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管辖异议制度
试议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

【 关键词】 管 辖异 议 权 听证 程序
所谓管辖权异议 ,是指 当事人认为人 民法 院依法不享有对 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权 ,而提 出 自己的主张和意见 。这是 当事 人依法监督人 民法院行使 民事审判权 的一项制度 。 在 我 国 民事 诉 讼 立 法 和 实 践 中 ,对 管 辖 权 异 议 的 处 理 多有 失当之处 。集 中表现为 当事人在管辖权争 议的解决过程 中诉讼 权利 的缺失 ,以及 当事人不能富有意义地 参与这一程序 问题 的 解 决 ,突 出表 现 在 以下 两 个 方 面 : ( 一) 民事诉 讼法除规定 当事人提 出管辖权异议 的时间和对 法 院做 出 的管 辖 异 议 的裁 定 有 上 诉 权 外 ,没 有其 他 制 度 性 规 定 。 异议均由立案庭 负责处理 ;并且可以尝试引入听证程序 ,使当 事人在法官 面前有一个提供证据 、陈述 己方见解和反驳对方意
辖 权异 议 制 度 设 立 的初 衷 。 二、完善相 关法律 法规 ,更好的解决管辖权异议相关问题 。
司法解释对处理程序作 了进一步完善 ,规 定 “ 民法 院对 当事 人 人在法定期 限内提 出管辖权异议 的 ,应 当认真进行审查 ,并 在 十五 日内做 出异议是否成立 的书面裁 定。当事人对此裁定不 服 提出上诉 的,第二审人 民法 院应 当依法做出书面裁定 。 ”对管辖 异议裁定 的上诉 , 自然 可依 照民诉法 有关 二审程序 的规定进行 审理。但 是 ,上述处理管辖权异议 的程序却无法归于属 于现有
田师 览 博
试议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
陕西 省 汉 中市人 民检 察 院 王 成 成 7 30 20 0
【 摘 要】 管辖异议权是我 国民事诉讼 法赋 予民事诉讼 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 ,合 法地拥有管辖权是法院正确地行使 审判权的 : 前提与基础 ,是构筑司法公正的第一道防线。民事 管辖权争议在任何 国家都是现 实存在的,既有法院之 间发生的管 辖权冲突,更 多的则是 以当事人提 出的管辖权异议 为形式表 现出来的 , 它必然要 求解决 民事管辖权争议的程序应 当遵循公平合理的法则,其解决的具体方式和步骤也应 当具备程序的基本属性 。惟有如此 ,才能够获得 当事人 的理 解,消除当事人时程宇问题的疑惑,增进法院之间的信任。因此,解决民事管辖权争议的程序也具有相对的复杂洼。
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权异议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权异议的规定热门城市:江岸区律师崇州市律师北流市律师萧县律师双桥区律师翠屏区律师江宁区律师大邑县律师我国是一个法制的国家,国家制定了形形色色的法律来规范公民的行为,来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
管辖权异议也是公民重要的权利。
那么▲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权异议是如何规定的?下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一下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一、管辖权的含义管辖权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权力或权限。
法院要对案件具有管辖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法院对所涉案件具有“标的物管辖权”,即法院具有审理该类型的案件的权力,同时,法院还需对案件当事人具有“个人管辖权”,即法院具有对诉讼中涉及的当事人作出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裁决的权力。
包括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与级别管辖不同。
级别管辖从纵向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权限和分工,解决某一民事案件应由哪一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问题。
地域管辖从横向划分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权限和分工,解决某一民事案件应由哪一个人民法院管辖的问题。
▲二、管辖权异议的含义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法院或受诉法院向其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案3件无管辖权时,而向受诉法院或受移送案件的法院提出的不服管辖的意见或主张。
管辖权异议制度的设置,在于监督法院行使管辖权的职权行为,以保证作为诉讼开端的管辖制度正常运作,使程序正义在诉讼中的各个环节得到实现。
▲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管辖权异议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人。
《民事诉讼法》第127条对管辖权异议主体的表述为“当事人”。
在民事诉讼实务中,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往往是被告,管辖法院是原告自己选择的,应当推定其认可受诉法院的管辖权,否则,其不应向该法院起诉,即使其后来发现受诉法院无管辖权,也可以通过撤诉的方式来否定法院的管辖权,因此,原告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
管辖权异议这一制度设置的目的在于监督法院行使管辖权的职权行为,保证诉讼管辖制度的正常运行,程序正义能够得到实现,而赋予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民事诉讼应诉管辖制度研究》范文

《民事诉讼应诉管辖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民事诉讼应诉管辖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民事诉讼的公正、效率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应诉管辖制度的设立,旨在规范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权,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
本文将对民事诉讼应诉管辖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民事诉讼应诉管辖制度的现状我国民事诉讼应诉管辖制度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应诉管辖主要涉及被告应诉地法院的管辖权问题,旨在为当事人提供更为便捷的诉讼渠道。
当前,应诉管辖制度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环境的变化,应诉管辖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三、民事诉讼应诉管辖制度存在的问题(一)管辖权确定不统一当前,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法院在确定应诉管辖权时存在差异,导致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既影响了司法的公正性,也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效率。
(二)跨区域诉讼难度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区域民事纠纷日益增多。
然而,由于地域差异、法律环境等因素,跨区域诉讼的难度较大,影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管辖权异议滥用部分当事人为了拖延诉讼、增加诉讼成本,滥用管辖权异议,导致诉讼进程受阻,影响了司法的效率。
四、改进民事诉讼应诉管辖制度的措施(一)统一管辖权确定标准为解决管辖权确定不统一的问题,应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统一的管辖权确定标准,明确各级法院的管辖范围,确保同案同判。
(二)完善跨区域诉讼机制为解决跨区域诉讼难度大的问题,应完善跨区域诉讼机制,加强法院之间的协作与沟通,为当事人提供更为便捷的跨区域诉讼渠道。
(三)限制管辖权异议的滥用为防止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应制定相应的限制措施,如对滥用管辖权异议的当事人进行处罚,以维护司法的公正与效率。
五、结论民事诉讼应诉管辖制度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环境的变化,应诉管辖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管辖权异议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发展与协调

