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专题二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ppt文档
合集下载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2020年高考备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共29张PPT)

考点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相同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和含量都相近,都有__水___(约为 90%)、__无__机__盐__和__蛋__白__质__等;从本质上讲,细胞外液就是一种 __盐__溶__液__,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__海__洋____。 2.不同点:三者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蛋__白__质__较多,而组织液和淋 巴中_蛋__白__质___含量较少。
等量缓 冲溶液
3号 试管
等量 血浆
1号 试管
?
B组
2号 试管
3号 试管
等量缓 等量 冲溶液 血浆
② ③ 预测 结果 结论
Na2CO3溶液、乳 滴加酸等量的Na2CO3溶液
记录结果
?
?
? 记录结果
? ?
(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等__量__蒸__馏__水____。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等__量__的__乳__酸_____。
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
3、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 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步骤 ①
1号 试管
?
A组 2号 试管
知识拓展 内环境的成分和发生的生理过程
1. 内环境的物质成分是指存在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的物质成 分,可分为三类: ①营养成分: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中运输的物质,如水、 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调节成分: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 质、激素等; ③代谢废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如CO2、水分、尿素等。
高三二轮复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课件

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
排出尿液
泌尿
呼吸
稳态
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
6.一个神经元包括 和 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 和 两种。神经元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 。7.由于 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 与 相结合的方式将兴奋传递下去。8.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都在 ,但它受 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 ,所以排尿次数 ,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考点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3.人脑的高级功能。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6.稳态的生理意义。7.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8.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9.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0.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反馈调节”的应用
例4.(厦门质检)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常见产科综合征之一。为探讨IUGR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 )的关系,分别测定多个正常新生儿和IUGR新生儿的体重及脐带血中相关激素含量,统计结果如下︰
新生儿体重(Kg)
生长激素(㎍/L)
T4(㎎/L)
TSH(mlU/L)
理由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含量适宜且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含大量水、无机盐离子如NaCl(盐溶液类似孕育生命原始海洋)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激素、维生素等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证据?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排出尿液
泌尿
呼吸
稳态
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
6.一个神经元包括 和 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 和 两种。神经元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 。7.由于 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 与 相结合的方式将兴奋传递下去。8.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都在 ,但它受 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 ,所以排尿次数 ,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考点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3.人脑的高级功能。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6.稳态的生理意义。7.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8.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9.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0.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反馈调节”的应用
例4.(厦门质检)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常见产科综合征之一。为探讨IUGR与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 )的关系,分别测定多个正常新生儿和IUGR新生儿的体重及脐带血中相关激素含量,统计结果如下︰
新生儿体重(Kg)
生长激素(㎍/L)
T4(㎎/L)
TSH(mlU/L)
理由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含量适宜且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含大量水、无机盐离子如NaCl(盐溶液类似孕育生命原始海洋)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激素、维生素等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证据?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复习公开课课件(共46张PPT)

⒉类型:
⑴组织液浓度 升高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过敏反应
⑵血浆浓度 降低 肾小球肾炎、营养不良
⑶淋巴回流 受阻
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 分是〔 D
A 复合氨基酸 B 葡萄糖和维生素
C 无机盐
D 血浆蛋白
特别注意:
稳态是一个动态过程,是相对的稳定状态 稳态的实质包括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相对 稳定;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血
白细胞
浆
血
血小板
细 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清是血液在体外凝固后渗出的淡黄色的液体,相比血 浆,少了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但多了K离子. 纤维 蛋白原是血液中的一中蛋白质,在机体出血后与凝血因 子共同完成止血的过程.
