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共42页
金融危机与现代资本主义案例
金融危机与现代资本主义案例
金融危机的案例:
1. 1873年的金融危机:德国和奥地利经济繁荣,吸引资本留在国内,对外
信贷突然中止,导致美国杰·库克公司经营困难。
2. 1890年的金融危机:伦敦巴林兄弟投资银行对阿根廷债权发生支付危机,加之当年10月纽约发生金融危机,伦敦一系列企业倒闭,巴林银行几乎于
当年11月份倒闭,只是在英格兰银行行长威廉·利德代尔牵头组织的银团担保基金救助下方才得以幸免。
3. 1928年的金融危机:纽约股市开始繁荣,汲干了本可投向拉丁美洲的信
贷源泉,导致上述国家和地区陷入经济萧条。
现代资本主义的案例:
现代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例如跨国公司的兴起、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等。
然而,现代资本主义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环境问题、经济危机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到你,如需更多信息,可以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咨询金融领域的专家。
美国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文 雷曼 的营业收 入 戴尔、 富土 、B 英 特尔 等世 界知 名公 产 泡沫高 峰的 20 年 , IM、 2 亿美 元 , 润 3 亿 美元 。20 利 2 04 司 。20 年 营业 收 入 达到 50 美 元。 达 到 30 07 9亿
历史最 悠久的投 资银行
1 — 07 他 较低 等级 的住 房抵 押贷款 金 融产 品。 发 放 AtA房屋 贷 款 。20 年 上半 年 ,
0 94 uoa 于 15 年 在 亚拉 巴 马 帅蒙 哥 马利 19 年 雷曼兄 弟从 美国 运通剥 离 出来 , A rr贷 款 公 司 每 月放 贷 3 亿 美 元 。 80 『
司, 累计裁员 10 人 。随着次贷 危机 的 模 裁 员来 压 缩开 支 。 自去 年 6月以来 , 美 元。20 年 9月 1 20 08 6日英 国 巴克 莱 银
不 断蔓延 ,07 下半 年以及 20 年一 雷曼公司 已经连续 四次进行 大规模裁 员 行宣布支付总计 1.亿美 元来 收购雷曼 20 年 08 7 5 季 度 , 曼 的减 计 高达 10 美 元。在 来压缩开 支 , 雷 0亿 解雇超过 6 0 00名员工 。 20 年 _ 08 2月结束 的雷 曼第一个财务季度 在北美的资产 , 其中 2 亿美元 现金用来 . 5 然而 , 雷曼 自 回天乏术 , 救 只能寄希 收购 雷曼 交 易部 门资产 , 现在 的估值 为
比摩根士 丹利高出 4 %, 4 只有美 得 了交易席位 。19 年雷曼兄弟公 司被 产 作抵 押大 量借 贷 , 98 再将 借来 的资 金贷 贷资产 , 但 或者 再 林 的 比例 高于 雷曼 , 美林 的规 模却 比 收入 标准普尔 50 0 指数 。20 年雷曼兄 给私募 股权基金 , 购买房贷资产 , 01 且 弟公司被 收入 标准普 尔 1 0 数。是全 打 包发 行给 投资 者 , 0指 将杠 杆机 制用 到 了 雷曼大 得 多 , 还 有数 十亿 美元 能够 迅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也被称为亚洲金融风暴,是指在1997年开始的一系列金融危机事件,波及了东南亚多个国家。
这次危机导致了许多国家的货币贬值、股市崩盘、企业倒闭和失业率上升等严重后果。
以下是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案例分析。
亚洲金融危机的触发因素之一是泰国的浮动汇率制度。
在1997年之前,泰国的货币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一直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然而,在1997年上半年,泰铢面临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国内外的诸多因素,导致了投资者对泰国的失去信心,大量抛售泰铢,导致了汇率的大幅下降。
泰铢危机的爆发,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亚洲国家的金融体制不健全。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曾被称为“亚洲金融奇迹”,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
亚洲国家的金融机构在这一时期迅速扩张,放贷规模庞大,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和不良贷款问题。
此外,亚洲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和透明度也相对较弱,对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缺乏有效的预警和治理手段。
亚洲金融危机还暴露了亚洲国家的外债问题。
亚洲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借助大规模的外国借款来支持其经济增长,这导致这些国家累积了大量的外债。
一旦投资者对一些国家的信心降低,外债迅速变得不可偿还,导致了货币贬值和金融体系崩溃。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IMF向泰国、印尼和韩国等国提供了巨额的紧急援助贷款,帮助这些国家稳定了其金融体系并推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性。
