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句子排序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子排序题含解析.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子排序题含解析.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3d5f1f6cf84b9d529ea7a8f.png)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比较核心的部分。因为______。但是审美
教育包含的内容要远远超过单纯的艺术教育,不但范围上超过它,而且指向也比它更宏
阔。虽然______,但艺术教育更多是要解决技术、方法和技巧的问题,而审美教育是教人
如何认识美、创造美的精神性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______。以绘画为例,审美教育不
故第③句应放在首位,接着把A的排序进行分析,确实前后连贯很自然。故排除BCD。故
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能力。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AD。第 ①句承接第④句,应放在第二位,故排除B。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
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
① 找中心句,
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
② 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
一空 填 教育和 美教育的共同之 ,即第④ 句。第三空, 合后面“以 画
例 ⋯⋯”那句 可知 一空要填写的内容 能体 美的更高的意 ,即第① 句。故
A。
故答案 :A
【点 】解答 句排序型 ,首先要 真 每一个 句,把握 句特点,明确体裁。
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 句是 什么中心展开的。 然后我 可以根据 “中心句 ”或“ 句 ”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② 人们都不会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几场大雨可冲走所有的表土。
2025年中考语文部编版专题复习:语句排序与衔接(含解析)
![2025年中考语文部编版专题复习:语句排序与衔接(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63417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1.png)
专题六语句排序与衔接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⑤②③④⑦①⑥B.②③⑦①⑥④⑤C.⑤②③⑦④①⑥D.②③⑦⑤⑥④①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G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G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③①⑥⑤④②B.⑥③①⑤②④C.③⑥①⑤④②D.⑥①③⑤②④1.给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排序。
2.给语段的空白处选出正确的衔接句子。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典作品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
②一个不读经典的人,不仅词汇有限,同时智力和想象力也会有限,从而导致知识和思想极度贫乏。
③读书之法,贵在选择经典作品。
④可见,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⑤一个读经典的人,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在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
A.⑤③②①④B.⑤①②④③C.③②④①⑤D.③①⑤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精品】初中中考语文句子排序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初中中考语文句子排序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3321825901020206409c95.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子排序1.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①⑤②③④B. ①③②⑤④C. ⑤③④②①D.⑤④②③①【答案】 C【解析】【分析】⑤句点出对象:种子,突出所处环境对它的敌意。
③句紧接⑤句,说明种子勇敢面对压力,突出其努力: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句承接③句,再度强调其努力。
②句承接④句,自然地道出种子努力的结果:变成了嫩芽。
①句承接②句,坚定信念,升华文意。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
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2.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咏春的主要题材,写来“景色”殊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它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
①写春色曰:“陌头杨柳”②写春风曰:“杨柳风”③写春景曰:“万树垂杨”④写春天曰:“柳条春”A. ①②③④B. ④②①③C. 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答案】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先分两类①③八个字的放在一起,②④六个字的放在一起;总写“春天”的④放在最后,写“春景”的③应放在写“春色”的①前面,这是按“景”“色”的顺序安排的。
精品】初中中考语文句子排序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初中中考语文句子排序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5d89d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c.png)
精品】初中中考语文句子排序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句子排序1.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XXX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答案:C解析:第五句点出对象:种子,突出所处环境对它的敌意。
第三句紧接第五句,说明种子勇敢面对压力,突出其努力: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第四句承接第三句,再度强调其努力。
第二句承接第四句,自然地道出种子努力的结果:变成了嫩芽。