公司诉讼理由是什么?管辖权异议制度的缺陷与完善杨仓仓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
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因此我国学界目前通说认为:管辖权异议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依法提出该人民法院对本案无管辖权的主张和意见。
管辖权异议制度有利于正确确定管辖法院,贯彻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的原则,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体现司法的公平正义。
但是,管辖权异议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管辖异议权的异议主体范围对于管辖权的异议主体,学界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8条的规定,行使管辖权异议的主体为“当事人”,目前司法实践中对管辖异议权的行使主体的理解基本上限于被告,对于原告与第三人的异议并不支持。
笔者认为,根据各方当事人应享有之权利及诉讼中出现的状态,将此条中的“当事人”应全面理解和适用比较合适。
1.原告应拥有管辖异议权。
当前通说认为,原告是起诉方,其已按照法律规定选择了法院,如果再赋予其管辖异议权已没有必要了。
但是我们认为仍存在例外情形,如诉讼过程中原告发现自己诉错了法院,如果坚持由现有法院继续管辖将对自己不利,此时原告就可以主动提出管辖权异议。
再次,在诉讼过程中被追加的共同原告既无法选择法院也无法提出管辖权异议。
其次,对于法院移送管辖的案件,原告对法院的移送管辖没有任何的权利救济方式。
2.第三人也应有管辖异议权。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诉讼地位等同于原告,故其也应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
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从理论上讲,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要么不享有民事诉讼权利(当不被判决承担责任),要么无法行使民事诉讼权利(当被判承担责任,但管辖异议权已超过异议期限)。
因此,就立法角度来看,其也不应享有管辖异议权,1990年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三人能否对管辖权提出异议问题的批复》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6条均否定了第三人享有管辖异议权。
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的滥用及对策

摘要管辖是民事诉讼程序的开端,管辖能否正确确定,决定着案件能否顺利进入民事审判程序。
管辖权异议制度,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程序性救济措施,是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然而,从近几年的司法实践来看,常发生当事人为了损害对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拖延诉讼为目的而实施滥用管辖权异议的情况,这不仅增加了法院的办案压力,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利,也对社会大众起到了十分消极的示范作用。
本文从管辖权异议滥用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入手,分析管辖权异议滥用的现状及成因,进而对规制滥用管辖权异议的行为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管辖权异议滥用现象程序正义完善对策ABSTRACTJurisdiction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civil procedure. Whether the jurisdiction can be determined correctly or not determines.Whether the case successful enter into the civil trial procedure. The system of objection to jurisdiction is a procedural remedy given by the law to the parties, and a concrete embodi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of the parties to the civil procedure. However, judging from the judicial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it often happens that the parties abuse the jurisdiction objection.The purpose of delaying the litigation and damaging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other parties, which not only increases the pressure on the court to handle the case, damages the plaintiff's legal right, also has played the very negative model function to the social populace. The paper began in the meaning and formed in the abuse of jurisdiction objection,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caused of the abuse of jurisdiction objection.And put forward many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regulating the abuse of objections.Key words:Jurisdictional objection Abuse Procedural justice Perfect countermeasures目录一、引言 (2)二、管辖权异议滥用行为的概述 (3)(一)管辖权异议的概念及条件 (3)(二)管辖权异议制度运行中的偏离和异化 (2)(三)管辖权异议滥用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2)三、管辖权异议滥用的现状及负面影响 (3)(一)管辖权异议滥用的现状 (3)(二)管辖权异议滥用的负面影响 (4)四、滥用管辖权异议的原因分析 (5)(一)立法不完善 (5)(二)滥用成本低、风险小 (5)(三)易被利用为拖延诉讼的“合法”之术 (5)五、规制管辖权异议滥用的建议 (6)(一)完善立法 (6)(二)提高当事人提起管辖权异议的成本 (7)(三)对滥用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建立相应的约束和惩戒机制 (7)六、总结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的滥用及对策一、引言我国的管辖权异议制度规定在民事程序法中,该制度的确立是当事人平等这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既有利于维护被告的诉讼权利,也是为了避免出现“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
《民事管辖权异议滥用问题研究》范文

《民事管辖权异议滥用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民事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对某一案件的管辖权提出质疑,认为该案件的管辖权应由其他法院行使。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当事人滥用民事管辖权异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诉讼效率、浪费了司法资源。
因此,对民事管辖权异议滥用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民事管辖权异议的概述、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民事管辖权异议概述民事管辖权异议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被告对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以及提出诉讼的法院的管辖权提出质疑的行为。
管辖权异议是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但若被滥用,则会对诉讼效率、司法公正等造成不良影响。
三、民事管辖权异议的现状当前,民事管辖权异议的滥用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当事人为了拖延诉讼、规避责任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故意提出无理的管辖权异议。
这不仅导致诉讼周期延长、司法资源浪费,还可能引发其他法律问题。
此外,一些法院在处理管辖权异议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未能严格遵循法律规定,进一步加剧了管辖权异议的滥用问题。
四、民事管辖权异议滥用原因分析(一)法律制度不完善当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权的规定尚不完善,一些条款的表述模糊、缺乏操作性,为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对于滥用管辖权异议的处罚措施也不够明确,难以有效遏制其滥用现象。
(二)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一些当事人缺乏法律意识,对诉讼程序和法律规定不够了解,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诱导而提出无理的管辖权异议。
此外,一些当事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故意滥用管辖权异议来拖延诉讼或规避责任。
(三)司法实践中的不当操作一些法院在处理管辖权异议时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未能严格遵循法律规定。
例如,对于某些不符合管辖条件的案件仍予以受理或错误地认定某些案件的管辖权。
这些不当操作为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提供了机会。
五、解决对策(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应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法中关于管辖权的规定,明确管辖权的认定标准、程序及处罚措施。
论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权异议制度

