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习题集 答案

合集下载

货币政策(答案)

货币政策(答案)

第九章货币政策(答案)一、填空题1.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3.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4.通货紧缩5.自然失业6.通货膨胀7.菲利普斯曲线8.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9.准备金;基础货币10.货币供应量和利率11.法定准备金政策;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12.自存准备;法定准备13.买进;出让14.有价证券15.现券交易;回购交易16.回购交易17.消费信用控制18.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19.法定准备金政策20.公开市场业务21.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22.窗口指导;道义劝告23.凯恩斯24.货币25.流动性陷阱26.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二、单项选择题1. A2.C3. C4.C5. D6. D7. C8. A9. A 10. B 11. D 12. A 13. B 14.B 15.C 16.D 17. C 18. C三、多项选择题1.ACDE 2.ABDE 3.AB 4.CD 5.ACE 6.AC 7.BCE 8.ABCE 9.ABCE 10.CE 11.ABCD 12.ABE 13.AC 14.BD四、是非判断题1. 错;2. 对;3. 错;4.对;5. 对;6. 错;7. 对;8. 错;9. 对;10. 错;11. 对;12. 错;13.对; 14. 错; 15. 对;16. 错;17.对; 18.错;19. 对;20.错;21.错;22. 对;23. 错;24. 对;25. 对。

五、名词解释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中介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目标:是由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一般所说的货币政策目标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如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第十二章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第十二章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第十二章第十二章1.通货-存款比率主要取决于()。

A.商业银行的行为B.公众的行为C.政府的行为D.货币当局的行为知识点提示: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

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答案是:公众的行为2.当发生“流动性陷阱”极端情况时,利率水平低到不能再低,就会出现()的现象。

A.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B.预防性货币需求无限大C.交易性货币需求无限大D.货币总需求反而减少知识点提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答案是: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3.基础货币主要由()构成。

A.流通中现金和企业单位库存现金B.存款货币和存款准备金C.流通中现金和原始存款D.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准备金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给。

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准备金4.()是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A.强制储蓄B.赋闲增长C.经济阑珊D.投资本钱升高常识点提示: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拜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强迫储蓄5.在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s=mB中,m代表()。

A.货币供给量B.根蒂根基货币C.货币乘数D.派生存款知识点提示: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

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货币乘数6.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汇率B.利率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提现率(现金漏损率)E.超额准备金率常识点提示: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创造。

拜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7.从宏观角度研究货币需求的有()。

A.XXX的货币需求理论B.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C.剑桥方程式D.交易方程式E.XXX的货币需求理论知识点提示:货币需求的主要理论解说。

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XXX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方程式8.以下属于根蒂根基货币投放渠道的有()。

A.XXX购买办公楼B.XXX购买外汇、黄金XXX购买政府债券D.XXX向商业银行供给再贷款和再贴现XXX购买金融债券知识点提示:基础货币的收放渠道与方式。

货币银行学前12章练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前12章练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前12章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习题一、名词解释1、货币【p3】2、货币制度【p15】3、格雷欣法则【p20】4、信用【p27】7、国家信用【p32】8、高利贷信用5、商业信用【p30】6、银行信用【p31】【p28】9、商业本票【p36】10、投资基金【p50】11、消费信用【p33】12、背书【p35】13、金融中介机构【p42】14、信用合作社【p48】二、填空题1、从货币本质启程,货币就是紧固当好的特定商品。

【p3】2、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历了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四个阶段。

【p4】3、现代经济中,货币以和的形式存有。

【p12】4、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就是。

【p7】5、1694年英国政府为了同高利贷做斗争,以满足新生的资产阶级发展工业和商业的需要,决定成立一家股份制银行是。

【p44】6、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发售的铸币就是。

【p16】7、货币单位的选择除了要明确货币名称之外,还要规定。

【p17】8、具有无限法偿力。

【p18】9、金本位制存有三种形式:、、。

【p21】10、金单本位制下各国汇率就是由同意的。

【p21】11、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最早出现的货币制度是。

【p17】12、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

【p20】13、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

【p20】14、信用行为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p28】15、信用就是商品经济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

当商品经济发生延后缴付、货币继续执行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p28】16、信用有和货币信用两种基本形式。

