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在校园外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平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高校第二课堂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管理不规范、资源分配不均衡等。
本文将就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路径研究,以期使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更加健康、完善。
1. 管理不规范高校第二课堂的管理主要表现在活动内容、时间、场地等方面。
一些高校在进行第二课堂活动管理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种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
由于第二课堂的参与范围广泛,管理难度大,学校管理部门对第二课堂的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容易出现乱象。
2. 资源分配不均衡在高校中,资源分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第二课堂建设中,一些专业特色明显的院系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而其他院系或专业则资源匮乏。
这种情况导致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发展不平衡,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 缺乏系统评价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
这意味着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难以得到公正的评价,而且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4. 与专业学习脱节一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过于注重社会实践和兴趣爱好,忽略了与专业学习的结合。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获得的经验和技能难以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上问题的存在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急需研究相应的路径,以期解决这些问题。
二、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路径研究1. 规范管理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第二课堂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明确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2. 均衡资源分配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合理配置第二课堂资源,注重平台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经费来支持第二课堂的开展,推动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各个院系、专业都能够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
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职院校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互动式教学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第二课堂的管理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概述在互动式教学视野下,第二课堂成为了学生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培养兴趣的重要场所,第二课堂的管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 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活动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但是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导致很多活动零散分散,缺乏整体规划。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很多活动报名率低,参与率低,而且参与者大多是个别热爱某项活动的学生,缺乏广泛性和纯正性。
3. 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参与活动,而且也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和反馈。
4. 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些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一些活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一些活动却被忽视和边缘化。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对策探讨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对策:1. 加强组织与管理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第二课堂管理机制,统一规划各项活动,明确活动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强对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
2. 提高学生参与度高职院校应当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宣传和推广上下功夫,加强对学生的参与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要完善活动招生程序,提高活动的吸引力。
3. 健全考核机制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的第二课堂考核机制,明确活动的考核标准和方式,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激励学生参与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平衡资源配置高职院校应合理配置第二课堂活动资源,充分调动一线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促使各项活动得到全面发展。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指在学生课程学习以外的时间和空间内,组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为目标的校园活动。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高校第二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何解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学校的场地、设备等硬件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多样化活动的开展。
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组织和指导活动的能力不足。
路径研究的关键是要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争取外部资源的支持,比如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提供场地设备等资源。
学校也可以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能力,培养更多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教师。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而对于文艺、体育、公益等非学术类活动的开展相对较少。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也难以实现全面的个人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学校应该充分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组织相关的活动。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对接,邀请专业人士、社会团体等开展活动,提供更多种类的选择。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活动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主要以组织形式、参与人数等指标为主,缺乏对活动实际效果的全面评价。
这种情况导致一些活动只重形式,忽视实际效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应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活动进行评估,包括活动的目标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个人成长等方面。
评价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一些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兴趣或者意识不到其重要性,导致参与度较低。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学生参与的引导和激励。
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互动式教学是当今高等教育中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高职院校中,第二课堂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目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与互动式教学的有效结合。
