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七章(法律意识)

合集下载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引言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我们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权威。

同时,在发展中的中国,法治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需要积极参与进入,共同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思修第七章将以此作为主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二、了解法律法规了解法律法规是增强法律意识的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颁发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法规性文件,熟悉常见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同时,要时刻关注最近的新闻事件,了解最新的法律政策和法律变化,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是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手段。

尽管很多人都知道不应该做出不法之举,但有时候社会舆论、经济利益等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我们必须自觉抵制各种不合法的诱惑,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小题大做”、“无伤大雅”的事情,比如违停、乱扔垃圾等行为。

此外,我们还应自觉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随意诋毁他人的名誉、尊严等。

这些行为都是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四、维护自身权利维护自身权利是个人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知识产权等权利,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仅有了解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懂得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利。

如在人身侵害、财产损失等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报警、起诉、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参与法治建设参与法治建设是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其中,比如自己学习法律知识,加入志愿者组织参与法律援助、提供法律帮助等服务,或者关注和参与法律改革进程,促进国家法治建设的进步。

在人权、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法治等领域,可以参与讨论或组织活动,倡导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六、结语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

思修第七章法律意识

思修第七章法律意识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 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 现 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 定的
马 克 思 主 义 对 法 的 本 质 的 揭 示 和 概 括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法律体现的意志 ——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体现了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何 谓 法 治
参考:/books/fali/99.htm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03年,,国务院公布施行了《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我们夺取抗击非典型
肺炎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2005年,为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紧要关
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
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
个人不得侵犯。”这部法律被认为对于推进经
济改革和建设法治国家都有着重大意义,标志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政治文明迈
出了重要一步。
关于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问题, 《物权法》第四十二条做了如下规定: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 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
动产。
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应当依法给
予拆迁补偿,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征收个人住宅
的,还应当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条件。
2007年3月初,网上开始流传 ”史上最牛的钉子户“(重庆)
小楼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
“就是剩下最后一口气,死在这里,我就是要我的房子。”
日本这个钉子户大楼5-7层就是阪神高速公路
•一审判决前后,近200人其中多是知识阶层人士
上书法院请求对徐从轻判决。理由是徐是一位对

思修-第七章

思修-第七章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重点提示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遵守、执行、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1.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2.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3.法律执行在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4.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3.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4.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5.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四、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主要内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等基本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法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法理
10
3、马克思主义者对法律的定义 、
马克思主义的法律
法律 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社会物质生 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
马克思主义的法律
一是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二是法律也由国家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三是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四是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6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
(一)什么是法律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体系
7
(一)什么是法律
1、法与法律 、 2、法律的定义 、 3、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法律的定义 、
8
1、法与法律 、
西方的法与法律思想 法是指自然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是人类 社会和自然界存在的理性、公理、公平等原则和规则。 法律是指 实在法即则是孟德斯鸠所言的“个别的智能存在物”自己 创制法律。 西文语境中的法与法律是不同的概念,如拉丁文Jus和lex,法文droit 和loi 德文recht和gesetz 意大利语diritto和legge 西班牙语derecho和 ley,等等。前者表示“法”;后者表示“法律”。 我国法与法律思想 我国古代之“刑”、“法”、“律”、“法律”都是制定法 日常语境中的法 现代社会语境中之法、法律多指制定法,而非自然法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主要内容 典型案例 参 考 书 思考题
正义女神
独角兽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2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的精神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法律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选题1.法律表达的是()的意志。

A.全民B.统治阶级C.最高统治者D.国家2.爱护法律权威的关键是()。

A.党的领导B.完善法制C.加强宣传D.依法行政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确的说法有()。

A.完善市场经济秩序B.建立法治政府C.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提高各党派执政的水平4.()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全然保证。

A.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B.党的领导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5.狭义的法律适用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所有的公民和法人1.下列关于法律实施保证力量的观点中错误的是()A.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独力量。

