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一、生态脆弱区
2.分布
一、生态脆弱区 3.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典型分布区
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直观表现:植被受损、农业收益降低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土壤肥力下降
土地退化=土 土地沙化 地生产力下降
石漠化
东北平原 西北地区 云贵高原
土壤盐碱化
石漠化在江南丘陵的表现---红漠化 红漠化是指在受人为干扰,地表原有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在各种外动力综合 作用下,土层快速侵蚀,红色基岩或其风化壳裸露,呈现红色荒漠景观,土地 生产力衰竭的土地退化过程。红漠化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浙江、福建、广东、 江西、湖南等省的低山丘陵区。
简述红漠 化景观形 成的过程。
1.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它有什么典型特征?2.贵州喀斯特地区为什么出现大 面积的石漠化?3.为什么有人把石漠化成为“生态癌症”?它是不治之症吗? 4.为什么喀斯特地区与贫困交织在一起?
1.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所形成的地貌。典型特 征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岩石绚丽。2.自然+人为原因。 3.石漠化严重的地方只见石头,不见片土,甚至寸草不生,被学术 界称为“生态癌症”。可以治理(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人口整体受教 育程度不高,劳动技能较差,不能适应新时代现代化生活,劳动技 能培训有助于提升劳动力素质,灵活操作各种机械、设备,提高劳 动效率,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 4.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加上人为活动的干扰和破坏,导致石漠 化不断加剧,使人们逐步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森林破坏+红色岩石裸露+水土流失+水分、养分流失& 米降雨量分界线。这条线,让 “天”和“地”密切呼应起来。 高于四百毫米降雨量的,可以种 植农作物;低于四百毫米降雨量 的,是草原和沙漠,适合游牧。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人教版)(28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人教版)(28张PPT)

实践性学习
命题视角(三) 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
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
2021年8月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偏关县2021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化林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在山西省太原市通过评审。 该方案以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为目标,通过平茬复壮、补植补造等综合修复措施,实 施退化林修复工程,对于增强退化林的稳定性和抗逆性,提升柠条灌木林的水土保持 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建立高效稳定的防护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命题视角(二) 湿地生态脆弱区 演绎法学习 1.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其共性为地表常年或经常有 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天然湿地有沼泽、河流、湖泊、滩涂、低潮 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人工湿地有水库、稻田、池塘等。
2.湿地的成因
3.湿地的主要功能 功能
放牧 场退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_质__量__都大大下降
不合理地开矿、_樵__采___、_道__路__建__设___等,也会造成土地退化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提示:①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②综 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请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的措施。 提示:①优化土地结构;②构筑防护体系;③以地养地,自然恢复;④调整 牲畜结构和数量;⑤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自1999年开始,黄土高原实施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大面积增加,水土流失明 显减轻。由于梁峁和坡地大部分植树造林,沟道成为建设耕地的重要资源。随着时 间推移,沟道的可利用潜力逐步降低。为了满足当地的土地需求,延安各区县开展 了沟道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即治沟造地。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 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 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课件1: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件1: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人为原因:人口增加 贫困
过度开垦
一、生态脆弱区
5.我国的生态脆弱区 (1)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2)典型地区 ②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贵州喀斯特地区素有“喀斯特王国”之称,具有土层薄、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特征。生态 基础较为脆弱,石漠化面积大。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交通不便,贫困落后,人地关系严重 紧张。人们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的水土流失,更加剧了生态环境 的脆弱性,使石漠化现象日益严重。
自学窗:人类和自然,谁来决定浑善达克沙地的命运
谢谢观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活动: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1.资料表明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 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 ℃ 以上,甚至达到33 ℃,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 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 月。以其有限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 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藏着荒漠 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综合治理措施 (2)构筑防护体系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2.综合治理措施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2.综合治理措施 (4)调整牲畜结(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案例:乌兰布察市实施退耕还林(草)
活动: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 萨赫勒地区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用地之争加剧。人口过快 增长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解释图2.16,试提出一种 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PT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PT教学课件
原因及综合治理
问题探究
材料一 科尔沁沙地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该地年平均降水量300—500毫 米,降水集中于7—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该地原来是科尔沁 草原的主体,几十年来不当的农牧工矿活动致使土地沙化,形成沙地。从 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固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 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1)据图推测华北平原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最容易造成土壤盐碱化的灌溉方式是( ) A.排灌结合 B.大水漫灌 C.管道渗灌 D.精准滴灌 思路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使土壤表层盐分减少,蒸发使土壤中的盐分 在表层积聚。
对点训练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自1997年以来已经丧失了800多万公顷耕地。目前中 国37%的土地仍在退化,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据 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土地退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地区的土地沙化尤为严重 B.自然原因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石漠化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 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根本原因
