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1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教案标题: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2. 掌握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分子和离子。
2. 物质的宏观性质:颜色、硬度、熔点、沸点等。
3. 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如铁的磁性、水的透明度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性质与物质的结构是否有关。
知识讲解:2. 介绍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3. 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物质结构决定了它们的性质,如分子间力的强弱影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等。
示例分析:4. 选择几个常见物质进行示例分析,如水和氧气。
解释它们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质的类似关系。
实验探究:5.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加热不同物质的样品,观察它们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讨论与总结:6.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思考。
拓展活动:7.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作业: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物质,研究其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展板进行展示。
评估:9. 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讨论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资源:- 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物质的性质- 实验材料和设备- 拓展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 学生作业评估表格教学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如深入研究物质的晶体结构、分子间力的类型等,并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探究。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的关系;2. 掌握常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变化。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基本结构a. 原子结构:质子、中子、电子;b.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c. 分子结构和离子结构。
2. 物质的性质a. 密度和比重;b. 熔点和沸点;c. 导电性;d. 可溶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物质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兴趣。
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为什么铁比木头重?为什么冰会融化?为什么盐可以溶解在水中?2. 知识讲解a. 物质的基本结构讲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介绍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
讲解分子结构和离子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b. 物质的性质依次讲解密度和比重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熔点和沸点的概念,以及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导电性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可溶性的概念和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变化。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铜导电性好,木头不导电?为什么冰会融化成水?4. 拓展应用给学生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为什么铁锅可以传热?为什么盐可以溶解在水中?5. 总结归纳总结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强调物质的性质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四、教学评价1. 口头回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提问学生,让他们口头回答问题,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题目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3. 实验报告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要求他们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并解释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学PPT:用于讲解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知识点,可以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
3.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引言: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我们理解自然现象的重要基础。
本教案旨在通过探索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
一、物质的基本结构1. 原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通过引入原子模型,学生可以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和组成。
2. 元素的特性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研究元素周期表,学生可以了解元素的分类和特性。
3. 分子的形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通过引入分子模型,学生可以了解分子的构成和形成过程。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密切相关,尤其在物质的状态变化中更加明显。
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结构差异以及相应的性质变化。
2. 化学反应的发生化学反应是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重要体现。
通过实验和示意图,学生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过程,进一步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应用1. 材料的选择与设计不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了解材料选择和设计的原则,培养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2. 新材料的研发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研究对新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介绍一些新材料的应用案例,学生可以了解新材料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结语: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自然现象和应用科学知识的关键。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创造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高中化学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结构与性质
目标:了解化合物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一、引入
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引发学生对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
1. 讲解化合物的结构: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金属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探讨化合物的性质:离子化合物的导电性、熔点,共价化合物的溶解性、熔点,金属化合物的导电性、延展性。
三、案例分析
1. 举例说明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四、实验操作
1. 设计实验,让学生验证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五、讨论与交流
1. 学生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
2. 指导学生归纳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规律,拓展思维。
六、作业布置
1. 布置学生对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2. 提议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案例。
七、反馈与评价
1.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梳理学生的反馈意见。
2. 学生反馈教学内容,提出建议和意见。
注:本教案仅为参考范本,具体内容和操作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高一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2. 掌握物质的结构对其性质产生影响的基本原理;3. 理解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改变其结构而得到改变。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 物质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3. 改变物质的结构以改变其性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观察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思考。
例如,冰和水的性质有何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a. 解释物质的结构是指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b. 解释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表现出来的特征或行为;c. 强调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2. 物质的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a. 通过分子结构和键的类型来解释物质的性质;b. 以水和氧气为例,讲解分子结构和键的类型对其性质产生的影响。
3. 改变物质的结构以改变其性质:a. 以加热冰为例,说明通过改变物质的结构可以改变其性质;b. 强调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调节其结构来实现。
三、实验演示(20分钟)选择一些常见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现象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例如:1. 用溴水测试酒精和水的区别;2. 用强酸和强碱测试醋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
四、教学示范(15分钟)以物质的结构为基础,设计合适的实验,通过调节实验条件,改变物质的结构,进而观察物质性质的变化。
例如:1. 改变饼干的烤制温度,观察饼干的硬度变化;2. 改变纸张的浸泡时间,观察纸张的强度变化。
五、小组讨论与总结(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认识到物质结构对其性质的重要影响。
六、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拓展。
1. 为什么物质的结构会对其性质产生如此大的影响?2. 除了改变结构,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3. 结构与性质之间是否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七、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写一篇作文,总结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1课时)
K
L
M
N
O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5p …
2
2
2
8
6
2
6 10 2
18
6 10 14 2
32
6 …
…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23
能层与能级
【学与问】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 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9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汤姆生原子模型