第一句承接第二句,坚定信念,升华文意。
故选C。
2.在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自古以来,诗文常以XXX为咏春的主要题材,写来“景色”殊妙。
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写春风曰:“XXX”,写春天曰:“柳条春”。
这并非仅为XXX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它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
答案:C解析:先分两类,①③八个字的放在一起,②④六个字的放在一起;总写“春天”的④放在最后,写“春景”的③应放在写“春色”的①前面,这是按“景”“色”的顺序安排的。
故选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句排序和语义理解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明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逻辑关系来确定它们的顺序。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A,即先说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说艺术是美育的一个载体,接着说艺术教育也创造美,最后说审美是价值观、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不能用艺术教育,特别是技术性的传授取代审美教育。
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③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④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③是前提,①是补充说明,②是进一步的表达,④是总结。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子排序题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子排序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93162984868762cbaed58e.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子排序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二八原则”的简单定义是: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应用“二八原则”时,一般分四步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果断行动,不必纠结是否已经有完美的方案②在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后收手③明确你要在什么事情上达成什么效果④确定达成既定效果最重要的行动A. ④③②①B. ③④①②C. 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答案】 B【解析】【分析】通读语段及所给四个句子,这四个句子就是完成“二八原则”的四个步骤,应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
③句确定目标,④句紧承③句根据目标确定行动方案,①句是行动落实,②句是达到目标后收手,所以正确排序应为③④①②.对照四个选项,B与之一致。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此题是在语段中插入与上文衔接的句子。
首先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联系上文,确定与上文自然衔接的句子为首句,然后寻找所给其他句子之间内在的联系,依照其内在关系排序。
最后对照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⑤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A. ①④②⑤③B. ④③①⑤②C. ④①③⑤②D.①③②④⑤【答案】 C【解析】【分析】认真阅读这句话话,可以看出这几句话总体上是按照从黄昏到落日沉没的时间顺序安排的,先写黄昏时牧场周围雪峰的红光映照下的牧场之美,再写落日沉没后雪峰的红光消退后的火光之美。
其中第④句引入要描写的对象,应放在第一位,故排除AD。
第①句承接第④句,应放在第二位,故排除B。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语句排序与衔接考点讲解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语句排序与衔接考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f56446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8.png)
中考语文语句排序与衔接考点讲解一、选择型排序以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一般会给出多个句子,将句子顺序打乱,设置为ABCD四个选项,要求选出衔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这类题由于没有设置语境,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符合,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
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
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第一步,把握基本内容。
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第二步,初步分层归类。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
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第三步,连缀排列顺序。
这是排序的关键一步。
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接成大句群。
第四步,检查调整确定。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上,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
若检查出不当之处,应立即调整。
在整体审读之后,最终确定。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解答:1.巧用排除法排除法,就是通过排除(否定)错误选项而求得正确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适用于解答选择题。
因为“排除”往往比“肯定”要容易些,所以通过“排除法”确定正确选项往往要比直接确定正确选项要容易得多。
2.求助代词法一般来说,代词往往紧跟在它指代的对象后边。
如果题目给出的语言材料中含有代词,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帮助我们快速确定语句的顺序。
3.确定总领句要保持语言的连贯,首先要注意保持统一的话题,使各句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
