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案)电生磁教案1
初中物理《电生磁》教案

初中物理《电生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学生能够理解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掌握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是态度。
教学重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特性。
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的得出;电磁铁特性的得出。
教学准备:直导线、干电池、螺线管、小磁针、导线、铁芯、电磁铁、图钉、条形磁铁、蹄行磁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开关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当直导线通电时,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实验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即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二、新课内容1. 教师通过展示通电螺线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它与条形磁铁有什么相似之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它们的极性都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三、实验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当改变电流方向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也会改变。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四、电磁铁特性1. 教师展示电磁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电磁铁是如何工作的?它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它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电生磁》教案

《电生磁》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电生磁》教案《电生磁》教案(精选2篇)《电生磁》教案篇1【教学内容】电流的磁效应;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电和磁》教案

《电和磁》教案《电和磁》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
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
【教学准备】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2.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教学过程】(一)导入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
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
(板书课题:电和磁)(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
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
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
2.学生活动3.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
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
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4.学生活动5.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6.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
再试试。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1.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
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
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
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2.学生活动3.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4.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
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
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
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5.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电和磁》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能量》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统领并开启本单元,继而研究电磁铁、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能量与太阳等小主题。
教材由“让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制作一个电磁铁”和“电磁铁也有南北极吗?”三部分组成。
八年级科学下册 1.2 电生磁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2节电生磁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能说出奥斯特实验的现象,知道直线电流磁场的特征。
2、认识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特征,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
3、知道电磁铁的组成和特点。
4、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电铃、电话、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了解信息的磁记录。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电流的磁场、电磁铁难点:电磁铁的应用教、学预设调控对策【设问引入】磁体在它的周围空间能产生磁场,那么,不用磁体能否在空间产生磁场呢?一、直线电流的磁场【设问】学校的电铃是怎么响起来的?磁悬浮高速列车是怎么悬浮的?让我们从1820年丹麦的无论学家奥斯特对电流磁现象的发现说起吧。
【实验】奥斯特实验1、在小磁针的上方拉一根与小磁针平行的直导线,当直导线上通电流是,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学生思考:①小磁针为什么发生偏转?--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②没有其它的物体与之直接接触,那么什么东西能使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呢?--显然是磁场。
是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
结论: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
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有什么变化?--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改变,指向与原先相反。
说明:磁场的方向与原先相反,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师】既然通电的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我们肯定会对磁场的分布(模样)发生兴趣吧。
那么怎样才能观察到磁场的分布呢?--用铁屑来显示磁场的分布。
2、在有机玻璃上均匀地撒上一些铁屑,给直导线通电后,轻敲玻璃板后,观察铁屑在直导线周围的分布情况。
现象:铁屑的分布呈同心圆状,且靠近直导线铁屑越多,即磁感线月密集。
说明磁场越强。
【小结】直线电流的磁场分布特点:通电直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是一个个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性越强,反之越弱。
二、通电螺线圈的电流【实验一】1、如果把直导线按一定的方向绕螺线圈后再通电,观察能否吸引大头针。
--现象:能吸引大头针。
