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1、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实验是由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提出的,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教育改革。
新教育核心理念是: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
因为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梦想的,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2、实施新教育我们采取的措施:(1)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2)师生共写随笔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3)构筑理想课堂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3、新教育下儿童的生活方式“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
在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中,童年却充满了危机: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等童年的杀手,潜伏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随时准备着吞噬孩子们的闲暇、良知和身心健康。
在设法把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从童年生活中清除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平安地度过危机重重的童年。
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就“晨诵、午读、暮省”。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大多数人的反对,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5篇)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1】开学的前一天,学校组织培训学习,起初不知道谁来培训,后来知道是教科所的徐锡华老师来讲时,心里不满充满了些许期待。
因为自己去年上半年在实验小学实习时有幸听过他的课,名不虚传。
不论是讲语文还是政治,都是那么震撼人心,他讲课的方式大气自然,娓娓道来,教学设计新颖,深入孩子的心灵,每次听完后都回味很久这次他能来我们学校培训,自然欣喜万分。
徐锡华老师以《实施新教育,深化素质教育》为主题,给我们讲了什么是新教育,如何实施新教育以及新教育实验的.意义。
新教育就是生本课堂,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心开始教育,让学生喜欢学习,享受学习。
徐锡华老师讲的很生动很实际,不是传统意义作报告的理论性语言,他列举了各种例子,对比中外教育的模式,层层深入,让我们从更深的层面加强对新教育的理解。
从中可以看出他本人对于很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也常有这样的苦恼:在复习的时候,生怕漏掉某篇课文、某个知识点,面面俱到,不厌其烦。
可是考试总有遗漏,还考察课外的东西。
我们也清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教给学生一些受益终身的东西,尤其是在他们的宝贵的青春岁月里。
我想,读书就是最好的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学校即使什么都没有,只有书,也可以成为一个学校。
足可见,营造书香校园是一种终极追求。
为此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很多活动,像读书漂流,亲子共读,推荐阅读书目、开展读书节活动等。
学校教育是为了一时之需还是终生之用?可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在校学的很多东西一辈子都用不上”?学校教育应多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地思考并加以探索。
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心得体会【篇2】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20__年暑假教师集中培训。
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让我过的很充实!聆听县级骨干教师的讲座,使自己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师德修养等方面都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收获最大的几点。
陈独秀:新教育是什么——1921年在广东高师演讲词
陈独秀 :新教育是什么
1 2 年在广东高师演讲词 1 9
有 人 说 :新 教 育 是 学 校 , 旧 教 育 授 方 法 是 教训 的 ;新 教育 是 客 观 的 ,教
是 科 举 。 其实 这 个 分 别不 过 是 形 式 的分 育 主义是社会 的 ,教 授方法是启 发 的。 别 。或者 又有人 说 :旧教 育是 习经 、 旧 教 育 的 主 义 是 要 受 教 育 者 依 照 史 、子 、集 ,新 教 育 是 习科 学 。其 实这 教 育 者 的 理想 ,做 成 伟 大 的个 人 ,为圣
生 如何 如何 ,怎 样 才 能 够使 学 生不 如 何 堂 教 起 ,一 间 讲 堂 内 有 几 许 长 ,几 许 如 何 ,完 全 是 启 发 的 意 味 ,是 很 要 虚 心 阔 ,几许 高 ,几 个 窗 ,有 些 什 么 东 西 ,
去 研 究 儿 童 心 理 ,注 重 受 教 育 者 之 反 这 都 是 最 好 的材 料 ,最 好 的教 法 。因 为
按 老师 的要 求去 刻 板 地学 那 些 东 西 ,死 来 ,培 养 的学 生 创新 能力 明 显不 高 。可
做 题 目,死 背 书 ,渐 渐地 ,学 生 对 知识 是 ,中 国的学 生 一 到 了 国外 ,换 了种 学 的 好奇 心 就 被慢 慢 地 磨蚀 掉 了 。最 突 出 习 环 境 ,就 又 重 新 焕 发 出 兴 趣 、好 奇 的 例子 就 是 前几 年 经 常有 人 说 孩 子小 时 心 ,在 那 种 环 境 下 就 又 变 得 很 有 创 造
实 ;缺 点 就是 学 生 完 全是 被 动 接受 老 师 老师 的 ,老师 怎 么讲 就 怎 么 说 ,不 要乱
的 知识 ,不 能掌 握 学 习 的方 法 。 而且 ,
新教育的名词解释
新教育的名词解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新教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什么是新教育呢?新教育指的是一种以个体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首先,新教育注重培养个体的全面发展。
与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的模式不同,新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在新教育中,学生更像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其次,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创造力是未来世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新教育通过设立创新课程和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在这些课程和项目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都是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他们需要主动思考、寻找解决方案,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批判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评估信息和推理的能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
另外,新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未来社会中,个体的成功不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竞争力,而更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
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在合作中的能力和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协作和解决冲突。
同时,新教育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
新教育的实践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项目学习、实践教学、个性化教育等。