3.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主要原因
要点笔记导致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有很多,但不同区域的 主导人为原因不同,其结果都是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从而导致风蚀、水蚀、 沙漠侵吞,最终使土地退化。
对点训练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 围图。据此完成1~3题。
(2)石漠化 ①定义:在我国的石质山地,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发生 水土流失,最终形成裸岩等难利用土地的现象。 ②成因:山地坡度大,土壤贫瘠,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 刷强烈;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如滥垦耕地、砍柴伐薪等,造成植被破坏,地 表裸露。 ③分布: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2.1.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件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

2.1.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课件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
✓ 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主要的生态脆弱区?黄土 高原地区为什么生态脆弱?当地该如何发展?
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 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 能结合图表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 能结合实例,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说出黄土高
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能通过归纳总结黄土高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参考答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
2.结合图2-1-7,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产与活动都要受一定的地理环境的
影响;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理环境,这种影响若超出了地理环境所能承载的强度会引 发环境问题等,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容易导致水土流 失,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对植被、土壤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使得当 地的土地退化,进而使人们进行的农业生产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 只能开垦更多的荒地,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进一步加快了人口增长,更加剧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更加脆弱,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 自然灾害频度增大。
二、脆弱生态影响区域发展
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我国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
指土壤在水的浸润和冲击 下,其结构发生破碎和松散, 随水流动而散失的现象。
面积广 时空分布集中
我国水土流失
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东北黑土地区、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西南喀斯特山区等都有水土流失发生。
黄土以细粉沙为主,空隙多,土质疏 松,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分散, 抗冲、抗侵蚀性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高中地理课件】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高中地理课件】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鄂尔多斯的年平均降水量 大多在300--400毫米;降 水最多的是1964年和1967 年,约500毫米;最少是 1965年,约120毫米,两者 相差约380毫米,说明降水 的年际变化大。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课堂活动--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探讨
问题二: 鄂尔多斯市年际降水量变化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 什么影响?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构筑防护体系: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 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 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
……
▋案例分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 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 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 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 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 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石漠化极易在喀斯特地貌区发展。
问题一: 西南石漠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 当地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课堂活动--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探讨
材料二:浑善达克沙地地区的牲畜量为100万头,到20世纪80年代末,增加到了 1000万头。从20世纪70年代起,菜场开始退化,到20世纪末,1\3的草场已成沙 地,80%的草场退化 问题六: 材料二反应的问题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情景导入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 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 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 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 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 一,如今治理绿洲重现,20世纪后 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 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 从草原变成了生态绿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件56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件56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D 2.C [第1题,清雍正年间,屯田范围扩大到布隆吉乡以西,使疏勒河 引水量大增,实施敦煌大移民,使党河流域引水量大增。随着屯田和移民开垦 范围扩大,灌溉用水剧增,河流下泄水量非常有限,在剧烈蒸发作用下哈拉奇 干涸,D正确;气候干旱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根据材料 可知,在此期间主要是受移民开垦影响,战争、河流改道不是其主要原因,B、 C错误。第2题,疏勒河大部分用于灌溉,下泄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应是灌区完 成节水改造,灌溉用水量减少,水库可释放更多的水量,使得疏勒河重新西进, C正确;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下,人口增加,中、上游水库建设增加,则拦截 水量增加,下泄量减少,不利于疏勒河向西推进,A、B错误;地处干旱区, 水循环活跃度增加,降水和蒸发也会增加,另外降水增加有限,D错误。]
课时训练
④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课时56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⑤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⑥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课时56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2.生态脆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分析 (1)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①抓自然因素,分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自然因素 气候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 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 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土壤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地表径流的能 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任务2.鄂尔多斯降水的变化特征是如何影响该地土地退化的?
