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分组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 人教版九年级 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 人教版九年级 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旨在提供最新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3. 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构成和性质;2. 原子的结构和分子的形成;3. 原子核的结构和放射性的原理。

单元二:化学与生活1. 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 常见化学反应的认识与实验;3.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单元三:分子结构和化学键1. 分子和化学键的基本概念;2.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3. 分子结构的解释和预测。

单元四:化学与社会1. 化学与环境污染、能源资源的关系;2. 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挑战;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化学解决方案。

四、教学活动安排1. 每个单元开始前,进行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2.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3. 设计小组合作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分享;5. 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课后复和小结,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估1. 设计形成性评估工具,例如小组活动报告、个人思考问题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评估其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2. 实验用具和化学试剂;3.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投影仪。

以上为最新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和教学活动安排。

通过科学、生动的教学方式,我们相信学生将能够积极参与并全面提高化学科学知识和技能。

谢谢!。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上(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上(供参考)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上)讲课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振荡。

有什么现象?③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分析及结论:1、C + O2→CO2, CO2使石灰水浑浊2、Fe +O2→Fe3O4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实验步骤:一、品红的扩散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冷水,向烧杯B中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并向两个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

会观察到两个烧杯中的品红都____________,且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两个烧杯中的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烧杯A中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_,烧杯B中品红扩散速度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二、浓氨水的扩散热水、如图所示:1. 实验前小心闻一闻浓氨水的气味,如有气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味。

2. 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到溶液为__________色,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为__________色,得出结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讲课人: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并控制加入的速度;⑤收集气体;⑥检验是否集满。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1单元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1单元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

第二课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教材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在学习了溶液之后进一步研究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情况。

学好饱和溶液才能真正理解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溶解度的理解,同时也为下面学习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溶液的定义,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

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由于饱和溶液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忽略概念定义的三个条件,所以我精心设计了几个连贯且逐渐深入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探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二者的转化2、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的关系与区别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和数据结合,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四、重难点重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难点: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实验探究一、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实验探究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知识拓展——————浓稀溶液及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总结巩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溶液饱和与否跟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课堂检测——————检测反馈六、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饱和、不饱和概念通过实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后学生理解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两者之间的转化关系用实验也能很好的接受,但它们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关系部分用实验解释时间有点太长,最好用微视频解决。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下)------------------------------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下)------------------------------

实验名称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内容与过程实验目的: 1、了解合金和纯金属的光泽和硬度:2、了解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的大小。

实验步骤: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画,比较它们的硬度,让学生把下表填上:性质比较现象黄铜片铜片焊锡锡光泽和颜色黄色紫红色银白色银白色硬度大小大小结论合金和纯金属有一定的光泽和颜色;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

结论:合金和纯金属有一定的光泽和颜色;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重点实验原理:合金和纯金属有一定的光泽和颜色;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抗腐蚀性能授课时间课时实验器材黄铜片、铜片、焊锡、锡实验小结: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实验名称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内容与过程实验目的:了解铁制品锈蚀的条件;防治铁制品锈蚀的措施。