项目学习是一种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从而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实践教学注重提供实践机会和场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社区服务、参观工厂等。
个性化教育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读后感《新教育》是一本由陈宝生所著的教育类书籍,书中详细阐述了新教育的理念、特点和实践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新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书中提到的新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认为传统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
而新教育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理念的转变对于教育的改革意义重大,也引发了我对教育模式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书中对新教育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作者指出,新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同时,新教育也注重教师的角色转变,提倡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陪伴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
这种教育特点的转变使我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也让我对教育的实践方式有了新的思考。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新教育的实践方法。
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方式。
这些实践方法都是基于新教育理念而提出的,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实践新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这些实践方法,我对如何将新教育理念付诸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的教育实践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新教育》,我对新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教育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也让我对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我相信,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育一定会朝着更加健康、全面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认同并实践新教育理念,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教育》读书心得范文
《新教育》读书心得范文《新教育》是中国教育家屠呦呦教授撰写的一本教育专著。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获得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考。
首先,书中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传统教育常常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专业发展需求,而《新教育》则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需要因材施教。
这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我开始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书中提倡的“问题导向”教学法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传统教育往往着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新教育》则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此,我开始尝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新教育》认为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应对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目标,我决心将更多社会实践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总之,《新教育》是一本思想深邃、富有启发性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也拓宽了教育思维和教学方法。
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武汉学习汇报材料
武汉学习汇报材料5月底我和姜艳、彭瑞、陈坤共4位老师一起到武汉枫叶国际学校学习,聆听李镇西教育家的“引领教师智慧成长”专题报告会。
我以前听过“南李北魏”的说法,也就是“南有李镇西,北有魏书生”,魏书生老师我是见过了,对他所提出的“松、静、匀、乐”注意力体操以及“科学和民主”的教育思想,我至今记得很清楚。
至于李镇西老师我一直怀着十分好奇而仰慕的心理,很想知道究竟在教学改革的今天他又是怎样的一种教育理念。
这一次学习能和大师见面并聆听大师的宝贵经验,我觉得十分难得,也格外珍惜三天学习的宝贵时间,时隔三个月,大师所说的许多话语有些我已经淡忘,但是他当时讲话后我心潮澎湃的感觉以及一些经典的案例和话语至今记忆犹新,他的教育思想已经扎根在我的心里。
我希望把所学到的东西尽可能全面的展示给大家,昨天我重新查看了自己学习时所拍摄的照片,记录的笔记,学习回来之后所写的随笔,如有疏漏或不当请大家包涵。
●什么是新教育迄今为止,新教育实验在全国已经有五十六个实验区和三千多所实验学校。
一项没有任何行政命令的教育实验,为何会有如此生命力?而且很多学校和老师都是自愿加入?第一、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是一个以教师成长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教师、学生及其父母——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简单说,新教育的起点是“教师成长”,终点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过程(或途径)是“十大行动”。
先说起点。
新教育的抓手是教师专业发展。
新教育也是专家引领,民间卷入。
新教育认为,一切都是教师的素质决定的,因此决定从提升教师入手,提升教育的品质。
再谈终点。
新教育希望达到的目的是“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第二、如何理解“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谓“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一是“教育就是生活,教师应该把教育当做生活”。
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也会拥有一种积极主动的教育生活状态;二是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其特殊在于生活本身的有机组成,而不是“八小时以内的工作”。
2023最新-《新教育》读书心得(优秀5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优秀5篇)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5篇《《新教育》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新教育》读后感篇一期中考完试后,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
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把它放在一边,其间也偶尔翻动过几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
可是寒假前,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每位老师在假期中认真研读《新教育》,做好读书笔记,并完成一篇读后感。
迫于形势,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一、富有“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富有“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
儿童生活通识培训
你是一个飞毛腿 姜乐颖 你是一个飞毛腿 你不威武,甚至也不绚丽 但是,你有信心,有胆量 你敢于向天下所有的 以平等对待你的眼睛说: 你是一个飞毛腿! 你是一个飞毛腿 世界老时 你最后老
世界小时 你最后小 而当世界沉默的时候 世界睡觉的时候 你不睡觉 为了今天 今天的感动和美 你不睡觉
儿童生活方式
一、新教育是什么?