所 谓 管 辖 权 异 议 是 指 在诉 讼 程 序 中 . 当 事人 在 司 法 机 关 违 复 》法 复 19 f 9 6第 5号)分 别 从 约 束 当事 人 和法 院 的 角 度 做 了 两 背 管 辖 的规 定 .管 辖 了其 无 权 管 辖 的案 件 或 者认 为 其 他 司法 机 条 规定 : 当事 人 在 诉 讼 中增 加 诉 讼 请 求 从 而 加 大 诉 讼 标 的额 , 致 关 更 适 合 管 辖 的 情 况 下 . 在 法 定 期 限 内 向 有 审 查 权 的 法 院 提 出 使 诉讼 标 的 额超 过 受 诉 法 院 级 别 管 辖 权 限 的 . 一 般 不 再 子 以 变
要 求 该 司法 机 关 将 案 件 移 送 有 管 辖 权 或 更 适 合 管 辖 的 司 法 机 关 管 辖 的 主 张 .它 是我 国 民 事 诉 讼 法 赋 予 民 事 诉 讼 当事 人 的 一项 诉 讼 权 利 我 国 民事 诉 讼 法 和 行 政 诉 讼 法 都 明 确 规 定 了 当事 人 的管 辖 权 异 议 制 度 就 目前 来 看 , 律 的 这 一 规 定 还 比 较 笼 统 。 法 虽有较 多的司法解释 . 在使用 中仍难免有这样那样 的问题 . 但 以 致 学 术 界 和 业 务 界 具 体 实践 中都 产 生 了一 定 的 分 歧
交 答 辩 状 期 间 . 也 正是 当事 人 行 使 管 辖 异 议权 的期 限 根 据 我 这 国 民诉 法 第 13条 的规 定 :被 告 应 在 收 到起 诉 状 副本 之 日起 1 3 “ 5 日内提 出答 辩 状 ” 么 当事 人 对 管辖 权 提 出异 议 的期 限 应 当 就 那 是 接 到起 诉 状 副 本 后 的 1 日内 。第 三 . 体 条 件 . 5 主 即谁 有 权 提 出 管 辖权 异议 这 是 目前 争议 最 大 的 问题 。 民事 诉 讼 法 的规 定 来 从 看 . 提 出管 辖 权 异 议 的 只 能 是 本 案 的 当事 人 . 这 里 的 当 事 人 能 但 到 底 指 的 是 哪 些 人 .是 所 有 的 当事 人 还 是 被 告 一 方 当 事人 以 及 是 否包 括 涉 案 第 三 人 . 事诉 讼 法 无 明确 规 定 . 是 在 司 法 解 释 民 仅 中有 些 零 散 的 规 定 若 干 年 的 实 践 理 论 认 为 享 有 管 辖 异 议 权 的 应 当是 被 告 方 当事 人 二 、 践 中 管 辖 权异 议 制度 所 存 在 的 问题 实 ( ) 辖 权 异 议 制 度设 计 的行 政 化 色 彩 一 管 我 国 管 辖权 争议 的 解 决 模 式 .在 立 法 规 定 和 实 践 操 作 中 带 有 鲜 明 的行 政 化 特 征 在我 周行 政 化 解 决 管 辖 权 冲 突 的进 程 中 . 当 事人 显 然 不 能 通 过 诉 讼 程 序 确 立 的行 政 化 规 则 实 质 性 的 主 导 管 辖 权 冲突 解 决 的逻 辑 方 向 1管 辖 权 争 议 解 决 行 政 化 模 式 的程 序 规 则 及 弊 端 在 司 法 、 实 践 中 . 院在 解 决 管 辖 权 冲 突 时 起 主 导 作 用 . 且 在 相 关 法 院 法 而 协 商 不 成 的 情 况 下 习 惯 于 通 过 上 级 用 行 政 命 令 手 段 解 决 按 照 既 存 的 管辖 权 冲 突解 决方 式 . 发 生 的 管 辖 权 争 议 . 争 议 人 民 对 各 法 院 应 该 首 先 协 商 解 决 . 商 不 成 的 . 逐级 上 报 申请 上 级 法 院 协 要 指 定 管 辖 法院 指定 管 辖程 序 也 凸显 出浓 厚 的行 政化 的色 彩 国 我 司法 解 释规 定 , 管辖 权 的 人 民法 院 发现 本 院不 能行 使 管 辖权 时 . 有 先 F合 议庭 进 行 合议 后 作 出决 定 . 南独 任 审 判 员做 出决 定 . 请 h 或 报 上 级 人 民法 院 , 由上级 人 民法 院在 本 院辖 区内指 定 管 辖 法 院 . 续 继 本 案 的 审理 : 个 以 上法 院 发生 管 辖 权争 议 时 . 上报 双 方 共 同 的 两 应 上级法院, 有共 同的 上级 法 院指 定 管 辖法 院 上级 人 民法 院指 定 管 辖 法 院后 . 以书 面 通知 报 送 的人 民法 院和 被 指定 的人 民法 院 管 对 辖 权 异议 处 理 程序 也 大 致如 此 . 由于 我 国没 有相 应 的制 度 规范 . 而 是 惯 于运 用 行 政 手段 来 处理 2管 辖 权 异议 中当 事人 诉 讼 权 利 义 、 务 虚 无 。 当事 人缺 乏 参 与解 决 管 辖 权 争议 的机 会 和 场 合 . 能就 不 管 辖 权 问题 进 行 攻 击 和 防御 . 当然 也 就 不 能 富 有 意 义 的影 响管 辖 权 争 议 解 决 的 结 果 。从 理 论 上 讲 . 当事 人 不 得 不 以 不 正 当 的 手 段 骗 取 审 判 管 辖 . 致 管 辖 权 冲 突 因为 法 院 受 理 案 件 时便 存 在 导 着 随 意 的契 机 . 因为 确 定 管 辖 也 同 样 存 在 着 诚 实 信 用 的约 束 问 题 . 院 也 不 得 利 用 违 法 手 段 . 避 民 事 诉 讼 法 关 于 级 别 管 辖 的 法 规 规 定 对 此最 高人 民法 院《 于执 行 级 别 管 辖 规 定 几个 问题 的批 关
我国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不足与完善

