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江西省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技术导则
![江西省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8058fee816fc700aba68fc48.png)
江西省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技术导则精选文档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增强全省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西省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方法》及有关法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联合我省实质拟订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是实行《江西省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方法》的详细指导性技术规定,合用于本省县政府所在地镇和设市城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修建物、道路和其余工程设备。
本导则中的各有关控制技术指标为低限指标,在实行中各地能够适合提升,但不得降低。
编制详尽规划(含控制性详尽规划、修筑性详尽规划和城市设计)应切合技术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同意的详尽规划履行,还没有经同意的详尽规划的,按技术规定履行。
第三条各种特意性用地项目应切合已公布的专业技术规范及本导则求。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区分类和适建范围江西省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技术导则第四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来源则进行分类,一定履行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第五条各种建设用地的区分应依照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按经同意的详尽规划履行;还没有经同意的详尽规划的,应按本导则附表(一)履行。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高出附表(一)规定范围的,一定先提出调整规划,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同意后履行。
改变地块使用性质,应依照以下基来源则:1、不得对相邻地块及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保护造成负面影响;2、不得打破原用地开发强度,致使该区环境、质量建设目标失控;3、不得带来严重的交通问题,如新增大批人流、车流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有序运转;4、不得私自侵犯城市绿地、市政设备用地和非盈余性的公益设备用地。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精选文档江西省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技术导则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下同)应按本章的有关规定履行。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a0dbbd44011ca300a7c39013.png)
城市设计导则(一)景观风貌区控制城市风貌区划分为老城商业风貌区、新城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综合景观风貌区、居住景观风貌区等几类进行控制。
◆老城商业风貌区主要指南山路与青山路交叉口及其周边地区。
导则 1:以商业服务为主要导功能的区域,控制开发建设密度,鼓励用地的复合利用,要创造好的步行环境和宜人的商业活动空间。
导则 2:建筑风格可有对比变化,建筑色彩可采用相对明快的色系,不必强调统一,但在色调上应有一定的协调或对比关系,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
建议在建设前对整个建筑群深入细致的空间环境设计,以保证空间环境品质。
导则 3:应结合龙河与其两侧绿化形成公共活动空间。
公共空间的设置要将绿地和活动广场相结合,成为购物、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开放空间。
导则 4:倡导立体开发,混合利用。
可利用绿化、广场建设地下停车场及地下购物中心。
◆行政文化景观风貌区导则 1:行政办公和商务办公建筑应形成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
导则 2:文化建筑以广场为依托,建筑采用规则式布局,在统一中有变化,彰显个性,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现代产业景观风貌区主要指沿龙河北路两侧、青山路与北外环路交叉口周边地区。
导则 1:要充分体现现代产业建筑的特色,强调技术美,现代感,建筑尺度不宜出现过高和超大体量。
导则 2:建筑应后退道路相应的距离,以保证形成围合的开放或半开放的公共空间,作为人群休息、交通的场所。
◆综合景观风貌区导则 1:公共建筑成组成群设置,建议建筑采用较为一致的体量,突出标志性建筑的高度,建筑造型以水平线条为主,开窗简洁,细部处理精致。
导则 2: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低层为辅,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在建筑布局上应错落有致。
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建筑色彩以浅色调为主◆居住景观风貌区主要指老城片区、新城片区、寻山片区内的各个居住区。
导则 1:鼓励沿人流量大的道路两侧用地复合利用,增添地区的活力,保持街道宜人的尺度。
城设计导则技术标
![城设计导则技术标](https://img.taocdn.com/s3/m/02727c5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c.png)
城设计导则技术标城市设计导则是指为了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和提高城市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原则。
这些导则不仅包括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技术标准,还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1.可持续性:城市设计导则应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系统等方面。
城市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应采用环保材料,建筑设计应考虑能源效率和水资源管理。
此外,城市规划应鼓励可持续交通方式,如步行和骑行,以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和交通拥堵。
2.人性化:城市设计应注重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福祉。
这包括提供公共空间、绿地和休闲设施,以满足人们的社交和娱乐需求。
人性化导则还包括城市安全问题,如交通安全和城市犯罪预防。
此外,城市规划应便利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出行和生活。
3.多功能性:城市规划应鼓励多功能土地使用和混合用途的开发,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城市活力。
例如,将商业设施、居住区和办公区结合在一起,以减少通勤时间和交通拥堵。
此外,城市设计导则还应注重保留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以凸显城市的个性和独特性。
4.可访问性: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应考虑到各种交通方式的可达性,包括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
城市导则应鼓励发展便利的公共交通系统,并提供适当的交通枢纽和停车设施。
此外,城市规划应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以便居民能够方便地接近这些设施。
5.城市美学:城市设计导则应注重城市景观和建筑的美学价值。
这包括建筑外观、道路布局和公共艺术等方面。
城市设计应通过合适的景观设计来增强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极度。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保护自然环境和景观,以提供恰当的视觉和生态环境。
总之,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技术要求,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提升城市形象。
这些技术标在城市设计中起到指导和约束作用,确保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变化的趋势。
哈尔滨城市设计导则