在毛细淋巴管起
始端,内皮细胞的
边缘像瓦片般互
相覆盖,形成向管
淋
腔内开启的单向 活瓣.另外,当组织
液,类似与海水.这在一定程上反 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基础训练
1.分析下列物质是否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呼吸酶、胰岛素、
消化酶、二氧化碳、尿素、神经递质
2.下列能在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是< D >
①呼吸氧化酶
②抗毒素、外毒素
③血红蛋白
④神经递质
⑤解旋酶
⑥淋巴因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内概 念 环 境 重要意义 的 稳 调节机制 态
六、内环境的稳态与意义
实质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 相对稳定状态.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 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调节能力: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 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凡是存在与血浆、组织液、淋巴中的成分都属于内环境成分.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某些酶、激素、抗体、递质、血浆蛋白等. 以下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一切只存在于细胞内的成分:血红蛋白、胞内酶、载体等.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道、囊腔、液体: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以及尿液、唾液、汗液、消化液、泪液等.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一 内环境与稳态
高等动物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细胞,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那么他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他们是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呢?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血浆
稳态
概念: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事实: 内环境理化性质不会发生剧烈变化,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血浆的pH:7.35~7.45; 体液温度在37.5℃左右, 血浆渗透压在37 ℃时约770kPa
细胞对内环境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它要求一定的温度、一定的pH、一定的渗透压,总之一定的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但细胞的代谢活动又会使内环境理化性质时刻发生改变,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呢?下面以内环境的PH值为例来说明:
组织水肿及产生的原因:
组织水肿: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者是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组织间水分过多引起. 原因: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到毛细淋巴管, 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一 内环境与稳态
高等动物体内有数以亿计的细胞,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那么他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他们是怎样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呢?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血浆
稳态
概念: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事实: 内环境理化性质不会发生剧烈变化,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血浆的pH:7.35~7.45; 体液温度在37.5℃左右, 血浆渗透压在37 ℃时约770kPa
细胞对内环境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它要求一定的温度、一定的pH、一定的渗透压,总之一定的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但细胞的代谢活动又会使内环境理化性质时刻发生改变,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呢?下面以内环境的PH值为例来说明:
组织水肿及产生的原因:
组织水肿: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者是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组织间水分过多引起. 原因: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到毛细淋巴管, 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2024版高考生物总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③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反应。
④激素与靶细胞膜外侧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3.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
4.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5.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神经调节: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
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 、组胺等)通过体液传送
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所以⑤的pH会明显下降
1
2
3
4
B
解析:题图中①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
液;③表示组织细胞,其所处的内环境为组织液,A错误。若某人长期
营养不良,⑤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则水分
进入②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血浆
3.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
回归Na + 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 + 摄入多于排泄)状
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 )
3.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 )
4.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 )
5.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血浆pH明显降低。
(× )
6.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 )
【教材细节命题】
1.(选择性必修1 P6“概念检测”T3拓展)肺泡、血浆、组织液、细
高三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PPT教学课件

•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 C.组织液
•
淋巴
•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三、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1)渗透压:
❖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
量有关(主要是Na+和Cl-) ❖37℃时,人类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2、体液的组成 何不同? 细胞内液
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内环境
• 血液
血浆
纤维蛋白原 水
血清
血细胞
其它溶质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组织液
双向渗透
血浆
单
单
向
向
渗 透
淋巴
渗 透
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 CO2、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 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 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转氨酶等各种胞内酶。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A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D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
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酸碱度 ( 7.35-7.45 )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ppt

[答案] D
[实训 2] (2018·河北省沧州市质量监测)下列有关人体内环 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液组成 B.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有关,蛋白质的影响较小 C.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Na+和 Cl-
第 11 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本讲概述:内环境为体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细胞通 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的 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高考选择题之命题 7
考点 1 内环境及稳态 [核心知识回顾]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成分的两个“牢记” (1)牢记三类“内环境物质”
第
一 部
专题突破篇
分
专
题
稳态与调节
三பைடு நூலகம்
[大概念模型]
[模型解读·核心素养] 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不断变化的环 境条件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每一个动物和人体作 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转换 和信息的传递,体内又有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机体通 过神经—体液—免疫复杂而精细的调节,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与高等动物相比,植物的形态结构 要简单得多。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自然就不如 动物灵敏,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以及适应多变的 环境,主要依靠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来实现的。
3.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知识迁移] 问题 1: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存在什么相互关系?