初中物理-八年级“电生磁”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电生磁”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电生磁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 了解电流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3. 理解电生磁现象对实际生活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电生磁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 电流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1. 磁场的产生和作用;2. 磁感线、磁通量的概念和计算。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实验教学法;3. 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展示磁铁和线圈,引出电生磁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知识讲解(1)磁场的产生和作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磁场的产生和作用。
(2)磁感线、磁通量的概念和计算通过讲解磁感线、磁通量的概念和公式,引导学生掌握磁感线和磁通量的计算方法。
(3)电流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电流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3.实验操作设计实验:在磁场中测量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步骤:(1) 将导线串联起来,接上电池和电流表;(2) 将导线置于磁场中;(3) 测量电流方向和大小。
4.巩固设计例题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 计算磁通量的公式是什么?(2) 在电磁铁中通入电流,会发生什么现象?5.拓展引导学生探究电生磁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电动机的原理及应用。
(2)电磁炉的原理及应用。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力争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实验、应用相结合起来,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掌握知识点的程度,教学设计整齐和紧密。
物理《电生磁》教学设计

场 , 究 并 了解 通 电 螺 线 管 外 部 磁 场 的 方 向 , 画 螺 线 探 会 管 外部 磁场 。
过 程 和 方 法 :会 用 磁 针 和 铁 屑 探 究 通 电 螺 线 管 外 部 的磁 场 。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 识 “ 物 是 普 遍 联 系 的 ” 一 认 事 这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基 本 观 点 , 解 掌 握 “ 同 的 物 质 和 不 同 了 不 的运 动形式 之 间又发 生着 相互作 用 ” 物理 观念 。 的 实验 器材 : 灯泡 、 电池 、 关 、 线 、 磁 针 、 小 干 开 导 小 玻 璃罩。
第 7期
21 0 2年 7月
中 小 学教 学研 究
T a hn s a c o i a a d M ide Sc o l e c ig ao e 设 计
物理《 电生磁》 教学设计
李鸿 亮
( 阳市 第 七十六 中学 , 宁 沈 辽
高 中 阶 段 学 习 电 磁 学 知 识 的基 础 。通 过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 学 生 还 可 进 一 步 巩 固 上 节 课 学 习 的认 识 磁 场 的 技 能 和 方 法 ,其 教 学 过 程 也 是 实 现 j 维 教 学 目标 融 合 的 绝 佳 教 育 契机 。本 节 课 所 涉及 的 电流 的磁 场 概 念 抽 象 、 生 疏 , 者 在 教 学 过程 中 , 设 了 “ 拟 奥斯 特 实 验 学生 笔 创 模
教 材 分 析 及 教 学 思 路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将 引 导 学 生 在 已有 的 电学 和 磁 场 知
一
沈阳
102 1 1 2)
、
学 生 : 为 开 关 闭 合 时 , 电 流 , 磁 针 偏 转 ; 关 因 有 小 开
初中物理电生磁教案设计:如何制作电磁振荡器?2

初中物理电生磁教案设计:如何制作电磁振荡器?2?电磁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高频电磁波的电路,是现代通信和无线电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因此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和雷达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制作电磁振荡器的步骤和原理,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学知识。
一、电磁振荡器的基本原理1.1 电路结构电磁振荡器由三部分组成:振荡电路、反馈电路和耦合电路。
振荡电路(或称谐振电路)是由一个感性元件和一个容性元件串联组成的。
通常选择一个具有大电感和小电容的线圈作为感性元件。
反馈电路是将部分振荡输出信号重新送回振荡电路的电路,可以使电路自我激励。
耦合电路是将振荡电路和输出电路耦合在一起的电路,可以将振荡信号传送到输出电路,从而产生信号输出。
1.2 工作原理当电源通电时,电流会从电源流入振荡电路中的线圈中。
这导致线圈中产生磁场,同时产生感生电动势。
当磁场逐渐增强时,电流在线圈中的方向发生变化,逐渐增加振荡电路中的电荷。
当电荷达到一定程度时,回路会被切断,物体就会因为物理学中的原理而震荡,这就是电磁振荡器所能产生的高频电磁波的原理。
二、制作电磁振荡器的步骤制作电磁振荡器需要的材料:电源、线圈、电容、开关、电线、耳机。
2.1 制作发生电路将固定电源连接线和一个弯曲的线圈连接到发生器上的电容上。
2.2 制作振荡电路将第一步所制作的电路与一个电感绕制上,并将它连接到输出接口。
2.3 制作反馈电路将反馈电路与振荡电路连接,使其可以反馈部分电磁波输出。
2.4 制作耦合电路将耦合电路与振荡电路连接,使电磁波可以顺利传送到输出端口。
2.5 验证电磁振荡器将电磁振荡器连接到验证工具上,可以在耳机中听到电磁振荡器发出的振荡声。
三、电磁振荡器应用电磁振荡器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和无线电技术,是现代技术不可缺少的一环。
3.1 通信电磁振荡器可以用于无线电通信,如手机、电话和无线网络,将通信转化为电磁波,通过电磁波进行通信传输。
电生磁教学设计意图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电生磁教学设计意图引言:电磁现象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电生磁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电磁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电生磁教学设计的意图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1. 引起学生兴趣电生磁教学设计的意图之一是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电生磁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引言、问题的提出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他们在该课程中体会到电生磁现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电生磁教学设计的另一个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从中总结出电生磁规律。
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电生磁的各个方面,如电流通过导线时的磁场、电磁感应等,并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外,电生磁教学设计的意图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手眼协调能力。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从中学会通过实验操作来获得对电生磁现象的深刻认识。
4. 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电生磁教学设计的另一个意图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化。
通过讲解和说明,向学生传授电生磁的理论知识,加深他们对电生磁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应用探索电生磁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意图是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应用探索。