1、新教育是一项民间组织,它的发起人是朱永新,朱老师是 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 会副会长。 2、80多年前,陈独秀曾回答过。 3、80年后,在许多新教育人看来,新教育首先是一个变革 的梦想,一种成长的激情。 4、朱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 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 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让太阳长上翅膀
金 波
真想让太阳长一对翅膀 天上就多了一只太阳鸟 让它在蓝天里自由飞翔 一边飞,一边自由鸣叫 它们的歌声是这样温暖 给人们心头带来了光明 孩子们看见了笑得更甜 盲人听见了也睁开眼睛
天上飞翔着光明的使者 飞临千万年的冰山雪谷 沙漠里流来了明亮的小河 高山上荡漾着潋滟的小湖
长翅膀的太阳是我们的心 好把光和热送给所有的人
天街小雨 我想天上的日子 也不好过 太阳, 是个疯子 满街撒野 孩子们一个个 汗水淋淋 好不容易 把太阳哄睡了 地板, 又 开始漏水 ……
夜晚的天空 (林焕彰) 夜晚的天空, 藏着好多好多的小猫咪; 他们好象很怕冷, 躲在妈妈的怀里, 只露出小小的眼睛。 我很喜欢看看他们, 他们也喜欢看看我。
1、班级诵诗
教师专业发展之:专业写作
1、教育叙事。 2、教育案例。 3、教学案例。 4、师生共写随笔案例的写作。
新教育十问十答
新教育十问十答李镇西1.什么叫“新教育”?2.新教育“新”在何处?3.我们学校已经很好了,是一个品牌学校,不需要提升了,搞新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4.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5.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6.新教育能够在中学搞吗?7.我教理科,可以搞新教育吗?8.做新教育是不是会很累?9.我这里地处偏僻,周围没有人搞新教育,校长也不支持,我可以搞新教育吗?10.如何加入新教育?1.什么叫“新教育”?“新教育”这个短语并不是我们所独创的,早已有之。
但在中国当下语境中的“新教育”,是“新教育实验”的简称。
那么什么是“新教育实验”呢?这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一一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一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朱永新老师说,新教育的彼岸是什么模样?我想,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
如果以我个人的体验和理解,我想这样表述,新教育就是点燃教师理想与激情的教育,是唤醒孩子梦想与创造的教育,是让教育生活充满诗情画意的教育,是让教育符合人性并充满人性的教育,是给孩子和教师自己的未来留下温馨记忆的教育。
2•新教育“新”在何处?新教育人认为,就教育理念而言,关于“新教育”之“新”,并不是前所未有的“横空出世”,而是归真返朴和与时俱进,也就是说, 今天所进行的“新教育实验”,是让教育回到起点,将过去无数教育家所憧憬的教育理想变成现实。
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现在如果有人穿旗袍,我们会说,哟,你今天穿了一件新款式的衣服,可实际上旗袍在中国古已有之,只是多年没人穿了,今天有人根据当下审美观进行了创造性加工,一穿出来便成了“新”的。
读陶行知有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1)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读《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有感唐琴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创立的教育理论,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他研究的是当时的教育问题,但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斯人已逝,当再次捧读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名篇,在字里行间当中我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从中学到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至理名言,我更体会感受到了作为一位人民教育家他所具有的伟大人格和教育情怀。
一、生平简介: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陶行知有两句重要的名言,一句是:“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另一句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知行,又改行知。
(60页小故事)1891年10月18日生于徽州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祖籍浙江绍兴。
6岁时,曾在邻居家厅堂玩耍,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便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以为神童,免费为其开蒙。
后入家乡蒙童馆吴尔宽处就读。
