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型IBDV有四种病毒蛋白VP1~VP4;其中 IBDV有四种病毒蛋白VP1~VP4;其中 VP2有一个结构蛋白和中和抗原决定族,可 VP2有一个结构蛋白和中和抗原决定族,可 以刺激鸡体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我国目 前分离到的都为Ⅰ 前分离到的都为Ⅰ型毒
目前的研究证明I 目前的研究证明I型分离株与标准毒株在抗原性上 有差别,国外已报道多株I IBDV的变异亚型,我 有差别,国外已报道多株I型IBDV的变异亚型,我 国的IBDV分离毒株与疫苗株也发现在抗原性上有 国的IBDV分离毒株与疫苗株也发现在抗原性上有 差别。王文科( 1995)报道用分离的毒株感染10 1995)报道用分离的毒株感染10 日龄SPF鸡胚和30日龄SPF雏鸡死亡率100%, 日龄SPF鸡胚和30日龄SPF雏鸡死亡率100%, 31日龄健康雏鸡死亡率91.4%。再现了自然爆发 31日龄健康雏鸡死亡率91.4%。再现了自然爆发 病例的病状和病理变化,确定了鸡法氏囊病毒超 强毒株或病毒的变异株(vvIBD),证明我国已 强毒株或病毒的变异株(vvIBD),证明我国已 有vvIBDV毒株的存在 vvIBDV毒株的存在
易感鸡试验 取上述经处理过的病料接种易感雏鸡(琼 扩试验阴性)于接种后72~96小时出现死亡 扩试验阴性)于接种后72~96小时出现死亡 高峰,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典型的病理 变化
琼扩、免疫荧光、基因探针、病毒中和试 验等都可用于该病毒的鉴定
与肾病变IB的区别 与肾病变IB的区别 肾病变IB 肾病变IB 肾脏肿大呈花斑状 输尿管、肾小管有尿酸盐沉积 法氏囊无水肿,耐过鸡不见萎缩
防制
目前对IBD的治疗主要是应用一些中药或中 目前对IBD的治疗主要是应用一些中药或中 成药。根据生产中应用的结果看,治疗效 果还是可以的,如莫氏灵、囊复康、囊炎 康、速效管囊散、囊病康都可试用
本病的防制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加强消毒工作,如鸡舍周围环境、育雏室、 用具、笼具鸡舍等都应进行多次消毒,为 确保雏鸡在免疫接种到抗体产生这一段时 间不受感染,应将雏鸡放置在经彻底消毒 的育雏室内,这中间还应进行带鸡消毒, 以防早期感染
本病往往突然发生,传播迅速,通常在感 染后3天开始死亡,5~7天达到高峰,以后 染后3天开始死亡,5~7天达到高峰,以后 死亡减少,流行逐渐停息 发病率可达80~100% 发病率可达80~100% 死亡率一般在10~50%不等,雏鸡甚至可达 死亡率一般在10~50%不等,雏鸡甚至可达 60%以上 60%以上
近几年IBD的流行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或趋势 近几年IBD的流行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或趋势 病例不典型,混合感染或IBD综合症增多 病例不典型,混合感染或IBD综合症增多 IBD流行多在用本病弱毒疫苗4~7天发病 IBD流行多在用本病弱毒疫苗4~7天发病 发病日龄提前(3日龄),也有推迟到15周 发病日龄提前(3日龄),也有推迟到15周 龄以后(180日龄)发病 龄以后(180日龄)发病
病原
鸡染性法氏囊病毒归属于双股双节RNA病 鸡染性法氏囊病毒归属于双股双节RNA病 毒科,双股双节RNA病毒属。IBDV基因组 毒科,双股双节RNA病毒属。IBDV基因组 由两个双股RNA片段组成,病毒是单层衣 由两个双股RNA片段组成,病毒是单层衣 壳,无囊膜的病毒粒子,呈20面体对称, 壳,无囊膜的病毒粒子,呈20面体对称, 直径55~65nm。 直径55~65nm。
IBDV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增殖.接毒后 IBDV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增殖.接毒后 3~5天死亡,胚胎皮下充血和点状出血, 腹部水肿 可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已适应于鸡胚的 IBDV毒株。 IBDV毒株。
IBDV对乙醚、氯仿和胰蛋白酶有抵抗力; IBDV对乙醚、氯仿和胰蛋白酶有抵抗力; 对消毒药的抵抗力强,需用较强消毒剂才 能将其杀死,如福尔马林过氧乙酸漂白粉 等。 据报道鸡舍将病鸡清除后54~122天,再放 据报道鸡舍将病鸡清除后54~122天,再放 入易感鸡仍可被感染发病。
IBDV有两个血清型 IBDV有两个血清型 I型IBDV对鸡具有致病力,对火鸡无,可使 IBDV对鸡具有致病力,对火鸡无,可使 其产生抗体 II型IBDV是从火鸡中分离到的,对鸡和火 II型IBDV是从火鸡中分离到的,对鸡和火 鸡都没有致病力 两个血清型病毒抗原的相关性小于10%, 两个血清型病毒抗原的相关性小于10%, 交叉保护力很差