通过应用场景的模拟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生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电生磁应用领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自主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结语:电生磁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并通过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强化,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应用探索。
通过以上的重点设计意图,我们可以提高电生磁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电生磁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和探索能力,并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
![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5ee7d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3a.png)
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即电生磁的现象。
2. 让学生掌握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磁效应2. 奥斯特实验3. 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4. 电磁铁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电磁铁的制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生磁的现象。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电磁铁的日常生活应用,引发学生对电生磁现象的兴趣。
2. 探究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3. 分析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4. 制作电磁铁: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加深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流表、磁针、铁钉、滑动变阻器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探究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3. 分析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4. 制作电磁铁: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加深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
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
![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afc0a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2.png)
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生磁的概念,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让学生掌握电流产生磁场的实验方法和观察现象。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生磁的概念、电流产生磁场的实验方法。
2. 教学难点: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如何观察和分析磁场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磁铁、导线、电池、铁钉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磁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场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电生磁的概念,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电流产生磁场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己操作,观察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
5.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6. 总结提升:总结电生磁的知识点,强调电流与磁场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电生磁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电生磁的现象,掌握了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确保实验安全。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电生磁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PPT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电流产生磁场原理的掌握情况。
七、拓展活动:1. 让学生探讨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如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发明比赛,利用电磁铁制作有趣的小装置。
八、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生磁的概念。
《电生磁》教学设计

教师启发 、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 现象将通 电螺线管与条形磁 铁作 比较 ,
说 出相 似 之 处 。 然后 师生 共 同 归纳 得 出 实 验 的结 果 。 板 书 :, 电螺 线 管 外 部 的磁 场 和 2通 条 形 磁 体 的 磁场 一 样 ; 电 螺线 管两 端 通
师应尊重学生 的主体地位 , 引导学生讨
电 流 的磁 场 方 向跟 电 流方 向有 关 。 二 、阅读 、 合作 、 习 练
( ) 实 验 中小 磁 针 的指 向判 断 通 2从 电 螺 线 管 的南 、 极 。 北 ( ) 变 电 流 方 向 , 针 的 两 极指 向 3改 磁 是 否 改 变 , 说 明 了什 么 ? 这
、
创 设 情 境 。 发兴 趣 激
本环 节通过复 习旧知提 出新问题 ,
导入 新课 ; 用 实 验激 发学 生 的兴 趣 , 利 让
本环节重点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 ,
同 时把 物 理 思想 渗 透 于物 理 教 学 中 。教
学生充分 动手动脑 , 挥想象力 和创造 发
性 ; 过 实 验 , 养 学 生 的 观 察 及 实验 能 通 培
教师 可启发学生 回忆前面研究条形 磁铁 、 蹄形磁铁的磁场是用什 么方法 , 让 学生分组讨论设想一下 , 怎样研究通电
螺线 管 的磁 场 。 由学 生讨 论 后 将 自己 的
认识及安培定则的理解和使用 。 教学难点 : 安培定则 的理解及使用 。 教学方法 : 实验 、 发现 、 讨论 、 探索
() 2 知道通 电导体周 围存在着磁场 , 电 通 螺线管 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 似 ;3 会判 ()
断 通 电螺 线 管 两端 的极 性 或 通 电螺 线 管
“电生磁”教学教案

“电生磁”教学教案“电生磁”教学教案(通用5篇)“电生磁”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电流的磁效应②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③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①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②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二、教学重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特性。
三、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的得出;电磁铁特性的得出。
四、教具:直导线一根、干电池3节、螺线管、小磁针、导线、铁芯、电磁铁、图钉、条形磁铁、蹄行磁铁、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开关五、学具:软铁钉二个、小磁铁六个、漆包线一段、干电池三节电池座、回形针若干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电流表一个、导线若干条。