14岁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他在睡觉的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
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
1909年他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
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元旦快报教育局推出新教育理念
元旦快报教育局推出新教育理念元旦快报:教育局推出新教育理念近日,市教育局宣布将在新年开启推行一项全新的教育理念,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该新教育理念将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和全球视野为核心,为学生们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会。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新教育理念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开设创新科目和组织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将有更多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育局还将鼓励学校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此外,教育局还计划引入创新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和科技竞赛,以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是新教育理念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教育局将推动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团队活动,如团队项目、社团活动和实践课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这样的活动将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来实现共同目标。
同时,学生也将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与他人沟通和协商的能力。
三、拓宽学生的全球视野教育局推出新教育理念还将注重拓宽学生的全球视野。
通过引入国际教育课程和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学生将有机会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并培养跨文化的交流能力。
此外,教育局还计划开展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和合作,为学生提供与其他国家学生合作的机会,增进了解他国文化和促进友好交流。
这样的教育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多元化、国际化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教育局推出的新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和全球视野,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会。
这一理念的实施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拓宽他们的视野。
我们期待这一新教育理念的实施能够为学生们打开更多的发展机遇,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教育"?——教育为理想的生活而存在
的途径是 独特 的“ 育过 程” 教 。所 以, 所有 在 关于教育的问题中 , 有一个 问题具有决定性 的
下 主导 的课 程改革 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 。与
此同时 , 朱永新 教授 主持 的“ 教育 实验” 由 新
意义 , 这就是“ 我们需要什么样 的生活” 。这个
问题 , 是其他问题 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
遗憾 的是 , 多人在结束学校 生活之后 , 很
仍 然找不 到 自己的生活理想 。一个没有 理想
的人 , 又如何能 够发 现 人生 的意 义并 为之 奋
斗 ?一 个 由 缺 少 理 想 的 人 民 组 成 的 民 族 , 它 的 未来 又会 往 何 处 去 ?
那么 , 在这个 时代里 , 中国人需要 什么样
新时代的生活为根本指标 。
令人遗憾 的是 , 课程 对 于生 活 的意 义经
常被忽 视 。学生 把 课 程 看 做应 付 考 试 的工
具 , 头于题海 的演 练 , 埋 却不 知道这种演 练对 自身生活的价值 究竟何 在。而教师则把 课程
为 日常政治 生活 的 内容 , 现 代 民主 意识 成 使
教育也不例外 , 不 过它 实现这 一 目的 只
是不断变更 的长 河 ,新 教育” “ 也就 成为 一个
永恒 的话 题 。
2 世纪初 , 1 中国人 的生活发 生了 巨大的 变化 , 而教育似乎还没有 缓过神来 , 仍然沿 着
固有 的惯 性 向 前 走 。这 时 , 由教 育 部 自上 而
今天 , 我们需要什么样 的“ 新教育” ?