然而,IMF的涉入也受到了许多争议,因为与贷款配套的结构性措施推动了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的案例分析表明,这次危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使得亚洲国家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
此外,亚洲金融危机也揭示了亚洲国家金融体制不健全、外债问题严重等结构性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金融危机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金融危机是指金融市场中出现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一系列问题,导致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进而引发经济衰退的一种现象。
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本报告将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例,分析金融危机中的法律问题,探讨法律在金融危机应对中的作用。
二、案件背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又称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
在这场危机中,大量金融机构因投资次级抵押贷款相关金融产品而陷入困境,最终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此次危机波及全球,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众多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动荡。
三、案件分析1. 案件焦点(1)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2)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失职(3)投资者保护2. 案件焦点分析(1)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隐瞒风险:金融机构在销售次级抵押贷款相关金融产品时,未向投资者充分披露风险,导致投资者盲目投资。
② 违规操作:部分金融机构在贷款过程中,未严格执行信贷政策,违规发放贷款,加剧了市场风险。
③ 内部控制不力: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导致风险不断累积。
(2)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管失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联邦政府监管机构存在以下失职行为:① 监管力度不足: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遏制金融风险。
② 监管政策滞后:监管政策滞后于市场发展,未能适应金融市场的新变化。
③ 监管手段单一:监管手段单一,缺乏对金融创新的关注和引导。
(3)投资者保护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投资者保护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投资者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② 投资者权益受损: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破产倒闭,投资者权益受损。
③ 投资者维权困难:投资者在维权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难以获得有效救济。
四、法律应对措施1.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1)加强金融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分解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 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 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这意味着巴林银 行的彻底倒闭。但荷兰国际集团继续以“巴林银行”的名字继续经营。
尼克· 里森:无赖交易员
应该说,巴林银行的倒闭尼克· 里森是“功不可没”的。
1 中国第一家倒闭的银行。给银行的发展敲响警钟,中国的银 行如果经营不善,也是有可能会倒闭。而不会因为大到不能倒 (too big to collapse) 2 高息纳储的不可持续性。 3 银行的信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4 银行并购需要更加的审慎。
操作风险-巴林银行的倒闭
巴林银行(Barings Bank) 创建于1793年,创始人是英国人弗朗西 斯巴林爵士,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 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 和投资管理。尽管是一家老牌银行,但巴林一直积极进取,在20世纪 初进一步拓展公司财务业务,获利甚丰。90年代开始向海外发展,在 新兴市场开展广泛的投资活动 。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其 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信用风险-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