[答案] 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比较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
任务3.鄂尔多斯地区为什么冬春季节多大风?
[答案] 鄂尔多斯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接近强大的亚洲高压中心,冬春干旱季节受亚洲高压影响大,且地面植被少,所以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劲。
[答案] 沙尘暴、雾霾等天气增加,大气质量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旱涝灾害增加;风沙掩埋农田、牧场,土地质量下降。
任务3.阐述塞罕坝林场建设的意义。
[答案] 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减轻土地荒漠化;经济林的建设促进了当地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林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安置大量劳动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开垦
开矿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治理原则
(1) 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⑬_____________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保护、恢复
(2) 综合运用⑭_______、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⑮___________发展。
生物
人地和谐
2.综合治理措施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任务1.库布齐沙漠所在地区应主要发展何种农业生产活动?
[答案] 主要发展畜牧业。
任务2.库布齐沙漠的治理中,人们采取了多种生物措施防治荒漠化,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 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防治沙漠侵吞。
任务3.在库布齐沙漠的治理过程中,可采取何种途径帮助当地的农牧民脱贫致富?试举例说明。
[答案] ①在封沙育林育草时,引导当地农牧民种植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多年生的草药植物,改变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②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沙漠风光,发展特色沙漠旅游活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PT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PT课件
生态脆弱区 1.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① 农牧 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 ② 沙漠 边缘等地区,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出现③ 土地退化 的各种表 现。 2.我国生态脆弱区具有④ 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的特点。
第1讲 描述第运二动章的基本资概源念、环境与区域发展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⑤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 的过渡地带。该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的根本自然原因是对⑥ 降水变率 极为敏 感,土地极易受⑦ 风蚀和沙化 。 2.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在⑧ 人口增长 的压力下,人类对⑨ 土地资源 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人类不合理开发 和利用土地资源的主要表现是⑩ 过度开垦 和 过度放牧 ,以及不合理的开矿、 樵采、道路建设等。
第1讲 描述第运二动章的基本资概源念、环境与区域发展
6.在北方农牧交错带,人们过度开垦,向西、向北扩展,扩大耕地面积,使草原面积 减小。 ( ) 7.治理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首先应树立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 务的观念,其次应运用综合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 ) 8.北方农牧交错带治理土地退化运用的综合措施主要是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 技术措施,不包括经济措施和社会措施。 ( ) 北方农牧交错带治理土地退化运用的综合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 施、经济措施、社会措施等。
第1讲 描述第运二动章的基本资概源念、环境与区域发展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2 人教版
第1讲 描述第运二动章的基本资概源念、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本节内容以典型案例探究区域环境的治理,主要内容有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 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和综合治理。在学习时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土地退化问题和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 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综合治理措施。

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共23张ppt)

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共23张ppt)
②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石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石漠化, 红漠化 …………
土地沙化(沙质荒漠化)
冻融侵蚀 (高寒荒漠化)
水土 流失
盐碱化
石质 红漠化
荒漠化
黄土高原初印象
A
C
猜一猜哪幅图是黄土高原的景观?
B

D

黄土高原
2.为什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会脆弱?
• 原因三: 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2.为什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会脆弱?