(共13套)六、教法:演示法、引导法、启发法七、学法:观察法、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八、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当直导线通电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偏转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出示第一张图片,展示课题——电生磁)二、新课:1、教师叙述电与磁联系发现的发展史,指出其重大意义。
(出示图片2奥斯特人像。
2、电流的磁效应:重做奥斯特实验,引导学做实验、观察实验: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观察通电时小针针N极指向有什么变化?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上述实验,再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有什么发现?结论: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电流磁场方向与导线上电流方向有关。
(出示图片3)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师演示:将一段直导线绕在铅笔上形成螺线管,了解什么是螺线管。
(出示第4张图片螺线管图和实物)师演示:给螺线管通电,观察放在螺线管两端的小磁针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实物展台展示)探究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①问: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会是什么样?(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电生磁教学设计(优秀6篇)

电生磁教学设计(优秀6篇)电生磁教学设计篇一《电生磁》教学设计永久镇中学孙桂芬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电与磁》第三节《电生磁》,本节课是在已有的电学知识和简单的磁现象知识基础上,将电和磁对立统一起来。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一个重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物理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奥斯特实验明确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这是一节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课。
但是这节课的优点是知识结构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节课有两个实验,并且都有着直观的实验结果,相对较为生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我校系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中学,学校硬件配备较为齐全,强化班级建设,突出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初二的学生心智已较为成熟,认知水平比起刚接触物理时有了很大提高,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已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提高。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体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奥斯特的实验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
(二)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五、通过虚拟实验软件演示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电生磁”现象和安培定则,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图以旧引新引入课题——探究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探究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体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安培定则──课堂练习——知识回顾——布置作业。
电生磁教案

电生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生磁的现象,掌握奥斯特实验及其表明的结论。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生磁的现象及实验操作。
难点: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学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直观。
2. 实验器材:包括电池、导线、小磁针等,用于进行电生磁的实验。
3. 教学视频:播放奥斯特实验等相关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生磁现象。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直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PPT展示教学内容,配合实验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演示电生磁的简单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 新课教学:详细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及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生磁的现象。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亲自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与电生磁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总结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实验方法和相关应用,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进行随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电生磁的现象和原理,通过亲手实验操作加深了理解,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电生磁 精品 公开课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第2节电生磁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通电螺旋管的磁场会探究通电螺旋管外部的磁场方向,了解通电螺旋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会判断通电螺旋管的电流方向和两端的极性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纸盒吸铁,然后提问学生:此盒中可能是什么?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教师断开开关,再去接触铁屑,由不能吸引铁屑引起学生思维冲突,此时教师将纸盒打开,让学生明白,刚才产生的磁可能跟电有关。
到底磁是否能生电?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电流的磁效应活动1:针对导课的问题,老师让学生交流、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总结:选取电源、导线和开关、小磁针。
将电源、导线、开关连接成一个闭合电路,将小磁针放在周围,观察小磁针是否发生偏转。
活动2:根据学生所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动手验证。
根据实验现象,阐明你的猜想。
总结:导线通电后,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能够产生磁场。
活动3:要想让小磁针偏转的方向相反,然后如何操作?自己动手实验验证,这又说明说明什么问题?总结:通电导体电流的方向改变,周围磁场的方向也随之改变。
归纳总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拓宽延伸:电流的磁效应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第一个发现的,所以该实验叫奥斯特实验,它揭示了电和磁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密切的联系。
活动4:其实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早在1820年丹麦伟大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就发现了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播放视频!探究点二:通电螺旋管的磁场活动1:看了这个视频实验后,大家觉得与我们刚才做的实验相比,有哪些不同吗?视频中的小磁针偏转的角度那么大,而我们实验的时候却那么小,可能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小组之间交流、发言。