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是总部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海口 市的一家股份银行,于1995年8月18日开业,注册资本16.77亿元人民 币。 海发行关闭的背景: 1 90年代初的海南房价泡沫产生,大量没有监管的信用社产生并产生 恶意竞争,用高储蓄率吸纳存款。 2 90年代中期,海南房价泡沫破裂,许多信用社都出现了大量的不良 资产,而对储户承诺的高利息也加剧了这些信用社经营困境。 3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关闭海南省5家已经实质破 产的信用社,其债权债务关系由海发行托管,其余29家海南省境内的 信用社,有28家被并入海发行。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课程考核论文课程名称:风险管理论文题目: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姓名:孙浩学号:914113590125成绩: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目录1.案例简介 (2)2.原因分析 (6)3.启示 (9)4.参考文献 (11)一、案例简介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
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
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危机开始蔓延到整个东南亚。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
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
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
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美国次贷危机案例解析PPT课件(40页)
证券化(securitization)及其分类
证券化包括融资证券化(Financing Securitization)和资产证券化 (Asset Securitization)两类。 融资证券化
是指资金短缺者采取发行证券(债券、股票等)的方式在金融市场向资金提供者直接融 通资金。
融资证券化方式多为信用融资,只有政府和信誉卓著的大公司才能以较低的成本采用这 种方式融资,它属于增量的证券化,又称为“初级证券化”。
次级抵押贷款公司
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美国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 、汇丰控股、新世纪金融投资银行、 NovaStar金融公司、第一马格纳斯金 融集团、范妮·梅公司
投资银行/公司
雷曼兄弟、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证券、贝尔斯登公司
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美国抵押贷款保险公司(Mortgage Insurance Companies of America)、瑞 士再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美国债券保险公司Ambac金融集团
次级抵押贷款的兴起与发展
1992年,美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加之人口增长和失业率下降,推动房价持 续走高。同时,美联储多次下调基准利率,而低利率刺激了居民的重新融资, 希望以房产作为“现金奶牛”从中获得更多的消费信贷。实际财富的增加为房 屋所有者变现房产或重新融资,扩大当期消费提供了可能。
在房价不断走高时,即使借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 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因此,1990年代末次级抵押贷款又开始了新 一轮增长,直至今天这场危机的爆发。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概况【续】
对借款者个人而言,违约会使其再融资难度加大,丧失抵押品的赎回权, 无法享有房价上涨的利益。而且,任何一个借款人的违约对借款者所居住地 区也有不良影响。
国际金融风险案例解析PPT(123张)
(六)政府对市场的宏观控制及监管不力和社会公众的普遍投机 心理使市场的崩溃不可避免
美国政府在当时信奉的是无为而治的经济哲学,对市场上出 现的各种问题由其自己解决。每当股市显示出弱势,总统或政府 要员就出来发表讲话,宣称经济基本是健全的,持续的繁荣不会 结束。当胡佛在1929年3月1日就任美国总统时,尽管他连任两届 商业部长并早从1922年就知道股市存在问题,但他没有强烈地向 国会和报界表明自己对股市的看法,没有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虽然此时采取行动可能为时已晚。当时,工商界和银行业普遍反 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一般舆论对通过立法来控制持股公司、投 资信托公司、监管信用交易也没有任何支持。