【p28】17、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生活中,是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

【p29】18、高利贷信用最显著的特征就是。

【p28】19、现代信用中最基本的两大信用形式就是、。

【p32】20、根据付款人的相同,商业票据可以分成和两种。

【p36】21、消费信用主要存有两种方式:一就是二就是。

[重点]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重点]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GDP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用货币去度量性质不同的各种产品,才能使各种产品能够进行加总,得出一国产出的总价值。

()4.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GDP之内。

()5.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6.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之内。

()7.最终产品只包括消费品,不包括投资品。

()8.最终产品是按照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划分的。

()9.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1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只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11.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1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13.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14.若某企业年生产20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10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 为10万元。

()15.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16.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17.某人2000年用10万元购买了一辆产于1998年的小汽车,这10万元应该计入2000年的GDP。

()18.一栋旧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1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20.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21.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流量变量。

()22.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方法,当计算结果出现差异时,以收入法的结果为主。

()23.国民收入的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其内在逻辑是不一致的,因而它们最后所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数量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第十二章-货币政策习题集-答案

第十二章-货币政策习题集-答案

第十二章货币政策习题集[日期:2009-05-08]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包括确立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掌握政策工具,检测政策效应等内容。

2、货币政策目标一国当局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分为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

3、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律上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所吸收的各类存款必须保证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一定比例。

4、充分就业指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态。

5、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指为从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到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间变量。

6、消费信用控制是中央银行对消费者用于消费的贷款所采用的管理措施。

消费者信用包括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贷款、允许透支的信用卡贷款、大学生助学贷款等。

7、直接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根据有关法令,对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

主要的干预措施有信用分配、利率最高限制、流动性比率。

8、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选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整个过程。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主要有两种,即凯恩斯学派的间接作用传导机制和货币学派的直接作用传导机制理论。

9、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指货币作用力的大小,即货币政策效应的强度。

货币政策数量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三个要素:货币乘数、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真实资产需求的利率弹性。

10、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从颁布、具体执行到取得预期效果的时间差,即货币政策的时滞1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12、再贴现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票据转让,称之为再贴现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1.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调节控制 A__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上交大《金融学》第十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上交大《金融学》第十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货币政策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各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要点: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条件的方针、措施的总和。

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各目标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二者是正相关的:在经济体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时,经济增长,需求增加,为了满足增加的需求量就要加大供给,相应地对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需求就会增加,带动就业增长;反之,经济下降,则失业增加。

但除此之外,各个目标之间都有矛盾。

2. 试述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及其优缺点。

答案要点:(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即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2)中央银行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法定存款准备金为基础,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难以正常发挥作用。

3)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第一,对经济的震动太大。

由于整个银行存款规模巨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轻微变动将会带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巨大变动。

正是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效果比较猛烈,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宜作为中央银行凋控货币供给的日常工具,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第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金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

为了减少这种冲击力,中央银行将被迫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或贴现窗口向急需流动性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题:货币政策理论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旨在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

下面是对货币政策理论的详细解答:1. 名义货币供应量(M)的组成包括现金(C)和存款(D)。

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如果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券,存款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如果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2.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化的指标,它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和经济产出的增长率密切相关。

若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将上升;反之,通货膨胀率将下降。

3. 货币与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费雪方程(MV = PY)来描述。

其中,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速度,P为物价水平,Y为实际产出。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产出和通货膨胀率。

4.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调整等。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指的是商业银行需按一定比例保留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调整则是通过调整短期利率或长期利率来引导经济走向。

第二题: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是指通过合理配置不同资产的比例和权重,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收益的投资策略。

下面是对投资组合理论的详细解答:1. 投资组合的关键是在不同的资产之间寻求相关性较小或负相关的资产以降低系统风险。

相关性较小的资产可以互相抵消风险,从而提高组合的整体表现。

2. 投资者可以通过构建有效前沿曲线来选择最优投资组合。

有效前沿曲线代表了在给定风险水平下,可以获得的最大收益。

投资者可以在有效前沿曲线上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

3. 马科维茨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模型可以帮助投资者确定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CAPM模型认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市场风险有关,市场风险可以通过贝塔系数来度量。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圣才出品】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圣才出品】

