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指导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指导意见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战场,是教师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人的发展”的目的。为了进下一步规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特制定本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如下:
一、基本要求
遵循数学教学从现实背景抽象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总结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教学规律。构建创设情境----探究学习----拓展应用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二、具体要求:
1.创设情境
情境的创设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既要符合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又要与数学学习紧密相连,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规律的目的。
2.探究学习
(1)系统的把握教材: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深刻体会教材意图,分析认真研究教材的知识系统和逻辑关系,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紧密结合数学知识挖掘其蕴涵的思想方法、数学文化,能瞻前顾后的分析教材、统揽全局把握教材,把每一部分知识纳入到所在知识
系统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感受数学文化,感悟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让目标成为课堂的灵魂: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全面、准确、具体、实用,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目标设计,让目标成为有效调控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点拨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等一切学习活动的主线,突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灵魂作用。
(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研究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准确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找准教学的起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现实生活中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特别是要让学生经历由现实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一直到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一“数学化”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构建意识和初步的建模能力。同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善于倾听的良好学习品质,使学生学的快乐,学的主动,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4)构建有效课堂:问题的设计要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成为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有序的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
交流――总结归纳等数学活动,有效的参与探索研究学习的全过程。
3.拓展应用
拓展应用练习设计要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突出其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1、定位教学目标,处理好教材和学生的关系
专家学者对教材的编排和设置兼顾了知识结构、学生心理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因素而整体考虑的结果,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尊重教材、挖掘教材,在此基础上补充和整合教材使用。
(1)解构核心知识,建立旧知识和新知识方面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①整体把握,跳出本册教材看知识体系。
作为教师,只有跳出本册教材,看清同一知识在不同年级的安排,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才能对本册教材知识作出准确的定位,更加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
②解构知识,挖掘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作为教师,只有把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甚至是一节课的知识进行解构,挖掘每一个分支(尤其是核心概念)的生长点,再把完整分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完成概念的建构。
处在螺旋上的每一个知识,都不是开始,更不会是顶点,而应该是中
间环节。多设计一些利于学生形成和深化“核心概念”的活动以及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内容。
(2)认真审视教材,剖析知识点,寻找其中蕴涵着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目标。
基础知识蕴涵着数学本质并生成性,对这些知识的剖析和处理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数学教师在挖掘教材和知识点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渗透这些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宏观思想方法,包括抽象概括、化旧方法、数学模型、数形结合、归纳猜想等。第二类是逻辑思想方法,包括演绎法、分类法、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观看法、类比法等。第三类是操作技巧思想方法,包括比较法、公式法、特殊化方法、坐标法等。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在制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之前,作为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经验、思维方法和态度的基础等方面进行调研。采取的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知识基础可以采取前测的形式进行;学生的经验、思维方法和态度则需要根据具体内容采取访谈、作业分析、学习过程观察等方式加以了解。课后,应落实知识的拓展、延伸、应用。
2、定位教学过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预设,安排时间,减少低效或无效环节。作为教师,对一节课分几个大的步骤,每步的目的应该非常明确。要
解决什么问题,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长的时间等,都应该提前做出预设。尽量减少或消除低效的环节和活动。
②合理补充、整合教材、探索符合儿童心理需求与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
教材的编排从选材、编印、审定到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教材的编印要考虑到各地的使用,不可能使预设的每一个教学情境完全符合某地区,某班的具体情况。因此,合理地补充、整合教材,适当地调整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是一个“度”字。
第一、调整教材顺序,补充生活素材,培养学生探索式的学习。
第二、改变教材呈现方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进行数学的“再创造”。第三、给教材配上一个“原型”,即给出现在教材中的静态的数学关系算式和题目等赋予有实际意义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去寻找算式及数学关系的意义,找到数学概念及数学题目的现实模型。
③组织有效地合作、探究、交流与评价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把小组合作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审时适应做出调整,高效省时具体应做到:第一、重视适应探究过程,在知识的获取上下功夫,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发言,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交流,成为知识获取过程的共同参与者以及知识的共同收集和分享者。第二、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首先,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了交流需要后再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间和合作形式,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