这场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其他经济领域,发展成一次空前的 经济危机,危机给了美国经济极其沉重的打击。1929年,美国的 工业生产下降了46%。如果按月份资料计算,从危机前的最高点 (1929年5月)到危机的最低点(1932年7月),美国的工业生产 下降了56%,退回到1905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工业各部门,工业 生产连续下降3年之久。危机期间美国13万家企业倒闭,上千万 工人被赶出工厂,失业人数在1933年达到1283万人,占美国劳动 力总数的1/4。与此同时,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约1/4。对外贸易 和资本输出也受到严重打击。危机期间进出口总值减少70%。资 本输出一落千丈,1928年美国发行的外国有价证券是13亿美元, 1931年下降到2.5亿美元,1933年仅160万美元,资本输出几乎停 止。
(一)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金融体系得以正常运行的 基础
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内在的不稳定性,这就要 求政府加以适当的干预。在30年代,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积极推行 新政,一反以前历届总统的对经济的不干预政策,对国民经济进 行了多方面的管理,其中总需求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理论 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所创立的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在30年代开 始为人们所熟悉,并且逐步影响到大学和政策实施。
案例分析:金融危机PPT演示文稿
– 企业为了侵吞潜在的所有利益,发现保持控 制权与所有权是必须的
– 如果不能保持这种控制,企业的特定优势将 会丧失
– 企业不希望分享其核心技术,以免培植一个 竞争者
29
税收问题
• 企业为了寻求最优的税收环境,而进行 税收转移
• 跨国公司经常进行价格转移,从而实现 税收最小
元 • 俄罗斯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其条件 • 俄罗斯股票、债券市场崩溃,资本外逃,然后是卢布
贬值
17
1998的俄罗斯危机
• 1998年8月,俄罗斯无法偿还以卢布计价的债务, 免去了 债务中的大部分以后,巴西同意俄国以现币支付,因 为巴西需要依靠IMF的贷款
• 冻结90天期的外汇支付,以保护俄罗斯的银行 • 允许卢布贬值与浮动. • 俄罗斯请求IMF启动下一批贷款,由于以上的限制,被
危机的扩展
• 就像一个瘾君子,此时的索罗斯显然并未心满意足, 他们四下出动,寻找可捕猎的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
• 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 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 盾。但终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 对美元兑换比价一低再低。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 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唇亡齿寒, 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
与经济衰退 • 石油生产国的意外横财大量进入世界借贷市场 • 生产率并没有很大的提升,发达国家普遍的悲观情绪
压缩了投资,使得大量的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 • 发展中国家不喜欢直接投资,他们不愿放弃对国内市
场的控制。 • 银行在吸取国外的贷款中采取非常激进的态度,承担
了过度的风险
国际金融经典案例分析-------阿根廷金融危机
• (五)脆弱的财政经济基础。
近年来,由于阿根廷经济不景气,进出口能力大幅下降,在阿的外商投资企业 和银行赢利能力下降,加上比索价值高估,大量外资抽逃,吸引外资的难度加大,在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冲击下,阿根廷也就不可避免了。
• (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内政局不稳。
20世纪80年代初,阿军政府实施“还政于民”的策略,使得党派之争日趋激烈, 出现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由于国内问题的累积,政府高层也产生了矛盾,过于简单 化、行政化应对危机的措施使民众对政府大为不满,导致政权频繁更迭,12天之内换 了五位总统。政治危机又使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加重。
(1)僵硬的货币局制度使本币价值被严重高估。 (2)金融监管过于简单化、行政化。 (3)国家财政支出难以控制,收支状况逐步恶化。 (4)沉重的债务负担使政府不得不“倒账”。 (5)脆弱的财政经济基础。 (6)国内政局不稳。
(一)僵硬的货币局制度使本币价值被严重高估。
1991年之前常用发行钞票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加上其他因素,致使通货膨胀长期居高 不下,1991年选择与美元挂钩的货币局制度,通胀很快得到控制。但在注重控制通胀的同时, 没有注意美元的走向,使得比索也随之被逐步高估,进而逐步削弱了阿根廷经济的国际竞争 力,经常性收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国际储备逐步减少。
11月份,阿根廷股市再次暴跌,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更是达到 250%~300%的天文数字。
