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的发黑处理及常见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某些情况,在形成四氧化三铁氧化膜的同时,有部分铁酸钠水 解,生成红色的氧化铁的水合物(Fe2O3.mH2o),沉积在2件表面上,这 是力求避免的(这种现象一般在氢氧化钠含量高、亚硝酸钠含量低 时产生。)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溶液中有红色肢体状氧化铁存 在的缘故。即: NaFe2O4+(m+1)H2OFe2O3.mH2O+2NaOH Fe2O3.mH2O→Fe2O3.(m-n)H2O+n H2O 形成氧化膜的整个过程可以图解表示如下: 钢件制作Fe→Na2FeO2→Na2Fe2O4→Fe2O3.mH2O→Fe2O3.(m-n)H2O
四、影响氧化膜生成的主要因素



1、氢氧化钠含量的影响 在整个过程中适当控制氢氧化钠含量是很重要的。氢氧化钠含 量低,则槽液温度升不高,不能达到发黑所需要的正常温度,得到 的氧化膜就太薄、颜色浅、发花,防护性差。若氢氧化钠含量高你, 会促使氧化膜溶解,使产生的氧化膜被破坏,易出红色挂灰、疏松、 多孔的缺陷。 2、亚硝酸钠含量的影响 亚硝酸钠是发黑溶液中的主要介质,它对氧化膜的生成和质量 有着很大的影响。若提高亚硝酸钠的含量,则氧化速度加快,膜层 致密牢固,但膜薄,抗蚀能力低。若降低亚硝酸钠的含量,则氧化 速度减慢,膜就厚,但比较疏松,并容易剥落。氧化膜的过薄或过 厚对质量都没有好处。因此亚硝酸钠的含量,要按一定的比例加以 控制。 3、温度的影响 氧化处理过程中,温度对氧化膜的形成影响很大。在实际生成 中掌握温度是保证发黑质量的重要一环。钢铁制件的氧化,通常都 在溶液沸腾的温度下进行,而这一温度的高低主要与碱的浓度有关。
NaNO3 NaNO3与NaNO2在发黑液中主要是起氧化作用,与碱及铁离子相作用,生 成氧化膜。 NaNO3作氧化剂时,可得到深黑色的膜层,但光泽性稍差。 NaNO2作氧化剂时,可得到蓝黑色膜层,光泽性较好。目前生产中采用NaNO2作 为氧化剂。
3、磷酸三钠的作用 发黑溶液中一般只要有氢氧化钠、亚硝酸钠两种介质就能形成 Fe3O4氧化膜。但添加了磷酸三钠能使零件在氧化过程中进一步提高 质量。 关于磷酸三钠的作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当磷酸三钠溶解后, 能产生大量的气泡,使发黑液进一步翻动,迫使污物不吸附在零件 的表面,有利于氧化膜的均匀形成。另一种说法是:由于磷酸三钠 与零件表面污物起作用,生成一种比较轻的物质,漂浮在槽液的表 面,然后使零件表面清洁,有利于氧化膜的不断增厚。 氧化液中加入少量的磷酸三钠,可使膜层细致,并能提高耐蚀性。 (加入量可在20~40g/L) 4、亚铁氰化钾的作用 氧化液中加入1~2g/L亚铁氰化钾【K4Fe(CN)6】能使膜层结晶细致, 结合力好,减少褐色沉淀物。但该化学试剂有毒,一般很少使用。

温度升高,氧化速度相应加快,氧化膜厚而致密;温度过高时,氧 化膜(Fe3O4)在碱液里的溶解度提高,这样氧化速度减慢,膜层疏 松,色泽差。温度低,氧化不够充分,其颜色较浅,膜也薄,抗蚀 能力较差。所以,温度应根据氧化液的成分进行选择,进槽时应取 温度的下限,出槽时应控制在温度的上限。 4、Fe3+影响 氧化液中氧化铁(Fe2O3)的含量对氧化膜的生成过程及质量影 响很大。当溶液中的氧化铁含量缺少时,(特别是新配的溶液),得 到的氧化膜较厚,但结构很疏松,耐磨性能极差,容易剥落和擦去, 这是由于零件表面铁离子析出过多,氧化过剧的缘故。一般正常的 溶液,就碳素钢来讲,约有30%的铁离子构成氧化膜,70%的铁离子 溶解在溶液中。所以一般新配的氧化液,必须预先添加一些氧化铁 (如生铁屑)。 如果氧化液中三价铁含量过高,会降低氧化速度,氧化膜厚度 会变薄,耐蚀性差。三价铁含量太多,则不会产生正常的黑色氧化 膜,而是产生带有半透明的红褐色的薄膜,严重时甚至连肉眼也不 能看到。槽液中的氧化铁含量过高,是发黑时颜色发不上的原因之 一。
钢铁的发黑处理
一、概述