我国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不足与完善管辖权异议制度是民事诉讼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对法院准确行使审判权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但是我国针对管辖权异议的法条只在《民诉法》第127条有规定,针对主体、客体、时间等具体规定均模棱两可,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甚至有时成为一种逃避法律制裁、拖延时间的手段。
本文针对管辖权异议制度的不足稍作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对该制度的完善有所助益,进而使我国现行法规定之管辖异议权能够得到正确行使,在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同时提高司法效益。
标签:管辖权异议;程序设计;司法实践运用引言此篇文章是针对目前我国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在国内实践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论点分析。
管辖权异议制度作为当事人的一种诉讼救济手段应当被正确运用,但是因目前我国法律关于此制度的相关规定并不明确,出现较多法律漏洞,因此使得一些恶意拖延诉讼的当事人运用此制度拖延诉讼时间。
这违背了该制度的设立初衷,若该制度不能被准确的运用,则会使得公权力的威信大打折扣,同时也不能做到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作用。
因此,本文针对该制度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我国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完善有帮助。
一、管辖权异议的定义所谓民事诉讼管辖制度,是指确定某一民事案件由哪一级哪一个法院受理管辖。
在司法实践中,管辖权异议多数是由被告在答辩期间对受理该案件的法院就其是否有权进行审理而提出的异议。
在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后,法院会进行审查,若异议成立,则将案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若异议不成立,则驳回。
如当事双方对于驳回异议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则可继续进行上诉。
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是我国民事管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当事人双方处于平等的状态,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合理,但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规定1。
二、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的不足(一)适用主体模糊根据我国《民诉法》第127条规定,享有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是当事人。
论建立民事诉讼异地管辖制度(一)

论建立民事诉讼异地管辖制度(一)内容提要]在现有国情下,由于法院存在地方保护、人情案、部分法官素质低等情况,民事诉讼当事人管辖之争异常激烈,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造成法院的公信力下降,司法权威得不到真正维护。
为有效解决现有的矛盾,在保持现有我国两审终审制度不变的情况下,笔者提出了“异地管辖制度”这一新思路,与大家商榷。
关键词]地方保护人情案异地管辖公信力一、地域管辖制度现行规定存在的弊端。
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地域管辖制度通常适用“原告就被告为原则,被告就原告为例外”的现行规定,并结合特殊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制度确立了我国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框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下现象:1、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民事诉讼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是指法院审理本地当事人和外地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案件时,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不顾事实和法律,从立案、财产保全、审理、调解、裁判、执行等方面,偏袒本地当事人,损害外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与现象。
地方保护主义固然可能产生于诉讼过程的各个阶段,但管辖是首要的和基础性的环节。
因为,无论是当事人欲寻求本地法院的“特殊保护”,还是法院欲对本地当事人提供这种“特殊保护”,都以本地法院受理当事人一方为本地单位或个人的诉讼为前提条件。
诉讼实践中,原告为了得到本地法院的特殊照顾,或者仅仅是出于对外地法院可能搞地方保护主义的担心,在可以选择管辖的情形下,几乎总是向本地法院提起诉讼,尽管由被告所在的外地法院受理此案要方便和经济得多。
甚至在本地法院明显没有管辖权的情况下,原告也照样向本地法院起诉,被告则往往提出缺乏依据的管辖权异议,甚至在得知原告已起诉的情况下向本地法院重复起诉。
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考虑,一些法院在明知无管辖权的情况下受理了本地当事人提出的诉讼,甚至在得知外地法院已立案的情况下,仍重复立案,争夺管辖权。
如果当事人是当地的上税大户,当地政府更会为其撑起保护伞。
1]2、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依然困扰司法公正最近,司法部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若干规定》。
论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的缺陷

时 提出管 辖权 异议 , 致 开 庭 当 即中 断。 因此 如 此简 单 原则 的 导 立法 不利 于 当事人诉讼 权利 的充分行 使 和保 护 。 ( ) 五 当事人 滥用 管辖 异议 权的现 象比较 普遍 作 为救济 制度 的管辖 权 异议 制 度 , 意在 于 纠正 法 院 的错 本 误 管辖 , 但在我 国 由于法 律 没有 强制 性 地 规定 提 出管 辖 权 异议 必 须 同时附 于说服 力的理 由和相应 的证据 材 料加 上提 出异 议成 本极 低 ( 当事人提 出管 辖权异议 是不需 交纳 费用 ) 以及法律也 没 有 对 当事人行 使管 辖权异 议有相应 的规制 措施 所 以常 常为 被告 方 当事 人所滥 用 , 为一种 免费拖 延诉讼 的 策 略 , 成 具体 表现 为无 理 由无 证据 就提 出管辖 权异 议 , 被裁 定 驳 回后提 起 上诉 来 拖延 时间 。实 际上 , 当事人 往往 就是利 用这个 时 间差 来转 移财 产 、 收 集 证据 或者造 成对 方当事 人的诉 累 , 加其 诉讼 成本 , 至可 以 增 甚
化 、 式化 , 形 也就是 说 由法 院主 导 自行 审 查处 理 , 不 进行 法 庭 既 审理 , 也不举 行 听证 , 即便异 议 成立 的 , 是 由法 院 自行 移 送 案 也 件管辖 , 压根 不考 虑当事人 的意愿 , 而作 为权 利 人 的当事人 无 法
度无 论是在 立法 上还是 实务上 都存在 较大 缺陷 。 二、 管辖 权异议 制度 之 内涵
客体范 围外 , 这显然是不恰 当的。
( ) 三 管辖 权异议 处理规 程规 定的缺 失 以及 不合理
虽然《 民事诉讼 法》 有规 定人 民法院对 当事人 提 出的管辖 权 异议必 须进行 审查 并做 出裁 定 , 是却 未 具体 规 定 当事 人 提 出 但 异议该 采用 什么形 式 、 院要采 取什么 审查 方式 , 法 举证 时 间是 多 长等等 具体 规程 , 这使 得法 官处 理 管辖 权 异 议 时容 易 出现 行 政
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滥用及完善建议

