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
必修一文言知识整理一、实词劝.学:勉励。
木直中.绳:合于。
虽.有槁暴..:即使;枯;同“曝”晒干。
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君子博学..乎己:广博地学习。
检验反省。
..而日参省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跟。
声非加.疾也:更加;疾,洪亮而闻者彰.:清楚假舆马...者:凭借、利用。
车马。
而致.千里:达到。
而绝.江河:横渡。
蚓无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齿。
驽马十驾.:马行走一天。
锲.而不舍:用刀雕刻。
下饮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心躁...也:用心,因为心思;躁,浮躁,不专一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藏身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
今之众人..:一般人。
是故圣益.圣:更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代词,指书。
句读,文字诵读。
小学而大遗.:丢弃。
士大夫之族:这类彼与彼年相.若.也:相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君子不齿..:不屑提及,鄙视。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副词,竟然。
圣人无常.师:固定。
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
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
研究。
六艺..经传.:《诗》、《书》、《礼》、《易》、《乐》、《春秋》;传,对经的解释。
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作《师说》以遗.之:赠送始得西山宴.游记:快乐。
恒.惴栗..:恒,常常;忧惧不安。
施施..而行:缓慢行走的样子。
穷回.溪:萦回曲折。
意有所极.:至,到达。
觉.而起:睡醒。
缘.染溪:沿着。
攒蹙..累积:聚集收缩。
外与天际.:交会。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独立。
不与..为类:小土堆。
悠悠乎与颢气..俱:天地自然之气。
引觞满酌....:拿起酒杯,倒满酒。
与万化冥合....:自然万物。
浑然一体。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先前。
未曾。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举酒属.客:致意,引申为劝酒。
纵.一苇之所如.:任凭。
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依;伴奏。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细丝。
高一语文 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4、顺流而东。
(东进)5、卧而梦。
(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7、外与天际。
(交会)(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3、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
(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穷回溪。
(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
3、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
(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
(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
苏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
苏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苏教版高一文言文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点1. 词语的辨析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辨析。
比如,“有”在古代可以表示存在、拥有等含义,“不若”表示不如、“侪”表示同辈等。
2. 文法文言文的文法与现代汉语的语法有很多差别,比如语序、时态、语气等方面。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对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非常重要。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比如比喻、夸张、倒装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美感。
二、文言文鉴赏知识点1. 名篇赏析苏教版高一的文言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篇,如《孟子·离娄上》、《离骚》等。
通过仔细品读、分析这些名篇,可以提高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理解,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古文背诵背诵古文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苏教版高一的文言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古文,如《文选·韩诗外传》中的《昆仑》、《座右铭》等。
通过反复背诵这些古文,可以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熟悉程度,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文言文写作知识点1. 古文仿写通过仿写古文,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古文,依照其格律和写作风格,加以仿写。
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
2. 古文翻译翻译古文是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古文进行翻译练习,逐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之,苏教版高一的文言文教材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和篇目,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希望以上介绍的文言文知识点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苏教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
苏教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语文文言文在考试中会以默写的题型出现,所以大家不要觉得文言文的原文不重要就不背诵。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苏教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苏教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必修一2.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1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s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 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戮.人。
(戮: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4、顺流而东.。
(东进)5、卧而梦.。
(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7、外与天际.。
(交会)(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3、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
(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穷.回溪。
(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总结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总结一、解释加点词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声非加疾.也假.舆马者而闻者彰.而绝.江河风雨兴焉.圣心备焉.无以..至千里功在不舍.蟹六跪而.二螯无.贵无贱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而.耻学于.师圣人之所以..为圣则耻师焉,惑.矣小学而大遗.士大夫之族..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术业有专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作《师说》以贻..之哀吾生之.须臾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施施而.行披草而.坐箕踞而.遨而.莫得其涯不知日之.入故为之.文以志..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輮以为轮2、虽有槁暴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或师焉,或不焉7、举酒属客 8、举匏尊以相属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0、山川相缪11、自余为僇人 12、梦亦同趣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6、积善成德7、惑而不从师 8、吾从而师之9、吾师道也 10、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1、而耻学于师 1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3、不耻相师 14、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5、歌窈窕之章 1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7、扣舷而歌之 18、月明星稀,乌鹊南飞1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2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2、侣鱼虾而友麋鹿23、肴核既尽 24、不知东方之既白25、日与其徒上高山 26、穷回溪27、卧而梦 28、始指异之29、穷山之高而止 30、箕踞而遨31、萦青绕白 32、自远而至四、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用心一也3、輮以为轮4、蚓无爪牙之利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6、古之学者必有师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小学而大遗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1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2、凌万顷之茫然1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15、游于是乎始五、请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8、师不必贤于弟子 9、不拘于时10、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1、徘徊于斗牛之间12、何为其然也 13、而今安在哉1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5、而又何羡乎16、凌万顷之茫然 17、是造物之无尽藏也18、渺渺兮予怀 19、客有吹洞箫者20、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六、翻译句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重点文言篇目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重点文言篇目知识梳理【必修一】《劝学》一、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4、而致.