做排序题,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材料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中考语文真题句子的排序精选汇编(含解析)
![中考语文真题句子的排序精选汇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81c40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6.png)
中考语文真题句子的排序精选汇编(含解析)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句子的排序(含解析)1.【2015·贵州毕节】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②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③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④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A.②④③①B.④③①②C.③②④①D.①③④②2.【解析】本题考查给句子排序的能力。
本题中心词应是“微博”,依照句意,四句话的意思意在说明微博被公众关注和追逐的原因,因此②应为第一句;①句一个“正因如此”,很显然是总结性语句,故放在最后,确定了这两句后,通过排除法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A2.【2015·贵州安顺】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2.【解析】本题考查给句子排序的能力。
综观各选项,结合横线前“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应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排列:第①句是写“远远望去”看到的景象,应排在第一位;第③句是紧承第①句描写远看的景象;第②句写的是“置身花丛”看到的近景;第④句描写的更是近距离观察到的逼真景色。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子排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子排序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1d2ad3f242336c1eb95ed0.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子排序1.下面一段话已打乱顺序,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③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④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⑤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A. ②①③⑤④B. ①⑤②③④C. ②①⑤③④D.③②①⑤④【答案】 C【解析】【分析】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是明显的观点句,全段中心句,在段首,排除BD两组。
然后只看③⑤两句哪个在前就可以了,⑤句中“这种精神”近指,应该是紧承上句(①句)的“这”,也就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抓标志性词汇和句子,第三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第三运用排除的方法简化难度。
第四要连读,语感检验。
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傅说修筑过城墙,吕望贩卖过笊篱,百里奚养过牛,诸葛亮耕过地。
②古代的大智者多半出身贫贱,粗活儿干得好。
③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他强调自己的能力源自小时候的底层历练。
④顶级文豪苏东坡也酿过糯米桂花酒,以独家烹饪法做出美味可口的红烧猪肉。
⑤干粗活儿,并不是可羞可愧的事情,恰恰是他们生命中一段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
A. ①③⑤④②B. ②③①④⑤C. ⑤①④②③D.②④①⑤③【答案】 B【解析】【分析】这句个语句表达的观点是:古代的大智者多半出身贫贱,粗活儿干得好。
第②句首先提出观点,应放在首位,故排除AC。
而接下来作者是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第①句和第③句应在第④句后面,故排除D。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能力。
2022河南初中部编人教语文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训练:句子的排序答案
![2022河南初中部编人教语文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训练:句子的排序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1fe69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0.png)
2022河南初中部编人教语文专题及参考答案解析训练:句子的排序答案参考答案1.【答案】B【解答】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看课堂作文”,整体阅读各个句子可知③应当是总起句,处于段首。
⑥句中的“这种办法”是指③句中的“课堂作文”,所以⑥位于③之后。
从前后逻辑呼应来看,④和⑦是因果关系,所以⑦位于④之后。
从局部词语暗示来看,①中的“练习”与⑦中“练习”相呼应,所以①位于⑦之后;⑤中的“此情况”就是①中的“任性而行就不会有练习的机会”。
再根据句中的相关提示词,⑤中的“出于不得已”与②中的“不得不如此”相照应,所以②位于⑤后。
所以,这段话正确的顺序为③⑥④⑦①⑤②。
故选B。
2.【答案】A【解答】通读各选项可知,此文段是有关“说话方式”的阐述。
②句是首句,引出文段的写作内容----直言和婉言,故置于首位; ③句首先解释什么是“直言”,应紧跟②句之后;⑦句紧跟上文,“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是直言的表现;①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⑥句解释什么是“婉言”;④⑤句从正反方面阐述“婉言”的不同效果。
故正确排序为:②③⑦①⑥④⑤。
故选A。
3.【答案】A【解答】⑤句点明漠河所处位置和进入冬季之早,引出④句中“漠河的初雪”;紧接着①句点明了初雪来临的时间和地域;接着③句是对雪花的生动描绘;②句中的“风再也吹不动”紧承③句中的“又被吹到空中”。
故句子排序为:⑤④①③②。
故选A。
4.【答案】B【解答】通读各句可知,语段讲述的是学校里各种各样的花四季常开。
③句是领起句,引起话题,应置于首位,据此排除C、D两项;①句先说春天“紫藤花开得密密麻麻”,应为第二句,据此排除A项。
故选B。
5.【答案】A【解答】该段阐述了阅读杰出人物作品的意义,首句应该是③句,⑤句是对③句的补充解释,而①句承接⑤句中“人类精神”,阐述杰出人物的作品就是人类精神的宫殿,②句中的“这些精神作品”指的又是第④句中的“每一件作品”,所以②句应该紧承④句。
故正确顺序为:③⑤①④②。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子排序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子排序训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64b6577c1cfad6185fa728.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子排序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凡是普通的花草树木,随便地种在盒子里的,例如菊、月季、杜鹃等等,只能称为盆植。
