拓的奠基,当今人类还是与禽兽一样,只会用石头。
人类智力起源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认为人类长期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和智慧。
这基于进化论假设的推论,当年达尔文是拒绝讨论人类智力起因的,故而这种解释也只是在假设基础上的假设,只不过它被多数人想当然地接受而已。
第二种是认为人的智力来自于天外的神受。
这种解释直接来于人类早期的神话。
中国神话中人类智力来自伏曦传受,古希腊人认为是普罗米修斯,圣经认为是撒旦。
如果用第一种假设来解释人类智力起源,那么苏美尔人无疑就是人类的神。
古今中外关于人性的观点的一些摘录
![古今中外关于人性的观点的一些摘录](https://img.taocdn.com/s3/m/a601415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c.png)
中国古代至今部分关于人性的观点1、孔子性近习远论在孔子看来,人生虽然“性相近”,“生也直”,但是并不完全平等,而是有不同的等级之差、智愚之别。
孔子虽然很少讲“性’,更没有讲性之善恶,但是他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命题,却包含着善与恶的萌芽。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提出人性学说的人,对后来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世硕的人性有善有恶论战国初期人,中国思想史上最早提出人性有善有恶论的人。
世硕主张人生来就具有“善”与“恶’这样两种不同的自然质性。
“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
世硕在肯定人性的先天自然属性的同时,又承认后天教育对人性善恶形成所起的重要影响。
3、告不害的性无善恶论性?告子做了界说,提出:“生谓之性”“食色,性也’。
先天生来的本能为性,后天学习养成的习性为非性,因为食色为人人而生来皆具有的本能,所以为“性”。
为善必须教导积累,为恶亦须诱发养成,故不为性。
据此,告子提出了性无善无恶的人性论。
告子认为,性无善恶。
人生来既不是善,亦不是恶。
善恶是后天经过社会环境的教育而形成的。
所以他说“性无善无不善也”4、孟轲的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之所以是善的,是因为人生来就是具有天赋的“善端”,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
仁、义、礼、智这“四端”是与生俱来的,和人的四体一样,人人都具有。
人只有不断地培养善端,扩充善性,才能达到“尽心”、“知性”、“知天”、“事天”的神镜。
5、老聃的自然人性论在人性论上,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自然人性论。
他认为。
最好的道德规范是使人回到原始的朴素状态之中去。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无知无欲的,由于人们抛弃了淳朴的原初自然本性,而产生了自私心,占有欲,而使社会斗争不息,动乱不已。
6、庄周的自然人性论人的本性为“性命之情”。
庄子认为,人人顺性命之情的自由活动,不受外物牵累,达到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以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境界。
这种人的人性,是非善非恶的。
汉语语境下的唐代景教创造论
![汉语语境下的唐代景教创造论](https://img.taocdn.com/s3/m/1e494d24376baf1ffc4fada7.png)
汉语语境下的唐代景教创造论内容提要:景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叙利亚教会聂斯托利派,明末在西安出土的景教碑和二十世纪初在敦煌发现的一批景教文献,为世人揭开了这一古老的东方基督教会的神秘面纱。
唐代景教的创世论教义,基本遵循《圣经》关于上帝创世的主旨,但在汉语语境的传释过程中,普遍借用中国传统的哲学概念和宗教思想,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不同程度的格义。
在景教与儒释道的创世论比较中,反映了东西方哲学颇有意趣的思想碰撞,也反映了唐代景教徒在维护正统信仰和努力本土化之间的复杂心态。
关键词:唐代景教、创造论、基督教、汉语语境---------------------------------------------------------------唐代景教即中古天主教聂斯托利派(Nestorianism)的一支。
聂斯托利派的开创者是叙利亚人聂斯托利(Nestorius),他曾为安提阿修道院的院长,后任君斯坦丁堡教会的牧首(427-430年)。
聂斯托利认为基督具有二性二位,把一人格的基督变成神人两性的二人格,主张不崇拜圣母,取消了作为基督之母玛利亚的神圣地位。
他的神学主张显然跟《尼西亚信经》是相左的,于是聂斯托利受到了来自正统教会的攻击,并在431年以弗所召开的主教大会上,将聂斯托利革职流放,其教派也被判为异端。