思考这个 问题 , 需要 回到人 类 文化 活动 的出发 点 。人 类 的一 切 活动 都 只有 一 个 目 的, 这就是为 了更好地生活 。那么 , 么是 生 什
四新教育
四新教育一、“新学校”标准:1、教育即“人学”:富有人性,以人为本,尊重生命;2、以儿童为课题:立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3、有一名从来不自诩为“教育家”的校长和一支热爱学生的教师团队;4、不是应试名校,甚至不一定有很高的升学率;不是硬件名校,甚至不一定是重点学校;5、有文化,但文化一定不是控制和专政;尊重差异、注重过程,淡化竞争、崇尚合作;6、不抢生源、不挖“名师”,善待每一名师生,维护教育公平;7、崇尚学生主体和自然成长,准许学生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8、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丰富多样的学校生活;9、是一个让师生在精神及身体上感到安全而愉悦的场所;10、有良好的教学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学,更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追求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收获。
解读:好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升学率高、大楼林立、绿草如茵的学校就一定是好学校吗?我们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中国教师报》就曾提出“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这个借喻来自于梭罗《种子的信仰》里的一段话: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
相对传统名校,这里的“池塘”,是一个教育的环境生态概念,要求学校首先是平等、和谐的包容、接纳、尊重每一个学生。
这很不简单,当传统的“教育学”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学校评价的几级指标时,我们有可能真的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渴望,忘记了教育正在以愈加高尚的名义对生命施以暴行,学校教育必须对生命负责,这是一道再也不可逾越的底线。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升学率比孩子的生命更重要的。
如果连“人”都不在了,那么,一切和“人”相关的也就魂飞湮灭了。
二、“新教师”“新教师”显然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不是课堂里的警察、法官,学生也不是小偷和犯案者,甚至教师都不是设计师,学生也不是施工者。
新教师应该扮演四个者:一是教育专业者;二是学校生态的建构者;三是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四是信念的传播者:标准:1、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感,努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心灵进化;现阶段,必须敢于投身课改、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之路,做一个教育使命的担当者。
新教育心得体会通用3篇
新教育心得体会通用3篇新教育心得体会篇1《什么是教育》一书中的言论丰富且不乏许多闪光的地方。
大家读了之后会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来看看《什么是教育》读后感吧!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篇一: 教育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概念,曾经有无数人考察它的意义。
《什么是教育》这本书就是回答这问题的一本书,它以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理论为层面,深入考察教育的本质涵义,结合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内容,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在文中,作者先列举了杜威对教育思考时提出的四个问题,1、什么称得上是教育?2、在没有任何修饰的情况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3、教育的纯粹、简单指的是什么?4、满足什么条件,教育才能成为现实,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围绕以上问题,对理论作实践的考察,作者提出一个简短的定义:教育是文化传播的社会促进过程。
但我们发现,这不能全面解释教育的内涵,因为教育的复杂内涵与外延,实质是一个主动接受与被动接受的问题。
按照黑格尔的理论,也就是有关抽象和具体性的一般概念有关。
黑格尔对教育的考察是深入的也就是所谓的偶然真理和内在真理,真理才是教育使命的核心,所以作者把它命名为五个性:事实性、系统性、工具性、道德性和主观性。
但教育有一个先决条件,先决强调教育概念的逻辑地位,也强调他们的时序地位。
如果考察教育的思维层面,那么也就是一个从理性到思辨思维的过程。
在阅读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对立性,它们是本质与存在、崇高与世俗、实际与沉思的关系,而整体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的崇高性。
我总是认为,教育是独立的,一种超脱与政治、社会制度以外的东西,激发人类思维的独立。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篇二: 今夏有幸阅读了《什么是教育》一书,本书作者思维开阔、观点突出。
本书作者在书中有诸多阐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以下的观点: “哲思活动是绝对自由的自我存在的特殊表达”,“原初性的哲学思考者享用了通过思考而又超越思考的自由,他们不想在探求包含一切活动的存在本身时,寻找勉强的知识。
在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新教育实验,是教育史上一场新的变革,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新教育,即使去年校长带领我们一起去了宋店中心小学,学习人家学校的新教育开展情况,也是一知半解,这次的学习使我在理论方面对新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给我了很深的感触,新核心理念的提出,是想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样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生活本身,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主导下,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的今天,新教育的横空出世,使我们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了希望。
现在的教育,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在繁多的作业,在家长所灌输的成才论下,他们的学习更象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更象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更多的人是在疲于奔命,更多的人成了牺牲品,也使孩子们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那份童真与快乐。
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针对的就是这些脱离人性摧残童心的畸形的教育而言的。
新教育中对服务于学生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思想。
它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教师本身的教育生活也应该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幸福完整的。
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教师,要想使新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形式,顺利地、不打折扣的有效开展下去,就首先需要教师要转变思想,转变观念,改变的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及学习新的知识架构。
基于这些,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充电,不断地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专业素质,做到与时俱进。
就这一点而言,要想在短时间内有新的突破,仿佛是很难实现,最起码我认为在我们学校很难。
似乎在以往的观念里面,小学的教师就应该是全能型的,不存在什么专业发展,每个老师不管什么专业,学校里所开设的每门课都可以胜任,用通吃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新教育读后感
新教育读后感《新教育》是一本讲述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书籍,作者通过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首先,作者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传统教育模式以灌输和考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而《新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这种教育理念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其次,书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例如,作者提倡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这些方法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成功的教育案例,这些案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或者从身边教育工作者那里得到的。
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实际效果,也让我对新教育充满信心和期待。
通过阅读《新教育》,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格。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机械的灌输,而应该是一种有机的启发。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会努力贯彻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情感沟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也会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读完《新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新教育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首先是一个孩子,一个需要成长和完善的孩子。
新教育在被鼓励、被期待、被传播、被弘扬的过程中,同样经历着被置疑、被批评、甚至被贬低、被谩骂。
然而,今天我最想说的依然是,每一个新教育人都应该对这一切心怀感激,因为,它使新教育变得更加成熟。
什么是新教育?