钢铁制件在自然条件下,由于与空气中的氧相接处,其表面会形 成一层10-20A的氧化物薄膜。自然成膜时,依据金属本身的物理性 能,表面状态及氧化条件的不同,所形成的氧化膜有的较薄,有的 致密完整,有的却很疏松而不完整。多数情况下所形成的自然氧化 膜不能有效地防止金属继续被腐蚀。 钢铁的氧化处理方法很多,有碱性化学氧化法、无碱氧化法、高 温气体氧化法和电化学氧化法等。目前,工业上广泛采用的是碱性 化学氧化法。(还有酸性氧化法) 氧化膜的特点:色泽美观、无氢脆、有弹性、膜层薄(0.51.5um),对零件的尺寸和精度无显著影响,对消除热处理后生成的 应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发黑处理属于表面氧化处理方法的一种,将金属零件放在很浓的 碱和氧化剂的溶液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氧化,使金属表面生 成一层均匀致密而且与基本金属牢固结合的四氧化三铁薄膜的工艺 过程叫做发黑。由于操作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层薄膜的颜色有蓝 黑色、黑色、红棕色、棕褐色等。

综上所述,氧化液中的Fe3+,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一般以 0.5~2g/L为宜。如果氧化液中三价铁含量过高,可稀释溶液使沸点 降至120℃左右,部分铁酸钠水解成Fe(OH)3沉淀,除去沉淀物,然 后加热浓缩,使沸点上升至工艺要求的温度。亦可加入甘油,捞去 浮渣。加入条件:溶液温度低于100℃,在搅拌情况下,按升溶液加 入5~10毫升甘油计算,加完甘油后,加热至工作温度,此时液面浮 起大量红褐色的铁氧化物,在用网勺捞去。 5、氧化时间和钢的化学成分的关系 钢铁的氧化膜,实际上就是钢铁表面的腐蚀产物。钢的含碳量高, 膜的耐蚀性差,但易于氧化,氧化时间短;反之,钢的含碳量低, 氧化膜耐蚀性好,但难于氧化,氧化时间要长一些。在发黑时,应 根据钢材的化学成分,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并严格控制,以保 证氧化膜的质量。 氧化温度、时间和钢材化学成分的关系:
钢材成分
氧化溶液温度/℃ 135~138 138~142 140~145 140~145 135~138
氧化时间/min 15~20 20~40 35~60 50~60 30~40
碳 0.7%C以上 素 0.4~0.7%C 钢 0.1 0.4%C
~
合金钢 高速钢
五、发黑处理过程


发黑处理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氧化处理前的准备阶段;氧化处 理阶段;氧化处理后的辅助加工阶段。 具体的工艺流程是:碱性化学除油→热水洗→流动冷水洗→酸 洗(工业浓盐酸) →流动冷水洗→流动冷水洗→碱性化学氧化→回 收槽浸洗→流动冷水洗→热水清洗→皂化→热风吹干或室温干燥→ 检验→浸油 〈一〉氧化处理前的准备阶段 1、装筐 装在同一筐内的零件,应考虑其氧化处理温度与酸洗时间是否 都一样,否则必须分开装筐。为了使氧化时间均匀一致,在装筐时 应考虑零件之间留有间隙,尽量做到点接触。对于有盲孔的小型零 件,应采用滚筒发黑。 2、去油 零件表面有油污,会污染酸洗液并影响酸洗质量和氧化膜的生 成,所以首先必须将零件彻底去净油。 去油溶液的工作温度为90-100℃,最宜在溶液沸腾下进行去油, 因为通过沸腾去油液的机械冲击作用,更有利于油的去除。时间为


发黑处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对金属表面起防锈作用。 2、增加金属表面的美观及光泽。 3、发黑时间的加热有助于减少工件中应力。 因为发黑处理具有上述作用,而且成本低、质量高,所以在金 属表面处理中和工序间的防锈等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氧化膜形成的基本原理