![哈尔滨城市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707741e3561252d381eb6e2d.png)
附件三哈尔滨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试行)哈尔滨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试? ?行)目? ? 录1??总??则 (1)2??总体城市设计 (1)3??片区城市设计 (4)4??地段城市设计 (8)5??附??则 (12)附录A:本导则主要名词解释附录B:本导则用词说明附录C:城市设计常用要素参考图例附录D:电子数据技术标准1 总则为统一哈尔滨市城市设计技术文件的内容与深度,使城市设计编制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导则。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在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区内单独编制城市设计,应遵循本技术导则。
城市设计分为总体城市设计、片区城市设计和地段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编制应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相应的技术大纲,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设计的任务、目标、原则和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城市设计编制应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众参与,提高城市设计的质量。
2 总体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从宏观上研究确定城市空间的总体形态,提出改善城市景观形象和空间环境质量的总体目标,构建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格局与人文活动场所的总体框架。
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与深度2.2.1制定城市设计目标与总体思路研究城市整体的空间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潜力,提出城市设计的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研究和塑造城市风貌特色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重要特色资源的分析,对城市基本风貌和地域特色进行发掘和提炼,制定城市风貌特色延续和发展的目标、策略和措施,进行城市风貌特色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指引。
确定城市空间景观结构框架1)结合城市自然环境、历史脉络、文化习俗和城市功能发展需要,确定城市的总体形态与空间景观结构,彰显城市格局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2)确定城市竖向轮廓的总体形象与特征,确定城市建筑高度控制原则及建筑高度分区。
3)组织城市眺望系统,确定城市重要视廊及控制要求。
城市设计导则 (自动保存的)
![城市设计导则 (自动保存的)](https://img.taocdn.com/s3/m/4ade73c808a1284ac850431d.png)
一.总体设计指导1.1规划原则土地高效利用——在CBD模式下,土地需要高效率的开发,多样化的利用,尽可能的优化土地资源,立体化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
这体现在在住宅区和农产品办公商业区尽量避免中低层建筑,尤其是农产品办公商业区,在竖向上要将办公和商业和农产品结合交织。
绿地和广场要合理规划,确定发挥最大作用。
交通流畅便捷——交通流畅便捷,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行道恰当合理的设置。
改变混乱、尺度不合宜的交通现状:结合原有道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按照功能地块分割为外环和内环,两环间有道路连接。
沿河设置自行车道和人行漫步道,使其与机动车不互相妨碍。
可持续发展建设——以“以人为本”和“与环境友善”为理念,以河道构筑开放空间网络和城市空间架构,建立绿色景观,设计一系列水的节点,探索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目标,彰显不同地区与空间场所的鲜明个性。
其中,结合人与环境的重点在于绿色生态技术,尤其以水利技术为核心,其他绿色技术为辅助,全方面引导城市向可持续发展建设。
深度的文化——以文化为背景,融合谁空间,塑造最具活力的公共生活地带,营造人温度是氛围,增强市民归属感。
郫县农耕文化、陵园红色文化和都江堰水文化三方面结合,大到从功能地块划分上,到绿地广场设计上,小到小品雕塑设计上,都要渗透进文化因素,使规划有理可依,有理可究。
1.2指导思想以沱江河滨河地区的城市更新为契机,综合考虑城市功能需求与生态景观需求,按照人性、多元、可实施的原则,对本片区进行综合城市更新,以达到充分利用景观生态效益、提升滨水区城市职能、优化城市形象、促进旧城更新的目的,塑造一个极具活力和鲜明个性的滨水新城。
1.3规划结构以沱江河为轴线,在基地中游部分打造人造浅滩,形成片区中心区,朝四周发散多个水节点,分割出水网脉络,组合成四大片区,形成“一轴一心四区”的城市空间形态,实现均好的发展目标。
1.4经济技术指标设计指标规划区平均容积率为3~5,拆建总量由城镇区域综合平衡。
第五立面城市设计导则简介
![第五立面城市设计导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a01c2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9.png)
第五立面城市设计导则简介第五立面城市设计导则简介1. 引言在当代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设计已成为塑造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往城市设计主要关注地面空间,而随着城市对于空间效率、可持续性和人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第五立面的概念逐渐走入城市设计的视野。
第五立面指的是建筑物或城市中包括屋顶、天花板和立面的第五个视角,它们对于城市整体的形象与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第五立面城市设计的意义第五立面城市设计具有多重意义。
它能够提供城市建筑的视觉吸引力,为城市增添独特魅力。
通过巧妙地设计建筑屋顶和立面,可以为城市带来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从而吸引游客和居民的注意。
第五立面城市设计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功能性。
通过对屋顶的规划利用,城市可以增加可利用的空间,例如建设绿化屋顶、屋顶花园和太阳能光伏板等,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性。
第三,第五立面城市设计能够传递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通过在建筑立面上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历史特色,可以展现城市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有助于塑造城市的身份认同感。
3. 第五立面城市设计导则的要点在进行第五立面城市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3.1 考虑城市气候和环境:第五立面设计应该与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相匹配,例如在炎热的地区应该考虑使用遮阳结构,在多雨地区应该设计良好的雨水排放系统。
3.2 考虑城市人居环境:第五立面设计应该有利于人的居住和活动,例如在屋顶设置休闲区、公园或社区农场等,为居民提供额外的休闲场所。
3.3 利用可持续技术:第五立面设计应积极应用可持续技术,例如太阳能光伏板、雨水收集系统和绿化屋顶等,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4 强调文化和地域特色:第五立面设计应与城市的文化和地域特色相协调,例如在立面上使用当地的传统图案或建筑元素,彰显城市的独特风貌。
3.5 考虑多功能性:第五立面设计应具备多功能性,即兼顾美观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满足不同居民和城市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
4. 案例分析与总结为更好地理解第五立面城市设计的实践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成功案例的分析来总结经验教训。
武汉市新城区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武汉市新城区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https://img.taocdn.com/s3/m/2294700533d4b14e852468f1.png)