总结:在实验中利用短路获得较强的电流来增加磁性。
《电生磁》教案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电生磁》主备课人:张京来副备课人:孙志安一、课标要求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生磁”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
教材围绕“电生磁”这个主题,让学生逐步深入地学习、探究电流周围的磁场:由“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再到“电磁铁”,这一主线及次序清晰地反映了科学的价值永远是由科学发现走向技术应用,而学生学习的方法是由简单到复杂,学习的目的是由物理走向应用。
二、教学设计思想1、本节课为八年级物理(下册)的一节课,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确信电流及其周围的磁场是同时存在的而密不可分的。
为了要说明这个问题,在做奥斯特实验的时候,让学生亲自做实验,把小磁针放在直导线附近,通过观察导线通电时和断电时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初步认识电与磁之间存在某种的关系。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本节的重点之一,因此,我们应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总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电流的方向的方法,再在师生相互交流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得出安培定则,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电磁铁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归纳出电磁铁的特点和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
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易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此时再让学生举出实际运用的例子,既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又能激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涉取课外知识的兴趣;既能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流程图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1、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电生磁教学设计[物理《电生磁》教学设计]
![电生磁教学设计[物理《电生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3f92b11ed9ad51f01df2e4.png)
电生磁教学设计[物理《电生磁》教学设计]电生磁教学设计[物理《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及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电学和磁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认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认识这种联系是提升学生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不同的物质和不同的运动形式之间又发生着相互作用”的物理观念的绝好实例。
本节课包括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则两个严谨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习后续的电磁铁、电磁继电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电磁学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还可进一步巩固上节课学习的认识磁场的技能和方法,其教学过程也是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融合的绝佳教育契机。
本节课所涉及的电流的磁场概念抽象、生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模拟奥斯特实验学生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和“设计制作螺线管”的学习情境,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其在情境中发现现象,质疑现象,在质疑过程中猜想、探究、交流,最后建构出电流的磁效应和安培定则。
二、教学要求知识技能: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会画螺线管外部磁场。
过程和方法:会用磁针和铁屑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了解掌握“不同的物质和不同的运动形式之间又发生着相互作用”的物理观念。
实验器材:小灯泡、干电池、开关、导线、小磁针、玻璃罩。
三、教学过程(一)在模拟奥斯特实验的情境中发现电流的磁效应1.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教师创设情境:你能连接一个让小灯泡发光的电路吗?(将一个小磁针放在玻璃罩中,平行放置于直导线下方)学生: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
教师:在小灯泡发光时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小磁针偏转。
(如果学生不能发现小磁针偏转的实验现象,则教师反复闭合、断开开关,引导学生发现开关闭合时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实验现象)教师:关于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小磁针为什么会偏转?教师:谁能回答他的问题?学生:电流周围有磁场,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教师:你根据什么现象,认为磁场是有由电流产生的?学生:因为开关闭合时,有电流,小磁针偏转;开关断开时,没有了电流,小磁针回到原来的位置。
年级物理电生磁教学设计与反思

年级物理电生磁教学设计与反思《电生磁》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关係。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能力目标(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经历**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络,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祕。
目标:1、奥斯特实验2、**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3、安培定则应用一、引入:教师演示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当直导线通电时,你看到了什幺现象?磁针发生偏转这现象说明了什幺?二、新课:1、叙述电与磁联络发现的发展史,指出其重大意义。
2、电流的磁效应:重做奥斯特实验,引导学做实验、观察实验: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观察通电时小针针n极指向有什幺变化?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上述实验,再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幺变化?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有什幺发现?结论:a、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电流磁场方向与导线上电流方向有关。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了解什幺是螺线管。