第12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一、概念题1.预期性货币政策(anticipatory monetary policy)答:预期性货币政策指为了对估计到的未来将会发生的问题(例如通货膨胀的压力)作出反应而采用的货币政策。

比如,在一个预先防范的货币政策的例子中,央行不是对总需求与通货膨胀压力的现有情况作出反应,而是对经济如果增长过快,会发生通货膨胀的这种担心作出反应。

该政策的基本问题是:确定货币政策时,应当往前看。

2.投资税减免(investment tax credit)答:投资税减免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纳税人以用于某些方面的投资抵免一定税款的政策措施。

实行这种政策,表明国家是鼓励税收减免的,即国家为支持投资而在税收方面作出优惠的减免税的规定。

这种政策对鼓励和吸引投资有一定成效。

我国在改革开放中也使用了这种政策。

3.资产组合失衡(portfolio disequilibria)答:资产组合失衡指当人们在现行的利率而不是他们意愿的利率上选择持有更多某种资产(例如货币)时的情形。

资产组合指通过对不同资产进行组合,在追求最大收益或预期收益的同时,借助于非系统风险的消除以降低投资风险。

实际余额的增加将会导致资产组合的失衡,即在现行利率与收入水平上,人们持有的货币超过了他们的需要,这使资产组合持有人设法购买其他资产以降低其持有的货币量,因而改变了资产价格及其收益。

也就是说,货币供给的改变使利率发生了变动。

4.基点(basis points)答:基点在金融方面是指债券和票据利率改变量的度量单位。

利率一般以年化百分比为单位报价,1个基点是l个百分点年利率的l%。

5.流动性陷阱(1iquidity trap)答:流动性陷阱指即使利息率降到零也无法把储蓄动员出来加入到直接投资和消费中,即曲线是水平时的状况,又称“凯恩斯陷阱”。

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知择学习网的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遵循教材第12版的章目编排,共分24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12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目录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增长与积累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增长与政策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总供给与总需求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通货膨胀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政策预览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收入与支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入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国际联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消费与储蓄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投资支出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货币需求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政策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国家债务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第21章衰退与萧条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前沿课题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2.2 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1.经过调整的GNP( ( adjusted GNP)答:经过调整的GNP指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第十二章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第十二章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第十二章第十二章1通货-存款比率主要取决于()。

A.商业银行的行为■ B.公众的行为C.政府的行为D.货币当局的行为知识点提示: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

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答案是:公众的行为2.当发生流动性陷阱”极端情况时,利率水平低到不能再低, 就会出现()的现象。

-A.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B.预防性货币需求无限大C.交易性货币需求无限大D.货币总需求反而减少知识点提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答案是:投机性货币需求无限大3.基础货币主要由()构成。

A.流通中现金和企业单位库存现金B.存款货币和存款准备金C.流通中现金和原始存款存D.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准备金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给。

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4・( )是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正确答案是: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准备金* A.强制储蓄B.失业增加C.经济衰退D.投资成本升高知识点提示: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强制储蓄5•在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Ms=mB中,m代表()。

A.货币供给量B.基础货币-C.货币乘数D.派生存款知识点提示: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

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货币乘数6•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汇率B.利率17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7D.提现率(现金漏损率)“ E.超额准备金率识点提示: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创造。

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7•从宏观角度研究货币需求的有()。

“ A.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B.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C.剑桥方程式’ D.交易方程式E.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知识点提示:货币需求的主要理论解说。

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方程式8.下列属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有()。

厂A.央行购买办公楼17B.央行购买外汇、黄金国C.央行购买政府债券17D.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和再贴现• E.央行购买金融债券知识点提示:基础货币的收放渠道与方式。

西方经济学第12章-马工程教材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12章-马工程教材答案

第十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1.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方倾斜?答案要点:总需求会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或者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提高。

这也就是价格水平变动所引起的财富效应(实际余额效应)。

所以,总需求曲线会向右下方倾斜。

2.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答案要点: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小或几乎不变动,总需求曲线越陡直,即总需求对于价格不敏感,财政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

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的具体项目。

3.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效果较好的条件是什么?答案要点:从总供求模型来说,总供给曲线越陡直,即物价水平变动很大也不会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曲线越平坦,即总需求对于价格很敏感,货币政策对增加均衡国民收入的效果就越好。