武汉市新城区(开发区)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2021年3月目录一.总则 (3)1.1编制目的 (3)1.2适用范围 (3)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层次及要求 (4)1.4.1编制层次 (4)1.4.2编制要求 (4)1.5编制期限 (4)1.6编制原则 (5)1.6.1强化统筹作用 (5)1.6.2突出远近结合 (5)1.6.3利管控促实施 (5)1.6.4鼓励技术创新 (5)二、重点功能区城市设计 (6)2.1一般规定 (6)2.1.1选取原则 (6)2.1.2编制要求 (6)2.1.3管控要素 (7)2.2整体城市设计成果形式 (8)2.2.1设计说明 (8)2.2.2必要图纸 (8)2.3地段城市设计成果形式 (9)2.3.1设计说明 (9)2.3.2必要图纸 (9)2.4带规划方案挂牌项目城市设计成果形式 (11)一.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自然资规(2020)5号)、《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要求,围绕《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全面强化城市设计“实现支撑战略性的城市功能,打造更精致的空间格局、塑造更具特色的标志形象,提供更优质的品质环境”,推进新城区(开发区)城市设计编制及实施,按照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关于开展武汉市(开发区)城市设计相关工作的通知》,制定本导则。
1.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武汉市5个新城区及2个开发区,具体为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经开区(含汉南)、东湖高新区范围内的重点功能区的城市设计编制工作。
对重点功能区以外需要点状供地地块的城市设计编制,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1.3编制依据(1)《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2)《中共武汉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及各区十四五规划;(3)《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248号)》、《武汉市建筑管理审批指导意见(汉十条)》等法规及政策文件;1.4编制层次及要求1.4.1编制层次新城区(开发区)城市设计编制层次包括分区城市设计(纲要)、重点功能区整体城市设计及地段城市设计。
老旧小区改造城市设计导则技术路线
![老旧小区改造城市设计导则技术路线](https://img.taocdn.com/s3/m/b01efe5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3.png)
老旧小区改造城市设计导则技术路线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老旧小区改造城市设计导则技术路线老旧小区改造是当前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城市设计导则技术路线如下:1. 规划阶段。
济南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济南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4fa83e7ae518964bcf847c84.png)
济南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版)济南市规划局2019年1月目录1.总则 (4)1.1编制目的 (4)1.2指导思想 (4)1.3适用范围 (4)1.4编制层次与类型 (5)2.总体城市设计 (7)2.1主要任务 (7)2.2基本类型与编制要求 (7)2.3基础分析 (8)2.4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9)2.5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10)2.6成果组成 (12)3.区段城市设计 (15)3.1主要任务 (15)3.2基本类型与编制要求 (15)3.3基础分析 (16)3.4重点区段城市设计的基本内容 (17)3.5重点区段城市设计分类分级编制要求 (19)3.6一般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 (21)3.7成果组成 (22)4.街区(地块)城市设计 (24)4.1主要任务 (24)4.2基本类型与编制要求 (24)4.3基础分析 (24)4.4街区(地块)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 (25)4.5成果组成 (27)5.专项城市设计 (29)5.1主要任务 (29)5.2基本类型与编制要求 (29)5.3总体层面的专项城市设计 (29)5.4成果组成 (31)6.成果运用与衔接 (33)6.1与城市规划编制的衔接 (33)6.2与规划设计要点的衔接 (33)6.3与城市设计信息平台的衔接 (33)7.附则 (35)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规范各类城市设计的技术要求和内容深度,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加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保障城市设计的管理和实施,结合济南市实际,制定本编制技术导则。
1.2 指导思想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应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围绕“人文古泉韵、山河新泉城”的目标定位,坚持“生态、人文、创新、魅力”的发展导向,突出济南“山泉湖河城”的空间特色。
生态泉城:坚持生态优先,推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强化城市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便捷性,实现人工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人文泉城: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针对新、老城区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与控制要求。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https://img.taocdn.com/s3/m/94e33b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c.png)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1.城市布局: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应明确城市的总体布局,包括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居住区、公共设施等的位置和规模,确保城市的空间流畅性和密度合理性。
2.道路交通: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应规定道路的宽度、车道数、弯道半径、人行道宽度等,确保交通畅通,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绿化和景观: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应包括绿化覆盖率、树木种植数量、公园和广场的规划等,以保护和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4.建筑规划: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应规定建筑物的高度、体量、用途等,确保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造成视觉污染和阻挡景观。
5.水资源管理: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应制定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要求,包括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河流湖泊保护等措施,确保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6.环境保护: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应制定环境保护要求,包括噪音控制、废物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确保城市的环境质量符合标准。
7.公共设施: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应规定公共设施的布局和配套,包括学校、医院、商场、体育设施等,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8.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应制定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包括古建筑修复、历史区保护等,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
9.统一标识和标牌: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应规定统一的城市标识和标牌,包括交通标志、指示牌等,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和导航。