答案: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当外界环境的变 化过于剧烈,超出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内环境的稳态就 会遭到破坏,同时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也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 的变化。
[实训 2] (2018·河北省沧州市质量监测)下列有关人体内环 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液组成 B.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有关,蛋白质的影响较小 C.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Na+和 Cl-
第 11 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本讲概述:内环境为体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细胞通 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的 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高考选择题之命题 7
考点 1 内环境及稳态 [核心知识回顾]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成分的两个“牢记” (1)牢记三类“内环境物质”
第
一 部
专题突破篇
分
专
题
稳态与调节
三பைடு நூலகம்
[大概念模型]
[模型解读·核心素养] 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不断变化的环 境条件下,依靠自我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每一个动物和人体作 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能量的转换 和信息的传递,体内又有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机体通 过神经—体液—免疫复杂而精细的调节,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与高等动物相比,植物的形态结构 要简单得多。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自然就不如 动物灵敏,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和变异以及适应多变的 环境,主要依靠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来实现的。
3.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知识迁移] 问题 1: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存在什么相互关系?
答案: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当外界环境的变 化过于剧烈,超出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内环境的稳态就 会遭到破坏,同时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也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 的变化。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4
5
不同细胞所处内环境归纳
内环境作用: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 媒介。
6
1.O2的进入 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参与。首 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 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系统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 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B.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内环境中CO2浓度越高越有利于 人体代谢
C.细胞代谢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血糖浓度 升高具有促进代谢的作用
D.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内环境的温度越高,酶的催化作 用越强,代谢越快。
13
解析: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当内环境的渗 透压和细胞渗透压一致时细胞能够保持正常的形态,维持正常 的生理功能;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细胞过度吸水甚至涨破, 而使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不能维持;当内环境渗透压过高时, 细胞因大量失水而萎缩,正常形态和功能不能维持,所以说内 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的必要 条件,A正确。 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但内环境中CO2浓度过高时会影响细 胞内CO2向内环境的扩散,在细胞内抑制细胞呼吸过程,故不 利于人体代谢,B错误; 血糖浓度过高,导致高血糖或糖尿病等疾病发生,不能进行正 常代谢,C错误; 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发 挥催化功能,而并非温度越高催化作用越强,D错误。 答案:A
解析:淋巴管阻塞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正常渗入淋巴 管,使组织液浓度升高,易引起水肿;血钙增多容易引起 肌无力,血钙过少容易引起抽搐;过敏反应是由再次接触 同种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反应;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 的大量丢失,蛋白质不会丢失。
12
5
不同细胞所处内环境归纳
内环境作用: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 媒介。
6
1.O2的进入 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和系统的参与。首 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 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系统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 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 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B.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内环境中CO2浓度越高越有利于 人体代谢
C.细胞代谢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血糖浓度 升高具有促进代谢的作用
D.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内环境的温度越高,酶的催化作 用越强,代谢越快。
13
解析: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当内环境的渗 透压和细胞渗透压一致时细胞能够保持正常的形态,维持正常 的生理功能;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细胞过度吸水甚至涨破, 而使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不能维持;当内环境渗透压过高时, 细胞因大量失水而萎缩,正常形态和功能不能维持,所以说内 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的必要 条件,A正确。 CO2能够刺激呼吸中枢,但内环境中CO2浓度过高时会影响细 胞内CO2向内环境的扩散,在细胞内抑制细胞呼吸过程,故不 利于人体代谢,B错误; 血糖浓度过高,导致高血糖或糖尿病等疾病发生,不能进行正 常代谢,C错误; 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发 挥催化功能,而并非温度越高催化作用越强,D错误。 答案:A
解析:淋巴管阻塞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不能正常渗入淋巴 管,使组织液浓度升高,易引起水肿;血钙增多容易引起 肌无力,血钙过少容易引起抽搐;过敏反应是由再次接触 同种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反应;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 的大量丢失,蛋白质不会丢失。
12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2

第9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材剖析 扩展提升
解析:淋巴管中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是参与免疫调 节的重要组成部分,A项正确;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 故能通过淋巴液和组织液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物质交换,B项错误;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细胞之间不断地发生着物质交换,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之间的 动态平衡有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C项正确;结合题干“淋巴管内可 以产生红细胞和白细胞”可知该发现可推测了淋巴管内可能存在与造血干细 胞相同功能的细胞,D项正确。