12月份,阿实施限制取款和外汇出境的紧急措施,金融和商业市场基本处 于停顿状态,并进一步削减公共支出,加大税收力度。
1月3日,阿没有按时偿付一笔2800万美元的债务,正式开始拖欠该国高 达1410亿美元的债务。
二、阿根廷金融危机原因分析
(2)、过程
7月份,经济持续衰退,税收下降,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证券 市场连续大幅下挫,国内商业银行为寻求自保,纷纷抬高贷款利率,其甚至 达到250%~350%。各商业银行实际上停止了信贷业务,布宜诺斯艾利斯各兑 换所也基本停止了美元的出售 。
金融危机案例分析课件(PPT 39张)
(一)1929—1933年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2000)认为大萧 条爆发的原因是由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 耐用消费品尤其是住房的生产过剩和民 众总需求下降所致,耐用消费品尤其是住 房的过度供给和总需求的不足引起了房 产价格下跌,房价价格的下跌迅速传染到 股票市场,从而引起了资本市场价格的大 规模下降,这也成为了大萧条爆发的主要 原因。
(一)1929—1933年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Peter Temin(1993)认为,美联储为了维持金
本位制度,以至于产生了根本性的政策失误 。 1931年下半年以后,德国和英国都放弃了金本 位,本币开始贬值 。 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投资 者对美元贬值充满了预期,他们在美国政府对 美元进行贬值前突然抛售美元,为了维持美元 币值的稳定,美国的利率在1931年最后一个季 度里急剧上升,信贷变得更加难以获得,加剧 了通缩的程度(郑联盛,2009)。
分析表明:每次金融危爆发前真实房地产价格必然呈下降趋 势,但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中,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变化与先前的金 融危机相比略显滞后。
(二)金融危机爆发前真实股票价格指数比较
由图2可见,从T一4期开始,各 个国家的真实股票价格指数都 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在金融危 机前1年,各个国家的真实股票 价格指数的增长趋势停止并呈 现陡然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 言,美国1929~1933年金融危 机、日本金融危机、印尼金融 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前1年真 实股票价格指数下降趋势更加 严重。
(三)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刘遵义(2007)认为,亚洲国家外汇储备的不足是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他将一段时间内( 例如6个月)进口所需的外汇 、 到期的外债数量和外 商的证券投资三项之和与外汇储备的比例称为LL比 例,如果LL比例较高,则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就非 常大。如在1996年和1997年的时候,泰国短期外债还 没有加上进口的需求就已经超过外汇储备;而在1997 年,韩国的LL比例超过500%,也就是说韩国能够撤离 的外资是外汇资储备的5倍以上。
案例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与港元保卫战PPT课件
8月28日,在国际市场影响下,港股低开50余点,抛售 盘蜂拥而至。
15
为使恒指维持在7800点,港府严阵以待,整个上午,指 数在7800点以上窄幅波动。下午,抛盘仍然不断,但政府 已基本控制大市,恒生指数最终以7829.74点收市。
不详
8月期指好仓 9月期指淡仓
40000张 100000张
盈亏[亿元] 1.5 0.83 0.23 0.58 0.6 0 5 14
18
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港府干预行动的疑点:
✓港府干预名为捍卫联系汇率,但却在股市、期市大动手 脚。实际资料显示,港府抽紧银根,汇市接盘已经达到了 打击炒家的目的,似乎没有必要在股市和期指市场冒险;
若联系汇率制度被冲破,港币有即时贬值30%或以上的 可能,炒家将手上等值400亿港币的美元换回港币可获30%, 即120亿港币的利润;
若港府捍卫联汇制,必然以外汇基金接下沽空的港币, 从而导致利率上升,结果股票市场大跌,期指也大跌。假 恒指下挫3000点,那么50000张淡仓合约可挣75亿港币, 再加上现货市场收益,可获利至少100亿港币。
✓逼短线客平仓,进行主力决战
8月14日,港府与炒家的战幕正式拉开。首先高调入市 扫入蓝筹股,逼迫短线沽空客平仓,集中精力与国际炒家 决战。当日,港股劲升564点,升幅逾8%。收市报7224.69 点。誓言恒指将跌至5500点而在6500点狂沽期指的炒家被 迫离场。
13
8月20日,港府利用日元回稳的有利条件,于上午扫货, 加上市场其他程式买盘入市搏短线反弹,刺激恒指上升 260点,直逼7900点。是日,港府主要策略包括在现货市 场集中买入汇丰、香港电讯及和黄等大蓝筹股;在期货市 场开始买入9月期指;
国际金融风险案例PPT文档124页
