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 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伶官传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介绍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文学创作本文给歌妓立传的目的。
2、掌控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定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4、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准确记忆文中的名言名句。
学习重难点: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一)、走进作者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
学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
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
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家。
(二)、解题:伶:乐工,艺人。
伶官:趣工作了官。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三)、时代背景:1、北宋王朝创建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败坏。
矛盾也日益锋利。
直面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承受耻辱,每年都必须依靠纳币输绢以期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展开谄媚。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入、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容。
后起义四起,具有重兵的伶官拒不派兵,而庄宗亲征又宣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坐危起兵,用乱箭射死去了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五代史》的作者欧阳修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2. 理解《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内容和意义;3. 掌握欧阳修的文学风格和写作特点;4. 能够分析《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导学内容:1. 欧阳修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2.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内容和意义;3. 欧阳修的文学风格和写作特点;4.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1. 你知道《五代史》吗?它是什么内容?2. 你听说过欧阳修吗?他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和贡献?3. 你知道《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什么?它为何重要?二、进修1. 欧阳修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欧阳文忠公”,是宋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赋、散文等,尤以词作为最为闻名。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卓越的文学才华,更在于他在文学史上的创新和开创。
2.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内容和意义:《五代史》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记载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
其中,《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五代史》所作的序文,是对伶官传文学的评判和赞美。
这篇序文不仅展现了欧阳修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更体现了他对文学的奇特见解和创新思维。
3. 欧阳修的文学风格和写作特点:欧阳修的文学风格清新明丽,古典与摩登相结合,兼收并蓄,开创了新的文学风貌。
他的作品语言漂亮,表达深刻,富有情感和思想,被誉为“欧阳体”。
欧阳修的写作特点包括情感真挚、思想深刻、形象鲜明、语言漂亮等。
4.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五代史伶官传序》作为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它不仅展现了欧阳修对伶官传文学的奇特见解和理解,更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这篇序文通过对伶官传文学的赞美和评判,展现了欧阳修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伶官传序导学案
肝胆忠心昭日月义正词婉劝君王《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检查预习,注意积累实词、虚词、语法知识和名句。
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散而不乱、抑扬顿挫的文气,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理解名言警句的含义及对人生的启示。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点拨、讨论(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名言警语的深刻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介绍参考课文注释①2、解题及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
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伶人。
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音乐戏曲,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
(二)精讲点拨学生初读课文,正音释义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对句读,体会情感;借助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句式;对不理解的词句进行交流,质疑。
教师范读并进行点拨强调指出课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1、“事”“原”“及”“组”“函”“本”“举”“乃(你)”等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2、“之”“所以”“而”“其”“以”等重要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3、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
(三)当堂训练:1、盛 <一词多义>请其矢,盛以锦囊()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2、告 <一词多义>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3、其 <一词多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对下面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抑制 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5、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 、负而前.驱B 、一夫夜.呼C 、仓皇东.出D 、函.梁君臣之首6、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而皆背晋以归.梁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④与其.所以失之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7、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①此三者,吾遗恨也②盛以锦囊③系燕王父子以组④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⑤智勇多困于所溺⑥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⑦燕王,吾所立(四)再读课文,分析品味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文翻译 (3)四、中心思想 (4)五、读文感知 (5)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6)一、学习目标理解五代时期的历史背景与社会变迁。
文章通过对伶官这一特殊群体的描绘,展现了五代时期的政治纷争与道德沦丧,揭示了朝代兴衰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关联。
