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满族风情》共30页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满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少数民族满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满族服饰与饮食
服饰特色
满族传统服饰以旗装、马褂、坎肩为主,色彩鲜艳,绣花精美。其中,旗装是 满族女性的传统服装,包括长袍、马蹄袖、袍肚、领口、袖口等部分。
饮食文化
满族传统饮食以肉食为主,如羊肉、猪肉、牛肉等,同时搭配杂粮和蔬菜。满 族特色菜包括白肉血肠、火锅等。此外,满族人还喜欢喝砖茶和奶茶。
满族建筑与交通
举办满族民俗文化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和民间艺人,通过讲座、互动交流 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满族民俗文化的知识和内涵 。
推出满族民俗文化体验活动
设置满族传统手工艺制作、满族美食制作等体验 项目,让公众亲身感受满族民俗文化的魅力。
满族民俗文化科普宣传教育
制作满族民俗文化宣传资料
01
编写满族民俗文化科普读物、制作宣传海报和视频等资料,通
为了保护和传承满族传统手工艺,政府和文化机构加大了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培训支持。同时,民间 手工艺人也积极探索新的传承模式和市场推广策略,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和创新。
满族体育与游戏
满族体育与游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如“赛威 呼”、“打布鲁”、“跳马”等。这些活动既锻炼了身体, 又增强了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少数民族 满族民俗文化科普推介
讲师:XXX
日期:XXX
目 录
➢ 满族概述 ➢ 满族传统民俗文化 ➢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 满族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 ➢ 满族民俗文化科普实践与探索 ➢ 总结与展望
01
满族概述
满族的起源
起源传说
满族起源于女真族,相传古称肃慎,自先秦时期 便已活动于中国东北地区。
历史背景
建筑风格
满族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包括房屋、院落、围墙等。其中,房屋是满族家庭 的核心,院落则用于休闲和存放农作物。围墙则用于保护家庭财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第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京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研究“金陵灯会”、“民间艺术”、“南京方言”、“南京云锦”和“南京剪纸”的特点,从中感受南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南京百姓幸福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以研究性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探讨南京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的特点及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南京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中感受南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南京百姓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为自己是南京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在研究性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南京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深厚的特点,重点研究“金陵灯会”和“南京方言”,感受南京老百姓幸福祥和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南京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自备剪刀一把。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最喜欢到哪儿呢?为什么呢?2、想不想一起去领略一下南京的风光啊?【播放视频】3、南京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许多的民风民俗【板书:民风民俗】你们知道有哪些吗?4、揭示民俗村研究内容。

【播放课件】5、四人小组讨论、选定研究专题。

(生讨论汇报)6、读小组研究的提示。

【出示提示】7、老师补充资料。

8、小组活动。

二、分组研究,交流汇报※ 金陵灯会【板书】1、抓——起源:最早从魏晋南北朝就开始啦!距今1500多年了,你们有什么感受?2、抓——花灯:夫子庙的金陵灯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八举行,十五上灯,十八落灯。

(1)出示花灯。

(2)探讨制作的不易。

(3)研究花灯的发展。

3、抓——灯会:是的,自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后,夫子庙便开始享有“秦淮灯火甲天下”之美誉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可热闹着呢!咱们一起去逛逛吧!【播放视频】4、引——诗词:此情此景,正应了那首诗:【课件】银花火树自芬芳,天上人间终不分。