本文将结合互动式教学视野,探讨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目前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管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学校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常常比较片面和零散,导致第二课堂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不足。
2. 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很多活动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不高,参与度不足。
传统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单一,缺乏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思路。
3. 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均衡有些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着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专业的第二课堂资源丰富,活动丰富多样,而一些专业的第二课堂资源匮乏,活动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差异较大。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规划和管理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第二课堂的规划和管理,确立第二课堂的地位和功能,制定相应的管理文件和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第二课堂教育氛围。
2. 创新活动形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高职院校应当创新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增加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采用讨论、研讨会、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4. 投入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除了学校的管理部门外,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也应当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教师可以开设有趣的第二课堂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也可以组织自己感兴趣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学生自治组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双创”政策的深入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资源不足、引导不当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本文将就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资源不足高校第二课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包括场地、设备、人员等。
目前很多高校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导致了资源紧缺的情况。
在一些学科领域,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更是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
2.引导不当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一些高校在引导学生选择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一定问题。
部分学生倾向于选择业余时间较少、排名较高的课程,而忽略了自身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
3.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一些高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参加后产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
有的学生甚至觉得第二课堂是为了填平学分而已,影响了其学习的投入度和主动性。
二、对策建议1.加大资源投入,提高支持力度高校应该加大对第二课堂建设的资源投入,包括增加场地、更新设备、引进优秀教师等。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政府支持等方式,获得更多资源的支持,为第二课堂建设提供更多保障。
2.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高校应该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开展一些调研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高校需要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估,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实效性。
可以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和评估工作,确保每个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
学校还可以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优秀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性。
三、结语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机制、资源分配不均衡等。
本文将围绕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路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机制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机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因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内容涉及面广泛,涉及课外学术科研、社会实践、文体艺术、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各类活动繁多,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很大,管理和指导难度较大。
2. 资源分配不均衡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另一些学校则由于种种原因而资源匮乏,导致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机会有限。
3. 参与度不高一些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参与度并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只是为了填鸭式地获取证书加分,而非真正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就会导致一些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二、解决的路径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要建立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建立健全的学生组织、教工组织和管理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参与积极性。
再次是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参与其中。
最后是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监督,避免一些低质量的活动的出现。
要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加大对第二课堂建设的投入,提高对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视程度。
其次是建立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借助其他高校的力量来弥补自身的资源不足。
第二课堂管理方案
第二课堂管理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第二课堂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和重视。
然而,由于第二课堂活动较为分散和自由,管理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第二课堂管理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个人发展。
第一部分:背景分析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学生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重要途径,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 活动参与度不高: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许多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2. 活动质量不稳定:由于缺乏评估和监督机制,一些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3. 行政管理繁琐:学校管理层在组织和管理第二课堂活动时面临诸多繁琐的操作和时间成本。
第二部分: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管理方案:1. 建立专门的第二课堂管理团队:学校设立专门的第二课堂管理团队,负责日常的活动组织和管理工作。
团队成员要具备相关的管理和组织能力,能够高效地协调各项活动。
2. 设立第二课堂活动教师指导小组:学校组建专门的教师指导小组,负责对各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3. 确定活动品质评估标准: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活动品质评估标准,对每个活动进行评估和打分,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4. 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并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