B.法律意识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道德观念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纪律观念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在一个国家里,由不同的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法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B.行政法C.刑法D.程序法5.在法律运行中,()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A.刑事执法B.民事执法C.行政执法D.政策调控6.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法学上称为()A.法律执行B.法律制裁C.法律适用D.法律监督7.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党中央B.国务院C.人民群众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8.我国最早规定国家安全相关内容的法律是()A.国家安全法B.刑法C.国防法D.宪法10.在对法律问题的摸索与处理上,应当坚持()优先原则。

A.道德思维B.经济思维C.政治思维D.法律思维二、多选题1.法的差不多特点表现为()。

A.法是行为规范体系B.法具有国家意志属性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达D.法是全体公民意志的表达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7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7章

四、权利与义务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相关
2、总量上:等值
3、功能上:互补
我不同意你所说的,但我誓死 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泰戈尔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一)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
两次德刑之辩: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之争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 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 秦灭亡之后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法家的法治不等于现在的法治。有法治而无 法制。
柏拉图:
“如果有人根据理性和神的恩惠的阳 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他们就用不着 法律来支配自己……但是,现在找不 到这样的人,即使有也非常少;因此, 必须作出第二种最佳的选择,这就是 法律和秩序。”
思考:刘海洋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2002年2月24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 依法对刘海洋实施了刑事拘留。2002年3 月26日,公安司法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规 定,对刘海洋实施取保候审。
审判结果
2003年4月21日,备受关注的“刘海洋 硫酸泼熊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开庭宣判,法庭判决被告人刘海洋犯故 意毁坏财物罪,免予刑事处罚。
重点难点


重点 (1)大学生应怎样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难点 (1)如何正确认识知法、守法与维权的关系? (2)如何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3)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义务的性质与关系?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将其变成嘲讽的对象,相机 诬蔑他们,使之成为社会的弃儿。 我们要把精神之根挖掘出来,腐 蚀并摧毁精神道德基础。我们将 这样一代又一代地动摇他们的根 基。对人的争夺将从儿童、青少 年做起,重点放在青年身上,我 们将分化、腐蚀他们、使之蜕化。 把他们变成厚颜无耻的人、鄙俗 的人,变成世界主义者。” ——《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法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法律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培养法制精神
h
1
法律是什么? 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关系?
一个由四人组成的探险小组正在一个山洞里考察,洞口突然崩塌,还 好,探险小组可以用手机和外面联系-----求援队、地质专家和生理专家马上 赶来,经过测量和研究,地质专家告诉被困在洞内的探险人员,打开洞口 需要十天的时间,探险人员问外面的生理专家,说他们没有带任何食物, 能够活多少天,生物学家,最多七天,洞里的人又问,如果杀死其中的一 个人,其他三个人吃死者的肉,能够活到洞口被打开吗?生物学家极不情 愿地说是。这以后,洞里的人就再也没有和外面联系了。第十天,洞口被 打开了,有三个人还活着,原来,这四个在洞内进行了抓阄,三个幸运者 将抽到死人签的人杀死并把他的肉给吃了。这三个人身体恢复后,被送到 了法庭上,几个不同派别的法官展开激烈的争论。信奉实证法学的法官认 为,法律应严格遵循条文,不应有特例,只要是故意杀人,就应该问罪; 信奉自然法学的法官则认为,探险人员被因在山洞里,与外界隔绝,不应 再适用人类社会的法律,而应根据自然界物竞天则、适者生存的法则,也 就是他们吃掉同伴和我们平时吃其他的动物一样,不应该问罪。而信奉社 会法学的人则认为,这个案子应该听听社会民众的意见,不妨搞一个民意 调查,看看大多数人的意见怎么样?
社会法学强调法律的社会效果、社会作用、社会利益和社 会目的。其哲学观点多种多样的,有主观唯心主义,也有客 观唯心主义,以及与上述两种哲学相关的实用主义。
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真正揭示了法的本质。下面我们 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h
4
法的本质和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具有国家强制性。创制包括制定和认可。
h
2
法律是什么? 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关系?