满族民族民俗PPT课件

满族民族民俗PPT课件

03
这道菜反映了满族人的生活习俗和饮食文化,是满族人民待客
的上等佳肴。
满族的火锅文化
1 2 3
火锅种类
满族火锅包括酸菜火锅、羊肉火锅、海鲜火锅等 ,每种火锅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特点。
酸菜火锅
以酸菜为主要配料,加入猪肉、豆腐等食材,炖 煮而成,汤汁酸爽可口,是满族人冬季常吃的美 食。
羊肉火锅
以羊肉为主要食材,加入各种调料和食材,涮烫 而成,口感鲜美,是满族人夏季常吃的美食。
满族的糕点小吃
糕点种类
满族糕点包括萨其马、豆面卷、打糕、粘豆包等,每种糕点都有其独特的制作方 法和口感。
萨其马
满族传统糕点之一,以面粉、糖、油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炸、蒸、烤等工艺制作 而成,口感酥脆,甜而不腻。
05
满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 传承
满族民俗文化的保护现状
01
传统技艺
满族民俗文化中的传统技艺,如刺绣、剪纸、绘画等,得到了广泛的保
满族的婚嫁习俗
01
02
03
04
提亲
男方请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 得到应允后进行聘礼。
纳采
男方送去大雁、羊等礼物,表 达求婚之意。
纳币
男方送去彩礼,包括金银首饰 、绸缎等贵重物品。
成婚
举行婚礼,有拜堂、敬酒等仪 式。
满族的节庆活动
颁金节
满族传统节日之一,庆祝满族命 名日,日期为农历十月十三日。
春节
满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与汉 族春节类似,但也有独特的风俗和 庆祝方式。
训等活动,满族传统舞蹈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传
承。
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承途径与方式
学校教育
许多学校开始重视满族民俗文化的传承教育,通过开设地 方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民俗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 和体验满族民俗文化。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满族》分组指导课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走进满族》分组指导课 全国通用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建筑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的重大危险源(2021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建筑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的重大危险源(2021新版)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和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有关原理,进行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

目前,城市建设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可初步分为: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施工场所及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两类。

一、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爬架等)、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井)、基坑(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意外;高度大于2米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发生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意外;人工挖孔桩(井)、隧道凿进、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重大危险源;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

综合实践课《满族风情》

综合实践课《满族风情》

2、文物古迹、风景拍摄组成果展示

白 旗 古 松 、 古 塔
观 音 寺
• 庆 成 寺
金山岭长城
例1、金山岭长城简介
例一:金山岭长城简介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
内,与北京市密云县相邻,距北京市区130公 •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 里。系明朝爱国将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时 与北京市密云县相邻,距北京市区130公里。系 明朝爱国将领戚继光担任蓟镇总兵官时期(1567 期(1567-1586)主持修筑,是万里长城的 -1586)主持修筑,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素 精华地段,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 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障墙、文字 砖和挡马石是金山岭长城的三绝,素有“摄影爱 美誉,障墙、文字砖和挡马石是金山岭长城 好者的天堂”美誉。金山岭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 的三绝,素有“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美誉。 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 区,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2年11月 金山岭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15日,亚洲“飞人”柯受良驾驶摩托车成功飞越 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列入 了金山岭长城。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2年11月15日, 亚洲“飞人”柯受良驾驶摩托车成功飞越了
教师补充说明并鼓励学生:
• 其中李春秋、高兴库是从西沟乡走出去 的省级、国家级知名作家,黄宝铭是金 沟屯镇云盘山村人,桑海峰是小营乡二 道沟门村人,杨玉溪是红旗镇北白旗村 人。可见我们两镇两乡文化底蕴深厚, 人才辈出。以他们为榜样,八中学子奋 发有为,提升文化修养,将来你们也有 可能成为知名的作家、诗人、企业家, 让我们为自己加油!
• 4年 糕、 5驴打滚儿、6炸丸子
• 7、酸菜白肉、8腊八蒜醋、9腊八粥

满族服饰的实践教学(3篇)

满族服饰的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满族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满族服饰文化,提高学生对满族服饰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本文将探讨满族服饰的实践教学。

二、满族服饰的背景及特点1. 满族服饰的背景满族服饰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满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明朝时期,满族服饰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清朝建立后,满族服饰逐渐成为宫廷服饰的主流,并对其他民族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满族服饰的特点(1)色彩鲜艳:满族服饰色彩丰富,以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为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图案多样:满族服饰的图案丰富多样,包括龙、凤、花卉、山水等,寓意吉祥如意。

(3)材质讲究:满族服饰多采用丝绸、棉布、缎子等高档面料,质地柔软,穿着舒适。

(4)款式独特:满族服饰款式独特,如旗袍、马褂、坎肩等,展现了满族人民的审美观念。

三、满族服饰实践教学的实施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满族服饰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2)培养学生对满族服饰的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满族服饰。

