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2023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2023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这四个重点立体图形。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模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找出隐藏的立体图形。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立体图形的模型。这个操作将演示立体图形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捉迷藏》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捉迷藏游戏这个情境也非常感兴趣。让我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通过引入捉迷藏游戏这个有趣的情境,学生们能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了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关注到隐藏的物体形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思考立体图形的特征,以便他们能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得学生们能够亲自参与,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但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今后,我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认识图形》的第三节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们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一年级数学捉迷藏教案

一年级数学捉迷藏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学习数的大小关系。

2.通过游戏理解简单的加法运算。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1-20)。

2.各种小动物或彩色小球作为道具。

3.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创建游戏规则(5分钟)1.将数字卡片分发给每个学生。

2.解释游戏规则:-学生们会发现教室里的数字卡片(1-20)已经消失了。

-学生们需要找到和自己卡片上的数字相等的标识物,这些标识物代表了那些消失的数字。

-谁最先找到50%的标识物,谁就是赢家。

步骤二:游戏开始(15分钟)1.让学生们四处寻找标识物。

2.一旦学生们找到标识物,他们需要将其放在自己的桌子上作为积分。

3.强调只有对应数字的卡片和标识物才能匹配,其他的都不能算数。

步骤三:总结(10分钟)1.检查每个学生找到的卡片和标识物是否匹配正确。

2.询问学生们找到的数字是哪些,再问他们找到的最小和最大的数字分别是多少。

通过问题引出数的大小关系的讨论。

3.向学生们展示一个数字,要求他们说出比这个数字大1或小1的数。

例如,对于数字8,他们可以说7或9、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

4.引导学生们将两个数字相加,例如4+3=7,以此引出简单的加法运算。

步骤四:巩固练习(15分钟)1.将10个桌椅进行编号,让学生们分成几组。

2.随机选择一位学生说一个数字,其他学生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对应的编号,坐到对应的椅子上。

3.统计每个小组找到正确编号的学生,看哪个小组反应最快。

步骤五:总结反思(5分钟)1.请学生回答他们对这个游戏的感受,他们通过这个游戏学到了什么。

2.强调游戏中的数字与数学中的数字有什么关系,并总结数字的大小关系和加法运算的知识。

扩展活动:1.给学生准备一些小糖果或小玩具作为奖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游戏。

2.对于学生们表现突出的,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

3.可以在课后或下堂课时,带学生们参观校园内的数字标识物,巩固他们对数字的概念和理解。

《捉迷藏》教案优秀

《捉迷藏》教案优秀

《捉迷藏》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捉迷藏》,具体内容包括:运用位置和方向描述物体藏匿的位置,学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运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相对位置的概念,能灵活运用空间观念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捉迷藏游戏图、方向板、磁性教具。

学具:学生用捉迷藏游戏图、方向板、磁性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进行捉迷藏游戏,引导学生关注游戏中的位置和方向。

(2)提问:你们在游戏中是如何找到藏起来的伙伴的?用了哪些词语描述位置和方向?2. 例题讲解(1)出示捉迷藏游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物体位置。

(2)讲解“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的用法,让学生学会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房间,标出家具的相对位置。

(2)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并描述家具的位置和方向。

六、板书设计捉迷藏上、下、左、右、前、后物体位置描述七、作业设计(1)小明的书包在书桌的。

(2)小华站在教室的。

2. 答案:(1)小明的书包在书桌的右前方。

(2)小华站在教室的后门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描述物体位置和方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中的物体位置。

(2)尝试用更复杂的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如“东南、西北”等。

(3)探索三维空间中的位置描述,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1.作业布置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适量适度,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与家人、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4.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的作业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一道与数的分解与组合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将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作业本上,以便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4.撰写数学日记,记录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和收获,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家长协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时如何分配零钱、分享食物时如何平均分配等,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将解题过程记录下来。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的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捉迷藏”游戏卡片,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2.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提示,运用所学的数的分解与组合知识,找出藏匿的物品。
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互动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在表达、沟通和倾听方面尚需加强。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他们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认数和比较大小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乐于参与各种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数的分解、组合以及逻辑思维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进行耐心引导和逐步启发。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捉迷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捉迷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捉迷藏》一. 教材分析《捉迷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这些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捉迷藏的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课件、游戏道具。