客死埃及之后,聂斯托利的追随者们为了逃避罗马教会的迫害而向东发展,在波斯境内与亚述教会结合,并于498年前后在波斯建立了独立的叙利亚教会,初以塞流西亚-克泰封为大主教总部,后移至巴格达城。
聂斯托利派以波斯为中心,向东方展开广泛的传教活动。
据《唐会要》记载,唐贞观十二年(638)七月,来自波斯的聂斯脱利派传教士阿罗本来到长安,开始了在中国的传教事业①,初来之时称为波斯经教,后曾改名为大秦教等②,最后定名为景教,取其“日月光明”之意,与摩尼教、祆教合称为三夷教③,景教在唐代风行二百多年,在唐末武宗会昌废佛中受到冲击,逐渐走向衰落④。
系统神学--人论
![系统神学--人论](https://img.taocdn.com/s3/m/57cb521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8.png)
系统神学--⼈论导读:恩典以勒圣乐学院课程系统神学第四章⼈论,现代基督徒科学家戴⼤卫(DavidDye)所提出,此说是美国富勒神学院(FulllerTheologicalSeminary)当过,弗5:21-22(⼆)神造⼈的神学意义,此论是天主教的神学⽴场,不少现代神学家亦附和此论,乃新正统派与圣经神学运动者所偏好,恩典以勒圣乐学院课程系统神学第四章⼈论第四章神的精⼼杰作——⼈论(创1:26-27,2:7,诗8:1恩典以勒圣乐学院课程系统神学第四章⼈论第四章神的精⼼杰作——⼈论(创1:26-27,2:7,诗8:1-9,罗5:12-19,徒17:26)本章便开始研究有关「⼈类学」亦称『⼈论』:⼈的起源、创造、本质、受造⽬的、堕落,并神如何为⼈类预备救赎⼯作。
⼀、⼈起源的理论⼈从何⽽来?创1:26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创1:27 神就照着⾃⼰的形像造⼈,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
神创造了⼀男⼀⼥,使他们管理神所创造的⼀切,并吩咐他们⽣养众多。
世上所有的⼈类都是他们的后裔。
对这创造事件的发⽣引起各种⼈起源的理论。
(⼀)⾃然进化论(Deistic Evolution)第⼗九世记的达尔⽂所提倡的。
他理论的重点如下:(⼆)理神论式进化论(Deistic Evolution)詹柏在1844年提出,(三)有神进化论(Theistic Evolution)现代基督徒科学家戴⼤卫(David Dye)所提出,(四)渐进创造论(Progressive Creationism) /复造论此说是美国富勒神学院(Ful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当过院长的卡内勒(Edward J. Carnell)所提出。
(五)⼀次创造论(Instantaneous Creation)波温(Borden P. Bowne)所提出⼆. 神造⼈的原因(⼀)神造⼈的本意当我们凭信⼼接受创世记的创造过程为事实,对我们认识⼈的本性及本质便⼤有帮助了。
论人性
![论人性](https://img.taocdn.com/s3/m/6e88ab0055270722192ef7a0.png)
无善无恶论
代表人物:告子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 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 之无分于东西也。"
有善有恶论
东汉时期的王充提出“性有善有恶说”,他认为,这一说法 只适用于“中人”,不适用于“中人”以上的“善人”和 “中人”以下的“恶人”。董仲舒按阴阳 学 说 ,用 仁 性 比 附 阳,用 情 欲 比 附 阴,天 象 以 阳禁阴,董仲舒把人 的本性看做性和情。性是自然的本质,情指的是情欲。董仲 舒用阴阳之说来解释人性,《春秋繁露· 深察名号》载: “身之名取诸天,天两,有 阴 阳 之 施 ,身 亦 两 有 贪 仁 之 侄 。”阐 释 人 性 由天成的阳气,情由天孕之阴气构合。 他将人分层为斗霄、中民和圣人,各层次的人各自具备相应 的性,而人性自有善恶纠结,《春秋繁露· 身之养重于 义 》:“ 天 之 生 人 也 ,使 人 生 义 与 利 。”
亚里士多德从不同方位揭示了人性的特点。他认为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 觉和思考。他从而把人的灵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即是本能、 感觉 、欲 望 等 ;二 是 理 性 灵 魂 即 是 人 的 思 维 、理 解 、认识等。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外界事物,但是感觉在这里是一种体验,真理和知识只有通过灵魂高级 部分的理性的思考才能获得。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性中包含社会性、趋 善性、理性,以及欲望与兽性。欲望 与 兽 性 又 是 本 身 固 有 的 。 “ 由 此 明 白 城 邦 出 于 自 然的演化,而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 的动物(人类 在 本 性 上 ,也 是 一 个 政 治 动 物)。” 这说明人性中具备了一种重要品质——理性。理性与趋善性是最根本的 特性,“公民们可以由习惯的训练,养成部分才 德 ,另 一 部 分 有 赖 于理性方面的启导”。