不仅有传统的艺术、体育类活动,还可以引入一些新兴领域的探索和创新活动。
5. 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学生社交媒体等渠道,积极宣传和推广各类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第三部分:管理方案的实施和效果评估1. 实施阶段:学校将逐步完善第二课堂管理机制,建立并培养相关管理团队和教师指导小组。
同时,对活动进行品质评估和分类,确保学生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活动。
2. 效果评估阶段:定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方案。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指在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活动,包括课外辅导、学术讲座、社团活动、实践实习等。
它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需要探寻有效的路径。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着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
很多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以学术讲座为主,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需求。
需要注重拓展活动内容,加强社团活动、实践实习等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着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高校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导致活动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而一些高校则拥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管理不善或者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无法有效流动和利用。
需要通过加大投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资源。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着缺乏有效评估和认证机制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估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只重视参与人数和活动数量,忽视了活动质量和参与效果。
这种情况下,学生和社团往往只追求形式上的参与,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成长。
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关注学生的参与动机、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路径来改进和完善高校第二课堂建设。
学校应该加大对第二课堂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学校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部门或者机构,负责统筹管理第二课堂活动,并向各学院、院系提供相关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争取更多外部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活动机会。
学校应该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有关第二课堂建设的专门课程,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
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指导团队或者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二课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与日益重视的第二课堂建设相比,目前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探讨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一、问题分析1.第二课堂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各个高校的规模、师资力量、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第二课堂资源的分配也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高校由于条件限制,往往第二课堂资源十分匮乏,学生在第二课堂的选择范围受到限制,无法获取到全面的发展机会。
2.第二课堂活动缺乏针对性部分高校在举办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着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一些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并不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参与人数较少的情况。
3.第二课堂认定和认可度不高部分学校在第二课堂认定和认可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学生在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及学业成绩中的占比存在问题。
一些学校的第二课堂认可政策并不清晰,学生在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路径研究1.资源分配均衡化针对高校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对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的第二课堂发展机会。
可以采取跨校资源共享的方式,通过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等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均衡分配。
2.活动针对性增强为了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针对性,高校应该重视学生需求的调研,增加对学生的需求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和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源分配不均衡、活动缺乏针对性、认定和认可度不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深入发展,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路径,包括资源分配均衡化、活动针对性增强、认定和认可度提高等方面的举措,推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双创”政策的不断深化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开展,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高校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校园以外的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等方式积累社会经验和职业素养的一种学习平台。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和完善。
一、问题分析1.资源配置不均衡。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一些名校和重点专业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支持,而一些普通专业和高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情况,甚至在一些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还处于空白阶段。
2.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由于课程设置、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的限制,一些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参与热情不高,认为这是一种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形式主义”,导致了“应付”、“敷衍”现象的存在。
3.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的管理体系普遍不够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考核评价标准还不够健全,导致了学生管理、导师管理、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4.成果转化不畅。
虽然有不少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获得了一些创新成果,但是由于缺乏成果转化的机制和平台,这些成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二、对策建议1.加强资源配置。
要优化高校第二课堂的资源配置,特别是要加大对基础和薄弱学科的支持力度,增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的资源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2.创新课程设置。
要拓宽第二课堂的课程范围,注重课程与学生兴趣和特长的结合,增加选修课程和实践项目,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选择,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相应的,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管理体系,完善培养计划、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导师制度等,规范管理行为,确保第二课堂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有效管理。