②如果是盆载,那就要树干苍老,枝条经过整理,形成了美的姿态,方才合格。
③一般人对于种在盆子里的花草树木,统称为盆景,其实是有分别的。
④此外还有水石,以石为主体,或横峰,或竖峰,用水盘盛了水来供着,也要点缀几件小玩意。
⑤至于盒景,那么除了将树水作为主体外,还要配以拳石或石笋,和屋、亭、桥、船、塔与人物等等。
A. ①⑤②⑧④B. ①⑤③②④C. ③②⑤④①D.③①②⑤④【答案】 D【解析】【分析】此题可以用排除法,通读这几个句子,可知这几句话是围绕“盆景”这个话题展开的,第③句话引出话题,应该是开头句,故排除AB。
然后再仔细观察下面几个句子,可以发现①②⑤④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依次介绍了盆植、盆栽、盆景,故排除C。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的连贯能力。
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斯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 ②⑤③①⑥④B. ②③⑤⑥①④C. ④②⑤③⑥①D. ④②③⑤①⑥【答案】 C【解析】【分析】首先确定首句:④点出论述的主题,即“才德”,可知其为总起句,排除A和B,①和⑥相比,①放在句末合适,因为⑥中的“他们”指代③中的“那些很美的人”,⑥承接③。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句子排序练习题含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句子排序练习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5731763186bceb18e8bb36.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子排序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二八原则”的简单定义是: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应用“二八原则”时,一般分四步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果断行动,不必纠结是否已经有完美的方案②在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后收手③明确你要在什么事情上达成什么效果④确定达成既定效果最重要的行动A. ④③②①B. ③④①②C. 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答案】 B【解析】【分析】通读语段及所给四个句子,这四个句子就是完成“二八原则”的四个步骤,应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
③句确定目标,④句紧承③句根据目标确定行动方案,①句是行动落实,②句是达到目标后收手,所以正确排序应为③④①②.对照四个选项,B与之一致。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此题是在语段中插入与上文衔接的句子。
首先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联系上文,确定与上文自然衔接的句子为首句,然后寻找所给其他句子之间内在的联系,依照其内在关系排序。
最后对照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争取是一种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选择是一种选择②“要”是选择③有比争取更重要的选择时④“不要”也是一种选择⑤放弃选择也不失为一种选择⑥退让也是一种选择A. ③⑥②④①⑤B. ⑥⑤②③④①C. ②④③⑥①⑤D. ①⑥③②⑤④【答案】 A【解析】【分析】本题只要能确定那句话放在首位即可做出选择。
这几句话围绕“选择”这个话题进行论述,和“争取是一种选择”衔接最紧密的应该是第③句,属于正反对比论证,故第③句应放在首位,接着把A的排序进行分析,确实前后连贯很自然。
故排除BCD。
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能力。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句子排序练习含答案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句子排序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3774f0a5e9856a561260da.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子排序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眼界决定了读书人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③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④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 ①④③②B. ①③④②C. ②④③①D.④②①③【答案】A【解析】【分析】这道题有关“眼界决定读书”的文段。
① 句紧接上句说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首先提出“实践”在其中的作用,故置于首位。
④ 句进一步指出“结合实践选择书籍”的观点。
③② 两句从“读书的使命“的角度入手,阐述读书的意义。
③ 句是总写,② 句具体阐述。
正确顺序应为:①④③② 。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排列句子顺序。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语境(上下文)看对应关系,看标志性的词语,注意语义的衔接,句子多时应注意先分组结对,合并内容,注意句子的特征,如总领句、总结句和过渡句,还要注意整体感知和文体知识。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未来,我们还将从“双脚丈量”到“扶摇直上九万里”,去拥抱星辰宇宙!①让出行体验更方便、快捷、舒适、温暖,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仅“说走就走”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话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③而且“走得舒适优雅惬意”,真正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④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长,我们不仅有意愿更有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⑤而“美好出行”作为“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也应是话中之意A. ④①③⑤②B②. ④①③⑤C⑤. 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答案】D【解析】【分析】观察语段和选项,明确主题是:“美好出行”作为“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子排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子排序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6b600e615022aaea988f0f88.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子排序1.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徜徉于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份韵律、多了一种意境。
