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经典淡出之后过渡时代的读书人与学术思想
经典淡出之后:过渡时代的读书人与学术思想2011-04-19 18:03:38罗志田【英文标题】After the Classics Had Fading Out:Intellectuals and Academic Thought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作者简介】罗志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内容提要】近代中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即传统经典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使社会处于一种无所指引的状态,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作为一个整体的“学术思想”的出现,部分就是在填补这一空白。
读书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形象,也都面临重新界定和重新认识的需要;而读书人的行为,也发生相应的转变。
不论是菁英还是边缘读书人,都徘徊于读书治学和社会责任之间,往往一身而兼有士人和学人两种身份认同。
【关键词】士人学人读书人思想学术学术思想把近代中国称作“过渡时代”,曾是梁启超十分爱说的话,他特别强?{那是一个希望与危险并存的时段。
①清末民初之际,至少到新文化运动之前,影响最大的中国人或非梁启超莫属。
他的很多见解,不论“正确”与否,现在都还有着生命力。
②中国的近代真是一个“过渡时代”,其过渡状态恐怕到现在都仍在延续之?中;而且是全方位的“过渡”,从政治到社会,生活到心态,思想到学术,无不见证着并反映出某种半新半旧、亦新亦旧的状态,多元多歧,而又互渗互动。
用梁启超的话说,“过渡相”的特点,就是“互起互伏,波波相续”。
③后现代学人所乐道的“混成(hybridization)”,在近代中国表现得特别充分。
那的确是个特殊的时代。
从时空角度看,在近代中国这一界域之中,产生了很多此前和此外很少见到的现象。
④这些特异之处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了众多中外史家的目光,也使多少史家困惑。
不过,迄今为止,我们对近代中国的考察分析似乎仍着重在与过去特别是外国相近趋同之处,很多往昔和异地少见的面相,尚未得到关注,还等待着研究者更深入的挖掘,并将此绚丽多姿的奇景揭示出来,展现给对历史充满兴趣的专业和非专业读者。
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
全国版单元检测示范卷高三历史卷篇一:《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历史卷(十二)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中国古代文艺长廊(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说,“西周时,人们的观念是‘庶人不议(政)’。
西周灭亡后,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
此变化A.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体现B.反映了教育对象平民化C.说明新社会秩序已建立D.是法家适时变革的体现解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引起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针对社会的发展和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形成了“处士横议”的百家争鸣局面,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D两项虽与百家争鸣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具体原因,所以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社会秩序已崩溃,而新的社会秩序尚未建立。
答案:A2.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中指出:“孔子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梁启超认为儒学的本质是A.强化封建等级制度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突出君主专制观念D.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解析:依据题干的信息“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可知,梁启超强调的不是等级制度,排除A项;最容易错选的是C项,认为“归结于君权”就是突出君主专制,而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突出的是封建专制统治,而不是简单的君主专制观念的问题;“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正确答案是B项。
答案:B3.春秋战国时“多家学派的思想都主张回到过去,唯独__家的思想则主张面对未来,并力主用鲜血来实现”。
下列图片中属于“__家”代表人物的是ABC D解析:法家主张通过严刑峻法和暴力手段来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这是适应当时形势的新政治主张,也是要“用鲜血来实现”的设想,所以正确选项是D项;A、B两项是儒家的代表,儒家思想主体上是要恢复西周时代的礼制,墨家虽代表了小生产者和下层人民的利益,但不利于当时国家走向统一的未来,所以他们都主张回到过去。
中国学术史上的垂范之作_读梁启超_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_
