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地平线》教案
流年级美术下册教案遥远的地平线
《遥远的地平线——流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平线在美术创作中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地平线的基本概念:地平线是什么,地平线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 地平线的表现方法:如何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段表现地平线。
3. 自然景观的观察与表现:如何观察自然景观,如何用美术手段表现自然景观。
三、教学重点:1. 地平线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 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现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地平线的表现方法:如何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段表现地平线。
2. 自然景观的表现方法:如何用美术手段表现自然景观。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地平线的定义、作用、表现方法,以及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现方法。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 教师准备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范画,供学生观察和参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范画,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让学生对地平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讲解:教师讲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地平线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段表现地平线,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平线的表现方法。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自行练习表现地平线,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表现地平线。
3. 练习法:学生自行练习表现地平线。
4. 展示法: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教学评价:1. 对学生地平线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2. 对学生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现能力进行评价。
3.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作品中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力。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同学们了解线性透视现象;
技能目标:能利用线性透视进行简单的创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利用线性透视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难点:了解线性透视形成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创作油画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线性透视吗?它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一、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1页代表四种视觉的四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说一说,这些画分别是那种视觉现象?
不同的视觉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它们的地平
线和消失点在哪里?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十分准确,说明你们刚才学习的十分认真;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12页的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仔细找一找这几幅图中的视平线在哪里?
生:认真观看后,仔细寻找;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都找的很认真,也找的十分的准确;
三、实践展示:
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尝试画出校园内某处的风景,要求画出风景的地平线和消失点;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生:结合课文积极创作;
师:巡视指导;
生:创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对学生作品做出必要的点评;。
【最新】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3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
【最新】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3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பைடு நூலகம்_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
从两方面来说,一说研究,二说教学。
一说研究。研究课本——《遥远的地平线》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透视这一美术语言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但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可见。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从生活中寻找利用,并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即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热爱,又通过美术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本课的重难点,重点是通过对图片和作品的欣赏,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难点是学会用线条,色彩等方式表现表现的透视透视效果。研究学生——六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因此应该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一些绘画理论知识。在欣赏中学习,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另一方面,教材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比较枯燥,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比如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就不能一次性灌输给学生。本课应立足于研究视觉空间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浅显的透视知识,在绘画中初步解决空间表现的问题。
流年级美术下册教案遥远的地平线
流年级美术下册教案遥远的地平线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地平线在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表现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地平线的基本概念、地平线在不间段和不同天气下的变化,以及如何用画笔表现地平线的美丽。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创作。
第二章:地平线的基本概念2.1 地平线的定义解释地平线是指地球表面上的一个虚拟线,标志着天空与大地的交界处。
2.2 地平线的作用探讨地平线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划分天空与大地、引导视线、产生美的视觉效果等。
第三章:地平线在不间段的变化3.1 早晨的地平线分析早晨地平线的特点,如阳光明媚、色彩渐变等,并展示相关作品。
3.2 下午的地平线分析下午地平线的特点,如夕阳西下、色彩浓郁等,并展示相关作品。
3.3 夜晚的地平线分析夜晚地平线的特点,如星空闪耀、月色朦胧等,并展示相关作品。
第四章:地平线在不同天气下的变化4.1 晴天下的地平线分析晴天地下平线的特点,如晴空万里、色彩明亮等,并展示相关作品。
4.2 阴天下的地平线分析阴天地下平线的特点,如多云蔽日、色彩灰暗等,并展示相关作品。
4.3 雨天下的地平线分析雨天地下平线的特点,如雨雾缭绕、色彩湿润等,并展示相关作品。
第五章:创作地平线美术作品5.1 绘画材料与技巧介绍适合表现地平线的绘画材料(如油画、水彩、素描等)及技巧。
5.2 创作示范演示如何创作地平线美术作品,包括观察、构图、上色等步骤。
5.3 学生实践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和技巧,创作属于自己的地平线作品。
第六章:地平线在各类场景中的应用6.1 地平线在自然景观中的应用分析地平线在日出日落、草原、沙漠等自然景观中的重要作用,展示相关作品。
6.2 地平线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探讨地平线在城市建筑、道路、桥梁等景观中的运用,展示相关作品。
6.3 地平线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介绍地平线在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展示相关作品。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优秀教案范文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优秀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实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仔细视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实力。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肯定情境的画面。
课时安排:2课时第1 课时教学过程(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师:老师请同学们先观赏一张图片,你们发觉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改变?师(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逝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好玩的现象,今日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二)视察分析,了解改变: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改变的图片,引导学生视察)师:老师收集了生活中很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改变,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改变?师(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改变。