(五)股市操纵和金融欺诈的流行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存在严重的股市操纵,证券交易所的规 则默认甚至鼓励股市操纵。集资团伙先收买或雇用金融专栏作家, 然后同作为炒作对象的公司的大股东进行接触和交易。他们先悄 悄地收购股票,然后喧闹地购买,把价格炒上去,接着,受其雇 佣的金融分析家在报刊上鼓吹该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在价格节 节上升时候,炒作者再给股票以实在的推动,他们相互之间进行 对敲交易,等股票价格再次大幅度上升之后,便不露声色地把手 中的股票抛出。由于炒作资金的90%可以由银行贷款提供,这大 大扩大了他们的能量。在股票出手后,集资团伙通常还做空,促 使股票价格进一步下降。上述行为在当时是一种合法或至少是一 种不受法律制裁的行为。尽管有一些州制定了反欺诈法,但对证 券交易难以实施和发生效力。大部分承销商还进行欺骗宣传。在 1920~1923年间,承销商售出证券500亿美元,到1933年这些证 券的一半已完全消失,另一半也只保留了其价值的一小部分。
二、原因分析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综合国力大大膨胀。1914~1918年大战期 间,美国加工业生产增长了32%。与此同时,美国资本加强了对外经济 扩张。在战时,美国的对外贸易出口总值增加了两倍,进口增加80%, 而同一期间,整个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缩减到战前的60%。美国在世界 金融体系的地位也得到大大提高。大战结束后,美国从债务国一跃而升 为债权国,它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的40%,世界上许多国家欠美国的债, 连 以 前 的 资 本 主 义 霸 主 —— 大 英 帝 国 也 欠 美 国 44 亿 美 元 的 债 务 。 虽 然 1920~1921年间也曾出现过一次经济危机,但1921年渡过危机后,出现 了新的工业高涨。在20年代经济快速增长和企业合并浪潮兴起的同时, 美国的股票市场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然而正是这种繁荣背后的严重弱 点和隐患,引发了这场空前绝后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1997-1998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1.1 实体经济
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外向型经济受到打击 泰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出口推动,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有着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但由 于泰国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电子产品和服装) ,随着经济的增长,工资 成本显著上升,使得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其次,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和其他国家与地区同类 产品的竞争 (例如其重工业产品受到来自韩国和前苏联国家的挑战) , 导致出口萎缩。 此外, 而劳动力的素质却提高较慢, 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 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也使泰国的外向 型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
国家 泰国 印尼 菲律宾 马来西亚 韩国 GNP(亿美元) 1997/6 1700 2050 750 900 4300 1998/7 1020 340 470 550 2830 ▼40.0% ▼83.4% ▼37.3% ▼38.9% ▼34.2% 铢 盾 比索 令吉 韩圆 涨跌幅 货币 对 1 美元汇率 1997/6 24.5 2380 26.3 2.5 850 1998/7 41 14150 42 4.1 1290 ▼40.2% ▼83.2% ▼37.4% ▼39.0% ▼34.1% 涨跌幅
1.4 政府监管
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泰国政府在经济高增长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淡薄,金融监管缺位。 首先,泰国政府对大量流入的外资缺乏有效监管,使外资比例失调。一是流入的短期资 金过多; 二是大量外资特别是短期外资投向了房地产业和证券业。 据统计, 截至 1996 年底, 泰国私人部门的 700 亿美元外债(含短期外债 400 亿美元)中的大部分投向房地产和股市, 大大助长了了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 这种监管不力不仅造成泰国通货膨胀加剧, 而且使泰 国经济金融体系易遭受到投机资本的严重冲击。 其次,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力,尤其对房地产业和银行业的金融监管不力,导致金 融机构对房地产的过度信贷, 各行各业为牟取暴利而纷纷加入房地产的开发浪潮。 直到危机 发生以后政府才匆忙开始着手改革银行规章,增加财务透明度,改革企业破产法,关闭有问 题的金融机构并限制企业投资房地产,但此时危机已然发生。 再次,政府对经常项目赤字的风险未予以足够重视。1996 年,泰国经常项目赤字已占 GDP 的 8.1%, 比墨西哥 1994 年发生金融危机之前的 7.2%还高, 但泰国政府并未吸取国际经 验教训, 甚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对泰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发出过警告, 但政府并未做出必要 反应。 总之, 泰国政府面对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 房地产业的泡沫持续膨胀和持续了 8 年的经 常项目赤字,没有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充分反映其风险意识淡薄与风险防范缺位。
