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角•能够用物体和手势模拟角•能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角•能够初步辨认角的大小二、教学重点•角的概念•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难点•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实际应用四、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具:角模型、橡皮泥等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投影仪五、教学过程1. 角的初步认识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角:角是由一个起点、一个终点和起点到终点的线段所组成的。
2.让学生用手和物体模拟简单的角,并向他们解释角的概念。
3.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角,例如窗户的角、桌子的角等,让学生讨论这些角的特点。
2. 角的大小比较1.让学生观察不同大小的角,并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用大、小、相等等词语描述角的大小关系。
3.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大、小、相等的角。
3. 角的实际应用1.让学生观察道路上的转角、车头的角等实际物体中的角。
2.让学生尝试用角来描述这些物体,加深对角的认识。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行收集生活中有关角的图片或事例,与同学分享。
2.提出更多关于角的问题,例如如何测量角的大小等,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
七、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概念,能辨认不同大小的角,并掌握了角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拼角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拼角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拼角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三单元的第4课时,课题是"拼角"。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两个角拼成一个角,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个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
2. 学会用两个角拼成一个角,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个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两个角拼成一个角,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个过程。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活动,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自己的练习本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如墙角、桌角等,并引导他们观察这些角的特点。
2. 讲解与示范:我会向学生们讲解角的概念,并使用三角板和直尺进行示范,展示如何用两个角拼成一个角。
3. 学生操作:学生们根据我的示范,自己用三角板和直尺尝试拼角,并观察和描述拼角的过程和结果。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观看和思考,引导他们用拼角的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们根据例题,自己尝试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板书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步骤,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7.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们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画出一个角,并写一写这个角的特征。
2. 用两个角拼成一个角,并写一写拼角的过程和结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特别注重了角的概念的引入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角作为实践情景的引入,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角的概念,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如何用两个角拼成一个角,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这个过程。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三角尺拼角(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三角尺拼角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角尺的基本概念,掌握三角尺的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三角尺进行角度的测量和绘制。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
-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三角尺的使用方法,角度的测量和绘制。
2. 教学难点:角度的测量和绘制,三角尺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角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吗?2. 学习三角尺的使用方法- 向学生介绍三角尺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 示范如何使用三角尺进行角度的测量和绘制。
3. 动手操作- 学生分组,每组发一把三角尺和一些角度卡片。
-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尝试使用三角尺进行角度的测量和绘制。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尺的使用方法和角度的测量技巧。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6. 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角度测量和绘制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在动手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三角尺的使用方法。
3.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重点关注的细节:三角尺的使用方法和角度的测量技巧详细补充和说明:三角尺作为数学学习中的基本工具,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其使用方法和角度的测量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角的初步认识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
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角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角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 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
2. 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
(二)教学难点。
1.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区分与判断。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五、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4课时。
1. 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2.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六、分课时教案。
(一)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一)1. 教学目标。
-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 难点: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3. 教学过程。
- 导入。
- 多媒体展示校园生活场景图(如操场、教室等),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出1~100之间的数字。
2.能够简单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能够应用数学符号(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数的比较。
4.了解“早晚”的概念。
5.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字和比较大小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1~100之间数字的读法。
2.理解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
3.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1.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2.理解“早晚”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黑板、彩色粉笔/白板、马克笔。
2.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3.数字卡片、小学生钟表模型。
4.老师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读数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出数字。
2.引导学生掌握100以内数字的读法。
3.学生互相读数,加深印象。
第二节比较大小1.老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让学生比较大小。
2.学生用手指比划,表示出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3.老师让学生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
第三节早晚概念引入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早晚”的概念。
2.利用小学生钟表模型演示早晚的概念。
3.帮助学生理解早晚的时间概念。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的时间顺序,理解“早晚”在生活中的应用。
2.比较家庭成员的年龄大小,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数字和比较大小的知识。
七、教学反馈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字读写和比较大小的掌握。
2.收集学生作业,及时进行批改与反馈。
八、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数字的读写和比较大小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引入“早晚”概念,学生不仅增加了对时间概念的认识,也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教师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案,希望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有效指导和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乘法、乘法的意义、表内乘法以及乘法口诀。
这一单元是学生从加减法向乘除法过渡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概念、口诀以及初步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乘法相对于加减法来说,概念更加抽象,需要学生能够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此外,乘法口诀的记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记忆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进行表内乘法运算。
2.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的意义和概念。
2.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3.学生能够将乘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乘法口诀卡片和实物模型。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乘法的概念。
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分给了几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的意义和表内乘法运算。