法治论坛FA ZHI LUN TAN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滥用及完善建议◎张蕾由于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管理弊端,在审判实践中常有被告方滥用管辖权异议的现象。
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诉讼资源,也不利于原告方权利的保护。
为此,需要进一步对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
管辖权异议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依法提出该法院对本案无管辖权的主张和意见。
作为主要的救济方式,管辖权异议能够对程序违法和管辖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也能保障当事人诉权、保证管辖规则的正常运行和构建程序正义,对我国法律体质的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行制度下,管辖权异议运用的现状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对管辖权异议的规定较为原则,有关的司法解释也不甚完善。
然而,随着人们法律知识的增长和律师诉讼参与率的提高,民事诉讼案件中,当事人对于管辖异议权的运用明显增加。
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管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现行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大量的当事人恶意滥用管辖异议权,以此拖延诉讼。
这不仅使管辖权异议制度偏离了设立初衷,违背了民事诉讼的效率原则,损害了对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也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
二、实践中滥用管辖权异议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7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査。
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这一规定使得异议人行使异议权不受任何限制,只要在答辩期内提出,无论证据情况如何,法院都应当“审査”并作出裁定,且可以上诉。
该规定对当事人行使管辖异议权没有相应的规制措施,这是管辖权异议滥用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其滥用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1.缺乏正当理由,明显滥用权利。
具体的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有些当事人明知其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不成立,并且异议理由明显与事实、法律规定不符,但当事人就要生搬硬套提出异议申请;有的合同纠纷中,合同中存在约定管辖条款,但发生诉讼后被告仍提出管辖权异议。
浅议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完善

浅议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完善
文/白海英
摘 要 : 管辖 权 异 议 ,是 指 当事人 认 为 受 诉人 民 法 院对 该 案 无 管 辖权 ,而 向 受 诉人 民 法 院提 出的 不服 谈 法 院 管 辖 的 意 见或 主 张 。我 国设 立 管辖 权 异议 制度 的 目的在 于 纠正 法 院 的 错误 管 辖 ,使 法 院正 确 合 法 地 行 使 审 判 权 ,平 等 地 保 护 当事人 的 诉权 ,一 定程 度 上 克 服 和 防 范 地 方 保 护 主 义 。然 而 ,在 司 法 实践 中 , 由于 我 国对 管辖 权 异 议 制 度 立 法 规 定 得 过 于 原 则 , 司法 解释 也 不 是 很 周全 ,存 在很 多 问题 ,从 而 影 响 了管辖 权 异 议 稍 度 功 能 的 正 常 发挥 。所 以就如 何 完 善 氏 事诉 讼 管 辖权 异 议 进行 讨论 是 本 文 的核 心 问题 。 关 键 词 :民 事诉 讼 ;管 辖权 l蕾 辖杈 异议 ;完 善 文 章 编号 :10 - 16 ( 0 1 0 () 0 4—0 0 9 9 6 2 1 )0 8C一 18 2 中图分类号 :D 2 . 951 文献标识码 :B
一
一
民事诉讼法对人 民法院如何审查管辖权异议并没有 意见 。我 国 ( ( 诉讼法 第3 条规定 : “ 民法院 民事 8 人 受理案件后 ,当事 人对 管辖权有异议的 ,应 当在提 交 作 出明确规定 ,在实践 中往往是 由案件的主审法 官或 答 辩 状 期 间提 出 。 人 民 法 院 对 当 事 人 提 出 的异 议 ,应 者合议庭通过 行使 自由裁量权来进行的 ,管辖权异 议 当审查。异议成立 的,裁定 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 处理程序规定 的立 法缺 失 ,直接导致 了法院在解决管 民 法 院 ;异 议 不 成 立 的 ,裁定 驳 回。 ” 第 10 4 条规 定 : 辖权异议时起 主导 作用 ,而且基本上是通过上级人 民 “ 人 民 法 院 就 管 辖 权 异 议 所 作 的 裁 定 ,当 事 人 可 以 法院用行政命令手 段加 以解决。这种运用行政化方式 对 提起 上诉 。”根据以上 的法律规 定可以看出 ,当事人 解决的做法 ,在一定程 度上侵害 了当事人就管辖提 出 异 议 的 程 序 主 张 权 ,限 制 了 当事 人 诉 讼 权 利 的 行 使 , 提 出管辖权异议 ,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 第一 ,人民法院 已经受理了案件 ,但还没有进入实 也不利于管辖权异议的解决。 体审理程序 。没有受理的案件或者 已经进入 实体审理 3 、管辖异议救济程序的设置过于复杂 程序的 ,不得提 出管辖权异议 。 为 当事人管 辖异议 权的行 使设置相应 的救济程 序 第二 ,管辖权异议只能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提出 ,对 是是 必要 的 ,不过救济程序的设 置必须考虑 当事人 所 涉利益 的大小和诉讼效率 。因为救济程序越 复杂 ,诉 于 第 二 审人 民法 院 不得 提 出管 辖权 异 议 。 第三 ,提 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 ,必须是本案的当事 讼的效率就会越 低 ;对于管辖权利的救济 ,我 国现行
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滥用的分析与对策

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滥用的分析与对策[摘要]管辖权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民事案件审判权的基础和前提,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合法、正当地行使案件管辖异议权,有助于人民法院公正、合法地审理案件,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但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律中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恶意滥用,给审判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笔者结合当前审判实践中管辖权异议滥用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完善管辖权异议制度提出意见。
[关键词]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滥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
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1]管辖权异议,是国家法律赋予被告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在审判实践中,这项权利却被部分当事人恶意滥用,成为当事人故意拖延诉讼的“合法利器”。
很多时候法官明明知道当事人就是滥用这个权利拖延诉讼,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规制措施,因此也没有办法,照样得把所有程序走一遍。
这种权利的滥用不但造成了当事人的负累,同时也浪费司法成本。
一、管辖权异议在实践中滥用的特征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实施对遏制少数法院滥用管辖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审判实务中管辖方面的无序现象依旧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违反级别管辖的,有违反地域管辖的,有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双重违反的,也有违反移送管辖规定和滥用管辖权转移规定的。
[2]其中,滥用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最为普遍。
所谓滥用管辖权异议制度是指作为被告一方的当事人基于拖延诉讼时间的目的,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向受理案件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被法院裁定驳回后,又利用诉讼法有关程序提起上诉。
有的时候被告一方当事人明知受诉法院对案件具有管辖权,仍提出异议。
而当事人提出异议一般不给出理由,仅主张法院对该案不具有管辖权,就算异议申请给出理由,也明显与事实不符。
浅析我国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