实中国学界之大不幸也”(第四章《儒学统一时代》)。 在刊于《新民丛报》第 2 号的《保教非所以尊孔
论》中, 梁启超对学术思想定于一尊之害有更痛切而 淋漓尽致的阐发。虽文字稍长, 但因其关乎梁氏对中 国学术的基本判断, 故仍完整引录如下:
我中国学界之光明, 人物之伟大, 莫盛于战 国, 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及秦始皇焚百家之 语, 坑方术之士, 而思想一窒; 及汉武帝表章六 艺, 罢黜百家, 凡不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 而思 想又一窒。自汉以来, 号称行孔子教者二千余年 于兹矣, 而皆持所谓表章某某、罢黜某某者, 以 为一贯之精神。 故正学异端有争, 今学古学有 争; 言考据则争师法, 言性理则争道统。 各自以 为孔教, 而排斥他人以为非孔教, 于是孔教之范 围, 益日缩日小。 浸假而孔子变为董江都、何邵 公矣, 浸假而孔子变为马季长、郑康成矣, 浸假 而孔子变为韩昌黎、欧阳永叔矣, 浸假而孔子变 为程伊川、朱晦庵矣, 浸假而孔子变为陆象山、 王阳明矣, 浸假而孔子变为纪晓岚、阮芸台矣, 皆由思想束缚于一点, 不能自开生面。如群猿得 一果, 跳掷以相攫; 如群妪得一钱, 诟骂以相夺, 其情状亦何可怜哉! ① 而中国学术之萎缩衰敝, 也成为中国社会停滞不前 的根本原因。 政治专制与学术一统既相缘而生, 为害甚烈, 梁 启超于是自觉以批判、破坏的姿态出现, 明确宣称: “一尊者, 专制之别名也。 苟为专制, 无论出于谁氏, 吾必尽吾力所及以拽倒之。 吾自认吾之义务当然 耳。”(第四章《儒学统一时代》) 这与“新民”之道中以 “自由”为必不可少之义的论述也一脉相通。在《新民 说·论自由》② 一节中, 梁氏着重发明了“欲求真自 由者乎, 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的道理。他认为, 被 人奴隶并不可怕, 最悲惨的是自我奴隶, 那便会堕入 万世沉沦而永无超拔之日。 文章区分出“心奴隶”的 四个种类与解除之道, 而列于首位的正是“勿为古人 之奴隶”。 甚至说:“要之四书六经之义理, 其非一一
刘师培
刘师培刘师培刘师培(1884~1919年),字申叔,号左盦,曾化名金少甫。
江苏仪征人。
民主主义革命者,后投靠清朝。
经学大师、国学大师。
天资刘师培生有异相,尻部有一根长不及寸的无骨肉尾,左足正中有一块龙眼大小的鲜红方记,故被称为“老猿再世”,此为聪明异常之兆。
刘师培自幼天资聪颖,过目成诵,10岁时曾在两天中作《凤仙花》绝句百首,被称为“神童”。
刘师培自幼天资过人,八岁开始学习《周易》,12岁时即已遍读四书五经,“为人虽短视口吃,而敏捷过诸父,一目辄十行下,记诵久而弗渝”。
刘师培17岁进学,18岁考上秀才,19岁中举,可谓少年得志。
程善之曾告诉冶春后社社友杜召棠,一天,他从上海购蒙古地图,回到扬州府中学堂后,与刘师培、方地山共同浏览。
不久,侍者来叫他们吃午饭,程善之先去,等了许久还不见二人前去吃饭,于是程去催促。
一会儿,刘师培来了,但方地山未至。
程再催,方地山说,尚缺十数地。
程不解其意。
吃饭时,程善之就问方地山所言何意。
方答:“吾默识地名,尚有疑误,重新检查一下。
”程善之大惊,蒙古全图上有地名千余个,仅一两个小时,怎可能记住?以为他吹牛。
方说:“我不敢自信,但刘师培我可保证他绝没有多少误差。
”程更加惊讶。
饭后,刘师培与方地山二人各取一漆牌,持粉笔,默绘地图。
等到完成后,与原图比较,刘师培只有一处错误,方地山有六七处错误。
程善之始信其言。
治学刘家三世传经,刘师培的曾祖刘文淇、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都以治《左传》新疏工作而名列《清史稿·儒林传》。
刘师培的父亲刘贵曾为光绪间举人,著有《春秋左传历谱》、《尚书历草补演》、《抱瓮居士文集》等。
母亲李汝蘐,是江都学者李祖望的次女,通晓经史。
由于家学渊源,刘师培8岁起学《周易》,12岁时已读毕《四书》、《五经》。
1898年,父亲刘贵曾病逝,刘师培便由母亲李汝蘐授《尔雅》、《说文》,并向堂兄刘师苍问学。
刘师培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内典道藏、西方哲学,无不涉猎,尤精历史掌故,在经学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功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1902年3月10日载《新民丛报》第3号,节略)吾欲画分我数千年学术思想界为七时代:一、胚胎时代,春秋以前是也。
二、全盛时代,春秋末及战国是也。
三、儒学统一时代,两汉是也。
四、老学时代,魏晋是也。
五、佛学时代,南北朝、唐是也。
六、儒、佛混合时代,宋、元、明是也。
七、衰落时代,近二百五十年是也。
八、复兴时代,今日是也。
其间时代与时代之相嬗,界限常不能分明,非特学术思想有然,即政治史亦莫不然也。
一时代中或含有过去时代之余波,与未来时代之萌蘖,则举其重也,其理由于下方详说之。
吾国有特异于他国者一事,曰无宗教是也。
浅识者或以为是国之耻,而不知是荣也,非辱也。
宗教者,于人群幼稚时代虽颇有效,及其成长之后,则害多而利少焉。
何也?以其阻学术思想之自由也。
吾国民食先哲之福,不以宗教之臭味混浊我脑性,故学术思想之发达,常优胜焉。
不见夫佛教之在印度,在西藏,在蒙古,在缅甸,在暹罗,恒抱持其小乘之迷信,独其入中国,则光其大乘之理论乎?不见夫景教入中国数百年,而上流人士从之者希乎?故吾今者但求学术之进步,思想之统一,不必更以宗教之末法自缚也。
生理学之公例,凡两异性相合者,其所得结果必加良。
此例殆推诸各种事物而皆同者也。
大地文明祖国凡五,各辽远隔绝,不相沟通;唯埃及、安息籍地中海之力,两文明相遇,遂产出欧洲之文明,光耀大地焉。
其后阿拉伯之西渐,十字军东征,欧亚文明再交媾一度,乃成近世震天烁地之现象,皆此公例之明验也。
我中华当战国之时,南北两文明初相接触,而古代之学术思想达于全盛。
及隋唐间与印度文明相接触,而中世之学术思想放大光明。
今则全球若比邻矣,埃及、安息、印度、墨西哥四祖国,其文明皆已灭,故虽与欧人交,而不能生新现象。
盖大地今日只有两文明:一泰西文明,欧美是也;二泰东文明,中华是也。
二十世纪,则两文明结婚之时代也。
吾欲我同胞张灯置酒,迓轮俟门,三揖三让,以行亲迎之大典。