在月下,感受大地之精美,望________、揽 ________、听天籁之音、赏梅花弄影;在雨中,感受自然之清新,观梧桐细雨、眺 ________、闻 ________、恋雨打芭蕉。
宁静如诗。
① 空中响雷② 繁星排空③ 远山迷蒙④ 夜风入怀A. ②④③①B. ③①②④C. ①②③④D.③④①②【答案】A【解析】【分析】文段有关“宁静之思”,注意不同的情境,文段设置两个情境,即“在月下”“在雨中”。
根据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做出选择,前两个空是②④,夜色里遥望繁星,拥抱夜风。
“迷蒙”“响雷”对应“在雨中”这一情境。
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②④③①。
故选A。
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续写。
答题时应注意,补充句子要遵循原则:话题要一致,上下文衔接得体;结构、句式要一致;注意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2.将下面的句子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② 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③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更注重含蓄不露。
④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⑤ 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
⑥ 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
C. ③①⑤②④⑥A. ③④⑥①⑤②B. ④⑥②①⑤③D. ④①⑤③⑥②【答案】A【解析】【分析】从“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可以看出下面应该先说雕刻的无言之美,再接前面的“雕刻塑像本来是无言的,也可以拿来说明无言之美”故第③ 句应放在首位,第④句说明雕刻的特点,第⑥ 句“这种”代指第④ 句的内容。
第①⑤②说明塑像的无言之美。
第⑤ 句承接第① 句的怒目和低眉,第② 句是小结。
部编中考 语文句子排序题及解析
![部编中考 语文句子排序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920e1a83d049649a665826.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子排序1.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人们已经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古今家风的一种生动的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门风,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 ④②⑤③①B. ④①②⑤③C. ④③①②⑤D.④①③②⑤【答案】 A【解析】【分析】第④句为总说句,应放在最前,接着先说“传统家风”,再说“而今氛围”,因此为②⑤,第③是对②⑤的总结,第①是全语段的总结,应放在最后。
所以顺序是:④②⑤③①。
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排序题注意主要的是要先找到首句或尾句。
确定收据或尾句后再去找语句中(上下句中出现相同的词语),然后依据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排列句序。
排序完成后要认真的阅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看各句之间的关系排列是否合理,语义表达是否正确通顺。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
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 ①②⑤④③B. ④①⑤②③C. ③⑤④①②D.④①③②⑤【答案】 B【解析】【分析】读所给句子可知,由人生有四件大事之一的“衣”,引出下文对“衣”的作用的解释,又联系到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如何“修身”。
部编人教版中考上学期语文句子排序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中考上学期语文句子排序专项训练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c679dda26925c52dc5bf1f.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子排序1.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徜徉于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份韵律、多了一种意境。
在月下,感受大地之精美,望________、揽________、听天籁之音、赏梅花弄影;在雨中,感受自然之清新,观梧桐细雨、眺________、闻________、恋雨打芭蕉。
宁静如诗。
①空中响雷②繁星排空③远山迷蒙④夜风入怀A. ②④③①B. ③①②④C. ①②③④D.③④①②【答案】 A【解析】【分析】文段有关“宁静之思”,注意不同的情境,文段设置两个情境,即“在月下”“在雨中”。
根据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做出选择,前两个空是②④,夜色里遥望繁星,拥抱夜风。
“迷蒙”“响雷”对应“在雨中”这一情境。
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②④③①。
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续写。
答题时应注意,补充句子要遵循原则:话题要一致,上下文衔接得体;结构、句式要一致;注意修辞、手法等的运用。
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傅说修筑过城墙,吕望贩卖过笊篱,百里奚养过牛,诸葛亮耕过地。
②古代的大智者多半出身贫贱,粗活儿干得好。
③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他强调自己的能力源自小时候的底层历练。
④顶级文豪苏东坡也酿过糯米桂花酒,以独家烹饪法做出美味可口的红烧猪肉。
⑤干粗活儿,并不是可羞可愧的事情,恰恰是他们生命中一段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
A. ①③⑤④②B. ②③①④⑤C. ⑤①④②③D.②④①⑤③【答案】 B【解析】【分析】这句个语句表达的观点是:古代的大智者多半出身贫贱,粗活儿干得好。
第②句首先提出观点,应放在首位,故排除AC。
而接下来作者是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第①句和第③句应在第④句后面,故排除D。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能力。