• 原因四:破坏后难以恢复
西周时期,黄土高原森 林覆盖率达50%以上,之后 不断减少,至明清时仅为8 万平方千米。如山西省吕 梁山唐代曾辟为林区,到 明清时已破损不堪。
植被破坏 加剧了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 植被难以恢复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
——
总 结
生 态 脆以 弱黄 地土 区高 的原 发地 展区
为 例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思路
明确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找出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危害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课后思考
读书P33页活动,回答问题。
1 、 根据石漠化的成因,查找相关资料, 分析讨论我国石漠化的地区分布。 2 、 分析说明石漠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 环境的不利影响。 3 、 请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建议,并 为当地解决贫困问题出谋划策。
气候干旱
2.为什么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会脆弱?
• 原因五:位于不同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
平原→山地、高原
半湿润→半干旱
季风性气候→大陆 性气候
02 脆弱生态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品课件)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课时

2.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品课件)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二课时

自学窗
人类和自然,谁来决定浑善达克沙地的命运
21世纪初,荒漠化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开始了生态恢复。2001年春,人们在浑善达克沙地深处的 某嘎查(嘎查:蒙语,即行政村)设计了乔-灌-草多层次、高密度的防风林。为了保证树木成活, 使用生根剂处理树苗。当年,种植的旱柳萌芽了。
然而好景不长,次年那些树木就不再抽叶,并逐渐枯死。实际上,种植的树木用的养料是树干储 存的,半干旱区强烈的蒸发、严酷的冬季、强烈的大风使得它们很难生存。
和谐发展。
【问题】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优化土地 利用结构
构筑 防护体系
以地养地 自然恢复
调整 牲畜结构 和数量
控制人口 过快发展
提高人口 素质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问题】如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图2.17)。
练习
[2022·山东济宁高二期末]我国生态脆弱区类型多,分布广。为治理生态脆弱区, 人们在坡地上大量修筑鱼鳞坑(如图),在坑内栽种植被,生态环境问题明显改善。 鱼鳞坑是山坡上挖掘的有一定蓄水容量的土坑,多呈半月形沿等高线排列,且上下 鱼鳞坑呈“品”字形交错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 )
构筑防护体系
在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 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
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小流域综合治理。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固沙草方格
防风林
拦沙坝
修梯田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 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ppt课件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ppt课件

精选ppt
17
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发展路径选择 方法构建
3.1现有城市化路径选择方法的不足 • 城市发展路径选择,本质上是进行城市战略规划。
精选ppt
18
3.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路径选择流程
• 目前,我国城市战略规划和城市生态环境研究是脱节的, 规划中只少部分地涉及生态环境,并未使内容建立在生态 环境基础上。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来说,这种方式只 会弱化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规划实施的效 果和城市发展前景。因此,我们把城市战略规划和脆弱生 态环境判定结合起来,充分考虑脆弱生态环境因素,最终 实现城市良性发展,具体步骤如下。
精选ppt
15
2.3.2与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精选ppt
16
• 首先从产业选择看,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受到的约束较小,
产业选择自由度较大。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则势必要着 重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限制了很多产业的发展,就算是资 源丰富的地区,如果选择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也要首先 考虑开采资源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及环境带来哪些严重的 影响,影响大的,就不能在这些地区发展。
另外,在城市建设和布局方面,气候条件也一定程度上 制约着城市空间布局,如工业区一般应位于居民区的下 风向,居民区内部也应该注意日照、通风等的因素,注 意建筑的朝向和间距。
精选p是城市
绿地的基础,对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城市植被覆盖程度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 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 植被多样性较高;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植被覆盖率低, 物种较为单一,遇到风沙或暴雨肆虐,地表裸露易发生 自然灾害,加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精选ppt

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 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 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 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这里绿 洲重现。
1、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 严重?
2、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 生态绿洲?