彼西方美人,必能为我家育宁馨儿以亢我宗也。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内容赏析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内容赏析《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学术史名著,在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全书分为十六个章节,将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上百种学术专著,几百位儒士学者,纵横论列,条分缕析。
全书内容脉络清晰,文笔雄浑流畅。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还提出并贯彻了“学术史”的四条规范,即:叙一个时代的学术,须把那时代重要各学派全数网罗,不可以爱憎为去取;叙某家学说,须将其特点提挈出来,令读者有很明晰的观念;要忠实传写各家真相,勿以主观上下其手;要把各人的时代和他一生经历大概叙述,看出那人的全人格。
这是继其以前著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第一次给我们一个‘学术史’的见解”后,又提出的学术史的撰写原则。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在梁启超生前未刊,其中《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四章,曾连载发表于1924年的《东方杂志》。
主要版本有1929年的上海民智书局本,1932年的中华书局版《饮冰室合集》本,1936年的中华书局单行本。
198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朱维铮校注本,以《饮冰室合集》本为底本,进行校勘和注释,与《清代学术概论》合编为《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全书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政治与清代学术的关系;各家学术的主旨以及清代学术的成绩。
首先第一部分,大致为书本内容的一至四章节,梁任公叙述了清代的学术源流及所受政治影响。
梁任公认为:清代的学术思想源头是汉学,和宋明的学术没有多大关系,不是理学的延续,而是反动。
在清初,中国的学术思想选择了一个与宋明完全相反的道路,发展成为经学考据学。
梁任公列举了明末清初反理学的五个方面:一是王学自身,刘宗周一派的“证人”主义,以“慎独”为入手反王学中的玄学;二是自然界,徐霞客、宋应星等对自然界的探索,表现出学者厌空喜踏实的精神;三是明末欧洲文化的传入,经世致用之学盛行;四是藏书刻书风气盛行,也是当时讲学的反动;最后一点是不仅在儒学,佛学方面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热点预测0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文化自信-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预测
社会发展成就,A正确;“双百”方针1956年提出,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左”的倾向,排除C;材料有涉
及到传统文化,但不能说明以传统文化为主,排除D。
4.(2020·海南卷)如图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所体现的阶层特征表明了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B.礼制对中国服饰的深远影响 C.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 D.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目录 CONTENTS
1 真题分析 2 命题趋势 3 核心突破 4 模拟演练
01 真题分析
【真题回归】
1.(2022·湖北卷)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 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 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 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学习中文,研究汉 学。这可以用来论证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 不是中西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这无法得出近代西方文明的兼 容与创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排除 C项。故选D项。
时间 活动名 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
1956 年 第一届全
8月
国音乐周
《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 唱》等
1957 年 1月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析评——兼论近代中国学术史研究新境界的开辟
2 世纪后 , 0 摆脱 由纪传体史书演化而来的学案体学术史束缚, 编撰崭新的章节体学术 史,成为学术 史研 究的重要课题 。在建构中国学术史的新体 系的历程中,出现了像梁 启超 、刘师培、章太炎等人用新观点、新方法写成的学术史著作 ,开创 了学术史研究 的新境界。 本文主要对梁启超著的 论 中国学术思想 变迁之大势 做较为系统的分析。 [ 关键词] 进化史观;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章节体 学术史
维普资讯
《 长江论坛》 0 64期 20.