实验步骤:1、在试管1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使铁钉的一半浸没在水中2、在试管2中注入冷却的沸水,使其侵没铁钉,上面加上植物油并塞紧橡皮塞3、在试管3中加入少量干燥剂(生石灰或无水氯化钙),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一周后铁钉浸没一半在水中:铁在空气、水的界面处生锈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上面还加植物油):铁未生锈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加干燥剂等):铁未生锈分析:试管Ⅰ:铁既与水接触,又与氧气接触试管Ⅱ:铁只与水接触试管Ⅲ:铁只与氧气接触结论:重点难点实验原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授课时间课时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Zn+2HCl=ZnCl2+H2↑(3)取3支试管,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然后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铁片、铜片,观察现象?现象:铁片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铜片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科学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1.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认识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基本粒子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1.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和特征第二章:物质构成的奥秘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掌握原子的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了解主族元素与过渡元素的性质2.2 化学键与化合物的类型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与特点掌握不同类型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2.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第三章:物质的分类与反应3.1 物质的分类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无机物与有机物等基本概念掌握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的分类与特点3.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点3.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与规则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技巧第四章:物质与能量的变化4.1 燃烧反应与能源了解燃烧反应的类型与特点认识燃料的分类与能源利用4.2 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4.3 酸碱反应与中和反应理解酸碱反应的实质与特点掌握中和反应的类型与应用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5.1 烃类化合物认识烷烃、烯烃和炔烃等烃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掌握烃类化合物的命名与分类5.2 醇类化合物了解醇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掌握醇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5.3 醚类化合物认识醚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了解醚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六章:碳及其化合物6.1 碳的单质了解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6.2 碳的氧化物认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结构与性质掌握碳的氧化物的应用6.3 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了解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结构与性质掌握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转化第七章:金属与金属化合物7.1 金属的性质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金属的活动性序列7.2 金属的氧化物认识金属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质掌握金属氧化物的制备与反应7.3 盐类的水解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与原理掌握盐类水解的应用第八章:有机合成材料8.1 塑料了解塑料的组成与性质掌握塑料的应用与回收8.2 合成纤维认识合成纤维的种类与性质了解合成纤维的应用8.3 合成橡胶了解合成橡胶的组成与性质掌握合成橡胶的应用第九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9.1 蛋白质了解蛋白质的组成与性质掌握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与作用9.2 脂肪认识脂肪的组成与性质了解脂肪的食物来源与作用9.3 碳水化合物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掌握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作用第十章:生活中的化学10.1 清洁剂了解清洁剂的种类与作用原理掌握清洁剂的使用方法10.2 燃料认识燃料的种类与性质了解燃料的安全使用与环境保护10.3 药物了解药物的组成与作用原理掌握药物的正确使用与保存方法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十一章:空气与水资源11.1 空气的成分与性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掌握空气的性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1.2 氧气的制备与用途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与方法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和应用11.3 水资源及其保护认识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措施第十二章:溶液与浓度12.1 溶液的概念与性质理解溶液的组成、特点及表示方法掌握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12.2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学习溶液稀释与浓缩的方法和计算了解溶液稀释与浓缩在生产中的应用12.3 溶液的分离与提纯掌握溶液过滤、蒸馏等分离方法学习溶液提纯的原理与操作第十三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13.1 原电池原理了解原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与应用掌握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3.2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认识金属腐蚀的类型与原因学习金属腐蚀的防止方法13.3 电解质与电极反应理解电解质的概念与分类掌握电极反应的类型及应用第十四章:化学实验技能14.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14.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与原则了解实验方案的评价标准与方法14.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表达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与技巧第十五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15.1 化学与环境保护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责任掌握化学污染的防治方法15.2 化学与资源利用学习化学在资源利用中的作用与方法了解化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策略15.3 化学与人类健康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学习化学在保障人类健康中的作用与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1. 化学科学的起源与发展: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九年级上册教案化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九年级上册教案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化学2、化学的作用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四、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

(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

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学生:回答(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学生:愿意!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学生:水!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

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教案(完整资料).doc

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教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武威第二十三中学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案2015——2016年度实验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用品:蜡烛、烧杯、火柴、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①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②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③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④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2.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

