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客观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学客观题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学的定义:《辞海》把高等教育学定义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也可以说是,中等教育以上的专业下的“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现象的特殊性(有别于其他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其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它在层次上高,在性质上属于专业教育。

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具有创新性的特点。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特殊性:(1)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发展基本接近于成人水平。(2)大学生的思维具有了更大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3)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4)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多样化。(5)大学生的意志力更为持久、稳固。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特殊性。

1919年,《新教育》创刊,蒋梦麟担任主编,专设高等教育编辑组,由蔡元培、蒋梦麟、胡适、郭秉文等当时高教界知名学者组成,张伯苓也加入进来。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济南召开第一次年会,把高等教育专门列为第二组,参加该高教组讨论的有18人,提交的高等教育议案有14件,涉及的问题多数是针对高校内部的教学和管理所提的具体建议,这可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研讨会。

1957年,厦门大学教育学教研室编写了一本《高等学校教育学讲义》。1978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这标志着高等教育在我国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990年,田建国著述的《高等教育学》出版。

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确定研究问题一般要坚持一下三个原则:(一)价值性原则(二)创新性原则:一是独创性,二是再创式,三是自创式(三)可行性原则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现代大学最早产生于12实际的意大利和法国。

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标志:按照意大利博罗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准计算,他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巴黎大学建校于1200年。博洛尼亚大学以法学而闻名,巴黎大学以神话而闻名,萨勒诺大学则以医学而著名。1167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召回在巴黎求学的学生和学者,其中大批学生汇集牛津,遂创办了牛津大学。1218年,剑桥大学得到英王亨利三世的认可。

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大学,正如前面所讲,学生对教师实施着近似“高压的统治”。特点:两个同乡会的学生校长是大学的最高管理者,也是大学制定的各项法律和规定的执行者。

巴黎大学则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教师就够成了行会的主体,支配着行会的教学和管理活动。

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神学性质,神学学习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讲授分为普通讲授和特别或临时性的讲授。

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获“硕士”、“博士”、“教授”学位。

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征。自治性:大学拥有自治权,是学术自由的前提和条件。中世纪大学注重人文教育,大多是职业性的机构。

恩格斯有句名言形容中世纪大学:“因为有了大学,所以一般教育,即使还很坏,却普及多了。”

外国近代高等教育主要指欧洲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的高等教育。以法英德为代表的欧洲各国的高等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事件是欧洲高等教育的中心由意大利、法国转移到了

德国,标志性事件是洪堡大学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和柏林

大学的成立。

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的产生,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

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独立学院又包括:人文学院和神

学院。专门学院:主要以某一特定学科领域或按照某一

职业开设相关课程,实施专业和职业教育,特别强调教

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大学

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有两条:

一是自由,二是宁静。2.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

关于发展科学,洪堡提出了五条原则,即著名的“洪

堡五原则”:(1)(1)科学是某种还没有得出完全结论的

东西,还没有被完全发现、完全找到的东西,完全性的

结论取决于对真理和知识的永无止境的探求过程,取决

于研究、创造性,以及自我行动原则上的不断反思。(2)

科学是一个整体,每个专业和学科都是从不同角度对生

活实现的反思,对世界的反思,对人的行为准则的反思。

唯有通过研究、综合与反思,科学才能与苍白的手工业

区别开来。(3)科学首先有它的自我目的,至于它的实

用性,其重要意义也仅仅是第二位的。当然,对真理进

行的这种目标自由式的探求,恰恰能导致可能是最重要

的实用性知识,并能服务于社会。(4)科学是与高等学

校联系在一起的。唯有通过对学术的研究、对整体世界

的反思,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然后大学生才能达

到自由、技艺、力量的境界。(5)大学的生存条件是宁

静与自由。这就是“坐冷板凳”和学术自由,国家必须

保护科学的自由,在科学中永无权威可言。

洪堡提出了“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的原则。洪堡提

出的“三个反对”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体现了洪堡作为

新人文主义者的“完人”教育思想。

威斯康星思想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现代

大学的职能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项职能发展为人才

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20世纪世界高等

教育发展的重点介绍具有影响力的两个事件:社区学院

的出现,威斯康星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高等教育中社区学院的地区性、开放性、流动

性和实用性特征。美国社区学院的特征:地区性、开放

性、多功能性、灵活性、实践性。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下)

太学成为“传授知识、研究学术的专门学府。是世

界教育史上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由统一的中央政府设立的

第一所官立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诞生了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书

院。

书院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机构的原型,20世纪初设

立的第一批省立大学,大多由书院改名而来。它所倡导

的自由争论、游学访问、自学与讲授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书院教育至清末已日益官学化,完全沦为科举制的附庸。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五

个方面:1.教育目的上凸显人伦教化。(三纲领,八条目)