2. 教学内容(1)满族服饰的历史渊源;(2)满族服饰的特点及分类;(3)满族服饰的制作工艺;(4)满族服饰的穿戴技巧。

3.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讲解满族服饰的历史、特点、分类及制作工艺等知识;(2)现场演示:教师现场展示满族服饰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3)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满族服饰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4)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4.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满族服饰的背景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授:教师详细讲解满族服饰的历史、特点、分类及制作工艺等知识;(3)演示:教师现场展示满族服饰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4)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满族服饰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学习心得;(6)总结:教师对本次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强调满族服饰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满族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满族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满族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满族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实践活动背景满族是中国十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

如今,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满族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加强满族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一次满族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满族衣饰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满族歌舞表演等。

通过参与这个活动,我对满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民族团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对满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有机会接触到了满族的传统衣饰、传统手工艺品以及满族的歌舞表演等。

这些都为我了解满族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通过欣赏满族歌舞表演,我能够感受到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到满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

除此之外,我还了解到满族传统衣饰的文化内涵,了解到满族人民对传统手工艺品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满族的传统衣饰非常漂亮华丽,布料多采用丝绸,色彩鲜艳醒目。

衣饰的细节设计独特,体现满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化的热爱。

在满族传统衣饰中,对色彩的运用非常讲究,各种颜色的细腻搭配让人眼前一亮。

整个衣饰中也融入了许多满族独有的元素,如满族的图案、花纹等。

这些衣饰不仅是满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族人民在传统手工艺品方面也有着很高的造诣。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有幸学习了一些满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技巧。

通过亲手制作,我深刻地体会到满族人民对于手工艺品的热爱和执着。

满族传统手工艺品以其工艺精湛、形式多样而闻名,如满族的刺绣、陶瓷等。

这些手工艺品展现了满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体现了满族人民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承袭。

三、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满族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展示满族文化,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谐。

从本次实践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也对民族团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于满族文化和民俗的实践报告

关于满族文化和民俗的实践报告

关于满族文化和民俗的实践报告机电信息工程学院测控一班:满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

满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巩固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了解正确评价历史上满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俗诸问题,我们研究满族文化和民俗的内容。

满族是历史影响尤为显赫、人数众多的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目前全国满族总人口已超过1,000万,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国内满族总人口为1068.23万人。

满族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辽宁省,超过全国满族人口的半数。

其次为河北、北京、吉林、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新疆、宁夏、甘肃、福建、山东等省市自治区,以及一些大中城市,如广州、兰州、呼和浩特、成都、西安等地。

除这些主要集中分布地以外,满族人口在海内外各地都有分布。

起源:满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原住民族。

现存的文字记载与考古发现均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由于满族的先民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文字,相关的文字记载多是中原地区汉族史家的见闻,这些文字均收录于《山海经》《竹书纪年》《史记》《战国策》等书中,当时通用对满族先民的称呼是‘肃慎族’。

肃慎是古满语jurSen的音译,原意是氏族子弟。

当时肃慎族主要生活在今天黑龙江中下游到外乌苏里沿海地区。

到了两汉时期秽族人在松花江流域建立夫余王国,肃慎族中的一个部落‘挹娄部’依附夫余国而强大起来,因此汉代把肃慎族也称为‘挹娄’。

大约到了北魏初年挹娄’衰落,另一强部‘勿吉’兴起,勿吉人通过武力使肃慎各部臣服,并南下吞并了夫余国。

因此这一时期史书将满族先民统称为‘勿吉’。

‘勿吉’建立了短暂的酋邦联盟到隋朝初年就分裂了。

大致分裂为:白山、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铁利、枯悦、等部落。

其中粟末、黑水、两部实力最强。

粟末部长期臣服于南方的强国高句丽,隋炀帝征高句丽时粟末部曾派兵援助高句丽引起隋朝不满,隋炀帝下令将文档中‘勿吉’二字全部改为‘靺鞨’意思是羊尾巴。

这个蔑视的称呼从此成为史学术语。

满族民俗风情

满族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课程论文题目:满族风俗文化满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