10.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应制定可持续发展要求,包括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确保城市的发展符合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工作,它能够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规范城市的建设和更新,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
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才能使城市成为人们理想的居住地和工作地,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形象。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c47c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f.png)
城市设计导则设计城市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指导原则和准则,可以帮助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宜居性和美观性。
以下是城市设计导则的一些建议。
首先,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保护环境。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应该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者应该尽量保留现有的自然地貌和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土地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应该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其次,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人文关怀。
城市应该为居民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设计者应该注重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空间需求,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和宜人的公共空间,鼓励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和文化交流。
同时,应该注重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交通、安全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第三,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功能和效率。
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合理布局和分配城市的各种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娱乐区等,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
同时,应该设计合理的交通系统和交通网络,缓解交通压力和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应该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推广绿色建筑技术,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建筑的环境友好性。
第四,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文化和历史保护。
城市作为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者,应该尊重并保护城市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保留城市的独特风貌和历史意义。
设计者应该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融入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和独特性。
第五,城市设计导则应该注重参与和民主决策。
城市设计是一个公共事务,应该鼓励公众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设计者应该尊重公众的意愿和需求,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决策过程。
这样可以增加城市设计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提高居民对城市发展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指导原则和准则,应该注重保护环境、人文关怀、功能和效率、文化和历史保护以及参与和民主决策。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
![城市设计导则技术标](https://img.taocdn.com/s3/m/1808eef7650e52ea54189834.png)
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规划技术标二O一四年九月二十日一、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城市设计导则规划思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确定总体风格及分区风貌城市总体风格是由每个分区的特征所组成的,人们对城市的印象是对各分区印象的综合。
构成分区的城市意象要素越一致,城市的总体风格就越明显。
但局部的反差,也会起到反衬作用,使城市的总体风格更为突出。
关键是确定其中的“度”。
城市设计导则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明确一个主导的旋律,在保持各功能区各自的特征的同时,取得城市总体意象的和谐。
要确定六盘水市的总体风格:优雅宁静还是喧闹繁华?外界对六盘水市的印象是什么?本市市民对城市的描述?他们对哪些城市特征感到自豪?城市的自我意象是什么?要有简洁的文字描述这些特征。
随后的具体城市设计原则,都要围绕塑造城市总体风格服务。
在此基础上,对六盘水市各个不同特征区域进行划分,进而对每个特征区的特征进行描述,如老城区与新城区,居民区与行政区,商业区与工业区……不同的街区最好要有明确、清晰的边界,其特征应为多数市民所公认,当地居民应对这些特征感到自豪,确定各区的风格与主题。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目前六盘水市总体城市意象的特征和优缺点。
针对现状在考察六盘水市传统城市风貌和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六盘水市的城市意象的总体风格。
该风格应能反映六盘水市的传统,并具有同其他城市不同的鲜明特征。
在这一总体城市特征下,确定城市不同地区的风格:老市区/新市区/行政区/风景区/工业区/保护区/……等的风格和主题。
使城市各区在统一的风貌下,具有同其内容和历史相照应的独特个性。
不同街区的人口、边界、广场和公共中心和建筑风格的识别性,对城市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如市政中心、中心商务区等要给予特别重视。
确定六盘水市的文化主题:文化主题可以通过城市设计表达在路名、城市家具、城雕、广告等城市各个角落。
城市的文脉:六盘水市历史上的布局理念,对现有地形、地貌、水系的空间解释〔风水〕。
云南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及审查要点-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云南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及审查要点-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https://img.taocdn.com/s3/m/e2b0d16469eae009581bece5.png)
云南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及审查要点(暂行)(公示稿)组织编制: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承办单位: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曲靖市规划局2017年03月前言为具体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发〔2016〕18号)的要求,贯彻云南省城市工作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会议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城市设计技术管理基本规定》《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结合云南省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制了《云南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及审查要点》。
本审查要点的编制是解决当前云南省城市山水环境不显、空间“乱”、品质不高、特色不突出、城市建筑设计水平不高、历史文化破坏,保护不足等问题的迫切需求。