2.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

3.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

权。4.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儒家思想特别是其伦

理道德思想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导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核

心,“四书”、“五经”成为高等教育主要的课程。5.教学

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大学之教”采用“讲问”的方

式)

1862年,清政府创建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是近

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近代高等教育开

始起步的标志。

清政府于1898年7月成立了“京师大学堂”。京师

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

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1903年,建立了“癸卯

学制”。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实行了的学

制,奠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基本形态。1905年,

光绪帝采纳张之洞等六臣之奏请,废科举,设学部,兴

学校。这是隋唐以后中国历史上重大的第一教育改革,

影响深远。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对北大进行了

全面改造。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举措是大学自治、思

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五育并举、倚重研究。

自1922年“壬戌学制”的颁布到1949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阶段。壬戌学制是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

育制度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壬戌学制涉及整个国民教

育体系,影响最大的中小学改革方案是将“七四制”改

为“六三三制”。

“北大之创新,清华之严谨,南开之笃实,浙大之

坚韧”是大学精神的高度概括。自由精神、民主精神、

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主要体现。

我国首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之现代大学理念的是蔡

元培先生。

高等教育的大众诉求与精英诉求问题:所谓精英高

级专门人才,简称“英才”,一般是指那些具有突出的智

能水平和道德修养,能够在相关领域对社会的发展、科

学技术的进展和人类精神文明的推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

杰出的人才。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社会发展乃至人类

文明的主要推进者,也是人类进步的共同财富。培养精

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所谓一

般高级专门人才,是指那些在知识素养、智能水平、品

德发展方面能够满足某种复杂劳动和特定职业要求的人

才。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坚力和主力军。培

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最基本的层次。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所谓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过程索要培养的人的质量、

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总目标,关涉

到培育什么样的人以及什么样的素质的根本性问题。

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1)高等教育目的的导

向作用(高等教育目的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2)高等

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4)

高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

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

育活动的教育目的论。个人本位一直是西方具有强势地

位和影响的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

可以概括为:(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制

定的。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

使人的本性得到完满的发展。(2)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

的价值(3)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促进人性的完善,而非

造就公民。(如卢梭就基于人性善的观点)

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所谓社会本位论的

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

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

论。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个

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的目的除了促进社

会发展而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3)教育的最高目的

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所谓人文

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

精神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

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理论基础,可以归纳为三方

面:(1)强调人性不变(2)将理性视为人的最高价值(3)

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与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相对

应的一种理论观点。科学主义是在人文主义的孕育下产

生和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与物质成果的喷涌式显现及

其对人类生活得全面干预,科学主义遂渐成为一种世界

性的社会思潮,其发展势头因迎合了人们经济理性的普

遍诉求而反过来遮蔽了其母体——人文主义。

所谓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

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

突出科学技术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高等教育的

科学技术功能,是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显著特征。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四个方面的

内涵:(1)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完整的发展,

即人的各方面素质如人的身体素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

素质、做人与做事素质的完整而非片面的发展。(2)人

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和谐的发展,即人的各种

基本素质的适当、匀称、协调而非失调或畸形的发展。(3)

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多方面的发展,即人的

各种素质内部多方面而非单方面的发展,如道德素质中

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等方面

的发展,智力素质中的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等。(4)

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自由的发展,即人的自主的、

能动的、不受阻碍的、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发展,而非

规训的、受动的、压制学生个性的、模式化或标准化的

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当代变迁:1957年,《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教育目的作了这样的

概括:“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

的劳动者。”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定》,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建设

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并将教育目的表达为培养“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

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

神”,“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

创造的科学精神”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教育目的由

培养“劳动者”变成了培养“人才”。这就是后来被人们

称之为“四有人才”的教育目的。1998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007年10月召开

的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

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培养人是高等教育

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第五章高等教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

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简言之,就是回答高等教

育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作用。

高等教育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社会起作用

的,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这就是高等教育基本的或主要的功能所在。高等教育对

社会所起的作用: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

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对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

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了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

与。高等教育平等作为许多国家重要的政策被赋予了特

别重要的政治意义。高等教育的参与也与教育民主化紧

密联系在一起。(政治参与的实施需要具有政治参与感与

实际参与能力的公民,因此高等教育的民主参与对社会

政治民主化具有相应的促进作用。

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

职能就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印证后的高等学校最具有生

命力的职能。

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

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19世纪末是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时

期。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1862年)为美国高等学校社会

服务职能的产生提供了法律基础。

在赠地学院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康乃尔大学的建

立和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尤其是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

思想及其实践,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思想和实践

正式形成的标志。

《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和赠地学院的建立给美国高

等教育带来了一场革命,并使美国高等教育逐步发展成

世界高等教育的范例。

第六章高等教育的基本取向

所谓通才教育,通常指培养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

能之人的教育,而从人才学、教育学的角度,则是培养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