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3.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步骤以及氧气的性质.通过分组实验的方法探究氧气的制法,掌握制取过程.通过对氧气制取及性质的探究,培养敢于动手、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精神.【重点】氧气的制法的实验操作及性质的验证.【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制取气体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准备】仪器及药品: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胶塞、集气瓶、药匙、棉花、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学生准备】火柴、纸槽、砂纸.导入一:【展示】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教师】如何用简便的实验方法区分这两种气体?【学生】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利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瓶气体中,观察现象.能使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教师】同学们想自己动手合作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吗?【学生】积极踊跃地表示愿意.【教师】哪些反应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呢?【学生】回忆并作答.【教师】今天咱们就一同用高锰酸钾来完成氧气的制取,并验证氧气的部分性质.导入二:【教师】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分小组竞赛)【学生】回答药品,书写并展示制取氧气的三个文字表达式.【教师】通过文字表达式,我们可以推知若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定要用酒精灯加热.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什么样的实验装置?[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出新课,初步学会选择装置的依据.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思路一【教师】那么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如何选择实验装置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装置,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绘制实验装置图.明确以下几个知识点:高锰酸钾为固体}⇒加热固体的装置,如图1反应条件为加热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收集装置,如图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投影】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提问】(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2)试管口为什么放一团棉花?(3)连接仪器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5)停止加热时,应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把导管移出水面?【教师】带着问题和思考,大家开始动手实验,亲自制取两瓶氧气.其中一瓶预留1/4左右的水,用来做铁丝燃烧性质的实验.【学生】小组两人先确定分工,合作制取两瓶氧气,并总结制取氧气的步骤.[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本实验是学生第一次亲自动手制取物质,规范的操作对以后的实验教学至关重要.【学生】汇报交流实验成果.回答实验前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实验体验,学生知道了这样做的原因,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印象更深刻了.【学生】概括操作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连接仪器,将导管一端放入水槽中,双手紧握试管外壁,看水槽中是否有气泡冒出)(2)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3)将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璃片,倒置在水槽中.(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5)有气泡均匀、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的气泡可能是装置内的空气,因热胀而从导管口逸出)(6)先把导管拿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教师】点评并总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设计意图]用谐音记忆法归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能够让学生尽快地熟悉实验步骤.思路二【提问】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什么状态?②反应条件是什么?【学生回答】①所用的药品是固态.②条件是加热.【展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提问】将得到的氧气收集起来还需要哪些仪器?【学生回答】集气瓶、带导管的单孔塞.【边演示边讲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观察时要注意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讲解】(1)查——“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装——“庄”: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底部.(如何装?)注意:装完药品后应该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原因: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甚至它还会进入集气瓶或水槽,致使收集的氧气或水槽中的水呈现紫红色.(3)定:固定仪器装置.注意: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药品里所含的水分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处冷凝成水滴倒流炸裂试管).(4)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将酒精灯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这时要求学生注意开始加热时排出的气体是空气,不能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才是氧气,这时才能收集.(5)收:气体的收集方法决定于气体的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主要由氧气的物理性质决定.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b.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出现什么现象,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 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6)离——“利”、熄——“息”:集气完毕后停止实验时,要将导管撤离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防止先移去酒精灯会使热试管内降温,压强减小,使水槽中的水发生倒吸,有可能炸裂试管.) 【提问】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才能得知氧气是否收集满了呢?【学生讨论】得出最简便的方法:在集气瓶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演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讲解】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要使导管口接近集气瓶底部,瓶口用毛玻璃片盖住,让空气能从缝隙中排出,而氧气不容易扩散.【提问】现有两瓶无色、无味气体,一瓶是氧气,一瓶是空气,你用什么方法可将它们区分开?【小结】学生回答后,总结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二、氧气的性质思路一【教师】在学习氧气时,你们见到老师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见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兴奋不已,今天大家就来亲自体验火星四射的情景吧.演示并讲解铁丝燃烧的操作要点.【学生】动手操作.(如上图)【提问】(1)为什么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2)火柴的作用是什么?(3)为什么要等火柴快燃尽时,再将铁丝自上而下慢慢伸入集气瓶内呢?(4)集气瓶内的水起什么作用?可以用别的物质代替吗?(5)若没有见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1)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燃烧.(2)火柴起引燃的作用.(3)火柴燃烧也要消耗氧气,这样做可以避免火柴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自上而下慢慢伸入是为了避免热胀冷缩将氧气赶出,这样做能充分利用氧气,现象更明显.(4)防止高温生成物溅到瓶底,炸裂集气瓶,水也可以用细沙代替.(5)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没等火柴烧完就伸入了集气瓶内;火柴已经烧完还没伸入瓶内;铁丝表面有铁锈;等等.