荀子人性论的文献综述
![荀子人性论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e94d0aefd0a79563c1e7269.png)
荀子人性论的文献综述摘要: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诸子百家的思想争奇斗艳,但在有关荀子的人性论探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各个学者都坚持自己一直贯彻的思想,有的学者认为荀子的人性思想坚持“性朴论”,既是无善无恶的,有的学者认为荀子人性思想一直都是“性恶论”,研究荀子人性思想是十分有必要的,能让我们认识到其思想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荀子性朴论性恶论本文总结了“性朴论”、“性恶论”有关学者的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对荀子的人性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综合近10年以来有关学者的观点,并做简要评价,提出我自己的一些看法,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读秀中以主题搜索荀子的人性论,参考了其中的20篇文献为我所用。
一、坚持“性朴论”有关学者的观点坚持“性朴论”观点的主要看法是认为荀子讲的“性朴”就是指未进入社会关系之前天然的人性状态,这样的人性是“天”赋予的,也就是先天的,并且这种先天的人性是无善无恶的,坚持此观点的学者也认同荀子的观点,既君子与小人的先天之性没有任何差别的,也是人们常说的人生来都一样,同样享受着上帝的恩赐。
(一)傅山认为荀子的观点是不彻底的,得出“学不圆”的结论,傅山在对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研究时,发现了荀子的观点并不是很清楚,认为荀子的性恶说中其实也有孟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
傅山是在认真比较孟子与荀子人性学说才得出此结论,这个分析是有根据的。
荀子在《性恶篇》中曾经指出,“涂之人可以为禹”、“直木不待而直者,其性直也”的观点,这两句话中就有孟子人性善的影子。
因此,傅山认为荀子的观点并没有彻底否定孟子的性善学说,所以,荀子的性恶论是不纯粹和不彻底的。
他认为,孟子和荀子把人性绝对化了,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都是片面的,应该把善与恶联系起来,它们二者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傅山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看到了善与恶这两个范畴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可以通过教化相互转化,正是因为这种转化才推动了社会发展,从而提出了不同于传统人性观的善恶观○1。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https://img.taocdn.com/s3/m/e1b1b8f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2.png)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好人”出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意思是:所有的恶事里,以过分、不节制第一,但这个主要看行为,不是看心,如果按心念论,世人都免不了面对诱惑动心,这样的话,世上就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了。
扩展资料:一、该句话的运用:1.清·王之春《椒生随笔》卷六:阴曹门联阁学周荇农师尝梦至阴曹,见一极大衙署,其门联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世间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天下少完人。
”2.清·梁章钜《楹联丛话》卷四·庙祀下:张南山寄录城隍庙一联云:“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
二、作者王永彬简介:(清)王永彬,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王氏后人称其宜山公, 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王朝。
生于乾隆壬子年正月二十三亥时,卒于同治己巳年正月二十五巳时,享年七十有八。
为南宋孝宗时王刚中之后,经两次迁徙,直到其父清朝乾隆间才迁往荆州府枝江县城西十五里石门坎。
年少时,其仲兄去世,一度面临辍学,后发愤始得入县学读书。
他不喜科举,很晚才恩获贡生科名,为修职郎,参与编修同治版本《枝江县志》,担任“分修”。