千里(达到)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7、用.心一也(因为)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同“智”,智慧)二、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顺风而呼(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三、文言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师说》一、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糊涂)3、不耻.相师(认为……羞耻)4、作《师说》以贻.之(赠送)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教授)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作动,不及)8.爱其子(爱护)9.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自己)10.彼童子之师(那些)彼与彼年相若也(代词,他)11.句读(句:文句意思表达完毕,读:同“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句读:泛指文字的诵读)1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各种手工艺人)13.士大夫之族(类)14.君子不齿(不屑一提,极度鄙视)15.圣人无常师(固定的)16.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17.术业有专攻(术:学问,业:技艺,攻:研究)1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普遍,六艺:六经)19.师(老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动词,学习)吾师道也(动词,以……为师,拜……为师)吾从而师之(名词,乐师)巫医乐师二、虚词1、而:惑而不从师(转折)吾从而师之(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列)则群聚而笑之(修饰)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2、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无义)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的2.取独)有争议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无义)圣人之所以为圣(助词,无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这些)郯子之徒(这些)3、其:其皆出于此乎(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表反问语气)爱其子(他们的)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4、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而耻学于师(向)于其身也(对于)其皆出于此乎(从)不拘于时(被)5、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6、焉: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7.所: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动词的固定结构)四、常见文言句式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2、不拘于时(被动句)/(状语后置)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doc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软以为轮。
(软:同“燥”,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傻人。
(>: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4 “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4、顺流而东。
(东进)5、卧而梦。
(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7、外与天际。
(交会)(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3、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
(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穷回溪。
(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使 ..... 起舞)今义:不需要今义:没有,常为否定2、泣孤舟之叢妇。
(使……哭泣)(六)意动用法。
1、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2、 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
3、 孔子师鄰子。
(以……为师。
)4、 侣鱼虾而友糜鹿。
(以……为侣,以……为友。
)5、 始指异之。
(以……为异。
苏教版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四、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把……制成 2、金就砺则利 金属制成的刀具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广泛地学习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爪子和牙齿 5、用心一也 因为心思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藏身
五、特殊句式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宾短语后置句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二、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pí ng)虚御风 同“凭”,乘 2、山川相缪(liáo) 同“缭”,联结,盘绕 三、古今异义词 1、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斗宿和牛宿,星宿名 白茫茫的水汽 2、白露横江 3、凌万顷之茫然 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内心所思慕的人,常代指圣主或美 好的理想 四、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2、下江陵 名词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 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 )妇
1、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动词,像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动词,唱 2、倚歌而和(hè)之 名词,曲调 六、文言句式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 判断句 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宾短语后置句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介宾后置 4、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5、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7、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 介宾后置句 8、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9、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 10、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句
1、人非生而知之者 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 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 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 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 连词,表修饰 8、如是而已 助词,与“已”连用,表陈述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劝学
一、实词
1、学不可以已(停止)
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
草创未就(完成)
诸侯各就国(回到封地)
侯嬴乃谢客就车(登上)
就极刑而无愠色(遭受)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
4、而致千里(达到)
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送到)
致意(表达)
致食客三千(招引,引来)
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牵连)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
7、用心一也(因为)
用之所趋异也(因为)
二、虚词
1、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
2、而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
吾尝跂而望矣(修饰)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修饰/转折)顺风而呼(修饰)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
蟹八跪而二螯(并列)
3、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
4、之
青,取之于蓝(代词)
輮使之然也(代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定中之间,无义)
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s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戮.人。
(戮: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4、顺流而东.。
(东进)5、卧而梦.。