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展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示意图:见教材46页图2-18 【讨论】学生动手做,观察并记录现象,然后讨论:1.为什么木炭烧红后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2.倒入石灰水后,为什么需振荡?有什么现象出现?考查学生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认识【展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示意图:见教材46页图2-19 【讨论】学生动手做,观察并记录现象,然后讨论:1.为什么用底部留有少量水的集气瓶?2.铁丝需要在实验之前用砂纸打磨,为什么?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步骤歌诀:一要检查气密性;二装药品试管中;三把仪器固定好; 四再点燃酒精灯;五用排水集气法;六收集氧气做备用;七把导管撤离水;最后熄灭酒精灯.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步骤注意事项(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理:根据气体热胀冷缩原理操作:先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再用两手紧握试管外壁(2)装:将药品装入试管中在试管中装入少量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生成的气体把试管内的固体带到导管中,堵塞导管(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后的水倒流至受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4)点:先预热,后对有药品部位加热先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有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收集满的集气瓶(5)收:收集氧气瓶口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6)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撤离水槽,最后熄灭酒精灯(7)熄:熄灭酒精灯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的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解析: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水珠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答案为:C.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使用如下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c ;d .(2)指出图中三处错误,并对应说明改正方法.错误:①;②;③.改正:①;②;③.(3)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4)待集气瓶收集满后,将它取出并放置的方法是.解析:(2)如下表.错误改正①用酒精灯内焰加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②试管口朝上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③试管口没有放棉花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故答案为:(1)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2)错误:①用酒精灯内焰加热②试管口朝上③试管口没有棉花改正: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③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3)刚开始排出的主要是空气(4)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正放在桌面上3.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要制取一定量的氨气.该小组查阅资料后,得知有以下两个反应可以生成氨气:a.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下,有铁触媒(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氨气;b.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粉末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1)请你帮该小组同学选择制取氨气的方法: (填“a”或“b”).(2)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根据以上信息和如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下列空白.①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理由是;②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是,理由是.解析:实验室制备物质时通常选择安全、环保和操作简单的实验.本题a中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条件不易达到.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制取氨气的反应物都是固体且需要加热,因此发生装置应选A.排水法要求所收集的气体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空气法要求气体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与空气的密度差别较大(如果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1)b (2)①A;该反应是加热固体制气体的装置②D;氨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又因其密度比空气小,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1.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2.仪器装配原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3.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4.气体收集方法:易溶于水的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41页练习与应用的4题.【选做题】教材第41页练习与应用的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向分液漏斗中倒入双氧水②向容器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③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②①⑤C.③④①②⑤D.④③②①⑤2.某同学用足量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快速收集一瓶氧气后发现产生气体的速率明显下降(实验情况如图),接下来他应该( )A.将酒精灯位置升高B.将酒精灯向右微移C.再向试管中加入氯酸钾D.再向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3.如图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气泡在导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其目的是 ( )A.为了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B.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破裂C.为了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D.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4.一位同学在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中,有下面的几个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将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底略向下倾斜B.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受热面积C.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氧气D.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能力提升】5.(南宁中考)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B.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6.蓉蓉同学按如图装置在实验室中制备氧气.(1)认识仪器:请写出图中热源的名称: ,并指出使用它时的一点注意事项: .(2)操作顺序:①装药品和放棉花.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固体药品取量应.②连接仪器,固定试管.③加热.加热时应先.(3)实验分析:请帮助她找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漏掉的一个实验步骤: .【拓展探究】7.今年我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实验之一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摘录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③向集气瓶中加满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的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步骤②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3)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的是.