2.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成游戏场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动画故事,引入捉迷藏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的游戏,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加减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出更多有趣的捉迷藏问题,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实际应用的理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4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4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4 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捉迷藏”一课。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六章的第三节“捉迷藏”。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隐藏”的含义,并运用数学知识找出被隐藏的物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隐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找出被隐藏的物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隐藏”的含义,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找出被隐藏的物品。

难点则是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实际情境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书籍等,用于实际情境的设置。

孩子们则需要准备好他们的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让孩子们理解“隐藏”的概念。

2. 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加减法找出被隐藏的物品。

3. 练习:我会设置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捉迷藏”的主题,以及加减法的运算符号,方便孩子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3个苹果,他吃掉了一个,还剩下几个苹果?答案:小明还剩下2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隐藏”的概念和如何运用加减法找出被隐藏的物品。

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孩子,我会考虑如何进行进一步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更多的“隐藏”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捉迷藏”一课,有多个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一、实际情境的设置在引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游戏,让孩子们理解“隐藏”的概念。

这个实际情境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隐藏”直观的理解,从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减法的运用在讲解环节,我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加减法找出被隐藏的物品。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捉迷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捉迷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重要阶段,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之一,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退位减法运算奠定了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教材以“捉迷藏”这一充满童趣的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藏起来几个人”,从而引出13-8的计算。

通过直观的情境图和多种计算方法的展示,如摆小棒、数的分解等,帮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还安排了“想一想,算一算”等练习活动,让学生在巩固计算方法的同时,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二、学情分析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加减法的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同时,他们也认识了20以内的数,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数数能力。

但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他们首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建立概念和方法。

2.认知能力一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善于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但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和培养。

3.学习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退位减法的算理理解困难,容易出现计算错误。

同时,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学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捉迷藏”的情境,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13-8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够运用所学的退位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捉迷藏北师大版教案内容: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学具:练习本、笔、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引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例如,教师可以先藏好一些物品,然后让学生去寻找,并记录下找到的物品数量。

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进位加法题目,如3+5、7+6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进位加法的原理,即两个数相加,如果和大于等于10,则需要进位。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进位加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4+6、8+7等。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通过互相练习进位加法题目,加深对进位加法的理解。

教师可以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3 + 5 = 8(个位数3和5相加等于8)7 + 6 = 13(个位数7和6相加等于13,需要进位)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4 + 6 =2. 8 + 7 =3. 5 + 7 =4. 9 + 6 =答案:1. 4 + 6 = 102. 8 + 7 = 153. 5 + 7 = 124. 9 + 6 = 1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捉迷藏的游戏,初步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捉迷藏》教案5篇

《捉迷藏》教案5篇

《捉迷藏》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捉迷藏》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对数字0到100的认识,掌握0到100的数数方法,理解数字大小的概念,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数出0到100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字大小的比较方法。

2. 教学重点:0到100的数数方法,数字大小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PPT。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几名学生玩捉迷藏游戏,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引出数字大小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数数。

(2)教师提出问题,如:哪个数字最大?哪个数字最小?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讲解数字大小的比较方法,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系列数字卡片,要求学生快速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字。

(2)学生互相出题,练习比较数字大小。

六、板书设计1. 《捉迷藏》2. 内容:(1)0到100的数字认识(2)数数方法(3)数字大小的比较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一数,从0到100,哪些数字是单数,哪些数字是双数?2. 答案:(1)单数:1、3、5、7、9、……;双数:0、2、4、6、8、10、……(2)35<47;64<92;18<8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实践操作,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比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在部分学生的比较方法上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如车牌号、电话号码等,尝试比较大小,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数字大小的比较方法。

《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捉迷藏”的游戏规则和数
学概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
其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游戏和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爱好和自
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游戏规则的解释和数学概念的介绍。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掌握游戏规则。

三、教学方法
1.游戏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
的参与度。

2.讲解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数学
概念的理解。

3.情景教学法:通过身体语言和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游戏规则。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教师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游戏来引入本课讲解。

例如猜数字、
快速记忆、石头剪子布等。

2.游戏介绍
老师给出“捉迷藏”的游戏规则,示范一下如何玩。

并教给学
生怎样选择藏身的位置。

3.游戏体验
学生按照规则分为“求”和“藏”两组,掌握规则后开始游戏。

4.总结
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对游戏规则和数学概念进行概
括和复习。

五、教学反思
本课使用了“游戏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使得学生能
够通过游戏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
中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其注意力和参与度。