后候选教谕,因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在教学中,先令学生修身,次教其治学,不以科举应试为唯一目的。
并能身先士卒,修养己身而后教。
同时对于乡人,见善必赏;见过必反复规劝,一定要使其彻底改正。
王永彬涉猎广泛,在著述授业之余,经史诸子书法医学皆习,尤好吟诗,其同郡文友王柏心为其撰写《勅授修职郎宜山王公传》记载:“公著述外,尤好吟咏,与高安周柳溪、彝陵(夷陵)罗梦生结诗社,号吟坛三友”。
荀子性恶学说(一)
![荀子性恶学说(一)](https://img.taocdn.com/s3/m/f0e6590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1.png)
荀子性恶学说(一)性恶论百科名片荀子性恶论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
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目录性恶论理论著述社会影响性恶论理论著述社会影响展开编辑本段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
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编辑本段理论著述荀子认为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 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荀子其养以成。
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
”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
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
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
荀子说:“好恶、喜怒、哀乐,夫是之谓天情。
”又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
但是,在性情与仁义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
孟子把食色和仁义都看作是出于先天的人性,其中仁义是大体,食色是小体;仁义好比是熊掌,食色是鱼。
荀子则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
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
”“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作“性恶”。
至于仁义,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
《荀子·荣辱》“凡人有所一同。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
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
是又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执注错习俗之所积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与阐发
反对:政府的声音
• 反对者中,最强大也最有制约效果的莫过于各国 政府。一是生态层面,克隆技术导致的基因复制, 会威胁基因多样性的保持,生物的演化将出现一 个逆向的颠倒过程,即由复杂走向简单,这对生 物的生存是极为不利的。二是文化层面,克隆人 是对自然生殖的替代和否定,打破了生物演进的 自律性,带有典型的反自然性质。与当今正在兴 起的崇尚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基本文化趋向相 悖。三是哲学层面,通过克隆技术实现人的自我 复制和自我再现之后,可能导致人的身心关系的 紊乱。
反对:学界的理由
1.克隆人研究的风险性 2.克隆人行为违背了社会伦理 3.克隆人行为违背了科学道德(1)科学道 德与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职责 (2)盲目进行 生物学实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3)与 严谨的科学精神不符 (4)反对以克隆人牟 利
反对:学者观点
• 复旦大学徐宗良教授认为,人毕竟是社会 人,制造出生物的人是人类的一种退化。 徐宗良说,我国现有的科技伦理教育还相 当欠缺,大家更多的是从纯技术的角度关 注事件本身,而缺乏深层次的伦理思考。 他呼吁加强科研人员及高层管理人员的伦 理观念,这将有助于科研的规范和有序。
不反对:“新潮”学者观点
• 思想比较“新潮”的一些西方科学家进 而认为,这不应看作是改变了宇宙秩序或 “神意”,而是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新机制 的表现。人工设计人,属于特殊的“同型 工程学”,它标志着人从自然进化阶段, 进入到了自主进化阶段。
另类声音(1)
