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合集下载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二、教材分析1. 诗歌地位与主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富有深刻哲理的现代诗。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它以鲜明的对比,歌颂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2. 诗歌结构与特色全诗共七节,每节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从诗的语言来看,简洁而有力,富有节奏感。

诗中的形象鲜明,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样的诗句,用最直白的话语却传达出深邃的思想,非常适合六年级学生在理解诗歌艺术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 教材的教育价值本诗有助于六年级学生进一步提升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体会诗歌中的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同时,通过对鲁迅精神的学习,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考人生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现代诗歌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

对于鲁迅这个人物,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也有所接触,知道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 学习能力学生在这个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对于诗歌中深刻的哲理和复杂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来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3. 心理特点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有了初步的思考,这首诗所传达的思想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但他们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化。

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不朽”“摔垮”等词语的含义。

- 了解诗歌的结构,理解对比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情感。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 第8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时作业 (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上册 第8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时作业  (含答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时作业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选择题1.《有的人》这首诗是作家臧克家为纪念谁而作的()A.鲁班B.鲁肃C.鲁迅D.鲁达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节诗的内容是()A.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B.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C.人的活和死是对立的统一体。

D.写两种人的不同活法。

3.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朽xiǔ臧zānB.摔shuāi入rùC.记jì刻kèiD.场chǎn抬tái4.下列词语,不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A.俯下—低下纪念—怀念B.情愿—宁愿永远—长久C.到处—处处伟大一崇高D.伟大一渺小永远一短暂5.下列词语中带点字不能解释为“腐烂”的是()A.永垂不朽B.老朽C.朽木D.腐朽6.“我们不是让自己活得悲惨,就是让自己活得坚强。

两者所花的力量是一样的”“命运与机会无关,而是与选择有关。

它不是等着发生的东西,而是等着努力达成的东西。

”这两句话共同传达出的含义,与下列选项最接近的是()A.人生方向可由自己掌握B.以坚强的态度接受失败C.快乐与痛苦是一体两面D.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7.下面对“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起源于大地。

B.我们生活在大地上,是大地的一份子;大地滋养我们,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C.世界万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也是天空的一部分,天空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二、填空题8.课文回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运用______________的手法,歌颂了_____________的人,鞭挞了_______________的人,构成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深刻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批判了那些“_____________”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_______________的人。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毛泽东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 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有的人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8∗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骑在人民头上的
有 他的还人活死着这了。就, 是鲁迅,“俯首甘人给为民人孺把民作他子摔牛马垮牛;的”。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自主探究
作威作福 横行霸道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心为民,甘愿为民牺牲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批判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歌颂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自主探究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自主探究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 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 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 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 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强化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
2.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深入思考。
3.优化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更有价值的讨论。
4.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希望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能让我的教学更上一层楼,让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趣,增强对鲁迅先生作品及其精神的认同。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有的人》,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4.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写作实践为载体,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有的人》的基本内容。这是一篇表达对鲁迅先生敬仰之情的诗歌,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段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对于修辞手法的掌握,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突破难点,如给出主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在写作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表达,提高文章的深度和独特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敬佩的人物?”(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表达对敬佩人物的敬仰之情。

仿写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

仿写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

仿写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
默默无闻地耕耘,
像鲁迅一样用笔墨铸就历史。

他们不求名利,
只为了那真理与正义的火焰燃烧不息。

有的人,
活在世上匆匆忙忙,
追逐着浮华与虚荣。

他们忘记了思考,
忘记了那曾经照亮他们道路的明灯与指南。

有的人,
忘记了鲁迅的名字,
忘记了那些为民族呐喊的文字。

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
却忘记了那永恒的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