《 关于适用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民事诉讼 法> 干问题 的意见》 若 2管辖权异议人证明责任 的缺失。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 . 第6 6条中明确否定 了有独立请求权第 三人及无独立请求权 议 , 应当以书面形式 向人 民法院提出。但在提交管辖权异议 第三人的管辖异议权。综上 , 由于现行法律关于有权提起管
服管辖的意见和主张。 民事诉讼法》 3 条规定 , 《 第 8 人民法院 在异议 审查 阶段 , 院在普通程序中能够行使的各项权力都 法 受到了限制 , 例如法 院传唤 当事人来法 院陈述 事实 、 发表意 见 以协助调查 ,当事人不来 法院不能对其采取任何 强制 措
施, 也不能因此作 出对其不利的处理。而管辖权异议裁定作
辖转移提 出管辖权异议 ? 司法实务中 , 当事人提 出的管辖异 议大多数是针对地域 管辖 而言 的, 也有少数是针对级别管辖
的, 对于 移送 管 辖 、 定 管 辖 以 及管 辖 转 移 当事 人 提 出管 辖 指 权 异议 的 , 院一 般 不予 审查 。 法
19 年颁布的 《 91 民事诉讼 法》始确 立我 国的管辖权异议制 度 。管辖权异议是指民事诉讼 当事人在法定期 间内提 出的 , 认为受理案件 的第一审 人民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 的意见 或主张。 ’
威 性 和 Biblioteka 一性 。 ( ) 二 明确管辖权异议 的客体范围 1 . 管辖异议 问题 。学者一般均认 为当事人可以对级 级别 别管辖提出管辖权异议l 笔者赞 同此观点 , 羽 。 民事诉讼法设立
二、 我国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 ) 一 进一步 明确提 出管辖权异议 的主体范围
的实现。由- ̄ 国民事诉讼 法对管辖权异议制度 的规定相 当粗疏, TL - 司法解释 的规定也不周 详,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 的理
新民诉法对管辖权异议规定的内容有哪些?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to only one thing at a time.(页眉可删)新民诉法对管辖权异议规定的内容有哪些?《级别管辖规定》第2条规定,在管辖权异议裁定作出前,原告申请撤回起诉,受诉人民法院作出准予撤回起诉裁定的,对管辖权异议不再审查,并在裁定书中一并写明。
受诉法院无管辖权的,原则上应裁定将案件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
现社会,法律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我们更加应该需要了解的,不过却很少有人能对新民诉法对管辖权异议的规定了如指掌,那么新民诉法对管辖权异议规定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新民诉法对管辖权异议规定及审判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的相关内容,详情如下: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对管辖权异议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审判实践中管辖权引起的争议仍然广泛存在,不同地区法院争夺案件管辖权或是相互推诿的情形并不鲜见。
审判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一、既提起管辖权异议又应诉答辩的如前所述,无论是有独立请求权或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均无权提起管辖权异议,默示协议管辖主要适用于原、被告间。
实践中被告收到法院转交的起诉状后,一方面提起管辖权异议,一方面又对案件实体问题进行答辩的情形也较为常见。
被告虽对管辖法院有异议,但又担心一旦管辖权异议申请被裁定驳回,又没有就案件实体问题进行答辩,会对案件审理有不利影响,故同时提出管辖权异议并应诉答辩。
有些被告直接在答辩状中对管辖权提出异议。
因年《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默示协议管辖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未提出管辖权异议,二是应诉答辩,既提起管辖权异议又应诉答辩的情形不符合默示协议管辖条件,不能视为被告接受受诉法院管辖。
虽然案件进入实体审理程序,被告仍可就管辖权异议裁定申请再审及申诉,在申请再审和申诉过程中,其应诉答辩的行为不能视为原被告间就管辖法院达成了默示协议管辖。
因被告确实曾经明确提出过管辖权的异议。
论我国民事管辖异议制度的完善

6 0
燕 山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1 年 01
收益之 比。 高 的诉讼 效益意味着 以较 少 的司法 资 较 源 投入获得 最大化 的司法收益 , 或者 以既定 的司法
成本 投入达 到最大 的司法 收益 。司法 成本包括 错 误裁判 的成本和诉讼制度 的运行成 本两大类 , 前 者指 错误裁判 导致的 司法 资源浪费 , 后者指 为达成
( 一) 民事 管辖制度 的必要补 充 在 民事诉讼 中,管辖是重 要环节之一 ,管辖权
的落 实是行 使审判 权 的前 提 ,只有在 管辖 确 定后 , 民事案件 的审判权才 能落实到具体法 院,没 有管辖
管辖 权异 议 制度 在 民事 诉讼 中具 有 重要 的地 位 和 作用 , 是评价 民诉程 序正 当性 和判决 有效性 的标准
诉 讼 效益 反 映 的是 指诉讼 的司 法成 本 与 司法
价 值 11。具体而言 ,民事 管辖权异议 制度 的价 44 67 - 值 主要表现 在 以下 几个方面 :
[ 稿 日期 ] 2 1- 一0 收 0 1叭 2
【 者简 介] 陈海平 (9 9- ) 作 1 7 - ,男,甘肃渭源人 ,燕 山火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法 学博士 ;成华娟 (9 5- ) 1 8 - ,女,河北衡水人 ,燕 山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原告提交 的起诉材料 ,因而难 免发生偏差 ,法院很 难在此 阶段将所有不属 于本 院管辖的案 件全部排除 在外 。管辖权异 议制度正是这样一种补救手 段 ,通 过 当事人 向法 院提起管辖权方面 的异议 主张,将法
、
民事管辖权异议制度 的价值
现代 司法作 为控制 国家权 力肆 意行使 , 提供 民 众 权 利救 济 的平 台并 借此 塑造 和 谐 法律 秩序 的制
浅议民事诉讼中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期限