汤姆生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10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 ——原子有核 卢 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 瑟 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 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 福 核模型。 原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 子 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 模 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 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型 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
2014年母相同的不同能级中所容纳 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不同能级中的s级,所容纳的电子数 是相同的,但是能量是不同的。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26
能层与能级
总结:
①能层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②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 ③在每一能层中,能级符号与能量大小的顺序是: ns<np<nd<nf…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课件系列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1
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2)掌握不同物质结构的性质,如金属、非金属、酸、碱、盐等;(3)学会运用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交流与分享;(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1.1 物质与物质结构1.2 原子、分子与离子1.3 元素与化合物第二章:金属结构与性质2.1 金属的电子排布2.2 金属的晶体结构2.3 金属的物理性质2.4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章:非金属结构与性质3.1 非金属的电子排布3.2 非金属的晶体结构3.3 非金属的物理性质3.4 非金属的化学性质第四章:酸碱盐结构与性质4.1 酸的结构与性质4.2 碱的结构与性质4.3 盐的结构与性质4.4 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第五章: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应用5.1 物质结构的判断与分析5.2 物质性质的运用与实践5.3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探究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分享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单元测试:考察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关教材;2. 实验器材:实验室设备、化学试剂等;3. 多媒体教学资源:PPT、视频、动画等;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实验案例等。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课堂目标】1.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含义。
2.熟悉1~36号元素电子排布式(构造原理),重点掌握1~18号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
3.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理解电离能、电负性应用。
4.重点掌握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知识网络】【基础梳理】活动一: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表示及含义2.原子核电子排布与构造原理----书写电子排布式①26号元素的符号,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②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③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④Cr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⑤O价电子的轨道排布式为。
⑥(12江苏21部分)Mn2+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错因分析:注意点:练习:①基态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②Ni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③化合物NH4CuSO3中,金属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④24号元素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同位素与核素判断正误:Cl( )1、含18个中子的氯原子的核素符号:1735( )2、Na+的结构示意图:I( )3、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2的碘原子:12553( )4、铯—137:137Cs( )5、F的结构示意图:Cl( )6、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17( )7、中子数为7的氮原子:136N( )8、Na218O中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9、Cl-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错因分析:4.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判断正误:( )1、次氯酸的电子式:( )2、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3、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4、NH4Cl的电子式:( )5、CO2的电子式:( )6、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 )7、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OH错因分析:5.化学键常见物质的电子式的书写N2 NH3;CO ; CO2。
HCHO 。
C2H2HCN ; CaC2。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的教学设计方案
相图
01 理解相图
表示物质状态变化的图表
02 应用相图
分析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03 相图示例
演示不同物质状态间的转变
总结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掌握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 概念与原理。理解热力学原理、相变以及相图的 重要性,为深入学习物质性质与结构打下坚实基 础。
● 05
第五章 化学反应与平衡
液体
气体
等离子体
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 子间相互靠近排列有序。 常见的固体有金属、石英、
冰等。
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 积,分子间相互接近但无 序排列。
水、酒精等是常见的液体。
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分 子间距离较大,无序运动。 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就是
常见的气体。
由带电离子和电子组成, 呈等离子体状态。 太阳、闪电等产生的等离
非极性分子
分子中正负电荷 分布均匀
反应性
极性分子更容易 发生化学反应
总结
通过学习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的相关知识,学生可 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反应机制。分子的构 成和键的类型对物质的特性有着重要影响,理解 这些概念有助于学生在化学实验与应用中做出正 确判断和预测。
● 04
第四章 物质的状态变化
物质的状态
平衡位置
反应物和生成物 浓度的比例
动力学
基本概念
反应速率 反应机理
公式
速率常数公式 反应级数公式
关系
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速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平衡常数
01 描述化学平衡位置的指标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
02 判断反应趋势
通过平衡常数确定反应方向
03 影响反应平衡
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选修3_物质结构与性质_全册教学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第一节原子结构:2、能层与能级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符号表示 K、 L、 M、 N、 O、 P、 Q……能量由低到高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
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 K L M N O P Q……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 K L M N O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 50 ……(1)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3、构造原理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即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1—36号)氢 H 1s1……钠 Na 1s22s22p63s1……钾 K 1s22s22p63s23p64s1【Ar】4s1……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铬24Cr [Ar]3d54s1铜29Cu [Ar]3d104s1[课堂练习]1、写出17Cl(氯)、21Sc(钪)、35Br(溴)的电子排布氯:1s22s22p63s23p5钪:1s22s22p63s23p63d14s2溴: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这样的电子排布是基态原子的。
物质结构与性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分子的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1)如何理解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2)如何理解电负性概念;(3)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讨论与归纳: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
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
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怎样分布?是否重合?(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怎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讨论交流: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成方法,讨论、研究判断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
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
如:CO2、BF3、CCl4。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
如:HCl、NH3、H2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一般规律: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
如:HCl、HF、HBr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2)掌握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能够分析不同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3)学会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物质的稳定性、反应性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不同物质结构的差异及其对性质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3)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结构与性质研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2)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3)化学键的知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化学键的类型及作用力;(2)物质结构对性质的影响;(3)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糖的甜味、盐的咸味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1)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等;(2)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如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反应性等;(3)化学键的知识: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内容概述:本节课将讨论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并分析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4课时)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电子云轮廓图——原子轨道
S能级的原子轨道是球形对称的.