本审查要点力求在落实《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要求的基础上,明确全省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的重点,增强城市设计编制与审查管理的规范性,是指导各地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审查要点包括总则、编制重点、审查与管理及附则4部分内容。
本审查要点由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制,由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导则编制单位及人员名单主编单位: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参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曲靖市规划局主要起草人:苏涵王世福汤远洲蒋金燕王明吴文俊翟浩宇陈贝叶朱德宝曾蓉梁峰陈华施炫常志勇主要审查人员:陈云丰邓宏旭张扬刘鑫陆映梅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编制目的】 (1)第二条【编制依据】 (1)第三条【适用范围】 (1)第四条【基本原则】 (1)第五条【编制类型】 (2)第六条【编制组织】 (3)第七条【成果要求】 (3)第二章编制重点 (4)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4)第八条【设计要求】 (4)第二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4)第九条【一图】(城市设计总图) (4)第十条【五准则】 (5)第十一条【一指引】(城市设计“六度”空间指引) (7)第十二条【一行动计划】(近期行动计划) (8)第十三条【一创新】(规划创新) (9)第三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9)第十四条【一图】(城市设计总图) (9)第十五条【五准则】 (10)第十六条【一指引】(城市设计“六度”空间指引).. 12 第十七条【一行动计划】(近期行动计划) (13)第十八条【一创新】(规划创新) (14)第四节专项专类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14)第十九条【设计对象】 (14)第二十条【设计要求】 (14)第二十一条【一图】(城市设计总图) (15)第二十二条【五准则】 (16)第二十三条【一指引】(城市设计“六度”空间指引)17 第二十四条【一行动计划】(近期行动计划) (18)第二十五条【一创新】(规划创新) (18)第五节建设项目规划报批阶段的城市设计 (18)第一条【一图】(城市设计总图) (18)第二条【五准则】 (18)第二十六条【一指引】(城市设计“六度”空间指引)20 第二十七条【一行动计划】(近期行动计划) (20)第二十八条【一创新】(规划创新) (20)第四章审查与管理 (21)第二十九条【成果审查】 (21)第三十条【规划管理】 (22)第三十一条【公民参与】 (23)第五章附则 (23)第三十二条【条文解释】 (23)第三十三条【实施时间】 (23)附件一: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主要图纸及深度要求 (24)附件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主要图纸及深度要求 25附件三:城市设计审查要点及评分指导表 (27)名词解释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有效提升城市品质和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加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保障城市设计的审查管理和实施,结合云南省实际,编制《云南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及审查要点》。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48162792915f804d2a16c18a.png)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作者:————————————————————————————————日期:第一章总则 (1)1.1....................................................................................................................................... 目的11.2....................................................................................................................................... 作用11.3............................................................................................................................. 适用范围11.4....................................................................................................................................... 修改1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 (2)2.1............................................................................................................................. 总体目标22.2............................................................................................................................. 控制原则22.3.................................................................................................................... 重点控制地区22.4.................................................................................................................... 专项控制要求62.4.1 ...................................................................................................... 城市景观照明62.4.2 .............................................................................................................. 建筑色彩82.4.3 .............................................................................................................. 城市风貌10第三章城市重点地区设计导则 (11)3.1.................................................................................................. 主要滨河地区设计导则113.1.1 .............................................................................................................. 控制对象113.1.2 .............................................................................................................. 总体要求113.1.3 .............................................................................................................. 设计导则143.2......................................................................................... 主要公园周边地区设计导则173.2.1 .............................................................................................................. 控制对象173.2.2 .............................................................................................................. 总体要求173.2.3 .............................................................................................................. 设计导则193.3.................................................................................................. 主要临路地区设计导则213.3.1 .............................................................................................................. 