然而,
鲁迅的精神永存,
那些为民族、为国家、为真理而战的人们。

他们用笔墨铸就了历史,
他们的名字与事迹将永远被铭记。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2021-2022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英雄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课文写作手法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英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进一步丰富实验操作的内容,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鲁迅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同时,加强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的联系,使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牢固。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堂小结,通过提问、复述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如“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等,并了解其含义。
4.主题探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讨论鲁ຫໍສະໝຸດ 先生的精神品质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启示。
5.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本节课内容紧扣教材,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激发他们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增强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5.培养人文关怀:让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关爱社会、关注民生的精神,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公民意识。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表达、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回顾诗歌《有的人》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 总结散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作者情感表达、结构特点等。
- 强调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如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对待劳动人民的亲切态度等。
-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回顾诗歌《有的人》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本课由纪念鲁迅的诗篇《有的人》和纪念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部分组成。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鲁迅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全诗分为两节,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抒写对“有的人”的评价,热情赞美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有的人》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2) 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手法、形象描绘等,体会诗歌的美感。
(3) 理解散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散文的结构特点,如层次分明、细节描写等,体会散文的文学价值。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为纪念鲁迅而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对待劳动人民的亲切态度、对待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待敌人的憎恨态度。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核心素养目标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作品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社会 的荒谬和人们的麻木不仁,具有极3
以一个名叫祥林嫂的妇女为主角 ,通过她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封 建礼教的残酷和无情。
祥林嫂的命运是中国封建社会底 层妇女的缩影,她的悲惨遭遇引 发了人们对封建礼教的深刻反思 。
鲁迅在这部作品中,以沉痛的笔 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无情 ,唤起了人们对社会底层的关注 。
03
鲁迅的思想与主张
反对封建礼教
揭示封建礼教的本质
01
鲁迅批判封建礼教是束缚和压迫人民的工具,主张推
翻和打破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揭露封建礼教对个体的摧残
02 鲁迅认为封建礼教剥夺了个体的自由和尊严,使人们
变得愚昧无知,阻碍了社会进步。
唤醒民众反封建意识
03
鲁迅通过文学作品和言论,唤醒民众对封建礼教的警
觉和反感,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反封建斗争。
提倡科学民主
崇尚科学精神
鲁迅提倡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社会和人生,认为只有科 学才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命运。
追求民主权利
鲁迅呼吁建立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促进社会公正和进步。
推动思想启蒙
鲁迅通过写作和演讲,唤醒民众的科学民主意识,使 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社会现象。
鲁迅的生平和成就
01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 想家和革命家。
02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自幼聪慧 好学,曾在南京大学和日本留 学。
03
鲁迅的文学成就包括短篇小说 、杂文、散文、评论等,代表 作之一是中篇小说《阿Q正传 》。
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关键人 物,他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第一至第五章节)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背景,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诗歌语言的品味和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鲁迅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和鲁迅的生平事迹。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章:诗歌背景和主题介绍1.1 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的背景。

1.2 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章:诗歌内容分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内容,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2.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语言品味3.1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语言美,如修辞手法、词语选用等。

3.2 学生练习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

第四章:情感体验4.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理解鲁迅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五章:鲁迅精神的学习和传承5.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精神,如勇敢面对社会问题、追求真理等。

5.2 学生思考如何将鲁迅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和情感体验的能力。

3. 学生对鲁迅精神的学习和传承的情况。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第六至第十章节)第六章:小组讨论与分析6.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与鲁迅有关的诗歌进行分析和讨论。

6.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研究诗歌的主题、内容和情感,并准备分享成果。

第七章:小组分享与交流7.1 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选择的诗歌分析结果。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内容。

(2)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

(3)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对社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2)认识鲁迅先生对中国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内容和主题。

(2)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对社会的影响。

(3)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成就的评价。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对社会的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学生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2)重点解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的案例或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与《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关联。

(2)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 学生分析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的水平。

3. 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的认识。

4. 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深度。

1. 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文本。

2.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相关资料。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8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8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课件)

野草
生命力顽强 默默无闻
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无私的奉献精神
探究意义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知识串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21段:给受伤的车夫夹碎玻璃,敷药包扎,并掏出些
钱给车夫。 ——关心劳苦大众
第26段:病重还三更半夜写文章,时长规劝女佣阿三多 休息,不让女佣干重活。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深层探究 互动交流二
结合本单元学习的文章及课外资料,围绕诗题叫“有的 人”,如果没有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和学习提示, 从哪里可以读出其中一种人就是鲁迅先生这种人?
探究意义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鲁迅
背景链接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 他是和闰土月下刺猹,雪地捕鸟的活泼少年——温情、纯净; 他是义无反顾弃医从文的青衫游子——刚正、执着; 他是甘愿做牛马和野草,不为自己,只为人民的革命志士;
他希望死后“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可世人和历史却以“民族魂”旗帜覆盖其灵柩。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新课导入
《少年闰土》
鲁迅的文章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他人的文章
《好的故事》
他人的文章
鲁迅的文章
作者介绍
臧克家(1905.10.8-2004.2.5) 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 被称为“农民诗人”。1934年毕 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是闻一多 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臧 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 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 人之一。曾任《诗刊》主编,他 的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代表 作《老马》《难民》《有的人》 等。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1月1日赏析:经典重温——臧克家《有的人》赏析爱好诗歌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好诗,不论新旧,都是经久难忘的。