2、说一说: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改变?师(小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常养成细致视察的习惯,就会发觉更多好玩的现象。
(三)尝试练习,驾驭画法: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
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好玩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觉它们的大小有改变吗?师:假如将它们竖着像站队列一样排列成一排,你们发觉它们的大小有改变吗?师: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改变外,它们还有前后的?师: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觉了吗?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同样大小物体的后面,就会有前后遮挡和近大远小的视觉改变!2、(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杯子)。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遥远的地平线(1)-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 遥远的地平线(1)湘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掌握地平线在绘画中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和透视的基本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景观,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地平线来表达空间感和深度感,提高绘画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地平线的概念:介绍地平线是地球表面与天空相交的线,它在绘画中起到分隔地面与天空的作用。
2. 地平线在绘画中的应用:分析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地平线的表现,如早晨、傍晚、山区、海边等。
3. 透视的基本原理:讲解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地平线来实现透视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和透视的基本原理。
2. 难点:如何在实际绘画中灵活运用地平线和透视,创造出具有空间感和深度感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本、PPT、黑板、地平线示例图。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或水彩。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地平线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新授:讲解地平线的概念和透视的基本原理,示范如何在绘画中使用地平线。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地平线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1. 遥远的地平线2. 内容: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在绘画中的应用透视的基本原理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完成一幅以地平线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家庭作业:观察并记录家附近的地平线,尝试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地平线的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同时初步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遥远的地平线》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绘画技能,但对于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表达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遥远的地平线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地平线的特点。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想法和绘画技法。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和绘画作品,用于展示和参考。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展示遥远的地平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和特点,展示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想法和绘画技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绘画,实践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继续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想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遥远的地平线-湘美版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2.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教学内容知识点1.遥远的地平线的概念;2.色彩与线条表现。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可以通过呈现一些具有遥远地平线的画面或者照片,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从而激发学生想象空间和探险精神。
例如,在课堂上展示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小视频或者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的情景和色彩。
第二步:讲解1.概念介绍。
遥远的地平线,即在远处随着地球曲率而消失的地平线。
冬季,从远处看,雾霾和沙尘能将地平线上升,营造出万里无云的天空;夏季,遥远的地平线较清晰,且日出日落时可见美妙的光谱色彩交织。
2.核心表现手段。
色彩、线条。
讲解学生不仅可以用色彩表现遥远的地平线,还可以用线条表现天际线的仰角、云层的高度等。
第三步:实践通过练习锻炼学生感知和表现遥远地平线的能力,同时体验创意的乐趣:1.练习画遥远的地平线。
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下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并与学生一起分析。
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想象和学习的技法,绘制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2.应用遥远的地平线表现绘画。
可以是一幅风景绘画或抽象绘画等,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的绘画内容。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画作评估学生对遥远的地平线的感知,以及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
总结本次教学通过引入、讲解、实践、评估几个步骤,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充分掌握了遥远的地平线与色彩线条表现的方法,为学生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创新思维,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观念。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3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3. 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地平线,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的绘画技巧以及地平线在绘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并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画中运用地平线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并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地平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地平线来构图和美化画面。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平线的自然景观,培养自己的空间感知能力。
2.实践法: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掌握地平线的绘画方法。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平线。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地平线景观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绘画工具,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平线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平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地平线的基本概念和绘画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平线景观图片,进行绘画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初中美术《遥远的地平线》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图片一个人站在地球上看远方
学生学着演示视角
检测反馈
学生上黑板指出消失点和地平线(遮挡和未被遮挡的地平线)
课件出示图片
透视现象欣赏
1.近大远小
2.、近高远低透视现象
3.近宽远窄
4.近疏远密
课件出示图片
说出你见过
的透视现象
师演示作画步骤
1.构图
2.定准地平线和消失点
3.深入刻画
4.调整
微视频演示步骤
遥远的地平线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分析简单的透视现象,在室外风景画中用线条表现空间的纵深感
2、 使学生了解与透视有相关的基本概念二、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并学会分析
三、教学难点
观察的能力是画好透视的关键四 教学程序
课目
第3课
6年级下册
活动一
执教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欣赏导入激发情趣
作业展示讲
评, 总结本课
2.什么是消失线和消失点
3.你有什么疑惑?