• 要严格区分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生殖性克 隆即克隆人,应该严格控制,而且绝不能做。克 隆人可能产生的社会、伦理问题姑且不论,就其 技术本身而言也还有两点不可克服的缺陷。有足 够证据证明,克隆人有许多技术问题;还有异种 移植,因为有可能从动物身上带来许多疾病,也 不能做。就是目前兴起的干细胞研究也如此。干 细胞研究实质就是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因为是用 于治病而被提倡,但是,干细胞用于生殖一把“双刃剑”。一方 面,它能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诸如保持优良 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 背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另一方面,它将对生 物多样性提出挑战――生物多样性是自然进化的 结果,也是进化的动力,有性繁殖是形成生物多 样性的重要基础,而“克隆动物”则会导致生物 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
无性造人的条件是否具备
• 不大可能 • 一是时间问题。需要几十年不加任何干预 地观察。 • 二是环境问题。因为环境“就是能造成不 同”。为了把环境再造得“毫厘不差”, 就需要克隆其父母,一家子,家庭之外的 人,外围联系,整个世界。而要做到这些 几乎“没有任何希望”。
假如时空条件不成问题
• 还是不行 • 不愿意 • 首先,这意味着用一个完全相同的世界来 取代今天的世界。其次,无法获得有关结 果的诚实无欺的科学读数。再次,克隆 “会周而复始,”“反复无穷”,作者认 为这远超过了他挖空心思想象的某种永劫。
另类声音(2)
• 至于人们担忧克隆技术一旦成熟,会有用心不良者克隆出 千百个“希特勒”,或者克隆出另一个名人来混淆视听, 则是对克隆的误解。克隆人被复制的只是遗传特征,而受 后天环境里诸多因素影响的思维、性格等社会属性不可能 完全一样,即克隆技术无论怎样发展,也只能克隆人的肉 体,而不能克隆人的灵魂,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 有着年龄上的差距。因此,所谓克隆人并不是人的完全复 制,历史人物不会复生,现实人物也不必担心多出一个 “自我”来。 如此说来,克隆人并不是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它的所 谓“可怕”不过是人们基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之上的偏见 和误解。也许,现在人们迫切需要做的,是以严肃的科学 态度理性地看待克隆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加快有关克 隆人的立法,将其纳入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之中。
语言· 幽默含蓄
• 比如“试想,你要克隆一个不同凡响、成 绩辉煌的外交家,好让他照管遥远未来的 中东问题。你必须逮住并说服他摘下一个 细胞”。行文活泼,意趣盎然,生动幽默 地描绘出无性造人必需的前提。
语言· 通俗易懂
• 通俗亲切的语言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比如, “罢了,还是别去想它吧”。“这还不算”“可 事情才刚刚开头”“然后,还克隆什么?”“你 得克隆整个世界,少一点也不成。否则就没有任 何希望。”“这太过分了,想都不敢想”。“别 鼓捣任何人,连你自己在内。头顶上面有个天, 天道可是喜变不喜居的”等等。
观点
• 天道喜变不喜居 • 放下克隆的事 • 找些门路让突变来得快 一些
品读与鉴赏
语言· 优美清新
• “这些词语真正的意思,是指邻近的密密挤挤的人 群,在讲,在听,在微笑,在皱眉,在给与,在 保留,在勉励,在推动,在爱抚,或对这个个人 抡起大棒。”“仅有些基因组,而没有人在其周 围,你会培育出一株脊椎植物,不会更多。”令 人信服而有文采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论无性造人
托马斯
学习目标
• 理解文本信息,把握作者观点。 • 品读准确生动的语言。 • 评价文本,阐发个人见解。
感知与理解
何谓克隆
•克隆是一种借助植物或动 物的体细胞含有的DNA 再造一个完全相同的植物 或动物个体的生物技术。 •
克隆羊
克隆人的前景及其原因
• 暗淡
• • • • • ①仅是象征意义上消除死亡; ②克隆人没有孝心、敬意、举目无亲; ③教育问题非常复杂; ④来自公众方面的质询; ⑤挑战人的独特性。
不反对:学者观点
• 金科溪教授认为,克隆人理论上是可行的,不必 为克隆人可能带来伦理问题而不敢从事克隆人的 科研。他也提出3条反驳理由,决定人命运和性格 的不是生物基因,而是社会因素。科学院家即使 复制出希特勒的躯体,也无法复制出他的思想和 情感;人的尊严不在于生育方式,而是人的社会 性人格;人的伦理观念是会变化的,可以根据变 化的客观存在再给人们以伦理定位。
作业
• 结合《论无性造人》,参考自查资料,以 “我(支持/反对)克隆人”为题写一篇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