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体会作者的史论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同时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史为鉴,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五代史伶官传序》是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人名)创作的一篇史论。
2.文章主旨在于揭示_______的道理,以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得失成败为历史依据,借以告诫北宋王朝的执政者。
3.文章开篇即提出全文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五代史伶官传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文章通过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事例,具体论证了兴衰成败与人事的紧密关系。
B.作者认为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都是由于天命所定,非人力可为。
C.文章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感染力很强。
D.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庄宗成功与失败时的不同形势进行对比,增强了说服力。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其主要写作目的是:A.纯粹为了分析五代时期的历史。
B.通过对庄宗李存勖的成败分析,为北宋王朝的执政者提供历史借鉴。
C.赞扬庄宗李存勖的英勇善战。
D.批判五代时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三、简答题1.请简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到的“盛衰之理”是什么?2.文章是如何通过庄宗李存勖的事例来论证其主旨的?请举例说明。
3.《五代史伶官传序》在文学手法上有哪些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三、全文翻译《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如下:唉!国家的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伶官传序导学案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导学案1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一、基本知识了解1.关于“序”: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2.关于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坛领袖。
作为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属二十四史之一。
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
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
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二自主学习1给以下字词注音:伶()官有的放矢()盛()以锦囊仇雠()已灭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1)原.庄宗之所以..也:()..晋王之将终..得天下:(世言抑本..其成败之迹:()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岂.非人事哉:()则遣从事..告庙:()..以一少牢至于..誓天断发:()(3)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函.梁君臣之首:()..,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其矢,盛.以锦囊()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5)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智勇多困.于所溺()(6)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3、翻译句子:(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2)盛以锦囊,负而前驱:;(3)而告以成功:;(4)身死国灭,为天下笑:;(5)庄宗受而藏之于庙:;(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合作探究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伶官传序》导学案.doc
《伶官传序》导学案《伶官传序》第1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质疑解难,归纳梳理《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3.通过反复诵读、因声求气,体会本文语言特点,了解欧阳修散文语言的多样性。
4.通过探究讨论, 理解本文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习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2、理解本文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欧阳修(10 07 —1 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 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2、背景介绍:五代(90 7〜9 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伶官传序》第2课时导学案一、合作探究1、《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呢?明确:本文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全文都围绕它进行论证。
导学案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以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2、反复朗读,学习文章对比列举史实和对比式分析的说理方法。
3、明确写作意旨,体悟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二、知识准备1、知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并编著两部史书:了《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新五代史》。
他的散文简约且富有波澜,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清人沈德潜称赞《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是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2、知背景(1)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
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
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3、解题目“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即“艺人,乐工“,“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
序,是文体的一种,有文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后面。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1《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师版)(人教版高二选修)【导学目标】1.了解《伶官传》的作者和背景2.掌握《伶官传》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了解《伶官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4.培养学生欣赏古典小说的兴趣和能力【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1.《红楼梦》中的“伶人”角色有哪些?2.你了解什么是“伶官”?他们在古代的生活和工作是什么样的?二、自学环节1.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章进行自学。
每组成员担任问题提出者或者问题回答者。
2.问题提出者的任务:针对所分的章节,提出3-5个问题,问题的涉及全文内容的主旨、细节和比较一类。
3.问题回答者的任务:要根据自己所负责的章节,认真阅读相关内容,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4.阅读结束后,主动汇总不同组的问题和回答情况,加深了解全文的主旨、情节和形式特点。
三、课堂讨论1.每组分别对所分的章节进行汇报,对关键问题和难点进行讨论和解决。
2.集体讨论和互动,更加深入透彻理解了小说的内涵和形式特色,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核心,在思辨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文化素养。