通过该
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在快乐中愉快地学习到了有关数学的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捉迷藏(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捉迷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2课时为“捉迷藏”。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捉迷藏的游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捉迷藏游戏,进一步熟悉和巩固数字110的认知。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捉迷藏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字110。

2. 教学重点:通过捉迷藏游戏,提高学生对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捉迷藏游戏道具(如玩具、书籍等)。

2. 学具:学生个人准备的捉迷藏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游戏乐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字。

3. 游戏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迷藏游戏,要求在游戏中使用数字110进行交流和描述。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七、作业设计1. 请用数字110描述一下自己的房间布局。

2. 和家长一起玩捉迷藏游戏,使用数字110进行交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捉迷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

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描述自己的房间布局和与家长一起玩捉迷藏游戏,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在课后也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方面,我重点关注了数字110的认知和运用。

这是因为在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对数字的认知是基础,而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数字则是进一步学习的关键。

数学教案《捉迷藏》

数学教案《捉迷藏》

数学教案《捉迷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乐园》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捉迷藏》。

内容详细涉及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质,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称图形的定义,识别常见的对称图形,并运用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称性质的运用。

教学重点:对称图形的识别和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组织学生玩捉迷藏游戏,让学生感受对称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游戏中的对称现象,提出问题,引出对称图形的概念。

3. 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4.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题,讲解对称图形的识别和性质,引导学生运用对称性质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对称图形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 常见的对称图形。

3. 对称性质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拍照记录并分享。

答案:①轴对称图形:②中心对称图形: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2.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结合信息技术,探索对称图形在艺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置;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捉迷藏》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捉迷藏》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捉迷藏》教案在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上,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捉迷藏》这一课题。

这是一堂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数学课,旨在通过游戏让学生们掌握数数、寻找规律和空间感知等数学技能。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启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45页至第47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并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们学习如何数数,如何寻找隐藏的物品,以及如何观察和发现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技巧,能够在游戏中独立完成数数任务。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到隐藏物品的位置,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数数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数数任务。

教学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隐藏物品的位置,并能够描述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图片卡片、实物模型和计数棒等教具。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和彩色笔,以便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讲解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捉迷藏的规则和乐趣。

2. 讲解:我会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们展示捉迷藏游戏的场景,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隐藏物品的位置。

3. 实践:学生们将以小组形式进行捉迷藏游戏,通过实际操作来锻炼自己的数数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捉迷藏游戏的规则、数数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捉迷藏游戏的规则。

2. 请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隐藏物品的位置,并画出自己的发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捉迷藏游戏,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了数数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于观察和思考的引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模板

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模板

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模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模板1本课是在学生联系生活、收集数据、讨论读法、巩固与应用下完成的。

引导学生不是为了读数而读数,而是通过会读较大的数来了解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本节课完成较好的部分有以下几部分。

1、创设了让学生收集大数这样一个活动。

主要让学生知道了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在读数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并关注合作的过程。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数,在独立思考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对于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进行反馈。

3、在巩固与应用过程中,学生都能认真地练习,但出现的问题不少。

如:在读书时,读万级的数漏写“万”字。

不足之处在于,我有时会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同时没有很好地把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教具准备:标杆与绳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3、1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二、学习新课、1、谈话引入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2、公顷的认识、(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2)实际测量、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30000平方米=()公顷、(4)练一练、4公顷=()平方米50000平方米=()公顷3、教学例题、(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提问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由学生列式计算、(3)练一练、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三、巩固反馈、1、课内练习、(1)北京的—广场是世界上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平方米、(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公顷、2、课后练习、(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2)7公顷=()平方米60000平方米=()公顷(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板书设计: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250×120=30000(平方米)30000平方米=3公顷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一年级下册数学捉迷藏教案模板2教学内容: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1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1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捉迷藏1 北师大版教案:《捉迷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8页的“捉迷藏”。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和理解“加”和“减”的意义的应用。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学习加法: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加上一个数”和“总数增加”的概念。

2. 学习减法: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减去一个数”和“总数减少”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加”和“减”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和“减”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加”和“减”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卡片等。

学具:学生卡片、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捉迷藏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2. 学习加法:通过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加上一个数”和“总数增加”的概念。

3. 学习减法:通过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减去一个数”和“总数减少”的概念。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卡片和练习本,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加”和“减”的意义。