2014年7月15日星期二 8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
电子云形状
①s电子云呈球形,在半径相同的球面上, 电子出现的机会相同; ②p电子云呈哑铃形 (或纺锤形); ③d电子云是花瓣形;
④f电子云更为复杂。
2014年7月15日星期二 22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2014年7月15日星期二
23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练习:写出 24Cr
29Cu
电子排布式
22s22p63s23p63d54s1 Cr 1s 24
22s22p63s23p63d104s1 Cu 1s 29
洪特规则特例:
2014年7月15日星期二
24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Li: 1s22s1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科学探 究
观察下图,这些图称为原子的 电子排布图。
2.当电子排在同一个能级内时,有什么规律?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 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洪特规则
2014年7月15日星期二
20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洪特规则
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 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 的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小黑点不表示电 子,只表示电子在 这里出现过一次。 小黑点的疏密表示 电子在核外空间内 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电子云只是形象地表示 电子出现在各点的概率高低, 而实际上并不存在。
2014年7月15日星期二
6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电子轮廓图的制作
常把电子出现的概率约为90%的空间 圈出来,人们把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 原子轨道。 P10 最后一段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案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教学重点】1.基态、激发态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3.利用跃迁规则,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及其他光谱现象。
【教学难点】1.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联想·质疑2分钟在美丽的城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霓虹灯为什么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我们马上就会知道。
【板书】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量子力学前的原子结构模型二、复习旧课3分钟提问1.请同学们指出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特征?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完善。
回答问题为评价各种原子结构模型提供知识支持三、导入新课5分钟1.介绍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内容。
2.让学生评价“道尔顿原子学说”有那些不足之处,并对学生的评价加以完善同组内交流、讨论,并对“道尔顿原子学说”进行评价。
学生思考问题并做出否定的回答。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分析、评价能力。
1.使学生认识到原子结构模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171.道尔顿原子学说2.卢瑟福原子【板书】一、道尔顿原子学说1.介绍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核式模1.阅读“玻尔原子结构模1.使学生认识到“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对展开新课分钟结构的核式模型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型。
2.让学生思考:“卢瑟福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能解释氢原子的光谱是线状光谱吗?【板书】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1、逐条分析“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板书】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行星模型点拨:这里的“轨道”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电子层。
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全套)
能层 K L 3s 3p 3d 4s 4p 4d 4f
能级 电子 2 2 6 2 6 10 2 6 10 14
数
能层 2 8 电子
18
32
数 2n2 2n2
2n2
2n2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1、构造原理
多电子基态原子的电子按能级交错的形式排布
电子排布顺序 1s
→ 2s → 2p → 3s → 3p → 4s → 3d → 4p → → 5s → 4d → 5p → → 6s → 4f → 5d → 6p……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 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 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 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
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四、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 薛定谔等 以量子力学为基础
自旋量子数
能层 能级 轨道 自旋
大范围 小范围
公转 自转
1、泡利原理
填多少
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
且它们的自旋方向相反
2、洪特规则
怎么填
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地占据简并轨道
且它们的自旋方向相同
3、电子排布图
例:写出O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O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1s2 2s2 2p4
1s2 2s2
2p4
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排布式 O原子:1s2 2s2 2p4
电子排布图
1s2 2s2
2p4
O原子
六、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 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2)掌握物质性质的分类,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2)学会运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1)物质与物质结构(2)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2. 第二课时:物质的物理性质(1)物理性质的定义及分类(2)物质状态与温度、压力的关系3. 第三课时:物质的化学性质(1)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分类(2)化学反应与物质结构的关系4. 第四课时: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1)物质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2)物质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5. 第五课时:生活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现象(1)举例分析生活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现象(2)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2. 利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变化;3.