01
➢ 过度开垦:由于该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 渐降低,土地不断退化。
1953年荷兰遭风暴潮袭击景象
case
阅读
降水多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好,农区向牧区扩展: 降水少的年份,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且由于农作 物长势差,对土壤保护作用弱,一遇大风、 暴雨, 易加重土壤侵蚀。为了维持生计而增加作物产量,人 们进一 步扩大讲地面积,期望来年降水多,农作物 产量高。这样,使得农耕区逐渐向西、向北扩展。由 于该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开垦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作物产量逐渐降低,土地不断退化。
1.请根据图2.14和文字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 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活动●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请根据图2.14和文字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
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资料表明,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早与半干早、热带沙 谟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 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 C以上,甚至达到33C, 可想 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 量不足500毫,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 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 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 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 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案 例】陕西省定边县土层深厚,日照充足,适宜荞麦生长。这里荞麦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的荞麦具有粒大饱满、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大等优势。2011年,定边荞麦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农田防护网
防沙林带
封沙育草
草方格沙障
总结: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到破坏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的进程
过度开垦
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
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
水资源利用不当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古城遗址
上游用水过多,下游因缺水而使绿洲退化、沙化;不合理灌溉导致的次生盐渍化。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学以致用:探索塞罕坝地区土地荒漠化
情境 塞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的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后来由于过度采伐、连年战争等,植被遭到破坏,风沙肆虐。1962年塞罕坝设立机械林场,通过人工造林在这里建起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其面积为112万亩(1亩≈666.7平方米),塞罕坝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 提高到如今的 ,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图为塞罕坝林场及周边区域图。
案例研究:南方喀斯特地区
地表崎岖不平,多陡坡,土层薄,地表水资源不足。
思考: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石漠化的成因)
案例研究:南方喀斯特地区
降水多且分配不均,春夏降水集中,融水侵蚀严重;多陡坡,土层薄;岩石抗风化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过度开垦,破坏植被,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2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2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4.红漠化 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 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造成土地贫瘠,逐渐形成荒漠,所以 被称为红漠化。
我国农牧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以东、以南 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以西、以北为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 两个区域之间存在一条沿东北—西南向延伸、空间上农牧并 存、时间上农牧交替的农牧交错带,其范围北起大兴安岭西 麓的呼伦贝尔,经内蒙古东南、冀北、晋北直到鄂尔多斯和 陕北榆林地区。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土地退化现象非常严 重。
2.土地退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具有 临界 性且变率大。降水集 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土壤侵蚀强烈;降水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 灾,加剧土地退化。②多大风。集中于 冬春 季节,土地风 蚀严重。 (2)人为原因:①过度 开垦 ,加重土壤侵蚀;②过度 放牧 , 导致草场退化;③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也会造 成土地退化。
2.综合治理措施 (1)优化 土地利用 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2)构筑防护体系, 生物 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4)调整牲畜 结构 和数量。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课堂·重难突破
一 典型的生态脆弱区 重难归纳
1.土地沙化 (1)定义:土地沙化是指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而逐渐 沙质化,或由于流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开荒、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人为原因。 (3)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 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知识概览
课前·基础认知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 生态脆弱区是指 生态系统 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 难以恢复的地区。 2.主要分布地区 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 农牧交错 、水陆交 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25页PPT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25页PPT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5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Leabharlann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城市化程度普遍不高,本文主要从 地质、地形、水文、气候、植被和地上地下自然资源几 个方面来论述脆弱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影响。