当然,经济中也必须有货币政策可以发挥作用的企业投资的重要具体项目。

4.以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答案要点:如果是以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恢复经济或促进经济增长,必须有好的项目,同时也不能因此引起利率上涨。

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就会产生局限性和副作用:因利率上涨而导致原本可由社会进行的投资被放弃,即产生“挤出效应”,或者因缺乏适当的投资支出的对象,而无法达到目的。

如果以减税的财政政策恢复经济或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局限性,即,企业找不到可以盈利的投资项目,就不会因减税而增加投资,从而无法达到预定的目的。

5.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恢复或增长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各是什么?答案要点:一是受限于经济中是否存在可盈利的投资项目,二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6.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理由是什么?答案要点:可以互相弥补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时存在的局限性和缺陷,避免或降低副作用。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习题答案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习题答案

中央银行四、简答题1、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2、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制度。

五、论述题1、试述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原则、内容与方法。

2、试对单一的全能机构监管体制与多重机构监管体制进行比较分析。

3、结合我国金融监管现状,谈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四、简答题(一)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金融活动的枢纽。

为保持一国经济稳定发展,努力实现最终的经济目标,中央银行指定一系列货币金融政策,其行为影响了所有的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及社会公众,起着一国政府不能替代的调节作用。

中央银行的必要性:统一货币的需要;票据清算的需要;最后贷款人的需要;金融管理的需要。

具体来讲:①银行券的发行问题:由于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经营范围的限制,其发行的银行券的流通往往受到很大限制,这就需要一个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权威性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并保证兑现;②票据交换问题,随着商业银行间互相支付量的增加,有各自银行自行轧差清算已非常不方便,客观上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机构,为各个商业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提供服务。

③最后贷款人问题,单个银行由于资金有限,支付能力不足而产生即对于破产事件,为此有必要集中各家银行的准备金,对某一银行的支付困难实施救助。

④金融监管问题,随着银行业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活动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管理,而这种管理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必须有专业性的机构来实施。

(二)1、中央银行的职能有:(1)发行的银行:首先,它是指中央银行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其次,指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决策机构,在决定一国货币供应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银行的银行:全国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惟一保管者全国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全国金融业的票据清算中心(3)政府的银行:代表政府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管理与协调全国金融活动。

代理国库:财政收支代理国债发行;向政府提供信用支持:直接贷款或购买公债代理政府代办各种金融事务:保存、管理、经营黄金和外汇储备;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处理国际金融事务和参加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充当政府金融政策的顾问和参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制定或执行金融法规与银行业务基本规章;监督和管理各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管理境内金融市场等。

货币政策习题解答

货币政策习题解答

货币政策习题解答一、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的是维持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

二、货币政策的工具1.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证券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影响银行体系的存贷款行为。

2.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体系的可贷款额度,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3.利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主要利率,如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来引导市场利率水平,影响投资和储蓄行为。

三、货币政策的执行目标1.价格稳定: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的稳定,保持通货膨胀在合理水平内。

2.经济增长: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货币政策可以对经济增长进行引导和促进。

3.就业:货币政策对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通过刺激投资和消费来提高就业水平。

4.外汇稳定: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可以影响汇率水平,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

四、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整对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资金成本的影响:货币政策的紧缩会使得贷款利率上升,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抑制投资和消费。

2.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宽松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而政策的收紧则有助于控制通胀。

3.对汇率的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影响国家的汇率水平,对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4.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合理调整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政策过于紧缩则可能导致经济下行风险。

5.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化对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市场等金融资产价格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五、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时间滞后性:货币政策的影响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因此政策的制定者需要对经济走势有准确的预判。

2.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复杂多变,政策调整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3.政策协调的挑战: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需要政策制定者的密切合作和高度配合。

经济学基础》【学习单元十二:货币政策与运用】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学习单元十二:货币政策与运用】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学习单元十二:货币政策
与运用】参考答案
研究单元十二:货币政策与运用
1.简单货币乘数与法定准备率成正比关系。

答案:正确。

2.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关系。

答案:错误。

3.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采用积极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应该采用消极的货币政策。