控制对象213.3.2 .............................................................................................................. 总体要求223.3.3 .............................................................................................................. 设计导则243.4....................................................................................................... 城市核心区设计导则273.4.1 .............................................................................................................. 控制对象273.4.2 .............................................................................................................. 总体要求273.4.3 .............................................................................................................. 设计导则313.5....................................................................................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设计导则333.5.1 .............................................................................................................. 控制对象333.5.2 .............................................................................................................. 总体要求343.5.3 ..............................................................................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353.5.4 .......................................................................... 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383.5.5 ...................................................................................... 文物保护单位控制要求393.5.6 .................................................................................. 历史文化风景区控制要求403.5.7 .................................................................................. 优秀近现代建筑控制要求413.6......................................................................................................... “198”地区设计导则423.6.1 .............................................................................................................. 控制对象423.6.2 .............................................................................................................. 总体要求423.6.3 .............................................................................................................. 设计导则45第四章附则 (47)4.1.................................................................................................................................. 解释权474.2............................................................................................................................. 生效时间47附表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48)附表二成都市中心城区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览表 (50)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塑造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按照“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的原则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新型城乡形态,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da338a0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b.png)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指导原则,旨在为城市设计者提供一套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标准和方法。
它包括了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
以下是城市设计技术导则的一些重要要素:1.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设计的基础,它涉及到城市的整体布局、用地分区、建筑高度和密度等方面。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居民的生活质量、交通和环境等多个因素,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城市的外观和形象。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功能的满足、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建筑物的可持续性等要素,以实现城市建设的整体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
3.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设计的关键环节,它包括道路网络的设计、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自行车和步行道路的建设等。
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的合理分配、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等因素,以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和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4.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公园、绿地、湖泊、河流等自然和人工景观。
绿色基础设施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保护、环境的改善和人们身心健康的需求,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5.社区规划:社区规划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社区的整体布局、居住环境的改善、社会服务设施的配套等。
社区规划需要考虑到社区居民的需求、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创建具有社区凝聚力和活力的城市环境。
6.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土地的分区和土地的开发利用。
土地利用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要求,合理规划土地的用途和分布,以实现土地的最优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7.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它要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