(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7、外与天际.。
(交会)(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3、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
(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穷.回溪。
(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
3、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
(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
高一语文 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整理苏教版必修1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整理苏教版必修1江苏教育版高一语文必修课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木直绳做轮子。
(与“保持木头着火并弯曲它”相同。
)2.虽然它是憔悴和暴力的,但它不会再次得到支持。
(有:和“你”一样。
曝光:和“曝光”一样,在阳光下晒干。
)3.然后清楚地知道,不要做错事。
(知识:同样的“智慧”,智慧)。
绅士也不例外。
(学生:身份、才能、资格。
)5.老师,所以说教也有助于消除疑虑。
(主题:与“教学”相同,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j人。
(j: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灵活使用词类。
(1)名词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4、顺流而东。
(东进)5、卧而梦。
(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7、外与天际。
(交会)(二)名词作状语。
绅士博学,但他每天都能反省自己。
(每天)2。
吃埃及的土壤,喝黄色的泉水。
(上下)3。
看看西边的峡口和东边的武昌。
(西,东)4。
月亮明亮,星星稀少,黑喜鹊向南飞。
(往南)5日,他和他的门徒上了高山。
(每日)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是名词。
1.其歌曲符合规定。
(弯曲弧度)2。
我没见过它的光辉。
(一个明智的地方)3。
挥之不去的绿与白。
(青山白水)4。
从远处。
(在远处)5。
这座可怜的山和这座山一样高。
形容词作为动词。
1.我不认识东方的白人。
(露出白色)2。
可怜的惠西。
(到最后)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五)使役用法。
一条隐秘的龙在幽谷中舞动。
(让…跳舞)2。
一个女人在孤独的船上哭泣。
(使…哭泣)(VI)故意使用。
1.我可以从中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s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4、顺流而东.。
(东进)5、卧而梦.。
(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7、外与天际.。
(交会)(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3、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
(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2、穷.回溪。
(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
3、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
(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
(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11、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四、虚词归纳(一)而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⑾而.不知其所穷。
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⒀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⑺卧而.梦。
⑻觉而.起,起而.归。
⑼自远而.至。
6、连词,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二)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助词,了)(三)之1、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冰”)⑶人非生而知之者。
(指代知识、道理等)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⑹郯子之徒。
(代词,这)⑺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代词,它)⑼耳得之而为声。
(代词,它)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代词,它们)⑾始指异之。
(代词,它,指西山)⑿故为之文以志。
(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⒀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2、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⑵彼童子之.师。
(的)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的)⑷古之.学者必有师。
(的)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的)⑹月出于东山之.上。
(的)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的)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⑾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的标志)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⒁苟非吾之.所有。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⒂吾与子之.所共适。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⒆不知日之.入。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四)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2、善假于.物也。
(介词,表对象,可不译)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比)4、而耻学于.师。
(向)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于)6、其皆出于.此乎?(从)7、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向)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在)9、月出于.东山之上。
(从)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在)11、于.是饮酒乐甚。
(在)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13、渔樵于.江渚之上。
(在)14、寄蜉蝣于.天地。
(在)15、托遗响于.悲风。
(给)(五)乎1、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对)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在,比)⑶相与枕藉乎.舟中。
(在)2、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译为“吗”、“呢”)⑺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为“吗”、“呢”)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郁乎.苍苍。
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六)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
(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七)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
(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五、一词多义(一)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求学)3、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4、吾师.道也。
(学习)(二)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解释经文的著作)(三)穷1、穷.回溪。
(走到尽头)2、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3、而不知其所穷.。
(尽头)(四)绝1、而绝.江河。
(横渡)2、不绝.如缕。
(断)(五)梦1、卧而梦.。
(做梦)2、梦.亦同趣。
(名词)(六)始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曾经)2、始.指异之。
(才)3、游于是乎始.。
(开始)(七)则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却)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那么)(八)惑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惑)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九)行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走路)2、余嘉其能行.古道。
(履行)(十)复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再)(十一)如1、纵一苇之所如.。
(往)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像)(十二)东1、东.望武昌。
(向东)2、顺流而东.也。
(东下,东进)(十三)然1、凌万顷之茫然.。
(……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这样)(十四)所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十五)异1、始指异.之。
(以……为异)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独特)(十六)特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十七)为1、余自为.僇人。
(成为)2、故为.之文以志。
(介词,表目的)3、輮以为.轮。
(做)(十八)夫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语气助词)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十九)道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传统)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7、是岁,元和四年也。
(二)省略句1、鞣以(之)为轮。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