副本之 日起 1 5日内提出。如果当事人在 1 5日内不提 出管辖权
4《 国 民事 诉讼 规则》 1 条第 向审 “
异议 , 或者 以书面 、 口头形式表 示接 受法院 管辖 的, 认为 是当事 理法 院提 出管辖 异议 , 就 或者 主张法 院不 应行 使管辖 权 的 , 可在 答
法诉 讼权 利。 问: 试 若当事 人 由于非主 观原 因而 未能在 此 期间提 要求 , 应 当补足 合理耽 误 的期 间, 则 只有 在无顺 延事 由或顺 延期
出 异议而 由此 失去提 出管辖异 议 的权利 ,难 道不 违反 诉讼 法理
已过 的情况 下 才决 定不予 审议 。 至于 对提 出异 议时 间的确 定 , 可
么 ?在司法 实践中 , 也存在 问题 , 例如 : 法院根 据被 告之一 的住所 以短 于提交 答辩状 的期间 , 以防止 过分拖 延 诉讼进 程 。此外 . 在 地 的联结 点受理 了案 件 , 在被 告答辩 期过 后 , 告撤销 了部 分被 当事人 变更诉 讼请求 的情 况下 , 以允许 当事人 对管辖 的变更或 原 可
生管 辖权 。 但未 依第 五百 零 四条的规 定而 告知 时 , 能适 用本条 不
当事 人提 出管辖权异 议的条件 通常包 括主体 条件 、 体条件 的规 定 。第 五百零 四条 即 :初 级法 院在 事务 管辖或 土地 管辖两 客 ” “ 和 时间 条件 。我 国现 行民事 诉讼法 对 当事人 提 出管辖 权异 议是 方面 都没有 管辖 权 时, 应在本 案辩 论前将 此 点 向被 告指 出 , 告 并 有 时间 限制 的。根据 《 民事诉讼 法》 3 第 8条的规 定 , 当事 人对管 知 不责 问而 进 行本案 辩论 的结 果 。 ” 由此可 见 , 国法院 要求被 德 辖 权异议 应当在 答辩 期提 出 。《 民事 诉讼法》第 13条第 l 1 款规 告在 言词辩 论 前主张 管辖 权异 议 。 定 :人 民法 院应 当在立案之 日起 5日内将起诉 状副 本发送 被告 , “ 3 法 国 民事诉 讼法》 七十 四条指 出: . 《 第 “ 程序 上的抗 辩应 当在 被 告在 收到起 诉状之 日起 1 5日内提 交答辩 状 。可 见 , ” 当事 人对 任何 实 体上 的抗辩 之前 ,或 者在 提 出诉讼 不得 受理之 前 同时提 管辖 权提 出异议应 当在答辩 期 内提 出, 具体 地讲应 从收到起 诉状 出 , 则不 予受 理… …” 否 。
民事诉讼中的异议之诉制度

民事诉讼中的异议之诉制度民事诉讼是指私人之间就民事权益的纠纷,在司法机关的主持下进行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法庭的裁判可能对当事人产生异议。
为了确保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得到尊重和保护,我国设立了异议之诉制度。
本文将探讨民事诉讼中的异议之诉制度,包括其定义、作用、程序等方面。
一、异议之诉制度的定义异议之诉制度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对法庭的裁判或程序上的决定提出异议,要求上级法院对其裁判进行审核和修正的一项制度。
它旨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
二、异议之诉制度的作用1. 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异议之诉制度确保当事人能够就法院的裁判和程序上的决定提出异议,使其诉讼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当事人可以在合法的范围内表达对法院裁判的不满,有助于避免司法滥权和不公正的情况发生。
2. 纠正裁判错误异议之诉制度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纠正法院在裁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当事人可以通过提出异议,要求上级法院重新审查和判决,从而纠正可能存在的裁判错误,确保裁判结果的正确性。
3. 促进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异议之诉制度对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当事人的异议可以促使法院更加审慎地行使裁量权,遵循法律规定和公正原则,确保裁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同时,异议之诉制度可以纠正程序上的错误,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益。
三、异议之诉的程序1. 提出异议申请当事人对法院的裁判或程序上的决定持异议时,应当依法向审判机关提出异议申请。
异议申请应当明确指出异议的对象、理由和请求,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给上级法院。
2. 上级法院审核上级法院在收到异议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受理。
审核阶段,上级法院主要审查异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对异议申请的理由和请求进行评估和判断。
3. 审核结果和裁判上级法院根据异议申请的情况,可以驳回异议、改判裁定、撤销原判或发回重审等。
审核结果一般通过裁定书的形式进行通知,并在一定的期限内送达相关当事人。
法律案件管辖权异议处理(3篇)