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世纪之交中国面临的金融危机何清涟中泰两国经济背景比较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以后,当天泰铢应声下跌20%多,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像台风一样席卷东南亚,随后又袭击了新加坡、台湾和韩国,整个世界为之震憾。
应该说,这次泰国的金融危机是多年来泰国经济高速发展积累下来的问题的总爆发,整个东南亚世界都受到这次泰铢贬值的株连。
而这次危机袭击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哪个国家或哪个地区,谁也无法预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策研究部的负责人杰克.布尔曼指出,金融危机很可能会从一个国家蔓延到另一个国家,从而危及整个国际市场金融体系。
可以说,这次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是对东南亚“经济奇迹”的挑战,也是对中国的一次挑战。
因为泰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总背景,与中国颇多相似之处:一、投资导向有误,在房地产业上积压资金过多。
在过去10多年里,泰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金,政府未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将资金引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是放任让资金流向价格暴涨的房地产业。
据法国《解放报》的统计,泰国的金融机构近几年在房地产业的投资已达2300亿法郎,无力偿还的贷款总额达700亿法郎。
而另一份资料表明,泰国银行的呆帐目前已达400亿美元。
金融业运作困难使得许多金融机构濒临破产,这本身就孕育着不稳定因素。
在投资导向上,中国与泰国有类似之处:至1996年底止,商品房的积压已超过6800万平方米,由此发生的资金沉淀达1200万亿元(1)。
这些沉淀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
对商品房积压的痛苦,不少投资者(主要是“公”字号投资者)似乎没有感受到,就在存量还未消化之时,又有大量新增商品房积压,1996年房地产开发投入3825.29亿元资金,而销售额却只有1340.38亿元(2)。
二、在金融体制调控机制不健全时过分依赖外资,埋下金融风险隐患。
1992年,泰国政府取消了延用几十年的保护资本市场的管制,成立了曼谷国际银行,使得泰国公司较易吸收海外资金,从此开始肆意借贷外资。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分析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目录一.摘要二.引言三.正文(一).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1)对俄罗斯本国的影响(2)对中国的影响(3).对本国以及中国以外国家的影响(三).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是四.参考文献2014年俄罗斯经济危机案例分析一.摘要:2014年,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受到强烈冲击,卢布在短期内快速贬值,爆发金融危机。
这场似曾相识的危机,与1997年—1998年发生于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本文对2014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危机后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合1998年俄罗斯的债务危机进行阐述,对于我国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相似经济危机时的建议与应对举措。
关键词:俄罗斯金融危机原因影响措施二.引言2014年,俄罗斯的莫斯科的冬天尤其寒冷。
持续的西方制裁和国际油价下跌,使得俄罗斯经济运行前景不明,其国内也正处于货币汇率下跌、财政收入减少、资本大量外流、经济放缓的煎熬中。
事实上,仅今年西方制裁和油价下跌对俄造成的损失就超过了去年GDP的6%,更令人担忧的是,俄央行最新预测显示,2014年俄GDP增长率仅为0.3%,卢布越来越不值钱了,卢布持续贬值,是现在俄罗斯经济困境中最为显着的一个特点。
当年12月15日,卢布兑美元汇率暴跌13%,创下199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自年初以来,俄罗斯6次加息,投入超过8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都未能阻止卢布贬值49%。
三.正文长期以来,外资对弥补俄罗斯国内建设资金不足和促进投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俄罗斯之所以能跨入新兴经济体行列,外国投资功不可没。
很多西方投资者因担心俄罗斯经济前景而大量撤资是该国经济运行的一个巨大挑战。
2014年俄罗斯经济危机的爆发让人不由得想起发生于1997年的一场金融大风波。
苏联解体后,受政局状况影响,经济秩序混乱,开始实行“休克疗法”,进如果这个数字到年底得到验证,将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俄罗斯最高的通货膨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