只要是经久难忘的诗,大体都是名篇佳作。

当然,一首诗为少数几个人经久难忘,可能还夹某些偏爱的因素;但是为大多数人经久难忘,就表明那首诗的生命力的久,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就是一首能使大家经久难忘的好诗。

这首写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是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而作。

感从何来?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一个月。

一方面是“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已被人民推翻,另一面是从旧中国进入新中国的各色人等还不免带着旧社会的阶级和思想烙印。

鲁迅式的“有的人”固然很多,而处于对立面的“有的人”却也不少。

诗人面对现实,回忆鲁迅生前和逝世以来的社会状况,有感而作此诗。

此诗不仅反映了生活真实,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倾向,因此,这是一首真实性与倾向性相统一的抒情诗。

诗的第一节指出当今之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人:一种人“虽生如死”,另一种人“虽死犹生”。

“虽死犹生”的人,自然是指当时被纪念的鲁迅,是对“永垂不朽”的鲁迅的歌颂;但是,作为典型形象看,也不是单指鲁迅,同时还暗示着与鲁迅品质相同的许多人。

至于作为对立面的“虽生如死”的人,当然指坏人。

这节四行诗,两句话,是全诗的总帽,统帅全篇,虽通俗易懂,但容量很大,概括力极强,耐人寻味,今人猛省!接着三节(即诗的第二、三、四节),把“虽生如死”的人和“虽死犹生”的人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比形象、比思想、比情操。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专注下一代成长
人民把他摔倒;Βιβλιοθήκη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 年 11 月 1 日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原文、赏析及作
者简介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幺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燃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专注下一代成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的主题思想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作者明明说是“纪念鲁迅有感”每一节又不 点明鲁迅,而是以“有的人”开端,自然就不单是诓歌鲁迅。因此,这首诗实 际上是通过纪念鲁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只有这样认识主题,才能 概括诗的整个内容,挖掘诗的广度与深度。这是诗人的美学理想在诗歌创作 中的具体反映。不论诗人自己是否察觉到这一点。他所塑造的对立形象却流 露了这一点。诗人在对两种人的对照中,始终只是暗示鲁迅,而不点明鲁 迅,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只是说这首诗歌颂了鲁迅,就大大缩小了诗的容 量—一它的广度与深度。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看似平常,却也奇特。诗人既然是“有感”而作,就从“美 感”出发。但是,什幺是真善美,什幺是假丑恶。诗人并不贴标签,也不喊口 号,只从对人世间两种的深刻感受出发,运用通俗、亲切、生动的语言,写 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一般人对这首诗的分析,都说诗人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 艺术技巧,这当然也说得不错。的确,诗的每一节都用了对比,把真的、美 的、好的、和假的、丑的、坏的作了对比。但是,诗人的这种对比,并不限 于某一节诗,而是贯穿整体,诗人是用“铺陈”的方法来安排对比的。所谓“铺 陈”就是传统的表现手法“赋”。《有的人》的作者正是为了“铺陈善恶”而运用 对比的。诗人铺陈了三种对比:第一种对比即第一节的总帽,是两种截然不 同的人的对比,它统摄全诗。第二种对比,主要是比形象,比形象的斗争的 过程。第三种对比主要是比下场,比两种形象在历史风云和时代潮流激荡下 的不同结果。诗人正是把这样三种对比铺陈开来,成为一首既整齐又错综的 抒情诗。 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1905 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中国现代着 名诗人。笔名少全、何嘉,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从小喜爱古典诗词。 18 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

部编版小学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文原文及赏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½》原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赏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诗人通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一对比,生动地表达了人的生命价值并非取决于生理上的生死,而在于其精神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接着,诗人以“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为对比,批判了剥削者和压迫者的骄横与自私,赞扬了那些为人民服务、甘于奉献的人。

然后,诗人用“把名字刻入石头”和“情愿作野草”进行对比,指出追求个人名利的人,其名声往往短暂易逝;而那些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人,他们的精神如同野草般坚韧不拔,生命力旺盛。