新对应旧,新教育继承旧教育,变革、超越和优化旧教育,但新教育绝不是要叛逆那些不以时间为改变的、不为时代而转移的、不朽的教育真理!教育有诸多真理很久以前就被证明,却在不同阶段的功利现实面前被抛弃,我们要做的也许只是回归。
新教育不新,并非一个假命题。
因此,我们更愿意说,新教育是尊重教育真理的教育。
什么是新教育?
时代在发展,新教育要塑造的是生活在当下和未来的人。
当今世界,科技一日千里,知识爆炸式增长,教材已经明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新教育就是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不仅是新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新教育的重要特征。
新教育,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不断重温并坚守这些价值观,对于我们具体实践新教育,非常重要。
1、幸福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状态。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教育实验的宗旨。
要让实验老师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是生命叙事的主体,感觉到生命的丰盈和价值。
幸福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体验,而这种状态和体验,不仅仅是深藏于个人内心的私密感觉,还要能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中彼此表达、洋溢、辐射、放大。
要让每一个新教育人体验并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完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教育人是阳光的、开放的、微笑的、接纳的、包容的。
朱老师博大的心胸和真诚的为人,同样为我们诠释着获得幸福的内涵。
向别人传递、传播幸福,我们自身在实践新教育的过程,首先要找到幸福。
这是弘扬新教育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新教育实验不是书斋里的学术科研,也不仅仅是教师个体的自由探索。
新教育实验是有目的的行动研究,是很多人合力改变中国教育现实弊端的群体行为。
所以,在彼此的信任和合作中,是一个人领着一群人,少数人带动多数人去干事业。
影响可以影响的人,改变可以改变的人,接纳可以接纳的人,我们会更有力量。
2、秉持全面、和谐、可持续的教育质量观。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这“四个改变”是新教育实验的行动目标。
然而,“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像三座大山压在师生的头上,导致“教师苦、学生累、家长急、校长怨”。
重建全面、和谐、可持续的教育质量观,可以整合和打通新教育实验各种项目和行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在关注“学习性质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
每所实验学校都可以探索不同的课堂改革模式,但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伟大魅力,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应该成为各种不同课堂实践的基础价值观。
3、“五大理念”比“六大行动”重要。
新教育五大理念是: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能;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六大行动”是“五大理念”下的具体操作行为。
同样,我们推出的儿童阅读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理想课堂框架等,都是新教育实验项目化、课程化后的阶段成果,是“五大理念”指导下的具体的新教育实践。
研究院专家团队,行走在最前沿,占据着制高点,不断研发最新的新教育课程。
我们的实验区、实验校、实验老师,也不能“等靠要”,不能只定位在拿现成的课程去操作,大家都有义务和责任去开发符合新教育理念的各类课程。
桥西实验区用自己的实践给我们诠释新教育学校文化的基本思考;焦作人民中学、修武第二实验中学给我们提供了新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实践途径;常丽华老师的“农历课程”……都是很好的例子。
新教育是开放的,没有僵化的模式,有赖大家的共同创造。
在2008年的萧山实验区会议上,我针对实验区管理曾经提出六个方面的结合——“面和点的结合、质和量的结合、管和理的结合、培与评的结合、官与民的结合、专与兼的结合”,我觉得今天这六条仍然具有意义。
新教育实验不是某个单一项目的实验,是全面整体的变革实践,触及中国教育最核心问题的,所以我们不要把自己降格为某个具体教育项目的推广,任何时候我们要心中有数。
新教育不避“大而全”,别人批评我们,我们也要认,因为这是新教育实验的特点。