可持续性要求城市设计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以实现城市的长期发展。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设计技术导则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设计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aa7e9df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4.png)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设计技术导则一、项目简介海绵城市建设是指通过科学规划、绿色建筑和智能化技术等手段,实现城市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等方面具备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的城市发展理念。
本方案旨在通过制定技术导则,指导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二、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城市现状,在确保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
2.综合性原则:将城市建设各个领域的技术要求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的方案。
3.适应性原则:根据厦门市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技术指南。
4.创新性原则:鼓励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不断创新。
三、基础设施建设1.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城市中设置雨水收集设施,收集并储存雨水供后续使用,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桶等。
2.绿色屋顶系统:鼓励在新建、改建和翻修的建筑上设置绿色屋顶,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雨水的滞留和透水能力。
3.慢行系统:设置步行和非机动车道,优化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减少机动车污染和道路拥堵。
4.污水处理系统:建设高效、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5.河道改造和生态修复:对城市内的河道进行改造,增加河岸带植被覆盖,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四、绿色建筑设计1.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节能材料、设备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2.雨水利用:在建筑设计中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如设置雨水收集设施、雨水花园等。
3.绿化设计:在建筑周边设置绿化带、绿化景观和绿色屋顶,增加植被覆盖率,并增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度。
4.太阳能利用: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太阳能的利用,如设置光伏发电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等。
5.绿色交通:在建筑设计中设置有机交通系统和绿色交通设施,减少汽车尾气和道路拥堵。
五、智能化管理系统1.数据监测与分析:通过传感器和GIS技术,实时监测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水环境的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重庆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
![重庆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a6ae383c0b4e767f5bcfce08.png)
重庆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试行)1 总则1.1为统一重庆市城市设计技术文件的内容与深度,使城市设计编制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导则。
1.2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1.3在重庆市城市规划区内单独编制城市设计,应遵循本技术导则。
1.4城市设计分为总体城市设计、片区城市设计和地段城市设计。
1.5城市设计编制应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相应的技术大纲,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设计的任务、目标、原则和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6城市设计编制应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众参与,提高城市设计的质量。
2 总体城市设计2.1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从宏观上研究确定城市空间的总体形态,提出改善城市景观形象和空间环境质量的总体目标,构建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格局与人文活动场所的总体框架。
2.2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与深度2.2.1制定城市设计目标与总体思路研究城市整体的空间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潜力,提出城市设计的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2.2.2研究和塑造城市风貌特色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重要特色资源的分析,对城市基本风貌和地域特色进行发掘和提炼,制定城市风貌特色延续和发展的目标、策略和措施,进行城市风貌特色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指引。
2.2.3确定城市空间景观结构框架1)结合城市自然环境、历史脉络、文化习俗和城市功能发展需要,确定城市的总体形态与空间景观结构,彰显城市格局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2)确定城市竖向轮廓的总体形象与特征,确定城市建筑高度控制原则及建筑高度分区。
3)组织城市眺望系统,确定城市重要视廊及控制要求。
4)对现状建筑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城市色彩、夜景、建筑风格等建筑景观方面的整体设计构思。
5)分析城市重要自然和人工地标的现状,确定城市重要地标的布局,明确其性质、特征和形象主题,制定城市设计的相关导则。
山东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山东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d884075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f.png)
山东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
山东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是一部系统性、实用性强的规范文件,旨在通过系统性、实用性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促进山东省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
1. 功能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功能,满足协调的城市功能需求,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布局,形成秩序井然、紧凑有序的城市格局。
2. 城市形象:建立山东省独特的城市审美观,提升山东省的城市形象,推动山东省城市景观的优化和改善。
3. 绿色建筑:加强建筑节能减排,普及绿色建筑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山东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4. 智能城市:积极推进智能城市建设,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充分发挥智能城市的优势,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5. 保护和利用历史遗产:加强山东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合理利用历史遗产,增强山东省城市文化资源,增强山东省城市特色文化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技术导则(专家评审稿)
1.总则
1.1导则目的
1.2适用范围
1.3编制原则
1.4编制类型