思修教案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教案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教学要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内涵及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机制以及建设法治国家的任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法、法律的概念,如何理解法的本质;2、法制与法治的区别;3、法律的运行三、教学方法本节主要采取课堂讲授。

针对法理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与内容进行简单地分析与介绍,并结合目前法学界就此内容的研究现状予以简单的讲解。

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过程与内容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法律不是从来就存在的,它是伴随着私有制、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一)关于“法”的古体字“灋”与“法律”二字的语义的介绍“灋”为一个会意字。

有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三点水的偏旁,意为平,无凹凸,引申为“公平”;第二部分:廌,“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是古代的人们用来判断、明辨是非曲直的一种工具。

第三部分:去,驱逐,放逐之义。

这是一种解释,一种传说。

从文字记载的层面上,据中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1][①]记载:“法”具有“公平、正义、正直”之义。

“律”字具有“整齐、统一、一致”之义。

《说文解字》记载“律”字之含义为:律,均布也。

均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的调节音律工具。

(二)法的含义法是表现国家意志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和国家强制力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三)法律的含义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有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教材P133页)2、狭义上的法律(我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②]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由此可见,广义上的法律与法的含义相同。

(四)法律的本质特征事物的特征根源于其本质,是其内在本质的外化及表现特征,是与其他事物相比较而存在的不同之处。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共92张PPT课件)

最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共92张PPT课件)
第二十二页,共九十二页。
(六)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二页。
三、我国社会主义(shèhuìzhǔyì)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yī ɡè)从创制、实施到 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遵守(守法(shǒu ) fǎ)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第二十四页,共九十二页。
法治要求良法之治

法治要求严格依法办事
体现法律的至高权威
法制即“法律的制度”
rule by law
法制无价值理念的要求
法制可以充当专制、 特权的工具
参考:/books/fali/99.htm
第三十页,共九十二页。
➢法治的含义(hányì)与特征
(fǎzhì)
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 健全和完善行政机关内外的监督机制
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执法过错或错案追究制
第三十四页,共九十二页。
➢(四)深化(shēnhuà)司法体制改革
1.司法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司法机 构具有(jùyǒu)自治性、独立性。 2.审判独立,法官只向法律负责,忠于法律,只接受 监督而不接受命令。 3.司法机构作为一种终极性权力,是社会冲突和纠纷的 最后裁判所,是社会公正的最显著象征。这要求它必须中 立于当事人,独立于其他权力机构。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 精神 (fǎzhì)
第一页,共九十二页。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的主要精神,树立社 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 提高法律修养的方法
本章的重难点:
法律的含义(hányì);法治精神;正确的法律权利义 务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思修第七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7思修第七章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根本 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来源、内容、 范围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相关、等值、 互补。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 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 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 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现工人阶级领 导下广大人民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 自然规律的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 行政法 民商法 经济法 刑法 程序法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 法律遵守 法律执行 法律适用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 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第七章

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第七章

课堂点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法律 第一节 立法权限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 第四节 法律解释 第五节 其他规定 第三章 行政法规 第四章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 第一节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二节 规章 第五章 适用与备案 第六章 附则
教学内容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 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 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 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 途径。
教学内容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法律权利 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教学内容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一)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
(二)国防安全法律制度
(三)经济安全法律制度
(四)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五)生态安全法律制度 (六)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
教学内容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一)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法
(二)国家安全的种类
(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四)国家秘密
教学内容
第二节 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教学内容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与特征
1、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 民主,是符合民主本意的民主, 它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 基础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大学思修课件 第七章 增强法制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大学思修课件 第七章  增强法制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 政治安全
——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保持稳定,不受 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
❖ 国防安全
——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不受外来军 事威胁或侵犯
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 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 经济安全
——国民经济能够抗御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而保持平稳 有序运行的态势,包括金融安全、能源安全、贸易安全、 粮食安全等。
➢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
➢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二、自由平等观念
法律上的自由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 ❖ (一)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1 善于行使和运用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自由权,
充分表达和实现个人的意愿和追求,促进社 会的进步和发展 2 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制度和程 序行使自由权,不得超越法定的范围和界限
不作为义务——要求依法不得作出一定行为
承受某种约束或负担
❖ 从范围看——都有明确的界限
❖ 首先,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种类及范 围,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 以及文化发展水平承受能力为限度。
❖ 其次,每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法定 界限。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第七章 增加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思修第七章法治精神与意识