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合集5篇)
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合集5篇)第一篇: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所谓“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
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训练活动中,必须认真研究教育规律,深入探索教育实践,才能逐步提升办学治训水平,促进教学训练工作全面提高。
本文认真总结了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一、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近几年对学生数质量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自主性教育意识差。
尤其是卫生员专业授课理论性强,大量内容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无形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二课堂教学能克服第一课堂教材等因素的制约,以其灵活的方式、新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支配下,自觉地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将被动学习转化为自觉学习,从而达到培养自主性教育的目的。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如智力因素、学习的投入精力,以及对某专业课的爱好程度等。
由于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很少考虑或照顾到这种差异。
而第二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巩固完善;能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使其学习潜能在第二课堂中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拓展其对这一学科或课程的认识、理解和提高。
实践证明,很多学生正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锻炼,产生了对某些知识或学科的特别兴趣,并继续深造考取了该专业士官学校或军队院校。
(三)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如今,许多老师都反映现在的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其中老师“上课来,下课走”的现象也是原因之一。
而第二课堂的开设,使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了,无形中就加深了相互了解,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与老师共同形成了一个教与学的有机整体,从而促进了教学相长。
“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双创”政策的推进,我国高校第二课堂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第二课堂是指在学生日常课程之外的、由学生自愿参与、校内外开展的各类文艺、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并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教育体系。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参与率不高。
虽然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开展了多年,但是学生参与度依旧不高。
很多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与自己的专业不太相关,或者是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
二、部分活动内容和方式不够有效。
建设第二课堂必须要有特色,但是目前一些活动内容缺乏特色,可以说是空洞无物;有些活动方式也比较陈旧,缺乏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很多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缺少统一的管理机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分配。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改变理念,推出专业化、精品化活动。
高校可以推出一些基于专业三个特色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知识更加深入的了解、扩展和拓展,进而增加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可以从热点、前沿、实用等角度筛选精品活动,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做到有针对性地吸引人。
二、优化活动模式,充分发挥活动的感染力。
高校第二课堂可以改变传统的活动方式,采用更加新颖的活动方式。
例如,才艺比拼、创新创业比赛、挑战“最强”等,在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以及感染性上都有更好的表现。
此外,也可以引入社交元素,充分发挥活动的社交功能,增强参与者的归属感和兴奋感。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高校要加强对第二课堂建设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监管机制,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和课时分配方案,同时开展评估和考核工作,推行优秀活动评选机制,加大宣传推广,提升活动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综上,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一项重要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只有不断引进新元素,不断更新理念和探索创新途径,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第二课堂建设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
第二课堂,作为课外拓展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缺乏主动性、第二课堂资源不足等。
本文将从问题出发,探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路径。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缺乏主动性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情况比较普遍。
一方面,部分学生仅仅将第二课堂作为填鸭式的课外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部分学生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对参与的活动缺乏热情。
这种被动的参与状态不利于第二课堂建设的深入推进。
2. 第二课堂资源不足当前,一些高校第二课堂的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第二课堂活动的类型和数量有限,无法覆盖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第二,高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不够,导致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不到位,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3. 第二课堂活动缺乏实践性第二课堂活动一般以讲座、演讲等形式为主,实践性较差。
这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路径研究高校应该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参与有实际质量的第二课堂活动。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置个性化的学分、奖学金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其主动性和兴趣。
高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开放性和启发性。
高校应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各界资源对接,寻求更多的第二课堂资源。
可以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
高校还可主动探索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在提升第二课堂资源的多样性和质量上下更大功夫。
高校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开展一些具有实际意义和实践性的活动。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指在学生课程学习之外,通过开展各类课外活动,提供综合素质
培养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目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多样。
一些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差异化和多样性,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
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传统的社团活动,应结合学生兴趣和
需求,提供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的活动内容。
二是活动组织不规范。
一些高校在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明确的责任
分工和组织架构,导致活动的开展无序,效果不佳。
应加强对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明确各
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制定详细的活动组织方案,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是活动评价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在活动的评价方面存在问题,往往只关注活动的