总第 7 变 迁 之 大 势 析 评 论
.
兼 论近代 中国学术吏研 究新境界 的开辟
舒 习龙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历史系,安徽
淮北 2 50 ) 30 0
『 作者简介] 习龙,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舒 [ 要] 摘 近代进化史观的传播及新史学思潮的初步确立,冲击着传统学术史的编纂方式。进入
元学案 》 是清初总结性学术史的集大成之作 , , 代表了 中国传统学术史的最高成就。 明儒学案 》凡 6 卷, 《 2 1 个学案 , 7 记载 了明代 22 0 名学者的生平 、 学行和思 想 ,实为一部 明代理学史 。该书以明代理学的发展和
演 变 为线索 ,记 述 了明初 朱学 的统 治地 位及 明中后期
代表 。就创 新之 处而 言 ,它无 疑 是 中国学术 史研 究新 境 界的航标 。 章 节体 学术 史 的溯源
学为主要内容 ,以传记体 、书志体 、 类传体为主要形 式。司马迁 的 《 史记 》首开正史为 “ 儒林”立传的先
例, 班固的 《 书》 汉 首开正史为 “ 六艺”立志的先声。
四点缺陷 : 一日信人事而不信天事也 . . - E重文 “ . …・ l
统考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小练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含解析
专题小练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原先深藏于宮廷密室的图书典籍散落民间,成为一般平民的读物。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已是大势所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私学兴起推动教育平等B.社会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C.文化下移导致官学崩溃D.“百家争鸣”成为时代潮流2.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说明( )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B.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D.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3.《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
根据甲骨文研究成果,《周易》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中的“贞”字就是“占卜”的“占”,此卦为大吉大利的好卦,春秋以后“元亨利贞”被阐释为“仁礼义信”四德。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儒家义理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B.《周易》年代久远导致认知偏差C.借助于传统文化宣扬儒家思想D.“贞”字内涵的演化受时代影响4.“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5.《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
这体现出孟子主张( )A.重视教化B.心由性生C.心外无物D.人性本善6.《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
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
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 )A.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B.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C.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D.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7.明清时期,官员在君主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但这并未使官僚队伍与君主离心离德,也没有影响官僚对皇帝和国家的忠心,反而还使这种忠心越来越强烈。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 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 学研究成绩最为显著。梁启超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 将近36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 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 。
第一章 总论
“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有精神也; 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 则其形质也。故欲觇(chan)其国文野强 弱之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
作者简介
梁启超 (1873年~1929年):字卓如, 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梁启超是中国近 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资 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和 学者。他也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领袖 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 “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 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 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 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 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 。
汇报人:陈亚萍
小组成员:陈晨
高梅 周蕾
• • • •
著作简介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评价
著作简介
这本书是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时在他创办的《新民 丛报》上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后经整理而成为这本书。 长久以来,这本书都被混编在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 中,1925年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发行过单行本,改题为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史》,该书只编到佛学时代,也 就是第六章为止。我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是06年上海世 纪出版社出版的世纪系列的版本。• • • •