思修第七章法治精神与意识
2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以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为目标,完善 ◆以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为 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以民主、公开、高效为目标,健全 ◆以加强监督为目标,健全和完善行 目标,合理划分、依法规范各级行政 程序,改进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 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保障行政相对 政机关内外的监督机制,使行政机关 ◆以强化责任为目标,实行行政执法 机关的职权,实现政府职能、机构和 文件的起草技术、方法,使行政法规、 人的程序性权利,控制和制约行政权 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置于国家和社会 责任制,建立执法过错或错案追究制。 编制的法定化; 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具合理性和可操 力的行使; 强有力的监督之下; 作性;
四、权利义务观念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1.从来源看,法律权利与义务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 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即隐 含的、或默示的权利与义务; •2.从内容看,权利意味着自己可以作为或不作为,以及要 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包括自主权、要求权、请求权; 义务则意味着应权利人的权利要求作出某种行为或不作 出某种行为; •3.从范围看,法律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1982年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正式 通过并颁布实施。 2001年,国家将12.4这一天定为 “全国法制宣传日”,并在全国举 行了大规模的法制宣传活动。
2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七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七章

一、民主法治观念
民主与法制 法治与法制 法治与人治
二、自由平等观念
依法享有自由 依法行使自由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 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 自由的权利。 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 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 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 的。
(1)讲法律
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当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 当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遇到合理不合 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时,仍能遵守法律。 法或合情不合法的情况时,仍能遵守法律。
(2)讲证据
要求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性
2007年初,秦女士发现丈夫包二奶的私情, 愤而起诉离婚。考虑到丈夫曾将所赚的钱截留用 于炒股,她便通过熟人关系,找到丈夫买卖股票 的证券公司,然后打印了丈夫的开户信息及买卖 股票的明细单据,并加盖了公章。 这个“私下调查”取得的证据具有法律效力 吗?律师认为:这个证据因取证手段不合法,很 可能不被法院认可。 而且,公民的银行存款、股票账户,均属极 度私密的信息。银行、证券公司等只能对公民本 人以及有权调查的机关提供上述信息。秦女士只 能将上述掌握的财产线索,依法向法院提出调查 申请,借助法院的“公权力”去取得这一证据。
阶级根源: 适应调整阶级关系的需要 阶级根源: 社会根源: 社会根源:
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需要
(三)法的本质
统 治 阶 级 意 志
统治阶级道德 统治阶级政策 国家意志
不是法
(四)法的特征
⑴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⑵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⑶ 法律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⑷ 法律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精华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稿-第七章

【精华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稿-第七章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一、教学目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和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教学内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制定、执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权利与义务的观念及其关系。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三、教学重点1、法律的内涵及本质特征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四、教学难点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2、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五、教学设计1.课程导入(运用故事和设问的方式把学生引入课程教学活动): 人们常说,法律是空气、水,或者是面包,是人们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东西。

法律本来是生活本质的呈现,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为证明这一说法,请听一则所罗门的故事。

据希伯莱传说,神赐给所罗门王极大的智慧,“如同海沙不可测量”。

天下列王都差人听他的智语。

《圣经•列王纪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日,两妓女争夺孩子,久执不下。

所罗门王令人将孩子一劈为二,各与半,一女愿劈,一女不愿,宁送子与彼。

王遂判子归后者。

而相同的智慧故事也在中国上演。

在《管锥编》中,钱钟书先生举了很多相同的例子,如《风俗通义》中的黄霸判子案、《魏书•李崇传》中断子案、《灰栏记》第四折中的包拯断子案等等。

裁判者与所罗门王使用的技巧完全相同。

在故事中,所罗门王判案依据什么呢?(用2分钟,先让学生们自己相互交流和讨论,然后老师再深入引导。

)[教师总结] 所罗门王依据的是一种生活常识与生活经验——生母一般比其他人对孩子有更深厚的感情,舍不得让孩子被劈而死。

这种生活常识与生活经验是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可以超越时空岁月,为后世人们所用。