**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幺样的?(1)问: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会是什幺样?(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问:如何验证你的猜想?问;如何用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相似?採用什幺方法**?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引导学生讨论)(2)学生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现象(3)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入手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讨论后,充分让小组中5、6号展示结论)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之间有什幺关係?(1)你认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会与什幺有关?( 你的猜想)(2)如何验证猜想?採用什幺方法进行验证?(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什幺具体关係?充分让小组中5、6号展示。
(4)小组间交流(5)教师出示结论: 安培定则(6)练习,充分让小组中5、6号展示《电生磁》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节实验**课,能够按照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课前的教学目标。
电生磁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电生磁》教学设计教者:董相鹏班级:八(5)班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过程和方法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物理学中磁学的发展历程和奥斯特的事迹介绍,感悟奥斯特勇于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2、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习惯。
学习重点:奥斯特实验;安培定则学习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绕法和极性的判断教学方式:实验法、演示法、启发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干电池、导线、螺线管、小磁针、大头针、条形磁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从物理学中磁学的发展说起,引出奥斯特实验的重大意义-----电能生磁。
二、推进新课1、电流的磁效应【课件演示实验】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观察:(1)当开关闭合时,小磁针是否转动以及转动方向。
(2)当断开开关时,小磁针有什么变化?(3)当电流方向发生变化时,小磁针转动的方向是否一致?【总结】奥斯特实验说明了:(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2)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既然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为什么它连一个大头针都吸不起来呢?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课件演示实验1: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1)向学生介绍螺线管磁场实验装置。
(2)在螺线管周围放一些小磁针,向螺线管中通电,观察小磁针的重新分布情况。
(3)把它与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进行对比。
【结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课件演示实验2:探究通电螺线的磁场方向】(1)改变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变化时,观察小磁针的方向是否也随着偏转。
(2)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从而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生磁教案1八年级物理教案总体设计指导思想:以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发现电生磁和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的使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起到实现课程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作用。
教学中不出现知识练习与检测,以淡化知识评价,加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电能生磁,了解奥斯特实验。
2. 初步认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3. 通过奥斯特实验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4•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现象信息,并会处理这些信息。
5.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电生磁的发现过程和对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探究过程,能描述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2•能在实验和探究中发现提出问题,能制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3•在探究中学习使用转换法认识电流的磁场。
4•在讨论、评估、交流中能书面和口头表明自己的观点,能初步有评估和听取别意见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电生磁的发现和对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探究,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乐于进行科学探究。
2•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说明:本目标是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本节教学实际中所能安排的各项教学活动,根据学生身心智能发展的实际,在探究过程中应该达到且能够达到的基本的能力要求”确定的。
)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教材简析:本节教材安排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电磁铁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奥斯特实验,首次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归结出电流的磁效应的概念, 第二部分主要探究特殊形状的通电导线----通电螺丝线管的外部的磁场,第三大部分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及电磁铁的应用。
其中安排两个探究,其目是体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教学重点:由于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之一,通电螺线管和电磁铁都是广泛应用的重要电学元件,科学探究是重要的教学过程,所以为体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电流的磁效应,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探究影响电磁铁性强弱的因素都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智能水平所限,由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性质跟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本身比较抽象,所以,找到这个关系是教学难点。
学生情况简析:初次接触到电能生磁,新奇的奥斯特实验,蚂蚁与猴子的拟人对话,都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以前多次的探究活动,且对磁场又有初步认识,所以能够探究成功,但由于初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加上知识本身的抽象性较强, 他们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判断会有较大的困难。
教学时间:共用两个课时,其中前两部分内容用一课时,第三部分用一课时教具和媒体:投影仪、小磁针、电池、导线、开关、螺线管和螺线管模型、铁钉、玻璃板、铁屑、铁屑筛盒、学生用学具、手电筒、大头针。
教学方法:双主探究式教学法设计思路:从一般(一条直导线)到特殊(多条弯曲导线的螺线管),从易(外部磁感线形状)到难(磁极性质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发现提出问题一设计实验一实验一一分析得出结论;讨论一实验…•讨论一实验一讨论。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的磁场,某点磁场的方向用小磁针来检验(便演示,用磁针检验某点磁场的方向)也可以用磁感线来描述,来表示(投影条形磁铁的磁感线)。
生:观察,回忆。
师:下面请大家拿出学具中的小磁针,使它自由静止(指示南北方向),在小磁针的上方平行于小磁针放一导线把导线的两端分别接在电源的两级上(短时间不会烧坏电池),你看发生了什么现象?生:实验,观察。