4.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各自手机的作品,谈感受
课件出示代表性的图片
精讲点拨
我们在以前看书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描述,比如:“太阳从地平上冉冉升起”“汽车渐渐的消失在地平线上”等地平线到底在哪里?总是给我们以无限的遐想,大家都学过地理了,地球是什么形状?是球形,我们能不能看到地球的全貌,不能,假如一个人极目远忘时,就会看到在天地之间有一条线,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天边,在绘画中这条天地之间的分割线就是地平线(板书)当我们远望地平线时,路面会怎么样近宽远窄,为什么?大家拿一本书,放在眼前,是不是很大,再放远 点,是不是小了。再远点又会怎么样?越来越小,当我们看书时,眼睛和书本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越大,物体越大,夹角越小,物体越 小,这就是视角。我们看远方时自然形成了近大远小,路面消失在哪里?地平线。想这条消失在地平线上的点就称为消失点。
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3 遥远的地平线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
学生能分析简单的透视现象,在室外风景画中能用线条表现空间的纵深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了解基本的透视关系,利用透视纸画出室内景物。
使学生了解与透视相关的基本概念,中室内景物画中能用线条,表现出物像的立体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学会推理性的观察方法,能忠实第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学习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学习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学习准备透视图、铅笔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工具铅笔、素描纸学习过程第1课时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1.通过图片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基本的透视变化。
2.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
学生欣赏一张图片,注意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1.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种有趣的透视规律。
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举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的实例,课件展示图片。
学生初步感受基本的透视变化。
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变化。
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在探究练习中让发现透视规律,并能运用透视规律来解决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
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教师示范让学生更加明白画面的主次关系。
五、创作表现1.作业要求:课本P11页学习活动一,绘制一幅风景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
2.注意:主体物要有近大远小的变化并且重复排列在画面中;情境添加简洁有趣颜色要有对比,近处的鲜明,远处的灰暗。
第2课时一、复习旧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基本透视概念:地平线、消失点。
2.提供新的透视知识作为本课预备学习内容。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设计及反思
遥远的地平线教课方案设计及反省关于《遥远的地平线》的教课内容,教师要做好教课方案,有益于教课反省,进而提高教课质量。
下边是为你带来《遥远的地平线》教课方案及反省,供你参照。
《遥远的地平线》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认识视平线和消逝点的透视观点。
教课重、难点:1、经过对四周环境的察看,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述的物象更切近真切。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小孩绘画的基本技术,逐渐发展小孩的察看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建力。
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教课过程:一、组织教课:二、解说新课:1、导入:赏识图片,察看投电影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察看到了什么规律 ?生:近大远小。
2、新授:(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遥远的地平线》的基本规律。
(出示课题:遥远的地平线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久短、近清楚远模糊、近鲜亮远昏暗 (色彩)(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相同的物体,在不一样的地点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野外里,在海洋上,我们向远处瞭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长时,就慢慢地消逝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逝点。
(3)谈谈四周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赏识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逝点。
(5)教师示范①先找到消逝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野,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办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单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摹仿课本上范图解说摹仿作画的基本过程(1) 先察看图片中事物的特点,找寻出切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 (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地点 );(3)用线描表现 (刻画主题物的特点 );(4)整理画面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四、作业展现五、拓展阶段:能够进行现场写生或许默写表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5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的地平线的理解和感受。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手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平线的理解和表现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和画法,能够运用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
2.如何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地平线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示范讲解:教师进行地平线的画法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3.练习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给予个别指导。
4.作品欣赏: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图片、绘画材料。
2.投影仪、幻灯片。
3.优秀作品示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绘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地平线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进行地平线的画法示范,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练习,尝试表现自己对遥远地平线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作品,交流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遥远的地平线。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地平线的画法和表现手法。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4
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3.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3. 遥远的地平线》是湘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地平线,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表现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平线的概念、地平线的画法以及如何通过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例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有一定的热情和兴趣。
但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往往对地平线的处理不够准确,影响到画面的空间感和美观。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地平线的画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知道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地平线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表现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平线的画法。
2.如何通过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地平线的作用和画法。
2.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地平线的画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平线的处理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绘画技能。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图片、画纸、画笔等教学用品。
2.学生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平线,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地平线?地平线在画面中起到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地平线的画法和特点。
教师讲解地平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地平线是连接天地的一条线,它在画面中起到稳定和分割空间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地平线的画法,讲解如何利用地平线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尝试在画纸上描绘地平线。
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教案
师(小结):如果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3.学生尝试练习。
(1)请生上来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时间为2分钟)
师: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绘画中来吗?下面我们来动手试一试,请你们用近大远小和遮挡方法来表现出苹果的前后空间感。谁愿意上来尝试画一画,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
师(启发):接下来我们有个创意点子大比拼,如果让你来画,你会选择其中的哪种动物作为主体,你会添加什么情境?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请说说(点2-3个同学回答)。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比比,谁最有想法,能画出不一样的简单有趣的外形和情境来。
1.画一幅风景画草图,要求表现出地平线、消失点。
2.选择一处室内景物,找准它的视平线和消失点,把透视画准确。(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师:(出示一幅完整的已经涂好颜色的作品)同学们在上颜色的时候,近处的颜色可以鲜明一些,远处的颜色可以灰暗一些。
师:同学们瞧瞧,一幅有趣的完整画面就出来了。师:谁能概括一下整个的绘画步骤。
(2)思维拓展: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整个绘画步骤,想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吗?
师: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小兔子和小猫为主题,虽然都是画小兔子和小猫,但你们能跟老师或者同学画得一模一样吗?