满族是“满洲族”的简称,其祖先早在四千年前就聚居在长白山上,辽阔的东北大地,白山黑水之间,是满族的故乡。

目前,满族的后裔散居于全国各地,以辽宁省为最多,北京、吉林、黑龙江等省市也有分布。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满族的风俗习惯传承至今,发展为多姿多彩的满族风情。

一、家庭、婚姻和丧葬过去满族家庭妇女地位较高,主持家中内外事务,甚至下田犁田打耙,结伴赶场做生意,调解族中纠纷,告状打官司皆由妇女所为,有“妇女当家则家发,否则家败”之说,男子处于从属地位。

现在大多数家庭由男人当家或夫妇共同商量主持家政,也有的由妇女掌管处理家庭内外重大事宜的。

赘婿有财产继承权,但必随妻姓。

解放前,满族婚姻系一夫一妻制,不同辈分不婚,严格实行本民族内部通婚,婚姻由父母包办。

男女长到十六七岁时,一般要订婚。

过去结婚的程序很复杂,提亲时,媒人带上礼物去女方家,如女方家同意便会收下礼物同意订婚,随后男方家又携礼去认亲,先后去五次。

满族结婚兴选“良辰吉日”。

接娶之日,母亲和家人等内亲属都要唱送亲歌,意为让女儿到婆家后,要孝敬父母长辈等。

拜堂时不许未婚姑娘在场。

次日新娘在新郎姐、妹、嫂陪同下,拜访族人亲友,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门,且在娘家短住后再回到夫家长居。

新中国成立后,满族和外族通婚已很普遍,并且摒弃了旧俗,婚事都简办了。

满族过去盛行木棺土葬。

其丧葬习俗有二种。

第一个习俗是“做嘎”。

做嘎程序有五道:一是骑马转房;二是献酒,称“踩葫芦”,过去由彝族布摩进行;三是起经;四是打黄牛蒙鼓;五是跳竹竿。

在起经、打黄牛蒙鼓、跳竹竿时,要念经文。

丧事另一习俗是“陪嘎”。

“陪嘎”对象往往是那些相互隔膜而又做得起嘎的人家。

被选定的“陪嘎”户,近的可在家里进行,远的要在孝家附近另设“嘎房”,内置灵房、厨房和摆酒席。

丧期内,孝家和陪嘎户可以互相“行窃”。

“行窃”时被抓获不予追究。

近年来“陪嘎”的风俗已取消,丧事量力而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教案学科领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 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创意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各地民俗风情,引发学生对民风民俗的兴趣。

2. 课堂活动一:介绍自己的家乡民俗。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民俗进行介绍,包括民俗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3. 课堂活动二:调查身边的民俗。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民俗风情,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享。

4.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民俗,进行创意设计,可以是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下节课进行展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民俗文化。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展示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采用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调查、收集资料、展示等环节的表现。

3. 学生创意设计的作品质量。

4. 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六、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民俗风情素材。

2. 调查表、记录卡等工具。

3. 教材、参考书等相关资料。

4. 绘画、手工制作等材料。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民俗风情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民风民俗。

2. 课堂活动一: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民俗进行介绍,分享民俗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3. 课堂活动二:分组进行调查,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民俗风情,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享。

4.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民俗,进行创意设计,可以是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

5. 下一节课: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设计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民族服饰----满族服饰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民族服饰----满族服饰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民族服饰----满族服饰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满族服饰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服饰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满族服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满族服饰的特点和分类。

3. 满族服饰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满族服饰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满族服饰的制作技巧和创新设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满族服饰的图片、视频、制作工具和材料。

2. 学具:剪刀、纸张、胶水、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满族服饰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满族服饰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满族服饰有更深入的了解。

3. 示范:展示满族服饰的制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制作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4.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提供的工具和材料,亲自动手制作满族服饰。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满族服饰,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6. 总结与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民族服饰----满族服饰全国通用2.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尝试制作一件满族服饰。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满族服饰的介绍,包括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满族服饰的兴趣和认知程度,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师应总结教学经验,如何将此类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融入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满族服饰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进满族》分组指导课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进满族》分组指导课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进满族》分组指导课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满族的基本文化特征,包括历史、语言、服饰、节日等方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整理、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教学内容满族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满族的起源、发展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满族语言与文字:简单介绍满语及其文字特点。