城市设计编制分为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和专项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编制的城市设计,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相对应。
区段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局部地区与地段编制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应。
地块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具体地块编制的实施性城市设计,是在建设项目中对总体城市设计和区段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具体落实和深化。
专项城市设计是根据实际需要,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特色、天际线、色彩、公共标识、夜景照明、城市雕塑等特定系统、要素或问题编制的城市设计。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编制总体城市设计,可采用城市设计纲要及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的形式。
1.5编制要求
2.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
2.1主要任务
在城市总体层面系统地保护自然山水格局,传承历史文脉,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加强城市空间秩序,提出城市总体形象定位,确定城市形态格局,明确城市风貌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
2.2基础研究
2.3主要内容
2.3.1特色资源保护
进行城市自然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城市自然资源现状,提出保护原则,并明确城市与其周边自然景观资源的协调发展要求。
进行城市历史人文资源评估与研究,结合历史文化遗存现状,提出和落实历史风貌、人文古迹保护、展示与合理利用的系统控制要求。
2.3.2风貌与特色定位
2.3.3城市形态格局
2.3.4景观风貌体系
2.3.5公共空间体系
2.3.6划定城市特色风貌区
划定对于延续地方文脉、彰显城市特色、提升风貌品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形成城市特色风貌区清单。
如中心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门户地段、重要景观路段、滨水地区、沿山地区,以及其它城乡特色景观区等,明确其范围、框架性管控原则和引导要求。
城市特色风貌区是各级城市设计工作的重点管控对象,其管控内容是区段城市设计编制的依据。
2.3.7实施措施与建议
2.4成果形式
成果由导控条文、图纸、说明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2.5成果内容
2.5.1导控条文
应对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风貌与特色定位、城市形态格局、景观风貌体系、公
共空间体系、城市设计特色风貌区等内容作出阐述,明确其控制或引导要求。
2.5.2图纸
2.5.3说明
2.5.4附件
2.5.5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总体城市设计应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并重点控制以下内容:城市风貌与特色定位、现状特色资源评估、城市形态格局、景观风貌体系、公共空间体系、城市特色风貌区和其它需要特别控制的要素、系统等内容。
3.1主要任务
落实总体城市设计的相关系统要求,根据区段特点,塑造具有良好空间秩序与尺度、符合公众审美、反映历史文化特征、体现城市特色的高品质区段空间环境,满足市民需求,提升城市活力。
3.2基础研究
3.3主要内容
3.3.1区段特色定位
3.3.2区段空间结构
3.3.3景观风貌系统
3.3.4公共空间系统
3.3.5建筑群体与建筑风貌
根据城市文化传承、景观塑造、容量控制和低碳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确定区段建筑肌理、高度、体量、色彩、密度、风格等要素的形态分区,合理组织建筑群体,强化空间秩序与特征。
对街道、滨水地带、沿山地带等重要城市界面的建筑高度、风貌特色、建筑退界、第五立面、建筑底层功能与形式、界面连续性等提出详细的控制引导要求。
3.3.6环境景观设施
3.3.7实施措施与建议
3.4成果形式
成果由导则、图纸、说明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3.5成果内容
3.5.1 导则
应对区段特色定位、空间结构、景观风貌系统、公共空间系统、建筑群体与建筑风貌、环境景观设施等内容作出阐述,明确其控制或引导要求。
3.5.2图纸
(1)主要图纸
(2)分图则
分图则是对区段城市设计的具体落实和表达,具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制定的指导性作用,其主要内容是在区段层面对总体要求、界面控制、高度分区、开敞空间、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建筑引导、环境设施及其他方面提出城市设计的控制和引导要求。
图则总体要求:地段和地块定位、系统结构性要求等。
图则界面控制:1)明确需要控制的界面,针对不同界面类型,对建筑后退、街墙形式、功能和界面连续性等内容提出相应的控制和引导要求。
2)必要时可绘制断面图,明确界面断面形式、尺度等内容。
高度分区:对高度控制分区提出要求,可按低层、多层、高层进行分类控制,或按高度的限高值、限低值或区间值进行具体控制。
开敞空间:明确需要重点控制的公共开敞空间的范围和类型。
交通组织:
1)组织步行与车行交通。
对出入口位置、类型以及相邻地块出入口之间的对应关系等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
2)确定步行通道的位置、空中连廊和地下通道的宽度、标高及建筑预留接口要求。
3)组织地块内各类交通流线和停车设施。
地下空间:
1)对地下商业空间、停车空间以及与地铁站点的连接方式等进行控制引导。
2)必要时可对地下空间开发控制强度进行引导,明确高、中、低强度开发区域,并提出控制引导措施。
3)必要时可对连接标高和通道宽度等作出规定。
4)如需准确定位连接口位置,可用控制图表达。
建筑引导:对功能布局、群体形象、建筑风貌、建筑肌理、体量高度、屋顶、立面、色彩、材质、装饰等提出相应要求。
环境设施:对景观绿化、地面铺装、环境小品、夜景照明、无障碍设施等提出相应要求。
其它:对实施措施、鼓励政策等其他因素提出相应要求。
3.5.3说明
3.5.4附件
3.5.5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
区段城市设计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并重点控制以下内容:区段特色定位、现状特色资源评估、空间结构、景观风貌系统、公共空间系统、建筑形态分区和其它需要特别控制的要素、系统等内容。
4.1主要任务
落实区段城市设计的相关系统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针对近期实施建设的地块,以开放空间、建筑群体、交通组织、环境景观设施等为重点,提升地块的空间环境品质。
4.2基础研究
4.3主要内容
地块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可包括:目标定位、开放空间、建筑群体、交通组织、环境景观设施、地下空间、实施措施与建议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4.3.1目标定位
4.3.2开放空间
4.3.3建筑群体
4.3.4交通组织
4.3.5环境景观设施
4.3.6地下空间
确定地下空间的位置、范围、层数、用途、出入口及垂直交通设施的位置。
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地下空间之间、与规划范围外相邻地下空间之间的联系通道的位置、宽度、标高。
4.3.7实施措施与建议
4.4成果形式
成果由图纸、说明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4.5成果内容
4.5.1图纸
4.5.2说明
4.5.3附件
专项城市设计
5.1编制目的
为落实相关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具体要求,以问题或目标为导向,根据实际需要,针对特定要素或系统进行专项研究与设计。
5.2编制类型
在全国城镇体系层面,可针对首都、国家中心城市、边境城市、口岸城市、国际机场、港口等国家重要形象标志地区的风貌、景观等内容做专项城市设计。
在城市群层面,可针对城市间的空间形态与布局协调、风貌特色定位及区域开放空间、公共绿道等内容做专项城市设计。
在省域城镇体系层面,可针对省(自治区)内城镇、乡村的风貌建设、景观资源保护指引等内容做专项城市设计。
在城市总体层面,可针对城市空间特色、视廊、天际线、水系、山系、开放空间、色彩、地标体系等内容做专项城市设计。
在城市区段层面,可针对区段滨水空间、环境设施、景观绿化、传统空间、户外广告、色彩、城市小品等内容做专项城市设计。
5.3主要内容
专项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决定。
5.4成果形式
5.5成果内容
5.5.1图纸
5.5.2说明
5.5.3附件
6、附则
本导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导则将根据城市设计编制和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发展需求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本地城市设计编制提出进一步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