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基本概念的理解;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化学试剂等;3.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六、第六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1. 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a. 原子核与电子云b. 原子轨道与电子排布c. 元素周期表的布局原理2.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a.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b. 电负性的周期性c.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七、第七课时:分子轨道理论1. 分子轨道的基本概念a. σ键与π键b. 分子轨道的能级图c. 分子轨道的重叠类型2. 分子轨道理论在化学键中的应用a.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b. 键能与键长的关系c. 分子极性与分子几何结构八、第八课时: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1. 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a. 离子晶体b. 分子晶体c. 金属晶体d. 原子晶体2. 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关系a. 熔点与晶体结构b. 沸点与晶体结构c. 硬度与晶体结构九、第九课时:化学反应与物质结构1.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结构变化a. 键的断裂与形成b. 分子轨道的重排c. 离子晶体的溶解与2. 物质结构与反应速率的关系a. 活化能与反应速率b. 催化剂与反应速率c.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物质结构基础十、第十课时:物质结构与技术应用1. 物质结构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a. 合金的性质与结构b.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c. 生物材料的结构与功能2. 物质结构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a. 药物分子与靶标蛋白的相互作用b. 药物分子的构效关系c. 分子建模与虚拟筛选3. 物质结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a. 环境科学中的物质迁移与转化b. 食品科学中的成分分析与结构改性c. 能源技术中的材料选择与结构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六、第六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补充说明:原子结构的理解是理解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复习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例1.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B.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大C.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D.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例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A.各能级的原子轨道数按s、p、d、f的顺序分别为1、3、5、7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 -1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⑪箭头所示的顺序。
物质结构与性质1备课
。
(4)由图像知 CaC2 晶胞结构在 NaCl 晶胞结构的基础上沿竖直
- 方向拉长,所以距离中心 Ca2+最近的 C2 2 分别在四个侧面中
心,故数量为 4。
答案
(2)1s22s22p63s23p63d10
3 (4)4
(3)sp杂化、sp2杂化
命题规律 从近几年新课标区“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 来看,稳定和创新是命题的特点,其命题热点主要集中考察以 下知识点: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电离能、 电负性等。 2.σ 键、π 键、分子的极性、“相似相溶原理”等分子结 构与性质。 3.晶体类型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以及四种晶体的结构与 性质差异。 从题型上看,一般给出一定的知识背景,然后设置 3~4 个小问题,每一个小题考查相应的知识要点仍是今后命题的基 本模式。
考点一
原子、分子结构与性质
练习巩固
【练习 1】 (2009 年福建卷)Q、R、X、Y、Z 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
依次递增。已知: ①Z 的原子序数为 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 ②Y 原子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 msnmpn; ③R 原子核外 L 层电子数为奇数; ④Q、X 原子 p 轨道的电子数分别为 2 和 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Z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4)图 1 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 4 个氮原 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 4 个顶点(见图 2),分子内存在空腔, 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 4 个氢键予以识别。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被该有机化合物识别的是 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CF4 c.NH+ 4
解析 不要答成所有电子的排布式。 (2)C、N、O 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O>C,注 意 N 元素第一电离能要比 O 元素的大。 (3)①NH3 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N 原子 sp3 杂化,根据题 干中给出的信息可知 N2H4 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也是 sp3。 ②反应中有 4 mol N—H 键断裂,即有 1 mol N2H4 反应,根据 反应方程式可知,1 mol N2H4 参加反应有 1.5 mol N2 生成,而 每摩尔 N2 中有 2 mol π 键。则答案为 3 mo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原子序数(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a. 原子符号:A z X A zb. O原子结构示意图:c. O电子式: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第二周期8 10第三周期8 18第四周期18 36第五周期18 54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26 118②族族序数罗马数字用表示;主族用A 表示;副族用B 表示。
主族7个副族7 个第VIII族是第8、9、10纵行零族是第18 纵行2 3 4 5 6 7 8罗马数字: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ⅦA 族:卤族元素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3、有关概念:(1)质量数:将质子数和种子数去整数相加而得的数值(2)质量数()=()+()(3)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数和一定数目中子数的一类原子。
(5)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6)同位素的性质:①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②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元素所占的百分比是不变的。
(7)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核素= m核素/(1/12·m (C1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M1·a% +M2·b% + M3·c%+·····Mn·n%练习:用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E电子层数填下列空格。