(填序号)(4)步骤⑦中的操作,可能引起. 【答案与解析】1.D(解析: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②向容器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①向分液漏斗中倒入双氧水;⑤收集气体.)2.B(解析:将酒精灯位置升高,就不能用外焰加热了,反应速率会降低;将酒精灯向右微移会使右边的氯酸钾分解得更充分,从而可制得更多的氧气;因为能快速收集一瓶氧气,因此不缺少氯酸钾;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不需要再加二氧化锰.)3.C(解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要在装入药品之前;实验结束时,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破裂;当观察到气泡在导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就是为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4.A(解析: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每个步骤都有注意事项:如为了防止药品受潮加热时有水生成,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增大了受热面积;收集氧气不能一开始冒气泡就收集,开始冒出的是装置中的空气,故等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再收集;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以防止倒吸,炸裂试管.)5.A(解析: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会导致收集不到氧气,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由于集气瓶中氧气很少,所以实验现象不明显;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是正确的操作,不会造成氧气的流失,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应明显;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是正确的操作,不会造成氧气的流失,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应明显;收集氧气时,由于刚开始冒出的是空气,只有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开始收集,这样收集到的氧气比较纯净,是正确的操作,则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应明显.)6.(1)酒精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①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③预热(3)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解析:(1)图中热源的名称是酒精灯;不可用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如果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倾斜时,如果酒精从燃烧的瓶口流出,并且被点燃,必然要引起火灾.(2)①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固体药品只需盖满试管底部;③为防止试管炸裂,在给试管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3)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7.(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将导管插入水中,用手握住大试管,一段时间后,导管口冒出气泡,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加入药品后橡皮塞没有塞紧(3)③⑤(4)水倒吸,大试管破裂(解析:(2)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住大试管,一段时间后,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证明不漏气;若装置无破损,加热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则可能的原因是:加入药品后,橡皮塞没有塞紧;(3)③集气瓶充满水(不能有气泡)后倒放入水槽中,如果有气泡,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⑤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混有空气;(4)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因熄灭酒精灯而引起试管内温度降低,导致试管内压强骤然减小,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本节课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兴致高昂,完成了教学目标,大多数学生都能在不出现失误的情况下完成整个实验,但由于是第一次动手做,还是有个别问题出现:忘塞棉花、加热位置不对、开始收集的时间没把握好、往集气瓶中插入烧红的木炭和铁丝(特别是铁丝插入的时间)不及时等等,最后通过随堂测试做题情况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一、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的改进【设计意图】使用传统的玻璃仪器制取氧气,仪器容易破碎,连接装置麻烦,还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等,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为了快速、安全、方便地制取氧气,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实验原理】2H2O22H2O + O2↑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用品】仪器:250 mL医用输液瓶、20 mL注射器、输液管、烧杯、药匙、火柴.药品:二氧化锰、5%的过氧化氢溶液.【实验操作】(1)在上课前准备好一个250 mL医用输液瓶、1支20 mL注射器与1根输液管.输液管剪去一部分,只需留下一段,进空气的管要先用火烧一下使其密封.(2)拔下注射器的活塞,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要求极细颗粒),安装好活塞.吸取一定量的水,振荡,将混合物注入输液瓶中(此处使用较粗的注射器针头,防止发生堵塞).(3)将输液管插入输液瓶的胶塞中.(4)用注射器向输液瓶中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即可制取氧气.【说明】(1)输液瓶和注射器最好都是塑料的,不容易破碎.(2)使用输液瓶、注射器、输液管做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好处很多:①输液瓶的容积大,可以用来制取较大量的氧气;②密封性好,可以省去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③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其他装置相比较,连接起来要简便得多;④使用注射器能很好地控制过氧化氢的使用量和反应速率; ⑤注射器的使用,使操作简便安全;⑥绝不用担心液体会飞溅出来,非常安全;⑦节省药品(输液瓶里面的二氧化锰可以多次使用,损失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实验结束后拔掉输液管,里面的氧气不会扩散到空气中,下次使用时可以减少过氧化氢的使用量);⑧废物利用,节约资金;⑨适合学生做实验用;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节约思想,变废为宝的理念.二、对教材46页氧气的性质实验的建议与改进1.存在的问题:(1)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存在的缺陷:集气瓶瓶口太小,坩埚钳插入一半时就再也伸不下去了,下部的氧气没有充分燃烧,现象不是十分持久.(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少量水).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学生往往出现下列问题:①插入的时机把握不准,动作太快,容易熄灭;动作太慢,红热的铁丝又容易冷却.②学生实验时,火柴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对实验室有污染.③铁丝插歪了,靠瓶壁太近,易引起集气瓶瓶壁的破裂.2.实验建议和实验改进:(1)建议将坩埚钳改成长镊子,避免了坩埚钳伸不到集气瓶下部的弊端.长镊子夹持木炭可以伸入集气瓶的底部,可以让燃烧更持久,反应的现象更明显,反应时间更长.如果是分组实验或学生实验,还可以用口径较大的饮料瓶来替代集气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来做实验,可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燃烧完成后倒澄清的石灰水,拧上瓶盖振荡,还会发现不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且瓶内气体的体积会变小,瓶子变瘪,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留下直观的印象.(2)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作如下改进.①将集气瓶改为口径较大的饮料瓶(玻璃瓶),并在瓶底预先放水或细沙.集气瓶可以放水、细沙,饮料瓶或矿泉水瓶最好用细沙,因为这些瓶子的瓶底有的是凸起的,桌面不平,可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②螺旋状细铁丝的一端不系火柴梗,而是粘上一小团棉花.③不用坩埚钳来夹细铁丝,而是将细铁丝的一端绕在一个小铁圈上,让它直立于氧气瓶中.如果铁丝太细,直立不起来,可以在中间穿一根粗一点的直铁丝,让螺旋状的细铁丝直立在集气瓶或饮料瓶的正中央,避免因铁丝燃烧过程中左右摆动而使集气瓶或饮料瓶瓶壁破裂.④调整螺旋状铁丝的高度,让棉花团与饮料瓶口相平或略高,实验时在棉花上滴一小滴无水乙醇,并用打火机(或火柴)点燃.。