答案:体内产生了特异性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一方面,流感病毒容易发 生变异;另一方面,特定疫苗(抗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抗体只能针对特 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第9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点一 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教材剖析 扩展提升
(2023·湖北卷)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 000名运动员参赛。 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 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 B.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 C.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 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
第9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辨明生理过程是否发生在内环境中
教材剖析 扩展提升
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可发生的过程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④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①细胞呼吸全过程 不发生的过程 ②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过程 ③消化道中所发生的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提示:当人意识到渴了,说明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已经升高,机体已经在调 动心脏、肾等器官以及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调节渗透压,会引起一系列问 题,如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压升高、酸中毒等。长期如此,会对机体健康造 成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12·江苏卷,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 的是( D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解析 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A项 正确;血液中缺乏钙盐会引起机体抽搐,而血液中钙盐过多则 会引起肌无力,B项正确;过敏反应是由已免疫的机体再次受 到同种过敏原的刺激时引起的,C项正确;腹泻可引起机体体 液中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体液中蛋白质的大量 丢失,D项错误。
解析 一般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 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 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A错误;组 织液的量保持相对稳定,其生成与回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正 确;血浆中的氧气和葡萄糖等,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C正确;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等经毛细血管静脉 端进入血液,D正确。 答案 A
1.利用图示理解内环境及稳态机制
注:(1)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及含量与血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血 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其他组成成分基本相同。 (2)涉及的相关信号分子包括:递质、激素、淋巴因子。
2.下丘脑与“三大调节”之间的关系 (1)与血糖调节的关系:下丘脑与血糖平衡调节的关系主要体现 在能通过有关神经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 (2)与体温调节的关系:下丘脑与体温平衡调节的关系主要体现 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有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有关神经调节产热 和散热;②寒冷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与水盐调节的关系:下丘脑与水盐平衡调节的关系主要体现 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具有渗透压感受器;②能将渗透压感受器 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感;③合成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6)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2013·海南, 19D)( ) (7)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 性(2011·四川,3B)( ) (8)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安徽, 5D)(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提示 (2)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 (3)血浆蛋白减少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7)剧烈运动所产的乳 酸可经缓冲物质作用,不致于使pH变弱酸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四单元专题二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 件
下丘脑 肾上腺素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神经—体液—免疫
肾上腺素
抗利尿激素
器官 活性物质
体液 细胞
防卫
考点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
典例引领
1.(2015·课标卷Ⅰ,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 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胞内液氧气浓度低,D项错误。
答案 B
2.(2014·全国课标Ⅱ,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题组1 内环境组成及功能 1.(2015·江苏卷,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
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解析 Na+浓度细胞内液小于细胞外液,A项错误;细胞内液
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平衡,B项正确;K+浓度细胞内液大于
细胞外液,C项错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细
解析 组成内环境的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交换物质,静脉 滴注生理盐水中的水和无机盐离子可以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 入组织液,A正确;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维持稳态,静脉滴注 生理盐水,机体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把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故B错误;在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有明显优势 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的钠离子主要留 在细胞外液中,故C错误、D错误。 答案 A
解析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即免疫分 子;神经、体液和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时, 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和脊髓。 答案 C
从近年高考来看,本考点已由原来的“冷点”成为高考“热 点”,题型不仅涉及选择题,也涉及非选择题。考查内容侧重 于内环境的组成及内在关系,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内 容、意义及调节等。
错混诊断
(1) 人 体 血 浆 中 含 有 浆 细 胞 分 泌 的 蛋 白 质 (2015·海 南 卷 , 11C)( ) (2) 人 体 细 胞 内 O2/CO2 的 比 值 , 线 粒 体 内 比 细 胞 质 基 质 高 (2015·山东卷,4B)( ) (3) 患 者 血 浆 蛋 白 减 少 使 血 浆 渗 透 压 升 高 , 可 出 现 组 织 水 肿 (2015·四川卷,5B)( ) (4) 内 环 境 中 形 成 的 抗 原 — 抗 体 复 合 物 可 被 吞 噬 细 胞 吞 噬 消 化 (2015·四川卷,5D)( ) (5)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2013·海南,20B)( )
3.(经典高考改编)如图表示内环境 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 述错误的是( ) A. 若 ① 表 示 免 疫 分 子 , 则 ① 包 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躯 体感觉中枢 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 的调节