满族服饰与生活习俗: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满族的传统服饰和生活习惯。

满族节日与庆典:介绍满族的特色节日,如颁金节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满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难点:满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多元文化。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实物展示:满族服饰、日常用品等。

分组材料:用于小组讨论和报告的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满族历史故事或展示满族文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满族服饰、节日等)进行深入研究。

3. 信息收集与整理:学生在组内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整理成报告。

4. 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提问和讨论。

板书设计《走进满族》分组指导课核心内容: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小组活动主题。

辅助图表:展示满族历史发展脉络、文化特点等。

作业设计个人作业:写一篇关于满族文化的短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小组作业:每组制作一份关于所研究主题的海报或PPT,下节课展示。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评估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写下对满族文化的认识和感受,以及小组合作中的体验。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满族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

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习到知识,还提高了团队协作和研究能力。

在上述教学设计中,小组活动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九台区满族文化实践报告(2篇)

九台区满族文化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九台区作为满族聚居区,满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满族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九台区满族文化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九台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东北部,是满族的重要聚居区。

满族文化在九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了解满族文化,我们决定组织一次九台区满族文化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满族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参观九台区满族民俗博物馆九台区满族民俗博物馆位于九台区中心广场,是一座集满族历史、文化、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我们首先参观了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了解了满族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和民俗风情。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满族服饰、生活用品、手工艺品等实物展览,对满族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走访满族村落在九台区,我们还走访了几个满族村落,实地了解了满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

我们参观了满族传统民居,了解了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

此外,我们还品尝了满族特色美食,如满族八大碗、酸菜炖白肉等,感受到了满族饮食文化的魅力。

2. 访谈(1)与满族专家访谈为了深入了解满族文化,我们邀请了满族文化专家进行访谈。

专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满族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使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满族文化在九台区的传承和发展情况,以及满族人民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持民族特色。

(2)与满族村民访谈我们还与满族村民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民俗习惯等。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满族人民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以及他们在面临现代化进程中的困惑和挑战。

四、实践成果1. 增强了对满族文化的认识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对满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满族文化在九台区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2. 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在了解满族文化的同时,我们也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

满族风俗 ppt课件

满族风俗 ppt课件

12
满族节日习俗
2020/12/27
13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 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 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 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 统体育活动。 满族还有颁金节、走
百病、填仓节、虫王节、中元节、 腊八节等节日。
颁金

(“颁金” 是满语, 意为满族 命名之 日。 )
死者:白布盖住脸,不见天日。不分男女皆穿长 袍。男的戴帽头、系腰带。女的倒梳髻,系包头。 男女口中均含口钱,手攥小饽饽。
死者家属:不分男女皆穿长衫。人殓前,用酒擦 洗死者面目,名曰“开光”。还要拿出死者嘴里 含的口钱,并将尸体从窗户抬出。
灵床:用木板做成灵床,头西脚东。灵幡用3尺 左右的红布制成,上缀以黑穗,悬挂在院中高杆 上。满族人用的棺具形状特别,上部隆起,上宽 下窄,称“旗材”。
拉(鞋子), 赠送给女方的则是阿库蜜(鹿皮长 袍)
2020/12/27
22
三、婚礼:
结婚前一日: 送亲的:喝“迎风酒” 新娘:“打下发”,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
次日清晨: 女方家用彩车送亲,由其哥哥护送 到新郎家时,“过火避邪”,新郎“射三箭” 新娘新郎“拜北斗”——“撇盏”仪式
2020/12/27
女子问安要双腿并立,双手放右膝上,曲膝弓 腰,问好。
2020/12/27
11
行の 禁忌
➢不允许亵渎神灵和祖宗。 ➢不许打狗,更禁忌杀狗、食狗肉、戴狗 皮帽子。这与满族的犬图腾崇拜、祖先 崇拜有关,也与狗在满族人生活、生产 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有关。
➢满族人不食乌鸦之肉,有饲喂乌鸦、祭 祀乌鸦之俗。
2020/12/27
10
行の 礼仪
满族人每日早晚要向父、祖问安,途中遇长辈 人要让路,吃饭时长辈先坐先吃。