近年来,鸡由于感染IBDV的亚型毒株或变 近年来,鸡由于感染IBDV的亚型毒株或变 异株 表现亚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弱,法氏囊被 破坏,产生免疫抑制,危害更大 本病的突出表现为发病突然,发病率高, 死亡集中发生于很短的几天之间,然后鸡 群迅速康复
病变
病死鸡尸体脱水 胸肌、腿肌出血 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带状出血点 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症状
临床可见IBD的发病高潮在3~6周龄,与母 临床可见IBD的发病高潮在3~6周龄,与母 源抗体有关 潜伏期为 2~3天 2~3天 易感鸡群中,初发IBD多呈急性型,一段流 易感鸡群中,初发IBD多呈急性型,一段流 行之后常呈隐性感染,病毒在鸡群中长期 存在
病初可见部分鸡有自啄肛门现象 病鸡厌食、无神、羽毛蓬松,畏寒,常打 堆在一起 病鸡排出白色或水样稀粪,肛门羽毛常被 污染 病鸡头垂地,闭眼呈昏睡状态,后期体温 低于正常,严重脱水,极度虚弱,最后死 亡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 IBDV的不同毒株抗原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型IBDV的不同毒株抗原 性也有差异 根据抗原的相关性统计分析,有人将I型 根据抗原的相关性统计分析,有人将I IBDV分为6 IBDV分为6个亚型,每个亚型可认为是一个 病毒群,一般认为不同型的毒株的存在是 造成IBD弱毒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造成IBD弱毒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
概念
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所引起的幼 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极度虚弱、腹泻、寒战
主要症状为
特征病变 胸肌、腿肌出血和法氏囊出血、 肾脏病变,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带状出血
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 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危害
本病最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 又称为冈博罗病。该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 据调查美国鸡群的血清阳性率几乎近100%, 据调查美国鸡群的血清阳性率几乎近100%, 日本约75% 日本约75% 我国1979年以来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 我国1979年以来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 等地发生该病,并分离出病毒, 等地发生该病,并分离出病毒,现传遍全国 各地
IBD的流行, 抑制或降低了雏鸡对多种疫苗 IBD的流行, 的免疫应答,提高了病鸡对某些微生物的 易感性 研究表明IBDV的感染可使ND疫苗的效力 研究表明IBDV的感染可使ND疫苗的效力 下降30~40%左右。 下降30~40%左右。 使MD疫苗的免疫效力降低20%左右 MD疫苗的免疫效力降低20%左右 发现IBDV变异株对ND发现IBDV变异株对ND-传鼻二联苗的免疫 应答有抑制作用
发病时,早期可使用高免血清或康复血清 进行紧急防疫,也可选用高免卵黄抗体进 行注射,有一定效果 还可用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对鸡舍和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对病死鸡焚烧或深埋,以防散毒
重点
IBD的概念 特征 IBD源自文库概念 IBD的流行病学特点 主要病变 IBD的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病鸡和带毒鸡 其排出的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工具 以及鸡场的工作人员可以机械带毒成为本 病的传播媒介 已证实小粉甲虫蚴磨碎制成悬液后喂易感 鸡可使其发病
传播途径 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消化道传播。病毒开 始在肠道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初步繁殖, 然后随血液移行到肝脏和法氏囊,在那里 大量繁殖并经泄殖腔排出