四、课后拓展1.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探究《伶官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加深对其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2.通过文学阅读的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判能力。
难点:了解小说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探究其在文学史上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评价】1.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好的适应了高中的学习要求。
2.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适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3.学生通过本次导学案活动,更好的了解到《伶官传》的文学价值和人生智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心,掀起了一股学习经典、追求卓越的阅读热潮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伶官传》的内容和文学特色,增强了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意识。
(完整版)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课前预习案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晚年号,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____、____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二、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
《伶官传序》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欧阳修和后唐兴亡史,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疏通一二段文意并掌握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1.知人论世: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吉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以散文成就最高,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作《欧阳文忠集》。
还编写了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和《新五代史》,二书均收入官修的“二十四史”。
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与韩愈一脉相承。
著名的政治散文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状物怀人叙事散文有《醉翁亭记》《秋声赋》。
《洛阳风土记》《洛阳牡丹谱》《洛阳牡丹图》,是我国最早的三本有关牡丹的专著。
晚年著述《六一诗话》,多评述北宋诗人的作品,也涉及唐诗。
2.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作的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
这三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得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因而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使朝政日坏。
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宠任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
北宋王朝建立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特权(免役、免税等)。
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便更加残酷。
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活生生的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亡于蒙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
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
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学案博苑2013-04-16 09485d56b7b40102e5i1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学习掌握下列字词1.理解“原、恨、其、乃、纳、贼、泣、何其、本、逸豫、忽微”等11个常用文言词;2.归纳“与、归、遗”三个多义词的义项;3.辨析活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
二、能力目标背诵第三、四段,共192字。
三、德育目标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学习重难点】一、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重)二、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难)【学习方法】1、从诵读切人,摘出名句,把握的观点,理解针对北宋现实所总结的历史教训,结合课后练习第一、三、四题,以自学为主,解决基础字词。
2、结合课文后花边内附录的《新五代史·伶官传》书选内容,了解五代兴亡过程和庄宗李存勖其人其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疏通课文大意(一)背景资料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宇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续和发展了唐朝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
他团结并培养了大批古文作家。
如“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皆出其门下。
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奠定了一代文风。
2.五代。
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唐是李存勖(庄宗)建立的,其父李克用因出兵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
所以,依史家惯例,李存勖继位死后应被谥为“庄宗”。
3.庄宗大事年表908年,24岁,袭晋王之位于太原。
912年,攻燕。
913年,破幽州,“系燕父子(刘仁恭、刘守光)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于洛阳即帝位。
926年,皇甫晖、李嗣源叛乱,传人亦作乱,庄宗中流矢而亡,年42岁。
4.《新五代史》,“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为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称《新五代史》5.《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导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伶官传序》导学案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
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归于颍州(今安徽阜阳)。
次年卒。
熙宁七年(1074)获赐谥号“文忠”。
2.背景解读《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公元907年至960 年间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历史。
在这53 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
后唐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为伶官所惑。
当叛乱四起时,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 多年后,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伶官传序官传》作此序文,就庄宗宠幸伶官而祸国乱政的史实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呼吁“忧劳可以兴国”,警告“逸豫可以亡身”,这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
3.文体知识序序,又叫“序言”“绪言”“卷头语”“叙”等。
从唐代起,序又被称为“引”。
宋代文学家苏洵的父亲名叫苏序,苏洵为了避父讳,就把他写的书序称为“引”,后被沿用下来。
唐以前,序常被置于正文之后,如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即列于一百三十篇正文之后:唐后则将“序”放在正文之首,将正文之后的序言称作“跋”“后序”。
序有自序与他序之分,也有“史序”“文序”“赠序”之别。