开展情况,忽略了对学生参与和收获的评价。
建立完善的活动评价机制,要从学生的参与度、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表
现和收获,为活动的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为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路径进行研究和改进:
一是多元化活动内容。
高校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学生需求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和发展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活动,如创业实践、科技竞赛、文化艺术交流等,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多元化活动内容、规范化组织管理和建立完
善的评价机制等路径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
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高校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课程教学之外,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的教育平台。
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质量和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解决。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学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往往面临课程安排和师资配备等方面的困难。
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时,也常常碰到活动场地不足、设备老旧等问题。
需要加强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资源投入,提供充足的教师、场地和设备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
目前,一些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术科研、学科竞赛等方面,缺少多元化的活动内容。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降低,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规划和设计,推出更多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组织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缺乏统一的规则和制度,导致活动的开展有时不够透明、公正,甚至出现腐败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建立健全第二课堂活动的管理制度,确保活动的公平公正、规范有序进行。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还存在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当前,学校在对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评价方式上,主要以学分制度为主,评价体系相对单一,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需要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成绩、证书、实践报告和现场表现等多个要素,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路径:加大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投入力度。
学校应加强资源配置,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场地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等,扩大活动领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互动式教学视野下,其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管理上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活动流程不清晰,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活动缺乏有效的支持和资源。
对策方面,可以加强规范管理,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要加强资源整合,合理分配资源,提高活动效果。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通过调整管理方式和提升资源配置,才能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问题、对策、引言、正文、结论、总结、展望、研究背景、目的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是指在学生课外时间,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互动式教学的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不够规范、资源分配不合理、参与度不高等。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发展。
1.2 目的引言: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社团、科研项目、志愿活动等共同体验和实践的平台,是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的有力途径。
在实际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混乱、资源浪费、效果不佳等。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提升第二课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旨在引起相关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和思考,促进第二课堂管理机制的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2. 正文2.1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1. 缺乏规范化管理目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缺乏具体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导致各个学校的管理方式各异,缺乏统一性和一致性。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问题与路径。
问题一:学生参与率低目前,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课程往往只吸引了一部分学生参与,而另一些学生则没有参与。
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路径一:提高课程的吸引力高校应该加强对第二课堂课程的宣传,提高课程的吸引力,让学生了解到第二课堂的意义和该课程所提供的具体内容,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选择第二课堂课程的建议和引导,让学生能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问题二:质量不高在高校第二课堂课程中,一些课程的质量比较差,往往水平不高,甚至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
这往往会让学生对第二课堂抱有偏见。
路径二:提高课程的质量,加强监督在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应该注重课程的质量,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定期评估课程的质量。
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课程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低质量课程的出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问题三: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在推行高校第二课堂时,学生往往需要面对来自本专业课程以及第二课堂课程的学习压力,这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影响学业成绩。
路径三:合理规划,科学管理高校应该合理规划第二课堂的课程,避免学生在听课时受到冲突,让学生在有序的管理下学习第二课堂的课程,这样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不是加重。
结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高校教育完善的一部分,但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增加课程的吸引力,提高课程的质量,并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等方式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让第二课堂课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双创”政策的提出,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也逐渐受到重视。
第二课堂是指除正规课程外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缺乏实践意义不强的课外活动。
当前一些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过于注重形式,课外活动往往是一些无实际意义的文体娱乐活动,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2. 缺少与“双创”政策相适应的项目。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很少有与“双创”政策相适应的项目,对于创业和创新等方面的培养不够充分。
3. 资源分配不均衡。
由于高校资源的差异,一些重点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相对较好,而一些地方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却非常薄弱,资源分配不均。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实践性课外活动。