自唐以后,印度无佛学,其传皆在中国。 诸国所传佛学皆小乘,惟中国独传大乘 中国之诸宗派,多由中国自创 中国之佛学,以宗教而兼有哲学之长
第七章 儒佛混合时代 (缺) 第八章 近世之学术
论中国语言学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钱 宗 武 ,李仕 春
(1.扬州大学 文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2;2.广西大学 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 :不 同 于 已 有 《中 国语 言 学 史》 类 著 作 的 写 作 模 式 , 中 国语 言 学 学 术 思 想 史的 写作 思路 是 把 中 国语 言学史放在 中外社会发展 和 中外学术思想发展的背景 下进行撰 写。在此视 角下可以发现 中西方语 言学 史的发展规律是一样一样的 ,都经过 了哲学孕育 时期 、语 文学时期和语 言学时期 。
中 的 。 先秦 不少哲 学家都 谈到 名实 关系 ,例 如 :老
子 首先提 出名实 问题 , 《道德 经 道 经 》 的第一 章 说 :道 ,可道 ,非常 道 ;名 ,可 名 ,非常名 。无 名 ,天地 之始 ;有名 ,万 物之母 。老 子在 这里 揭 示 了名称 与事 物之 间的关 系 。
关键词 :中国语 言学学术思想;中国语言学 史;哲学孕育时期 ;语 文学时期 ;语 言学时期 中 图分 类 号 :H0—0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7—7030(2013)01—0116—07
一 、 引 言
梁启 超 在 《中 国 学 术 思 想 变 迁 之 大 势 》
文献 学等方面的研 究。李仕春 (1973一),男,山东莒县人 ,扬 州大学博士后 ,广 西大学文学院教授 ,硕 士研 究生导 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学术思想 史,词汇学,词典学研究。
· 116 ·
场 ,思 想空前 活跃 。在此社 会 思想影 响下 ,先 秦 的诸子 哲学论 争之 中 出现 了名 实之争 。名实 之争 是 诸子哲 学论 争在语 言学 上 的表现 ,用语 言学 术 语 来讲 名 实 之 争 就 是 在 讨 论 音 和 义 的 关 系 , 因 此 ,我们说 中国的语 言学研究 是 孕育 在哲学 研究
从《中国历史研究法》至《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浅谈梁启超的史学思想转变
从《中国历史研究法》至《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浅谈梁启超的史学思想转变作者:张石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化著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许多史学理论,在我国近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中国史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十多年间他的史学理论产生了巨大变化,我将从《中国历史研究法》概述;构建体系不同,侧重点不同; 梁启超史学思想转变的历史根源,这三方面来讲浅谈梁启超的史学思想转变。
关键词:构建体系,史学思想,历史根源,转变。
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奠基人,中国近代化著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的许多史学理论,在我国近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中国史学界起了重要的影响。
他根据自己对史学理解,成功的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史学著作,其中对史学界影响最大的,当属《中国历史研究法》。
我拜读了由上海世纪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我感概颇多,下面浅谈一下我读后的感悟,有不足之处,请专家学者赐教。
一.《中国历史研究法》概述。
上海世纪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研究法》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中国历史研究法》,这是梁启超于1921年秋在天津南开大学所作的讲演之后,对讲稿记录进行增减而成的;第二部分是《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对于旧著﹤中国历史研究法﹥之修补和修正》;第三部分是《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是1926年10月至1927年5月,梁启超在清华学校所讲,集录而成。
我个人认为《中国历史研究法》更应该归为两类来进行比较学习,第一部分是旧有的对中国历史研究法的认识,可以归为第一类;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对旧有的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这个时候梁启超的思想开始发生了改变,最后到《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史学思想体系彻底的转变,这可以归于第二类。
正如哲学中说的“矛盾是无处不在的”,这种矛盾是否表现出来要看实际条件,当时机成熟了,矛盾就突显了。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含答案
(25分)无论中国传统思想还是西方传入的思想,都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以“礼”和“仁”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取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思想中的“保守”方面及其理由。
(4分)结合上述材料,依据董仲舒、梁启超的时代背景和主张,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12分)(2) 有人认为孙中山三民主义是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请用材料三予以论证。
后来孙中山又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回答后者与前者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9分)[2016·湖北七市高三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布鲁尼指出:法不仅限制卑贱者、普通公民和富人,它也限制和约束法官、地方官吏、国王和君主,甚至对皇帝也要行使它的统治权。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导读
2007-1-29 21:38 回复
幻化者
0位粉丝
2楼