第1篇一、引言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和级别提出异议,认为案件不应由该法院受理或不应由该法院审理至终审。
管辖权异议是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法律案件管辖权异议的处理进行探讨。
二、管辖权异议的提起1. 提起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就管辖权提出异议。
提起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2. 提起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法庭辩论结束前提出管辖权异议。
3. 提起方式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给人民法院,并附具相关证据材料。
三、管辖权异议的处理1. 审查程序(1)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后,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
(2)审查内容包括:当事人是否具备提起管辖权异议的主体资格、提出异议的时间是否符合规定、提出的理由和依据是否充分等。
2. 审查结果(1)如果人民法院认为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成立,应当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2)如果人民法院认为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不成立,应当裁定驳回。
3. 当事人对管辖权异议裁定的上诉(1)当事人对管辖权异议裁定不服的,可以在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并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裁定。
四、管辖权异议的适用范围1. 地域管辖权异议(1)当事人对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履行地、被告住所地等因素确定管辖权。
(2)当事人对侵权纠纷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侵权行为地、被告住所地等因素确定管辖权。
2. 级别管辖权异议(1)当事人对级别管辖权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性质、争议金额等因素确定级别管辖。
(2)当事人对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案件,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自己审理的,可以裁定将案件提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事诉讼管辖异议制度
摘要:管辖异议权是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这一权利既体现了一国对当事人程序权利的保障,也反映出立法者在程序价值上对公正和效率的取舍。
但目前从我国民事诉讼法来看,管辖异议制度的规定简单而模糊,相关司法解释也不明确。
在管辖异议制度上,我国仍然比较看重人民法院的职权作用,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比较淡漠。
本文通过分析相关立法,从管辖异议权主体和管辖异议程序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事诉讼管辖异议权当事人
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人民法院依法不享有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判权而提出的主张和意见。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38条是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的依据,这一制度体现了当事人对人民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的监督。
但由于我国对民事诉讼管辖异议制度立法简单而模糊,使实践中人民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多有失当。
而且管辖异议制度职权因素比较强,对当事人的利益保护比较淡漠,仍偏重实体结果,比较看重规范人民法院的职权作用,不太强调当事人对人民人民法院职权的约束作用。
1、管辖异议权的主体
《民事诉讼法》第38条一方面明确规定管辖权异议的主体为“当事人”,从学理上来理解就包括原告、被告与第三人,但另一方面又规定管辖异议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因此似乎只有被告才是管辖权异议的主体。
立法本身的歧义导致理论界的争论和司法实践中的混乱。
1.1 原告的管辖异议权
一般认为,原告向受诉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就承认该人民法院有管辖权,故原告不应享有异议权,这一观点有些绝对化。
(1)原告自行发现受诉人民法院错误的。
从法理来看,原告本应对自己的起诉行为负责,承担这一行为的法律后果,因此原告起诉后发现受诉人民法院错误的,不再享有管辖异议权。
这样既能督促原告谨慎行使自己的权利,也体现了原被告双方的平等性。
(2)人民法院移送管辖的。
若是基于被告提出管辖异议,受诉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而移送管辖,由于管辖异议的裁定可以上诉,因此不必赋予原告管辖异议权;若是受诉人民法院自行移送,原告应享有管辖异议权来保护自己的诉讼权利;若是人民法院移送的案件属共同管辖,可在做出裁定前征求原告的意见,不必采用管辖异议制度处理。
(3)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
指定管辖是为解决特殊情形。
例如不能行使管辖权和人民法院发生管辖争议而做出的,更偏重于人民法院就审判任务在司法系统内的行政调整,因此当事人不宜过多干预。
(4)人民法院管辖权的移转。
由于上级人民法院将管辖权交由下级人民法院行使时,会消弱民事诉讼法为重大案件提供给当事人的程序保障,而下级人民法
院将管辖权提交上级人民法院行使时,可能会降低诉讼便利,增加诉讼成本,所以应当赋予原告管辖异议权。
1.2 第三人
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不是本诉的当事人,而案件的管辖是依本诉而确定的,因此其如果主动参加他人已开始的诉讼中,应视为承认和接受了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不再享有管辖异议权,否则其可以以原告的身份另行起诉。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管辖异议权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6条明确规定其在一审中无权对管辖权提出异议。
这一做法不仅侵害了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也为地方保护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使得当事人转嫁责任有机可乘。
因此应当赋予被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管辖异议权,但管辖异议只限于针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当事人一方的法律关系,对异议裁定不服有上诉权。
2、管辖异议权的程序
2.1 管辖异议制度的弊端
由于管辖权异议审查程序设计的粗糙和简陋,我国又同时存在当事人管辖异议权滥用的问题。
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以期拖延诉讼,从而或者为了增加其他当事人诉累,或者为了延长其所承担诉讼义务的期限,或者为了转移财产。
这不仅影响人民法院对案件实体争议的审理,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诉讼拖延,增加诉累,最终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对管辖权异议制度缺乏程序性设计,造成管辖权异议的审查程序行政化而非司法化。
人民法院在审查时没有公开的,各方参与的,抗辩式的司法过程,一味强调人法院的权威性,使当事人难以对管辖权异议的审查进行监督,甚至出现管辖异议的处理结果不被当事人理解的情况。
可见,我国经过了十几年的审判模式改革,但对管辖权的处理方式仍是很强的国家职权主义。
2.2 管辖异议制度的完善
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最终形式,其权威之处在于程序上的司法性。
因此管辖异议制度的核心就是在保障诉讼各方参与者有异议权的基础上,通过抗辩来实现公开和平等。
在美国,对被告来说,存在一般应诉和特别应诉。
被告通过出庭应诉的方式对受诉人民法院的司法管辖权进行异议,表明其不接受受诉人民法院对该案件的司法管辖权,这种方式就是特别应诉,也有人将美国的这种管辖权争议的解决模式称为附带诉讼模式。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这种模式,对当事人提起的管辖权异议之诉,由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来处理。
采用简易方式可以保证诉讼程序不会过长拖延,而更重要的是,即使是简易程序,当事人也要到庭陈述,这样便于人民法院整理争议焦点,充分听取当事人各方的意见,也便于当事人理解和认可人民法院作出的决定。
目前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也尝试对例如网络管辖权争议的案件采取类似庭审形式的审查方式,但这种尝试由于没有完善的制度依托,所以在处理很多关键性问题时显得底气不足。
例如庭审的方式以及当事人应享有哪些诉讼权利承担哪些诉讼义务,都没有依据,这极大的影响了人民法院行为的权威性。
因此,我国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建立可以采用简易程序。
在此程序中,当事人的主要工作就是陈述管辖权异议的理由和相关法律依据。
这样既保证了处理程序的简洁,又能实现准确,同时对限制管辖异议权滥用也会起到积极作用,最终实现诉讼的公正、公开和平等。
参考文献
[1]江伟.《民事诉讼法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66.
[2][日]谷口安平. 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