(1)地质条件,主要包含地形地貌、岩土与土的类型及工程 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物理地质作用及天然 建材方面。
精选
2.3.2与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精选
• 首先从产业选择看,生态环境良好地区受到的约束较小,
产业选择自由度较大。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则势必要着 重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限制了很多产业的发展,就算是资 源丰富的地区,如果选择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也要首先 考虑开采资源会对当地脆弱的生态及环境带来哪些严重的 影响,影响大的,就不能在这些地区发展。
精选
(5)植被 植被多样性包括天然植被和人工栽植植被,是城市
绿地的基础,对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城市植被覆盖程度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 一般情况下,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 植被多样性较高;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区,植被覆盖率低, 物种较为单一,遇到风沙或暴雨肆虐,地表裸露易发生 自然灾害,加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以西,喜马 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 第二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盆地有: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2000-3000米。
• 第三阶梯: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 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1000米以下。
精选
(2)地形条件 宏观上,地形影响着城市的分布,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
在第三阶梯上,因为第三阶梯多为地形平坦海拔较低的平 原地形;从微观的城市内部来看,地形条件影响着城市内 的居民点分布、城市规划、道路布局、城市轮廓、建筑布 局、商业网点的形成等。地形的坡度、高差决定了土地是 否适宜开发建设。
• 根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将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 级阶梯。
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特征 及城市发展路径选择流程研究
作者:张理茜,蔡建明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1)
报告人
精选
1.背景 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特征 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发展路径选择方法 构建 4.总结
精选
1.背景
近年来,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由城市发展而导 致的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 “瓶颈”,世界银行指出,环境危机每年会消耗我国国 内生产总值的8%到12%,这其中绝大部分环境损耗是城 市社会经济活动所致。生态环境脆弱区是指生态环境本 底差,弹性差的地区,是中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也 是中国最贫困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已经是生态脆弱区生 态退化的根本原因。我国1/3的国土生态环境脆弱,因 此生态环境脆弱区亟需我们的关注。
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构造运动是 一种机械运动,构造运动强烈的地方不适宜布局城市。
• 天然建材。建筑地基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载体。
精选
表2,在不同的自然地基中,承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碎石、 角砾、粘土、粗砂、中砂、细砂、大孔土、沿海地区淤泥、 泥炭。一般情况下,承载力越弱的地区越不适于高强度的 土地利用和开发。此外,各种物理地质现象如滑坡、崩塌、 冲泡等也影响着城市的建设,应当给予充分的考虑。
精选
高差小于5m的地区是比较适合开发建设的,5~20m 适合低密度开发,20m以上不适宜开发。坡度0。~10。 的土地可用来进行建设,有实际利用价值,而坡度10。 ~45。之间的土地有景观价值,大于45。则只适宜进行保 护。
精选
(3)水文条件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古代的城市选址更是讲究“背
山面水”的良好风水条件,水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 备条件之一。水文条件对土地的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河谷、大理石含水层、50年一遇的洪犯平原、地下 水回灌区等地都要禁止开发。
精选
• 地貌。我国陆地地貌分为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
地5大形态类型。目前我国城市多数分布于平原、丘陵 和盆地中,山地和高原城市数量相对较少。从城市发展 水平来看,分布于平原、丘陵和盆地中的城市无论从规 模、经济实力还是人口方面来讲,发展状况都比分布于 山地和高原的城市良好。
•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
精选
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特征
2.1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概念、基本内涵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是衡量区域生态环 境发展水平的一种度,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指自我发展能力差、对外部条件改变反映 敏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利变化时生态系 统替代能力弱的地区。
精选
生态环境脆弱并不等同于生态环境差。
“生态环境脆弱”是指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 是本质,而“生态环境差”则是属于现象的范畴, 是在原有基础上累积发展得到的生态环境的状态。 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也可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状 况,这取决于如何发展,采取什么样的路径发展。 同理,在非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也存在着生态环境 较差的局部。
精选
2.2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类及各自城市化发展 特征
• 不同的地区其生态环境脆弱性体现在不同的 方面,根据这些差别,将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分为:干旱区、喀斯特地区、高寒地区、交 界区等。
• 表1中分别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脆弱 区的特征、城市化特征及适合其生态环境特 征的发展模式。
精选
精选
2.3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城市化发展影响因素
精选
(4)气候条件 不同的气候影响着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进而影
响到城市的发展。例如,在高寒地区,不适宜人类及其 它生物生存,城市不易形成,形成之后也不易扩大;而 对于生物体,寒冷气候使生物的生长期漫长,作物常常 是一年一熟,与气候温暖湿润、作物一年两熟或三三熟 的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寒冷气 候的制约。 另外,在城市建设和布局方面,气候条件也一定程度上 制约着城市空间布局,如工业区一般应位于居民区的下 风向,居民区内部也应该注意日照、通风等的因素,注 意建筑的朝向和间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