答案:正确。

4.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准备金率政策。

答案:正确。

5.假设某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15
万元,请计算:(1)准备率为多少?(2)能创造出多少货币?(3)如果准备金增至25万元,能创造出多少货币?
答案:(1)准备率为15%;(2)能创造出666.67万元;(3)能创造出400万元。

6.目前,我国GDP总量排名世界第2位。

请根据国民核
算理论回答问题: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已列为世界强国?为什么?
答案:(1)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
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我国GDP总量排名世界第2位,但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人均GDP仍然较低,增长速度也有待提高。

(3)GDP是国家经济强大的重要指标
之一,但富民和强国不仅仅取决于GDP,还需要考虑人均收入、社会福利等因素。

(4)因此,我国排名世界第2位的GDP并不代表已经成为世界强国,还需要在其他方面加强发展。

西方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

西方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西方经济学》(编号为02032)共有单选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计算题,简答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

一般而言,供给曲线是一条()A.垂直直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D.水平直线2.下列商品需求价格弹性明显大于其它的是( )A. 食盐 B。

大米 C. 鸡蛋 D。

汽车3。

当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 )A.边际效用曲线为最大B.边际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为正 D。

边际效用为负4.消费者剩余是()A.消费过剩的商品B.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C.消费者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减去支出货币的总效用D.支出的货币的总效用5.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是l00元,商品x的价格是10元,商品y的价格是3元。

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0如要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 )。

A.停止购买 B.减少X的购买置,增加购买y商品C.增加x的购买量,减少购买y商品 D.同时增加x和y的购买量6.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A.必然得到最大的利润 B.不可能亏损C.必然是最小亏损 D.若获利,利润最大;若亏损,损失最小7.在完全垄断厂商的最好或最优产量处 ( )。

A.P=MC B.P=SAC的最低点的值C.P最高 D.MR=MC8。

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 ( )。

A.上升阶段 B.下降阶段C.水平阶段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9。

某厂商以既定的成本产出最大的产量时,他().A.一定是获得了最大的利润B.一定是没有获得最大的利润C.是否获得了最大的利润,还是没有办法确定D.经济利润为零10。

如果边际成本在一定的产出范围以内大于平均成本,那么在这一范围内,产出的增加将会使平均成本( )。

A.升高 B.降低C.升高或者降低将会取决于可变成本的变化 D.保持不变11.劳动力市场中存在工会垄断时,工人的工资会()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不确定12.当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对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利益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A.相互之间无关系 B.正外部性 C.负外部性 D.外部性13.当一个消费者或生产者对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损失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A.相互之间无关系 B.正外部性 C.负外部性 D.外部性14。

第12章 货币政策习题及答案

第12章 货币政策习题及答案

第15章货币政策一、本章重点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最终目标有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包括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关系、稳定币值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2。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三类。

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3。

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选择标准有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性等。

中间指标有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利率。

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到实现最终目标所经过的一系列过程。

西方主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包括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 货币政策的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到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包括内部时滞、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又可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外部时滞又可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二、难点释疑1。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相互关系包括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即物价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此涨彼消的关系.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从长期来看具有一致性,从短期来看理论界有不同看法,政府多倾向于利用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二者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同时实现。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性,经济增长率高可能会带来国际收支的逆差。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通常认为具有一致性,经济增长率越高越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货币政策习题集
[日期:2009-05-08]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
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调节控制
货币供应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包括确立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掌握政策工具,检测政策效应等内容。

2、货币政策目标
一国当局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分为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

3、法定存款准备率
法律上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所吸收的各类存款必须保
证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一定比例。

4、充分就业
指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态。

5、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指为从操作货币政策工具到是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中间变量。

6、消费信用控制
是中央银行对消费者用于消费的贷款所采用的管理措施。

消费者信用包括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贷款、允许透支的信用卡贷款、大学生助学贷款等。

7、直接信用控制
指中央银行根据有关法令,对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

主要的干预措施有信用分配、利率最高限制、流动性比率。

8、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选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整个过程。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主要有两种,即凯恩斯学派的间接作用传导机制和货币学派的直接作用传导机制理论。

9、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
指货币作用力的大小,即货币政策效应的强度。

货币政策数量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三个要素:货币乘数、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真实资产需求的利率弹性。