九年级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九年级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九年级全册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1:探究蜡烛的燃烧【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了解蜡烛的组成。

2. 学习使用酒精灯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蜡烛主要由石蜡和蜂蜡组成,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步骤】1. 准备酒精灯、蜡烛、火柴等实验器材。

2. 点燃蜡烛,观察火焰颜色、形状和烟雾。

3. 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4. 将澄清石灰水注入烧杯,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二、实验2:制作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目的】1. 学习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2. 了解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实验原理】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1. 准备稀盐酸、大理石、试管、导管等实验器材。

2. 将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气泡产生。

3. 将导管伸入试管中,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4.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3:探究水的组成【实验目的】1. 了解水的组成元素。

2. 学习使用电解水装置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电解水时氢气和氧气。

【实验步骤】1. 准备电解水装置、电源、导线、试管等实验器材。

2. 将电解水装置连接电源,观察电极上气泡的产生。

3. 将试管收集到的气体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4.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水的组成元素。

【实验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四、实验4:制作氧气气体【实验目的】1. 学习制取氧气气体的方法。

2. 了解氧气气体的性质。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氧气气体。

【实验步骤】1. 准备过氧化氢、二氧化锰、试管、导管等实验器材。

2. 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放入试管中,观察气泡产生。

3. 将导管伸入试管中,收集氧气气体。

4. 将氧气气体通入带火星的木条上,观察木条的现象。

【实验结论】氧气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化学的基本特点和实验方法1.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性质1.3 原子和分子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和分子的性质第二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1 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物质的分类2.2 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化学反应的计算2.3 物质的制取与验证学习物质的制取方法和实验操作掌握物质的验证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第三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3.1 有机物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物的分类方法和有机物的性质3.2 糖类与脂肪了解糖类和脂肪的结构和性质掌握糖类和脂肪的分类和应用3.3 蛋白质与核酸了解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性质掌握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和应用第四章:化学与社会4.1 化学与能源了解能源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中的应用4.2 化学与材料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化学在材料制备和应用中的作用4.3 化学与环境保护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掌握化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应用第五章:化学实验技能5.1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实验操作的安全和注意事项5.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实验方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5.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巧第六章:物质的量与粒子6.1 物质的量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学习物质的量的单位和计算方法6.2 粒子学习粒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粒子的性质和粒子的化学反应第七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7.1 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反应类型7.2 化学计量学习化学计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八章:酸碱盐与氧化物8.1 酸碱盐的概念与性质学习酸碱盐的定义和特点掌握酸碱盐的化学反应和分类8.2 氧化物的概念与性质学习氧化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氧化物的化学反应和分类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9.1 化学反应速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9.2 化学平衡学习化学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和调控方法第十章:有机合成与有机化合物10.1 有机合成学习有机合成的方法和原理掌握有机合成的实验操作和应用10.2 有机化合物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物质的量与粒子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应用是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计量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九年级】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绪言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认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够运用概念可以推论一些极易辨别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观测、叙述实验的能力,鼓舞学生自学化学的兴趣,唤起学生自学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就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变,对学生展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建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推论一个变化就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探讨而得出结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工作: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鼓励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充斥的现象等方面予以区别;从变化出现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找寻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必须观测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特别注意观测变化中的现象,例如变色、闪烁、吸热、释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暂停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学会观测实验,将有利于我们思索变化的原因,推断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过程:引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看看视频“迈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以利用幻灯片导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例如:化学史、元素的辨认出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讲话导入新课。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复习巩固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

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Mg+2HCl=MgCl2+H2↑Fe+H2SO4=FeSO4+H2↑质疑激趣(小故事)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学小组的张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

2023年秋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

2023年秋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

2023年秋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全册)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
1.1 化学的定义与分类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以及常见的化学分类。

通过案例教学、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化学有初步了解。

1.2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化学中的作用以及化学反应时物质的变化。

第二章化学的实验基础
2.1 实验室安全及实验基本操作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

2.2 常规性实验
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让学生逐渐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第三章空气与氧气
3.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3.2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和主要性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运用。

第四章碱、酸与盐
4.1 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本节主要介绍酸和碱的定义、性质和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和区分酸、碱和盐。