高校应当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引导和管理,推动学生参与更有实践意义的课外活动,例如社会实践、科研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加大资源支持力度。
高校应当加大对第二课堂建设的资源支持力度,将资源分配更加均衡,让每所高校都能够有更好的第二课堂建设条件,促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
4. 强化教师指导作用。
高校教师应当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建设,担任学生活动的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外活动,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健全评价机制。
高校应当健全第二课堂建设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及时评价,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总结在“双创”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加强实践性课外活动、设立与“双创”相适应的项目、加大资源支持力度、强化教师指导作用和健全评价机制等措施,才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养创新能力,更好地响应国家的“双创”政策。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问题与路径研究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指除了学生正式课程以外的课外活动,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着活动内容单一的问题。
目前,许多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学术科研、竞赛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忽视了艺术、体育、人文等多样化的活动内容。
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是加强多元化活动内容的开展,推动学生参与更广泛、更丰富的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着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的问题。
一方面,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愿性不强,很多学生只是出于学分要求而参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些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时间紧张,无法充分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认知和意识,同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增强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活动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着缺乏制度、规章和组织架构的情况,导致活动开展的效果不佳。
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有效管理。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还存在着活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组织活动时,重视形式而忽视质量,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是加强对活动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活动的科学规范,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实效。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投入资源方面不够,导致活动的开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是加大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优化资源配置,为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着活动内容单一、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管理不规范、活动质量参差不齐和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互动式教学视野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在互动式教学视野下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是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导致活动管理混乱。
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部分活动无法有效开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强监管力度,规范管理流程。
鼓励多样化活动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活动。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问题仍需重视,通过有效对策才能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问题、监管机制、活动内容、创新性、资源配置、对策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是指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文体活动以及科技创新活动等综合性课外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随着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普及,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第二课堂活动涉及范围广泛,活动形式多样,管理者往往难以全面监管。
这导致一些不规范的活动和不良现象的出现,影响了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
部分学校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导致活动内容陈旧、重复,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
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效果不佳。
资源配置不合理也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的一大问题。
学校在第二课堂活动上的资源投入不足,导致活动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学校资源浪费,有些则因为资源不足而无法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作为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运行中,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有效监管机制、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现今大部分高校均已开始实行第二课堂制度,对于第二课堂的定义和存在的意义也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但在第二课堂的管理上却各有不同,并且在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多头管理效率不高、部分的项目针对面过窄、学分的认定过于机械等。
针对管理的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高校的第二课堂管理能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第二课堂管理认定标准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09.0801 第二课堂定义的分析第二课堂顾名思义是与“第一课堂”比较得来。
现代高校中第一课堂的定义是指学生的专业课堂,在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载明的,需要进入规定的教室接受授课的课程,包括了各类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
相对的,广义的第二课堂是指,除了第一课堂中的各种课程外的学习内容。
而狭义的第二课堂在学分制学校体现为,除第一课堂规定学分外,要达到毕业资格所需其他学分对应的学校活动。
而在学年制学校中,则表现为每学年除第一课堂规定课程外的其他任务。
第二课堂所包括的内涵远胜于第一课堂,但是却又不可脱离第一课堂单独成为一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二者是主干与延伸,主体与补充、深化的关系。
2 高校建设第二课堂的意义在第二课堂中,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其专业知识的运用,更多的是踏入社会所要具备的其他能力,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实践的能力,独立形成判断的能力,处理善后总结能力等。
这些能力虽然没有被列为第一课堂专业知识的内容,但对学生未来踏入社会,其意义同样重要。
公务员考试、企事业单位招工之所以要在笔试之后加上面试,都是针对这些非专业课堂能力的考察,归结起来主要指以下几种能力:2.1 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专业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只是纸上谈兵,真要学成运筹帷幄的大将尚需沙场历练。
许多高校管理者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纷纷在高校中设立各种“第二课堂”的项目,希望能够借此项目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2.2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现代社会对于一个人能力的认可已非停留个人本身的能力,而是看其是否能与其他人进行合作。