三.作品分析分析教材中画家作品图例,比较床铺和远处餐桌的透视变化:
1.分别标出两者的视平线、消失点。
2.两者相同之处: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3.两者不同之处:床铺的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远处餐桌的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四.纠错训练出示三幅错误的透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辨识并改错
1.冰箱基底线没有透视变化,侧面底座线没有画出透视效果。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遥远的地平线_湘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遥远的地平线_湘美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看和分析,发觉和明白得近大远小等的透视现象。
过程与方法:观赏生活中与绘画中的透视现象,学会用线条等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风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观看的良好适应,能感受到透视规律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看、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把握简单的透视规律,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差不多的透视规律,能创作出表达物体近大远小且有一定空间感的风景画。
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3、学情分析:这帮学生是升入六年级我接手的,由于学校美术老师短缺,频繁换老师,致使其美术差不多素养欠缺。
透视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加上学生的认知水平低,空间思维能力差,不能够明白得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更谈不上在绘画创作中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表现丰富的前后空间关系的画面了。
我依照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观赏为线索,通过一系列作品的展现,让学生在视觉观赏中明白得绘画中的透视规律。
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视点动身去表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通过学生自己的发觉和体会,运用更多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与层次感。
4、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黑色水性笔、作业纸学生预备: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5、设计思路:紧扣教学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在观赏中感受透视变化——在观看分析中了解透视规律——在探究练习中把握透视画法——在教师示范中拓展学生思维——在评判中建立学习成就,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摸索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感知和明白得“近大远小”的这种专门的透视规律!6、教学过程:(一)观赏音乐,导入课题观赏音乐,让学生谈感受,导出课题《遥远的地平线》及副标题《画风景》(二)观看分析了解变化1、画一画引用鲁迅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湘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 3《遥远的地平线》(教案)
三、聚焦疑点探究方法
1、创作步骤
观察书中图片,红色线条是什么?(辅助线)。
2、创作中出现问题怎么办
观察、思考、修改。
1、如何进行创作
辅助线,能帮助我们理解并画出透视现象。(师示范)
2、创作中出现问题怎么办
多找辅助线,能解决一切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像识读,选择创作方法。
四、设计招牌运用方法
1、尝试画一幅有透视现象的画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准备
学具:图片、彩笔工具
教具:ppt课件
教学
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1、欣赏图片
发现透视现象。
2、了解透视
简单一点,就是近大远小。
1、情境设置、出示课题
图片欣赏。
2、介绍透视
透视现象:对你所要画的东西,视觉上对物体都会有差异,因为光是直线的,看到的不可能是整个物体的每个面,都会产生透视。
2、温馨提醒
(1)可以临摹、可以创作。
(2)请画上辅助线。
1、明确作业要求
2、巡回指导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尝பைடு நூலகம்,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五、达成共识多元评价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平线的概念,理解地平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地平线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平线的概念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
3. 绘画地平线的步骤及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平线的概念、绘画中的应用及表现方法。
2. 难点: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具体表现,绘画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地平线相关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地平线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平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地平线的概念、在绘画中的应用及表现方法。
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分析绘画步骤及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地平线绘画练习。
5. 评价与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绘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地平线的概念及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
3. 绘画地平线的步骤及技巧。
七、作业设计1. 绘画一幅以地平线为主题的作品,要求表现出地平线的特点和美感。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地平线的概念和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及绘画步骤与技巧。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地平线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方法1. 平坦地面的地平线:在平坦的地面上,地平线通常是一条清晰、连贯的直线。
在绘画时,要注意地平线的水平性,可以通过使用直尺辅助绘制,以确保地平线的平稳。
地平线的颜色和纹理也需要与地面相协调,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遥远的地平线》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合作、朗读诵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朗读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对于生活的热忱态度。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课文《遥远的地平线》。
2.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教师播放一段阳光明媚、大自然景色优美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二、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呼吸运动,以放松身心,为接下来的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三、课文学习(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遥远的地平线》这首诗,并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整首诗的内容。
2.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一些词语和表达方式,解释生词和难句。
3.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阅读诗歌,理解每一节的意思并进行讨论。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展示自己小组的阅读成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四、思考与讨论(20分钟)1.学生个人思考: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合作讨论: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与同组的同学分享,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3.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将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整合,进行全班讨论,分享各组的观点和体会。
五、朗诵与表演(20分钟)1.教师示范朗诵:教师以标准的语音语调,朗诵《遥远的地平线》。
2.学生朗读: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在朗读中发现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表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歌进行改编或创作表演,通过表演来诠释诗歌的情感。
六、拓展与延伸(15分钟)1.带领学生合唱:教师带领学生合唱一首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歌曲,加深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2.学生创作: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以《遥远的地平线》为题,以诗歌、小说、绘画等形式展现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遥远的地平线》的基本规律。
(出示课题:遥远的地平线)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教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