10、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
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从颁布、具体执行到取得预期效果的时间差,即货币政策的时滞
11、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12、再贴现
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票据转让,称之为再贴现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
1.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调节控制 A__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A货币供应量 B货币需求量 C货币流通量 D货币周转量
2. 稳定物价就是要使_D_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以维持国内货币币值的稳定。

A 季节性物价水平
B 临时性物价水平 C特殊物价水平 D一般物价水平
3. 当失业率等于_B_时即实现了充分就业。

A 零 B自然失业率 C社会失业率 D就业率
4.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_C_都应该得到优化配置。

A人力资源 B资金资源 C经济资源 D能源资源
5.失业率低于_B_就可视为充分就业。

A 4%
B 5%
C 6%
D 7%
6. 单一目标是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只有_A_一个目标。

A稳定币值 B 经济增长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7. 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是_B_的。

A 不矛盾 B矛盾 C和谐 D 统一
8. 货币政策工具即为了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_D_。

A 方针 B政策 C措施 D手段
9.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又称为_D_工具。

A 调控 B方法 C质量 D数量
10.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_A_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A 政府
B 企业
C 金融
D 公司
三、判断题(共11题,每题1分)
1、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Y
2、失业率是衡量社会经济资源是否充分利用的指标。

Y
3、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是正相关关系。

N
4、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是正相关关系。

N
5、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负相关关系。

Y
6、我国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

N
7、不动产信用控制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Y
8、窗口指导是间接信用控制工具。

9、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通常指货币政策的时滞。

N
10、内部时滞又可分为决策时滞和行为时滞。

N
11、所谓失业率就是失业人数与愿意并且能够就业的劳动力之比。

Y
四、填空题(共27空,每空1分)
1、货币政策包括确立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掌握政策工具,检测政策效应等内容。

2、按照中央银行的调控力度及调控作用的传播速度,货币政策目标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目标层次,即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

3、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可供选择的模式有多重目标、双重目标和单一目标。

4、双重目标是把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5、中央银行依法规定或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以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派生存款倍数,从而达到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6、再贴现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再贴现率的调整和确定可以办理再贴现业务的票据资格。

7、再贴现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主动性不强和
灵活性小。

8、公开市场业务有防御性公开市场业务和主动性
公开市场业务之分。

9、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强调的是利率的核心作用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强调的是货币供应量变动直接影响社会总支出与总收入。

10、货币政策的近期中介目标有短期利率和基础货币。

11、货币政策的远期中介目标有长期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12、货币政策的数量效应大小取决于三个要素:货币乘数、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真实资产需求的利率弹性。

五、简答题(共10题,每题5—8分)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一般性货币政策是世界各国中央银行采用的常规调控手段,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证券交易的信用控制,消费信贷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

3、直接信用控制工具有哪些?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有关法令,对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

主要的干预措施有信用分配,利率最高限制,流动性比率。

4、间接信用控制工具有哪些?
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身在金融体系的特殊地位和管理职能,间接的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以引导其业务朝着符合金融调控要求的方向发展。

间接信用控制主要有道义劝告、金融检查、公开宣传等。

5、简述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1)精确性。

公开市场操作使中央银行能够对基础货币进行有力而准确的控制。

(2)灵活性。

中央银行可以经常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大量的政府债券,买进卖出的操作也比较简单,从灵活性强。

(3)主动性。

中央银行对公开市场业务掌握了主动权,除了用于抵消那些非中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外来因素对货币供求的影响的防御性业务外,绝大部分是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主动进行操作的。

6、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7、简述我国运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局限性
8、简述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其他因素
9、选择短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近期中介目标的理由是什么?
10、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远期中介目标的理由是什么?
六、论述题(共5题,每题15分)
1、论述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的具体内容。

2、论述货币政策多重目标之间的矛盾性。

3、论述法定存款准备率的特点。

4、论述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

5、论述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七、案例题(21分)
从我国2007年1月到12月,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调整看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及效果。

2007年法定存款准备率历次调整表
思考分析:我国2007年12个月中10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说明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背景、原因、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局限性等方面或角度进行分析。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述层次清楚,理论与实例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