讲解乘法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乘法是重复加法的过程。
同时,呈现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初步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乘法口诀卡片游戏,比一比谁记得快、准。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解决。
如:“小明有2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2024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旨和主要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新词的掌握,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分享与课文相关的趣味故事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同时,设置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新课的学习。
预习检查: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初步理解词义。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情感和节奏。
课文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挖掘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展示、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通过课堂小测验、朗读练习等形式,及时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作业布置: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生字新词的书写、课文的背诵和理解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2023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2023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2023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
2、出示15÷3=5,并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1、出示10根小棒(1)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10除以2等于5表示10里面有5个2.)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剩余1根。
)(2)如果每3根一份,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2根或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3)如果把这10根小棒,每份4根、5根或6根,可以怎样分3、汇报:(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那几种4、交流:(1)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2)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问:按要求怎样列式(板书:10÷3),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最后可以分给几人也就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
这个数叫余数。
它的单位名称和总数一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以及角的初步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基础,对学生形成几何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直角、钝角和锐角的特征,提高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角的概念,掌握各类角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能正确辨别各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能正确辨别各类角。
2.难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各类角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辨别各类角。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模型,三角板,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各种角,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角是什么吗?”、“你们在哪里见过角?”等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各种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同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类角的定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三角板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辨别各类角。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含有各类角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直角、钝角还是锐角。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
《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掩盖了污渍的故事;《一封信》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
《妈妈睡了》写了孩子看到熟睡的妈妈,觉得妈妈很美丽、很温柔、很累。
二、语文要素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要素分解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基础训练营。
(50分)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9分)(1) 端详(yang xiáng) 削皮(xuē xiāo) 糟糕(zāo cáo)(2) 我发(fā fà)现妈妈的头上有几根白发(fā fà)。
(3) 早上,我迎着朝(cháo zhāo)阳朝(cháo zhāo)学校走去。
(4) 活动结(jiē jié)束后,爸爸重(chóng zhòng)新给我买了个书包。
2. 看拼音,写词语。
(8分)guǒ rán zhàn lì dào dǐ diàn yǐngbào zhǐ xiān jìn xìn fēng guān bì3. 下面是玲玲的奖状,其中有几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6分)错别字:_____ 改正:_____错别字:_____ 改正:_____错别字:_____ 改正:_____4.照样子,填一填。
(6分)( 大大 )的眼睛 ( )的眼睛 ( )的眼睛( 火红 )的太阳 ( )的太阳 ( )的太阳( 美妙 )的歌声 ( )的歌声 ( )的歌声5. 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读“累、添”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轻、旺、浑、赶”5个字。
2.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八自然段,关注雪孩子的语言和动作,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1.教师课件展示雪景图片,请学生说说下雪了最想做的事。
2.引出“雪孩子”图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2.学习默读。
(1)教师引导:这个故事较长,每次朗读要花很多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不出声、速度快的阅读方法——默读。
(2)明确默读的要求:书本平放在课桌上,不出声,眼睛看着课文。
(3)学生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师板书:小白兔、玩。
(4)学生默读第七至十四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师板书:雪孩子、救。
表扬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专心读的学生。
三、学习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快乐1.指名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学习字词。
(1)出示木柴图片,学习“柴”字,强调翘舌音。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知道“柴”与树木有关。
理解“添把柴”的意思就是加把柴,积累词语“添加”。
(2)学习“旺”字。
教师提问: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
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个字?(预设:商品、店名、对联等。
)(3)学习“渐”字。
①出示词语卡“渐渐”,指名读,强调前鼻音。
②朗读比较以下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理解“渐渐”是逐渐、慢慢的意思。
屋子里暖和了。
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③出示小树苗、夕阳等图片,用上“渐渐”说话。
如,小树苗渐渐长高了。
夕阳渐渐下山了。
3.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你喜欢雪孩子吗?小白兔呢?你能把雪孩子的可爱和小白兔的开心读出来吗?四、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勇敢过渡语:多么漂亮、可爱的雪孩子!可是它却不见了,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读第七、八自然段,看看雪孩子是如何救小白兔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角的认识及画法》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角的认识及画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式,学会用量角器画角。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角的概念。
2.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会用量角器画角。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
2.量角器及练习纸。
3.板书准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图案中的角,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角是什么,角的特点是什么。
(二)新课呈现1.介绍角的概念:任意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其中射线交汇的点为顶点。
2.介绍角的度量方法:用度来表示角的大小。
3.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三)示范操作老师示范如何用量角器在纸上画出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仔细观察。
(四)练习让学生练习使用量角器,自己在练习纸上画出不同大小的角,并用度数标注出来。
(五)操练分组让学生互相查看、交流画的角是否正确,共同提高。
(六)总结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角的重要性和用途。
六、课堂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量角器在家里练习画角,并标明度数。
七、板书设计•角的概念:任意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其中射线交汇的点为顶点。
•角的度量方法:用度来表示角的大小。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示范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掌握如何用量角器画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练习环节要特别注意,确保学生的操作方法正确,避免形成错误习惯。
九、教学延伸可以请学生在户外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不同角度,如建筑物的屋顶、道路上的转角等,并用量角器测量这些角的大小。
以上就是本节课《角的认识及画法》的教案,希朥能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1个生字(热),认识“四点底”。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会读指定的词语,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3、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学难点:1、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复述下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听别人说的话也要动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2’)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在这座美丽的森林王国里,生活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