在议论中夹着感慨,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或对所记叙的人与事的态度的为“史序”,如《伶官传序》;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序为“文序”,如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等。
4.文化常识【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庙号。
例如: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基础的文言字词句式。
2、理解体会本文的中心观点思考其当代意义【知识链接】补充资料,助力理解------------梁燕契丹,晋王三恨。
五代史唐宋之间的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
这一时期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先后建立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
史上为了区别称作后梁、后唐、后汉、后周。
在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祖上对唐有功被封唐朝国姓的西突厥沙陀族人李克用出兵助唐镇压起义,,不久被唐封为晋王。
而黄巢的部将朱温后降唐,唐僖宗赐名全忠,封为梁王。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李克用约朱温共击黄巢,回兵时,李克用途经汴州,朱温假意宴请,夜间却纵火谋杀他,因天雨火灭,李遂得逃。
于是晋梁结成世仇,相互攻打,战争不止。
这就是晋王所言“梁,吾仇也”即李克用“遗恨”之一。
后来梁王朱温灭唐建立后梁王朝,到923年晋王之子李存勖灭后梁杀死朱温之子后梁皇帝朱友贞建立后唐王朝。
之二是与燕王的矛盾。
燕王指刘仁恭,本是幽州刺史李可举的部将,生前并未称王,因其子刘守光称燕王继又称帝,故称刘仁恭为燕王。
李可举死,其子匡威、匡俦争位,刘仁恭乘机攻幽州,兵败后投奔李克用,颇受宠信,由李荐为卢龙节度使。
后李向刘借兵打罗弘信,刘不肯,还杀了李的亲信燕留得,归附朱温,自此晋燕由恩变仇。
李克用说“燕王,吾所立”,“背晋以归梁”,即指此。
之三是契丹背晋归梁。
契丹原是关外游牧民族,唐哀帝天祐四年(907),耶律阿保机应李克用之请,来到云州,双方“握手甚欢,结为兄弟”,立盟同击朱温。
但不久耶律阿保机失信背盟,派人与朱温通好,此即“契丹与吾约为兄弟”,但其后却“背晋归梁”。
【预习自测】(课前预习——完成自测——课上订正)一、基础知识巩固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仓皇东.出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欧阳修和本文创作背景;梳理掌握文言字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进行论证的写法。
体会文章叙议结合、说理平正的论证特点。
3、学习文章以散体写史论的方法和鉴古知今、借古讽今的艺术技巧。
4、感悟“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学习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感悟“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学习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相关背景:五代(907-960)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战乱频繁,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
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政治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张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袭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的惨痛历史即将重演。
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
于是欧阳修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二选修)一、学习目标1.了解《伶官传序》的作者及其背景2.学习《伶官传序》的文学特点和创作背景3.理解《伶官传序》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二、课前预习1.预习教材,了解《伶官传序》的内容2.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作者冯梦龙的生平和作品三、课堂授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牡丹亭》这一舞台艺术的代表作,并向学生展示从《牡丹亭》到《长生殿》梦境演艺的脉络,进而介绍《伶官传序》这一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讲解】1. 冯梦龙及其作品背景介绍(冯梦龙生于明末清初,著有《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二刻拍案惊奇》《三言》等,被誉为是明清小说的巨匠之一。
)2. 《伶官传序》的文学特点(其笔触细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李弘、沈明霞等人物形象,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和描绘手法,以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3. 《伶官传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该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人性弱点和暴力现象,成为后来文学家的借鉴和启示。
)【讨论】1.对冯梦龙和冯梦龙的作品进行讨论,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创作手法。
2.对《伶官传序》的描写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讨论,理解其文学功底。
【拓展】通过阅读《伶官传序》,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到明清小说的文学特点和时代背景,增强其对中国文学的认识。
此外,学生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读书视野,通过多元的阅读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作业布置1.阅读《伶官传序》全文2.寻找其他明清小说,进行阅读和比较分析。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次阅读和探讨,学生应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冯梦龙作为明清小说的巨匠之一,其作品《伶官传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伶官传序》导学案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 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 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事呢? ②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 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 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谦得益
满招损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掌握重要句式和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原、 函、 夜、 四、 东、 兴、 亡、 忽微
1、特殊句式
A、此三 者,吾遗恨也
B、盛以锦囊
大连开发区第一中学 张锁应 《伶官传序》 欧阳修 [目标展示]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名 言名句。 2、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 史教训。
[导学过程]
解题
(一)作者简介 (二)写作的时代背景: (三)人物介绍: 二、整体感知
(四)、通读课文,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 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 正反对比论证: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15.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词词类活用
观象 ①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 译文:①陛下还未能统一天下,使百姓休养 生息。 解释:一:统一。 休:使……休养生息。 ②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 译文: ②为什么不使你县的百姓受饿而空出 这块土地呢? 饥:使……受饿