最后,诗人通过对两种人生选择的结局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为大多数人服务、奉献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历史和人民对这两种人的不同评价和对待。

总的来说,《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以其深刻的哲理、鲜明的对比和激昂的情感,成功地塑造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形象,同时也对人们提出了关于人生价值和选择的重要思考。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纪念鲁迅的诗歌,更是对所有人的警醒和启示。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及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及练习题

28*.《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 - 2004),汉族,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农民诗人”。

主要作品: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等。

二、多音字给:gěi(给力)jǐ(给予)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当:dāng(当时)dàng(上当)着:zhe(看着)zhuó(着迷)zháo(着重)三、近义词伟大——崇高俯下——低下不朽——永恒情愿——甘愿摔垮——摔坏永远——永久抬举——器重四、反义词伟大——渺小情愿——被迫永远——暂时抬举——贬低五、理解词语伟大: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六、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2.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本文不仅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

3.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鲁迅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七、课文主题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28*.《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练习题一、在正确读音后打“√”。

不朽.(xiǔ qiǎo)俯.下(fǔ fù)摔.垮(shuāi lǜ)雕刻.(ké kè)春.风(chūn chōng)群众.(zhòng zòng)二、正确填写“的、地、得”。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捍卫别人的利益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两 人民永远记住他! 种 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不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同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下 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品炼诗句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 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人们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对 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写下《有的 人》一诗,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做牛马
刻名字想不朽——情愿作野草让火烧
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更好地活 摔垮——记住 名字烂得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下场可以看到——抬举得很高很高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者是通过哪些方 面的对比来突出鲁迅的伟大的?
有的人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初读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含义。 2.思考问题,文中写了哪几种人。 3.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感受?
字词含义
不朽(xiǔ) ⒈永不磨灭(多指抽象事物) 如:不朽的功勋,永垂不朽,流芳百世。 ⒉ 存在于人类的记忆或记载中。 如:人类希望通过他的行动而不朽。
走进课文
全诗分为几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讲了什么?
3.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里表现了鲁迅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高贵品 质。鲁迅的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 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 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 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鲁迅精神的理解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课程中尝试引入更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自己表现得还不错,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但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理解:《有的人》全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2.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写作背景,探讨作者为何要纪念鲁迅,以及通过纪念鲁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如“俯首帖耳”、“横眉冷对”等。
4.语法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如“有的人,俯首帖耳,甘为孺子牛;有的人,横眉冷对,千夫所指无改色。”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5.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6.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对比、排比等写作手法,以及鲁迅先生倡导的精神品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人的品质让你感到敬佩?”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认为鲁迅精神在现代社会有哪些体现?”

《有的人》读后感范文五篇

《有的人》读后感范文五篇

《有的人》读后感范文五篇【篇一】《有的人》读后感范文诗分为现代诗和古诗两种,我特别喜欢具有押韵风味的古诗,对现代诗相对冷漠,但只有一首现代诗例外,它就是——臧克家的《有的人》。

这首诗是作者为了纪念鲁迅逝去十三周年之作。

整首诗结构简洁、题目新颖又独特。

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这首诗是通过对两种不同的人对比而实行的。

赞扬了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有人的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我品味良久,感受到了一丝哲学,在那个时代,*骑在人民头上,耀武扬威,欺压人民。

可鲁迅虽然在地下永远长眠,但是活在人民心中,*虽然还活着,但是在人民心中早已死亡。

鲁迅的精神永驻,在人民面前永远那么伟大,鲁迅的精神和思想永驻人间。

鲁迅和*,一位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鲁迅为了更多的人更好地活着,时刻为人民服务,捍卫人民的利益;而*却让别人不能活,一切为了自己,侵害人民的利益,处处欺压、迫害人民。

鲁迅用他的武器——笔。

揭露了*种种的罪恶。

*曾多次威胁他,可他心里永远没有退缩,只有一往无前,令*害怕,让老百姓心安。

后来,人民站起来了,有自己的话言权,鲁迅和*又怎么样了?*对人民如此差,相信不用我讲大家也会知道;爱护人民的鲁迅则被人民无限崇拜和爱戴。

鲁迅,伟大的民族英雄,在这里,我向你致敬。

【篇二】《有的人》读后感范文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他的作者臧克家。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这首诗却令我受益匪浅,印象极其深刻。