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子排序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句子排序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dccdf77e21af45b207a83e.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子排序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凡是普通的花草树木,随便地种在盒子里的,例如菊、月季、杜鹃等等,只能称为盆植。
②如果是盆载,那就要树干苍老,枝条经过整理,形成了美的姿态,方才合格。
③一般人对于种在盆子里的花草树木,统称为盆景,其实是有分别的。
④此外还有水石,以石为主体,或横峰,或竖峰,用水盘盛了水来供着,也要点缀几件小玩意。
⑤至于盒景,那么除了将树水作为主体外,还要配以拳石或石笋,和屋、亭、桥、船、塔与人物等等。
A. ①⑤②⑧④B. ①⑤③②④C. ③②⑤④①D.③①②⑤④【答案】 D【解析】【分析】此题可以用排除法,通读这几个句子,可知这几句话是围绕“盆景”这个话题展开的,第③句话引出话题,应该是开头句,故排除AB。
然后再仔细观察下面几个句子,可以发现①②⑤④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依次介绍了盆植、盆栽、盆景,故排除C。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的连贯能力。
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2.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社会性。
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①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要对他人及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②就是说,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
③离开了社会,人们不仅无法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而且也无法取得赖于生存的生活资料。
④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
⑤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A. ③②⑤①④B. ③⑤①②④C. ②④③⑤①D . ②⑤①④③【答案】 A【解析】【分析】此题可以用排除法,第④句“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和“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衔接紧密,故第④句应放在最后,故排除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子排序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的一组是()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①注重田野调查②而要植根大地、连通地气③为此,要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④切不可坐在书斋里⑤一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中华文化血脉A. ③②⑤①④B. ③④②⑤①C. ④②③①⑤D.④③②①⑤【答案】 C【解析】【分析】纵观这几个句子,可知这几个句子讲述的内容是如何研究中国文化、探究中国文化精神,其中第④句和第②句中的不可……而要……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第③句中的“为此”指的是第②句的内容,因此答案应为④②③①⑤。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
解答句子衔接、排序题的技巧有:①话题要一致。
叙述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个道理,要围绕一个中心说话,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
②前后对应要一致。
语句间的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关联词语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句式的前后照应,指代的前后照应,过渡照应等。
③句式结构一致。
④语句意境要一致。
⑤事理逻辑要一致。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⑤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褪,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A. ①④②⑤③B. ④③①⑤②C. ④①③⑤②D.①③②④⑤【答案】 C【解析】【分析】认真阅读这句话话,可以看出这几句话总体上是按照从黄昏到落日沉没的时间顺序安排的,先写黄昏时牧场周围雪峰的红光映照下的牧场之美,再写落日沉没后雪峰的红光消退后的火光之美。
其中第④句引入要描写的对象,应放在第一位,故排除AD。
第①句承接第④句,应放在第二位,故排除B。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
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傅说修筑过城墙,吕望贩卖过笊篱,百里奚养过牛,诸葛亮耕过地。
②古代的大智者多半出身贫贱,粗活儿干得好。
③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他强调自己的能力源自小时候的底层历练。
④顶级文豪苏东坡也酿过糯米桂花酒,以独家烹饪法做出美味可口的红烧猪肉。
⑤干粗活儿,并不是可羞可愧的事情,恰恰是他们生命中一段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
A. ①③⑤④②B. ②③①④⑤C. ⑤①④②③D.②④①⑤③【答案】 B【解析】【分析】这句个语句表达的观点是:古代的大智者多半出身贫贱,粗活儿干得好。
第②句首先提出观点,应放在首位,故排除AC。
而接下来作者是按照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第①句和第③句应在第④句后面,故排除D。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能力。
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4.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将其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现在鼎身上,各种图腾以一定的顺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纹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想的或者写实的、神话中的或者生活中的。
③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人“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