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讨论(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或电能生磁,或电流周围有磁场……。
师:让生回答后引出课题,首先研究第一问题,电流的磁效应,并板书(电生磁:①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说明: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并用来引课,极利于激发兴趣,更加深学生对奥斯特实验的理解和记忆,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二、进行新课1•电流的磁效应师:请你改变电流的方向,重做刚才的实验,你又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生:做实验后(实验中老师注意平日操作技能差的同学以便指导)学生回答磁针的转动方向改变了,这说明,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师:你同意这个的观点的请举手(了解信息),接上板书:(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的实验,就是着名的奥斯特实验,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电和磁总互不相关的,到19世纪初,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意识到, 各种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偶然发现: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它旁边的磁针发生了偏转这个意外的现象,引起了奥斯特的极大兴趣,他又继续做了许多实验,终于证实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在世界上第一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此段物理学史教育内容也可让学生阅读),今后你们在实验或观察时,一定要重视意外的和微弱的,或一闪即失的现象,它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通过螺丝线管的磁场。
师:演示用亮着的手电吸引大头针、铁屑,让学生看,既然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为什么手电吸不起大头针和铁屑?生:由于磁场太弱了。
师:怎样才能使导线的磁性更强,吸引起大头针?生:思考后:答增大电流或用几条导线共同吸(学生往往想不到用多条线共同吸时,教师演示用一块磁铁吸不起来的铁件,用两块磁铁共同吸可吸起来,类似同样道理,多条有电流的导线共同吸引铁钉,它们的磁场相互叠加磁性会加强)。
师:很好,但用增大电流的方法一般是不可取的,所以采取第二种方法,可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制成螺线管,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板书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提出问题:师:(创设问题情境)上节我们通过磁感线的分布,了解了条形、蹄形等磁体周围的磁场那么对通电螺丝线管外部的磁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提出问题(巡听,了解提问题的情况,可深入到较弱的组中去协助或鼓励)。
生:在小组内讨论提出问题,组长注意收集、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它的磁感线怎样分布?它也有两个磁极吗?它的磁场方向可否改变,它的磁场强弱可改变吗?通过螺线管的磁场有什么用?……说明:学生提的问题可能有的离题万里,甚至是错的,但老师不能当场进行否定,有的可以另一角度加以肯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师:请各组代表在班内交流提出的问题,把部分问题写在黑板上,并同学生一起归纳选择本次首先探究的主要问题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可能跟哪种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
师:请大家继续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来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巡听、了解各类学生的设计情况,着重插入到设计能力较差的小组给以必要的提示引导或者鼓励)。
(说明:充分利用课堂机会深入到学生间进行信息情感的交流沟通,给学生以帮助,极利于形成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各种信息,并加以合理调控,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若发现设计困难较,可投影出示:①用什么方法显示螺线管外部磁感线的的分布情况?®用什么器材孑③怎样做?三个问题给以提示。
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学生设计的方法可能是用若干小磁针显示,也可能是用铁屑显示,若有设计错八年级物理教案的也千万不要否定和批评)师: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实验方案,最后师生共同决定用铁屑显示,即在螺线管的上方放一块25X 20cm的玻璃板,用有网孔的铁屑盒把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接通电路后轻轻敲击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就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磁是怎样的了(此法由学生说出)。
师:让学生找出器材,说明为了增强磁性使效果更明显,管内插入了一个铁芯子(螺线管也可让学生自己绕制)要学生开始实验。
生:实验。
师:巡视指导、了解实验情况,并让实验完的同学(要有效果明显的)把铁屑的分布情况进行实物投影。
师: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跟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相似(此时学生会有成功的愉悦,要予以激励,并注意与学生共享)。
师:既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跟条形研体周围的磁场相似,那么请你对前面提出的关于它的磁极和方向的问题进行猜想(说明:在此猜想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动脑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生:思考后举手说出猜想结果。
师:同学生一起归纳猜想为通电螺线管也有两个磁极,极性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改变,两者间有确定的关系。
设计实验:师:投影以下内容:①仔细观察螺线管结构,画出示意(画同样的两个,准备填不同电流方向)。
②找出螺线管导线与电源相接的位置,弄清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两次不同),并标在结构示意图上。
③实验中你用什么方法检验螺线管的极性孑④把通电螺线管看作一个整体,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分别在两个图上标出螺线管的N极,S 极。
师:出示两个绕线方向不同的可见度很大的螺线管模型,示范画出绕线结构示意图。
并要求每个学生画出手边所用的那个螺线管的结构示意图两个,画完后小组内交换传看,画得是否正确(说明:学生从没画过甚至没见过螺线管及示意图,所以不会画,必须示范和指导,否则没法判断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此处是难点)。
生:观察所用螺线管的绕线,画出绕线方向示意图,画好后交换检查。
师:请大家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让几组把图画在玻璃板上(以备实验完分析关系用)自己巡视了解设计情况,可指导设计能力较差的小组。
生:组内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师: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实验方案,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方案为:“①画出两个带有螺线管示意图的电路。
②按图连好电路,用磁针检验出螺线管的极性并把N、S极和电流方向标记在图上。
③改变电流方向重做一次,再把N,S极和电流方向标记在另一图上。
④分析比较找出关系”。
(说明:此实验设计难度很大,详细指导是必要的)。
实验:生:按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同时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实验情况,深入到实验能力较差的小组进行指导)。
得出结论师:让学生总结出通电螺线管有两个磁极,磁极性质随电流方向改变而改变。
师:提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想出一句话来概括这种普遍规律?我们看看蚂蚁和猴子是怎么说的,也许会受到一些启示”投影图8.2—6让学生看)。
生:边看边思考。
师:请同学们再对照你的实验结果图,看看蚂蚁和猴子的说法仍然对吗?有普遍性吗,若对,就请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