病毒的分离鉴定
鸡胚接种 无IBD抗体的受精卵孵化至9~11日龄, IBD抗体的受精卵孵化至9~11日龄, 用处理过的病料做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鸡胚常 在接种后的3~7天死亡,胚体皮肤充血、点状出 在接种后的3~7天死亡,胚体皮肤充血、点状出 血,肝有斑点状坏死和出血斑。于接种后的 96~120小时收获的鸡胚尿囊膜和鸡胚组织含毒量 96~120小时收获的鸡胚尿囊膜和鸡胚组织含毒量 最高,尿囊液中一般不含有病毒 细胞培养 CEF、鸡肾细胞(CK)可用于IBDV CEF、鸡肾细胞(CK)可用于IBDV 鸡胚适应毒株的培养,经多次传代后可引起细胞 病变和形成空斑
免疫接种 当前所使用的疫苗有以下几种 弱毒苗PBG98 弱毒苗PBG98 中等毒力苗D78,B87,BJ836 中等毒力苗D78,B87,BJ836 灭活苗,有鸡胚细胞毒、鸡胚毒、法氏囊 组织制备的灭活苗
要想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应用琼扩试验 检测种鸡或种蛋的母源抗体,以选择最佳 的接种时间 对用IBD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鸡场,可从发 对用IBD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鸡场,可从发 病鸡中分离病毒,确定是否为变异株。确 定之后, 定之后, 用其制备灭活疫苗来预防此病,效 果更好
IBD的流行提高了病鸡对沙门氏菌、大肠杆 IBD的流行提高了病鸡对沙门氏菌、大肠杆 菌、葡萄球菌等细菌和NDV、腺病毒、 菌、葡萄球菌等细菌和NDV、腺病毒、 ILTV等以及其他微生物的易感性 ILTV等以及其他微生物的易感性 据不少国家报道,发现有IBD超强毒株存在。 据不少国家报道,发现有IBD超强毒株存在。 我们国家现在也从发病鸡中分离到超强毒 株,死亡率在60%以上 株,死亡率在60%以上
流行病学
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种年龄的鸡都能 感染。近期的调查发现2~15周龄的鸡都是 感染。近期的调查发现2~15周龄的鸡都是 易感的,其中以3~6周龄的鸡更易发病,最 易感的,其中以3~6周龄的鸡更易发病,最 早见于3日龄,最晚见于180日龄。成年鸡 早见于3日龄,最晚见于180日龄。成年鸡 多呈隐性经过,雏鸡多呈急性经过,在短 时间内同一鸡舍的鸡都可感染,邻近鸡舍 的鸡在1~3周后被感染发病。 的鸡在1~3周后被感染发病。
法氏囊的病变具有特征性。感染早期,法 氏囊由于充血、水肿而肿大,2~3天后法氏 氏囊由于充血、水肿而肿大,2~3天后法氏 囊的水肿和充血更明显,体积和重量可增 大到正常的2 大到正常的2倍左右。此时法氏囊的外形变 圆,浆膜覆盖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占 95%,表面的纵行条纹显而易见,法氏囊 95%,表面的纵行条纹显而易见,法氏囊 由正常的白色变为奶油黄色,出血严重时, 法氏囊呈紫黑色,紫葡萄状
提高种鸡的母源抗体水平。使雏鸡能从种 蛋中得到较高的母源抗体,可对种鸡群在 126~140日龄和280~294日龄时用IBD油乳 126~140日龄和280~294日龄时用IBD油乳 剂灭活疫苗进行二次免疫。这样的话,雏 鸡可获得较为整齐及较高的母源抗体,在 雏鸡出壳后的2~3周内得到保护,以防早期 雏鸡出壳后的2~3周内得到保护,以防早期 感染和免疫抑制
我们新疆地区该病的流行亦很严重,已成 为养鸡业的一大灾害,有些地区发病率高 达80%以上,死亡率在30~70%或以上, 发 80%以上,死亡率在30~70%或以上, 病日龄有增大的趋势,由于该病导致免疫 抑制,使有些地区弱毒疫苗对鸡的免疫效 果不好,造成免疫鸡群仍有该病发生流行, 所以遭受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3~6周龄,突然发病,传播 根据流行病学(3~6周龄,突然发病,传播 迅速,发病率高)和病变(法氏囊出血、 肿大,膜覆盖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可 作出诊断 由变异株引起的传染,只有通过病毒的分 离鉴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才能确诊
实验室检查 病料采集:无菌采取病死鸡的法氏囊、脾 或肾作为病料 电镜检查:将法氏囊用常规超薄切片处理 后,在电子显微镜下经30000倍放大后观察, 后,在电子显微镜下经30000倍放大后观察, 在感染细胞的胞浆内可看到呈六角形,无 囊膜,大小为60nm,呈晶格样排列的病毒 囊膜,大小为60nm,呈晶格样排列的病毒 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