4.2 酸、碱和盐的常见实验
本节主要介绍酸、碱和盐的常见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酸、碱和盐的特性和区别。

第五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5.1 金属的基本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金属的基本性质、特性和用途。

5.2 金属在化合物中的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金属在化合物中的应用,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属的重要性和作用。

总结
本书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掌握,让学生在化学学科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分组实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帮助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学分组实验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一、实验背景介绍(100字)本实验是一个化学分组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分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

二、实验材料和器材(100字)1.小瓶子若干2.盐酸、硫酸、氯化铵等化学试剂3.草酸钠、氢氧化钠等化学试剂4.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等实验器材5.火柴、火镁条等点火用具三、实验步骤(600字以上)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2.每个小组领取一套实验材料和器材,并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

3.让学生先分析实验材料和器材,了解每个试剂的性质和用途。

然后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

4.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5.实验结束后,学生整理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6.学生向其他小组报告实验结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实验内容和要点(300字以上)本实验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试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通过观察和比较实验结果,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规律。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试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观察反应产物的变化以及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3.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生需要正确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进一步深入理解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100字)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试剂之间的反应特点,并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分析和讨论。

六、实验总结和评价(100字)本次实验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有助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新版教案全册教案(10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新版教案全册教案(103页)

九年级化学(上)(配人教地区使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此部分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饶有趣味且又带有一定想象力的美好愿望,指出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从具体事例出发,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重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多媒体、NaOH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大世界”字样的纸(表面为白纸)。

一、导入新课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乙:我的节目叫“我为液体添色彩”。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分组试验教案 5 篇九年级化学分组试验教案 1《水的组成》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局部。

第一局部为水和氢气,其次部分为原子构造学问的扩展。

对于第一局部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贵重的自然资源为题,争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严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峻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当对水作进一步生疏,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到分析水的组成。

教材的编排还重视了旧学问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根底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稳固和加深了这些学问。

通过试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①学问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使学生生疏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力气目标:a、培育学生的观看探究力气;b、培育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力气。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试验对学生进展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育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关于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加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试验和依据试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学问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供给丰富、生动、直观的试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如下:1.以问题导入课,简洁明白在讲授课前,通过计算机呈现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呈现一杯水,培育学生从观看中觉察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试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展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呈现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学问点。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设计教案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设计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学会根据化合物的特点进行分类,并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材料:
1. 玻璃试管
2. 火柴
3. 火焰
4. 水
5. 盐
6. 碳酸氢钠
7. 碱性金属溶液
8. 酸性金属溶液
9. 试管架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试管分成三组,每组三支试管。

2. 将一组试管标记为“盐”,另一组标记为“碳酸氢钠”,最后一组标记为“金属溶液”。

3. 在“盐”组的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并搅拌均匀。

4. 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盐,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

5. 在第三支试管中将小段火柴点燃,并将火焰放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6. 重复2-5步骤,分别进行“碳酸氢钠”组和“金属溶液”组的实验。

7.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反应进行分类,将化合物分组。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种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学会分组分类,培养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实验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

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实验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3:给物质加热实验目的:掌握给物质的加热的方法和步骤实验器材: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火柴、水实验步骤:1、点燃一盏酒精灯后,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2、其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大约1-3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3、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水(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分别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方、外焰、焰心三处加热,记录水沸腾时所用时间。

4、用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用滴管向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其现象5、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观察其现象实验现象:1、、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2、外焰最先碳化、焰心无碳化现象。

3、水沸腾用时、外焰最少。

4、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一、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实验名称4: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掌握用KMnO4制取O2的方法2、了解O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实验步骤: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O2瓶中。

实验现象: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分析及结论:1、,CO2使石灰水浑浊2、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实验名称5: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实验目的:认识分子的运动实验器材:试管、滴管、滤纸条、棉花、酚酞溶液、浓氨水实验步骤:1、在一张滤纸条上滴几滴酚酞溶液,把滤纸条放入试管中。

2、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将试管平放于实验桌上。

3、往棉花上滴数滴浓氨水,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滤纸条,由外到里逐渐出现一个一个红点分析及结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进入到试管中,与滤纸条上的酚酞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红色物质。

实验名称6:过滤液体实验目的:1、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烧杯4个、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明矾粉末实验步骤:1、在A、B、C 3个烧杯中,装入半杯浑浊的河水。