第二课堂中的诸多项目,正是为了实现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而存在的。
2.3 学生独立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高校的第一课堂主要负责让学生习得已有的知识,而第二课堂则是让学生更好的培养创新和科研的能力。
近年来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各种大赛的举办就是有力的证明。
3 现有第二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现今各高校已陆续开始实施第二课堂制度,做法虽然各有差别,但是宗旨都是一样的。
在多年的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对第二课堂项目进行了完善和扩充,期望能为学生增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锻炼。
在政策制定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部分的问题,尤其是在管理的层面上问题尤为突出。
3.1 管理第二课堂的部门庞杂,导致多头管理,效率不高第一课堂按照课程归口实行开课学院管理制度,清晰明了。
但第二课堂因其包含的内容丰富,所以在管理上常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
如学生竞赛科研项目归属科研处和学生处进行管理,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归属社会科学部和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基金项目归属于实验中心和科研处。
这不仅使学生项目申报程序混乱,也使得最终的学分认定归属不清。
学生往往是先去一个部门交材料被告知归属不在此处,再去跑下一个部门,从申报到审核认定一个回合下来不仅打击了学生申报的积极性,也对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的管理造成混淆。
3.2 现有第二课堂中的部分项目无法完全实现对于全体学生的覆盖,并且这些受众狭窄的项目有增加的趋势由于第二课堂的实施时间不长,各高校对于第二课堂的理解不尽相同,于是做法也是各不相同。
部分高校认为第二课堂本就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进行的活动,也有高校认为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一样都是对于高校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应该搞特殊化。
本人也认同第二种观点,确实在广泛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有部分项目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并且该类项目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如何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在第二课堂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实践经验的增长才是高校对于第二课堂应该深思的课题,切不可因为才能或接受能力拘束了学生的机会。
3.3 学分的认定过于机械,无法实现与时俱进的更新状态,使得第二课堂的开放性与审核的机械性之间产生了矛盾对于第二课堂的认定工作是各步骤中最为复杂的,在学分制高校实践过程中对于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的标准也是各有不同。
第二课堂因其包含项目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认定的标准不能过于机械,否则会出现偏颇。
曾有一实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拿着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中级证书前去认定,结果被告知认定证书库中只有初级没有中级所以不能认定学分,岂非笑话?另外认定学分标准中,过于强调项目的结果,并没有对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之前所说的对事件的分析,独立形成判断,总结的能力都是通过动态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并非一份中期报告、结题总结所能体现的。
4 改进第二课堂管理新思路4.1 实施第二课堂的高校,学生人数较多的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学生人数一般的,可以考虑每年定期集中办公的方式进行基于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的复杂性和内容的开放性,对于学生人数较多的高校,如每届学生人数过千的,可以考虑组建专门负责第二课堂工作的部门,由熟悉政策规定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确定课程大纲,制定课程进度,形成规范的课程组织、实施、认定部门,实现规范化管理。
如果学生人数并没有达到以上规模,那么可以考虑每年度或者是每个学期的规定时间进行第二课堂的集中办公。
集中办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认定,进行制度制定或修订。
这样既可让学生明确第二课堂工作的时间,也可以节约学校的资源。
正所谓“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1]这两种方案都可以对第二课堂形成规范化管理,使第二课堂不至于名不副实。
对于学校的管理资源也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使之不至于成为各高校的负担。
4.2 尽量让第二课堂的项目更合理,使第二课堂成为学生锻炼能力的舞台,而不是获得毕业证书的拦路虎第二课堂融入学分制,学生的毕业率会出现一定的波动,要尽量避免该现象就应当在第二课堂项目的设置进行合理化和部分的扩充,并设置部分的必修项目以保证学生在获得学分过程中的难度系数适中。
从现有部分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分析看,可以将之归结为以下几类: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类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活动,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类活动,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类活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技能培训。
其中可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类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活动设置成为必修项目,该类项目的实施难度较小,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不大,设置成必修项目可有效帮助学生积累学分。
对于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类活动,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类活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技能培训类可以作为选择类项目进行开展。
其中的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类活动,文化艺术类活动,对于学生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能够参加当然好,即便没有也不用担心学分问题。
这样的设置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让他们锻炼自己的能力,也可以保证大部分的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大学的学业。
此外,对于第二课堂的项目,不仅应当有学校设置的大型项目,也应当有各个学院针对本学院专业特性设置的小项目,例如学院针对自身特点设置的暑期实训、集中培训、参访对口企业、在共建基地进行实践等都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锻炼,也应当纳入到第二课堂的项目中,让学生积极参加。
4.3 学分的认定标准应当秉承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保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更新前文也提到,第二课堂的学分认定是管理中的难点,目前的认定学分数据库标准落后,认定过程过于刻板。
认定标准应当具有稳定性,朝令夕改固然不可取,但固守陈规也不符合第二课堂的要求,第二课堂的标准应在稳定中有更新。
可每1-2年在认定学分之前根据需要,增加符合要求的证书、比赛种类,对于那些已经过时的证书和权威性不高的比赛进行清理,保证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也可在每次学分认定申报后,集中进行汇总,针对数据库中没有涉及的证书、奖项进行甄别,然后直接进行发文认定并加入数据库。
该两种办法都能实现认定标准的及时性和权威性。
另外,对于长期的项目应当进行动态管理评定,学生完成项目内容的多少、能力得到锻炼的多少才应该是第二课堂评定的标准。
例如同样是作为一个创新基金项目的成员,其所承担内容的不同使得其学分的分配有一定的差距,同理即便是作为项目组组长,如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从事实体性工作,那么学分也应当相应的减少。
教师工作室的认定也是一样的,衡量学分的标准不应是工作室的层级,而应当是学生在教师工作室中完成的工作内容,能力得到锻炼的多少,在进行动态管理评定之后,形成学分。
虽说这样对于考核的难度会增大,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公平、公开、公正的,也是真正对于学生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体现出第二课堂设立的初衷。
参考文献:[1]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5:427.[2]孙丽华.试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设计与经营,黑龙江高教研究[j].2012,(12):186-188.[3]杨帆.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探析[j].华章,2012,(29):167-171.[4]袁威,李若雯,杨海钊.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黄淮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2012,(10):26-27.作者简介:丁丁(1985-),女,浙江杭州人,民商法学硕士,浙江传媒学院教学秘书,初级研究员,浙江杭州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