马克思主义史家侯外庐关于这一时段学术思想的研究是另一个明显的例子,侯先生先出版了两大本《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13 其书名与梁、钱二书接近。其后此书屡有改易,然1949年后各版本虽多在前书的基础上改写,却明显越来越偏重于接近“哲学”一线的“思想”,而原较注重的“学说”反倒淡化了(这或许是受到苏联学术倾向的影响);后出各衍伸版皆无“学说”二字,多称为“思想史”,甚至有径名为“哲学史”者。如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便是在前书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成,不过略去了鸦片战争以后的原第三编。这一修改本后来成为侯先生主持的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中的第五卷。侯先生晚年回顾该卷的修订说:他“主要着力于增补鸦片战争前清代社会史的论述:十七世纪启蒙思想之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背景,以及十八世纪汉学兴起和十九世纪上半思潮变向的社会根源”。14
张之洞观察到的“经学讲公羊”是道咸“新学”的一个主要特点,经古文学与经今文学的区分和不同点甚多,24 但最基本的或许是以何种方式“见道”这一儒家关怀的根本问题:一主张读书先识字,字义明而经义明;一主张体会经之微言大义。冯友兰曾提出,清代之今文经学家所讲的义理之学“大与道学家不同”,盖“其所讨论之问题,与道学家所讨论者”有别。25 但寻求微言大义的今文家与偏重“义理”的宋学及诸子学仍有共性,钱穆就注意到,今文家宋翔凤晚年“深推两宋道学,以程朱与董仲舒并尊”。26 从社会史视角看三者在晚清并起,非常值得玩味。27
晚近言学术史者对今文家的态度差异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据此常可看出立言者的立场。一般情形下,受道咸“新学”影响者在经学中基本平等看待古文今文,甚或更重今文,这方面梁启超表现得更明显。而偏于古文一边的,则通常对乾嘉时的今文家尚承认其有所得,对道咸以后的今文家便多斥责其把学术搞乱。而章太炎等之所以反对今文家,除今古文家派意识外,也因他们特别不欣赏康有为引进西人宗教观念以树孔教之“创新意识”。戊戌前一年,章太炎便因“酒醉失言,诋康长素教匪;为康党所闻,来与枚叔斗辨,至挥拳”。28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趋势与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趋势与专制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趋势1、演变历程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
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
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完善: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吸收诸家理论,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和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发展: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
宋代出现了新儒学体系——理学。
“程朱理学”是宋学的主体,二程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提出了“理气论”和“心性论”。
明朝中叶王阳明确立了“心学”思想,主张“心即理也”“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新发展:明朝后期,李贽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新的思想主张,儒学再度活跃。
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演变规律①、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形成、秦朝受到打击、西汉成为正统思想、宋明进一步发展、明清衰落的过程;②、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③、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的。
3、演变原因①、思想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的综合反映,经济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对维护政治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的作用。
②、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分散、保守、落后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决定了政治上形成了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就要求思想的高度集中与统一,因而催生了“大一统”的思想体系。
中国何来轴心时代
中国何来轴心时代?【内容提要】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介绍到中国时,正值中国社会处于一个特殊的转折时期。
雅斯贝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四个基本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东西方同时或独立地产生了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和希腊四个轴心文明。
虽然这一理论具有反西方中心论的意味,但也必须注意到,在雅斯贝斯所划分的整个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跨越着全部四个阶段,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到第二阶段绝灭了,古希腊文明则在第三阶段才开始。
追溯民初以来学者早已开始的东西文明比较,更多关注的是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上。
20世纪初兴起的疑古思潮将中国古史“砍掉一半”、“打个对折”,“轴心时代”理论则恢复了晚周诸子学的合法性,但它同时继续漠视三代王官学,而三代王官学正是晚周诸子学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源头。
“轴心时代”理论与中华文明对接中的偏差,其影响将是流与源的颠倒、反题与正题的倒置和各期学术史的逐次错位。