2、往A、B两杯中加入2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

3、准备过滤器。

4、过滤A得到滤液D。

5、比较B、C、D,观察它们的清澈程度。

实验现象:1、加入明矾静置后,A、B变得比C更澄清。

2、过滤后,D又变得更澄清,它们的清澈程度依次是D、B、C。

分析及结论:过滤法,明矾的吸附沉降法,都是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过滤法的净化程度更高,但是,这两种方法一般都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物,要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更净化的水还要采用其它方法。

实验名称7: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器材:锥形瓶、天平、酒精灯、玻璃管、小气球、白磷实验步骤:1、在玻璃管的一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将玻璃管插入胶塞中。

2、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一小粒白磷,塞上胶塞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3、将该装置放于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4、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放回瓶中,塞紧胶塞,将白磷引燃。

5、冷却后又放回天平上。

实验现象:引燃白磷后,瓶内充满大量白烟,小气球膨胀,冷却放回天平后,天平依然平衡。

分析及结论:瓶内发生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实验名称8: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器材:烧杯(100ml)、天平、硫酸铜溶液、铁钉实验步骤:1、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 CuSO4溶液,准备3根光亮的铁钉。

2、将溶液、铁钉一起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

3、将铁钉投入杯中,几分钟后,将其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2。

实验现象:烧杯中溶液的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履盖了一层红色粉末。

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分析及结论:烧杯中发生反应: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实验名称9: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性质实验目的:设计CO2的制取装置并验证产生的气体实验器材: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试管、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思考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考虑的因素2、选择P111上提供的仪器设计出制取CO2的装置,并相互讨论、交流,选出最佳装置。

讨论的结果是最佳装置有两种,分别应包括以下仪器:①试管、导管、集气瓶。

②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3、制取并检验CO2实验现象: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缩小甚至会消失。

2、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及结论:1、实验室制取气体应先考虑①选择适当的反应。

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③用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收集气体。

2、大理石与盐酸发生的反应是:CaCO3+2HCl=CaCl2+CO2↑+H2O实验名称10:制作简易灭火器实验原理: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实验器材:可乐瓶、塑料管、小试管、碳酸钠溶液、浓HCl。

实验步骤:1、装置好仪器、药品。

2、使用时倒立瓶口。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建议:两种溶液在灭火器便用前是分离的,使用时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在一起。

化学实验教案下册实验名称1: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目的:1、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得出铁生锈的条件,进而推断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提升自身操作实验的能力。

培养认真记录想象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实验器材及药品:试管3支,橡皮塞1个,铁钉3颗、试管架1台、纯净水、棉花、氯化钙、植物油实验步骤:1、将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放在试管架上。

2、在A试管内装入少量纯净水,放入一枚铁钉放在试管中,使铁钉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3、在B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纯净水,在放入一枚铁钉放在试管中,铁钉一部分裸露在空气中,再加入植物油把裸露的铁钉淹没。

4、用酒精灯将C瓶烘干后,放入一枚铁钉,并加入足量干燥剂,在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再用橡皮塞将试管口塞住。

6、将试管架放在实验室观察4天(每天观察一次),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及分析: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实验名称2: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一、实验目的: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二、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还要需要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1、金属的物理性质(1)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2)采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3)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或导热性、延展性):2、金属的化学性质(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2)向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

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3)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现象:镁、铝、铁是银白色金属,铜是紫红色金属,都有金属光泽。

铜硬度>铝黄铜片>铜片,金属都能导电铜片加热后变成黑色镁条、铝片、锌粒、铁片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都有气泡产生,铜片无现象。

产生气泡的速率为镁条>铝片>锌粒>铁片实验结论:金属都有金属光泽,都具有导电性、或导热性和延展性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把盐酸或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1、Mg+2HCl=MgCl2+H2↑Fe+2HCl=FeCl=FeCl2+H2↑Zn+2HCl=ZnCl2+H2↑实验名称3 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目的用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器材、药品烧杯(100 mL)3个、玻璃棒1支,温度计1支,药匙、洁净纸、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蒸馏水(装于细口瓶中),盛放玻璃棒和温度计的烧杯(200 mL)、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实验步骤:1.检查仪器、药品。

2.向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蒸馏水约20 mL,用温度计量出水的温度。

3.用药匙分别取少许固态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加入到3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溶解。

4.再用温度计量出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