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认识少数民族——满族 课件 (共29张PPT)

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认识少数民族——满族 课件 (共29张PPT)
病的萨满不同。
民族信仰
04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在东北的宁古塔和爱辉等地,满族 仍然保有萨满教。民间萨满分两种,一种是跳神的萨满, 为人治病、问卜、求神驱鬼,另一种是管理祭祀的家萨 满,负责祭祀祖先神。
05
过去满族的农民“信巫不信医”,有病先请萨满跳神, 无效才请医生诊治。萨满祈祷跳神时,头戴尖帽,缀 五色纸条,下垂蔽面,外悬小镜,身穿长布裙,腰系铜 铃,击鼓而舞,口中念念有词。而家萨满在各姓氏中 都有一名。在祭祀祖先时跳神唱满语神歌,歌颂一年 的丰收,或赞颂祖先的功德。
民族信仰
01
祭天一般都在祭祖的第二 天。满族每家院中都有 影壁,影壁后立一丈高杆 子,称为“索伦杆”,顶
03
民族信仰
民族信仰
01
满族曾信仰萨满教。 “萨满”是通古斯语,意 为“疯狂的人”。汉译 为巫师。满族的萨满教 兼有自然崇拜、图腾崇 拜、祖先崇拜和偶像崇 拜四重含意,故崇拜的神
祗既多又杂。
02
祭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有宫廷与民间之别,富者 与贫者之别及地区之别、
家族之别。
03
清王朝初期,皇宫里的萨 满多由熟悉爱新觉罗氏族 方言而又聪明伶俐的女人 担任,称萨满太太,专管 皇帝举行各种神典,口诵 满语祭神,与民间为人治
语言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满文作为一种官方文字,在清代长期使用,一度成为在全国 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文字,留下了大量档案资料,成为中华民 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瑰宝。清中期以后,满语逐渐被放弃, 满族基本上使用汉语北方方言,只有旗人内部和旗籍官员,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仍然必须使用满语。到20世纪80年代,除 了东北个别边远地区和新疆的锡伯族少数老人尚能使用满语 外,满语已经消失了。但是,作为曾经广泛使用的语言,满 语在许多地方的汉语方言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今天东北各 地和北京等地的汉语中,还保留有大量的满语语音和词汇。 留居于全国各地的驻防旗人后裔,多操掺杂着当地语音的北 方方言,形成一个个的“方言岛”。

少数民族满族民俗风俗知识普及PPT模板

少数民族满族民俗风俗知识普及PPT模板

满族的分布
由于历史的原因,满族 散居全国各地,以居住 在辽宁省的为最多,其 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 河北、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甘肃、山东等省 区和北京、天津、成都、 西安、广州、银川等大、 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 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辽宁省有满族 533.6895万人,占满 族人口的51.26%,占 辽宁省人口的12.20%, 为满族人口的主要集中 之地;西藏自治区的满 族人口最少,为153人。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 入关,逐步统一全国,从此开 始了满族贵族对全国的统治。
康乾时期,中国版图东起库页岛,南 及曾母暗沙,西达葱岭,西北至巴尔 喀什湖,北跨大漠,东北连外兴安岭 ,疆土约1250多万平方公里,幅员 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鸦片战争后满族人民积极投入救国热 潮,为捍卫祖国领土进行了英勇的斗 争,并广泛地参与辛亥革命,表明了 满族人民在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中, 与全国各族人民在阶级利益上的一致 性。
满族的传统节日与民族信仰
MAN ZU DE CHUAN TONG JIE RI YU XIN YANG
满族的传统节日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满族 先民形成了富于自己民族特点的 岁时文化,如远在渤海国时期, 就已经有了春节、端午节等节庆 习俗。这些习俗与其受到汉文化 影响有关,但也具有自己民族的 特色,如女真人在端午节有采艾 蒿、吃艾糕、系长命锁、射柳祭 天等习俗。
“龙抬头”祈求风调雨顺, 后金时期,皇太极于
“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 1635年农历10月13日,
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将族称定为“满洲”(或作
春耕由此开始。
曼殊、满殊),满族人把
这一天作为满族的诞生日,
举办满族“命名日”,即
“颁金节”的庆祝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