①原子种类由 A B 决定②元素种类由 A 决定③元素有无同位素由 B 决定④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由 B 决定⑤元素原子半径由 E 决定⑥元素的化合价由 D 决定⑦元素的化学性质由 A 决定4、元素周期律:(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层K、L、M、N、P、O、Q 。
分别用n=1、2、3、4、5、6、7 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2)排布原理: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从K 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5、判断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强弱的依据6、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1)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大如: H+<H<H-; Fe >Fe2+>Fe3+ Na+Na; Cl Cl-(2)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越小.如:①与H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H->Li+>Be2+②与Ne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O2->F->Na+>Mg2+>Al3+③与Ar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S2->Cl->K+>Ca2+7、电子数和核电荷数都不同的微粒:(1)同主族的元素,半径从上到下(2)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递减.如:Na Cl Cl-Na+(3)比较Ge、P、O的半径大小Ge>O>P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知识点一、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个电子练习:判断下列是否正确1、P原子L层电子最多能够容纳10个电子2、碘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0 5知识点二、能层与能级由必修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符号表示K、L 、M、N、O、P、Q……能量由低到高例如:钠原子有11个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层上,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个电子。
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理论研究证明,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K L M N O ……能级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 50 ……(1)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1、1S.2.2S.2P.3.3S.3P.3d、N知识点三、构造原理多电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的规律:电子按照能级顺序填充,填满一个能级再填另一个能级。
表中能级符号右上角的数字是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即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例如:Na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P63S2P1在书写电子排布式的时候,能级低的要写在左边,不能按照填充顺序写,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氢H 1s1硫S [Ne]3s23p4钾K [Ar]3s1溴35Br [Ar]3d104s24p52、某元素的原子3d能级上有1个电子,它的N能层上的电子数是( B )A.0 B.2C.5 D.83.[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钾(K)原子基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H2O分子的电子式为C.Mg的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D.Ca2+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若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最后两个能级表示为4d15s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该元素原子中共有39个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18个电子5.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C )A.X2YZ3B.X2YZ2C.XYZ2D.XYZ3电子排布书写还可以简化,将该原子前一周期稀有气体用括号括起来,用那个稀有气体的电子数代替前面的电子数后面写上价层电子排布.如20号元素铜Ca [Ar]4S2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铬24Cr [Ar]3d54s1铜29Cu [Ar]3d104s1知识点四、能级、能量关系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以不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能级(1)、在第n层中,能级的大小顺序:E n s < E n p<E n d < E n f(2)、各能级能量高低顺序a、E n s > E(n-1)S >E(n-2)S s > E(n-3)S·······b、E n p> E(n-1)p >E(n-2)S p > E(n-3)p·······c、E n d > E(n-1)d >E(n-2)S d> E(n-3)d·······d、E n f> E(n-1)f >E(n-2)S f·······e、E n s < E(n-2)f <E(n-1)S d<E np·······练习:下列符号代表一些能层或能级的能量,请将它们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1)E K E N E L E M k<L<M<N ,(2)E3S E2S E4S E1S1<2<3<4 ,(3)E3S E3d E2P E4f2P<3S<3d<4f 。
A[课堂练习]1、写出17Cl(氯)、21Sc(钪)、53I(碘)的电子排布氯:1s22s22p63s23p5钪:1s22s22p63s23p63d14s2溴: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54、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e、N、Na、Ne、Mg回答下列问题:在这些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N Ne ,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有Be ,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有Be ;L层电子数达到最多的有Ne NaMg ,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的有Mg 。
6、A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
B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比最外层多7个电子。
(1)A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 ,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Na_________;(2)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及名称分别是__Na2S 硫化钠_____D.C.DA:H B:O C:Al D:S E:K KAL(SO4)2·12H2O7.(8分)有几种元素的粒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均为1s22s22p63s23p6,其中:(1)某电中性微粒一般不和其他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Ar______。
(2)某微粒的盐溶液能使溴水褪色,并出现浑浊,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S2-______。
(3)某微粒氧化性很弱,但得到电子后还原性很强,且这种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__K+____。
(4)某微粒还原性虽弱,但失去电子后氧化性强,且这种元素的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即达稳定结构,这种微粒的符号是___CL-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