5. 课堂练习:通过PPT出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加上一个数 > 总数增加减法:减去一个数 > 总数减少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答案:作业题目: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和掌握了“加”和“减”的概念。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际应用题目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实际的例子,用“加”和“减”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捉迷藏的规则并进行游戏;(2)能够在游戏中运用简单的数学概念,如数数、加减法等;(3)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捉迷藏的规则和技巧;(2)在游戏中运用数学概念。

2. 教学难点。

(1)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数学概念;(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

(1)捉迷藏游戏道具;(2)数字卡片;(3)计数棒。

2. 教学环境。

教室内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捉迷藏游戏。

四、教学过程。

1. 游戏规则介绍。

(1)老师向学生介绍捉迷藏的游戏规则,包括藏匿地点、寻找方式等;(2)老师示范捉迷藏的基本技巧,如如何快速找到藏匿的同学。

2. 游戏进行。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同学作为“捉”的人,其他同学作为“藏”的人;(2)老师设置游戏时间,学生们开始进行捉迷藏游戏;(3)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醒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如用数字卡片表示分数,用计数棒进行计数等;(4)游戏结束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游戏中的技巧和经验。

3. 游戏反思。

(1)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游戏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游戏中的体会和收获;(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游戏中如何运用数学概念,如何进行合作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游戏中运用数学概念,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和兴趣。

希望今后能够通过更多的游戏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捉迷藏》 教学设计

《捉迷藏》 教学设计

《捉迷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捉迷藏的游戏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捉迷藏游戏中的数学原理,如位置、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2)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捉迷藏中问题的方法。

2、难点(1)在复杂的场景中准确判断隐藏者的位置。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捉迷藏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游戏竞赛法:以游戏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捉迷藏场景、问题和答案的课件。

2、道具:准备眼罩、标志物等用于实际游戏。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玩过捉迷藏吗?在捉迷藏中有没有遇到有趣的事情或者难题?2、讲授新课(1)介绍捉迷藏的规则:一个人蒙上眼睛,其他人在规定的范围内躲藏,蒙眼者要通过寻找线索和推理找出躲藏者。

(2)结合课件中的场景,讲解位置、方向和距离的概念。

例如:“小明躲在大树的左边,距离大树约 5 米远。

”让学生理解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位置。

3、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推选一名蒙眼者和若干躲藏者。

(2)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捉迷藏游戏,游戏结束后,小组内交流心得体会,讨论在游戏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更好地躲藏和寻找。

4、课堂练习(1)展示一些捉迷藏的问题,如:“小红躲在花坛的后面,花坛在教室的西南角,你能找到小红吗?”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寻找的路线。

(2)小组内互相检查答案,教师巡视指导。

5、总结归纳(1)请学生分享在游戏和练习中的收获,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2)强调数学知识在捉迷藏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捉迷藏-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掌握数学中的“捉迷藏”游戏。

2.能够在游戏中加强数学计算的练习和思考。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和数学原理,积极参与游戏。

2.难点:如何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数学计算,并能够帮助小组取得胜利。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3.1 教学内容
1.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和数学原理。

2.分组进行游戏。

3.2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

2.团队合作学习法。

3.游戏教学法。

3.3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数学原理。

2.分组进行游戏。

3.整理游戏思路,讨论数学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
1.加深学生对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3.学生能够根据规则计算正确的数学答案,获得游戏胜利。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游戏中更容易接受数学这门学科,而且游戏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让学生分组对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和交际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游戏中投入不足,导致整体参与度不高。

针对此问题,我会更加注重精准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创设更加吸引学生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其中。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捉迷藏北师大版在捉迷藏的游戏中,孩子们总是喜欢数数,然后寻找隐藏起来的同伴。

今天,我将带领一年级的小朋友们通过数学的方式来玩一个有趣的捉迷藏游戏。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书中,第37页找到这个捉迷藏的游戏。

在这一页上,我们会看到一些数字和一些隐藏起来的小动物。

孩子们需要根据数字来找到隐藏起来的小动物。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游戏,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数字的概念,并且能够将数字和实际物品联系起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数字的概念,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将数字和实际物品联系起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和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孩子们需要根据数字卡片找到相应的小动物。

五、教学过程我会给每个孩子发一张数字卡片,然后让他们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小动物。