但我们在做新教育的时候,会选择一些重点项目作为突破口,从可以做的地方做起,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做精,做到极致,新教育更需要“小而精”。
目前,新教育实验区有27个,实验学校有800多所,分布在十多个省。
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新教育实验的群体数量,本身就是新教育实验质量的一部分。
但新教育人应该更加清醒的是,没有质量的数量,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需要加强服务与管理,慎重发展实验区。
没有实实在在的新教育成绩呈现,我们宁可暂时不发展实验区。
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把现有的实验区服务好、打造好、经营好。
非常欣慰的是,我们有一批实验区已经或者正在成为新教育实验开花的重镇。
例如:绛县、焦作、桥西、海门、萧山、临淄、鄂尔多斯、凤冈、奎屯等,领导重视、推动有序、实验扎实、成效显著,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最后结合研究院的具体工作,就一些思路与大家交流:
1、形成区域联盟,加强区域联动,激活区域交流
刚才新海公布了区域联盟的文件,这也是研究院课题管理中心进行实验区管理的一个新举措。
我们希望在区域联动中,发挥各个实验区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在联动中保持实验的生命力和连贯性,也希望区域联动成为推动各实验区自身工作的促进力量。
更希望在联动中,培育和推出一群新教育实验的榜样学校、榜样教师。
新教育研究院将为区域联动提供智力和资源的支持。
2、培育新项目,寻找增长点,丰富实验内容
新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在课程开发方面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开发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新教育课程。
他们是新教育研究和课程开发的核心力量。
新教育也需要培育新的研究项目。
新教育研究院在北京设立新阅读研究所,专门开展阅读研究。
此外,以基金会项目支持的方式,组织开展“新儿童写作研究”,“新诗教”儿童诗意课程研究,“儿童新生活研究”等。
这些研究和开发,以新教育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为指导,以项目制方式开展活动,其阶段成果,由新教育研究院组织研究中心专家进行项目评估和审核,再决定在新教育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推广。
3、加强地方研究中心建设,更有效地承担实验推广职能
实验区打造一支成熟的能进行新教育课程培训的核心团队,并且这个团队能够紧跟新教育研究中心,及时吸纳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本地区新教育活动的开展,这对于新教育实验的深度推进,具有关键价值与核心作用。
很多优秀实验区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研究院全力支持各实验区“地方新教育研究中心”的建设。
对于已经成熟并取得卓越成就的优秀团队,研究院要给予一定的经费和项目支持。
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文件的形式,发布这个活动。
4、发挥新教育基金会的职能,为新教育项目研究助力
新教育基金会于今年2月注册成立,成立这个基金会的目的是为了以专业的公益资助和项目管理的方式,促进新教育实验的发展。
基金会的使命是“成为促进新教育实验发展和推动中国教育创新的助推器”。
在我国林林总总的教育基金会当中,新教育基金会将以高品质的儿童课程为特色,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文化重建,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创新实践,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培养未来的幸福公民。
新教育研究院与新教育基金会一起将符合新教育精神的诸多儿童课程,在现有的儿童阶梯阅读课程之外,将资助开发和推出更多特色课程,例如儿童写作课程、儿童诗意课程、儿童幸福德育课程、儿童数学阅读课程、儿童英语与写作课程、儿童科普课程等等,给予新教育实验学校更多的选择,更专业的支持,让新教育的幸福丰盈多彩起来。
研究院和基金会推出新的特色课程,将经过课程研发、课程试验和课程推广三个阶段。
希望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参与课程的研发和试验,可以主动向基金会自荐或推荐特色课程,也可以积极申请成为新的特色课程的试验学校,也可以积极申请推广适合自己的特色课程成为本校的校本课程。
朋友们,新教育实验需要我们携手共同努力,虽然前进的路上有各种坎坷和挫折,只要我们相信新教育,相信新教育对于中国教育的意义,相信新教育能够给区域教育带来改变,我们的步伐就不会停止。
千里追梦皆少年,相聚焦作,求索共牵手,无怨无悔;
一生相托新教育,同担道义,取暖互慰勉,有义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