在这里,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森林王国,看看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了。
2、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2’)1、自己看音节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你能叫出下面词语朋友的名字吗?木瓜:谁知道木瓜是什么?指名说。
看图介绍:木瓜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它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地区,木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入药。
水花:你见过水花吗?在哪儿见到的?(石头扔进水里;手拍打水面)咕咚:当石头扔进水里的时候,我们不仅能看到水花,还能听见声音呢。
出示词。
逃跑:这个词表示的是一种动作,谁愿意给大家做一做?跑的时候要用到脚,所以跑这个词就是足字旁。
跟着:像这样的词还有“跟着”,跟着别人走也要用到脚,所以它也是足字旁。
热闹:提示“闹”在这里应该读轻声。
课文里怎么热闹了?出示句子读: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
是啊,那么多的动物都跟着跑起来,能不热闹嘛。
你还见到过哪些热闹的场面?你能用热闹说一句话吗?齐读:吓坏、正巧、熟了、大伙儿(提示儿化音)、哈哈笑3、把这些词带回课文里,再读课文。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课程名称:角的初步认识课程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角。
2. 使学生能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比较大小不同的角。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角的含义,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角的含义,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模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角的存在。
2. 提问:你们在哪里还见过角?二、新课讲解1. 讲解角的含义,展示角的定义。
2. 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大小。
3. 讲解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展示比较方法。
三、动手操作1. 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套实物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比较角的大小。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角的含义和大小比较方法。
2. 提问:你们在哪里还见过角?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到角,并尝试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模型和教学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角,并学会了比较角的大小。
在动手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讲解角的含义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讲解和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初步知识。
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附:课后练习题1. 找出下列物品中的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画出三个角,一个是锐角,一个是直角,一个是钝角。
3. 找出家里的物品,它们中的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 小明说:“这个角比那个角大。
”你认为小明的说法对吗?为什么?5. 画出两个大小相等的角。
6. 画出两个大小不相等的角。
重点关注的细节:角的含义和角的大小比较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角的含义1. 角的静态定义: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直角的认识及画法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2课时直角的认识及画法人教版我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直角的认识及画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直角的定义、特征和画法。
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的度数是90度。
直角的特点是两条边互相垂直,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在画直角时,可以使用尺子和三角板,先画一条线段,再画一个90度的角,连接两条线段的端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直角的定义和特征,掌握直角的画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直角的定义和特征,难点是直角的画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尺子、三角板等。
学具包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学生发现这些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个90度的角。
2. 讲解直角的定义和特征:我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直角?直角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直角的定义和特征。
3. 演示直角的画法:我使用尺子和三角板,现场演示直角的画法,并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动手画一画。
4. 练习直角的画法:学生在练习本上按照要求画出直角,我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课堂小结:课堂我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直角的定义、特征和画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直角定义:两条边互相垂直,度数为90度的角特征:形成直角三角形画法:尺子、三角板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画出一个直角。
答案:学生能够按照要求画出一个直角。
2. 题目:找出生活中的直角,并拍照记录。
答案:学生能够找出生活中的直角,并拍照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掌握了直角的定义、特征和画法。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角的初步认识》年级:二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通过对角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角的概念和特征。
2. 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1. 角的概念的理解。
2. 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直尺、量角器。
3. 学生用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如墙角、书本的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角的名称。
2. 学生分享他们对角的认识和经验。
二、新课导入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个角,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角的组成。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出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画出角,并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4. 学生通过操作和讨论,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角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判断出角的图片,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角的定义、特征和画法。
2. 学生分享他们对角的认识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画出一些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角的定义、特征和画法详细补充和说明:角的定义和特征:1.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这个顶点是角的中心点,两条射线分别称为角的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生书空
探究过程
1、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
2、读词语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
3、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4、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5、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1)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
(2)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巩固练习
书写生字:川、州
民、族
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识字三
夕与川州台争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课时目标
第二课时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导入过程
谈话导入
一、谈话导入。
1、把自已收集到的祖国各地的风光,及知识拿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小组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6、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换偏旁:伸——神勇――涌 减一减:写――与 眠――民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2)观察发现。
3、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4、小组讨论解答
巩固练习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
少数民族。
小结:
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导入过程
谈话导入
一、谈话导入。Biblioteka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炎黄子孙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导入过程
谈话导入
一、谈话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学生书空。
1、认真听
2、学生书空
探究过程
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忙。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4、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5、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1、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2、学生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探究过程
1、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1、自读课文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板书设计:
识字三
山川民族台湾大陆隔壁神州
课后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学备课教案
课题名称
第9课欢庆
课型
新授课
科目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9月10日
教学内容
人教版42页至43页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2、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学备课教案
课题名称
识字三
课型
新授课
科目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9月10日
教学内容
人教版42页至43页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