【摘要题】历史理论(唐宋史研究网站)Jaspers separated the human history into four fundamental phases,which consi st of the Pre-history time,the Archaian civilization time,the Axial age and the sci ence and technology time.During the third phase,about BC500,there independently or contemporarily created four axial civilizations,China, India,Palestine and G reece.Just as some scholars pointed out that this theory is permeated with antiwe stern center thought,but we also must notice that during the whole human historythat has been separated by Jaspers,Chinese civilization entirely spanned four ph ases,but the civilization of Egypt and Mesopotamia disappeared during the secon d phase,and the 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 barely began at the third phase.The tre nd of doubting ancient history thought which arising in early 20th century cut aw ay and rebated half of Chinese history,the Axial Age theory resumed the validity of the various scholars in later Zhou Dynasty,and went on disregarding the gover nment and official scholars of the San Dai Dynasty,but the government and offici al scholars of San Dai Dynasty just is the headstream of the various scholars in l ater Zhou Dynasty even of the whole Chinese ci,vilization.【关键词】雅斯贝斯/轴心时代/学术源流/疑古派/王官学/诸子学Karl Theodor Jaspers/Axial Age/the fountainhead of learning/the trend of dou bting ancient history thought/the government and official scholars/the various sc holars“轴心时代”(Axial Age)理论是由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斯(Jaspers,Karl Theodor 1883—1969)所提出,主要体现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原着为德文,标题为V om Ursprung und Ziel der Geschichte,1949年初版,1953年由Michael Bullock英译,题为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和英国Routledge and Keegan Patll公司出版)和《哲学概论》(德文标题Einführung in die Philosophie:Zwlf Radiovort,1950年初版,1954年由Ralph Manheim英译,题为Way to Wisdom: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仍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两部着作中。
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甲卷)(含答案)
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全国甲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5.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思想的成熟涌现在靠着几本自然科学和政法书籍的知识来探索研究的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头脑中,而没有出现在亲身去过西方、见闻知识远为博洽的早期维新派马建忠、薛福成身上。
这主要是由于()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B.早期维新代表与正统思想划清了界限C.甲午战败骤然加剧民族危机D.维新派将儒学经典与西方思想相结合6.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写道,“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中国学术思想在世界上于上古、中古“皆占第一”,今日西学东来,“亦不过报恩反哺之义,加利息以偿前负耳”。
这一看法旨在A.宣扬政治改良主张B.维护儒学正统地位C.激发民族文化自信力D.为西学传播制造舆论7.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以及改编的部队总数近178万人,约占国民党作战军队总数的22%,被人民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军队总数为458万人。
这说明()A.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胜利B.国共之间力量对比得到根本扭转C.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D.正确斗争策略加速战争胜利进程8.1953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此后全国共选出基层人大代表566万余名,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出全国人大代表1226名。
该部法律的实施()A.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B.建立起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践行人民民主的原则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9.公元前242年,罗马统治者开始任命专门审理涉及外邦人案件的裁判官。
这些裁判官的判例和颁发的告示成为罗马法的新因素,被称为裁判官法和大法官法。
由于这些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也被称为万民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前胚胎时代学术思想
天人相与
祝官天事 史官人事
司祀之祝 历象家 即天文学
司历之祝 历数家 即阴阳家 占验家 即方术之言
志事的史家 儒家之祖 推理的史家 道家之祖
北派 全盛先秦学派
南派
孟子 邹鲁派(北派正宗) 孔子 及其他儒徒
荀卿
齐派(北东派)
管仲 邹衍及其同派
秦晋派(北西派)
小康一派
荀卿 李克 李悝 李斯,贾谊 晁错
大同一派
子游 孟子ຫໍສະໝຸດ 天人相与一派董仲舒
孔学
心性一派 世硕 漆雕子 ,孟子 荀子 告子各明一义
考证一派
荀卿
记纂一派
左丘明
全盛时代第二期之三宗 老学
哲理一派 庄子 列子 厌世一派 权谋一派 纵横家 纵乐一派 杨朱 神秘一派 谶纬 符箓
墨学
兼爱一派 禽滑釐 宋牼 尹子
申不害 商鞅 韩非 李悝
宋郑派(北南派) 墨翟、宋牼及其他墨徒 邓析、惠施及其同派
庄子 列子
(南派正宗) 老子
其他老徒
杨朱
(南派支流)
屈原 徐行
北派 崇实际 主力行。主动。 贵人事 明政法 重阶级 重经验 喜保守 主勉强 畏天 言排外 贵自强
南派 崇虚想 主无为。主静。 贵出世 明哲理 重平等 重创造 喜破坏 明自然 任天 言无我 贵谦弱
游侠一派
名理一派
墨经一派
第一期 两 南派
春秋
派 北派
第二期 三 孔学
春秋
宗 老学
墨学
第三期 六 北派
战国 家
第四期 战国末
南派 分 儒家 裂、 道家 混 墨家 合 名家
法家 农家 杂家
儒家 墨家
名家 法家 阴阳家 道家 各名人出入各家,而在一家大兴。 如韩非、李斯、禽滑釐、荀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