这首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先生的深厚感情。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书写“俯、摔、垮、郊、涯”等生字,深刻理解“不朽、尸首、下场、抬举、纪念、情愿、到处、伟大、永远、抬举”等词语在诗歌语境中的含义,提升字词运用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练背诵诗歌,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多种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仔细学习诗歌中对比的写作手法,从诗句的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方面深入分析,体会其对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尝试运用对比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深入了解鲁迅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学生向鲁迅学习,培养为人民奉献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诗歌中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结局,从诗句的细节描写中剖析两种人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

全面体会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包括每节诗中两种人的行为、态度、命运等方面的对比,感受其强烈的表达效果,理解对比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彰显主题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领悟作者对生死、人生价值的深层思考,透过诗歌理解鲁迅精神的实质,引导学生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分析法、情境教学法、拓展延伸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多媒体上展示鲁迅先生的多张经典照片,包括鲁迅先生在书桌前写作的照片、与进步青年交流的照片、在演讲的照片等,同时播放一段舒缓且略带沉思氛围的音乐,如《沉思曲》。

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些鲁迅先生的照片时,你们心中浮现出的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你们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呢?比如他的作品、他的思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信息。

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类文)

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类文)

谨忆周树人君藤野先生因为是多年前的旧事了,所以记忆不是很清楚。

但我可以确定我从爱知医学专门学校转职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末的事。

在那之后两年或三年,周树人君作为第一个从中国来的留学生进入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

因为是留学生,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周树人君和一百人左右的新入校生以及三十多人的留级生一起听课。

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

记得那时周君的身体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

当时我主讲人体解剖学,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

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看看周君的笔记,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

如果是在东京,周君大概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为只有周君一个中国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

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只记得他上课时非常努力。

如果留下来当时的记录的话,就会知道周君的成绩,可惜现在什么记录也没留下来。

在我的记忆中周君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

那时我在仙台的空崛街买了房子,周君虽然也到我家里来玩过,但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了。

如果过世的妻子还在世的话,或许还可以回忆起一些事情。

前年,我的长子藤野达也在福井中学时,主讲汉文的管先生对他说"这本书上写了你父亲的事,你拿去看看。

如果真是那么回事,给我们也讲一讲那些事情"。

于是长子达也借回了周君写的书让我看,这些作品似乎都是佐藤翻译的。

这以后大概过了半年,管先生来和我会面,也谈到了书中所讲的那些事情。

从管先生那里,我知道周君回国之后成了优秀的文学家。

管先生去年去世了。

听说在姬路师范当老师的前田先生也说过周君的一些事情。

让我再回到前面的话题。

周君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以后就看不到他了,现在回忆起来好象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

周君临别时来我家道别,不过我忘记这次最后会面的具体时间了。

据说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墙上,我真感到很高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教案
教学设想: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

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黑暗的旧中国,他曾擎起熊熊的思想火炬,照耀过人民前进的道路。

他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生命的逝去而减弱光芒,却被时间磨练得愈来愈亮。

”这是解放前进步青年阮铭笔下的鲁迅。

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

而他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而他对人民可谓鞠躬尽瘁,今天我们来学习臧克家的一首诗《有的人》
二、介绍成诗背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

2、找出能体现这是纪念鲁迅的诗句。

(通过“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和“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为人民服务,甘愿牺牲自己的品格和精神。

四、品读诗歌,理解内容
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

2、思考本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老师出示对比的表格
⑴分析对比项首节中的“活”与“死”的含义。

⑵请同桌用文中的诗句或短语共同填写表格
⑶请同学结合两类人的表现用一句话概括“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

表现()--()节结局()—()节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五、精读诗歌,领会感情
1、总结作者对这两类人有什么样的感情,找出表现感情的词语。

(让学生找出分析,并试着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评价读出感情了吗)
2、小组合作朗读
要求:
⑴用“/”给诗歌划分节奏,并用“.”标出重音。

⑵对诗节作朗读分工。

⑶朗读时注意抒发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感情。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

提示:
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⑴节奏、重音处理得如何?
⑵分工合理吗?
⑶读出诗歌所蕴涵的感情了吗?
3、老师朗读
4、集体朗读
六、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诗歌,结合大家自己的经历感想,你认为人的生存意义是什么?
最后老师送大家一段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
保尔·科察金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侯,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我们有所作为,生命才有意义;投身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生命才有价值。

七、作业:练习三
泰戈尔的《某人》中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赞美的“有的人”有哪些相同的美德?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不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