④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⑤铜的性格,因为锡与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
A. ⑤④②①③B. ③⑤④②①C. ③⑤②①④D.⑤①②④③【答案】 B【解析】【分析】从内容上看,③句是语段的统领句,⑤句紧跟着继续阐述铜、锡、铅的融合;⑤句的结尾“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与④句的开头“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相承,故④句应在⑤句后。
①句属于总结性内容,可见①句应排在最后。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
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
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
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①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②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③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
④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⑤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
⑥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A. ②④③①⑥⑤B. ②⑤③①④⑥C. ②④⑥⑤③①D. ②⑤④③⑥①【答案】 B【解析】【分析】此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我国的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是按照逻辑顺序来介绍的,注意表示顺序的词语,首先,其次,再其次。
第②⑤③①说明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的原因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第⑤句中的“他们”指代第②句中的“我国劳动人民”,第①句属于举例子,说明了再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
故这几句的顺序为②⑤③①,故正确答案为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
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
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在雨林区,砍伐树木,兴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
②人们都不会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几场大雨可冲走所有的表土。
③用不了几年时间,牧场主就放弃原来的牧场,去寻找新的牧场。
④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
⑤然而这种做法效率极低。
A. ②③①⑤④B. ②③④①⑤C. ①⑤④②③D.①⑤②③④【解析】【分析】很明显,①句是总论,引出在雨林区,砍伐树木,兴建牧场的做法,故在首位;⑤句转折,紧承①句,指出这种做法的效率低下;④句用数据的方式举例论证这种做法的效率之低;②③句是这种做法的后果,显示雨林的土壤被冲走,然后最后的结果是牧场主无法生存,弃旧换新。
所以正确顺序是:①⑤④②③。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语句排序的解答思路:①明确中心话题:浏览各句,看各围绕一个怎样的意思说的。
②理清句子思路,基本的句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③组合句子“单元”: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或叫“句组”),化零为整。
④整合句子“单元”:按照这段话的思路和层次把句子“单元”进行组接,初步完成排序。
⑤连读语感检验: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即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7.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徜徉于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份韵律、多了一种意境。
在月下,感受大地之精美,______,______,听天籁之音,赏梅花弄影;在雨中,感受自然之清新,观梧桐细雨,______,______,恋雨打芭蕉。
宁静如诗。
①闻空中响雷②望繁星排空③眺远山迷蒙④揽夜风入怀A. ②④③①B. ③①②④C. ①②③④D.③④①②【答案】 A【解析】【分析】A.根据“在月下”可以确定前两个空应该填②和④,由“月下”可以看出②④两句应该是由上到下的顺序,故先②后④;同理,根据“在雨中”可以确定后两个空应该填③和①,由“雨中”可以判断出与“观梧桐细雨”相衔接的是③“眺远山迷蒙”,然后才是写听觉的①“闻空中响雷”。
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
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
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8.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②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
③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④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
A. ②③①④B. ②①④③C. ②③④①D.②④③①【解析】【分析】②讲了汉字的基本形体,④讲了“成形”是前两句;结合历史发展进程及“此后”一词辨析第三句为③;①小结了上面的描述,陈述了一种结果。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④③①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
9.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社会性。
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①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要对他人及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②就是说,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
③离开了社会,人们不仅无法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而且也无法取得赖于生存的生活资料。
④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
⑤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