《五代史伶官传序》 导学案(含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基础夯实(第1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第2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遗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人事( )②原( )③所以( )④世言( )⑤与( )⑥其( )⑦乃( )⑧从事( )⑨驱( )⑩纳( )2.用“/”为上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译文:(第3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甚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第4段)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方( )②系( )③组( )④函( )⑤仇雠( )⑥一夫( )⑦应( )⑧抑( )⑨本( )⑩迹( ) 举( )5.用“/”为上段文字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6.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①译文:②译文:二、默写名句1.(2021·新高考Ⅱ卷)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
2.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借后唐庄宗沉溺于伶人而亡国的史实,警戒后人的句子是““,”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开篇之首即开宗明义,用一兼带感叹语气的反诘句道出了此文的中心论点:“,”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句谈自满和谦虚的对比的句子是“,”6.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阐明了“,”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伶官传序》学案
《伶官传序》学案1.《伶官传序》学案篇1学习要点1. 积累掌握“与、归、易、告、虽”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讲解本文题解本文选自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伶官传》。
《新五代史》是和北宋初年的史官薛居正等人编写的《五代史》(即《旧五代史》)相对而言的。
五代,指唐王朝灭亡以后,在中国北方相继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十分短暂的政权。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后唐庄宗李存勖取得政权后,荒淫腐化,癖好音律,宠用伶人,让他们做官掌权,以致败政乱国,只做了三年皇帝便身死国灭。
为了提供历史借鉴,欧阳修在《新五代史》里写了一篇《伶官传》,记述了上述史实。
本文是《伶官传》前的序,作者通过对史实的评论,针对当时所谓“天命”的观点,谈了自己的进步见解。
本文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比又合而为一的命题。
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
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示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怎样理解文章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
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
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伶官传序》导学案
编稿教师:审稿教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
2.通过反复诵读,钩玄提要,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
4.了解“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论证来论证文章中心的写作手法,并通过练习掌握对比论证手法的运用原则。
2.通过文中的具体事例,思考“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的现实意义。
【导学过程】
释题
伶,乐工,艺人。
伶官,乐工作了官。
《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爱的伶官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
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他一生不仅官运亨通,而且是文学家、史学家。
史学上编写过《新唐书》《新五代史》。
文学上,诗词多脍炙人口,传为经典,而成就最大的是在散文方面,他是古文运动的领袖,积极倡导为文要内容充实,质地深厚,这也是他散文的一贯风格,由此也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在滁州时,自号醉翁。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於其间,是为六一。
写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时代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
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
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
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预习检测】
(一)读课文,正字音:
李存勖()盛衰之理()盛以锦囊()及仇雠已灭()
契丹()三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欤()
(二)归纳文中出现的文言基础知识
实词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此三者,吾遗恨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抑本其成败之迹
词类活用
1.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2.函梁君臣之首
3.而告之以成功
4.一夫夜呼
5.乱者四应
6.忧劳可以兴国
一词多义
其
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
3.何其衰也()
4.请其矢,盛以锦囊()
5.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7.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文句式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盛以锦囊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为天下笑
6.智勇多困于所溺
7.岂非人事哉?
【文本探究】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
2.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
读第二三段,庄宗李存勖(885---926)
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中,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用课文中的话概括)
3.作者认为庄宗得失天下原因是什么?
答:
4.读二三段,从论证角度上考虑,作者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
5.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了结论?
答:
【课后作业】
《伶官传序》中谈到“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结合历史或现实,发表自己的观点。
【比较阅读】任务:请赏析文章中的对比论证。
《过秦论》节选: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拿来主义》节选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
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学生习作中运用对比论证手法的段落: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由此看来,“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论“从谏如流”》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
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
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
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
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
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26岁就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而仲永虽然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不能做到勤学苦练,因此,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 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勤能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