我会鼓励他们大声地数数,并且找到隐藏起来的小动物。

然后,我会让他们交换卡片,再次进行游戏。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数字和相应的小动物的名字,以便孩子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在家里找到一些物品,然后用数字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答案:例如,我找到了2个苹果,3个橘子等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孩子们对数字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能够将数字和实际物品联系起来。

在作业中,我也看到了他们的进步。

我希望他们能够继续这样的学习,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捉迷藏游戏中,我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细节,孩子们需要特别关注。

数字的概念。

在游戏中,孩子们需要根据数字卡片找到相应的小动物。

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理解数字的意义,以及如何用数字来表示数量。

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还有一些困难。

因此,我在课堂上花了比较多时间来解释和引导他们理解数字的概念。

将数字和实际物品联系起来。

在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将数字卡片上的数字和小动物的图片联系起来。

2023年一年级数学《捉迷藏》教案(通用6篇)

2023年一年级数学《捉迷藏》教案(通用6篇)

2023年一年级数学《捉迷藏》教案(通用6篇)一年级数学《捉迷藏》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探究出十几减8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

3.通过激励算法的多样化,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立性。

培育学生仔细学习、主动思索的习惯,使他们体验胜利的喜悦。

4.培育学生迁移学问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以动手摆小棒操作为载体,通过2人小组在合作沟通共享中逐步加深对减法的相识和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的阅历,提高口算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视察数学情景图,你发觉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我发觉的数学信息是:有13个小挚友在捉迷藏,望见了8个小挚友。

师:依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有13个小挚友捉迷藏,找到了8个,藏起来有多少个小挚友?师: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出这个数学情景吗?生:摆一摆。

我用13根小棒代替13个小挚友,再拿走8根小棒表示望见的8个小挚友,还剩下5根小棒也就是藏起来的5个小挚友。

小挚友们,你们同意我的想法吗?生:同意。

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这个数学情景吗?生:能,我先画了13个三角形,再划去8个三角形,还剩下5个三角形。

小挚友们,你们同意吗?生:同意,我还有其他想法。

师:你能用算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二、小组共享,探究新知生:13-8=师: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出示学习要求1.先独立思索,想想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2人小组合作完成,把自己的想法共享给你的同桌。

3.2人小组上台共享给全班小挚友,其余的小挚友评价。

师:哪个小组情愿上台向全班小挚友共享你们小组的想法呢?生1:我们小组的想法是:摆小棒,我先拿13根小棒,一根一根的减,直到减8根,还剩下5根。

生2:我的想法是:做减法,想加法。

8+5=13所以13-8=5.一年级数学《捉迷藏》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在详细的环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探究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下册《捉迷藏》教案
1、在捉迷藏的情境中探索几减8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几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圆片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到了我们身边,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公园里春游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吧!
二、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副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的有几人?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发现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呢?请大家列出算式自己试一试。

(学生列算式,教师巡视)师:谁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生:这里有两个信息,信息1:13人玩捉迷藏;信息2:外面有6人;那么有找到藏起的人,就应该用减法。

13-8=5(人)师:说得非常好!加一颗星!今天我
们就用数学解决问题!(让学生看着这图应用题,不断的说,进一步明确减法运算的意义,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师:13-8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3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2)把8分成3和5师:你为什么要分成3和5呢?师板书:13-3=1010-5=5(3)破法把13分成10和3先用10-8=2,再用
2+3=5师板书:10-8=22+3=5(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8+5=13,所以13-8=5师板书:8+()=13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

你最喜欢哪一种?师:现在老师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师板书:16-8=(8)10-8=22+6=8新课标第一网
4、尝试练习课本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17-8=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

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算法
1、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1题。

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请2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2、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2题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3、游戏“摘苹果”(3页第
4、5题)师:苹果树上结了许多大苹果,可是每个苹果上有一个算式,同学们必须准确的计算出得数才能顺利的把苹果摘下。

比比看今天谁的苹果摘得最多。

当同学摘苹果时其他同学当裁判。

四、发展练习(3页第3题)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展示学生结果)XB
1、
五、总结评价师: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几减8的退位减法。

(补充课题:几减8的退位减法)七、作业布置:巩固并练习几减8
的退位减法。

板书设计:捉迷藏几减8的退位减法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的有几人?13-8=5方法:(1)数一根一根的减(3)把15分成10和5(2)把8分成3和510-8=213-3=10 2+3=510-5=5(4)8+()=13
13-8=5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