所以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伴随我们从摇篮走向坟墓。

从出生时起我们就穿上法律的外衣,直到临近死亡脱下法律的外衣并通过遗嘱加以处置,法律伴随我们人生的始终。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简述法律的一般含义及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什么是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及法律适用?A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立法)B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守法)C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执法)D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六)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七)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自由平等观念(一)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思修第七章参考题

思修第七章参考题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D )A.它详细的条文条款 B.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C.它有广泛的适用范围D.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2、法律体系是由各个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国家的根本大法是( A )A.宪法B.民法C.刑法D.程序法3、法律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在法律运行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是( C )A.法律制定B.法律遵守C.行政执法D.法律适用4、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环节中,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B )A.立法B.守法C.执法D.司法5、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部门是( 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国务院C.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6、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

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D )A.依法执政B.建设法治政府C.科学立法D.党的领导7、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领导力量是( C )A.人民群众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D.国务院8、马克思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这说明( D )A.法律义务是法律权利的先决条件B.法律权利是法律义务的先决条件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对立的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9、法律思维方式是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依据的准绳是( A )A.法律B.证据C.程序D.法理10、正确地分析与处理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

思修答案7

思修答案7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复习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法律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一般含义是什么?答: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社会主义法律有哪些内在规定性?答: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看,它是社会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看,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3、我国的法律体系由哪些法律部门构成?答: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程序法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答: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与法制。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领导力量,是维护和发展人民民主、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的坚强保证。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答:新的国家安全观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6、如何培养法律思维?答: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7、法律思维方式有哪些特征?答: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二、论述题:(一)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答:依法治国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发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要完成以下任务: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立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基本内容看:法律权利 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 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 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 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 法的利益或自由。
法律义务包括作为和不作 为两种。法律通过规定义务, 使人们承受某种约束和负担。
从范围看法律权利和法 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 种类和范围,受社会物质生 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以及 文化发展水平制约,以社会 承受能力为限度;同时,每 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 法定界限。
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 律文化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 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 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 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标 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 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 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 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 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 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 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 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 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 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 的体现和保证,是社会主义 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2.法律遵守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 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 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 活动。守法包含:依法享有并 行使权利;依法承担并履行义 务。
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 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3.法律执行
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 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 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 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 活动;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 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 称为行政执法。
1.法律制定
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 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 性分配,是法律运行的起始 性和关键性环节。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 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 须遵循法定程序。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大体包 括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 决;法律案的公布。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是以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按照 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 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 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 系的统一整体。
目前,我已初步形成了 以宪法为核心,由宪法、行 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 动法、刑法、程序法、国际 法、军事法等法律部门组成 的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 法律的运行
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 公正并重
实体公正是指法律上的 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 分配的结果正当合理;程序 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 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 程正当合理。
四、权利义务观念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的性质
从来源看:法律权利与 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 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 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规 定中推导出来,通常被称为 默示或推定的权利义务。
二、自由平等观念
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 的观念
一切进步的法律约束人 们的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 废止或压制人民的自由,而 是为了保护和扩大人们的自 由。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观念
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 平等
三、公平正义观念
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 公正并重
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 前提,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 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保证 从立法到执法全面实现社会 的公平正义。
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 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我国的行政执法主体大体分 两类: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级 政府;二是各级政府中享有 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
4.法律适用
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 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 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 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其他任 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 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 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 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 进性。
主要体现在:坚持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借鉴成功经验;与时俱进。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 律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
第五章 领会法律精神 理解法律体系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 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 体系,增强法律意识,提 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大 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
一、 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精神贯穿于法律体
系之中。领会法律精神,就 要了解法律的概念、含义及 其历史发展,深刻理解社会 主义法律性质。
1.法律的词源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
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 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 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 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的主要任务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
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 制
四、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1.“法治”与“法制”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 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 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 “法制”通常是国家的法律 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 制度。强调依法治国,是法 治的本质特征之一。
2. 依法治国理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 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 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 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 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 事务,
在古代,法是“灋”。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 水;和刑是通用的
1.法律的来源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或认 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 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 意志的规范体系。
2.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 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 志的体现,既具有鲜明的阶 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 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