〈一〉原理:钢铁零件在很浓的火碱(NaOH)和氧化剂(NaNO2或 NaNO3)溶液中加热,开始表面光受到NaOH的微腐蚀作用,析出亚铁 离子,亚铁离子与火碱和氧化剂起作用,生成亚铁酸钠(Na2FeO2) 和铁酸钠(Na2Fe2O4),然后再由铁酸钠与亚铁酸钠进一步起作用, 生成磁性四氧化三铁。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在氧化剂的存在下铁与浓碱作用生成亚铁酸钠: Fe+[O]+Na2FeO2+H2O 或: 3Fe+NaNO2+5NaOH→3Na2FeO2+NH3↑+H2O 亚铁酸钠朝溶液本体部位扩散同氧化剂相遇并进一步氧化成铁 酸钠Na2Fe2O4: 8Na2FeO2+NaNO3+6H2O→4Na2Fe2O4+NH3↑+9NaOH 或: 6Na2FeO2+NaNO2+5H2O→3Na2Fe2O4+NH3↑+7NaOH 2、铁酸钠与未被氧化的亚铁酸钠作用,生成构成膜层的磁性氧化 铁: Na2Fe2O4+Na2FeO2+2H2O→Fe3O4↓+4NaOH
NaOH 含量 (g/L)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溶液沸 117.5 点(℃)
125.0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31.0
136.5
142.0
147.0
152.0
157.0
161.0
165.0
168.5
说明:虽然发黑液中的其它组成物也有提高沸点的作用,但由于其熔点 都比NaOH低,作用不如NaOH强烈,所以生产上多是用提高NaOH含量来提高 发黑液工作温度的。 2、NaNO3、NaNO2的作用
三、发黑溶液中各介质的作用

尽管发黑溶液有着多种不同的配方,但是最基本的组成物总不 外乎是碱和氧化剂。生产中,碱多使用NaOH,而氧化剂则多使用 NaNO3和NaNO2,碱金属的铬酸盐也可作为氧化剂的使用,但使用较少。 为了改善氧化膜的质量和色泽,往往还在发黑液中添加一些磷酸三 钠或草酸盐等其它药品。这些组成物在发黑液中分别起着如下作用: 1、NaOH的作用 ①使零件表面产生轻微腐蚀,析出亚铁离子,促使氧化膜的形成。 ②提高溶液的沸点,保证发黑过程所必须的温度。溶液中NaOH含量 越多,则溶液的沸点越高。在发兰过程中就是通过调整NaOH的含量 而控制溶液的沸点的。 ③NaOH在发黑液中有去油的作用,有利于氧化膜的生成。 NaOH含量对溶液沸点的影响
Fe3O4(氧化膜)
氧化膜上的红色挂 灰或槽底的褐红色 沉淀物

根据这个理论,钢上的Fe3O4晶体转化膜是这个氧化物的过饱和溶液 中结晶析出的,并附着在工件表面上而得到的。它的结构与厚度取 决于金属-溶液界面液相区的磁性氧化铁溶液的过饱和。 这个理论没有考虑到对钢的化学氧化机理有着重大影响的某些 方面: ①Fe(OH)2或HFeO2-在有氧的存在下十分不稳定,与强烈地吸附 氧的同时它在瞬时间便转化为氢氧化铁(或铁酸盐)。 ②硝酸盐要在铁的存在下,才会还原为亚硝酸盐或亚硝基化合 物。无论是硝酸盐还是亚硝酸盐都不能直接氧化二价的铁离子。使 后者氧化的化合物有可能是Fe(NO)n,不含有这个化合物的新配溶液 是不能得到良好的膜层的。 ③在成膜过程中,金属上的氧化物也应算作基底的一部分,它 可导致局部电池的电极反应延续进行。结晶析出成膜理论不能解释 这一事实。 (二)氧化膜的性质: 钢铁上的氧化膜由亚铁-高铁氧化物Fe3O4组成,其中部分可能 为它的水合物。氧化膜的结构、色泽和防护性能取决于它的厚度。
十分薄的膜(2–4nm)并不改变钢表面的外观,同时也不具有防护作 用。厚度大于2.5um的氧化膜则无光泽,呈黑色或灰黑色,其结构疏 松、抗磨性差。较适合的厚度为0.6~0.8um,呈现黑色或蓝黑色,而 且是带有光泽的致密膜层。钢材的化学成分对氧化膜的外观和结构 有明显的影响。合金钢和低碳钢一般难以得到带光泽的深黑色或蓝 黑色膜,且膜内易夹有红色的氧化铁挂灰。 影响膜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是溶解的苛性碱浓度和温度。由于氧 化是在溶液的沸点或接近于沸点的温度下进行的,而溶液的浓度与 沸点又存在着对应关系,所以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实是统一的。温 度越高,氧化膜的形成速度也越快,最终获得的氧化膜的厚度也越 厚。一般厚氧化膜常是疏松和容易被擦掉的。因此钢的氧化不易在 高于145°的沸腾温度下进行。此外,在这样高的温度下还会加速铁 酸盐的水解而在工作上形成含水氧化铁的红色挂灰,以致膜层质量 低劣。当氧化液温度高于170°C和氢氧化钠含量大于1000g/时,工 件表面就不能生成氧化膜。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高温下亚 铁酸钠与铁酸钠相互作用生成氧化膜的反应成慢、磁性氧化铁的溶 解度增大。 发黑液中氧化剂的浓度对膜层厚度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